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厦门机场登机桥设备改造技术探讨

厦门机场登机桥设备改造技术探讨

S 一{
l l s 4 潲 l } 一— 饼 一
, 一
… . 费瓣谰平镶通 ’ 崮赫谰平 定辩赫

I N : Z O N E 0 广 接第{ 姻越应




《 》 … ’ l § 基
埔 懒 嚣 囱 潞 调 隈 / L 堡 。 城 L f 谜 耍 阿 洚 ‘ 囊 : 蔓 。 ‘ 埘瘫
1 . 3 天 达登 机 桥 立柱 高 度差 改造
l 机 电系统的改造
1 . 1 天达 登机 桥 P L C 改 造
原有天达桥使用三菱F x 2 型号 的p l c ,因型号较早 , 厂 家已停产 , p l c 故障后 难以找到维修件 ,故全部换 成三菱 F X 2 n 系列 , 原来2 个p l c 通讯使用光纤 及光通 信模块 , 新系
第 3 3卷第 3期
Vn 1 . 3 3 No. 3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I 1 E CHNO L 0GI C AL DEV EL O P MENT 0F E N r ER P RI S E
2 0 1 4年 1 月
J a n . 2造 技 术探 讨
林 文 杰
( 厦 门国 际航 空港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0 )
摘 要: 厦 门机 场 T 3 航 站楼 自1 9 9 6 年建成, 其 设计 配备 有 美国J E T wA Y 及 深 圳 中集 天达 等 多种 机 电型 登机 桥 。 但 因使
用年 限过 长 , 设备 老 化等 原 因 , 故 障频发 , 因此 登机桥 设备 需要 升级 改造 。 文章 对 多登机桥 设 备 改造技 术进行 探讨 。 关键 词 : 登机 桥 ; 机 电 系统 ; 综合 信 息 系统 ; 设备 改造

A380登机桥新型稳定装置的开发

A380登机桥新型稳定装置的开发

A380登机桥新型稳定装置的开发胡克明【摘要】通过四轮行走的支腿方式探索、现有技术的各种支腿结构的分析,为A380登机桥设计了全新的凸轮稳定装置,其结构简单、自重轻,经机场的实际运行,证明可达到稳定A380登机桥的目的。

%By exploring the Four-wheel structure, and analyzing the existing various outrigger, design a new cam stabilization device, for the A380Boarding bridges. It has a simple structure, light weight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actual operation on airport, show the ability to achieve the goal to stabilize the A380 boarding bridge.【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6页(P145-150)【关键词】A380登机桥;稳定装置;支腿;辅助支撑【作者】胡克明【作者单位】蒂森克虏伯机场系统中山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6登机桥的行走机构承担着大部分登机桥的负荷并带动登机桥移动完成接泊飞机功能。

普通登机桥行走机构如图1所示,通常由圆柱支承、轮架、行走轮等组成,这种设计具有结构简单、运动灵活等特点,而广泛被采用。

但因外形呈哑铃状,其中间的圆柱支承与行走轮架之间采用铰接,整体上构成为对登机桥中部铰接式单点支撑,通道水平位置保持仅靠通道后部的两个铰接座实现,普通登机桥因高度不是太高,登机桥的稳定性可得到满足。

但A380登机桥的高度远大于普通桥,且更长一般达40多米,由三个通道及多组滚轮构成能伸缩结构,以及通道升降机构都是较大的焊接结构件构成,精度不高,必须有较大的配合间隙,来保证运动的灵活性,加之较大高度和长度造成受到外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也会大些。

登机桥的结构离散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登机桥的结构离散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登机桥的结构离散设计与可靠性分析作者:黄健明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4期摘要:登机桥作为飞机外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连接飞机与候机楼固定廊桥的一种摆渡设备,因其影响旅客安全而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对登机桥的研究主要是通道结构力学性能等研究,很少有学者对其结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国内实际工况,提出一种登机桥结构设计,并利用ANSYS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改进结构存在的不足,确保登机桥设计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登机桥;机构设计;可靠性分析;理论支持1.;;; 引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飞机也逐渐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对飞机出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候机厅与飞机之间的可移动升降通道称之为登机桥,登机桥的两端分别为候机楼的某个登机口与飞机舱门,游客从登机口进入到飞机。

