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 GDPJ 10—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 11 月
目录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底图规格....................................................................后内容描述 调查前内容描述 调查后内容描述 调查前内容描述 调查后内容描述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B.1 地表覆盖分类地表覆盖分类采用面域色叠加符号或代码注记方式表达,见附录C。
B.2 重要要素重要要素表达要求如下:a)重要要素叠加在地表覆盖分类之上;b)图式符号按照附录C执行;c)各符号之间应保持0.2mm以上的间隔,符号交叉和结合表示者除外;d)当图幅内地物密度过大、图上表示有困难时,在保持密度对比特征的前提下,对符号进行取舍;e)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工建筑要素矛盾时,移动人工建筑要素;f)主要要素与次要要素矛盾时,移动次要要素;g)独立地物与其他要素矛盾时,移动其他要素;h)要素重要性相当时,根据周围环境移动一方或同时移动双方。
例如:两条同等级的道路间距小于0.2mm时,双方同时向外侧移动;i)境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的,境界符号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不间断表示,并正确表示岛屿、沙洲的归属;河流符号内表示不下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在河流两侧不间断交错表示;j)境界以共有河流或其他线状地物为界,境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交替表示;k)境界以河流或其他线状地物一侧为界,境界符号在相应的一侧不间断表示。
B.3 地表覆盖分类与重要要素叠加处理原则地表覆盖分类与重要要素叠加处理应遵守以下原则:a)重要要素中的道路以线型符号形式叠加在地表覆盖分类的道路面上,地表覆盖分类中的道路面未压盖部分宽度小于0.2mm时,修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至二者统一,未压盖部分宽度大于0.2mm时,不做处理;b)堤坝同时存在时,重要要素中的堤坝不表示;c)水域同时存在时,重要要素中的水域不表示。
B.4 注记注记表达要求如下:a)字体、字大、颜色按照附录C执行;b)注记的字间隔不宜超过字大的五倍;c)较长的河、渠每隔15cm-20cm重复标注名称;d)注记过于密集时,采用简注名称、或字大缩小一至二级、或舍去注记;e)名称注记与符号冲突时,移动名称注记;f)在颜色较重区域,注记表达不清晰时宜采用套白表示;g)地表覆盖分类的代码注记采用代码后三位表示(水域不表示代码注记);h)地表覆盖分类图斑面积较小,可不叠加符号或代码注记,仅面域色表示;i)地表覆盖分类图斑面积较大时,代码注记或符号应间隔表示。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非正式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06月目录1. 环境要求 (1)1.1.硬件要求 (1)1.2.软件要求 (1)2. 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 (1)3. 普查成果数据质量要求 (3)3.1.拓扑问题 (3)3.1.1. 一个图层自身拓扑 (3)3.1.2. 两个图层之间拓扑 (3)3.1.3. 拓扑问题修复 (3)3.2.要素属性项检查 (3)3.2.1. 填写标准检查 (3)3.2.2. 完整性检查 (4)3.2.3. 填写格式检查 (4)4. 地理实体要求 (4)4.1.实体层内容 (4)4.2.操作 (4)4.2.1. 铁路 (4)4.2.2. 公路 (7)4.2.3. 河流(线实体) (8)4.2.4. 湖泊 (8)5. 交通网络要求 (9)6. 统计单元要求 (19)6.1.统计单元处理 (19)6.2.坡度带处理 (20)6.2.1. 坡度带提取 (20)6.2.2. 坡度带分层 (26)6.2.3. 坡度带融合 (27)7. 临时图层 (30)7.1.图层命名 (30)7.2.手工生成步骤 (32)8. 软件配置 (33)9. 统计策略 (33)10. 常见问题 (34)本文件非正式文件,编写本文件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基本统计工作。
本文件所述内容可参照执行,文中所述普查成果数据库格式和地理实体的处理等内容,在相关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有效,下发后以下发方案为准。
本文件所述坡度带的处理过程为辅助内容,即可用软件提取,也可按照该部分所述步骤进行,其中,坡度带的融合建议在计算之前按照3.2.2将不大于1个像元的图斑融合。
本文件内容将会不定时更新。
1.环境要求1.1.硬件要求硬盘:建议500GB或1TB固态硬盘,1TBSATA硬盘CPU:建议一个及以上CPU,单个CPU8核及以上内存:16GB及以上1.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建议Win7 64位ArcEngine:10.1版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2.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基于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地形单元和规则地理格网单元的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计算要求数据源采用经纬度坐标系,在建库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所有数据源要求以File Geodatabase 格式分县存储。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王丽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主要内容n技术规定参考标准2 n底图规格n技术要求n作业流程及步骤n质量控制n底图输出技术规定参考标准n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n GB/T 7931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n GB/T 12341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n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n GB/T 13977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n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n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技术规定参考标准n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n 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n GDPJ 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n GDPJ 03-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n GDPJ 05-2013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n GDPJ 07-201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n GDPJ 09-2013 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规定底图规格n数学基础n底图模式n数据内容n数据格式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大地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方式:分幅数据、分景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底图的数学基础沿用所使用数据成果的数学基础。
分带方式:按任务区组织的底图数据可不分带,采用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底图模式产品模式:数字普查底图纸质普查底图数据内容根据不同的生产流程,其普查底图的数据内容也会有所区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集》的设计编制

p l i c a t i o n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c e n s u s r e s u l t s , a n d t h e s o c i a l a n d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X i  ̄i a n g .
