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1.若因酒精、苯或乙醚等引起着火,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等扑灭。若

遇电器设备着火,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2.衣服上着火,切勿惊慌乱跑,应立即卧地将火熄灭。

3.实验室内一有火灾发生,全室人员应将火熄灭,并将易燃物远移,

以免火情蔓延。

4.如强酸倒翻于地上,当撒以石灰粉及水,然后进行洗刷。汞如洒出

或落地,要及时用硫磺粉进行处理。

5.衣服遇酸,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稀氨水和水洗涤。

6.试剂或反应液撒于皮肤时,必须立即用水洗净。若为强酸或强碱,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相应地用碳酸氢氨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7.遇有烫伤事故,可用高锰酸钾或苦味酸溶液揩洗灼伤处,再擦上凡

士林或烫伤油膏。

8.被玻璃割伤时,伤口内若有玻璃片,须先挑出,然后抹上红药水并

包扎。

9.若吸入气体中毒,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吸入少量氯气和溴

气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若溅入尚未咽下的毒物应立即吐出并用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时,应根据毒物的性质服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

实验室的安全总则

1.安全的方法便是正确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工作,遵守实验说明。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请向实验室主管咨询。

2.能使用提供给你的所有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清楚它们的放置位置(洗眼器、喷淋装置、灭火毯和灭火器)。

3.必须始终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4.不准在实验室进食和饮水(也不可以在冰箱里储存食物)。绝对禁止在实验室吸烟。

5.个人防护:穿合适的衣服(处理腐蚀性、毒性或可燃性物质时要穿防护衣)。

避免穿有宽松袖子和袖口的衣服,避免带手镯。注意你的长发。穿合适的鞋子(不要穿凉鞋)。

6.任何形式的嬉戏打闹都是危险和不允许的。不要在实验区域内跑动。

7.如果见到你的同事有危险举动,向他们指出,并向实验室主管报告。

8.向实验室主管报告所有不安全的情形、不安全的行为和可能引起意外事件的任何状况。无论是多么微小,一定要向实验室主管报告任何的意外事件或火患。

9.危险化学药品:

a.当你或你的同事在使用可燃液体时,要特别注意火的危险性。

b.危险的物质:了解常见的易爆、有毒和致癌的物质,在有充分的防护措施时才能使用。

10.绝不能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化学反应或实验,除非你已经详细地告知你的搭档,在你不在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潜在的危险情形。

11.保持通风橱和实验台区域干净整洁,留有最大的工作空间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附件2: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一、火灾事故 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完整版)中心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技术中心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一、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将各种实验室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的安全操作知识和专业应急处理技能,相关所室领导应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监督,搞好相关安全管理。 2、事故发生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尽快控制事故源,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 3、尽早向医疗急救机构求援。有人员受伤害或有中毒状态时,及时送医院治疗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4、及时报告。事态较轻的,在做好现场应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所在二级部门领导。事故严重的,立即报告驻地安全保卫部和技术中心领导 5、及时疏散和撤离。预计事态较严重,可能失控时,应立即组织楼内人员疏散和撤离。 二、实验室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1、剧毒危险化学品伤害事件 1.1 应急处理程序 (1)出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中毒或伤害时,现场发现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或立即将中毒或受伤人员送医疗急救单位抢救,并立即向部门领导和驻地安全保卫部报告。 (2)发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泄露、污染事故较轻时,现场发现人员可做好现场应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所在二级部门领导。出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事态严重的,现场人员应该直接报告所在地安全保卫部,由驻地安全保卫部处理。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发生的地点及时间、剧毒化学品名称及其数量、中毒人员主要临床表现、中毒人数、事故发生时的气象情况、以及意外事故过程处理情况。 (3)发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遗失、外流或被盗时,所在部门应立即调查处理并追回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在12小时内无法调查清楚,或数量较大,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的,报告驻地安全保卫部,由驻地安全保卫部处理。 1.2 现场应急处理 (1)个体防护。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人员应穿着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做好规避有毒环境和疏散人群的工作;必要时应立即向驻地安全保卫部报告求助,由驻地安全保卫部组织现场救援。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 一、意外和事故 1、意外是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 2、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的和重大的。 3、小型意外:少量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常用于这种情况的有效处理措施是消毒污染处。 4、重大意外:任何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严重性的意外,都将被视为重要的,实验室必须被清空,锁上,并且实验室管理者要请教安全专家,听从他们的意见。 二、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6、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 由于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 (2)、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 (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 (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