登机桥作为机电设备,基本机构与传统的机电设备类似,是由主体结构驱动系统等组成的,很多系统与技术并没有太大的改进,同时由于登机桥的使用十分频繁,在长期的使用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安全问题等,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登机桥设备显得十分有必要,然后以ANSYS软件对登机桥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对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数据进行计算,校核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作相应的改善,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 登机桥结构组成登机桥是指旋转伸缩式活动桥,登机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电气系统与机械结构,在实际使用期间,需要较大的活动范围,且要灵活的教学布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其结构主要有9 部分组成,分别如下:(1);; 旋转平台:登机桥与航站楼或固定桥的连接部分,是建立在机坪基础的,由立柱进行支撑,也是支撑登机桥水平旋转运动中心、升降运动的关键部位。

(2);; 接机平台:该平台是接机口旋转运动的中心,员工在使用时,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选安装装服务门和服务梯供,也可以将其作为经济疏散的出口,工作人员在开展维修工作时,接机平台能提供便利;(3);; 接机口:登机桥的前端与飞机舱门相接部分,通常装有控制台;(4)行走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登机桥的选择与伸缩;(5);; 活动通道A、B:航站楼与飞机之间的主体,升降运动的实现是基于降机构以及其自身与旋转平台铰接完成的,伸缩运动与水平旋转是通过行走机构实现的;(6);; 升降机构:登机桥实现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7);; 维修通道:维修通道也叫做服务梯,登机桥与机坪有阶梯通道,移动与登机桥同步。

航站楼登机桥固定端钢结构安装关键过程控制技术

航站楼登机桥固定端钢结构安装关键过程控制技术

航站楼登机桥固定端钢结构安装关键过程控制技术摘要:登机桥作为机场连接站坪与航站楼之间的重要设备,分为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结构形式一般为管桁架,由上、下弦平面桁架、腹杆、钢拉杆等组成。

工程上常见的登机桥拼装方式为“左右分片,上、下弦腹杆现场拼装”,由于登机桥上、下弦腹杆数量较多,下弦腹杆现场拼装焊接多为仰焊节点,操作难度较大,对于焊接质量控制不利。

关键词:登机桥;管桁架;分段、分片;现场拼装;焊接控制0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运输量增长迅速,机场现有主要设施已接近饱和,机场设施亟待扩建,登机桥作为机场连接站坪与航站楼之间的重要设备,分为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结构形式一般为管桁架,由上、下弦平面桁架、腹杆、钢拉杆等组成。

登机桥固定端钢结构安装时,往往面临着与民航各专业交叉作业,尤其是停机坪施工。

受限于场地和交叉作业影响,无法采用“临时支撑+分段吊装”的施工方法。

工程上常见的登机桥拼装方式为“左右分片,上、下弦腹杆现场拼装”,由于登机桥上、下弦腹杆数量较多,下弦腹杆现场拼装焊接多为仰焊节点,操作难度较大,对于焊接质量控制不利。

1 工程概况本期工程对T1航站楼、北连廊及北指廊进行改扩建,同时配套进行陆侧和空侧系列改造,此次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159447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45708平方米,改造面积113739平米),登机桥面积5201平米。

登机桥分为单桥和双桥两种结构形式,其中双桥13座,单桥6座,具体分布在主楼三座双桥,北指廊10座双桥、6座单桥,双桥单榀最大跨度为30m,最大重量为71t,分两段吊装,单榀最大吊重为43t。

单桥最大跨度为30m,最大重量为40t。

主弦杆材质为Q355B,腹杆材质为Q355B、Q235B。

固定端登机桥钢结构主要由桁架上、下弦杆、腹杆、钢柱、钢拉杆等组成。

钢柱与管桁架连接采用铸钢件销轴连接,管桁架与登机桥活动端交接位置采用球形支座连接。

机场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研究

机场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研究

机场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登机桥作为机场连接站坪与航站楼之间的重要设备,在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容易遇到诸多问题。

比如:登机桥坡度超过规范要求、登机桥定位不准确影响站坪地下管线、登机桥未满足服务车道限高要求等。

本文对各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要点,用于指导类似项目设计。

关键词: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1.1 登机桥组成机场登机桥分为固定桥与活动桥。

