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广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版本标记:1.0更新日期:2014-02-18 2014年2月20-21日地理国情普查提高培训材料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处理(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2月目录1组织实施有关问题 (1)2技术规定理解和完善问题 (2)2.1关于对技术规定内容理解的问题 (2)2.2关于技术规定完善补充的问题 (4)3影像与资料收集利用问题 (4)3.1影像数据源问题 (4)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问题 (6)3.3其他专题资料利用问题 (6)4正射影像生产问题 (7)4.1控制点影像采集 (7)4.2元数据填写和命名 (7)4.3其他问题 (8)5地表覆盖分类问题 (9)5.1一般性问题 (9)5.2耕地(0100) (11)5.2.1一般性问题 (11)5.2.2水田(0110) (12)5.2.3旱地(0120) (13)5.3园地(0200) (14)5.3.1一般性问题 (14)5.3.2果园(0210) (15)5.3.3苗圃(0250) (15)5.3.4花圃(0260) (16)5.3.5其他园地(0290) (16)5.4林地(0300) (17)5.4.1一般性问题 (17)5.4.2乔木林(0310) (19)5.4.3灌木林(0320) (19)5.4.4乔灌混合林(0330) (19) 5.4.5疏林(0350) (20)5.4.6绿化林地(0360) (20)5.4.7人工幼林(0370) (20)5.4.8稀疏灌丛(0380) (21)5.5草地(0400) (22)5.5.1一般性问题 (22)5.5.2天然草地(0410) (23)5.5.3人工草地(0420) (24)5.6房屋建筑区(0500) (25) 5.7路面(0600) (30)5.7.1无轨路面(0601) (30)5.8构筑物(0700) (31)5.8.1一般性问题 (31)5.8.2硬化地表(0710) (32)5.8.3堤坝(0720) (34)5.8.4温室、大棚(0750) (34) 5.8.5工业设施(0770) (35)5.8.6其他构筑物(0790) (36) 5.9人工堆掘地(0800) (36) 5.9.1露天采掘场(0810) (36) 5.9.2堆放物(0820) (37)5.9.3建筑工地(0830) (37)5.9.4其他人工堆掘地(0890) (38)5.10荒漠与裸露地表(0900) (38)5.11水域(1000) (39)5.11.1水面(1001) (39)5.11.2水渠(1012) (41)5.12其他综合性问题 (42)6地理国情要素采集问题 (43)6.1道路(0600) (43)6.1.1铁路(0610) (43)6.1.2公路(0620) (44)6.1.3城市道路(0630) (46)6.1.4乡村道路(0640) (47)6.2构筑物(0700) (48)6.2.1排灌泵站(0723) (48)6.2.2桥梁(0732) (48)6.2.3高速公路出入口(0735) (48)6.3人工堆掘地(0800) (48)6.4水域(1000) (48)6.4.1河流(1011) (49)6.4.2水渠(1012) (55)6.4.3湖泊(1020) (55)6.4.4水库(1031) (56)6.4.5坑塘(1032) (56)6.4.6冰川(1050) (56)6.5地理单元(1100) (56)7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采集有关问题 (58)8技术规定需勘误与拟修订的内容 (59)8.1内容勘误 (59)8.1.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59)8.1.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5-2013) (61)8.1.3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5-2013) (61)8.1.4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61)8.2内容修订 (62)8.2.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62)8.2.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 (64)8.2.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 (67)8.2.4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6-2013) (67)附录A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对照表 (69)1.道路要素 (69)2.水域要素 (70)3.构筑物要素 (72)4.地理单元要素 (74)附录B 全国河流湖泊水利行业编码规则 (79)1河流编码规则 (79)2河流编码 (79)2.1干流编码 (79)2.2支流编码 (80)2.3区间流域、水文站以上流域的编码 (81)3支流选取原则 (81)4湖泊编码规则 (81)附录C 全国流域水系代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82)附录D 草地或灌丛覆盖度简易测定方法 (85)方法一:适合植被覆盖均匀的草地覆盖度测量 (85)1、适用条件 (85)2、测量方法 (85)方法二:适合植被覆盖不均匀的草地或灌丛覆盖度测量 (86)1、适用条件 (86)2、测量方法 (87)引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开始以来,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积极行动,在全国各任务区开展了大量工作,采集了较多数据和样本,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问题。
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广西) - 广西水土保持信息网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地形图图幅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组二〇一〇年十二月说明一、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是进行土壤侵蚀野外调查的空间单元,在平原区,调查单元为1km×1km网格所确定的范围;在丘陵区和山区,调查单元为0.2~3km2的闭合集水区(微小流域)。
野外调查单元位置选取在1︰10000地形图的中心位置。
根据土壤侵蚀的主导外营力,将全国划分为水力、风力、冻融和复合等侵蚀类型区。
综合考虑各类型区特点,采取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水力侵蚀区按1%基础密度抽样,风力侵蚀区和冻融侵蚀区按0.25%基础密度抽样。
鉴于水利普查总体上时间紧张、任务量大,为减轻基层水利普查机构的工作量,根据县域面积、土地利用及地形状况,适当调整野外调查单元的数量与分布,面积较大县份的野外调查单元总数控制在50个以内,平原区、林区和城区按照0.0625%或0.25%的密度抽样,冰川、永久雪地、沙漠、戈壁、沼泽、大型湖泊和水库等区域不布设野外调查单元。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共布设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3966个,其中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2364个,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2928个,冻融侵蚀野外调查单元1602个(野外调查单元个数按照地理位置统计,当在同一个野外调查单元同时调查水力、风力、冻融侵蚀时,不重复统计野外调查单元个数)。
广西壮族自治区只有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
由于使用的县级行政区划图版本较早,某些县份的名称可能与目前实际名称不相符。
野外调查单元的地理位置具有唯一性,县份名称的差异并不影响野外调查单元的数量与分布,在实际普查的任务分解和安排时,可以根据本次普查规定的行政区划统计野外调查单元在目前行政区划单位的数量与分布。
二、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表格说明县级行政区划: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制定。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1 引言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延伸和拓展,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深刻变革。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将实现从获取静态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转向获取和分析动态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从被动地向社会经济建设部门提供基础测绘成果转向主动地提供生态环境、土地城建、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监测和预测成果。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基础测绘技术方法与监测技术的衔接、现有基础测绘成果的合理化应用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的实践和重大任务,也是服务国家宏观管理和规划决策的重要性工作,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和原则2.1 调绘与核查目标(1)对内业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信息内容进行外业实地抽样核查和结果统计,发现和更正判读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检验内业判读解译的正确率。
