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者/王群林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在不知不觉地氤氲在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喜爱语文、走进语文、学好语文,让语文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地成长起来。
二、语文学科的文学美语文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它丰富的语言,无尽的情思,深邃的哲理,能让学生享受到文学美。
它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开启心智,陶冶性情,诱发遐想,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笔者在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从学生对春天的精彩描述入手,一开头就把大家领进了对春天的回忆和向往中。
春天,是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季节。
一提起春,我们就会想起朱自清的散文《春》,他描写了春天里的草、花、风、雨、山、水……,这时,同学们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中,体验到了赏心悦目的愉快情感。
发酵、悖发,最后外化为创作的动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想要拿起笔来,学习着抒写自己的心灵。
在一次又一次的语文与审美、与创作的碰撞中,闪现出炫丽的创作火花。
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种自主读书,自主创作的动能。
如果学生的阅读面广,他们经常与教师探讨着小说、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创作风格、语言特色,经常在语文作业后有一篇小说、一首诗、一篇随笔呈上,而且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也少些苍白,多份雅致;少些凝重,多丝轻灵。
其优秀之作,在全班交流和鼓励,并推荐到报刊发表。
这样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的创作激情,大面积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那该是多么美妙的结果,笔者正在努力构建着这样的局面。
三、语文学科的精神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挫折与成绩;结已。
树立信心,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对待挫折。
语文教师应该站在高处,放眼未来,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应该注重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
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现代社会审美教育形成了较高的需求,美是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审美则是实现美的需求的思想与行为。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内容,为学生创造更为有益的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全方位的审美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课外阅读、文学鉴赏、文艺欣赏、课文朗读等多种方式来建立学生全方位的审美意识。
如何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以巧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里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经典名著、诗歌歌赋、古代民谣和民间故事等。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文艺作品,如歌剧、音乐会和话剧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学会分辨美和丑、好与坏,增强对诗意和美感的认识。
二、专业的美学知识培训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增加美学知识的培训,将美学理论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美学知识包括美的基本特征、美的内涵外延、审美情感的产生和呈现等方面,这些美学知识的掌握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文学艺术作品,进而提升其文学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举例等方式来进行学生的美学知识培训。
三、多元文化教学多元文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涵盖多元的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影视作品等。
多元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经验,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美的感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分享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艺术特点等有重要的作用。
四、艺术素养培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懂得欣赏、欣赏美。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书画、琴棋书画、诗歌朗诵和演讲等艺术活动来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
五、实践与实验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和实验,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找到并加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34580bb52acfc789ebc9fa.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增强美感体验,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显示自己的潜能、智慧、才华,从而有力的促进师生双方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活动,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倾注到艺术作品中去,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各种知识、经验、理论来补充和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典型形象,不断拓展审美空间,通过美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发现美、创造美,力求做一个心灵美、行为美的人。
关键词:语文;美育;情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32-01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介体,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篇章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审美对象进行的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同。
教师必须按照客观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美育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环境,着力拨动学生美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美感情趣,让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呢?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照比较,充分认识高尚的品德语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
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是人类讴歌的主题,是美的灵魂。
语文教材有很多歌颂伟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真理不懈的追求,为人民舍身忘我的课文。
处理这类课文,应把德育目标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思想美、品德美。
如在教读冰心的《小桔灯》时,应把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作为主线,突出只有“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在父亲被迫离家躲避、母亲病重在床,家境贫苦不堪的情况下,仍能镇定地面对,勇敢地承担起家庭重任,对未来充满乐观的希望,这是当今儿童所缺少的精神。
这种美好的精神是支撑小姑娘生活的强大动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掘美的潜质加强美育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掘美的潜质加强美育教育作者:韦小书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04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初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如字词的美、修辞的美、文章结构布局的美、自然之美、人间真情及心灵之美、人格魅力之美等。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美的世界,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掘美的潜质,引导学生品尝美,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揣摩语言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揣摩语言美是发掘教材中美的潜质的主要方法。
领悟绚烂多彩的语言美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
语文课文中反映的各种美都是借助语言实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慢慢体味它的真正含义。
