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话音系及其特点
豫剧常用的曲调有哪些(知识点豫剧都有哪些唱腔)

豫剧常用的曲调有哪些(知识点豫剧都有哪些唱腔)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
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
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
即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
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祥符调祥符调发源于封丘,是豫剧的母调。
为标准的中州音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
男腔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婉俏丽。
祥符调唱词通俗易懂,多为7字句或10字句,唱功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流传小生多用假嗓,老生用真嗓、假嗓等,旦角多用假嗓,丑角多用真嗓和假嗓,净多用疙瘩腔,风格清新典雅、悠扬婉转。
代表人物中,旦行有陈素真、马双枝、李景萼、阎立品、桑振君、张岫云、宋桂玲、王秀兰、姚淑芳、王敬先、田岫玲、张水英等;老生有唐喜成;丑行有牛得草、高兴旺等。
豫西调豫西调(西府调),发源于洛阳。
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真嗓,真嗓后挫下压;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
代表人物中,旦行有常香玉、崔兰田、毛兰花、苏兰芳、汤兰香等;老生有三张一周、贾宝须、王遂朝等;武生有王二顺等。
豫东调豫东调发源于商丘。
慷慨激昂,粗犷豪迈。
咬字较重,弦高。
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等特点,真假嗓结合使用,男声粗犷豪迈,多以假嗓、真嗓多交替使用。
代表人物中,老生有唐玉成、杨启超、刘新民、刘忠河、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等;小生有赵义庭、黄儒秀等;武生有李国范等;旦行有马金凤、花桂荣、王润枝、司凤英、陈玉英、张秀兰、黄爱菊、张卫华、董芙蓉等;净行(花脸)有李斯忠、吴心平等。
初探河南濮阳方言中的尖音现象

如表 3
普通 话声 母 发音 濮阳 话声 母发 音
Me r r i l yt he o s p r e y s c r y, Ont hei s l e t i nt h e s t r e a m. Ge n t l e a n d g r a c e f ul i s t he gi r l ,? Af it wi f ef o rt h eg e n t l e ma n.
q [ t s ‘ ]
c [ t s ’ 】
q 【 t 瘩 ‘ ]
也就 是 说舌 面音 声母 j [ t G ] 、q [ 1 G ‘ 】 、x [ c ] 在 濮 阳方 言里
q [ t G 【 ]
发成 舌尖 前音 z [ t s ] 、C [ t s 『 ] 、s [ s 】 。 ( 二) 濮阳 尖音 不符合 声韵拼 合规律 现代汉 语 的声母韵 母拼合 规律 如表 2 : 表格 中 “ + ”表 示 可 以 拼合 ,空 白表示 不可 以拼 合 。 其 中 舌尖 前音 z [ t s ] 、c [ t s I ] 、s [ s 】 不能与齐齿呼 i [ i ] 和撮 口 呼i l [ y ] 相 拼 ,舌 面 音 j 【 t G ] 、q 【 t G ‘ ] 、x 【 G ] 只 能与 齐 齿 呼 i [ i 】 和撮 口呼 i i [ y 1 相 拼 。而在濮 阳方 言中 ,舌面音 声母 与齐撮
j [ t G ]
( 精 )祭 焦尖 将进 睛 ( 见 ) 急教建 姜金 京 ( 清 )妻 签抢请 亲 ( 溪 )欺歉 腔轻 钦 ( 从) 泉前 践秦 齐 ( 群)拳 乾 件勤 期
河南封丘方言中的“子”变韵

河南封丘方言中的“子”变韵河南封丘方言中有非常丰富的“子”尾变韵。
从语音形式上看,这些“子”尾变韵更倾向于合音,是一种特殊的合音音变;从词语构成角度来说,“子”尾大部分附加在名词后面,也可以附加在动词、形容词、或者短语后面,从而构成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是名词化标记。
标签:封丘方言子尾变韵合音音变名词化标记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黄河故道。
东临长垣县,南隔黄河与开封市相望,西靠延津县,北接滑县,地处中原官话区。
封丘方言中关于“子”尾词语的子变韵母现象非常突出,它们的变韵形式丰富。
从语音形式看,封丘方言中的“子”尾词语中的“子”在读音上已经没有表现,而是与前一个音节的韵母融合为一个音节,更倾向于合音,我们把它称作特殊的“合音音变”,而子变韵母的读音往往表现为主要元音变韵或变为长音(只有少数名词带“子”,如“金子、银子”等,但这类词不变韵),相当于普通话轻声“子”的词缀与前一语素的合音音变,如:鼻子[piau]、梯子[tiau]、茄子[tiau]、筷子[kiau]。
在词语构成上,“子”尾大部分附加在名词后面,词性保持不变;也可以附加在动词、形容词、动宾词组或数量短语等的后面,这时词性随之变为名词,如:瞎子[ia:u]、夹子[tia:u]、一下子[i iau]。
