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京 市水资源公报

2008年南京 市水资源公报
2008年南京 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水资源量、质的监测工作,定期发布本地区水资源公报”的规定,编制和发布《水资源公报》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定职责。《南京市水资源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南京市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同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南京市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评价及重要水事等。

编制的技术依据为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资料来源

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一、概述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与扬州、镇江、常州三市接壤,南、西、北三面与安徽毗

邻,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下辖6个城区、5个郊区、2个县,总面积6582km2。地理坐标从东经118°21′28″至119°15′57″,北纬30°13′39″至32°36′37″;地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其中平原凹地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南京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

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5.4℃,降水量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75.5mm。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63.2mm,折合降水总量63.40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0.2%。全市水资源总量19.61亿m3(不包括过境客水资源量833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95亿m3,地下水资源量5.657亿m3。全市实际用水总量45.07亿m3。水位基面为吴

淞基面。

二、全市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63.2mm,折合降水总量63.4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比2007年少6.60%,属偏干旱年份。南京市各区、县近五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详见图一。

全市降水特点:

1.降水量地区分配不均。面降水量浦口区最大,为1110.3mm;六合区最少,为825.6mm。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1179.6mm(浦口区晓桥站);实测最小年降水量为717.7mm(六合区红山窑闸站),前者为后者的1.64倍。浦口区晓桥站今年发生历史最大短历时暴雨,最大180分钟、360分钟、720分钟、1440分钟、最大1日、3日、7日均超历史记录。南京市各区、县年降水量详见表1。

表1:南京市各区、县年降水量表单位:mm

行政区

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市区年份

2004 893.0 958.2 813.8 1011.4 1109.3 1134.8

2005 1042.4 1017.6 1206.5 1048.9 1179.5 1032.5

2006 1170.7 1074.3 1134.4 1197.8 1104.6 1013.1

2007 1136.7 1036.8 999.0 996.8 952.8 1001.1

2008 899.9 1110.3 825.6 1004.4 1098.2 984.6

多年平均1043.2 1050.6 1010.5 1094.9 1157.5 1025.6

2.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2008年降水主要集中在1、6、7、8四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

的64.2%左右。其中8月份降水量最大,全市平均达到220.6mm;1月份由于受大雪影响,全市平均达到106.9mm。最小月降水量主要出现在12月份,但六合区、浦口区出现在2月份,各区、县月平均值均都不超过20.0mm。2008年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7%。2008年各区、县代表站月降水量比较详见图二,其具体数值见表2。

表2:2008年各区(县)代表站月降水量表单位:mm

月站1

2

3

4

5

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江宁区东山站11

4.

3

1

9

.

5

3

2.

6

58

.0

90

.0

99.

9

102

.5

209.

3

49.5 34.1 24.6 20.0

浦口区晓桥站10

1.

4

1

5

.

3

5.

4

86

.9

91

.1

87.

5

207

.5

466.

9

28.5 23.6 19.3 16.1

4

六合区六合站71

.3

1

.

4

4

0.

3

71

.8

80

.9

16

2.0

167

.2

104.

9

24.0 26.5 18.2 12.5

溧水县天生桥闸

站14

1.

4

2

7

.

9

3

1.

2

12

8.

6

10

5.

2

15

0.0

141

.4

124.

3

34.3 56.6 46.0 13.8

高淳县高淳站13

2.

3

4

.

3

2

4.

4

13

8.

3

64

.8

14

7.0

130

.2

187.

3

64.3 87.1 53.9 11.0

市区南京站82

.4

1

6

.

6

2

8.

7

74

.4

99

.2

81.

229

.4

267.

2

44.3 26.3 18.7 16.4

3.梅雨期正常,梅雨量偏少,呈间歇性降雨,且时空分布不均。2008年6月14日入梅,7月4日出梅,梅雨期21天。梅雨量在69.9mm~191.6mm之间。按行政区划,江宁区113.7 mm,浦口区83.6 mm,六合区122.5 mm,溧水县最多为139.7 mm,高淳县128.0 mm,市区最少为69.9 mm。根据统计分析:最大梅雨量出现在江宁区土桥站,达191.6mm;最小梅雨量出现在市区南京站,只有69.9mm。2008年南京市梅雨量统计详见表3。

南京市2008年降水量等值线详见图三,南京市2008年降水量距平图详见图四。

表3: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代表站梅雨量统计表

序号站名

梅雨量(mm)

多年

平均

比多年

平均值少

最大

降水

日降水量

超过30、50

mm天数

1 江宁区东山站98.0 295.

