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的:

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

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本书。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同桌相互交流)

2.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介绍。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

二、启发思路。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

(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

(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

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

2.写作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 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四、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片段一: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还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片段二: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学生练习概括。(片段一: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她们推碾子。片段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

3.总结:(1)要把人物语言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直接引语变为转述句。(2)要把人物动作描写进行选择后,概括成叙述性的话。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的梗概作品,实物投影。

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梗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梗概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交流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七、誊写、展览。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梗概认真誊写一遍,张贴在宣传栏展览。

作:写作品梗概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读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抽、连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理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学生对“梗概”的认识不多,所以教学难度较大。借助《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概括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学时不仅要强调理清文章脉络,更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和语意的连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

括。

2. 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2】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

板书课题。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3】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

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4】3.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师生总结学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板书: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3.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作品梗概,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

很精彩。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1.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2.【出示课件5】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出示课件6】2.评议的重点

(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把握。

(2)是否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4)书的大意是否清楚明白。

(5)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展示。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书梗概的几个要点,当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时,也能清晰地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板书内容:

习作:写作品梗概

【出示课件7】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写出作品的梗概。需课前准备阅读完整本书及相关资料。首先让学生读懂作品,梳理情节发展,了解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训练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基本

概括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学效果: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人物性格。

二、指导写作:首先了解什么是梗概。然后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最后,学生自由习作,多种形式进行评议。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发挥学生的概括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观察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有些情节梳理不够清晰。同时,语言不够简练,过于啰嗦冗长。正是年级低练笔缺乏的原因,影响成文效果。

四、改进措施:

1.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2.多注意引导学生锤炼语言,简化语言,平时强加训练。

3.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多思考,多交流,整体把握作品的文学性,人文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第3篇】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

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本书。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同桌相互交流)

2、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介绍。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

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

二、启发思路。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

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

2、写作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

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四、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片段一: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还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片段二: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学生练习概括。(片段一: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她们推碾子。片段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

3、总结:

(1)要把人物语言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直接引语变为转述句。(2)要把人物动作描写进行选择后,概括成叙述性的话。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的梗概作品,实物投影。

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梗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梗概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交流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七、誊写、展览。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梗概认真誊写一遍,张贴在宣传栏展览。

部编版习作二:写作品梗概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语文 (3)

习作二: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享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3.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4.能根据别人的反馈,对梗概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1.把握原文内容。 2.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各部分主要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准备: 1.学生:名著、一本书。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让同学们回顾本单元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让学生了解到写作品梗概,就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梳理思路,指导概括 1.让学生认真阅读一本书,把握原文内容。选择一到两个同学,让他们用简练的语言把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2.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确定重点内容。让学生理清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把握要点。 3.指导学生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可从方法上引导。(比如说可以把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可将动作描写进行筛选后,概括成简明的叙述性语言,为下文的“梗概”做好准备工作。) 4.引导学生把各部分主要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第二课时 一、动笔练字 1.选自己比较熟悉的书、文章、名著,重温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写作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认真阅读全书,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每个框架的基本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重要的部分,去除“枝叶”次要的部分,并且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干”部分的内容。 (3)锤炼语言,连贯表达。将“主干”部分的大意串联起来,适当补充内容,做到上下衔接,自然过渡,使得内容完整,语意清楚连贯。 2.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3.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巡回指导。 二、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 2.同学互改。 三、全班评议 板书设计: 习作二:写作品梗概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写作品梗概》教案