固定桥(又称登机桥固定端或固定登机桥)是航站楼登机门向室外延伸的固定廊桥,其尽端与活动桥连接,固定桥与航站楼设计紧密相接,固定桥有土建形式和设备形式两种。

活动桥(又称旅客登机桥)是实现飞机与机场航站楼之间的活动联接,供旅客上、下飞机通行的封闭通道。

活动桥桥体一端与固定桥连接(此部分不可动),另一端与飞机舱门连接,旅客就是由此终端最终登机。

活动桥的伸缩、旋转、移动有个固定的轴,就是临近固定端的圆形旋转平台。

活动桥属于专业设备,由专业的登机桥生产厂家设计、制造并安装完成。

图1 航站楼、固定端、活动端、飞机基本关系图1.2 登机桥固定端固定桥一般包括封闭的廊桥,连接场坪的楼梯和场坪层的电气用房。

旅客在经过登机门检票后进入该廊桥,再经旅客登机桥登机。

连接固定桥与场坪的楼梯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室外,有两个用途:一是为了航站楼疏散用,二是为了高仓位或CIP旅客从场坪经此楼梯进入登机桥然后登机。

反之,此类旅客到达后也可经此楼梯下至场坪,乘坐专门的摆渡车到专用通道或贵宾室休息。

此外,疏散楼梯设置还需与机场安保协调确定。

一层电气用房或场坪设施的服务用房,在地下设有电缆井,给飞机提供电力支持的线路,如400Hz电源、活动端动力用电、场坪高杆灯、泊位引导用电等都是从航站楼内通过固定桥接到位于旋转平台的接驳点,或从地下电缆井接入场坪。

图2 单层单通道桥固定桥形式包括:单层单通道水平桥、单层双通道剪刀桥、双层双通道桥等,具体应与航站楼层数及旅客流程相结合。

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的展望探析

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的展望探析

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的展望探析发布时间:2021-11-12T11:04:52.926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3期作者:王一[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期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不断提升,下面就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阐述。

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712000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人们的出行一直都是其中较为关注的方面,而随着我国飞机以及高铁等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作为出行的方式之一。

在机场中,其航班信息等都与旅客能否正常出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就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以及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进而让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为旅客的出行做好保障,也就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展望。

关键词: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展望探析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交通运输的发展更是为我国人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在其中飞机就是人们选择较多的一种出行方式,机场作为人们登入飞机的一个重要环节。

机场的旅客登机桥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机场的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为旅客、航空公司和驻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期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不断提升,下面就机场旅客登机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阐述。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我们都知道,在机场的登机桥中其分为固定桥和活动桥,我们经常说的固定桥主要是指机场航站楼登机门向室外延伸的固定廊桥其尽端与活动桥连接航站楼要设计的登机桥,这种桥又被称为登机桥固定端或固定登机桥,所谓的活动桥是指桥体一端与固定桥连接此部分不可动,但是另一端与飞机舱门连接旅客就是由此端口最终等级旅客桥的伸缩旋转移动有个固定的轴就是临近固定端的圆形旋转平台,也被称为旅客登机桥,也就是旅客桥。

机场中旅客桥的设备大多是由旅客桥厂家设计安全完成的,登机桥的功能有状态监视、400Hz电源的状态监视、登机桥飞机预制冷空调的状态监视等。

登机桥及桥载设备工艺设计

登机桥及桥载设备工艺设计
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
集成化模块化
将登机桥的各种功能进行集成化 和模块化设计,提高设备的可维
护性和可扩展性。
提高设备性能与安全性的措施与建议
强化稳定性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登机桥的稳定性,确保 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使用。
增加冗余系统
设计额外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提高设备的可 靠性和容错能力。
培训操作人员
安全保障设施包括紧急出口、 消防设备、照明系统等,确保 旅客安全、应对紧急情况。
桥载设备的设计原则与标准
桥载设备应符合机场建设标准和 航空器适航标准。
设计应注重功能性、安全性、耐 用性和环保性。
针对不同类型桥载设备,需制定 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满 足机场运营需要和航空安全要求

桥载设备的安全性要求与检验
设备的调试与检验
调试工艺
在设备组装完成后,进行调试操作,包 括电气系统测试、液压系统测试等,确 保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VS
检验标准
制定严格的检验标准,对设备的各项性能 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产品质量和安 全性。
04
登机桥及桥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01
02
03
每日检查
桥载设备应通过安全性能评估和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安全性能评估应考虑设备本身的安全性、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设备的兼容 性。
检验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耐久性试验等,确保桥载设备的 安全性能和质量。
03
登机桥及桥载设备的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流程的规划与设计
流程规划
根据登机桥及桥载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合理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零部件的加工、 组装、调试和检验等环节。