2 66.8% 41.8

6.1

7

1、0

2 浦口区晓桥站76.7 293.2 73.8% 34.9

6.1

7

1、0 3 六合区六合站157.1 250.0 37.2% 37.7

6.2

3

1、0 4 溧水县天生桥闸站136.3 266.6 48.9% 70.1

6.1

7

1、1

5 高淳县高淳站123.2 260.5 52.7% 54.2

6.1

7

2、1 6 市区南京站69.9 276.0 74.7% 27.5

6.1

7

0、0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8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3.95亿m3,折合年径流深211.9mm,比2007年地表水资源量少17.6%。最大径流深出现在浦口区为314.0mm,最小径流深出现在六合区为121.9mm。

南京市各区、县近五年地表水资源量比较见图五。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8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5.657亿m3。全市共有深层开采井约219眼,合计年开采量约为0.1237亿m3。六合区开采量最多,为607.3万m3,高淳县开采量最少,为1.5万m3。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地下水资源量详见图六及表4。

(四)水资源总量

2008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9.61亿m3(不包含客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少15.26%。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水资源总量详见图六及表4。

表4: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水资源量表

行政分区计算面积

(km2)

年降

水量

(亿m3)

地表水

资源量

(亿m3)

地下水

资源量

(亿m3)

总水资

源量

(亿m3)

产水

系数

产水模数

(万m3/km2)

江宁区1573 14.16 2.633 1.213 3.845 0.272 24.45 浦口区912 10.13 2.864 0.9366 3.801 0.375 41.67 六合区1467 12.11 1.788 1.525 3.314 0.274 22.59 溧水县1067 10.72 2.528 0.8254 3.353 0.313 31.43 高淳县792 8.698 2.415 0.5488 2.964 0.341 37.42 市区771 7.591 1.721 0.6083 2.329 0.307 30.21 合计6582 63.40 13.95 5.657 19.61 0.309 29.79 (五)客水资源量

我市地处长江、水阳江、秦淮河、滁河下游,过境水量十分丰富,2008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8330亿m3,其中长江过境的客水量为8280亿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少9.03%;水阳江的客水量为35.43亿m3;滁河的客水量为14.55亿m3。

三、水库蓄水动态

根据全市13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8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476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0.8807亿m3,全年减少40.33%。其中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1769亿m3、0.1917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20.09%和21.77%。2008年有5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分别是金牛山水库、山湖水库、河王坝水库、中山水库、龙墩河水库。由于这些水库维修放水造成年末蓄水量明显减少,年初与年末水量变化较大。南京市13座水库2008年蓄水状况详见图七。

四、水资源利用

(一)水资源利用情况

2008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45.07亿m3,其中工业用水14.17亿m3(不包括工业重复利用水量)、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99亿m3、生活用水8.718亿m3、生态用水4.185亿m3。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用水量详见表5。

表5: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用水量表(点击下载)

南京市2008年各项用水量的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农田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城镇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林牧渔业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用

水比例最大,占35.39%;农村生活用水比例最小,占1.557%,详见图八。

(二)水资源利用趋势分析

根据南京市2002年至2008年的GDP和用水量分析,南京市近几年的单位GDP用水量基本呈逐年递减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南京市节约用水的成效突出。GDP总量与用水总量数据详见表6,图九。

表6:南京市各年GDP总量与新水量统计表

2002年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年

新水量(万m3)

36103

7 36125

8

43490

6

44301

7

45781

42323

5

450700

GDP总量(亿元)

1385.1

4 1690.7

7

2067.

