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侵袭,造成了大量的产量损失。
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制定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以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前期准备在水稻种植前期,农民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首先,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种子灭菌等,以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同时,要对种田地进行消毒处理,清除病虫害的来源,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生态环境和病虫害虫的繁殖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至关重要。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田间的病虫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时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的风险,并根据预警结果进行防治措施的调整。
三、合理施肥与水田管理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供应,因此,合理的施肥和水田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阶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
此外,要做好水稻的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水分状况,避免积水和干旱,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四、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可以培育和引进捕食性昆虫,如寄生蜂、蝇、蜘蛛等,通过它们对害虫的捕食和寄生作用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木霉菌等,通过它们对病原菌的杀灭作用来防治病害。
五、化学防治与安全使用农药化学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因此,在化学防治中,农民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遵守农药使用的原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农民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避免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
水稻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水稻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农业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
1.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具有抗病虫害性的水稻品种,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农药的使用。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适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保证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抵抗力。
3. 病害预防:及时除去病害源和传染源,保持田间的清洁和通风良好,减少病害的传播。
4. 定期监测和防治:定期巡视水稻田,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纳物理防治措施等。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益生菌阻断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数量和病菌传播。
比如,引入一些食草、食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或者利用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来阻断病菌的生长。
6. 农业机械防治:采用农业机械进行翻土、翻腾秸秆等,破坏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7. 种植休闲作物:合理种植休闲作物和轮作,有利于调节土壤
营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通过综合施策,组合使用不同的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 虫害防治

水稻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主要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稻象甲、稻负泥虫等。
它们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可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害虫,应采取以下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虫能力。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防治害虫。
3.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4.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色彩、声音等诱杀害虫。
5.综合防治:结合以上防治方法,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实现水稻害虫的有效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水稻害虫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经验,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同时,加强田间监测,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确保防治措施的针对性。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周期长、生态环境复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稻田中常常发生各种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对稻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保障稻米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加强对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 稻瘟病:稻瘟病是稻田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由水稻瘟病菌引起。
该病在稻田中发生迅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其特点是在高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2.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病毒引起的病害,能够导致水稻的叶片变黄、凋萎和死亡。
该病在稻田中发病较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害,降低稻米的产量。
3. 稻螟:稻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重度为害时会导致稻米的产量大幅下降。
稻螟发生季节较长,每年可发生多代,因此其防治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护稻米的正常生长。
4.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取食水稻的汁液,导致稻叶逐渐变黄和凋落,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稻飞虱在稻田中发生较早,数量较多,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虫害。
