碳纳米管的研究及展望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研究碳纳米管是石墨烯卷曲而成的空心圆柱体,具有许多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在纳米科技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和讨论。
第一部分: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1. 碳纳米管的弯曲强度: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的弯曲强度非常高,可以承受较大的外力而不易断裂。
这得益于其高度结晶的晶格结构以及碳原子之间的强键结合。
2. 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也是其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
实验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数百至数千GPa,高于大多数其他材料的强度值。
3. 碳纳米管的弹性模量:碳纳米管的弹性模量决定了其在变形时的回复能力。
理论计算表明,碳纳米管的弹性模量可以超过1 TPa,远高于传统材料如钢铁和铝。
第二部分:碳纳米管的应用1. 碳纳米管在纳米机械领域的应用:碳纳米管的优异力学性能使其成为纳米机械领域中的理想候选材料。
例如,在纳米机器人的制造中,碳纳米管可以用作结构支撑,以确保纳米机器人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碳纳米管在强化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度,它可以用来增强传统的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这样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其高度结晶的结构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药物传输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理想材料。
第三部分:碳纳米管的挑战和未来发展1. 残余应力:在制备碳纳米管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碳纳米管内部常常存在残余应力。
这种残余应力可能导致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2. 大规模制备:目前,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制备仍然面临挑战。
高成本和制备工艺的复杂性限制了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碳纳米管在未来的应用领域中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我们可以期待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研究为纳米科技和材料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碳纳米管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纳米材料,其特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研究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探讨。
一、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1、电弧放电法电弧放电法是最早被用于碳纳米管制备的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两根导电杆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电弧放电,使原料石墨蒸汽按照一定的温度梯度沉积在导电杆上。
在导电杆上形成的沉积物就是碳纳米管。
电弧加热的方法可以实现高温、高压、高速度的碳化过程,产生高纯度的碳纳米管。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高温条件,且碳纳米管的单一性不够理想。
2、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在一个加热炉中,将碳源和催化剂共同加热,以高温下在惰性气氛下产生的热化学反应来制备碳纳米管。
该方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可以控制,且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晶化度的碳纳米管。
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成本较高。
3、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通过还原剂将金属盐还原成金属颗粒,并在一定的热环境下,用碳源产生化学反应制备碳纳米管。
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但设备要求不高,成本较低,但碳纳米管质量不够理想。
二、碳纳米管的性能研究1、导电性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因为其结构本身就是高度有序的纳米管状结构。
碳纳米管有丝状、多层、单层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的导电性也不同。
2、力学性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力学性能,因为其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研究为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碳纳米管的强度和韧性也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
3、热学性碳纳米管的热学性质是基于其导热性和比热容来描述的。
由于碳纳米管有着极小的截面积和长的长度,因此具有极高的导热性。
同时,其比热容也相对较小,使其能够很快地从高温状态回复到室温状态。
四、结论总之,制备碳纳米管是非常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了简要介绍,但是由于篇幅有限,还未涉及到其许多其他的应用领域。
碳纳米管研究报告

碳纳米管研究报告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它既具有高强度又有超强的耐腐蚀性,在未来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碳纳米管的化学特性、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生物医学应用,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发掘它的潜力,未来能够更好地应用它。
一、碳纳米管的化学特性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碳氧化物结构,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
其表面具有一定的电荷,这可以改变它的生物活性,增加其作为纳米材料的有效性。
此外,还有一些碳氧化物,如碳酸钙等,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对于不同的应用有着不同的功能。
二、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碳纳米管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弹性模量的大小可以根据其结构而定,它们有着非常高的抗弯强度,抗拉强度比钢材还要高,耐磨性也比钢材高。