18

2413 2780

3275

3775

用水量/GDP(m3/万

元) 278.8 229.2 227.7 183.6 164.7 129.2

119.4

五、水环境概况

(一)污废水排放

2008年南京市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亿吨,其中工业废污水排放量为亿吨,生

活废污水排放量为亿吨。

(二)河湖(库)水质

全市监测65条河流、138个水质断面,控制河长1326公里。年均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8个河流水质断面中,劣于Ⅲ类水105个,占76.1%;控制河长1065公里,占80.3%。主要

超标项目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各类水质断面比例见图十。

汛期监测断面138个,控制河长1326公里。其中,劣于Ⅲ类水的断面103个,占74.6%;控制河长1031公里,占77.8%。非汛期监测断面138个,控制河长1326公里。其中劣于Ⅲ类水的断面108个,占79.4%;控制河长1053公里,占78.3%。

对53个水库湖泊的71个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年均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劣于Ⅲ类水的断面57个,占80.3%;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等。

(三)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全市监测水功能区112个,以省政府批复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南京市水功能区2010年水质目标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

汛期监测的112个水功能区中,23个水功能区达到2010年水质目标,达标率为20.5%;89个水功能区未达到2010年水质目标,占水功能区总数的79.5%。非汛期监测的112个水功能区中,29个水功能区达到2010年(2020年)水质目标,达标率为25.9%;83个水功能区未达到2010年(2020年)水质目标,占水功能区总数的74.1%。南京市水功能区水质类别图(汛期、非汛期)见图十一、图十二。

图十一:南京市汛期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图

图十二:南京市非汛期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图(四)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08年度南京市市区六大水厂主要供水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城南水厂、北河口水厂、城北水厂、浦口水厂、大厂水厂供水水源地水质较好,维持在1、2级;上元门水厂供水水源地水质次之,以2级为主,其中有二次为3级。综上所述,六大水厂都属于水质良好的供水水源地。各水厂供水水源地水质等级全年出现频次详见表7:

表7:六大水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等级全年出现频次列表

水质等级

1级2级3级4级

水源地名称

城南水厂供水水源地13 22 0 0

北河口水厂供水水源地13 22 0 0

上元门水厂供水水源地0 33 2 0

城北水厂供水水源地8 27 0 0

浦口水厂供水水源地12 23 0 0

大厂水厂供水水源地11 24 0 0 (五)深层地下水水质状况

全市共监测深层地下水监测井20眼,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2008年度,有1眼地下水监测井水质级别为优良,11眼为良好,8眼为较差。南京市深层地下水水质年均值评价详见表8。

表8:2008年南京市深层地下水水质年均值评价表(点击下载)

六、水旱灾害

2008年汛期,特别是8月1~7日期间,我市经历了滁河流域大洪水的考验,在省防指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防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雨情

(1)汛期降水特点:今年汛期(5~9月),全市降水量在478.2~881.5mm之间,除7月份基本正常外,其它月份均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浦口区因8月初遭受特大暴雨,其汛期降

水量偏多。

(2)滁河流域暴雨特点:2008年8月滁河流域暴雨主要集中发生在8月1-2日,是台风

凤凰残留云系和冷、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为突发性强暴雨,暴雨中心稳定在中游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持续时间短,暴雨强度大。本次暴雨中心在安徽省滁州市乌衣站,该站

24小时雨量达573mm;我市浦口区晓桥站24小时雨量为416.6mm,超百年一遇。经分析,本次滁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最大1日、3日降雨量均超历史记录,最大1日降雨量达303mm,超过100年一遇,为2003年的190%,1991年的344%,超过2003年最大3日降雨量;本次最大3日降雨量达390mm,超过100年一遇,为2003年的150%,1991年的196%。

(3)另外,今年4~5月我市个别地区出现了短时间强降雨天气,例如4月8日凌晨,高淳县蛇山站和杨家湾站4小时降水量达110mm,5月26日中午,浦口、江宁部分地区1小时降水量达50mm。

(二)水情

今年全市水情变化特点表现在:

(1)长江、固城湖、石臼湖水情

长江、固城湖及石臼湖汛期水位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最高洪水位均没有超过警戒,其中长江南京站最高水位为7.77m(9月2日),固城湖高淳站最高水位为9.33m(9月7日),石臼湖蛇山站最高水位为9.16m(9月9日)。主要原因是:汛期长江流域降水量普遍偏少,河道水位低、流量小。长江大通站最大流量只有48600m3/s(9月10日)。但是,汛后(10月下旬至11月)长江下关水位较常年同期偏高2m左右。汛后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长江上游出现强降雨,形成了历史同期最大的秋季洪水。11月份三峡水库加大了下泄量,出库流量从11月初的8000 m3/s,增加到11月7日的26600 m3/s,致使中下游干流水位比常年同期明显升高,比常年同期流量增加10000~20000 m3/s。

