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第六册《扁鹊治病》word版教案

西师版语文第六册《扁鹊治病》word版教案
西师版语文第六册《扁鹊治病》word版教案

设计理念: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蔡桓公对扁鹊的几个态度的变化,让人回味无穷。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另外,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古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第一次亲密接触”,力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抓住“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介绍扁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名医”(板书:扁鹊)。一起读一读他的名字。

师: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要说扁鹊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还是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症状,“闻”指的就是闻一闻病人身体的味道,“问”就是询问病人一些问题,“切”就是为病人把脉。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让我们怀着敬意,再叫一叫他的名字。

2.出示课题。

师: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他是谁?(板书:蔡桓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用扁鹊的医术高明导入,并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学生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抓住“名师”,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板书:医德高尚。)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5.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2.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教师归纳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3.介绍作者韩非。

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要感谢本文的作者──韩非。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

课件出示韩非资料。

4.阅读韩非的原文。

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就是出自《韩非子》。大家都知道,古人写文章都带有“之乎者也”,读起来比较难懂。而我们课本中的故事是人们翻译后的白话文,我数了一下,课文的字数是436个字,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你们猜猜韩非用了多少个字来写?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还不到原文的三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老师说一句课文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在这篇古文中找到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二课时第二单元二课时第三单元二课时第四单元二课时第五单元二课时期中考试课时第六单元二课时第七单元二课时第八单元二课时复习、期末考试二课时全册共计八个单元,三二篇课文。在三二篇课文中,精读课文有二四篇。如《我的老师》,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强烈的爱;《阳光很活泼》赞美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颐和园的长廊》让我们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此外,略读课文八篇。本册课文有写景物的,也有写人物的,还有叙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二、全册教学要求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思路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我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本单元的教材,共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主要以写景为主。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 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既注意了美词佳句、写景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语海拾贝”是积累古诗中的写景佳句;“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介绍世界自然风光,扩展学生眼界,提高语文素养;“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将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用于写作实践创造了条件。 在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看海 作者:徐蔚南精读课文(讲授课)教材简析 《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指导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阅读

专项部分阅读 (一)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微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象着这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背脊上。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了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说完,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当我动手把那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隔壁的病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她的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才换了一篮子的金橘。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1.第④段“我被一阵呜咽声……攥着那块橘皮”,当“我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背脊上……擦干了双眼”,什么原因使母亲流泪?为什么不让我看见? 2.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本册重点知识 一、必背内容:234(两篇古文,三首古诗,四个课文链接);积累与运用(1-8)的温故知新和语海拾贝。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矛盾 [战国]《韩非子》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小时候,由于重病,她失去视力,又变得聋哑。后来在家庭教师莎利文的教导下,她学会了用盲文读写,并在大学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终生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助事业,写了很多部书,包括《我的一生》《海伦·凯勒日记》等。 朱自清,现代著名 作家。他的散文以娴熟 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 致的风格、平淡朴素而 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 笔在文坛独树一帜。其 代表作有:散文集《背 影》,学术著作《经典 常谈》《新诗杂话》等。 冰心,现当代散文 家、诗人、儿童文学作 家,原名谢婉莹。她的 作品以母爱、童心、自 然为基本主题,其风格 清丽、典雅、纯洁。代 表作有《寄小读者》《繁 星》《春水》等。 王尔德,英国作 家、诗人,他追求形式、 结构上的新奇,语言机 智、诙谐,人物刻画生 动。其代表作有:童话 故事《快乐王子》,长 篇小说《道林·格雷的 肖像》,戏剧《少奶奶 的扇子》《莎乐美》《理 想丈夫》《认真的重要》 等。 积累与运用(一)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总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字词闯关 1、生词: 《5 捅马蜂窝》纠缠绑起来捣毁一刹那沉甸甸腾空而起复仇疙瘩痊愈惊魂稍定无家可归粘上去 《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历历在目跋涉惬意苍翠欲滴叽叽喳喳深谙诱饵鼓励无影无踪岂料空空如也恳求若无其事拽线活蹦乱跳欣喜若狂慢条斯理惊恐万状功亏一篑屁股束缚意味深长自吹自擂情不自禁 《7 藏羚羊的故事》纹丝不动眼眶驱使土坑气息奄奄渗出肃然起敬车厢矿泉水碾 碎敷药小心翼翼湿漉漉活蹦乱跳磨蹭噙着眼泪 《8 蝈蝈》可怜巴巴自言自语无声无息夜深人静睡眼蒙眬手舞足蹈清脆洪亮习以为常自问自答 2、多音字 蒙:mēng:发蒙méng:启蒙蒙住měng:蒙古包 刹:chà古刹、宝刹。shā刹车 粘:zhān粘连粘贴粘接nián 粘稠粘土 3、形近字: 坑(土坑)吭(一声不吭) 炕(炕头)杭(杭州) 奄(奄奄一息)掩(掩护)淹(淹没) 渗(渗透)掺(掺和)惨(悲惨) 厢(厢房)湘(湘菜) 敷(热敷)缚(束缚) 蹭(磨蹭)增(增加) 噙(噙着)擒(擒拿) 4、词语解释: 《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⒈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⒉惬意:心情满足或感到畅快。 造句:秋夜,凉爽的晚风送来阵阵桂花的香气,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⒊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