成 果进行 展现 , 全 面系统地 反映 自治 区第一 次 全 国地理 国
情普查 成果 , 为各 级政府 、 行 政主 管部 门 、 研究 机构 和广 大 企事业 单位 了解所需 区域 国情基本 信息 , 为 自治 区经济 社
会 发展 和生 态文 明建 设提供 可靠 的地理 信 息支 撑 , 编制 成 果 图集 无疑是 一种 十分适宜 的展 现形式 。
第4 0卷 第 7期
2 01 7 年 7 月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 EO MAT I C S& S P AT I AL l NF oR MA Tl o N TE C HNo1 0G Y
Vo 1 . 4 0. No. 7
J u 1 ., 2 0 1 7
《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第 一次 全 国地 理 国情 普查 成 果 图集》 的设 计 编 制
K e y w o r d s : X i n j i a n g ; a t l a s ; d e s i g n ; c o m p i l a t i o n
0 引 言
新疆 位于 祖 国西 北部 , 面积 1 6 0 余万平方千米, 是我 国陆 地面 积最 大 的省 区 , 周 边 与 蒙古 、 俄罗斯 、 哈 萨 克 斯 坦等 8 国接 壤 , 地域 辽 阔 , 地 貌形态 独特 , 自然景 观千 姿百 态 。北有 阿尔 泰 山 、 南 有 昆仑 山 , 天 山横 亘 中部 , 天 山南 麓 的塔克 拉玛 干盆地 中有 全 国最 大 的沙 漠 塔 克拉 玛 干沙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方案

地理国情普查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1、项目来源与背景: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务院于2013年2月2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查清我国陆地国土围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2、测区围及任务:测区围为桃源县2000平方公里,项目容包括地表覆盖数据业上图与编辑、地理国情要素业上图与编辑。
3、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已有0.5米分辨率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数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1:1万数字高程模型、1:1万数字线划图、1:5万数字线划图,林业、水利等专题数据,业解译成果和外业调查成果。
4、设计技术依据:见主要参考文献。
二、设计主要容1、地表覆盖数据业上图与编辑。
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表覆盖数据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
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表覆盖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2、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业上图与编辑。
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理国情要素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
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理国情要素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三、设计基本要求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坐标系,分带采用3度分带,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比例尺为1:1万,按1:1万国际标准分幅。
2、设计方案可行,精度合理;技术指标符合规要求;采用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
3、设计完成后,应提交毕业设计书、按1:1万国际标准分幅的业上图与编辑成果数据约1平方公里。
四、进度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应收集的资料:测区围地理概况、交通、气象、居民等情况;已有资料;相关测绘规和标准;相关文献;其他相关资料。
2、主要参考文献:(1)大学.测量学(第三版)[M]. : 测绘(2)大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大学(3)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上、下册)(第二版)[M].: 大学(4)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 :大学(5)晓明等.数字测图[M]. : 测绘3、技术设计依据:(1)《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2013年)(2)《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2013年)(3)《地理国情普查容与指标》(GDPJ 01—2013)(4)《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GDPJ 02—2013)(5)《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6)《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7)《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5—2013)(8)《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6—2013)(9)《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GDPJ 07—2013)(10)《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GDPJ 08—2013)(11)《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GDPJ 09—2013)(12)《地理国情普查外业底图制作技术规定》(GDPJ 10—2013)(13)《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GDPJ 11—2013)(14)《地理国情普查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15)《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技术规定》(GDPJ 13—2013)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任务来源 ...............................................................1.2目的 ...................................................................1.3测区围、任务及行政隶属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2已有资料情况 ...........................................................3.引用文件.........................................................3.1政策法规依据 ...........................................................3.2地理国情普查技术依据 ...................................................3.3其它文件 ...............................................................4.地表覆盖数据业上图与编辑.........................................4.1已有数据导入 ...........................................................4.2地表覆盖分类上图 .......................................................4.3属性录入 ...............................................................4.4拓扑处理 ...............................................................4.5生产技术流程设计........................................................5.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业上图与编辑.....................................5.1已有数据导入 ...........................................................5.2地理国情要素分类上图....................................................5.3属性录入 ...............................................................5.4拓扑处理...............................................................5.5生产技术流程设计........................................................6.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6.1组织管理、资源保证措施 .................................................6.2质量保障措施 ...........................................................6.3质量控制措施............................................................7.上交和归档成果及要求...........................................7.1基本要求 ...............................................................7.2成果数据 ...............................................................7.3文档资料 ...............................................................地理国情普查业上图与编辑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何理解和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保证普查数据的完整、真实、可靠,需要有效的组织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针对该项目普查底图制作、调查与核查、数据处理等几个生产环节。