(2)秦淮河、滁河流域水情

秦淮河(东山站)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线的中小洪水,滁河(晓桥站)发生比历史最高水位仅差1cm的大洪水。受8月1日至2日强降雨影响,秦淮河、滁河水位迅速上涨,2日11

时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达9.30m,超过警戒线0.80m;2日19时23分滁河晓桥站洪峰水位12.62m,比历史最高水位12.63m仅差0.01m,最大下泄流量446m3/s。

(3)水库水情

部分水库水位超过汛控水位泄洪。今年汛期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全市大部分水库没有出现超汛控水位泄洪,仅有浦口、六合两区因8月1日至2日强降雨期间,有4座中型水库、40

余座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泄洪。

(三)险情、灾情

造成2008年我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8月初发生的强降雨过程,尤其是8月1~2日滁河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我市浦口、六合区滁河堤防共发生堤防滑坡、塌洞、漫溢、渗漏、散浸等大小险情45处,19个镇街及农场、165个村受灾,8.4万多亩农田和17320间住宅受淹,2180间房屋倒塌。强降雨期间,我市主城区出现较大面积积水65处,白下区蓝旗街、破布营,秦淮区开源小区、剪子巷,建邺区江东路部分地段,鼓楼区广州路,下关区九家圩等地段积水严重。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约9.3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88亿元。

七、重要水事

(一)成功抗御滁河流域大洪水。8月1~2日,滁河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我市浦口区晓桥等地降特大暴雨,滁河汊河集以上流域最大1日、最大3日面平均雨量超百年一遇,晓桥站30小时内水位涨幅达5.12m,最高水位12.62m,比历史最高水位仅差0.01m。我市提

早开启滁河红山窑闸、三汊湾闸,加大洪水下泄,及时调度流域内小水库开闸泄洪,市防汛机动抢险队紧急出动排涝,并按照省防指调度指令实施了蒿子圩分洪,成功抗御了滁河流域大洪水。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突出节水减污、节水减排,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跨入了丰水地区节水防污型社会

建设的先进行列。08年省政府批复了《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4月底,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员大会,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意见、载体建设意见等9项制度,开展了秦淮河节水治污等6项专题研究。火电、化工等八大行业节水行动得到落实,完成了年度16个市级工业节水技改项目,实施2个节水示范灌区改造,9家节水型高校,15个节水型企业等年度节水载体创建任务。

(三)创新农村用水管理制度。在六合区、浦口区、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等五个区

县试点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新型用水管理组织,推进小农水工程和农业用水的农民参与式管理。溧水县白马镇石头寨村挂牌成立村用水者协会,为丘陵山区村庄管好水工程、用好水资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水资源综合规划进展顺利。完成了《南京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初稿,完成《南京市新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规划》等7项专项规划和5个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

(五)水资源保护措施得到加强。全年调引江水近4亿m3,有效改善了外秦淮河水生态环境。加强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增加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频次,将地表水27个小康断面正式纳入日常监测体系,并新增7个地下水监测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率达100%。

(六)滁河工程泄洪能力提高。投资5437万元的岳子河闸、划子口河闸拆建工程的完成,进一步提高了滁河下游的洪水下泄能力。

(七)投资3152万元的秦淮河支流二干河的治理一期工程,将实施段的防洪能力由原来的5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八)中型水库新一轮除险加固工程开工。总投资达1.74亿元的龙墩河、中山、金牛山、河王坝、山湖5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陆续开工建设。

(九)全年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0座,投资4500万元,完成河道堤防28处险工险段除险加固,投资2650万元。

(十)总投资3113万元的板桥河水利血防项目完成河道治理14.5km,提高了防洪能力,减少了血吸虫疫情的发生。

南京市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概况 1.1 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距入海口347公里,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距上海300公里,距北京1200公里,向西离重庆1400公里。境内山岗、平原、河流交错。全市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617.17万人。 1.2 自然环境概况 1.2.1 地质地貌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南京市辖区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723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其中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3%;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多宜性。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2%。全市湖泊棋布, 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11%以上。 1.2.2 气候特征 1) 气象特征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经柳绿桃红;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种时节,麦熟禾壮;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立冬已过,草木尚未枯黄。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 2) 气温及变化 年平均气温15~16℃;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 气候的变率较大,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多雨。 2007年平均气温17.4℃,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4.5℃。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试行) (20130818第4) 引言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合理利用雨水和控制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修复水文环境,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使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有效。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 (GB50400-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标准、规范,结合《省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8号)、《市政府关于批准市住建委关于全面推进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3]141号)、《市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3]18号)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技术导则编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现有的法规和标准,认真总结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

