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合集下载

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_孙雪菲

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_孙雪菲

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_孙雪菲实践与探索310INTELLIGENCE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吉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孙雪菲纪国良高木娟摘要:地理国情监测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

本文对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进行了概括与研究。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 GPS RS GIS一、引言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国情基本要素的空问分布特征、空间组合关系、空间分布及组合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和连续的监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手段和方法的组合。

地理国情监测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

地理国情监测全面反映国家自然资源及其消费主体的空间关系变化,是科学规划自然资源消费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持。

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将重要水体、森林及污染情况等自然环境要素信息集成整合,综合反映国家生态和环境发展现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实现各类经济社会信息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处理,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演变和内在关系,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是开展国民经济统计、城乡规划、重要工程实施、工农业生产布局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对于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资料,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要素等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三、国内发展现状201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对测绘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中,首次要求国家测绘局“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

关于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与分析发表时间:2017-05-13T15:32:07.3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作者:刘柏锋赵丽萍吕树春[导读] 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表自然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

1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2上海成迪测绘有限公司;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大地测量队(黑龙江第一测绘工程院)摘要: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表自然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

地理国情普查是基本测绘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是我们国家国情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步骤,对优化国土开发加快国家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研究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是当前地理信息与测绘部门的重大任务,与此同时能够对自然生态和人为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另外也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因为地理国情普查一项全新的测绘工作,可以通过对动态的地理国情信息监测,进而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分析,为社会经济建设部门提供对应的生态环境、城建、土地及灾害防治等各方面的监测和预测成果。

这也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加快了监测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并有效的将二者进行有效衔接,实现对测绘成果的有效应用。

一国情和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1国情的基本内容国情包括了一个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信息以及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内容。

国情是一个国家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处理复杂国际关系的重要依据。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国情。

每个国家的国情也都是执行发展战略以及政策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国情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对于我国来说,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基础条件。

2 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表自然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分析与利用研究

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分析与利用研究

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分析与利用研究地理国情指的是包括有地形地貌特征、江河胡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等等在内的自然同人文地理要素包含其中的宏观层面的综合表达。

本文在分析地理国情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地理国情普查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研究,力求不断促进地理国情普查资料的优化利用。

标签: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分析利用0引言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地理国情信息基本内容可分三个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重要地理国情要素。

地表形态反映地表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我们熟悉的DEM和DSM等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覆盖物的物理组成。

针对其连续分布的特征,通常采用场模型进行描述。

地理国情要素信息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分散分布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

由于该类信息是可以辨识的一个个地理实体,通常采用要素模型来进行描述。

2资料分析与利用2.1影像资料的分析与利用影像资料源较多,分辨率不一,清晰度不一,现势性不一。

应优先选用现势性好,有效信息量更大、更有利于信息提取的影像,如优先选择现势性好,优于1m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或优于0.5m分辨率的彩色数字航空摄影资料。

对于仅有高分全色影像而无多光谱影像时,可采用全色影像与资源三号等多光谱影像融合。

为保证精度也可采用高分全色影像采集地理国情要素信息,采用资源三号等多光谱影像确定地表覆盖数据分类。

2.2基础测绘资料分析与利用基础测绘资料与国情普查影像(DOM)套合可作为国情要素信息提取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础数据。

其中,1∶50000基础测绘资料,覆盖全国,且定期更新全要素,现势性较好,可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数据基础。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性及技术方案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性及技术方案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性及技术方案国务院决定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需要。

这是继2011年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重要讲话之后,国务院又一个指导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历史性作用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至关重要。

2010年以来,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批示中,都要求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这些重要讲话和批示,不仅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思想动力,使我们增加了决心和信心。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分析其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的重要基础。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具有历史性作用、里程碑意义。

二、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历史性机遇全监测计划”,该项目提供陆地监测、海洋监测、应急管理、大气监测和安全监测五大类。

2007年加大拿大开妈生产实时的地理国情信息,并使用卫星遥感资料编绘了系列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地图。