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登机桥(固定端)施工组织设计

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登机桥(固定端)施工组织设计

GB50300-200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3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550-2010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 版) JGJ130-2001
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6
9
6.管理措施 6.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1.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洽商的要求; 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最终验收标准。 6.1.2.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实行分工责任制并落 实到实处,使全员充分认识到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参见“质量管理体系框图”所示。
12
落地配电箱的基面应平整,防止水浸、土埋。配电箱附近不准堆放杂 物,箱门上涂红色危险标志。配电箱设专人负责。
现场照明的数量、部位、强度要满足夜班、暗处施工需要。潮湿部位 的照明采用低压照明行灯,配备行灯变压器的安全电压不得超过 36V,特殊 场所必须采用 24V 或 12V。
10
实行工程质量报验制度,做好各分项工程按规范规定隐蔽工程项目检 验的隐检工作、对施工重要工序预先质量控制检查的预检工作。
质检员在施工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前提下,查验核实,将 施工质量数据如实地填写于相应表格上,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报验。由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在现场检验确认并书面签认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 序。
公司 项目经理 工程师—————安全员—————专业工长
11
作业班组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框图 6.2.2.安全教育与安全交底 对上岗人员进行入场 3 级安全教育,提高上岗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 的认识,加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针对高空作业工程具体的施工工艺和作业环境,安全员编制切实可行 的安全技术交底。在技术交底时必须同时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做到及时 性、具体化、针对性,以指导安全施工。安全员负责全程组织、监督。 6.2.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加固作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部位竖立醒目的安全标志,专 职安全员流动巡视监督。 服从业主及监理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着工作服、穿工作鞋。严禁酒后作业,禁止作业 时相互之间打闹嘻笑,要集中精力、认真从事作业。钻孔作业人员必须佩 带风镜、口罩、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 6.2.4.施工机具安全管理 施工机具必须由专人操作管理,其它人员不得随意妄动。机具旁钉挂 “安全操作规程”,以利遵照执行。施工现场的一切设备,未经有关管理部 门的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移动和拆除。 6.2.6.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项目部在改建加固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JGJ46-2005)施工现场临 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加强施工用电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场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登机桥作为机场连接站坪与
航站楼之间的重要设备,在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容易遇到诸多问题。

比如:登机
桥坡度超过规范要求、登机桥定位不准确影响站坪地下管线、登机桥未满足服务
车道限高要求等。

本文对各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要点,用于指导类似项目设计。

关键词: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
1.1 登机桥组成
机场登机桥分为固定桥与活动桥。

固定桥(又称登机桥固定端或固定登机桥)是航站楼登机门向室外延伸的固
定廊桥,其尽端与活动桥连接,固定桥与航站楼设计紧密相接,固定桥有土建形
式和设备形式两种。

活动桥(又称旅客登机桥)是实现飞机与机场航站楼之间的活动联接,供旅
客上、下飞机通行的封闭通道。

活动桥桥体一端与固定桥连接(此部分不可动),另一端与飞机舱门连接,旅客就是由此终端最终登机。

活动桥的伸缩、旋转、移
动有个固定的轴,就是临近固定端的圆形旋转平台。

活动桥属于专业设备,由专
业的登机桥生产厂家设计、制造并安装完成。

图1 航站楼、固定端、活动端、飞机基本关系图
1.2 登机桥固定端
固定桥一般包括封闭的廊桥,连接场坪的楼梯和场坪层的电气用房。

旅客在
经过登机门检票后进入该廊桥,再经旅客登机桥登机。

连接固定桥与场坪的楼梯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室外,有两个用途:一是
为了航站楼疏散用,二是为了高仓位或CIP旅客从场坪经此楼梯进入登机桥然后
登机。

反之,此类旅客到达后也可经此楼梯下至场坪,乘坐专门的摆渡车到专用
通道或贵宾室休息。

此外,疏散楼梯设置还需与机场安保协调确定。

一层电气用
房或场坪设施的服务用房,在地下设有电缆井,给飞机提供电力支持的线路,如400Hz电源、活动端动力用电、场坪高杆灯、泊位引导用电等都是从航站楼内通
过固定桥接到位于旋转平台的接驳点,或从地下电缆井接入场坪。

图2 单层单通道桥
固定桥形式包括:单层单通道水平桥、单层双通道剪刀桥、双层双通道桥等,具体应与航站楼层数及旅客流程相结合。

固定桥就是个通道,旅客一般会快速通过不会停留,因此内部设计应尽可能
简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层单通道桥:是出发与到达混流的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老机场均采用此种形式的固定桥。