我们称“子”变韵尾为“名词化标记”,一般表示一类事物的统称。
一、封丘方言的基本韵母和子变韵母(一)基本韵母方言中基本韵母有32个,其中21个都有变韵的形式,封丘方言中的变韵非常多且很有特点(用加横线表示)。
河南新乡方言史及举例

河南新乡方言史及举例新乡方言的特点以及县区之间的差异1.不同县区的发音有所不同,发音在邻近的县区有过渡的现象,但是只要两者都是新乡人大部分都能听得懂对方的方言。
比如新乡县、辉县市发音比较接近;而卫辉市和延津县的西北和西部的部分地区的发音比较接近;原阳县、封丘县、长垣县这几个县的发音比较接近。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在中国,“十里一口音”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2.新乡市区的发音吸收了更多的普通话的元素,除了声调以外更接近普通话,所以外地人一般只要懂普通话都能听得懂;而新乡农村地区由于受外界影响较小,使用方言是一种原生态的东西,更具有乡村味,但是有些词语如果不加翻译的话,外地人可能都不知道说的什么。
下面看正文吧。
新乡市方言史简述明代初年,山西各地曾向卫辉府(当时新乡隶属该府)等地多次大量移民。
由于移民与心向本地人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二者的方言发生了交流与融会,从而导致新乡话的大变化。
所以现代新乡话与陕西某些地域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自15世纪初至1949年的500余年中,新乡一带再未发生过大规模居民流动。
1949年5月新乡解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外地人口的大量流入,引起新乡话的又一次较大的变化与发展。
50年代上海等地工厂内迁,相当数量的工人及其家属迁入新乡;附近县、市各行业的人员也相继进入,也引起新乡语音的变化。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新乡人讲普通话的日益增多,。
上述因素,对祖居新乡的老年人影响较小,对青年人影响较大。
因此,新乡话逐渐分为新老两派。
新派与老派比较,语音变化较大,词汇变化较小,语法基本没有变化。
新乡老城区老派的方言极具特色,故把语音记述范围固定在老城区,将该区老派定为记音对象。
北站区的西部接近辉县口音,东北部接近汲县口音。
均不具新乡特色。
新乡方言(老城区)有26个生母(含零声母),其中zh、ch、sh、r只拼儿化音节,z、c、s[z]只拼非儿化音节;n拼开合,[n]拼齐撮;开头呼韵母自成音节时前加生母;u、ua外自成音节时把韵头u换成生母[v];零声母音节只有合口呼的u、uo和齐,撮两呼.基本韵母共44个(卷舌音r只作儿化韵的韵尾,不和生母相拼,故未计入韵母中),其中8个是促声韵母,其余为舒声韵母.舒声韵母有两个特点:一是元音开口度都不大,复合元音发音时口形变化也较小;二是比为引种”深臻曾埂通”五撮的鼻尾依旧保留,而“咸山宕江”的四撮的鼻尾音脱落,元音变为口鼻音.促声韵收喉塞音[?]尾.古入声字在现代新乡话里多数仍读入声,少数读舒声.另外有少数舒声发生逆变,读如入声.无论是舒声韵还是促声韵,在新乡话与都有韵变形式.儿化韵是韵变的另一种形式.它除了表示细小、青委、确定性词、区别词义和表达喜爱的感情等功能以外,还具有区分平、翘舌的作用。
官话方言中的D变音类型

[收稿日期]2020-06-25[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汉语变音数据库及理论建设研究”(19AZD037)的支持。
作者在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7,北京)上宣读时,承蒙张维佳、陈前瑞等先生提出批评意见,谨致谢忱。
[作者简介]李学军(1964-),男,河南内黄人,教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郭蒙蒙(1995-),女,河南修武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研究。
①张成材:《商县方言动词完成体的内部屈折》,《中国语文》1958年第6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昌黎方言志》(重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③蒋希文:《赣榆话儿化词的特殊作用》,《中国语文》1962年第6期。
④贺巍:《获嘉方言韵母变化的功用举例》,《中国语文》1965年第2期。
⑤李荣:《温岭方言的变音》,《中国语文》1978年第2期。
⑥徐通锵:《音节的音义关联和汉语的变音》,《语文研究》2003年第3期。
官话方言中的D变音类型李学军1,郭蒙蒙2(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摘要:北方官话方言的D变音研究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张成材对陕西商县方言“动词内部屈折”的报道,至今已有大量的调查报告问世。
