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18课颐和园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教案及反思

第18课《颐和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1.承前导人。

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

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

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

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

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

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颐和园教学课件8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

颐和园教学课件8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绿得像一块碧玉。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绕过大殿,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 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 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 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 云殿。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颐和园课件(通用11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颐和园课件(通用11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颐和园课件(通用11篇)在四年级的语文教师想要进行颐和园的教学吗?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相关的课件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颐和园课件,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颐和园课件篇1教学目标:1.认读及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位于北京的长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于北京的一处被录入世界遗产的景观。

同学们知道现存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哪三大吗?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和圆明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现在大家来看看这幅景区地图,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我们今天学习《颐和园》。

板书:18、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认读自由朗读,开火车,再全班齐读。

(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多音字是哪一个啊?)老师黑板展示易错字。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

)按照什么游览顺序写的?(3)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

(游览先后顺序,总分总结构)作者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文章是按照什么浏览顺序记叙的?三、文段分析1.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

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啊?将每个转换的景点,段与段形成一个过渡连接。

所以,这些句子是什么句呢?过渡句。

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先游览了哪一个景点?长廊。

全班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长廊有什么特点?(1)长廊长,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颐和园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颐和园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 八课颐和园PPT课件
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一座皇家园林,以其宏伟的建筑和壮丽的景色而闻 名于世。
颐和园的简介
位置与规模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约293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建造背景
颐和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孝顺母亲而修建的,给人一种伟大孝爱之情。
颐和园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 值。
文物保护意义
颐和园作为一座古代皇家园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需要得到保护和传 承。
2
文物保护措施
颐和园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固建筑、修复文物和加强环境保护。
3
游客管理规定
为了保护颐和园的环境和文物,游客需要遵守一些管理规定,如不乱扔垃圾、保 持安静等。
பைடு நூலகம்
颐和园对我们的启示
1 爱护文物
颐和园的保护告诉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 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欧洲风 格,展示了古代皇家建筑的精 华。
园林规划
颐和园以山水为主题,园中有 众多湖泊、山峦和建筑群,形 成了连绵起伏、合理布局的园 林景观。
文物珍品
颐和园收藏有大量的古代文物, 包括瓷器、字画、雕塑等,展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颐和园的保护和管理
1
颐和园的历史
1
清朝时期
颐和园始建于18世纪中叶,经过乾隆皇
甲午战争后
2
帝的多次改建和扩建,成为了一座宏伟 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在甲午战争后遭到严重破坏,但
随后得到了修复,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
文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8课《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共53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8课《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共53张PPT)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近反义词
近义词:耸立——矗立 葱郁——葱茏 掩映——遮掩 隐 隐约约——模模糊糊 姿态不一——形态各异
反义词:远眺——近观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金碧辉 煌——暗淡无光
一词多义
辉煌: ①光辉灿烂。 例句:夜晚的北京城灯火辉煌,美丽迷人。 ②(成绩等)显著;卓著。 例句: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取得了辉 煌的成绩。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8.915:0 9:3715: 09Aug-219-Aug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5:09: 3715:0 9:3715: 09Monday, August 09, 2021
zhù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ù”。 【生字释义】①建造,修盖。②古代一种弦乐器。本课“建筑”的 “筑”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筑(筑路)(建筑)(修筑) 巩(gǒng)(巩固)(巩膜) 【巧记有方】巩字住在竹林下。 【例句展示】这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 【成语在线】筑坛拜将、筑舍道傍 【谚语链接】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歇后语】水淹田园再筑坝——迟了 【书写指导】下部“工”第二横上提。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 921.8.9 15:09:3 715:09: 37August 9,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8月 9日星 期一下 午3时9 分37秒1 5:09:37 21.8.9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颐和园【省一等奖】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颐和园【省一等奖】

18《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颐和园》一课是一篇游记,它以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学生应该有些难度,课前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颐和园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

“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四年级颐和园教案8篇

四年级颐和园教案8篇

四年级颐和园教案8篇四年级颐和园教案篇1【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⑴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

(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掌握多音字“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默读思考,小组合作了解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观察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世界遗产这个单元啊,我们已经认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瞧它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今天我们要去另一处世界遗产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认识这个地方吗?那里风景如画犹如仙境一般,那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这篇课文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把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前往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3-4分钟】
2、书写课题:重点点拨:
颐:左右结构,左宽右窄,书写注意从内到外,右边是个页字。

园:先里头再封口。

【1-2分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

【4分钟】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分析字形
廊: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里面是“郎”,最后一笔是竖。

柱:左窄右宽。

注意左边改捺为点,“主”下横宜长些。

态:上面是一个太字,下面心字底宜舒展。

殿:笔顺注意,第一笔是横折,第二笔是横【3-4分钟】
3.课件检测掌握生词的情况。

请学生自由地读读课件上的生词,问: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点)请生齐读第一行。

请一生读第二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翘舌音)请一生读第三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平舌音)再开火车读第四行。

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4分钟】
(四)学习课文,分段
1、请六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要加字或减字。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4-5分钟】
2、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吗?请你快速的画出句子,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5分钟】
3、这四个句子连起来就是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路线、顺序,像这样
按自己的游览顺序写景的,我们可以称为游览顺序。

作者就是按游览顺序为我们介绍颐和园的。

作者介绍自己游览顺序时用了哪些动词呢?请圈出来。

(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站在,下来)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用了这些动词有什么好处呢?(生动,好像和作者一起在游览)对,所以人们常常把游览顺序称为移步换景。

【4分钟】
4、拓展:像这样的顺序咱们在平时介绍自己的一个游览活动时也
可以用上,昨天老师就游览了一处地方,你们想不想知道啊?(出示象山公园的游览图片),请学生当小导游来引导。

【4-6分钟】
5、这些写了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出现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3.4.5)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全班的男生齐读。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全班的女生一起读一读。

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句子,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总分总)。

【3分钟】
6、请同学们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分成三段,用双斜线在课文
中分出,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游览顺序具体写颐和园的美。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照应开头,颐和园到处是美景希望大家去游赏。

【4-5分钟】
板书设计:
↓ 长廊廊柱态殿18.颐和园↓ 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游象山公园:
大门→雕塑→石桥
↓ 昆明湖→堤岸→锦绣塔
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按观察顺序写景的方法,但内容设计过于简单,而且颐和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极少,缺乏强烈共鸣感,上课气氛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拓展的游象山公园环节贴合学生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