2008年美国发布了地理信息动态监测和分析五年规划,并已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规划之一。

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展了多个由政府部门资助的地表覆盖项目。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关键词:土地调查数据库3S技术土地调查的目的是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调查是进行土地评价,确定合理利用的方向,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可以说土地调查作为地籍管理的基础,也就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土地调查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调查研究始终围绕着国家开展的各项土地调查工作开展,同时也能够紧随国际同领域的研究步伐。

最近一些年国内外有关土地调查的文献大都集中在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数据的采集和质量保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以及3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一、土地调查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现状关于土地调查的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完善化和规范化的问题及建以、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土地调查体系制度的完善化地问题及建议两方面。

彭正涛[1]以农村土地利用外业调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业调查的工作流程,详细论述了地类调查的具体工作内容。

陈斌、李波涛[2]等结合温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资料整理工作,详细地阐述了资料整理过程的来龙去脉,根据档案资料的现实情况给出了资料整理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

谢春树、尹杰[3]等结合土地利用外业调查的特点和要求,综合分析了复杂的地形情况,建立了代价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栅格数据,采用有序搜索算法实现最优路径搜索。

董玉祥、张青年[4]等总结了广东省南海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方法, 论证了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的技术路线、工作流程以及技术特点, 分析了采用该方法获得的调查成果、得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具有高精度、快速、信息化以及应用性强等鲜明特点, 大比例尺更新调查技术与方法应是近期中国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若干问题研究

地理国情普查若干问题研究

地理国情普查若干问题研究目前,对于国力调查来说,地理国情的普查是一项重大项目,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测绘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全面获取我国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生态、地表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

标签: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普查业内采集外业核查地理国情充分体现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我国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我国的国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信息,才能帮助我们合理平衡地表自然、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才能合理地开展人类活动,使我们掌握的地理信息能够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

1地理国情普查整体技术路线分析1.1对普查资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基础资料主要有高分辨率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及其他部门的资料。

其中高分辨率影像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工作底图,来纠正国家下发的卫星资料中出现的错误。

如果在生产区域内存在着多源影像数据,在选择正射影像生产时,应该选用时相更靠近生长季、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更高、现势性更新的影响。

在转换专业部门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属性和图形应进行对照,从而能够为地表覆盖分类影像属性录入和判读以及地理国情要素提供重要参考。

1.2地理国情数据内业采集的方法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任务重、工期短、而且覆盖面广泛、要求还很高,所以对采集方法的选择和规划非常重要。

野外判读是传统作业的主要方法,它的劳动强度大、周期长且效率低。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普查工作,现在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高分影响进行遥感技术室内判读。

影像翻译要按照从大类到小类、内业定界外业定性、由整体到局部、从可以非常准确判读的地物到比较模糊的地物进行数据采集。

影响外业核查工作量和核查后业内整理工作量的是业内预判翻译成果。

在进行业内翻译时,要对不准确的地物进行准确标识,重点核查外业。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域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利用状况和发展潜力。

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农田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内外,土地调查一直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在技术手段和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

国内土地调查主要包括农田调查、城镇与工矿调查以及林地与草地调查。

农田调查主要关注粮食作物种植、耕地质量、土地退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问题。

城镇与工矿调查主要关注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市场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等问题。

林地与草地调查主要关注森林覆盖率、草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国内土地调查多采用现场勘察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近年来,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和精度。

国外土地调查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的土地调查主要关注土地质量和利用变化,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调查主要关注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权益保护等问题。

在技术手段上,发达国家的土地调查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数字化,运用先进的遥感和GIS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和监测。

而发展中国家在土地调查方面还存在着数据不完备、技术落后等问题,需要加强科技支撑和国际合作。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调查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球变暖、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国内外研究更加注重土地调查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气候适应的结合。

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已成为土地调查研究的重点方向。

综上所述,土地调查在国内外都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工作。

国内土地调查注重农田、城镇与工矿、林地与草地调查,运用现场勘察和数据统计分析。

国外土地调查注重土地质量和利用变化,运用遥感和GIS 技术。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注重土地调查与环境保护和气候适应的结合。