如果是分流模式而又采用单通道形式,就要考虑在航站楼内设
置坡道。

2)单层双通道剪刀桥:即水平通道连接二层,有坡度通道连接三层,这就是出发与到达分流模式。

现在很多新建的机场常用此形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标准,
同时也便于管理。

图3 单层双通道剪刀桥
3)其它形式桥:登机桥固定端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香港机场,采用的是三通道剪刀桥,中间是到达,两边是出发。

昆明长水机场,尽端桥设计成单层双通道水平桥,可供两架飞机同时使用。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固定桥则为双层双通道桥,内部设有垂直电梯和扶梯,以解决因航站楼层高较高,登机桥坡度不得超过10%的限制。

图4 双层双通道桥
登机桥固定端目的就是要能够保障与登机桥活动端对接,进而接到飞机舱门。

固定端宽度应能满足两位手提行李旅客并行的宽度,一般最小宽度是1.5m,此宽度应与活动端宽度保持一致,考虑到舒适性,宽度一般为1.8m~2.2m之间,净高
度应大于2.4m。

另外由于通道有坡度(不大于10%),地面要考虑防滑,并设有
扶手。

登机桥及桥载设备系统参数主要取决于航站楼规模及近机位机型,同时所有
系统参数须符合并满足行业标准及规范。

1.3 登机桥固定端规划设计要点
登机桥固定端的位置、标高除了与机位间距、飞机类型、旅客桥的接机要求
关系密切外,还与航站楼的进出港模式、层高、航站楼外表皮、内部设施的安排
有密切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建的大型机场多采用进出港分流的模式,即单层双通
道剪刀桥,分别联系出发层和到达层,而且固定端明显进行了精心设计,与航站
楼整体建筑形式相呼应。

1.3.1 航站楼层高对固定端的影响
在航站楼与登机桥旋转平台之间存在高差,此高差可在固定端内解决,也可
在航站楼内结合到达廊一起考虑。

如果采用前者方式解决高差,那么航站楼的层
高就需要认真进行推敲,否则固定端长度会很长。

一般来讲,如果航站楼三层为
出发层,二层为到达层,那么一至二层的高度不宜小于4.5m,因为从二层接出的固定端要跨越机坪服务车道,服务车道净高一般要求为3.5m~4.5m之间。

二至三
层的层高不宜大于4.0m,主要是连接三层出发的固定桥要从8.5m的高度按10%
的坡度下降到4.5m左右的旋转平台端口,这个距离至少大于42m,这对机位会
有一定影响,固定端进入机位过多,会影响飞机安全,如果迫使机位远离航站楼
排布,会造成机坪资源的紧张,甚至会减少近机位数量。

1.3.2 固定端坡度的确定
固定端通道坡度≤10%;坡度计算方法为:(航站楼顶层地面标高+航站楼室
内外高差-旋转平台标高)/固定通道长度。

如室外地坪存在坡度,高度数值应进
行相对核减。

固定端通道长度过长会造成站坪资源的浪费,长度过短会影响固定通道的坡度,因此固定通道长度通常在35~45m之间。

如航站楼层高较高,固定通道可采
用土建形式,设置扶梯或电梯,不受≤10%的坡度限制。

同时应该注意到,如果首层室内标高与停机坪的高差过大,对固定端坡度产
生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

1.3.3 支撑柱位置的确定
固定端通道靠近航站楼一侧立柱,最远距航站楼外墙6~7m,最近为柱中心距离航站楼外墙1.5m,如果距离过近则需要与航站楼基础共用。

除此之外,登机桥固定端也可与航站楼进行结构性搭接,省去靠近航站楼一侧立柱。

在设计时应注意立柱应避开航站楼一层各功能房进出口(比如行李房);与
总图专业确定服务车道及地下管线具体位置,避免因支撑柱位置的调整带来的修改。

图5 登机桥固定端立面图
1.3.4 旋转平台
作为连接固定通道与活动通道的纽带,登机桥旋转平台起到平衡固定端与活动通道坡度的作用,在固定端以及活动端通道坡度均不超过10%的情况下,旋转平台高度还应满足服务车道的限高(通过服务车道最高的车辆为机场消防车),因此,服务车道限高通常在3.5~4.5m之间,由于登机桥固定端底部存在一定的结构层高度,服务转台标高应高于服务车道限高0.2~0.3m。

图6 服务车道高度示意图
1.4 小结
本文通过对机场登机桥固定端进行归纳分析,以及对以往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今后航站楼的设计者提供了设计方法。

目的是使登机桥与机坪和航站楼设计很好地整合,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旅客登机桥》MH/T6028-2003
[2] 《解析机场登机桥》,作者:毛文清,2012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