本文在全面梳理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语音形式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分别对D变音的类型进行了归纳,简要分析了各小类的地域分布及内部特点,并指出了该类语法音变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官话方言;D变音;类型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21)01-0118-07 一、D变音及其空间分布(一)关于“D变音”D变音现象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方言普查时发现并引起注意的。
张成材(1958)报道了陕西商县方言“动词完成体的内部屈折”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60)、蒋希文(1962)则分别报道了河北昌黎方言②和江苏赣榆方言中动词“儿化”的特殊作用③,贺巍(1965)则详尽考察了河南获嘉方言“韵母变化的功用”,并将其中不同于儿化和U化(Z变韵)的变韵系统命名为“D变韵”④。
普通话音系介绍

普通话音系介绍(一)一个语句是由许多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构成的。
词有的是一个音节的,如“美”;有的是两个音节的,如“祖国”;有的是三个音节的,如“普通话”;有的是四个音节的,如“计算机系”。
那么,音节是什么?它以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一)音节和音素音节音节是自然的语音单位。
人们说话,总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发出来的。
在汉语是,一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
“我是中国人”五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五个汉字。
有极少的情况例外,“一下儿”这三个字念实际上是两个音节,“下儿”是一个音节,念“xiàr”。
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
语音,分析到音素,不能再分了,所以它是最小的。
“绿”可以分析出l和û,“红”可以分析出h、o、ng 来。
当然,这种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才能做到,不过,如果我们把声音拖长念,是完全可以体会得到的。
(二)元音和辅音音素按发音特点成两大类:元音和辅音。
元音发音时,颤动声带,声音响亮,气流在口腔不受到阻碍。
如a、o、u。
辅音发音时,不一定颤动声带(有的颤动声带,如m、n、l,有的不颤动声带,如s、sh、x。
)声音不响亮,气流在口腔要受到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阻碍。
如:b、d、g、c、ch、q、f。
辅音一般要跟元音拼合,才能构成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声母、韵母、声调是我国传统分析汉语单节的结构单位。
它不是最小的单位,因为韵母还有第二层次的结构单位:韵头、韵腹、韵尾。
也叫介音、主要元音、尾音。
声母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例如:“买mǎi、卖mài、明mæng媚mâi”开头的“m”就是声母。
“二âr”、“矮ǎi”这样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叫做“零声母”音节。
韵母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它主要是由元音构成的(鼻韵母有鼻辅音n或ng作韵尾)。
比如:“发达füdá”的a,“机器jÿqå”的i,“电线diànxiàn”的ian就是韵母。
河南话的语系归属及其特点

河南话的语系归属以及其特点201621023038 李晨燕汉语国际教育1602班河南话和普通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当然也有所不同,首先从归属上来说,河南话隶属于中原官话,河南话是中原官话的代表,河南话主要特点是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因此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完全听懂河南话,因为河南话与现代普通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声调的差别,而河南话的专用语很少,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
我的家乡在洛阳,洛阳话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语言之一,古代洛阳话做为“国语”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卓著的贡献。
也就是古代的标准普通话,皇亲贵族等上层人士均以会说洛阳话为荣,认为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显赫。
由于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是夏、商时期在中原地区形成和成熟的,所以其读音就反映了中原音。