《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写作品梗概》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梗概,是作品的简要内容,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鲁宾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学习,对梗概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写作品梗概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生活事例,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让学生初步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目的,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示写梗概一般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 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评价标准是梗概能否让读者明白这本书的大意,把评价对象交给读者,形成一种真是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书的大意。 二、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同学们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学写梗概? 场景一:班级开读书会,要你分享一本喜爱的书,你怎么介绍才会引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呢?场景二:你的好伙伴知道你很喜欢某一部电影,很想知道电影的内容,你该怎么介绍呢?2.小结:遇到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用“梗概”的形式,对书或电影的内容进行概括,来介绍、推荐它们了。 (二)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1.明确“什么是梗概” 梗概,是作品粗略的、大概的内容或要点。第5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就是很好的例文。《鲁滨逊漂流记》全书约11万字,我们课文的梗概还不到2000字,记录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主要情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一)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二)让学生读这些名人名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三)总结: 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想要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如何来写作品梗概。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一)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些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引导介绍方法: 1.介绍书的主要内容, 2.要抓重点,有条理,说得富有感情色彩以激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 3.声音响亮,叙述生动,有激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案及反思A教学目标 1.分享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3.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4.能根据别人的反馈,对梗概进行修改。 A教学重难点 L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A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学会写故事梗概,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2.表达运用 通过分享交流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并以此修改总结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A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提前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 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 A课时目标 L交流文学作品梗概,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内容充实连贯。 3.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A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L复习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了几篇外国文学名著,谁来简单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 4.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阅读作品梗概,我们能更快地理清作品脉络,加深理解。会写故事梗概便于我们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别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交流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概括总结本单元课文,用所学课文的事例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L写故事梗概要注意什么呢? 5.交流明确: (1)不改变原作品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2)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6.请同学们回忆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故事梗概,然后总结自己的写作方法。 7.小组内讨论交流,探讨交流写作方法。 8.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写作品梗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写作品梗概》 教案 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研究目标: 1.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 讨论,并进行修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研究目标: 1.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引用名人名言,探讨读书的作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好书。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书籍,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原因,注意抓重点、有条理,以激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