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生物安全柜:25ml福尔马林和等量水混合后放在一个蒸发皿中使其在密封的生物安全柜中蒸发,保持至少6h,最好过夜。实验室:福尔马林和水的体积根据实验室大小而定】。具体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 (5)、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分钟。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方。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该地方。 三、意外和事故登记、报告和检测,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 1、意外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2、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3、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4、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5、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期检测。 6、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案 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一)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1.小型事故: 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2.皮肤污染: 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3.针刺和切割伤: 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4.眼睛溅入液体: 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 5.衣物污染: ①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②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高压灭菌器。③清理发生污染的地方及放置隔离衣的地方。④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⑤抛弃已污染的衣物,并应立即寻求帮助,更换干净的衣物或一次性衣物。

6.重大事故: 指的是严重损伤或暴露。皮肤受损处理同上。实验室重大损伤及泼溅,应立即采取行动,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所有事故和意外必须记录在事故登记簿和意外事故/危险登记簿上,这些记录本必须由单位保存备案。 7.涉及污染物的重大损伤及泼溅: 当感染性培养物泼溅出来后,气溶胶会造成最大危害;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 (2)控制污染: 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 (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熏蒸消毒; (5)消毒: 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min。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此地方应用消毒剂冲洗。消毒剂起作用10-15min后清理该地方,以可行的方法移走吸水性物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化学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化学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一、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 1、一般应急处理方法 化学药品中毒,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1)吸入时的处理方法 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吞食药品时的处理方法 ① 为了降低胃液中药品的浓度,延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列食物:如牛奶、打溶的鸡蛋、面粉、淀粉、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也可在500ml 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活性炭。用前再加400ml 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g~15g 活性炭可吸收1g毒物。 ②催吐。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若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半酒杯水中,加入15mL 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ml 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由于易形成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易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而不要进行催吐。 ③吞服万能解毒剂(2份活性炭、1份氧化镁和1份丹宁酸的混合物)。用时

可取2~3 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调成糊状物吞服。 (3)药品溅入口内后,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 2、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强酸(致命剂量1ml) 吞服强酸后,应立即服200ml 氧化镁悬浮液,或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吃十几个打溶的鸡蛋作为缓和剂。由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强碱(致命剂量1g) 吞食强碱后,应立即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处洗至中性。然后迅速服用500ml 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 份水) 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3)氨气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输氧。当氨气进入眼睛时,让患者躺下,用水洗涤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卤素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 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吸入溴蒸气时,则应给患者嗅稀氨水。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 目的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危险状态顺利消除。 2、范围 适用于进入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3.2检验室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厌氧菌实验用3%过氧化氢冲洗,并适当扩创然后及时送医,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侵害 实验过程中不慎污染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