⒋暗忖:心理暗暗地想。 ⒌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 ⒍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⒎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 ⒏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 造句: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来丰收的喜悦呀?” ⒐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 造句:叔叔说话做事总是慢条斯理,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 ⒑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 ⒒功亏一篑:亏:缺少。篑:盛土的筐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7 藏羚羊的故事》 ①纹丝不动:一点也不动。 ②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③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④小心翼翼: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8 蝈蝈》 可怜巴巴:非常值得怜悯、同情。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小囡家:江浙人对小孩的昵称,此处统称小孩儿。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样子。 习以为常:常常做某件事,成了习惯。 二、精彩回放: 5 捅马蜂窝 1、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最后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1)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本册重点知识

1. 大自然并非只有种绿色,也并非只有种 黄、一种红... 2. 在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 3. 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就不要回来了。” 省略号不单表示省掉的内容,还可以表示说 话断断续续或迟疑。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 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 章的内容。抓住一个重点句进行理解,就把握住 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积累与运用(六) 我们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陈述语气)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疑问语气)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陈述语气)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疑问语气) 我发现疑问词“怎么”“什么”……也可以用 在陈述句里。生命生存存活活力力量 空虚一一空气一一气体一一体温一一温暖 收臧收获获得得意意见 简单简朴朴实实体体面 面容容颜颜色 写文章时可以别开生面地选取一些特别的材料来表达某种深刻的道 理。 积累与运用(七) 1. 这里简直就是人的海洋。 2. 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天船。 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他的心眼比针眼还要细。 用夸张的手法,可以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激发读者的想象,增强表达效果。相貌堂堂彬彬有礼端庄秀丽眉清目秀虎背熊腰大步流星健步如飞面红耳赤目光犀利金刚怒目亭亭玉立风姿绰约 恰当的场面描写,常常是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形象,对突出文章主旨起到一定的作用。 积累与运用(八) 1.《司马光救友》一一急中生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草船借箭》-神机妙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将相和》一一-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发现,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精炼地概括文章一一《论语》 的内容。如果把所归纳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全文的主旨。 有时,文早的段意或篇意就是文中的某句话, 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通用)

(8分) ) ( ) ) ( ) ) ( ) ) ( ) (5分) )飞扬日月如)多( ) 忐( ) )目秀 ()雀无)无阻( )( ) (6分) 信心百倍问心 ,我们应该是( )的, ( )的,展 ( )的。 心灵的缺憾( )填满,( )补 谦退深沉健硕

