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前景的思考与展望(精)
琼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琼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琼戏,作为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源于海南省琼山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自诞生以来,琼戏在当地乡村和城市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本文将对琼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琼戏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
按照传统的剧目划分,琼戏可以分为二人台、三人台和大戏三大类,其中以二人台最为典型。
琼戏二人台以其独特的嗓音和独特的编曲手法,表达了琼戏的独特魅力,成为琼戏的代表性剧目。
琼戏的演出形式主要为“二人一台、三人一散”,即两位演员共用一台、三位演员共用一散,展现了琼戏独特的合作演出模式。
其次,琼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海南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琼戏的发展,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提升琼戏剧团的演出水平和艺术质量。
政府还积极推动琼剧剧目创新,鼓励演员创作新的作品,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此外,琼戏也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欢迎,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琼戏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琼戏的受众群体逐渐老龄化,年轻人对琼戏的兴趣和了解度有所下降。
同时,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着寻找传承和发展方向的困境。
因此,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创新传统戏曲剧目成为琼戏发展的重要课题。
未来,琼戏的发展将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琼戏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拓展其宣传和传播渠道。
通过在线直播、网络演出和社交媒体平台,琼戏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琼戏需要注重剧目的创新和改革。
通过重新编排经典剧目,加入现代元素和元素,琼戏可以与当代观众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联系,以适应当代生活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等进行跨界合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台作品。
此外,琼戏还可以进一步开拓市场,走向全球。
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在景区、酒店等场所推出琼戏演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基本情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保存着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州级民族村寨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0个。
**县从2006年开始“非遗”普查工作至今,已普查到资源总量120项,其中:民间文学27项,以苗族《刻道》歌、苗族《古歌》、苗族十二路《大歌》和苗族十二酒歌等高坡苗、河边苗等传统的叙事民歌为主,忠实记录了古代苗族的历史风貌、风俗和进化过程;民间音乐19项,最有代表性的是苗族的“飞歌”、“情歌”和“游方歌”,其价值主要表现为以歌动人、以歌传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民间舞蹈8项,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芦笙舞、板凳舞、踩鼓舞和捞虾舞,是集祭祀性、欢乐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舞蹈,是苗族群众精神上的释放和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民间美术5项,分别是苗族服饰、银饰、挑花、刺绣和剪纸;民间手工艺15项,以苗族服饰制作、苗族银饰制作和苗族织锦制作为代表,代表苗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民间曲艺2项,分别是苗族便哦和苗族嘎百福;传统戏剧1项,是当地汉族群众在春节前后表演的一种传统剧花灯;民间竞技5项,目前保存较好的端午节龙舟竞赛和苗族斗鸡、斗牛、斗鸟;民俗29项,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二月二架桥和祭桥、丧葬、****地区玩水龙等5项,展现了**祭祀文化和民间崇尚;传统知识11项,主要是***境内民族医药,多数具在自己的特色。
2、传承与保护现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非物质文化也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首先在民文学方面,除苗族《刻道》歌已得到专项保护外,其余的都面临失传的危险。
海南省非遗调研报告

海南省非遗调研报告海南省非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和传承价值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生产技艺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群落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海南省的非遗文化,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海南省非遗的种类、传承现状以及保护措施,为海南省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非遗种类:调查、收集和整理海南省的非遗项目,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生产技艺等多个方面。
(2)非遗传承现状: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包括传承人数量、传承方式以及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保护措施:调查和研究海南省非遗保护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分析其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影响和作用。
2. 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走访海南省的非遗项目传承地,与传承人进行交流,观摩非遗表演和工艺制作等活动。
(2)访谈调查:采访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专家学者,了解他们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看法,询问他们对当前现状的评价和建议。
3. 调研时间和地点调研时间: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调研地点:海南省各地非遗项目传承地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非遗种类和传承现状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海南省有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主要包括儋州木偶戏、琼剧、琼剧二胡伴奏、礼乐、侗乡秧歌、古琴、剪纸、扎染等。
然而,由于传承人数量逐渐减少,一些非遗项目正面临着传承中断的风险。
2. 保护措施海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培训传承人,开展非遗展览和演出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传承人培养不足,年轻一代缺乏对非遗传统的传承意识。
其次,资金和资源支持不足,限制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后,宣传推广不足,限制了非遗项目的传播和认知度。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非遗传承人培养力度,鼓励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工作,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传统工艺市场 发展海口的传统工艺品市场