未来,土地调查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重视,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总结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总结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地理状况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首先,在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中,我们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地理状况,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本数据支持。

任务是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国家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全面调查。

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取得良好的成果。

其次,我们注重组织和协调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

在思想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合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第三,我们注重科学准确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在地理国情普查中,数据是核心和基础。

我们重视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对于数据的收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同时,我们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通过专业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决策和国家发展提供参考。

第四,我们注重宣传和推广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需要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在思想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各方面人员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地理国情普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借助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性和成果,提高公众对地理国情普查的关注和参与度。

最后,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质量和效果。

在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发表时间:2017-10-13T16:24:29.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俞莉1 张祥2
[导读]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
1.身份证号码:32100219740410xxxx;
2.身份证号码:13112819870610xxxx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定量监测,分析评估地理国情信息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形成涵盖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环境评估、区域规划、城镇化发展、经济布局、社会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地理国情普查产品,从而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为国家战略规划、政府管理决策、生态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支撑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3S技术;关键技术
1.“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统称。

2001年,日本环境省资助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目(APEIS),APEIS是亚太地区各国包括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参加,创立的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负责监测亚太地区的环境破坏、环境退化和生态脆弱区等情况。

2003年,欧盟开始了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GMES),旨在获得影响地球表面以及大气变化的各种生态环境信息。

GMES 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海洋监测、陆地监测、大气监测、应急管理和安全五大类。

海洋环境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海洋资源、气候和季节性预测、海洋和海岸环境、海洋安全等信息检测;陆地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土壤沙化、水体质量和可用性、空间规划、森林监测和全球粮食安全等信息监测;大气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温室气体影响空气的反射气体、气溶胶、臭氧层空洞和太阳紫外线辐射等信息监测;应急管理服务监测服务主要是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森林火灾、地震、泥石流等信息监测;安全监测服务主要是通过边境和海上监视,为欧盟提供基础数据以支持其制定对外行动的相关政策。

2008年3月,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欧洲航天局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展示了根据当时最新拍摄的卫星图片制作而成的最新的全球土壤覆盖图,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是300m,图中涉及的土地覆盖类型有人工地表、农田、水体、沼泽等22种。

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该图的图例采用了联合国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2.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现状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较其他发达国家晚,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2013年国务院出台通知,决计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土地和水利信息的调查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相关参考信息[7]。

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对地理国情数据的一次系统地统计,它为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提供分析数据。

陈军从遥感制图学角度介绍了我国30m 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杜金莉等进行了地理国情监测及实践的探讨,指出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应充分发挥新测绘技术和人才优势,促使测绘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量测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演变、由静态统计向动态监测、由供应成果数据向实时发布监测信息的转变;董冬、龚伟等从系统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地理国情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为了研究地理国情监测体系框架,马万钟、杜清运等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从技术理论体系出发,李德仁院士等论述了新型技术手段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结合;着眼于3S 技术,吕品阐述了其在地理国情普查中从数据获取、分析、存储、成果发布、信息统计等的具体应用;从地图制图角度出发,刘新华等论述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综合运用[8]。

因此,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结论,在欧美发达国家,地理国情的应用范围尤为广泛,特别是在技术手段和检测内容上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

普查地点千变万化,部分高原山区很多年来无人问津,地势险要要,调查环境恶劣,困难重重。

因此调查任务繁重和艰辛,为此了解国情地理调查的内容、原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是国务院一项重要的决策性战略部署,目的是摸清家底,高效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

通过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所取得的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和动态、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成果,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武琛.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分类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张明丽,王明亮,殷涛.浅谈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222-224.
[3]宋晓红.地理国情普查与1∶10000DLG协同更新作业模式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9):140-141.
[4]吴帆,杨俊艳.“3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J].经纬天地,2014,(2):41-46,72
[5]张成.地理国情检测对象与技术方法研究[D].甘肃:兰州交通大学,2014.
[6]张海博.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外业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179-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