欢欣 你自己率直豪爽,你更佩服朋友的( );你自己热情好动,你更欣赏你朋友的( ),你自己多愁善感,你更羡慕你朋友的( )。 6.用恰当的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4分) (1)《将相和》 (2)《草船借箭》 (3)《司马光救友》 (4)《矛盾》 7.解释加点的字和句子的意思。(4分) (1)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吾: 之: (2)其人弗.能应.也。 弗: 应: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他深情地对电话那头的妻子说:“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转述句: 2.他很激动。 反问句: 3.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仿写句子: 4.杨利伟有顽强的精神。杨利伟走向了成功。 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5.他的心很细。 改为夸张句: 三、积累与运用。(15分) 1.朋友就要离别了,你一定是思绪万千,这时你可以引用哪两句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呢? (1分) 2.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本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收藏阳光》让我们明白 ;《沙漠玫瑰》让我们惊叹;《巨人的花园》使我们懂得;《大海中的灯塔》使我们领悟了。(4分) 3.判断下列各句说法的正误,正

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作品,是一篇感悟时光流逝的散文。( ) (2)《长江之歌》的歌词是一首抒情诗,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运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中国第一大河。( ) (3)《那棵高山榕》通过对高山榕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4)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通过几件事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开朗、惜时如金、关心青年成长的品格。( )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 ,而殉国家之急。 (3)学而时习之, ? (4)于是,洗衣的时候, ;吃饭的时 候, ;默默时, 。 四、阅读展台。(14分) (一)课内阅读我最棒。(8分)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深恶痛绝: 眼睛不济: 2.这段文字主要写,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性格。(2分) 3.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率深恶痛绝,但仍然认真地阅读每封来信,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幻灯片导入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有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故事框架。) 二、学习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部分(第二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老师提出的阅读提示解决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自主阅读课文7—9 自然段。

(1)当科考队员明白老羚羊冒死截车之后,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接下来又是怎样做的? (2) 勾画出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动作的词,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当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时,老羚羊又是怎样做的? 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1:众人这才明白了老羚羊冒死截车的缘故。顿时,大家对一直站在近前的那只羚羊肃然起敬。 谁来说说“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哪个孩子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是呀,老羚羊让我们对它他肃然起敬。 因为老羚羊为了儿子,不顾一切跪倒在车前,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因为老羚羊那纹丝不动的身躯,那无助乞求的眼神,希望能帮帮它,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因为它老羚羊那夺眶而出的泪水,那一步一回头的期盼,我们对它肃然起敬,是老羚羊对儿子的“爱”,让所有人对它肃然起敬!(板书“爱”) 带着这种敬佩之情,科考队员对小羚羊可是关怀备至,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2:有人赶紧从车厢里拿出矿泉水,给受伤的小羚羊喝。老队长则从随行携带的药箱里,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 然后,他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 注: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西师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1 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2、背诵古诗。 重点: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三、自学理解古诗 1、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 (评: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 预设:东:向东。倚:靠,拂面而来。懒困:懒洋洋的。 换词序:倚春风:怎样靠春风呢?能靠住吗?我们知道古人为了押韵,常常颠倒词序,我们只要交换一下两个词的位置就行了,春风倚。春风拂面而来。 补省略:春光懒困:明媚的春光里,人懒洋洋的。 一簇:一丛,形容花开得茂盛。 可:究竟,到底。 2、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 师:可是究竟的意思。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联系上下文(课题)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爱,就是喜欢人,喜爱。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 师: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 这深红的桃花像―――――――――。这浅红的像――――――――。 请生填。指名读。 3、指导读“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师: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 指导读出一种惊喜。 (2)走近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很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呢?作者这时问自己:指导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疑问的语气。 (指名问:你能说清楚吗?),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用一个肯定的说法就是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 四、说诗意 1、古诗学到这,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péng pài gē da xún luóxiāng qiān lián yi wúgōng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先注音,再组成词(每空0.5分,共6分)。 凌()()卷()() 棱()()券()() 暇()() 遐()()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共6分) 千()百()自()自()()首()耳 敌()我()()条()理( ) 喜()狂 四、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5分) 1.他脸色苍白艰难地说水水说着就昏过去了 2.不不你误会了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说着他踢踢腿给老奶奶看车上的人都笑了 五、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 1.水清石出鱼可数,()。 2.富贵不能淫,(),()。 3.()、(),是知也。 4.()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它包括( )、( )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 六、按要求写四字词语。(3分) 1、含有数字() 2、含有动物( ) 3、ABCC( ) 七、根据感情色彩归类词语。(4分) 贪生怕死损人利己奋不顾身大公无私 鸡犬不宁闻鸡起舞狐假虎威生龙活虎 褒义词:( ) 贬义词:()