南京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本地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导则的编写和技术支持。 1 总则 1.1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使用等。 1.2雨水利用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应和主体工程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防洪设计等专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1.3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1.4建设单位报送规划等部门的建设工程管线综合方案中,应当含有雨水利用工程方案;报请规划等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核验时,应当依据本导则落实好相关要求。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 摘要:随着南京的进一步发展,南京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水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南京水质状况。我们将进行系统的分析。 南京水水资源概况 南京地区平原圩区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本地水资源。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8mm。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南京过境水资源。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 水库蓄水动态。根据全市12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5342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2147亿m3,全年减少20.8%。全市最大的两座水库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495亿m3、0.118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40.75和9.71%。 水资源利用。2004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59.06亿m3,其中工业用水34.73亿m3、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16亿m3、生活用水7.17亿m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水资源量 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68.8mm; 本地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26.62亿m3,其中,地表水19.7亿m3,地下水6.9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产水系数0.393,产水模数40.45万m3/km2;

200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2003年水资源公报 概述 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 (一)地表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大144%,长江流域偏大66%,太湖流域偏小23%。 (二)地下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下水淡水资源量为138.3亿m3,其中淮河流域101.3亿m3,长江流域21.5亿m3,太湖流域15.4亿m3。依地貌划分,大部分为平原区,其资源量为134.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7%;山丘区资源量为7.8亿m3 ,仅占3%,重复计算量为4.2亿m3。 (三)水资源总量 200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比去年增加351.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48,产水模数为60.7万m3/km2。 2003年行政分区总水资源量表 水量单位:亿立 方米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2016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前 言 《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是陕西省水利厅定期向各级政府、社会 各界通报上年度全省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的专业性 年报。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向社会公布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呼唤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珍惜水、 保护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批 准:王拴虎 审 定:张玉忠?王建杰 审 核:程子勇?吴?萍 审 查:龙正未?赵?洁?王清发 编 制:田宏伟?葛芬莉?刘小学?陈芳丽?薛亚莉 张春玲?古明兴?王?杰?张宏斌?杨建宏 靳姗姗?王灵灵?李润武?鱼晓利?赵丽云 张瑞萍?刘?莎?柴?娟?王?芳?艾?超? 陈?博?云亚静 主办单位:陕西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 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一?综述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2%。 2016年陕西省平均年降水量为62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87.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6%,属平水年。 水资源总量为271.4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了35.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9.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85.08亿立方米。 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5.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1.13%,地下水供水量33.2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6.64%,其他水源供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23%。 各部门总用水量90.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33亿立方米,减少了0.4%,其中地表水用水量55.5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亿立方米,减少了0.8%。农灌用水量48.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9.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53%;工业用水量13.6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07%;居民生活用水量13.2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61%;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88%。 全省总耗水量为54.6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0.1%。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34.84亿立方米。 2016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210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5.172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299亿吨,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4.739亿吨。全省排入江河的废污水总量为9.771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7524.1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Ⅰ~Ⅲ类水质河长占71.1%,比2015年增加1.6%;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8.7%,比2015年增加3.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10.2%,比2015年减少5.0%。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 一、来水分析计算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 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 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 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年径流深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除洪泽湖和骆马湖等大水体外,北部的丰沛区仅为12.1mm,为我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太湖流域的湖西区,为464.9mm。从行政分区上看,苏锡常镇地区一般均在420mm以上,而徐连淮宿地区仅在50~80mm左右。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全省产生径流的月份,苏南地区除1、10、11月不产流外,其余月份均有径流产生,而苏北地区则主要在4~8月及12月6月中产生径流,其余月份产流量极少。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含长江)为281.75亿m3,其中沂沭泗入境3.71亿 m3,淮河上中游入境235.2亿m3,淮河下游入境2.36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入境约7.78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32.70亿m3。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区的66.47亿m3、固城石臼湖区的6.77亿m3以及南水北调出省水量0.59亿 m3。 2002年全省入海水量为218.03亿m3,其中,沂沭泗66.42亿m3,淮河下游区124.69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26.92亿m3。全省入江水量为158.84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17亿m3,长江干流24.68亿m3,太湖流域57.99亿m3。全省引江水量为196.99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97 亿m3,长江干流50.64亿m3,太湖流域69.38亿m3。 2002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926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185.15亿 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0.23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2015年宝鸡市水资源公报