同时,它们还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甚至在超高温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三、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碳纳米管也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其电阻率极低,可以大大提高电子材料的效率;其容量也极高,约为石墨烯4倍,能够有效地储存电能。
此外,它们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抑制电路的失效,这在电子制造领域有重要作用。
四、碳纳米管的生物医学应用碳纳米管也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由于它们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及其高强度,可以用来制造医疗设备、改善人体组织修复治疗效果等。
另外,它们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用于抗癌药物的药物载体,以最大程度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在细胞快速传输信号的实验中,用于提高和优化实验效果等。
以上就是碳纳米管的一些特性和应用。
综上所述,碳纳米管有着较高的力学性能、超强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电学性能,以及众多生物医学应用,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潜力及应用前景。
未来需要加强对它的研究,进一步开发其功能,以及制定更好的应用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非常特殊性质的碳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基于相关研究文献,探讨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制备方法碳纳米管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即“底上生长法”和“上下生长法”。
底上生长法是指在金属衬底上,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在高温下生长碳纳米管。
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碳纳米管产量大,连续性好,但会造成衬底中金属杂质的污染。
上下生长法是指将金属催化剂沉积在碳纳米管基底上,然后在催化剂表面生长碳纳米管。
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碳纳米管纯度高,但因为样品不连续,所以产量相对较低。
不同制备方法对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会有所影响,因此,制备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应用的需求。
二、应用碳纳米管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材料科学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表面积的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
碳纳米管也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电极材料,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生物医学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和纳米生物传感器,进行肿瘤治疗和疾病诊断。
电子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逻辑电路和摄像头,替代各种传统电子元器件。
能源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三、未来展望随着人类对碳纳米管的认识不断加深,碳纳米管的应用领域也会不断扩展。
未来,碳纳米管可能会应用于烯烃加氢、催化还原、氧化反应等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
同时,碳纳米管还可以应用于激光、纳米传感器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开辟崭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四、结语作为一种前沿领域的材料,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未来,人类将会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碳纳米管更多的结构和性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近年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结构,碳纳米管成为改善传统材料性能的理想增强剂。
本文旨在探讨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碳纳米管作为增强剂,可以显著改善金属基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研究证实,当碳纳米管掺杂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时,由于其高强度和刚度,可以有效抵抗金属晶粒的滑移和扩散,从而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同时,碳纳米管还能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因为其针状结构可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使材料更难发生塑性变形。
其次,碳纳米管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断裂韧度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比于纯金属材料,碳纳米管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韧度。
这是因为碳纳米管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特点,能够吸收和分散外载荷,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桥梁效应,提高其韧性。
此外,由于碳纳米管材料表面的高能位缺陷,能够吸附并扩散裂纹的尖端,进一步抑制裂纹的扩展速率,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韧度。
不仅如此,碳纳米管还可以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和耐蚀性。
由于其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的润湿性,碳纳米管可以抵抗金属表面的应力腐蚀和疲劳裂纹扩展,延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
同时,碳纳米管还能够吸附和吸收金属表面的有害离子和分子,提高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碳纳米管的高表面能使其易于团聚,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团簇,导致性能不稳定。
因此,如何实现碳纳米管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均匀分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此外,碳纳米管与金属基材料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也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界面的相容性和结合强度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寻找合适的界面改性方法和结构设计,以增加碳纳米管与金属基材料之间的结合力,实现优化的界面效果,是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课题。
