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京 市水资源公报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下发201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宁水资[2012]239号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下发201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宁水资[2012]239号](https://img.taocdn.com/s3/m/9289e9c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6.png)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下发201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下发201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宁水资〔2012〕239号)各区县水利(务)局、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市属各河道管理处:为切实做好我市2012年水资源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单位,请各地对照要点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推进水利现代化为抓手,贯彻落实各项要求,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认真完成年度任务。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201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2012年是“十二五”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关键一年。
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框架,健全管理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水功能区管理,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实施水生态修复和清水通道工程,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继续提升节水水平;加强“两费”征收,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支撑和保障水平,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重点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严格实施“三条红线”管理,编制《南京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建立起“三条红线”控制框架,确定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评估体系和考核体系。
开展《南京市水资源管理考核细则》的制订工作,抓好“三条红线”的层层分解落实和考核,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将管控指标分解到各行政区域。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苏政复〔2016〕13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苏政复〔2016〕132号省水利厅:你厅《关于报请批准〈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年)〉的请示》(苏水资〔2016〕4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厅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以维护河湖健康、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核心,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着力构建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为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三、通过《规划》实施,到2020年全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态势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保护措施落实,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河湖水域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到2030年,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现象全面遏制,主要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全面保护。
四、《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作为《规划》实施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强化工作举措,切实推进本地区水资源保护工作。
“城市病”以城市化中的水问题为例6页

“城市病”以城市化中的水问题为例一、导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同时,我国城市化发展势头迅猛。
1978年到2003年,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50万至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1]。
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病”这种负效应越来越严重。
所谓“城市病”,指在一国城市化尚未完全完成的阶段中,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市系统存在缺陷而影响城市系统整体性运动所导致的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2]。
即“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的附带产品,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在诸多的“城市病”中,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本文将以城市化进程中的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水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机制。
具体的研究问题是:作为“城市病”之一的水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出现这种“城市病”的社会文化机理又是什么?如何分析和看待这一问题?二、城市型公害:城市水问题面面观当今的环境问题已由产业型公害向城市型公害转化。
在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化,产业部门能耗比重减少,民生部门和运输部门的能耗比例不断增加,产业型公害将让位于城市型公害[3]。
在世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日益突出的水问题已经是越来越显性化的城市型公害。
整体而言,城市化中水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水资源数量急剧下降,水资源质量普遍下降,水危机事件层出不穷。
1.水资源数量的急剧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景观用水量越来越大。
而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大,所以城市用水面临着严重的供需矛盾。
因此在数量方面,水资源正在急剧减少。
笔者对《南京水资源公报》分析得出: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以及两者构成的水资源总量,从2005年到2008年,南京市水资源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水资源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城市生活用水、工业建筑等用水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