二0一五年 宝鸡市水资源公报二0一五年宝鸡市水资源公报

(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输沙量、河流水质部分) 第一章地表水 一、降水量 2015年宝鸡市平均降水量为631.4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14.7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偏枯11.1%,属偏枯年份。其中秦岭以北渭河流域降水量为624.35毫米,较多年平均偏枯 8.4%。秦岭以南嘉陵江流域降水量563.09毫米,较多年平均偏枯 19.6% 。汉江流域降水量799.40毫米,较多年平均偏丰8%。 2015年各县区降水量陇县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丰3.3%,麟游较多年平均偏枯 1.1%,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持平,属正常年份;其余各县区均不同程度偏枯,其中凤翔、太白、眉县、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偏枯9.9%—15.6%,岐山、凤县2县偏枯较大,其中凤县最大偏枯为19.7%。(详见附表一、附图一)。 从流域分区看,除汉江偏丰8%,千河、金陵河、泾河、漆水河、汤峪河流域接近正常年份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偏枯,韦水、晁峪河、小水河、伐鱼河、清姜河、嘉陵江流域偏枯10.2%-19.6%,其余各流域均偏枯20.5%-24.5%。(详见附表二、附图二)。 降水年内分布不均,特点是1-4、10-12七个月降水仅占全年的36.4%,5-9五个月占全年的63.6%。其中7-9三个月占全年的35.3%。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平衡,高值区仍在渭滨区清姜河、陈仓区潘溪河、眉县汤峪河及陇县石灌沟一带,低值区在陈仓区、千阳、岐山及凤县嘉陵江一带。实测最大年降

水量出现在眉县长柳坪雨量站,年降水量1032.9毫米。实测最大月降水量出现在陇县新集川雨量站(6月份)降水量255.6毫米,实测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陇县固关雨量站,6月22日降水量达90.8毫米,占该站全年降水量的 12.2%(详见降雨量等值线图)。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15年属枯水年,宝鸡市自产天然径流量为26.422亿立方米,相应径流深为 145.7毫米,比上年偏丰1.5%,比多年平均偏枯21.4%。其中长江流域8.397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1.8%。比上年偏丰12.7%,比多年平均偏枯30.4%。黄河流域18.02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8.2%。比上年偏枯2.0%,比多年平均偏枯16.4%。 除伐鱼河、汤峪河流域分别较多年偏丰18.2%和11.9%,石头河流域接近正常年份外,其余河流均不同程度偏枯,其中韦水、清姜河、汉江流域较多年偏枯17.5%-26.9%,漆水河、泾河、千河、嘉陵江、通关河、晁峪河域较多年偏枯30.0%-37.6%,小水河、金陵河流域较多年偏枯最大,分别为55.8%和55.1%(资料情况详见附表三、附图三)。 2015年宝鸡市各流域入境水量10.02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4.812亿立方米。渭河流域出境水量16.415亿立方米(未包括宝鸡峡林家村渠道引水),其中漆水河流域出境水量0.385亿立方米,韦水河流域出境水量为0.259亿立方米,泾河流域出境水量为0.354亿立方米;嘉陵江流域出境水量3.254亿立方米;汉江流域出境水量5.143亿立方米。 第二章输沙量 2015年属偏枯水年,全市年内输沙量为55.133 万吨,较多年平均减少

江苏省人大会常委会公告(2003)第 25 号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江苏省人大会常委会公告(2003)第25号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15日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3年8月15日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七条水资源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 编制水资源规划应当在对水资源科学考察、调查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南京水资源状况