朗朗的读书声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朗读被各种情感感染而动情,有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恶势力的愤怒鞭挞,还有对生命的执著追求等,这些都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如朱自清的《背影》,先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从月台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十分准确。
最美的一笔是写父亲怎样爬上去,用一个“攀”字写两手的动作,吃力程度可以想象;两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怎样爬的方法写得细致极了,又点出他爬的困难,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动作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感,调动读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感受这种形象,栩栩如生,流露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二、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自然美是现实生活中自然景物的美,是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
感受作品的自然美,让学生充分领略自然风光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美。
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掘美的潜质加强美育教育

、
李 白豪 放 的性 情 及 对 朋 友 真 挚 的 情 意 ; 从《 木兰 诗》 中 可 以感 受 到木 兰深 明大 义 、 刚 毅 勇敢 、 勤劳善 良、 不 图功 名 的柔 情 。 学 《 我 的老师》 体会 到 蔡 芸 芝 热 爱 学 生 、 热情公 正 、 温柔美丽 、 教 导 有 方 的高 尚情 操 ; 从《 茅屋 为秋风所 破歌》 中可 以感 受 到 杜 甫 由 己推 人 、 忧 国 忧 民的 高 尚情 怀 ; 阅读《 岳 阳楼 记 》 感 悟 范 仲 淹“ 不 以物 喜 , 不 以 己悲 ” 的博大胸襟 和“ 先 天下 之忧而 忧 , 后 天下之乐而乐 ” 的崇高思想境界 ; 读《 钢 铁 是 怎样 炼 成 的 》 感 悟 保 尔顽 强 的 意志 和勇 敢 自信 的 精 神 。 在教学过程 中, 让 学生 用 心 感悟 、 体验主人公 的情感 , 引起学生 的情感共 鸣 , 最 终 达 到 洗 涤灵 魂 、 净化心灵 、 陶冶 情 操 的 目的 。 四、 体会形象美 , 渗 透 美育 教 育 美 育是 德 育 教 育 的摇 篮 、 智 育 的风 帆 。 美 育 是 美 的 事 物 所
展 示 的社 会 和人 生 画 卷 . 它能启迪学生对社会 、 对 人 生 进 行 深 入 思考 . 有 助 于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 美 丽 的事 物 能 陶冶 性 情 , 使人愉悦 , 让 人 净 化 。美 育 对 于人 格 的 完善、 人 生 境 界 的 升 华 乃 至 整 个 社 会 风气 的转 化 , 都 起 着 十 分
圈 一
在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发 掘 美 的 潜 质 加 强 美 育 教 育
韦 小 书
( 上 林 县 白圩 镇 覃 排 初 级 中学 , 广西 上林 5 3 0 5 0 7 )
浅析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河】 c 省邯 郸市 峰峰 矿 区羊渠 河 学校 赵 振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美 育 就 是 用 人 类 社 会 所 创 造 的 一切 美好 的 东 西 ,对 人 进 行 审 美 观 念 与美 的价 值 的教 育 ,使 人 完美 品 格 、荡 涤 心 胸 、 丰富 感情 、开 拓 思路 、增 长 才 干 ,具 体 表现 在 培养 和 提 高人 们 对 美 的感 受力 、鉴 赏力 和创 造力 。语 文
一
美育 的重要性 、必要性加 以讨论 。 指导 学生 “ 赏美” 。 语言美 。高尔基就 曾说 :文 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 语言是 文学 的主要工具 。可见, 精美的语 言多么 重要 。朱 自清 的荷塘 月 色 、 老舍 的 济 南 W W W . 1 u n w e n h e . c o m的冬 天 , 语 言 都 朴 实 清 新, 精美 生动, 读来令人 陶醉其 中’ 余味无穷 。发掘文 中的语言美 还要关注 修辞手法 的恰 当运用 , 因为这也 是使文章 语言更见活
教 学 中 ,需 要进 行 美 育 的发 掘 与渗 透 , 已经 成 为初 中美 育教 育 的 一种 途 径 和 重 要 园 地 。 它对 激 发 学 生 美 好 的 思 想情 操 ,培 养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兴 趣 等足 多方 面 ,都 起 到 潜移 默 化 的影 响和 作 用 。 同时还 能 激发 学 生美好 的 爱 国热情 ,加 强 他 们对 生 活 、 对 亲情 、友 情 等 更深 层 的理 解 ,进 一 步提 高 学 生对语 言理 解和 表 达 的能 力 。 [ 关键 词 ]初 中语 文 教 学 美 育教 育 美育 即审美教育 ,是培 养审美 意识 的教 育 。 中学教育 是 三、语 文教 学 中的美是丰 富的 。进 行审 美教 育的方 式也是 多 个 有机整体 ,包括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 育 、劳动 技术 教 样 的 。 在美读 过程 中充分感 受美 ,审美感受力 指 的是 通过对 审 育等 内容 ,其 中美育 是这个 整体 的重要 组成 部份 ,有 必要 对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发掘与渗透,是初中美育教育的一种途径和重要园地。
它对激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足多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美好的爱国热情,还能加强对生活、对亲情、友情等更深层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赏美”,欣赏艺术美1.语言美。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
可见,精美的语言多么重要。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语言都朴实清新,精美生动,读来令人陶醉其中,余味无穷。
发掘文中的语言美还要关注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因为这也是使文章语言更见活力、情趣盎然的重要因素。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运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修辞手法,他笔下淡淡的月光、田田的荷叶、脉脉的流水、袅娜的荷花、漂浮的轻雾,笔墨不多,而光、影、声、色俱在眼前,绘出了一幅空灵的荷塘月色图。
可见,只要充分发掘文中的语言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音乐美。
法国杰出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
柏拉图也曾说过:灵魂应该用音乐进行教育。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绘画美。
语文文本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常常引起我们美的遐思。
孙犁的荷花淀在开头部分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月夜荷香图;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雨中泰山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有着缤纷迷人色彩的乡村冬天之美!把美的内容溶入到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去发现美、创造美。
因为惟有审美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

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摘要:审美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审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较好地利用教材实现这一目标呢?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美育有着广阔的领域,它既触及人的感性,也诉诸人的理性;既作用于人的感官,也触及到人的灵魂,它把真正的人的审美价值的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它在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育中的价值定向和创造功能。
1.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诸因素的完整结合。
素质教育强调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它非常明确地将审美教育列入其中。
教师要依据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采取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中华民族要振兴,东方巨龙要腾飞,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
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深入浅出,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美的含义和实质,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阶段进行审美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审美教育是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组织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教育]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
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
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
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
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
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
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白毛女选场》、《龙须沟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
讲述出来。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
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