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特殊安全级别的微生物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 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30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1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3.3在生物安全柜外发生小的污染,产生有限气溶胶,如落下一些固体培养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覆盖污染区,1小时后,按前述步骤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生物安全废弃物灭菌袋高压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发生大的污染,产生大量气溶胶,应立即停止实验,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紫外灯。关上实验室的门,贴上明显标志后离开实验室。报告实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制度 1、目的 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为减少涉及潜在传染性材料、化学品或有害物质的不利作用和事件的发生,提供实验室内可能遇到与危险相适应的紧急医学处理措施,特制定本规程。 2、使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及各实验室 3、具体内容 3.1少量的样本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时,用卫生纸吸干,再用以0.5%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覆盖1小时后洗去。 3.2标本离心时试管破裂,应戴手套,用镊子将试管碎片夹出,放入专用黄色口袋里。离心机内塑料套管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4小时;用75%酒精溶液擦拭离心机,半小时后用清水擦净。 3.3手和足被样本本污染时,以大量清水冲洗,并用清洗液或肥皂清洗数次;污染工作服应立即更换,高压灭菌。 3.4被大量烈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污染时,立即封闭现场,消毒处理,同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及省CDC作响应处理。 3.5误服微生物悬液者,立即用含漱,洗胃,催吐等方式处理;若标本溅入或接触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清洗液或肥皂清洗数次;溅入眼中者,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每隔1小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视具体情况作针对性的处理。 3.6被针刺、刀割或其他形式的割伤,致伤口与标本直接接触,或者带病毒样本碰到皮肤,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给予必要的预防和相应的抗生素处理,同时对标本进行相关的病原菌检测。对于毒性较强的病原体感染,必须立即向有关负责人报告,根据不同病原体感染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应急措施,并予以较详细的登记; 3.7 腐蚀物品大量溅泼于人身上、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如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上,应及时冲洗台面或地面,执行者应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3.8易燃品引起火灾应使用CO2灭火机灭火,切断电源,除救火外,其他人员按安全线路撤离,同时报警寻求消防部门援助; 3.9水银温度计断裂,用毛细管吸走水银,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处理; 3.10化学品进入眼睛的处理 3.10.1必须立即紧急处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球,并送眼科医生处理; 3.10.2可用一次性吸管吸生理盐水或使用洗眼装置冲洗眼睛,冲水时要将两眼张开,一面冲水一面转动眼球至少15分钟,越早将药品清洗出来,眼睛受害程度越小。 3.11吸入有毒物蒸气的处理 在实验室中如呼吸到有毒蒸气时,可能会感觉到头昏目眩,甚至昏倒。此时应迅速离开实验室,到室外空气流通处休息。对昏倒的患者其处理办法为: 3.11.1将患者迅速抬到室外空气流通处; 3.11.2解开患者的钮扣、领带等衣物束缚,平躺通风处; 3.11.3如果呼吸微弱或已消失则要赶快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 3.12化学灼伤的处理任何化学药品(不论水溶性与否),当溅落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

检验科常见实验室意外事件及处理

检验科常见实验室意外事件及处理 地震灾害造成的意外 1、在地震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万一发生地震,应根据实验室被破坏的程度进行 处理。 2、房屋倒塌:BSL-2以上实验室首先是在实验室外设立适当范围的封锁区,其次是进行适 当范围的消毒,边消毒边清理,最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内部边消毒边清理,清理到菌(毒)种保存室。如果菌(毒)种的容器没有破坏,可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如果菌(毒)种的容器已有破坏和外溢应立即用可靠的方法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处理现场的人要进行适当的医学观察。 火灾造成的意外 1、实验室应加强防火。 2、万一发生火灾,BSL-3以上实验室,首先要考虑实验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 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 3、消防人员只有在专业人员陪同下才能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 消防部门只管控制火情,以便火灾不会殃及邻居。 泄漏或外溢造成的衣物污染 1、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2、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3、脱掉手套,到出口处洗手 4、更换防护服和手套 5、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脱防护服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 6、如果内衣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已污染的衣物,消毒处理 泄漏或外溢造成皮肤、粘膜暴露 一、感染性液体(血液、尿液标本或培养物)外溢到皮肤 1、立即停止工作,脱掉手套、受到污染的衣服和鞋。 2、用大量流动水冲洗15分钟 3、再用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包扎 4、用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消毒接触部位。 二、感染性液体溅入眼睛 1、立即停止工作,脱掉手套 2、迅速用洗眼器冲洗15分钟 3、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注意动作轻柔,勿损伤眼睛) 三、两种情况都应做适当的预防治疗和医学观察,并报告实验室安全员进行事故记录 1、给卫生急救部门打电话,并告知卫生救护人员有关泄漏物质的情况,以便他们有意识地 自身保护。 2、将沾染感染性物质的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隔离。