八、解释句子的意思(共6分)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4分)请你写一句关于环境保护的广告语:_____________ 请你写一句预示天要下雨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修改病句。(4分) 1、昨天上午,我去表姐家玩了一整天。 () 2、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 十一、走进古诗。(共7分) 1、默写《示儿》。 示儿()() () ( ) 2、请写出第一、二句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十二、阅读理解(11分)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大全精编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试题大全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fú róng yùhú liánmǐn qīpàn fèihǔ chéngzhì wàzì páihu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òzhē kēngqiāng kesou jiěpōu chóuchú linlángmǎnm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útóng jīngyíngtītoù qīxī xiāosǎ juéjiàng gǎngzhíbù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í zhuìzhuì pāishè yāncōng dòngchu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原文填空。 1.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3.__________,______ 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___________,不亦乐乎? 5.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6.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7.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8.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格,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很坚固地连结在一起。9、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_____ _______。10、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 __ ___。 1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得活。 12人有鬻矛与盾者,_______________,俄尔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 13、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大特点名扬四海。14、友谊是,____________。15、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也没有影子。 2. 按要求做题。(都写出3个) 1.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含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B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成语接龙。1.空虚—()—()—()—()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五年级期末检测卷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lián yī() pénɡpài() jiūchán() báshè() xiānɡqiàn() yùbànɡ() qièyì() ɡōnɡjìnɡ()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苍翠欲滴习以为常历历在目惊魂梢定 B.前赴后继含苞欲放兴高采烈饥肠辘辘 C.鱼贯而出响彻云霄馋涎欲滴虎视耽耽 D.意优未尽影影绰绰兵荒马乱如怨如诉 三、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4分) 起:A.离开原来的位置 B.发生,发动 C.开始 D.件,宗 E.长出 1.夏天天气闷热,小孩子身上爱起.痱子。( ) 2.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 ) 3.从这儿起.就没有柏油路了,需要走小路。( ) 4.在这座桥上曾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

四、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 ..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之秋》的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颐和园的长廊》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材料,特别是在描绘长廊的“三绝”时,不但生动具体,而且层次清楚。 C.《阳光很活泼》在叙述中运用了插叙,全文以父亲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可在中间两段却插入了另外一件事——儿子因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分) 1.渔夫轻而易举地把互不相让的河蚌和鹬鸟捉住了。(改为“被”字句) 2.《出塞》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写的。(修改病句) 3.黄山的云海怎么能不令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4.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试卷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试卷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二、辨字组词我第一。(8分) 翘( ) 沾( ) 膊( ) 栅( ) 翅( ) 粘( ) 傅( ) 册( ) 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4分) 1. 太阳像wán( )皮的孩子一样跳跃着。 2. 他特别贪wán( )。 3. 他的作业做wán( )了。 4. 天色wǎn( ),我们该回家了。 四、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8分)

疑问拟人比喻反问 1. 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 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 ) 2. 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 ) 3. 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 ) 4.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五、修改病句。(8分) 1.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妈妈重复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海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缩句。(8分) 1.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教我们历史课的刘老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词语盘点