碳纳米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

碳纳米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医疗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碳纳米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中。
一、碳纳米管基础知识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空心管状结构。
它的壁厚度可以达到纳米级别,而其径线可以达到数百纳米。
碳纳米管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力学和电学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分子识别特性。
二、碳纳米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1. 用于药物输送碳纳米管可以用于药物的输送。
由于碳纳米管在生物内部的分子交互作用特殊,因此可以选择性地输送药物到患处,并控制药物的释放时间和速度。
这一技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2. 用于肿瘤治疗碳纳米管可以被用于肿瘤治疗。
由于碳纳米管可以在肿瘤细胞表面寻找到靶标并识别它们,因此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细胞表面,从而发挥更高的治疗效果。
同时,碳纳米管的导热特性也可以被用来高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3. 用于成像技术碳纳米管具有较强的光学性能,可以被用于成像技术中。
由于碳纳米管在肿瘤细胞、组织和器官等部分具有较强的光吸收特性,因此可以被用于医学成像,从而实现对病变位置和范围的精准定位。
4. 其他医疗应用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其他医疗领域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人体组织修复、疾病诊断和治疗、生物传感器等。
三、碳纳米管技术的优势与一些传统的医学技术相比,碳纳米管技术具有一些独有的优势。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药物、生物分子等复合使用,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治疗;碳纳米管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化学结构,从而改变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释放速度等;碳纳米管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途径也相对较为安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
四、碳纳米管技术的风险和挑战碳纳米管技术的应用,虽然具有较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例如,碳纳米管可能会对生物体造成损伤,并且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因此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碳纳米管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旋转而成的纳米管,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一、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碳纳米管最早于1991年被日本学者发现,随后引起了国际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致力于对其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化学氧化还原法、模板法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迄今为止制备碳纳米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相生长过程,在高温下使碳源分解产生碳原子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集形成碳纳米管。
同时,随着对碳纳米管结构和性质方面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也逐渐认识到碳纳米管的一些重要优点,如其高比表面积、导电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化学惰性强等等,这些特性使得碳纳米管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碳纳米管是目前已知最好的纳米导体,其电阻率比铜高约10倍,导电性能稳定性高且电阻率稳定。
此外,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也十分卓越。
由于其单壁管结构的特殊性,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在弯曲时也不会出现扭曲或弯曲。
碳纳米管还具有极强的导热性能,其蒸发冷却能力甚至可以超过铜。
此外,与金属导体相比,碳纳米管的热容量更小,这使得其在热管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由于碳纳米管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特性,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电子领域由于其极好的导电性能,碳纳米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
例如,它在晶体管、电极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集成电路与纳米电子学领域的应用。
2.能源领域碳纳米管在能源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碳纳米管的高效导电性能使其成为良好的电池材料,而其高导热性使其的应用范围扩展至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换器等方面。
3.材料学领域碳纳米管的极好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了高强性材料的潜在替代品。
由于其良好的机械强度和高导电性能,在复合材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研究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以六角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应用领域。
碳纳米管的强度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实验表明,碳纳米管的强度可达到几百兆帕(MPa),远高于钢材的强度。
这种强度主要是由于碳纳米管的碳-碳键结构非常牢固,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
此外,碳纳米管也具有很高的刚度,模量可达到1TPa(太帕),超过了钢材和玻璃纤维等常见材料的刚度。