南京市深层地下水开发及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南京市深层地下水开发及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沈乐;郭红丽;张青;龚来存【摘要】选用南京地区近5年来的地下水水资源量和月地下水埋深,通过开采系数法分析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研究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较大,在不大幅度影响开采潜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区域总开采量;(2)南京市63.2%深层地下水监测井代表区域地下水位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区域水位2014年有所回升;(3)提出了监测方式改革、监测站网调整等建议,为南京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monthly groundwater from 2010 to 2014 in Nanjing was selecte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potential was analized by mineable coefficient method, and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 of water level of groundwater was analized.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was more potential in Nanjing so that the min-ing of groundwater could be appropriate to encourage. The water level of 63. 2% deep groundwater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ime from 2010 to 2013. The reform of the way of monitoring and monitoring network adjustment and so on wa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Nanjing.【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69-70,76)【关键词】深层地下水;开发;趋势分析;水位动态变化【作者】沈乐;郭红丽;张青;龚来存【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4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
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

第52卷第1期2021年1月Vol.52,No.1Jan.,2021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文章编号:1001-4179(2021)01-0076-07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鲁晓1,董增川1,任华2,臧冬伟3,朱振业4,陈兩菲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江苏盐城224000; 3.盐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江苏盐城224001; 4.杭州西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12)摘要:为了明确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选取协调发展度作为水资源承载状态的表征指标,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对盐城市2008〜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对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整体呈好转趋势,等级由“差”发展为“中”,其中,2012年协调发展度最低,为0.296;2015年协调发展度最高,达到0.721。
②主要障碍因子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建成区植被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GDP和生态用水占比,分析可知,水质相关指标障碍度较大,经济社会用水指标的障碍度较小且呈降低趋势。
基于评价分析结果,对盐城市的截污限排、加强绿化以及改善水资源的承载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状态;协调发展度;障碍因子;博弈论;盐城市中图法分类号:TV213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ki.1001-4179.2021.01.0131研究背景江苏省盐城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变幅大,又处于流域下游供水末梢,水污染问题严重。
因此存在着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导致盐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盐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资源分配与管理,为此对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做归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2008 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8年海河流域年降水量541.0毫米,比多年平均多1.0%,属平水年份;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26.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42.1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94.50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17%;全流域144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74.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6.39亿立方米。
2008年全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为373.39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占21.4%,地下水占64.4%,引黄水占11.6%,其他水源占2.6%。
全流域总用水量为373.3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8.5%,工业用水占13.7%,生活用水占15.3%,生态环境用水占2.5%。
全流域用水消耗量为259.8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9.6%。
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7.53亿吨,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废污水排放量25.95亿吨,占54.6%;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14.16亿吨,占29.8%;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7.42亿吨,占15.6%。
全年期流域河流水质评价河长12996.2公里,优于Ⅲ类的评价河长4573.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35.2%;劣于Ⅲ类的河长为8423.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4.8%;其中劣于Ⅴ类的河长有6745.6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1.9%。
(海河流域水资源分区示意图)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8年海河流域平均降水量541.0毫米,折合水量为1729.28亿立方米,比2007年多11.7%,比多年平均多1.0%,属平水年份。
1.地区分布2008年各水资源二级区降水分布不均。
各水资源二级区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除徒骇马颊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6.1%,其余全部偏多,其中滦河及冀东沿海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0.7%;海河北系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6.7%,为偏多最多的水系;海河南系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2.2%。
流域内各行政区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偏多,分别偏多为6.5%、11.4%、5.0%、4.1%;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辽宁省偏偏少,分别偏少为4.2%、2.1%、17.5%、7.7%(详见图1和图2)。
2008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

公告公报
水利部公报
2009.4