有机实验室意外事故及处理办法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一、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 1、一般应急处理方法 化学药品中毒,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1)吸入时的处理方法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吞食药品时的处理方法 ①为了降低胃液中药品的浓度,延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列食物:如牛奶、打溶的鸡蛋、面粉、淀粉、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也可在500ml 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活性炭。用前再加400ml 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g?15g活性炭可吸收1g毒 物。 ②催吐。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若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半酒杯水中,加入15mL 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ml 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由于易形成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易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而不要进行催吐。 ③吞服万能解毒剂(2 份活性炭、1 份氧化镁和1 份丹宁酸的混合物)。用时可取2? 3 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调成糊状物吞服。 (3)药品溅入口内后,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 2、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强酸(致命剂量1ml) 吞服强酸后,应立即服200ml 氧化镁悬浮液,或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吃十几个打溶的鸡蛋作为缓和剂。由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强碱(致命剂量1g) 吞食强碱后,应立即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处洗至中性。然后迅速服用500ml 稀的食用醋(1 份食用醋,加4 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3)氨气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输氧。当氨气进入眼睛时, 让患者躺下,用水洗涤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卤素气体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 : 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吸入溴蒸气时,则应给患者嗅稀氨水。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药品进入眼睛时,应 用大量水冲洗,并用水洗漱咽喉。 (6)汞(致命剂量70mg HgCl2 ) 吞服后,应立即洗胃,也可口服生蛋清、牛奶和活性炭作沉淀剂;导泻用5 0%硫酸镁。常用的汞解毒剂有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 (7)钡(致命剂量1g) 将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给患者服用,也可用洗胃导管注入胃内。 (8)硝酸银 将3?4 茶匙食盐溶于一杯水中,给患者服用。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者给患者饮牛奶。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g 硫酸镁 (9)硫酸铜 将?亚铁氰化钾溶于1杯水中,给患者服用。也可饮用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10)氰(致命剂量吸入氰化物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然后将沾有氰化物的衣服脱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吞食氰化物后,同样应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用手指或汤匙柄摩擦患者的舌根部,使之立刻呕吐,决不要等待洗胃工具到来才处理。因为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置程序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置SOP 编写日期编写人: 审核人: 一、目的 确保HIV初筛实验室在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处理。 二、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对实验室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 三、责任 3.1 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并对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能及时处理和上报。 3.2 批准进行试验人员:王德旭马绍超 四、定义 意外是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 五、背景 本SOP是用于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而制定的。确保在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发生时得到处理和上报。 六、操作步骤 6.1 意外和事故 6.1.1 意外是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 6.1.2 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的和重大的。 6.1.3 小型意外:少量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常用于这种情况的有效处理措施是消毒污染处。 6.1.4 重大意外:任何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严重性的意外,都将被视为重要的,实验室必须被清空,锁上,并且实验室管理者要请教安全专家,听从他们的意见。 6.2 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6.2.1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6.2.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6.2.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6.2.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6.2.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实验室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分钟。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方。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该地方。 6.2.6 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 6.2.6.1 由于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 6.2.6.2 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 (2)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 (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 (4)如果专家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但生物安全柜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生物安全柜:25ml福尔马林和等量水混合后放在一个蒸发皿中使其在密封的生物安全柜中蒸发,保持至少6h。】。具体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 6.3 意外和事故登记、报告和检测 6.3.1 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 6.3.1.1 意外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6.3.1.2 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6.3.1.3 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6.3.2 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6.3.2.1 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期检测。 6.3.2.2 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1.若因酒精、苯或乙醚等引起着火,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等扑灭。若 遇电器设备着火,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2.衣服上着火,切勿惊慌乱跑,应立即卧地将火熄灭。 3.实验室内一有火灾发生,全室人员应将火熄灭,并将易燃物远移, 以免火情蔓延。 4.如强酸倒翻于地上,当撒以石灰粉及水,然后进行洗刷。汞如洒出 或落地,要及时用硫磺粉进行处理。 5.衣服遇酸,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稀氨水和水洗涤。 6.试剂或反应液撒于皮肤时,必须立即用水洗净。若为强酸或强碱,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相应地用碳酸氢氨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7.遇有烫伤事故,可用高锰酸钾或苦味酸溶液揩洗灼伤处,再擦上凡 士林或烫伤油膏。 8.被玻璃割伤时,伤口内若有玻璃片,须先挑出,然后抹上红药水并 包扎。 9.若吸入气体中毒,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吸入少量氯气和溴 气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若溅入尚未咽下的毒物应立即吐出并用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时,应根据毒物的性质服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