浅析《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第35卷第1期2019年3月测绘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35No.1Mar.2019浅析《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的设计与编制韩西莹蔡红霞(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陕西西安710054)Design and Compilation of Atlas for First Geographic Conditions Census of BeijingHAN Xiying CAI Hongxia摘要:《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以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数据基础编制而成,客观地反映了北京市的基本市情。
结合《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的编制,详细介绍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当前数字制图环境下编制地理国情专题地图集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以及图集设计与编制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地图集设计;专题地图集编制;地理国情普查中图法分类号:P285《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简称《图集》)以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叠加了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和北京市各专业部门的专题数据资料,融合了北京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环境情况,全面展示了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图集》编制中对普查对象的空间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深刻挖掘,分析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使用形象易懂的地图语言,结合图2.4样本点符号化设置首先设置点符号样式,然后设置符号化中旋转字段为方位角AZIM。
若想浏览属性和像片,单击Indentify I具,选中相应样本点,再单击FilePath字段,即可打开像片并查看属性。
效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2种数据叠加后可直观地检查样本的质量。
例如,位置和CC码直接叠加在地表覆盖分类数据LCA面上,可检查地面像片与数据表的地类代码是否一致等;方位角通过有向符号显示;点击Indentify工具,再点击样本点位,直接打开像片,可检查地面像片拍摄主体是否明确,是否有遮表、文字、图片,构建了各种地理国情成果图,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北京市地理国情信息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C.1一般规定本图式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中地表覆盖分类和重要要素的符号、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
用户可根据制图区域特点和图面效果选取图式中适宜的符号和注记。
如果图式中符号和注记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调整图式中的符号和注记大小,调整幅度在10%~20%。
使用本图式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及用图需要增补符号。
C.2图式说明C.2.1 符号的尺寸符号的尺寸规定如下:a)符号旁以数字标注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b)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的,表示圆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的宽度。
符号上需特别标注的尺寸,则用点线引出。
c)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的夹角,没有标明的均以本图式的符号为准。
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mm,点的直径为0.15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3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
C.2.2 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规定如下:a)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b)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c)宽底符号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d)底部为直角的符号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e)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f)不依比例尺描绘的符号定位点在符号的中心点。
g)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
C.2.3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符号的方向和配置规定如下:a)独立地物符号除图式中规定按真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b)符号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整列式,符号不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散列式。
散列式一般按图式表示的疏密程度配置符号。
面积较大时,散列式和整列式符号的间隔均可放大。
C.3地表覆盖分类符号表C.1给出了地表覆盖分类的符号。
表C.1 地表覆盖分类符号C.4重要要素符号与注记表C.2给出了重要要素的符号与注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分类.................................................................................................................................2 4.1 按内容分类..................................................................................................................................................... 2 4.2 按制图单元分类.............................................................................................................................................2 5 基本要求............................................................................................................................................................. 2 5.1 数学基础......................................................................................................................................................... 2 5.2 数据资料......................................................................................................................................................... 2 5.3 幅面................................................................................................................................................................. 2 5.4 比例尺............................................................................................................................................................. 2 5.5 图名................................................................................................................................................................. 2 5.6 图面配置......................................................................................................................................................... 3 6 内容与表达......................................................................................................................................................... 3 6.1 地理国情综合图.............................................................................................................................................3 6.2 地理国情专题图.............................................................................................................................................3 6.3 地理国情统计地图.........................................................................................................................................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制图综合原则与综合指标...........................................................6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13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样例.............................................................................................23
ICS绘行业标准
CH/T XXXXX—XXXX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map compilation of geographic conditions census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