2008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 综述
2008年, 我国气候复杂多变, 洪涝、 干旱、 台风等多 灾并发, 地震、 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对防汛抗旱造成严 重影响。 珠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中等洪水, 其中珠江三 角洲地区发生了大洪水, 淮河上游干流发生了4次超过 警戒水位的洪水, 长江支流滁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 来第2位大洪水, 长江、 松花江、 辽河等流域的一些支流 以及浙闽沿海等地的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或 保证水位的洪水, 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实测 记录的特大洪水, 西南、 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山 洪、 泥石流、 滑坡; 有10个台风 (含热带风暴, 下同) 登 陆我国; 黄河宁蒙河段发生了40年来最严重的凌汛。 东 北、 西北、 黄淮海等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春旱; 西北 大部和东北地区先后发生夏伏旱; 秋季南方部分省 (自 治区) 河道来水偏枯, 一些沿江城市供水和内河航运受 到较大影响。 2 0 0 8 年,全 国 有 3 0 个 省(自治 区 、直 辖 市) 发 生了 不 同 程 度 的 洪 涝 灾 害,农 作 物 受 灾 面 积 88 67.82千公顷, 其中成灾4537.58千公顷, 受灾人 口1.4 0 亿 人,因灾 死 亡 6 3 3人, 塌 房 屋 4 4.0 7 万 倒 间,直 接 经 济总 损 失 9 5 5.4 5 亿 元,其中水 利 设 施 直 接 经 济 损 失17 2 .1 5 亿 元 。全 国 有 2 8 个 省(自治 区、直 辖 市)发 生了不同 程 度 的 干旱灾害,农作 物 受灾面 积1213 6.8 0 千公顷, 其中成灾6797.52千公 顷,有1145.70万农村人口、 9 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 6 生饮 水 困 难,8 7 座 城 市先 后出现 不 同 程 度 供 水 困 难, 0 3.2 3万城 市居民 用水受 到影 响, 13 因旱直 接 经济总损失545.70 亿元。 2008年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特点主要表现为: (1) 洪涝灾害频发, 损失分布集中、 较多年平均偏 轻。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云南等省 (自治区) 受灾较重, 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总 损失分别占全国的81.2%和81.9%。 与多年平均相比, 全
江苏省2008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8年气候公报(摘要)综述2008年全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较常年偏高0.6℃,为2000年来第二低值,仅高于2003年(15.3℃),其中春季、秋季气温偏高。
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
淮北和苏南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它地区偏少,1月底到2月初我省淮河以南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区域性暴雪天气。
汛期暴雨频发,降水强度大,主要降雨带在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局部出现较严重积涝。
年日照时数较常年略偏少。
2008年江苏省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雪、雷电、寒潮、大雾、台风、暴雨、冰雹、龙卷、干旱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85人,伤458人,农田损失面积131883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66亿元。
今年对农业生产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海盐、林业等行业气候年景较差,而对人民生活、旅游而言,有利有弊。
第一章气候概况一、气温1、全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13.9(赣榆)~16.9(昆山)℃(见图1),呈南高北低分布,较常年偏高0.1(泗洪)~1.3(昆山)℃(见图2)。
2008年全省平均气温15.5℃,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6℃,异常度值为0.78,属正常年份。
南京年平均气温16.1℃,比常年偏高0.6℃。
图1 江苏省2008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08年1~12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春季、秋季气温偏高,冬季、夏季气温持平二、降水1、年降水量淮北和苏南南部地区较常年偏多,其它地区偏少全省各站年降水量为779.6(海门)~1360.5(金坛)毫米,空间分布不均(见图3),与常年同期相比,苏南南部和淮北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1~4成,其它大部地区偏少1~3成(见图4)。
全省降水量为1026.3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值。
南京全年降水量为977.2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近1成。
图3 江苏省2008年1~12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图4 江苏省2008年1~12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2、各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季 (2007年12月~2008年2月) 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部分地区偏少1成以下,其它地区偏多0.3~8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水资源量、质的监测工作,定期发布本地区水资源公报”的规定,编制和发布《水资源公报》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定职责。
《南京市水资源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南京市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同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南京市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评价及重要水事等。
编制的技术依据为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
资料来源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一、概述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与扬州、镇江、常州三市接壤,南、西、北三面与安徽毗邻,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下辖6个城区、5个郊区、2个县,总面积6582km2。
地理坐标从东经118°21′28″至119°15′57″,北纬30°13′39″至32°36′37″;地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其中平原凹地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南京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5.4℃,降水量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75.5mm。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63.2mm,折合降水总量63.40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0.2%。
全市水资源总量19.61亿m3(不包括过境客水资源量833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95亿m3,地下水资源量5.657亿m3。
全市实际用水总量45.07亿m3。
水位基面为吴淞基面。
二、全市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63.2mm,折合降水总量63.4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比2007年少6.60%,属偏干旱年份。
南京市各区、县近五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详见图一。
全市降水特点:1.降水量地区分配不均。
面降水量浦口区最大,为1110.3mm;六合区最少,为825.6mm。