(2)补充完善内业判读工作中无法确定的、存在疑问的或信息内容不完整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内容。
(3)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物类型,实地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4)外业调查与核查形成的资料和记录,为使用成果用户提供判断数据质量情况的客观依据,为相关专题分析、多媒体制作提供素材。
2.2 调绘与核查原则(1)外业调查应严格遵循走到、看到、记到的原则,客观真实反映出可到达工作区域内各种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
(2)调查应把握一般规律性地物,注意典型性地物,做到调查结果全面可信。
(3)外业调查应做到问题全覆盖,对内业判读工作中存在疑问和无法确定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调查。
(4)实地覆盖类型与影像上所反映的覆盖类型相比,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时,以外业调查结果为准。
国土三调数据与地理国情数据融合可行性分析

第35卷第6期2020年12月遥感信息RemoteSensingInformationVol.35,No.6Dec,2020国土三调数据与地理国情数据融合可行性分析龚国辉12,董春12,亢晓琛2(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123000;.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6)摘要:我国将逐渐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以此辅助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重要工作,这对全面、精细的土地覆被数据提出了迫切需求。
文章综合考虑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自然属性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的管理属性,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港北区为例,首先经语义分析明确2类数据指标的潜在匹配关系,再利用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将相匹配类型的国土三调数据的属性补充到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一级类房屋建筑(区)中,获得了兼具精准自然属性和丰富管理属性的融合数据源,初步证实了2类数据补充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对比分析;管理属性;属性补充doi:10.3969/j.issn.1000-3177.2020.06.011中图分类号:P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177(2020)06-0067-09Fusion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National SituationData and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DataGONG Guohui12,DONG Chun1,,KANG Xiaochen2(1.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Liaoning123000,China;2.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Beijing100036,China)Abstract:Theunifiednaturalresourcessurveyand monitoringsystem wi l begradua l yestablishedinChinatoassistin importantworksuchasspatialplanningandusagecontrol,whichhasputforwardanurgentneedforcomprehensiveand detailedlandcoverdata Inthispaper,thenaturala t ributesofgeographicalnationalsituationdataandthe management a t ributesofthethird nationallandsurvey data werecomprehensivelyconsidered Gangbeidistrictof GuangxiZhuang autonomousregion wastaken as an example,and the potential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data indicatorswasclarifiedthroughsemanticanalysis Thenthea t ributesofthematchingtypeofthethirdnationallandsurvey datawereaddedtothehousing buildings(areas)ofthefirstclassland-usetypesofthegeographicalnationalsituation monitoringdatathrough spatialanalysistechnology Such fusion data source with precise naturala t ributes and rich managementa t ributeswasobtained,whichpreliminarilyprovedthefeasibilityofsupplementaryfusionofthetwotypesof dataKeywords:geographical nationalsituation monitoring;third nationalland survey;comparative analysis;management a t ribute;a t ributesupplement收稿日期20191218修订日期:2020-09-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3117.4170146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66);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变化统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AR1910)。
地理国情监测概要及思考

地理国情监测概要及思考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创造性地提出的新命题,是对时代赋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新使命,是测绘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
去年5月23日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要充分利用测绘的先进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地理国情变化监测与统计分析,对重要地理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因此,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测绘部门落实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是推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手段。
一、地理国情监测的涵义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方面指国家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国家的社会性质。
具体通过7个方面来反映国情,如环境和资源,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政治等。
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是从地理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对国土疆域、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定量监测,反映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催生阳光行政。
地理国情监测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是科技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测绘工作深层次服务的取向,是测绘事业价值的新体验,是测绘历史的新变革。
