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5.31•【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1号•【施行日期】2022.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1号《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已由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5月31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2022年5月3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海南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琼侨歌谣等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琼剧、儋州调声、临高渔歌、崖州民歌、黎族民歌、苗族民歌、海南八音器乐、黎族竹木器乐、黎族打柴舞、苗族盘皇舞、海南椰雕等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东坡笠屐制作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等传统技艺;(四)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苗族三月三节等传统民俗;(五)黎族传统体育与游艺活动等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海南省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02
海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建筑
海南省保存了大量古代建筑,如 寺庙、祠堂、民居等,这些建筑 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文化、闽 南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元素。
石窟与石刻
海南省的石窟和石刻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如海口市的海瑞墓、 三亚市的南山寺等,这些石窟和 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古遗址
03
海南省的自然遗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海南热带雨林
海南省拥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 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涵 盖了多种植被类型,具有极高的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海南热带雨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 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是海南生态安全的重 要屏障。
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民族构成与文化特色
民族构成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藏、彝、壮、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满、布依 、仡佬、哈尼、傣、高山、拉祜、土家、景颇、仫佬、布朗、毛南、锡伯等3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 口占绝大多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文化特色
海南省的文化特色鲜明且多元。其中包括独特的黎族文化,如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歌舞等;丰富的海 洋文化,如南海诸岛文化遗产、海洋民俗等;以及历史悠久的贬谪文化,如五公祠等历史遗迹。此外 ,海南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如海南鸡饭、椰子鸡等美食深受游客喜爱。
传统音乐与舞蹈
海南省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如黎族的歌舞、苗族的芦 笙舞等,这些音乐和舞蹈是海南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
海口市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海口市的骑楼老街是海 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是海南 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海南省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海南省东方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一。
黎族传统的住宅外形像篷船,内部像船舱,因而称为“船型屋”。据 宋代典籍记载,黎族古老的民居采用的是干阑式建筑形式。黎族村落中普 遍设有短脚式谷仓,状似船型屋,这是古代遗留的干阑房屋的演变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民居由干阑式逐步演变为船型屋和金字形 茅草屋。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船型屋即反映了这一演进过程,同时 显示出黎族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黎族船型屋是海南黎族传统建筑文化的 典型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造型
骨器的种类有:骨铲、骨刀、骨刮器、打维度刀、骨梭、骨簪、骨梳、 项饰等,骨簪、骨梳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
感谢观看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 的布料的技术。
2005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被海南省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2张)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的历史非常悠久,据 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由晋人裴洲 《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当时边疆少数民 族还以树皮布制衣裳、被褥。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 皮制成的衣冠产品。由于树皮布本身容易腐烂,难以作为历史证据久远留 存,唯有制作树皮布的工具之一石拍被遗留了下来。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之一。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六七千年前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就已经出现于海南地区,东汉之后黎族原始制陶记入史册。
2006年5月20日,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4。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1
民俗
南海航道更路径
琼海市
2
传统技艺
陶瓷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白沙县
3
传统美术
木雕(花瑰艺术)
澄迈县
4
传统戏剧
海南斋戏
海口市
5
传统舞蹈
老古舞
白沙县
6
传统音乐
临高渔歌
临高县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批次
序号
分类
项目名称
国保单位
第一批国家级项目名录(9项)
1
传统戏剧
临高人偶戏
临高县
2
传统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3
传统技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昌江黎族自治县
4
传统技艺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5
传统舞蹈
黎族打柴舞
三亚市
6
传统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乐东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方市
7
民俗
黎族“三月三”节
五指山市
8
传统音乐
儋州调声
儋州市
9
传统音乐
崖州民歌
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扩展单位
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名录(11项)
1
传统戏剧
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
文昌市、海口市
2
传统戏剧
琼剧
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
3
民俗
南海航道更路径
文昌市
4
传统音乐
黎族竹木器乐
保亭黎族苗自治县、三亚市
5
传统音乐
黎族民歌
海南非遗项目