实验室的安全总则 1.安全的方法便是正确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工作,遵守实验说明。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请向实验室主管咨询。 2.能使用提供给你的所有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清楚它们的放置位置(洗眼器、喷淋装置、灭火毯和灭火器)。 3.必须始终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4.不准在实验室进食和饮水(也不可以在冰箱里储存食物)。绝对禁止在实验室吸烟。 5.个人防护:穿合适的衣服(处理腐蚀性、毒性或可燃性物质时要穿防护衣)。 避免穿有宽松袖子和袖口的衣服,避免带手镯。注意你的长发。穿合适的鞋子(不要穿凉鞋)。 6.任何形式的嬉戏打闹都是危险和不允许的。不要在实验区域内跑动。 7.如果见到你的同事有危险举动,向他们指出,并向实验室主管报告。 8.向实验室主管报告所有不安全的情形、不安全的行为和可能引起意外事件的任何状况。无论是多么微小,一定要向实验室主管报告任何的意外事件或火患。 9.危险化学药品: a.当你或你的同事在使用可燃液体时,要特别注意火的危险性。 b.危险的物质:了解常见的易爆、有毒和致癌的物质,在有充分的防护措施时才能使用。 10.绝不能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化学反应或实验,除非你已经详细地告知你的搭档,在你不在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潜在的危险情形。 11.保持通风橱和实验台区域干净整洁,留有最大的工作空间

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一、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 1、一般应急处理方法 化学药品中毒,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1)吸入时的处理方法 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吞食药品时的处理方法 ①为了降低胃液中药品的浓度,延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列食物:如牛奶、打溶的鸡蛋、面粉、淀粉、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也可在500ml 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活性炭。用前再加400ml 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g~15g 活性炭可吸收1g毒物。 ②催吐。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若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半酒杯水中,加入15mL 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ml 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由于易形成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易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而不要进行催吐。 ③吞服万能解毒剂(2份活性炭、1份氧化镁和1份丹宁酸的混合物)。用时可取2~3 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调成糊状物吞服。 (3)药品溅入口内后,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 2、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强酸(致命剂量1ml) 吞服强酸后,应立即服200ml 氧化镁悬浮液,或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吃十几个打溶的鸡蛋作为

缓和剂。由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强碱(致命剂量1g) 吞食强碱后,应立即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处洗至中性。然后迅速服用500ml 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 份水) 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3)氨气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输氧。当氨气进入眼睛时,让患者躺下,用水洗涤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卤素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 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吸入溴蒸气时,则应给患者嗅稀氨水。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药品进入眼睛时,应用大量水冲洗,并用水洗漱咽喉。 (6)汞(致命剂量70mg HgCl2 ) 吞服后,应立即洗胃,也可口服生蛋清、牛奶和活性炭作沉淀剂;导泻用50%硫酸镁。常用的汞解毒剂有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 (7)钡(致命剂量1g) 将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给患者服用,也可用洗胃导管注入胃内。 (8)硝酸银 将3~4 茶匙食盐溶于一杯水中,给患者服用。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者给患者饮牛奶。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g 硫酸镁。 (9)硫酸铜 将0.1~0.3g 亚铁氰化钾溶于1 杯水中,给患者服用。也可饮用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附件2: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一、火灾事故 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预防与控制院感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医院感染发生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其它各项指标达到监测目标要求。 2、适用范围:检验部门工作人员。 3、定义:无 4、管理要求: 4.1.生物危害物的溢出处理 4.1.1. 在生物安全柜外: 4.1.1.1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相关区域,并开窗通风。 4.1.1.2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 4.1.1.3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1h内严禁人员入内。 4.1.1.4门口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来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除污染。