二、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意义地理国情监测核心是提供科学、准确的成果数据为政府战略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政策分析依据。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基于现实客观情况,借鉴发展成熟国家的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加强政策分析与研究,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国家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审时度势,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地理国情监测新命题,将测绘事业发展向更深层次领域拓宽延伸,为新时期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简表

不采集
针阔混交林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阔叶灌木林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针叶灌木林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针阔混交灌木 林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最小面积400。
不采集
最小面积1600。
不采集
最小面积200。
不采集
最小面积400。
不采集
荒漠地区最小面积10000,其他地区 最小面积1600
不采集
0610
0620
0630
0640 0700 0710 0711
一级 道路
构筑物
二级
低矮独立房屋 建筑
铁路 公路
城市道路 乡村道路 硬化地表
三级
地表覆盖分类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理国情要素采集要求
要素主要属性项 城市地区要求
中高层独立房 屋建筑
同上一级类
同上一级类
高层独立房屋 建筑
同上一级类
同上一级类
超高层独立房 屋建筑
无
同上一级类
0712
露天体育场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无
同上一级类
0713
停车场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无
同上一级类
代码 0714 0715 0716 0717 0718 0719
0720
一级
0721
0722 0723 0729 0730
0731
0732 0733 0734 0735
0736
0740 0750 0760 0761 0762 0763
两端出入口。直接连接线如与实际情况有明显矛 类型
关于地理国情普查过程成果质量控制的思考

关于地理国情普查过程成果质量控制的思考
汪斌
【期刊名称】《测绘标准化》
【年(卷),期】2015(031)001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可信度.以地理国情普查概念为切入点,在理解地理国情过程成果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并归纳过程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总页数】2页(P8-9)
【作者】汪斌
【作者单位】安徽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安徽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5
【相关文献】
1.关于地理国情普查过程成果质量控制的思考 [J], 蒋平
2.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及思考 [J], 闫庆庆;张鹤;赵有松;李海
3.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控制的思考与总结--西藏测区外业核查 [J], 王小娟;王珊;何鑫星
4.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及思考 [J], 齐娟;黄涛
5.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探讨 [J], 高健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自然资源资产本底数据库建设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自然资源资产本底数据库建设摘要:面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业务需求,建立一套自然资源资产本地数据库,该数据库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与方法,汇总自然资源审计专项资料,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的“一张图”信息化管理和分析。
该数据库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快速地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本底数据库一、自然资源资产本底数据库为全面掌握XX市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现状分布情况,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一张图”工程,保持自然资源资产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的现势性,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启动了XX市自然资源资产本底库建设工作。
本项目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基础上,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对XX市区域内自然资源现状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和更新,完成了区域内各地物信息提取,并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电子数据信息统一录入到数据库内,构建了以2015年底为基准的XX市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本底数据库,完成了该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的统计分析。
该本底数据库的成果将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以图协助审计”的新时代审计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为自然资源资产动态监视监测管理审计提供了基础信息数据,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1)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第一次全国地理普查数据成果,该数据包括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及元数据成果、遥感解译样本成果。
1)普查数据及元数据成果该数据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经过入库处理的数据和元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现势性为2015年。
包括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及入库阶段增加的图层,其中地表覆盖和水域、交通,以县为单元的分区数据存储,其他数据为不分区数据,以整个任务区为单元存储;元数据是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各工序和数据本身的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广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的作用是为了调研一个城市在各个方面的整体发展情况,
为今后合理规划提供指导作用。
以广西为例,通过第一次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分析,可以从中了解水利、地表覆盖以及交通等诸多情况,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
供重要的帮助。
随着广西地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其他地区也陆续开始组
织这项工作,可以说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
引言
从本地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件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合理
规划城市建设的事情。
从广西的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就可以看出,在这条道路上
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深入研究地理国情监测应用,建立起相应体系,为
我国今后全面了解地域实际情况提供帮助。
笔者将从防震减灾、水利资源的运用、北部湾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交通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有助于今后的
研究工作。
1对应急保障及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看,广西位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夏季多雨,尤其是会受到
暴雨袭击,这就很容易引起洪涝等自然灾害。
可想而知,这对当地的农作物和经