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来保护稻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1. 遴选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育种和选育工作,开发出抗病虫害的稻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稻米的危害。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促进稻米的生长发育。
3. 调整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稻田的种植密度,避免水稻过于拥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4. 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除去病虫菌源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在稻田中的生长和繁殖。
5. 进行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和益虫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数量,如放养鱼类来吃稻苗中的稻螟;利用昆虫种类对抗稻飞虱的滋生等。
6.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根据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来进行施药,用于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传病之前 。 二是要远离麦 田、 蔬菜 田、 草荒 田等虫源 田。 及时 清除秧 田及大 田周边杂草减 少灰飞虱寄生 。 ③加强肥水管 理。基肥 要施 好, 不施分蘖肥. 重施穗肥 冰 稻生育期注意使 用锌 、 硼、 锰等微肥或水 稻敏感的元素, 促 进水稻健康生 长,
1 、 稻 飞 虱
、
治。 ①栽培 防病 。 以肥水管理为 中心月 巴 料应注意稳施 氮、 磷, 增施钾 、 锌肥 。 以施足基肥 、 保证穗 肥为原则. 水稻生长 中期
不宜施氮肥提苗 。灌水 要贯彻“ 前浅、 中晒 、 后 湿润” 的原 则 。②药剂 防治。 以保护 稻株最后 3  ̄ 4片 叶为主。 施 药不 宜过 早 ( 拔 节 期 以前 )或 过 迟 f 抽 穗 期 以后 ) 。药 剂 选 择 : 5 %井 冈霉 素水 剂 2 2 5 0 m /h E m2 或 1 2 . 5 %纹 霉 清 水 剂 1 5 0 0 3 0 0 0 mL / h m2 , 或 2 0 %纹 霉 清 悬 浮剂 9 0 0 ~ 1 5 0 0 mE / h mz , 或 1 5 %粉 锈 宁可 湿性 粉 剂 7 5 0 g / h m 2 . 对水 7 5 0 1 0 5 0 k g / h m 2 喷雾。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 重点防治 时期应在孕 穗 至 齐穗 期 。 2 、 水 稻稻 曲病 。 稻曲病是真菌病害 。 根据当地 以往发病 史, 结合 天气 、 品种 、 苗情进行 分析 , 做 出预测预报 , 选择用 药, 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方法 : 防治适 期为水稻孕穗后期 ( 抽穗 前 3 — 7天 ) 至始穗期 。 常用药剂 : 种子消毒用 2 %一 3 %石灰水 、 5 0 %多菌 灵、 5 0 0倍液 强 氯精 浸种 ;大 田喷药 防治用 2 0 %瘟 曲灵 、 3 5 %稻 曲清 、 2 5 %粉锈宁可湿粉 、 5 0 %D T可湿性粉剂 ( 琥胶 酸酮 ) 、 水 稻孕穗 后期 ( 破 口前 3 - 5天 ) , 用 2 5 %富力库 乳 油、 加倍井冈霉素+ 5 0 %多菌灵 。 3 、 水 稻 条 纹 叶 枯 病 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通常病株心 叶沿 叶脉呈现断续 的黄绿色或黄 白色短条 斑, 以后合 成大片, 病 叶一半 或大半 变成黄色或黄 白色 。 高秆品种发病后, 心叶细长而卷 曲成纸 捻状. 弯 曲下垂 而成“ 假枯 心” : 矮秆 品种发病后 心叶展开仍 较正常。 早期发病植株枯死. 发病迟的只在剑 叶或 叶鞘上有 褪绿斑. 但抽穗不 良或穗畸形不实 。 病株分蘖一般减少 。水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2篇)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病虫害当前水稻种植中主要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害虫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三、防治策略1. 病害防治策略(1)合理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利用抗性品种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供应能力,增强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施肥过量。
(3)合理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有助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减少病菌在水中的传播。
避免在高湿度条件下灌溉,减少病害的发生。
(4)定期病害监测和防控:定期对水稻病害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防止病害扩散。
2. 害虫防治策略(1)生态控制:通过调整田间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减少害虫的繁殖和生存能力,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可采取种植一些具有结构和花期不同的农作物,利用害虫天敌的天敌效应,降低害虫密度。
(2)农药合理使用:在害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避免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轮作休闲:适时采用休闲轮作措施,利用低风险的轮茬作物种植休闲农田,使害虫无法在种植面积内连续繁殖和生长。
(4)精准施药:通过精准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损耗和环境污染。
四、管理措施1.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2.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水稻种植区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过程易感染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灌溉管理、土壤处理、气候条件和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保障人民的口粮需求。
二、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水稻病害生产中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病、锈病、纹枯病、扁平糯米糠病、稻瘟病、水稻猝倒病、叶枯病、灰霉病等。
水稻病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和感染,使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减少光合作用和生长素的合成,降低产量和品质,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水稻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草象、水稻灰飞虱、水稻螟虎等。
水稻虫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虫口的刺吸、蛀食等对水稻叶片、根系、花穗等部位造成危害,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严重时会造成滞育死亡和逐年减产。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病原菌、病毒、昆虫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具有环保、维持生态平衡的优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一些天敌如锡纸娃娃、细腰蜂等,寄生虫如拟花天牛等,以及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等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具有效果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但同时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一些农药如敌草快、硫酸亚铁、三唑酮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不要超量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比较环保,不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往往需要对土壤、气温等因素进行精细管理。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支撑剪枝、灭虫灯、肥料病虫防治等。