传统工艺市场发展海口的传统工艺品市场传统工艺市场:发展海口的传统工艺品市场传统工艺品代表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海口作为中国的旅游城市,应该充分发展和推广传统工艺品市场,以展示海南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和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传统工艺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传统工艺品市场的现状当前,海口的传统工艺品市场发展尚不成熟。
市场规模较小,种类有限,商家经营模式单一,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工艺品市场在设计、展示和销售方面亟待提升,以更好地展现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二、发展传统工艺品市场的意义1.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是海口宝贵的文化遗产,发展传统工艺品市场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工艺技艺。
2. 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提供多样化的传统工艺品市场能够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传统工艺品市场的兴起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
三、提升传统工艺品市场的策略1. 支持优秀传统工艺品商家:鼓励和资助具有潜力的传统工艺品商家,提供优惠政策和市场推广支持,帮助他们扩大业务规模。
2. 加强市场管理和规范:建立健全传统工艺品市场的管理制度,明确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 增加市场投资:增加对传统工艺品市场的投资,改善市场设施和环境,提升市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4. 与旅游景点相结合:传统工艺品市场可以建立在重要的旅游景点附近,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
与景区的协作可以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5. 创新工艺品设计和展示方式:通过设计创新和多元化的工艺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通过增加互动性和展示效果,提升工艺品的观赏性和购买欲望。
四、市场推广和营销1. 建立专业的推广团队:组建专业的市场推广团队,制定推广计划,结合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制作精美的宣传物料:制作具有海口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宣传册、海报等物料,通过展会、活动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现状和前景——以海南省保亭黎族

一
、
间老艺人从教 ,在锯决他们 自身生活问题 的同时把黎锦这项古老技 艺传 承给下一代 ,还可 以在学 习、研 究黎锦 的基础上创新 黎族服饰 。其次 , 要增加市县级黎锦传承人的数 目,并使传 承途径 多样化 。 3 .政 府 重视 ,实施 税收保 护措 施 。海 南 锦绣 织 贝 实业 有 限 公 司成 立 之 前 ,黎锦不曾有企业化的运作,税法对它也没有相应的解释 ,而按照现行税 法 ,企业要纳双向税,这对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 ,需 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措施 , 使企业能健康发展。 4 . 出台黎锦保护的相 关法律,使黎锦 的保护 工作 有 法可依。 目前 市场上黎锦工艺品的赝品化是人们过度追求利益 的结果 ,这种掠夺性 的 开发是涸泽而渔。只有保护真正的黎锦 ,打击假 冒伪劣产 品 ,才能促进 黎锦 的正常发展 。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保护机制 。 5 .开拓市场。黎锦必须走 向市场 ,而不 是 “ 等” 人订货 ,必须主 动出击 。海南是旅游大省 ,我们应抓住这样 的大好形势 ,生产 出大量 的 黎锦工艺品投放到各旅游景 区。笔者在保 亭槟榔园景 区的调查 中发现 , 各种黎锦小工艺品深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 , 所 以黎锦开发 的前 景一片大 好 。一方面政府应从引导 、宣传 、组 织和扶持黎锦市场等方 面出台相关 政策 ,力避恶性竞争的干扰。二是强化市场管理 与净化 市场服务 ,完善 市场功能管理与服务上的规范化、高水平 。 6 . 企 业 和 大 学 、科 研 所 密 切 合 作 ,建 立 产 学 研 创 新 通 道 , 为 黎 锦 的创新 出人 才。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保证 ,可用派 出去学 习 ,请 进来辅导 等多种方法 ,全方位提高研发和生产骨干的全面综合素 质。发 展文化旅
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

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摘要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旅游的火热程度也逐渐升温。
而文化旅游也逐步成为蓬勃发展的旅游趋势中重要的一部分。
黎族作为海南的本土民族,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创造出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化发展的不断冲击下,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消亡,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开发,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基本概念出发,就当前以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现状着手,分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运用本科阶段相关文化学,资源保护学相关知识,针对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策略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 tourism Island and the constant advancemen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 the tourism in Hainan has become more popularity .And the rulture tourism has ais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lourish tourism trends. In nationality as the mainland nation in Hainan has created splendi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development river However,under the impact of the modern develo[ment,these valuab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disappearing.How ti rational utilize these excell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exploit it under the prote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 appeared to the people .This passage i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far as our current cocumstances are concenrned ,we should paotece and exploit li national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 may exsi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ake som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Keywords: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Li ;protect; exploit; strategy目录一、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1)(一)传统技艺 (2)(二)节日文化 (2)(三)口头传说 (2)(四)表演艺术 (3)二、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3)(一)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探索 (3)1、海南黎族文化村的建设 (3)2、民族文化博物馆的建设 (4)3、民族聚居区的建设 (4)4、黎族传统文化中商业性元素的加入 (4)(二)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4)1、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性保护 (4)2、经济环境下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5)3、人民的文化水平对保护工作的影响 (5)三、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6)(一) 缺乏合理的规划 (6)(二)缺少技术支持 (6)(三)缺少相适应的文化氛围 (6)(四)政策、法规落后 (7)(五)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7)(六)宣传力度不够 (8)(七)错误的市场引导 (8)四、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策略 (9)(一)做好合理规划,统一开发 (9)(二)加强技术引进,推动旅游开发 (9)(三)加大资金投入 (9)(四)强化文化氛围 (10)(五)完善保护政策和法规 (10)(六)加强宣传力度 (11)(七)合理正确的进行市场引导 (11)五、总结 (11)致谢 (13)参考文献 (14)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指群体、团体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代代相传的、与特定地理环境和社会群体紧密相连的无形文化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旨在指导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决策。
市场现状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涉及的领域日益多元化。
各国政府和组织纷纷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民间组织和企业也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市场亮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市场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认知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传统的需求。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需要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相关服务和产品的开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
再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正面影响。
市场挑战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长期投入和专业支持,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避免文化传统与商业化之间的冲突。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这对于相关机构和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趋势为了应对以上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首先,政府和组织将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其次,科技和数字化的发展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更多的创新技术和手段,如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
再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旅游产品将更加注重文化传统的展示和体验。
2024年海南省文化市场前景分析