这些优秀的力学性能使碳纳米管在纳米复合材料、增强材料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通常只有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尺寸很小,因此在制备和搭建实验装置时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碳纳米管的制备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缺陷和杂质,如结构缺失、异位原子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降低其力学强度和刚度。
此外,碳纳米管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行为也与宏观尺度的材料有所不同,例如在纳米尺度下碳纳米管表现出弯曲刚度增加和断裂韧性增强等独特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纳米拉伸实验来测量碳纳米管的力学特性。
通过在原子力显微镜(AFM)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操作,科学家们可以拉伸碳纳米管,观察其断裂行为并测量力学参数。
此外,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等计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
这些研究方法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途径,并为碳纳米管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研究除了对基础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碳纳米管的高强度和高刚度使其成为理想的增强材料。
将碳纳米管添加到金属基体或聚合物基体中,可以大大提高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和韧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纳米管的研究及展望 (1)碳纳米管的研究及展望碳纳米管(CNTS)[1]作为一种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较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2]。
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
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
碳纳米管主要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
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0.34纳米,直径一般为2~20纳米。
并根据碳六边形沿轴向的不同取向可以将其分为锯齿形、扶手椅型和螺旋型三种。
其中螺旋型的碳纳米管具有手性,而锯齿形和扶手椅型碳纳米管没有手性。
碳纳米管可以看做是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因此如果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或称单层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或多层碳纳米管),多壁管在形成的时候,层与层之间易成为陷阱中心而捕获各种缺陷,因而多壁管的管壁上通常布满小洞样的缺陷[3]。
与多壁管相比,单壁管直径大小的分布范围小,缺陷少,具有更高的均匀一致性。
单壁管典型直径在0.6-2纳米,多壁管最内层可达0.4纳米,最粗可达数百纳米,但典型管径为2-100纳米[4]。
一碳纳米管的性能碳纳米管因其小尺寸效应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
一维分子材料和六边形完美连接结构使碳纳米管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较大长径比及sp2、sp3杂化几率不同使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弹性;直径、螺旋角以及层间作用力等存在的差异使碳纳米管兼具导体和半导体的特性;独特的螺旋状分子结构使碳纳米管构筑的吸波材料具有比一般吸收材料高得多的吸收率。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良好的热传导性,极高的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5]。
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1、高的机械强度和弹性。
2、强度≥100倍的钢,密度≤1/6倍的钢3、优良的导体和半导体特性(量子限域所致)4、高的比表面积5、强的吸附性能6、优良的光学特性7、发光强度随发射电流的增大而增强。
二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由于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研制碳纳米管基电子器件、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强化等领域[6]。
1电学应用领域由于碳纳米管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特别是经高温退火处理消除部分缺陷后的碳纳米管,导电性能更好,这使得目前关于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学领域.碳纳米管本身具有端部曲率半径小的结构特点,因此在代替钼针作场发射电极时,具有较低的激发电压,并且具有自动修补功能,可大大提高视屏系统的效率和功能.通过控制生产工艺,使碳纳米管中的五边形碳环-七边形碳环集中于管身中部,可改变碳纳米管的导电特性,使其具有半导体特性,可用于制作电子碳纳米管开关和碳纳米管二极管。
2复合材料领域碳纳米管的加入将更有利于发挥该类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低膨胀、导电导热性好及耐磨等特性。
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该复合材料的磨损过程包含跑合阶段和稳态磨损阶段,在稳态磨损阶段主要发生氧化磨损,同时还发生磨粒磨损;碳纳米管体积分数在12%一15%之间时,其润滑和抑制基体氧化的效果较好,因而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最佳。
碳纳米管可以制成透明导电的薄膜,用以代替ITO(氧化铟锡)作为触摸屏的材料。
先前的技术中,科学家利用粉状的碳纳米管配成溶液,直接涂布在PET 或玻璃衬底上,但是这样的技术至今没有进入量产阶段;目前可成功量产的是利用超顺排碳纳米管技术;该技术是从一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直接抽出薄膜,铺在衬底上做成透明导电膜,就像从棉条中抽出纱线一样。
该技术的核心-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是由北京清华-富士康纳米中心于2002年率先发现的新材料。
3 碳纳米管的原子高表面率应用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比率大(约占总原子数的50%),使体系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明显改变,表现出特殊的电子效应和表面效应。
如气体通过碳纳米管的扩散速度为通过常规催化剂颗粒的上千倍,极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碳纳米管作为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其特殊的结构和表面特性、优异的储氢能力和金属及半导体导电性,使其在加氢、脱氢和择型催化等反应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碳纳米管一旦在催化上获得应用,可望极大提高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4碳纳米管物理高强度的应用石墨烯平面中碳碳键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强的化学键之一,石墨中C11的弹性常数达1060GPa。