4.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通过加强农业管理、科学施肥、基本农田管理、合理灌溉等方法,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轻病虫害造成的危害。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一、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
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
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
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防治方法:①选用良种,种植抗病品种,多组合合理搭配。
②种子消毒杀菌,1千克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
③加强栽培管理。
④药液浸秧,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欢60千克喷雾。
穗颈瘟预防,孕穗破口期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亩用25~3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叶瘟治疗,用稻瘟类农药防治。
二、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又叫火烧苗。
白叶病,是一种传播很快的病害,目前许多稻区还没有这个病,所以它被定为国内植物检疫的对象。
稻株感染白叶枯病后,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绿色或暗绿色斑,病斑沿中脉或叶缘扩展,形成界限分明的病斑。
病斑沿叶片枯死后呈灰白色,因此叫白叶枯病。
一般在水稻中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蔓延到上部叶片。
这种病从苗期发生,在分蘖期普遍发展,到孕穗期,特别抽穗后达到高峰。
如果发病早,叶片枯死,不能抽穗;如果发病较迟,影响扬花灌浆,秕粒增加,病株茎秆软弱易倒伏。
白叶枯病容易和其他病害混淆,辨认不清。
可把病叶剪下一小段,放在有水的玻璃片上,再用一块小玻璃压在上面,大约1分钟以后,放在光线稍暗的地方,如果切口处有浓浊状或乳白色液体流出,这就是白叶枯病的病菌。
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稻种。
种子消毒,可用1%石灰水过滤浸种,在温度为25℃时,可浸种3~4天。
所浸稻种经常保持在水面下10~12厘来,水面不能搅动,以免弄破石灰水膜,降低消毒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作物2012.7
水稻是绥化市北林区三大主栽作物之一,也是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作物,本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90万亩左右。
近些年水稻病虫害在本区发生以来,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
病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从2008年开始该区推广了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与农业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3年累计推广面积27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1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本区2008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70万亩,防治面积90万亩,该区水稻分布在全区19个乡镇,水稻病虫害主要发生在三河、五营、双河、津河、东津、秦家、兴河等乡镇。
由于2011年6~8月份天气干旱少雨,湿度小,干旱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虫害的发生,而病害发生程度较轻。
针对2011年气象条件并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我们重点加大了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同时兼防各种病害的发生。
稻农对其也有足够的认识,田间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明显降低,田间被害株率仅为2%~3%,虫口密度1~2头/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本区从2008年开始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了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和与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其中在化学防治方面全区推广使用了防治效果好的新型药剂,避免了长期使用单一药剂进行防治产生抗药性。
通过推广使用防效好的新药剂,有效的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全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保障。
2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病虫害的发生主要与气象条件、病虫源基数和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
2.1气象条件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水稻病害的发生;高温少雨、田间湿度小,有利于害虫产卵和卵的孵化。
2.2病虫源基数较大
由于近些年病虫害在本区连年发生,虫源基数较大,加之暖冬,有利于病菌和虫源的存活。
2.3优质米品种较多
近几年本区种植的多是抗病虫较弱的优质米品种,条件适宜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4与播栽期和后期施肥量的关系
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程度还与水稻播栽期和后期氮肥的使用量等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水稻播栽时间过早,有效病虫源增加,发生就重;后期氮肥使用量过高,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水稻植株嫩绿,能诱集二化螟多产卵,并且还能使二化螟虫体增重,提高繁殖能力,有利于虫害的发生。
因此,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和减少后期氮肥使用量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
3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
3.1.1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用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刘刚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绥化152062)
摘要:近年随着水稻价格的逐年攀升,激发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热情,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影响
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农民的收入,为解决此问题,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在该区推出了水稻病
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下转232页)
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