海南非遗项目海南非遗项目指的是海南省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世代相传、通过口头传统或实践方式传播、保持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实体。
海南非遗项目丰富多样,代表了海南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以下将分段介绍海南的几个重要非遗项目。
段落一:椰子雕刻椰子雕刻是海南非遗项目中的一项重要艺术形式。
椰子在海南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而椰子雕刻则是利用椰子壳来创作各种艺术品和工艺品。
椰子雕刻技艺独特,需要雕刻师傅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创作经验。
他们运用刀具、锤子等工具,将椰子壳雕刻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花卉等。
椰子雕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实用性,如酒杯、香炉等。
椰子雕刻项目展示了海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段落二:儋州木雕儋州木雕是海南非遗项目中的另一项重要艺术形式。
儋州木雕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儋州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木雕师傅们运用刀具、锉刀等工具将木材雕刻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花卉等。
儋州木雕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感。
儋州木雕项目传承了海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技艺,是海南非遗项目中的瑰宝。
段落三:海南丝绸织造海南丝绸织造是海南非遗项目中的一项传统手工艺。
海南丝绸织造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海南丝绸织造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
这种传统技艺需要织造工匠耐心细致地进行丝线的染色、织造和绣花等工序。
海南丝绸织造作品色彩鲜艳,花纹精美,富有层次感。
海南丝绸织造项目展示了海南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段落四:海南民间音乐海南民间音乐是海南非遗项目中的一大特色。
海南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包括山歌、渔歌、梆子等。
这些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海南民间音乐常常伴随着特定的舞蹈和表演形式,如“蓝精灵”、“南音”等。
海南民间音乐项目传承了海南人民的音乐传统,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总结:海南非遗项目丰富多样,代表了海南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海南海口地区“军坡节”民俗文化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9), 5325-533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9730海南海口地区“军坡节”民俗文化符 斌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广西 南宁收稿日期:2023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1日摘要 “军坡节”是海南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民俗是一种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精髓,是一种地域文化和民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积淀。
一个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在传播过程中,就积淀着地方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部智慧、文明和精神。
而海口地区每年一届的“军坡节”是海口人民为了缅怀民族英雄冼太夫人而举行的传统民俗奉祀仪式,同时也是人们在海口代代相传的传统乡情节日。
关键词冼太夫人,民俗文化,乡村,军坡节Folk Culture “Junpo Festival” in Hainan Haikou AreaBin FuFaculty of Arts, Guangxi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ning GuangxiReceived: Aug. 1st , 2023; accepted: Sep. 14th , 2023; published: Sep. 21st , 2023Abstract“Junpo Festival” is a uniqu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in Hainan. Folk custom is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Chinese national history,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 of a region, all the wisdom, civilization and spirit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the Chinese nation are accumulated. The annual “Junpo Festival” in Haikou area is a traditional folk ritual held by Haikou people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national hero Lady Xian Tai, and it is also a tradi-tional hometown festival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Haikou.符斌KeywordsLady Xian Tai, Folk Culture, Village, Junpo Festival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海南“军坡节”的起源及价值1.1. 海南“军坡节”的起源关于“军坡节”(也称冼太夫人文化艺术节)的起源,学术界各执说辞。
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

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0•【字号】三亚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2024年2月20日三亚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公布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范围内,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受本规定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属于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和产业化开发的补助、扶持和奖励,统筹运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经费,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或者截留。
第五条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名录管理和分级分类保护制度。
第六条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系统,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行全程动态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对濒临消失、活态传承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探索运用数字化采集、储存技术,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其内容、表现形式、技艺流程、演变过程和传承实践情况,实行数字化保护。
第七条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与开发现状等情况的调查工作,相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鼓励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和资料,依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发掘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传产中的竹乐器之四异彩纷呈的海南黎族竹乐器——灼吧

漫击乐赫家珍品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之四异彩汐莹的海南蒙掺材秀器一一灼吧文/王巍三月三是黎族传统节日,类似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它丰富了中竹制作。
滑竹天生表面光滑,取汉族的春节。
被黎族丰富多彩、特国器乐的宝库,呈现出祖国音乐文来后可以不用打光,滑竹在毛感地色鲜明的乐器所吸引,在今年三月化的多样性。
海南省非遗中心副主区最多,质地最佳,另外在五指山三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专程赴心中任王海昌一直以来对黎族器乐有深区也有生长。
采筏竹子很有考究,向往已久的海南岛,并有幸见到著入的研究,他说:“黎族传统乐器滑竹的竹节本身竹节就比较长,采名的黎族器乐大师黄照安。
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筏时尤其要选择节长l~1.2米的独海南省地处我国最南端的热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节竹材,上下均匀、顺直光洁,圆带地区,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
黎族度好的三年生以上的老竹。
当地民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乐器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间乐器制作师采竹讲究要在农历28 此,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孕育了海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
”据省非物日到30日,月亮出来后一小时后砍南光彩夺目的竹乐器,在2008年6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称非遗伐,据说这样的竹子不长虫。
采筏月14日中国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中心)专家符策超介绍,黎族乐器来的竹材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自遗产名录中,第634项(Ⅱ一135)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然干燥两三年后使用。
滑竹的音色为黎族竹木器乐,申报地区为海南木鼓、叮咚、口弓、喇咧、哔哒、柔软、松驰悦耳,但高音不好吹,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粉竹虽硬,但高音明亮、表现力丰市。
富,多为专业人士所使用。
传统高海南黎族竹乐器有着悠久的历灼吧音灼吧长约136公分,音管上端为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史书对黎族灼Ⅱ巴是黎族特有的民间乐器,自然竹节封堵,下端开口,管身传统乐器有零星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Ⅱ-3
黎族民歌
(润方言民歌)
白沙黎族自治县
三、传统舞蹈(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
Ⅲ-3
盅盘舞
(临高盅盘舞)
临高县
四、传统技艺(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4
Ⅷ-17
土法制糖技艺
儋州市
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10项)
一、传统音乐(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73
Ⅱ-13
海南村话民歌
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二、传统美术(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74
Ⅶ-6
黎族传统剪纸艺术
乐东黎族自治县
三、传统技艺(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75
Ⅷ-23
海南传统捕捞技艺(浅海传统捕捞技艺)
海口市美兰区
76
Ⅷ-24
琼式月饼制作技艺
海口市
77
Ⅷ-25
临高广船造船技艺
临高县
78
Ⅷ-26
福山咖啡焙炒技艺
澄迈县
79
Ⅷ-27
黎族酉并(biang,黎语)
酒酿造技艺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四、传统医药(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80
Ⅸ-2
珍珠美容养颜汉方
海南京润珍珠生物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
五、民俗(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81Biblioteka Ⅹ-11海南端午习俗
(泊潮海龙舟)
儋州市
82
Ⅹ-12
海南苗族婚俗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4 项)
一、民间文学(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琼侨歌谣
文昌市
二、传统音乐(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