海南省文化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海南省作为中国的国家级经济特区和自贸试验区,文化产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海南省文化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一、海南省文化市场发展现状海南省的文化市场发展相对落后于一线城市,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海南省的文化市场以旅游文化、体育健身、艺术表演和娱乐活动为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吸引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海南省文化市场的发展潜力1.旅游文化的发展潜力:海南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提高海南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体育健身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体育健身产业在海南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建设更多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举办更多的体育赛事,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3.艺术表演和娱乐活动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表演和娱乐活动的需求也在增加。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为海南省的文化市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海南省文化市场面临的挑战1.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海南省的文化市场以旅游文化为主导,其他文化产业较为薄弱。
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性。
2.人才匮乏:海南省的文化市场缺乏专业人才和创意人才。
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法律体系不完善:海南省的文化市场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
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4.市场需求不足:海南省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限。
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培养更多的文化消费者。
四、海南省文化市场的发展策略1.多元化发展:在不同文化产业间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推动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旅游文化基础上,引入更多的文化表演、艺术展览等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前景的思考与展望
陈惠玲范祎祎秦美霞文宇萌指导老师:王京
内容提要:了解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现状保护对策
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许多历史文化的见证正遭到破坏。
目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面临许多问题,为了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使长期被忽视的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特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献计献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的遗产,它蕴含着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
目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对滞后,我们有必要保护这项人类的伟大精神,人类的伟大的精神创造,用人类的力量让他们得到有效保护并世代相传。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走进富有黎苗风情的槟榔谷,与黎苗人民进行了密切的交流,深刻体验了黎苗各种特色文化形式,感受到了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民族风情。
如拉龟、射箭、荡秋千、攀藤摘花、挑山栏过河、过独木桥等体育项目,鼻萧、椰乌、吹树叶等乐器表演,唱歌、跳竹竿舞等娱乐项目,射鱼、贵屋等生活方式,织锦等手工技能。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黎族绣面纹身。
黎族织锦是黎族同胞最值得骄傲的中国之最,因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而享誉海内外。
这里至今珍藏着世界级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绝版明代特大麒麟双凤龙被。
纹脸、纹身是黎族至今保存最古老的文化遗迹,被誉为“人体艺术的敦煌壁画”活化石。
它不仅展现了黎族的文化发展史,也表现了黎族同胞的民族信仰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濒临失传的黎族传统技艺和正在消失的文化现象,被槟榔谷人呕心沥血地保护着,坚持着,必将使其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民族的精髓得以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这一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保护海南省独特的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传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据史料记载,黎族先人懂得从自然木棉中提取棉絮并进行纺织则要追溯到殷商时期。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尚书.禹贡》就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记载。
经专家推断,其中的“岛夷”就是黎族先民,而“织贝”就是古代的棉纺织手工业。
由此可见黎族纺织历史悠久。
然而,自民国开始,由于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中国传统手工业普遍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依然处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的黎族地区地处偏远,灾害不断,加上战争频繁,黎锦处境自然每况愈下。
同时,黎锦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母女相传的家族式传承,当衣饰等必需品不再像从前那样必须自己亲手完成的时候,喜欢和愿意学习传统织锦工艺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大革命”时期黎锦被视为“四旧”被大量烧毁,这使黎锦蒙受了空前的灾难。
之后,黎锦就走向了面临失传的边缘。
因此,保护黎锦,复制“龙被”无疑是件困难的事情。
而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形形色色、款式多样的服装充斥市场,人们可以自由购买,加上年青人追求时尚,基本不穿传统服装了,因此黎族家庭棉纺织业基本消失。
黎锦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在海南仅有一家从事黎锦遗产开发的企业——海南锦绣织
贝实业有限公司。
从海南黎锦放眼整个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近几年,国家加大了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
解决问题
受此影响,海南省文体厅与省财政厅2004年共同下发《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制定了《海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我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设立了保护工程省中心。
2004年12月,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审核,确定“儋州调声”等9个项目为我省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业性试点。
我省“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项目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试点。
省政府发文要求各市县、省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制定保护计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传承和宏扬。
省非遗保护专家王海昌说,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需要普查、记录、拍摄、整理民间的口头文化与技艺流程,调查其传承方式和各种民俗活动资料,保存相关器具。
当然,也要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护,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立体空间。
传承和开发我国优秀的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对于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虽然面临着众多难题,但相信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总有一天它会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