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1179.6mm(浦口区晓桥站);实测最小年降水量为717.7mm(六合区红山窑闸站),前者为后者的1.64倍。
浦口区晓桥站今年发生历史最大短历时暴雨,最大180分钟、360分钟、720分钟、1440分钟、最大1日、3日、7日均超历史记录。
南京市各区、县年降水量详见表1。
表1:南京市各区、县年降水量表单位:mm行政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市区年份2004 893.0 958.2 813.8 1011.4 1109.3 1134.82005 1042.4 1017.6 1206.5 1048.9 1179.5 1032.52006 1170.7 1074.3 1134.4 1197.8 1104.6 1013.12007 1136.7 1036.8 999.0 996.8 952.8 1001.12008 899.9 1110.3 825.6 1004.4 1098.2 984.6多年平均1043.2 1050.6 1010.5 1094.9 1157.5 1025.62.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2008年降水主要集中在1、6、7、8四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4.2%左右。
其中8月份降水量最大,全市平均达到220.6mm;1月份由于受大雪影响,全市平均达到106.9mm。
最小月降水量主要出现在12月份,但六合区、浦口区出现在2月份,各区、县月平均值均都不超过20.0mm。
2008年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7%。
2008年各区、县代表站月降水量比较详见图二,其具体数值见表2。
表2:2008年各区(县)代表站月降水量表单位:mm月站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江宁区东山站114.319.532.658.090.099.9102.5209.349.5 34.1 24.6 20.0浦口区晓桥站101.415.35.486.991.187.5207.5466.928.5 23.6 19.3 16.14六合区六合站71.31.440.371.880.9162.0167.2104.924.0 26.5 18.2 12.5溧水县天生桥闸站141.427.931.2128.6105.2150.0141.4124.334.3 56.6 46.0 13.8高淳县高淳站132.34.324.4138.364.8147.0130.2187.364.3 87.1 53.9 11.0市区南京站82.416.628.774.499.281.229.4267.244.3 26.3 18.7 16.43.梅雨期正常,梅雨量偏少,呈间歇性降雨,且时空分布不均。
2008年6月14日入梅,7月4日出梅,梅雨期21天。
梅雨量在69.9mm~191.6mm之间。
按行政区划,江宁区113.7 mm,浦口区83.6 mm,六合区122.5 mm,溧水县最多为139.7 mm,高淳县128.0 mm,市区最少为69.9 mm。
根据统计分析:最大梅雨量出现在江宁区土桥站,达191.6mm;最小梅雨量出现在市区南京站,只有69.9mm。
2008年南京市梅雨量统计详见表3。
南京市2008年降水量等值线详见图三,南京市2008年降水量距平图详见图四。
表3: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代表站梅雨量统计表序号站名梅雨量(mm)总量多年平均值比多年平均值少最大日降水量出现日期日降水量超过30、50mm天数1 江宁区东山站98.0 295.2 66.8% 41.86.171、02 浦口区晓桥站76.7 293.2 73.8% 34.96.171、0 3 六合区六合站157.1 250.0 37.2% 37.76.231、0 4 溧水县天生桥闸站136.3 266.6 48.9% 70.16.171、15 高淳县高淳站123.2 260.5 52.7% 54.26.172、1 6 市区南京站69.9 276.0 74.7% 27.56.170、0(二)地表水资源量2008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3.95亿m3,折合年径流深211.9mm,比2007年地表水资源量少17.6%。
最大径流深出现在浦口区为314.0mm,最小径流深出现在六合区为121.9mm。
南京市各区、县近五年地表水资源量比较见图五。
(三)地下水资源量2008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5.657亿m3。
全市共有深层开采井约219眼,合计年开采量约为0.1237亿m3。
六合区开采量最多,为607.3万m3,高淳县开采量最少,为1.5万m3。
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地下水资源量详见图六及表4。
(四)水资源总量2008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9.61亿m3(不包含客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少15.26%。
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水资源总量详见图六及表4。
表4: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水资源量表行政分区计算面积(km2)年降水量(亿m3)地表水资源量(亿m3)地下水资源量(亿m3)总水资源量(亿m3)产水系数产水模数(万m3/km2)江宁区1573 14.16 2.633 1.213 3.845 0.272 24.45 浦口区912 10.13 2.864 0.9366 3.801 0.375 41.67 六合区1467 12.11 1.788 1.525 3.314 0.274 22.59 溧水县1067 10.72 2.528 0.8254 3.353 0.313 31.43 高淳县792 8.698 2.415 0.5488 2.964 0.341 37.42 市区771 7.591 1.721 0.6083 2.329 0.307 30.21 合计6582 63.40 13.95 5.657 19.61 0.309 29.79 (五)客水资源量我市地处长江、水阳江、秦淮河、滁河下游,过境水量十分丰富,2008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8330亿m3,其中长江过境的客水量为8280亿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少9.03%;水阳江的客水量为35.43亿m3;滁河的客水量为14.55亿m3。
三、水库蓄水动态根据全市13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8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476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0.8807亿m3,全年减少40.33%。
其中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1769亿m3、0.1917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20.09%和21.77%。
2008年有5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分别是金牛山水库、山湖水库、河王坝水库、中山水库、龙墩河水库。
由于这些水库维修放水造成年末蓄水量明显减少,年初与年末水量变化较大。
南京市13座水库2008年蓄水状况详见图七。
四、水资源利用(一)水资源利用情况2008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45.07亿m3,其中工业用水14.17亿m3(不包括工业重复利用水量)、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99亿m3、生活用水8.718亿m3、生态用水4.185亿m3。
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用水量详见表5。
表5:2008年南京市各区、县用水量表(点击下载)南京市2008年各项用水量的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农田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城镇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林牧渔业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用水比例最大,占35.39%;农村生活用水比例最小,占1.557%,详见图八。
(二)水资源利用趋势分析根据南京市2002年至2008年的GDP和用水量分析,南京市近几年的单位GDP用水量基本呈逐年递减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南京市节约用水的成效突出。
GDP总量与用水总量数据详见表6,图九。
表6:南京市各年GDP总量与新水量统计表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新水量(万m3)361037 36125843490644301745781423235450700GDP总量(亿元)1385.14 1690.772067.182413 278032753775用水量/GDP(m3/万元) 278.8 229.2 227.7 183.6 164.7 129.2119.4五、水环境概况(一)污废水排放2008年南京市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亿吨,其中工业废污水排放量为亿吨,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