三、研究梗概的写作方法 1.理解梗概的概念和作用。 2.研究筛选概括,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四、练梗概的写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书籍,练写作品梗概,并与同学交流讨论,进行修改。 五、总结 本节课让学生学会了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如何来写作品梗概,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二、讨论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写好一本书的梗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如何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 2)如何把握每个章节的要点? 3)如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师生总结学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4.讨论其他写作方法,如如何使语意清楚连贯,如何进行自我修改等。 三、自由作 1.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写出梗概,并与同学交流讨论,进行修改。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上的困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写作品梗概 教学要求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重点难点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 课时 2课时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应该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介绍书的内容。 3.我们在这一单元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小说篇幅都比较长,如果想简要地说说书的主要内容,就需要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写作品梗概。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喜欢哪一本书?你想介绍这本书哪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介绍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告诉大家,这本书最令你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表达,在纸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梗概的写作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3)教师总结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①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②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③锤炼语言,连贯表达: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板书: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2.谈谈你想用的写作方法。 3.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梗概,相信大家都能写得很精彩。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1.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写出来,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写出来,与同学交流讨论,根据同学的反馈进行修改。 多媒体。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轻声朗读,修改习作,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等,对不满意的段落加以修改。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习作,互相用修改符号修改细节;对文章整体的修改可以在后面写出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师生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或由学生推荐的典型作文来讲评。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学生评议。 2.评议的重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二《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二《写作品梗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作品梗概”,梗概是作品的简要内容,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学习,对梗概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写作品梗概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生活是实例,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让学生初步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目的,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教材的第二部分,提示了写梗概一般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其中“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筛选梗概合并成段”是写梗概的关键,教材提示了具体的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所谓“主干”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所谓“枝叶”,则是这本书细枝末节的内容,学生区别好主干和枝叶,才能够写好梗概。“锤炼语言,连贯表达”是写梗概的最后环节,通过适当删补内容,将梗概出来的主干连接起来,让梗概内容完整,语义清楚,语言连贯。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评价标准是梗概,能否让读者明白这本书的大意,把评价对象交给读者,形成一种真实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的了解书的大意。 二、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品梗概的特点与用途。 2.学习写梗概的方法与技巧 四、课时划分: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单元二的习作,写作品梗概。 芃芃:大家好,还记得我吗?我是芃芃,又来和你们一起上作文课了。李老师,今天的习作——写作品梗概,我一点头绪也没有。觉得挺难的。 老师:是的,作品梗概其实是一种应用文体,你们对它不够熟悉,自然会觉得困难。不过没关系,有我呢?在今天的课上,李老师会告诉你们一些有效的办法,帮助你们写好这篇习作。所以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在重要的地方做好笔记。好吗?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梗概吗? 芃芃:当然记得,赵老师在《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里说了,梗概是对作品的浓缩和概括,是原著的大略内容。 二)出示二篇梗概例文,归纳特点老师:芃芃你说得对,同学们你们一定也还记得。二单元第一篇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就有《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的梗概。老师这里还有两篇作品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学习重点难点】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出示课件1】1.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让学生读这些名人名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3.总结: 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想要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如何来写作品梗概。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些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2】引导介绍方法: (1)介绍书的主要内容, (2)要抓重点,有条理,说得富有感情色彩以激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 (3)声音响亮,叙述生动,有激情;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习作:写作品梗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思维能力: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审美创造:借助《鲁滨逊漂流记》,了解“什么是作品梗概”以及写作品梗概的作用、步骤;梳理出创作方法。 【课前解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学习写作品梗概。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作简单的介绍。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这里的梗概主要是针对书籍而写。写梗概与以往的习作训练有不同之处。写梗概是一种典型的读写相结合的训练。因为不读就没有办法写,学生提笔前一定要对所写的书籍有所认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够进行动笔。写梗概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的学习。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写梗概时需要学生进行科学地整合筛选,这就要对书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关注教材:教材首先列举了三个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真实情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使学生了解梗概的意义和作用,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这三个情境包括“学校里征集推荐书目”“班里举行荐书活动”“为伙伴讲书”,这几个例子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促进学生表达意愿的同时,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本单元还设计了习作的结构导图,清晰地指导写梗概的方法。包括“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三步。其中“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是写梗概的关键。教材提示了具体的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最后教材中给出了习作的具体要求“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这个内容就与之前创设的情境相呼应,并且很看重读者的反馈,让读者的反馈当作修改依据,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更为真切和完整的写作体验。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第1篇】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 板书课题。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完整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学目标 1.分享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3.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4.能根据别人的反馈,对梗概进行修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学会写故事梗概,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2.表达运用 通过分享交流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并以此修改总结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提前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文学作品梗概,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内容充实连贯。 2.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了几篇外国文学名著,谁来简单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 2.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阅读作品梗概,我们能更快地理清作品脉络,加深理解。会写故事梗概便于我们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别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交流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概括总结本单元课文,用所学课文的事例引入新课。 板块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写故事梗概要注意什么呢? 2.交流明确: (1)不改变原作品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2)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请同学们回忆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故事梗概,然后总结自己的写作方法。 4.小组内讨论交流,探讨交流写作方法。 5.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第一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第二步: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以及说明原文主要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步:锤炼语言,连贯表达。将抽取出来的部分连接起来,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板块三运用方法,书面表达 1.通过交流分享,总结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第一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第二步: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第三步: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2.我们清楚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说一说读过的一本书的梗概。 3.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点评中要关注故事的主要内容、主题和语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设计

习作指导方案 “写作品梗概”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作品梗概”。梗概,是作品的简要内容,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这次习作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课外书。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三个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初步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目的,以此激发习作动机。 第二部分,提示了写梗概一般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其中,“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是写梗概的关键。教材提示了具体的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枝叶”是这本书细枝末节的内容,区别好“主干”和“枝叶”才能够写好梗概。“锤炼语言,连贯表达”是写梗概的最后环节,通过适当删补内容,将概括出来的“主干”连接起来,让梗概内容完整、语意清楚、语言连贯。 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重点)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完整地阅读过的一本课外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最近有一些同学接到了任务,他们不知道怎么完成,请我帮忙。我想请大家运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帮忙想想办法。 2.课件出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读一读:

