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担与棘皮动物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总担动物

该类群包括苔藓动物门(Bryozoa)、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和帚虫动物门(Phoronida)三类动物,总担动物的分类地位变化:

1.过去将之列为拟软体动门,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特征;如固着生活;体不分节;具外壳;体柔软;有触手冠(总担);消化管“U”型,肛门位于体前端。发育有拟担轮幼虫期。

2.现多将之各自独立为门,因为它们的差别又很显著。

一、苔藓动物门(外肛动物)

过去常把外肛动物与内肛动物合称为苔藓动物(Bryozoa),现在所称的外肛动物已专指苔藓动物。

主要特征

1、小型、群体(群体中每个体不及1mm),固着生活,形似苔藓植物。

2、体外具角质或钙质的虫室。

3、口周围形成具触手、有纤毛的马蹄形或圆形的触手冠(总担)。

4、肛门开口于总担外侧(故称外肛动物)。

5、U形消化道,没有呼吸、循环及排泄器官(无肾管),神经系统不发达

6、雌雄同体、海产种有似担轮幼虫式的幼虫。

主要种类

现存4000种,化石约15000种。分为两个纲;

被唇纲(Phylactolaemata)均为淡水生活,仅有50种左右。

主要特征:淡水生活、个体圆柱形,总担马蹄形,口上具上唇盖(口背侧),体壁具肌肉,虫室角质或胶,无钙化,个体间的体腔是相通的,群体无多态现象,

常见种类例如羽苔虫、小栉苔虫等。

裸唇纲(Gymnolaemata)均为海产,包括绝大多数种类。

主要特征总担为圆形,无上口突。绝大部分海产。虫体圆柱形、盒形、瓶形等,触手冠环状,无上唇盖,体壁无肌肉层,虫室角质或钙质,个体间不直接相通,群体常多态。

常见种类如鸟头草苔虫,具鸟头体

二、腕足动物门

腕足动物全部是海产、底栖、具双壳的触手冠动物。

分类地位:直到上世纪初叶之前,一直把它们列入软体动物门内。与软体动物相似特点:具有两片外套膜及其分泌的两枚壳,与软体动物的瓣鳃纲很相似。与软体动物的区别也很显著;壳均为背腹位而非两侧生长,且腹壳略大于背壳。腹壳常有肉质柄附着。它们具有触手冠。胚胎发育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主要特征

具两片贝壳和外套膜;形似软体动物贝壳背腹各一瓣。

壳后有孔,肌肉柄,消化系统“U"形。

只有有性生殖,除了极少数例外,腕足动物皆雌雄异体。

开放式循环系统,排泄器官为1—2对后肾管,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

如海豆芽和酸酱贝。

分类及常见种类

无绞纲两壳等大,几丁质,由闭壳肌相连。肉柄短;形似贝类。如:酸酱贝。

有绞纲背壳小,腹壳大,多为钙质,由齿和槽绞合。肉柄长;形似豆芽,如:海豆芽和大海豆芽。

三、帚虫动物门

帚虫动物仅有2属、20余种的一个小门类,全部是海洋底栖动物,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潮间带及亚潮间带的沙粒或软质海底,管居,虫体各自分泌角质管,附着在岩石、贝壳或埋在沙粒中,常成群聚集,虫管相互附着缠绕在一起。全部生活在浅海海底泥沙中,上端外露。

主要特征

体蠕虫状,管栖。巢管几丁质。总担马蹄形,触手两行。发育经辐轮幼虫阶段。

重要种类:如在厦门发现的澳大利亚帚虫。

第十章棘皮动物门 (Echinodoermata) 棘皮动物是一门既古老又特殊的动物。在5亿多年以前就已出现。现存种类有6000种以上,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包括海星、蛇尾、海胆、海参和海百合5个类群………。

第一节代表动物——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1.外部形态

体呈五角形,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体中部称体盘。体盘向外周发出放射状的5条腕。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口面是身体向下的一面。较平坦。淡黄色。腕的腹面有管足,此部分称步带区。因此区域呈凹沟状、故又称步带沟。两步带区之间无管足的部分称间步带区。反口面为身体的上面,微隆起。正中央有一极小的肛门(封闭),其附近有—个钮扣状的筛板。筛板表面具辐射状的沟纹。内有许多细孔。为海水进出的孔道。在两腕之间靠近腕基部处有生殖开口。

* 海盘车的体表具有许多薄膜状突起,中空并和体腔相通,称皮鳃、有呼吸和—部分排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由内骨骼外突形成的突起、形态各异。有的呈钳状、称棘钳(或叉棘)、用来清除皮肤上的污杂物,口周围的棘钳还能协助捕捉食物;有的圆钝。称棘。

2. 内部构造

辐射对称:除消化系统外,水管系、神经系、生殖系和血管系等都沿体盘及各腕分布,呈辐射对称排列。

真体腔:真体腔极为发达,构成三部分;围脏腔包围消化系统和生殖器官,在肠和体壁之间充满了体腔液。真体腔还扩展成了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消化系统:从口面到反口面,消化道依次为

口→食道→贲门胃→幽门胃→肠→肛门

幽门盲囊肠盲囊

口周围有括约肌,可使口张大吞食。食道短小。贲门胃膨大而壁薄,充满了整个体盘。幽门胃较小,由此分出5个幽门管进入5条腕内又各分为2枝,形成具多数侧囊的幽门盲囊,由腺细胞及贮藏细胞组成。又称肝脏。为帮助消化和贮存营养的场所。肠短,其旁有分瓣的肠盲囊,最后在反口面有肛门。

水管系统

是棘皮动物取食和运动的独特结构。其组成从反口面到口面看:

坛囊

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管足

吸盘

筛板是海水进出的通道,其外通海水内连石管,石管位于间步带区,通入环水管。环水管环绕于口周围,其发出5条辐水管,分别沿各腕的步带沟直达腕的末端。在其两侧又分出侧水管,各侧水管的末端通入管足。管足外观为4列,圆筒形,其反口面膨大成坛囊,口面为吸盘。行动时,位于侧水管处的瓣膜同时关闭,以阻止进入管足内的液体倒流。由于流动在足内的水压和管足顶端吸盘的吸附作用,使身体与底物接触。然后收缩管足,靠其牵引力,配合以腕的拱曲,使身体向前移动。所有管足或许多管足的协调活动足够使其直立或越过岩石。

围血系统:

由真体腔演化形成的管腔结构,是中轴器、环血管、辅血管包绕原体腔所形成的血窦。类似于其他动物的血窦作用,无血循环功能。

围血系统位于水管系下方,并与水管系统伴行。它是由一些血窦组成,为原体腔的残留。中轴器搏动的音量和频率很低,可能是心脏的残余。中轴器和水管系统的石管被围管所共同包围,合称中轴体。其间的空腔称中轴窦。反口面环血窦有分枝通到各腕生殖腺,在其与中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