第一单元 乔木黄绢裱纸褪尽猩红赭石柑黄朱砂皂荚窍门云霄 臃肿珊瑚鉴赏竹筛矗立马鞍蜿蜒马蹄萦绕矫健玛瑙 黄栌桑葚斑蝥油蛉攒成秕谷书塾绵延颤动茂盛山涧 四季常青深秋时节色彩纷繁纷纷扬扬拔地而起纵横飞扬红彤彤四面八方毫不犹豫人迹罕至炎暑逼人五彩斑斓重重叠叠白皑皑斑斑点点阳光灿烂名副其实五彩缤纷繁华无边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第二单元 乳汁挽起荡涤榕树妩媚姓邓深圳绿茵湘江石碑镌刻哲理 芝麻凯旋瞄准源泉灌溉磅礴丰采桫椤棕榈沐浴心仪伟岸载入届时金牌锻铸扳机咔嚓各种各样兴致勃勃葱茏耀眼 繁星点点令人兴奋惊喜万分满怀喜悦迄今为止情不自禁笑吟吟 举世瞩目全神贯注忽远忽近屏息以待振奋人心雄浑豪放徐徐上升热血沸腾激动人心奔走相告热泪盈眶豪情畅涌 第三单元 雪域盎然叩开羊羔为啥炽热分娩抄写啰嗦出售吝啬好莱坞船舷蓊郁酣睡驾驭颠簸喧嚣逆流而上直言不讳姗姗而来枯槁撂下边陲拉萨报酬吓唬坎坷天赋轮廓青睐彼此迷惘懈怠 残兵积雪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迫不及待又苦又涩亭亭玉立阳光照耀繁荣富强豪言壮语福祸未卜心急如焚千言万语心心相印可亲可敬赞不绝口兴高采烈直截了当争论不休勇往直前相辅相成竭尽全力精心呵护顺流而下漫山遍野急流汹涌随波逐流神色镇定一无所知擦肩而过水烟迷蒙贫困潦倒吵闹不休听之任之大摇大摆得意忘形心安理得相依为命难以言传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名噪全球最负盛名紫艳艳轻盈盈紫幽幽白悠悠 第四单元 杠杆恒星崩毁阅读书籍念叨茎秆贮藏椭圆发酵胭脂 抖擞沈括控制系统频发蹿动草莓豌豆白蒙蒙白茫茫 断断续续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少见多怪不计其数跃跃欲试人来人往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忐忑不安如愿以偿成千上万不可估量情不自禁五湖四海整整齐齐汁多味甜酷热干旱貌不惊人高大挺拔摇曳多姿坚韧顽强默默奉献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红艳艳紫莹莹黄澄澄 虞美人沧海桑田日月如梭世易时移物换星移春华秋实星移斗转 第五单元 芙蓉玉壶渭城劝告怜悯挑战欺骗烟囱怔住真挚冻疮 抿嘴袜子亲戚胆怯前辈荤油煎饼姓韦手帕耶拉文冰淇淋又聋又哑繁花似锦超人耐心毫无反应发育健全无拘无束双目失聪含混不清南腔北调肺腑之言无所不能抑制不住微不足道所有所思充满爱心天真烂漫风雨无助气喘吁吁热热闹闹稀里呼噜天寒地冻威风凛凛其乐融融花花绿绿花甲暮年鲜花簇拥 第六单元 挪移徘徊遭遇头涔涔泪潸潸挫折枯萎倔强切磋堕落琴瑟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

21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连翘、拐杖、女娲、沾起、胳膊、蜈蚣、淳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4.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学习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5.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典型事例的感知,全面把握刘老师的性格特点。 2.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难点:1.体会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2.懂得写人时应选取多方面的事例,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 学生:了解作者苏叔阳,了解文章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教师: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说说你心中最喜欢、

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教师:在作家苏叔阳的学生生涯中也有一位让他至今还喜欢着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老师》中去感受一下这位身有残疾,却给苏叔阳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板书课题:我的老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 2.同桌互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解决不明白的生字新词。(回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词典,平时自己积累) 4.全班学生交流“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教师相机评价。 5.小结:课文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1.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重点叙述了哪两个部分,哪一部分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小结:文章重点叙述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我们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 四、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探讨。

西师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集锦

西师版小学所学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南√ 汉乐府歌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年级下册: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惜时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二年级上册: 江行无题 【唐】钱羽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山雨 【唐】契逊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