而碳纳米管的结构是比较完整的石墨烯网格,而且由于缺陷很少,SWNT的强度应该接近于碳碳键强度。
理论计算表明:碳纳米管的强度比钢高100多倍,杨氏模量被估计为可高达5 TPa,这是目前可制备出的具有最高比强度的材料,而比重却只有钢的1/6;同时实验观察也表明碳纳米管还具有极高的韧性,十分柔软,这表明它们能够在大的应力下不发生脆性断裂。
此外,它具有直径小、长径比大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的“超级纤维”,复合材料中极好的加强材料,可用于高级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或者形成轻质、高强的绳索,可能用于宇宙飞船及其它高技术领域。
另外,用这样轻而柔软、又非常结实的材料做防弹背心是最好不过的了。
三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
目前碳纳米管的大量制备仍然是以电弧放电法和高温催化热解法为主[7]。
电弧放电法是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
1991年的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就是从电弧放电法生产的碳纤维中首次发现碳纳米管的。
电弧放电法的具体过程是将石墨电极置于一个充满氦气或氩气的反应容器中,在两极之间激发出电弧,此时温度可以达到约4000度。
在这种情况下,石墨便会蒸发,生成产物有富勒烯、无定型碳和单壁或多壁的碳纳米管。
通过控制催化剂和容器中的氢气含量,可以调节几种产物的相对产量。
使用这一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在技术上比较简单,但是生成的碳纳米管与C60等产物混杂在一起,很难得到纯度较高的碳纳米管,并且得到的往往都是多层碳纳米管,而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需要的通常是单层的碳纳米管。
另外这种方法反应消耗能量太大。
有些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采用熔融的氯化锂作为阳极,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中消耗的能量,产物纯化也比较容易。
催化裂解法是在600~1000℃的温度及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含碳气体原料(如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丙烯和苯等)分解来制备碳纳米管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在较高温度下使含碳化合物裂解为碳原子,碳原子在过渡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附着在催化剂微粒表面上形成为碳纳米管。
催化裂解法中所使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多为第八族过渡金属或其合金,少量加入Cu、Zn、Mg等可调节活性金属能量状态,改变其化学吸附与分解含碳气体的能力。
催化剂前体对形成金属单质的活性有影响,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也被使用过。
激光烧蚀法的具体过程是:在一长条石英管中间放置一根金属催化剂/石墨混合的石墨靶,该管则置于一加热炉内。
当炉温升至一定温度时,将惰性气体冲入管内,并将一束激光聚焦于石墨靶上。
在激光照射下生成气态碳,这些气态碳和催化剂粒子被气流从高温区带向低温区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长成碳纳米管。
固相热解法是令常规含碳亚稳固体在高温下热解生长碳纳米管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过程比较稳定,而且不需要催化剂,并且是原位生长。
但受到原料的限制,生产不能规模化和连续化。
离子或激光溅射法:此方法虽易于连续生产,但由于设备的原因限制了它的规模。
其他合成方法近几年来,科研工作者在改进传统制备技术的同时,探索和研究出了一系列新型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其中有水热法、火焰法、超临界流体技术、水中电弧法、固相热解法、太阳能法等。
Chemozatonskii等人通过电子束蒸发涂覆在Si基体上的石墨的方法制备了规则排列的纳米碳管。
Feldman等人利用电解碱金属卤化物的方法制备了直径为30~50 纳米的多壁纳米碳管。
在碳纳米管产业化进程中,日本和美国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
目前,中国的碳纳米管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深圳纳米港公刮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沸腾床催化热解法生产工艺和装置,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已具备一定规模化生产的条件[7]。
现在对碳纳米管的制备研究较多,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某些制备方法得到的碳纳米管生长机理还不明确,影响碳纳米管的产量、质量及产率的因素也不清楚。
另外,目前,无论哪一种方法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都存在杂质高、产率低等缺点。
这些都是制约碳纳米管研究和应用的关键因素。
如何能得到高纯度、高比表面积和长度、螺旋角等可控的碳纳米管,还有待研究和解决。
四碳纳米管的纯化碳纳米管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两类,它们的性质不同,所以其纯化方法也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条件引人的杂质不同,所以纯化方法还因具体的制备方法而异。
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的碳纳米管的纯化方法有许多种[8]。
1、物理纯化法(1)离心分离法由于石墨微粒、碳纳米粒子和无定形碳等杂质的粒度比碳纳米管大,在离心分离时它们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先沉积下来,而粒度较小的碳纳米管则留在溶液中,从而分离。
(2)过滤纯化法碳纳米管在具有水表面活性的溶液中可以呈动态稳定的投胶状分散物存在。
过滤法具有简捷、高效的特点,同时不会破坏样品,但该方法成本较高。
(3)空间排斥色谱法空间排斥色谱法(SEC)也称凝胶渗透色谱法。
该方法是基于试样分子尺寸和形状的不同来实现分离。
该方法所用的填充剂是凝胶,其孔穴大小应与被分离试样的大小相当。
对于那些太大的分子(如碳纳米管)不能进人孔穴而被排斥,故随流动相移动而最先流出;小分子能深人大大小小的孔穴,完全不受排斥,而最后流出;中等大小的分子可进人较大孔穴,但会受到较小孔穴的排斥,所以在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流出。
由于碳纳米管与其它杂质的尺寸不同,故该方法可有效将单壁或多壁碳纳米管与其它杂质分离。
物理法主要利用超声波降解、离心、沉积和过滤而将其分离。
这对于提纯单壁碳纳米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9]。
2、化学纯化方法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结构稳定性,耐强酸、强碱腐蚀,而其它的杂质,如石墨微粒、碳纳米粒子、富勒烯,它们的稳定性都远不如碳纳米管。
可用酸(如盐酸,氢氟酸等)去除金属催化剂颗粒,同时利用碳纳米管稳定性高、不易氧化的这一特性,用氧化剂把其它碳成分除掉[10]。
通常采用的氧化方法有气相氧化法和液相氧化法,也称为干法和湿法。
主要是用碳纳米管与杂质的氧化速度的不同而除去杂质来提纯。
其基本原理是优先氧化碳纳米管管壁周围悬挂的五元环和七元环,而没有悬挂键的六元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