4.1.2. 在生物安全柜内: 4.1.2.1在安全柜处于工作状态下立即进行清理。 4.1.2.2消毒处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生成,消毒作用达到有效的时间后,应再用水擦拭干净。 4.1.2.3所有接触溢出物品的材料都应消毒。 4.1.3.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4.1.3.1. 关闭机器电源,然机器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积。 4.1.3.2. 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 4.1.3.3. 戴厚橡胶手套操作。 4.1.3.4. 破碎的离心管、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放在盛有消毒剂的容器内。 4.1.3. 5.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盛有消毒剂的容器中,容后回收。 4.1.3.6. 离心机内腔用消毒剂擦拭。 4.1.3.7. 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放入医疗废物

容器内。 4.1.4.生物危害物溢出清除程序 4.1.4.1. 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必要时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4.1.4.2. 用布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4.1.4.3. 将消毒剂倾倒于布上,用布覆盖周围区域。 4.1.4.4. 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朝向中心进行处理。 4.1.4. 5. 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后,将布以及污染材料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使用簸箕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锐器盒中以待处理。 4.1.4.6. 再次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 4.1.4.7. 污染材料及用于清理的布和抹布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4.1.4.8. 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将其放在消

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西安市第五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分级响应与应急处置 (一)事件分级 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具有高度 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一般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一定威胁,具有转移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根据社会危害、社会影响和控制难度的不同,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四级: 1、特级事件: 毒(菌)种或样本库、生物安全实验室受到恐怖袭击。 2、一级事件(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或出 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 (2)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 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可能进一步扩散; (3)实验室保存的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 失;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3、二级事件(较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 现与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

(2)实验室发生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泄漏, 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4、三级事件(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 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可能进一步扩散; (2)实验室发生第三类、第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意外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向外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3)所在单位认定的其它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二)应急程序与处置 1.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响应,并组织人员对该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发生实验室感染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应当立即报告,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防止扩散。 2.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发生工作人员感染事故或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的报告,或者发现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造成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

实验室意外事件

实验室意外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1.目的:明确责任,避免或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3. 事故等级划分 3.1 差错 3.1.1 一般差错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实验 室内处理,当事人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 3.1.2重大差错安全柜内大量感染性材料洒溢,污染、半污染区和 工作服小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视为重大差错,由实验室所在单位处理。当事人在处理差错的同时应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实验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3.2 事故 3.2.1 一般事故感染性物质洒溢在实验室的清洁区、皮肤、黏膜, 消毒不彻底,发生气溶胶外溢,发生非高致病微生物实验室相关感染,但没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实验室所在单位领导必须及时向市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3.2.2严重事故发生高致病微生物实验室相关感染(包括实验室感 染不能排除的),但没有发生死亡和病例扩散。实验室所在单位领导必须及时向市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市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汇报。 3.2.3 重大事故发生高致病实验室相关感染并可能死亡或病例扩 散,高致病微生物丢失、被盗。实验室所在单位领导必须及时

向市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市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汇报,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向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4事故差错报告原则 4.1发生上述突发事件或事故或严重差错,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 室负责人口头报告,负责人应立即向中心领导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 4.2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如实填写事故及事故处理记录,由事故 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4.3事故处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作详细 汇报。 4.4生物安全委员会应及时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并提出下一步 的对策。 4.5医院领导应及时向市卫生局就事故、事故处理过程以及已经和拟 采取的下一步对策进行详细汇报。 4.6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事实求实的分析,对感 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 4.7事故有了结果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深入、事实求实地找出事故 的根源,总结教训并写出书面总结。中心领导要向卫生局做出书面报告,报告事情的经过、后果、原因和影响。 4.8报告时限: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实验室相关感染的记录

生物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 目的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摄入 实验过程中不慎摄入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

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 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 盖污染区域,30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1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 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 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4.3.3在生物安全柜外发生小的污染,产生有限气溶胶,如落下一些固体培养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覆盖污染区,1小时后,按 前述步骤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灭菌袋高压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发生大的污染,产生大量气溶胶,应立即停止实验,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紫外灯。关上实验室的门,贴上明显标志后离开实验室。报告 实验室主任,严禁人员入内。24小时后,由专职消毒人员或在专职消毒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消毒和清除污染,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3 应 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4.4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