济作物等都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经济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而在广西南部,地处沿
海地区,台风又是常见的灾害天气,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自然会受到波及。
北部
地区则以丘陵地形为主,喀斯特地貌在暴雨天气下会出现山体滑坡的问题。
北部
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采石场十分普遍,在极端天气下就会增加泥石
流灾害发生的频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想而知。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旱灾和
地面塌陷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其影响是十分严峻的。
针对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问题,广西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
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在物资投放,再到通信及
人力资源的储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事实告诉我们,急需建立起
灾情管理系统,做好灾情的预警工作,对灾情及时进行评估,以便在第一时间做
出应急决策。
一体化灾害监测系统的实现,是以遥感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模拟仿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从天、地、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以泥
石流灾害和山体滑坡灾害为例,为了预防上述情况或者在问题出现后将损失降到
最低,根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结果可以将资料、数据进行汇总,找到最有可能发生
隐患的位置,这样就能事先制定好应急方案,一旦如预测那样产生自然灾害,也
能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第一时间前往受灾地区组织救援工作。
在后续收尾
工作中,将应急测绘数据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相结合,在历年测绘基础数据的基
础上,有助于对自然灾害加以预防,做好相应的损失评估。
2有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全国水资源量排名中,广西水资源虽然并不匮乏,但也绝不是丰富的。
最
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平均。
以北海为例,虽然其位于海边,但是
地表水资源在全区排名中却是垫底的,水资源量仍然较小,因此北海的主要经济
来源为渔业和旅游业,耕地并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除了北海以外,贵港、梧州
和百色都是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
没有水,人们就无法生活,缺少水,各行各
业就无法顺利开展。
百姓日常生活指标的最主要依据就是人均水资源量。
人均水
资源量相对较低的地区为南宁、贵港、北海等,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目前
亟需进一步开发当地的水资源,使其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
的应用,相关工作者可以从宏观上对地表水资源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水利部门的
资料加上国情要素数据成果,对水资源的统筹与开发提供重要借鉴。
相信人们的
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农业生产也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3促进北部湾建设和进一步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于2008年建立,自成立至今为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随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也相继建立起来。
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就是填海用地,其带来的影响就是沿海土地流转变化,并且产业格局基本已经形成。
北部湾的未来建设对土地使用和配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多样化发展,
这就需要借助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从直观方面对北部湾用地情况进行指导。
沿海
产业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监测体系的建立也是长期并且动
态的,将相关基础建设数据进行叠加,可以对港口建设拥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令
建设成果卓有成效,对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4有效监测与管理生态环境
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湿地、滩涂数量也很多,因
此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生态监测与监管,这就需要借助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地理
国情要素中,有一些要素类型是与生态环境相关联的。
因此,可以在宏观方面对
对象的分布情况加以掌握。
除此之外,地理国情覆盖成果还能了解植被的覆盖和
生长情况,与人文和生物方面结合在一起,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石
漠化的预防方面,地理国情覆盖成果的应用可以实现常态化的监测,防止对湿地
和滩涂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对今后的预防工作带来更科学的数据支持。
5为交通体系建设提供服务
从“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完善的交通网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广西率先推行交通先行方针,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紧密联系
城市与城市、乡村与城市,构建包括公路、水运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继而
扩大公路网络规模。
对于发展较好的乡村,着重修建硬化路,提升道路承载水平。
此外,还建立起完善的港口体系,使其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让港口功能更加
完备、布局更加合理。
地理国情普查可以起到辅助交通建设的作用,最大程度上
将城市交通资源予以整合,其优势在于可以将广西交通分布的实际情况展示出来,从居住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到主干线公路是否连通以及村路的连接现状等信息,让交通网络密度更加紧密,有助于综合性评价交通通达度等情况。
通过对上述信
息的调查,交通部门可以从客观角度出发,制定出更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交通网络。
除此之外,地理国情普查要持久并且长远的发展下去,这对于掌握道路的实
际建设情况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对道路的建设范围以及施工情况进行监控,有
助于从科学的角度对道路的建设情况进行最合理的分析。
结语
我国在地理国情监测方面尚未完善,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
现阶段的主要任
务是将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系统建立起来,这样才能为各个部门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
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数据挖掘,有助于获得更加客观与完整的基础信息。
本文主要以广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
情普查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其应用,希望对今后的工作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许金辉.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及其应用的相关分析[J].科技与创
新,2017(10):47.
[2]赵宏喜.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有关质量问题探讨[J].经纬天
地,2014(06):64-67.
[3]陈镭,丛越君.浅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J].西部资源,2013(06):135-136+139.
[4]我国开展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J].城市规划通讯,20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