想学会汉字就必须学会读音,于是“读书音”就形成了。
周朝时期,殷商贵族集中在成周,向他们学汉语,因此中原音的传统就被代代传承了下来。
南北朝时期,尽管当时是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但北魏孝文帝为了保护、推广“洛阳普通话”,他毅然迁都洛阳,要求其他少数民族和鲜卑族都穿汉服、学汉语,不但进一步确认了“洛阳音”为标准音,而且直接影响了隋唐的“正音”。
中原官话区包括15个小片,兖菏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汾河片,安新片范围广泛,地域多样。
中原官话最常见的调值类型阴平24、阳平42、上声54(55)和去声312,,大部分河南方言的声母跟普通话十分接近,一般在20个左右,其中,晋语区普遍缺少zh、ch、sh、r,豫西三门峡保留有声母ng。
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源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古语词的继承程度的不同;河南话有一些专用语是普通话没有的。
河南话承传了许多古语词,而且大多是普通话中没有或不常用的。
通渭(平襄镇)方言音系研究

通渭(平襄镇)方言音系研究通渭(平襄镇)方言音系研究导言方言是指在某一地区使用的特定语言表现形式,是地域、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方言研究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探究方言的发音特点、词汇差异以及语法结构等内容,有助于了解方言发展的轨迹和语言变迁的规律。
本文将围绕通渭(平襄镇)方言的音系展开研究。
一、通渭(平襄镇)概况通渭(平襄镇)位于中国陕西省兴平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也是方言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通渭(平襄镇)方言中,兼具中原官话和陕西方言的特点,并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方言系统。
二、通渭(平襄镇)方言的音系通渭(平襄镇)方言的音系是方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对通渭(平襄镇)方言的音系进行介绍。
1. 声母通渭(平襄镇)方言的声母比较接近中原官话的声母系统,但也有一些特殊发音。
例如,“b”、“w”、“m”在一些特定的音节位置上发音清晰,而不是发生变音。
此外,“f”、“v”、“z”、“zh”、“j”这些声母的发音也存在一定的变化。
2. 韵母通渭(平襄镇)方言的韵母有较为丰富的变化形式,包括单韵母、复韵母和儿化韵母等。
其中,单韵母的变化比较明显,例如“i”音可以变化为“ei”、“ie”、“i”、“ü”等多种形式。
复韵母的变化也相对较多,如“iao”音可以变化为“iu”、“io”和“ü”等。
另外,通渭(平襄镇)方言中的儿化韵母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常常受到前后音节的影响。
3. 声调通渭(平襄镇)方言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声调变调现象比较常见,具体表现为轻声、重音等。
三、通渭(平襄镇)方言的特点通渭(平襄镇)方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音变丰富通渭(平襄镇)方言中的音变现象较多,一个字在不同的发音环境下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读音。
这反映了方言中的音变规律,并与周边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声调变调现象通渭(平襄镇)方言的声调变调现象较为突出,表现为轻声和重音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1 .2 01 3 v o 1 . 2 2
封 丘话 音 系及 其特 点
韩 卿 杨 海林
( 云 南民族 大学 民族 文化 学院,云 南 昆明,6 5 0 5 0 0 )
【 摘
要】封丘话属于中原官话,一直以来对封丘话的研究很 少。封丘县位 于晋语和中原官- / g i  ̄
生。
本 课 题 的 调 查 研 究得 到 “ 云 南 民族 大 学 2 0 1 2年 研 究 生 创 新项 目”的 资 助 ( 课题编号 2 0 1 2 Y C X 0 7 ) ”
) ,河 南 新 乡人 ,云 南 民族 大 学 民族 文化 学 院 2 0 1 0级 语 言 学 及 应 用 语 言学 硕 士研 究
2 、封 丘话 中存 在 舌 面前 鼻 音 [ 嘲 ,但 是 它 [ y n 】韵 晕 云运 熨 【 a 训 帮党 脏 钢 杭 【 i a r J 】姜枪 香
只 与 齐 齿 呼 、 撮 口呼 韵 母 相 拼 ,如 “ 你 、女 ” 凉阳 [ u a r j 】庄 光 筐 慌忘 [ a 日 ]崩 棚增 生 衡 【 i 蜘
1 、封丘 话 中除 双唇 音 [ p 】 、 [ p h ] 、 [ m】和唇
f ]之外 ,其他 声母 的实际发 音部 位 比普 通话 汲县 ( 现改 为 卫 辉市 )等 被 划 到晋 语 区 中 ,原 齿 音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0 8 .