◇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3.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指名,学生自由交流) 4.导入:听了大家的意见,我明白了,你们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这也是今天我们的习作内容——写作品梗概。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求胜的心理,创设情境,以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懂要求,明确内容 1.让我们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看看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出示教材内容: 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3.引导学生交流:你读懂了本次习作的哪些要求? 4.小结:这次习作,要求有三点——第一点是让我们选择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第二点是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第三点是自己根据同学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梳理出本次习作要完成哪些内容。确定了任务目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范文引领,小试牛刀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篇作品梗概,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 2.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梗概,思考并交流:你从这一篇梗概中,了解到了关于鲁滨逊的哪些事情? 3.指名交流。 预设: 生:鲁滨逊先是在海上遇难,流落到了荒岛上。然后他开始建房,并畜养种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选编(六篇)含范文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教学难点 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作品目录理清书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尝试用所学方法撰写作品梗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遇到下面的情形,我们应该怎样介绍或者推荐一本书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上方的3句话,指名回答。]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生:我们需要了解书的内容,还要将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其他人听。 师:是照着书的内容念给其他人听吗? 生:不是的,书的内容太多了,我们需要概括出书的主要内容再讲给其他人听。 师:对,遇到以上情况,我们需要对书籍内容进行概括提炼,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来介绍或推荐书籍,即写作品梗概。 [师板书课题“写作品梗概”] 二、探究研讨,总结方法 师:写作品梗概一般可按照“三字诀”来完成——读、筛、连。 [1.读——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2.筛——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3.连——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师:要想写好作品的梗概,我们首先要读懂故事的内容,理清故事的基本框架,把握故事的脉

络。那么我们该怎样理清故事的脉络呢? 生:我们可以借助书籍的目录把握书籍的要点,从而理清故事的脉络。 师:对,很多书的目录提示了每个章节的要点,能够帮助我们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整本书的脉络。 [师板书: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师:我们已经学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我们会发现,并不是目录里的所有章节的要点都出现在了梗概中。下面是《鲁滨逊漂流记》的目录,请大家对照梗概和目录,找一找梗概中保留了哪些章节,删去了哪些章节,哪些章节又是合并的。 [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目录,指名回答。] 比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和原作品目录,说说你的发现。 目录 第一章违背父命去航海第十五章圈地驯羊 第二章沦为奴隶第十六章发现脚印 第三章出逃第十七章海边人骨 第四章成为种植园主第十八章发现新山洞 第五章再次航海第十九章恐怖的人肉宴 第六章荒岛建家园第二十章遇难船只 第七章落难日记第二十一章“星期五”的出现 第八章荒岛上的麦苗第二十二章教育和考验 第九章病中感悟第二十三章激战野人 第十章乡间别墅第二十四章骨肉情深 第十一章艰辛耕作第二十五章绝处逢生 第十二章岛上旅行第二十六章大获全胜 第十三章自制器具第二十七章重返故乡 第十四章环岛探险第二十八章旧地重游 ①读——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②筛——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再次航海、荒岛建家园、荒岛上的麦苗、艰辛耕作、圈地驯羊、发现脚印、海边人骨、恐怖的人肉宴、“星期五”的出现、重返故乡等章节。 删除“枝叶”:病中感悟、乡间别墅、旧地重游等章节。 合并章节:荒岛上的麦苗、艰辛耕作、圈地驯羊等几个章节合并成一段,写鲁滨逊是如何在荒岛上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的。 ③连——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生:梗概保留了再次航海、荒岛建家园、荒岛上的麦苗、艰辛耕作、圈地驯羊、发现脚印、海边人骨、恐怖的人肉宴、“星期五”的出现、重返故乡等章节。 师:《鲁滨逊漂流记》主要描写鲁滨逊如何“漂流”,所以梗概中保留了这些重要章节,这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