一、水资源概况 南京地区平原圩区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1、南京本地水资源。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8mm。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2、南京过境水资源。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 3、2004年全市水资源情况。200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58.3mm,折合降水总量63.2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8%,比2003年少33.83%,属降水偏少年份。2004年全市本地水资源总量22.36亿m3, 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少26.16%,相当于年降水总量的35.3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12亿m3, 折合年径流深244.4mm,比2003年地表水资源量少60.68%。地下水资源量6.24亿m3。全市共有深层开采井约178眼,合计年开采量约为0.14亿m3。 2004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7905.52亿m3,比2003年少15.07%,其中长江过境的客水量为7883.8亿m3,水阳江的客水量为16.49亿m3,滁河的客水量为5.23亿m3。 水库蓄水动态。根据全市12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5342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2147亿m3,全年减少20.8%。全市最大的两座水库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495亿m3、0.118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40.75和9.71%。 水资源利用。2004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59.06亿m3,其中工业用水34.73亿m3、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16亿m3、生活用水7.17亿m3。 南京沿江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较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丰水年本地水资源可达43.8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7.4亿立方米。夏、秋季由降雨产生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年水资源总量的70%,冬、春季只占30%。6-8月主汛期经常遭受暴雨袭击,洪水压境,汛后遇干旱年份却严重缺水。丰水年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可达13590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6320亿立方米,夏、秋季占70%,冬、春季只占30%。 2、本地水资源不足(多年平均25.6亿立方米,2004年22.36亿立方米)。特别是丘陵山区产水量低,蓄水条件差,经常遭遇干旱;沿江水资源供需平衡,但解决丘陵山区干旱较为困难。区域间降雨量差别较大,以2004年为例,降雨量最大的地区达到1248.9mm,而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则只有691.5mm。 3、水环境恶化。2004年全市废水(一般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21.4亿m3(其中,电厂温排水10.2亿m3,工业废污水6.8亿m3,生活污水4.4亿m3)。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全市地表水水资源质量总体上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监测断面超标率由上年的59.1%上升为64.0%,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挥发酚。综合评

2018年常州市水资源公报-发布版1210

常州市水资源公报C H A N G Z H O U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B U L L E T I N 2018 常州市水利局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1) 三、蓄水动态 (3) 四、水资源利用 (5) 五、水资源质量 (6)

一、综述 2018年,全市年降水量1240.0mm,折合降水总量53.57亿m3。 全市水资源总量20.5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24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8亿m3。 全市总用水量25.76亿m3;总耗水量11.65亿m3,占总用水量的45.2%(即耗水率)。 全市125个水功能区,76个达标,达标率为60.8%,其中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53.8%,湖库水功能区达标率100%。59个考核水功能区,48个达标,达标率为81.4%,比2017年上升5.1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全市年降水量1240.0mm,折合降水量53.57亿m3,比2017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偏多8.1%。 各行政分区中,常武地区、金坛区、溧阳市年降水量均较多年平均偏多,分别较多年平均值偏多5.6%、8.3%、13.4%。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见表1,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比较见图1,全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2。 表1 全市年降水量表

图1 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比较 图2 全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二)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7.24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399.1mm,比2017年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9.5%,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增加6.7%。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 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组员: 指导老师:翟青 2015年6月25日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 一、区域现状概况 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城镇性质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战略 第三章城镇规模 一、人口规模 二、用地规模 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 一、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 四、空间布局 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对外交通现状 二、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一、绿化建设现状 二、规划期限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指导思想 五、规划原则

六、规划建设任务 七、规划目标 八、规划布局 九、规划内容 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 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三、片区层面规划 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附录:任务分工 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 一、区域现状概况1 1、地理位置 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是国家现代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六合区为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综合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高低差100多米。北部丘陵岗地区位于平山一线以北,从冶山向西,经马集、大圣至芝麻岭大部分地区。中南部河谷平原岗地区雄州城区向西直至新集、程桥等乡的大部分地区。南部沿江平原圩区位于南端沿长江北岸一带。长江绕圩区东南,滁河贯于区中公里,境内有山丘60多座,内河30多条。 (2)气候 六合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3)水资源 区内水系分属长江和淮河水系。沿东北部的冶山至中部的骡子山向西北至大圣庙一线,为江淮分水岭;南侧为长江水系,北侧为淮河水系。境内有河道40余条,滁河支流有皂河、八百河、新篁河、新禹河、岳子河等河道。沿江淮分水岭两侧多水库塘坝。 (4)土地资源 六合区现有土地万公顷。其中耕地万公顷,占六合区总面积%;园地万公顷,占%;林地万公顷,占%;牧草地10公顷,占‰;其他农用地万公顷, 1数据来源于六合区百度文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