作 者 简 介 :韩 卿 ( 1 9 8 7 一
等 :与 开 口呼 、合 口呼韵 母 相拼 的声 母 是舌 尖 中 兵 钉 领 杏 莺 [ u o r 3 ]翁 嗡 瓮 【 u D ]共 恐 中 总 绒 鼻音 f n 1 ,如 “ 拿 、奴 ” 等 。 二者 的拼 合 条件 互 [ y o 】迥 穷雄 拥 勇 【 a r ]耳 - J r , 贰 而 补 。没 有别 义功 能 ,故文 中将两 者归 纳 为一个 声 母 ,记 音 为舌尖 中鼻音 [ n ] 。
东 的地 区 ,现 在 方 言 中入 声 已经 消 失 ,我 们称 【 t s 】错惨 草翠 慈 【 s 】 死 素锁宋 搜 为豫北 非入 声 区。新 乡市 及下 辖 的两 市六 县 中 ,
获 嘉 县 、辉 县 市 、新 乡 县 、新 乡市 、延 津 县 、 声母 说 明 :
腰右按 蛙贰
( 一 )封丘话 的声母 ,包 括零声 母 在 内 ,共 2 2 【 p 】八 白半北 抱 [ p h ]拍 品跑 破瓶 【 m 】母 门
点 。而 豫北 方 言 是河 南 省 境 内方 言 分 布 比较 复
杂 的一 个地 区 ,从方 言 的特 点 来看 ,豫 北 方 言 米 买莫 【 f 】肺 父 法 坟 方 【 【 】德 大 肚 豆 电 【 t h 】 大致 可 划分 为两 区: 以京 广 线 以 西 ( 包括 京 广 铁 踏桃 头 天 特 [ n ]泥 聂 拿 挪 怒 【 l 】里 累路 老 林 k 1歌过 谷高 狗 【 k h 】哭 狂 困夸科 【 x 】化 虎海 会 路沿 线 地 区 ,孟 县 除外 )的地 区 ,方 概 况
阳县 。封 丘 县 ,长垣 县 三县 则 属 于 中原 官话 郑 开
中原 官 话分 区 ( 稿) 》陈 述 了这 封 丘 县 在 河 南 省 的东 北 部 。东 临长 垣 县 , 片 ,贺 巍先生 在 《 观 点 。长 期 以来 ,关 于豫 北方 言 中属 于晋 语 区 南 隔黄 河 与开 封 市相 望 ,西靠 延 津 县 ,北 接安
大方言 区的 交界 地 带, 封 丘 话 的调 查研 究对 于晋语 和 中原 官话 的 方言地 理 学研 究极 具 意义 。封 丘话 音
系有 声母 2 2个、韵母 4 1个、 声调 4个 ,通过 封丘话 和 中古音 比较得 知 ,封 丘话 保 留 了古汉语 的一 些
特征 。
【 关键词】封丘话 ;音 系;特点
仍 保 留着人 声 ,我们 称 为 豫 北 入声 区 ( 李 荣先 好 【 t 】酵 酒家 掘京 [ t c h 】去 妻巧求 妾 【 蝴 心吸 生在 《 官话 的方 言分 区》 一 文 中将 这 一 地 区有 下巡 星 【 t 炸 这争 中住 【 t h ]茶 车除 程吃 嘲 日染 如瑞 扰 [ t s 】足 总 贼 脏 尊 入 声特 点 的方言 县市 划归 为晋 语 区 ) ;京 广线 以 沙射 书 晒世 【
5 6
韩 卿
杨 海林 : 封 丘 话 音 系及 其 特 点
都稍 微靠 后 。 【 t
[ t § h 】 、 [ § ] 、 【 的卷舌 程 【 u a n ]短 钻 官 欢 完
深人任
【 y a n ]卷 全 选 元 远
【 a n 】真沉
度 比普通 话 稍大 一些 。
【 i n ]品 林 金 寝 音 [ u o n 】顿 尊 准 润 问
一
阳市 滑县 .属 新 乡市 。封 丘 为 “ 古 封 父 之 国” , 的县 市方 言 点 的研 究 成 果很 多 ,但 属 于 中原 官 话 丘 。坟墓 也 。封 丘 即封 父 坟 墓 的所 在 地 。封 父 区 的方 言点 的研 究 还 远 远不 够 。地 处 中 原 官话 和
是古 代 部落 联 盟 酋长 炎 帝 的后 裔 。一 说 为 汉 高 晋 语 两 大方 言 区 的交 界 地带 ,特 殊 的地 理 、社 会 帝 因封 翟母 墓 而 置 .即西 汉 置 封丘 县 。后 几 经 环境 使 封 丘话 在 语 音 方 面 受 到 两 者 的 共 同影 响 ,
废 置 ,隋复置 封丘县 。
呈 现 出一 些特殊 的语音 特点 。
二 、封丘话 的声韵调
河 南 省 位 于黄 河 以北 的 地 区 ,习惯 上 被 人
们 称 为豫 北 , 因此 ,这 一 地 区 的方 言又 被 称 为 豫 北 方 言 。封 丘 县 就是 豫 北 方 言 中 的一 个 方 言 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