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新版)

江苏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新版)
江苏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新版)

江苏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下列加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

B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

C . 吾嗣为之十二年(sì)

D .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jí)

2. (2分)(2020·重庆模拟)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震撼蔚藉惊慌失措气宇轩昂

B . 擅长噩耗络绎不绝一丝不苟

C . 喧嚣亵渎连绵不断怡笑大方

D . 粗拙游逛神彩奕奕诚惶诚恐

3. (2分)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 (2分)(2019·桐梓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节期间,遵义美术馆对外开放,引来无数市民左顾右盼。

B . 人们观看红色旅游圣地娄山关的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吓得战战兢兢,浑身发抖。

C .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D . 针对台海吋局,国台办发言人呼吁两岸同捐前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5. (2分)(2014·河北)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 . ③①⑥⑤④②

B . ⑥③①⑤②④

C . ③⑥①⑤④②

D . ⑥①③⑤②④

6. (2分)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幸福”、“第三十二”、“竟然” 分别属于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B . “绿油油的田野,显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绿油油”是中性词。

C . “魅力贵阳欢迎您的到来。”中“魅力”属于定语,“到来”属于谓语。

D . “那棵白杨树像士兵一样挺立在山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7. (2分)下列各句写黄河的诗句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B .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C .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孟郊《闻夜啼赠刘正元》)

D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B .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C . 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D .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

二、阅读理解 (共6题;共113分)

9. (20分)美文品析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南方的冬天

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雁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③站在户外,轻轻地呼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现焦黄,仿

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倘若再来一场冷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微茫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地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这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地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

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

(选自《经典美文选摘》2013年第2期

(1)请你在文中找出词语概括南方冬天的特点,并说出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

(3)文中的语言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

(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0. (21分)(2015·福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亲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万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________ ,②________;长满水草的河渠,③________;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________等。

(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4)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11. (17分)(2017·宁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蜕变

蔡澔淇

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的望着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减了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怎么会有毛虫出现?”

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燥热。她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关门了。

“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炒出锅外。她慌忙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的哭叫着。一条毛虫肆无忌惮地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怕,毛虫并不可怕。”

她坐在摇椅内小憩,枯皱的手握着身旁婴儿床的栏杆。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点点金圈。

“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

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吸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两颗门牙朝小孙女笑笑。

“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注释】①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集》)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________”、“________”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清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3)小说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她”来代替。请说说作者的意图。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

12. (18分) (2019八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B . 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C . 而后喻(表达)

D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

(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3. (12分) (2018八上·廉江月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郗超与谢玄不善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① ,既已狼噬梁、岐② ,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③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苻坚将问晋鼎:苻坚想要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②狼噬梁、岐:像狼那样吞并了梁、岐一带。③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平民百姓。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郗超与谢玄不善/弗学,不知其善也

B .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惩山北之塞

C . 虽履屐之间/故虽有名马

D . 大功既举/百里奚举于市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结尾写“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的形象有何作用?

14. (25分)(2012·昆明)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花儿悄悄绽放

程刚

①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如果只闻其声,定会以为她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是的,她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评委们在进行合议,一致认为冠军非她莫属。但我坚持只给她第二名。

②她叫刘若花,然而她实际的容貌与名不符,这也许是上帝犯下的大错。

③这是一个面部重度烧伤的女孩,疤痕纵横,色斑重叠。她的右手,有三个手指略短,手背布满烧痕,勉强可以握笔。在新生军训时,我看到这个特别的小女生昂着头站在前排,勇敢地面对着上千个陌生的面孔和无数好奇的目光,心里陡然生出惊异与佩服。高二文理分科后,她分到了我们班,我才得以了解她的故事。

④若花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年冬季,天寒地冻。穷困的山区人家,通常是不生炉子的,但是因为有了刚满一岁的她,家里借钱买了五百斤煤,生了一个火炉。粗心的父亲竟然把一只汽油桶放到了炉子一侧,因为他每天一大早就要骑摩托车去打工,生怕油冷打不着火。灾难就这样发生了:烤热的油桶爆炸了,烈焰瞬间吞噬了整个屋子。当惊恐万分的父亲裹着浇湿的被子冲入火海抱出襁褓中的小若花时,她已经几近窒息。

⑤若花的命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由于家境窘困,她只住了十几天院就被抱回家了,巨额的整容手术费扼杀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爱美的资格。十六年来,幸运一直不肯光顾这个可怜的孩子,整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今日也未能实施。

⑥我经常见到,班里爱美的女生在课间拿出小镜子对镜自怜,哪怕脸上只是生出一粒小痘痘,也会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就是男生,也不会对自己的外表满不在乎。尚美的时代,爱美的年龄,谁能把容貌置之度外?可是,谁又能想见,一个花季少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扛负着怎样的压力?

⑦我曾经在课堂上说,不管你们将来怎样,刘若花同学都将是我们班最大的骄傲!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但回到宿舍后,她哭了,并非因为我的理解,而是她觉得,她的坚强不需要宣布!

⑧可人生在世,总得面对现实。成绩优异的若花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俊男靓女,又会经受怎样的心理考验?于是,我决定带她去省城大医院看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她有所改观。

⑨我们很幸运。一位可敬的学生家长帮我们联系了整容方面的专家,专家对若花的整容治疗提出了建议,而且,医院在了解了若花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免除她的部分医疗费用。我们从医院出来时,若花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

⑩现在,若花的面色,正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渐渐好起来。

?这次演讲比赛,我没想到若花会主动报名。我心里暗自欣喜,只要她敢于站在初赛的现场,她就是胜利者!谁能料到,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最后的决赛!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自信的若花把诗歌的韵律和生命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既具少女之甜美,又兼少年之浑厚;既有敲骨入髓的穿透力,又有振金击缶的磁性。

?然而我知道,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主要是献给她的勇气、自信和纯美的音色。毕竟是首次登场,在台风、技法和肢体表现力上,还略逊于高倩。大家决定给她冠军,里面更多地包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激励。我了解若花,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公众面前,我们得合理地保护一个孩子才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得想到,她还有第二次,还有更大的舞台,我们最好让花儿悄悄地绽放。

?于是,我们给了若花第二名。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选文标题“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

(2)选文④⑤两段插叙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4)如果“我”和评委一致同意并给了若花第一名,你认为会对若花以后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5)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

【链接材料】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

【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选自《昆明市2011年中考政治试题》)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三、写字 (共1题;共5分)

15. (5分)汉字书写。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6. (5分)(2019·南浔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②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战胜的每一次困难,都是成功!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阅读理解 (共6题;共113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4-4、

14-5、

三、写字 (共1题;共5分)

15-1、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6-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