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疗分析
腹腔镜在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C ieeJ un l f rc cl eiieFb 2 1 V 13 N . hn s o r a P at a M dcn e. 02. o.9. 03 o i
・
1 05 ・
腹 腔 镜 在 复 杂 胆 囊 切 除 术 中的 应 用
屈定 杰 武 江
腹 腔镜 胆囊 切除术 , 取得满 意效 果。现报 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5 中 , 4例 中转 开腹外 4例 除 余均顺 利行腹腔镜胆 囊 切除术 ( c , L ) 手术 时间平均 0 8 。术后无 明显并发 症 , 于 .6 h 均 术后第 4天出院 , 明显短 于开腹手术术后 8d出院。 在本组 4例 中转的患者中 , 1例是暴露胆囊 管长度 <3m m
【 关键词】 腹腔镜; 复杂; 胆囊切除术
随着腹腔镜手术应用 范围的扩大 , 术的优点逐 渐被人们 手 认 可 。胆囊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也逐渐 拓宽 , 复杂患者 越来越多 出结石 , 然后行胆囊大 部分切 除 , 留的黏膜面 用 电凝烧 灼破 残
坏 , C l 粘连 严重 , 如 at o 胆囊 管不强求缝 扎或夹 闭 , 可保 留部分 胆囊壶腹 , 术毕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 。但术后残 留下有功 能 的胆囊 颈及胆管可逐渐扩张形成 “ 小胆囊 ”1。 _ J
2 结 果
地 也采用此手术 , 既往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禁忌证 的急性
化 脓性 、 坏疽性胆囊炎 、 萎缩性胆囊炎 、 胆囊 三角 区冰 冻样 粘连
或 有腹 部手术史者 , 现都 已成 为腹腔 镜胆囊 切 除术 的适应证 。 20 0 6年 5月至 2 1 5月我 院收住 复杂 胆囊病 患者 5 0 0年 4例行
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清应 激相 关 指 标 。 结 果 观察 组 的手术 时 间 、 离床 活 动时 间 、 住 院时 间短 于 对照 组 , 并 发症 发 生 率低 于对 照 组 ,
术后 不 同时 间 的血 清高 敏 C反 应蛋 c a( h s — C RP ) 、 白介 素 6 ( I L 一 6 ) 及 血液 黏度 ( 1 1 b ) 均 低 于 对照 组 ,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 P < O . 0 5 ) 。 结 论 腹 腔 镜复 杂 胆囊 切除 术 的 临床 疗效 与 安 全性 均 值得 肯 定 , 且 机 体 对手 术 的不 良应激 也相
T AN G Y i - j i a n g HU ANG Xi a o - r o n g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u r g e r y , F u d i n g Ho s p i t a l o f F u j i a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a c h i n g Ho s p i t a l , F u d i n g 3 5 5 2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a n d s a f e t y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o mp l i c a t e c h o l e c y s t e 的 8 2例复 杂胆 囊疾 病患 者为研 究 对象 , 将 其 随机分 为 对照 组 ( 开腹 胆囊 切 除术组 ) 4 1 例 和观 察组 ( 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原因分析及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原因分析及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腹腔镜在小孔径下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术中需要转开腹的情况。
下面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处理方法。
1. 术中出现囊肿、胆结石过大或囊肿黏连严重。
在术中,如果发现囊肿直径过大、胆结石较大或囊肿黏连较严重,使用腹腔镜进行切除可能会增加术中操作难度,甚至无法继续手术。
此时需要转为开腹手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肝内胆管解剖异常。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有时会发现患者肝内胆管解剖异常,例如存在横行胆管、异位胆管等情况,这些情况下使用腹腔镜操作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需要选择开腹手术方式。
1. 提前做好手术准备。
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行肝脏B超、胆管造影、全面了解胆囊病变的情况等。
如果在术前已经发现存在手术难度较大的情况,可以增加开腹手术的准备工作,包括备好开腹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2. 术中判断准确,决策果断。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果遇到以上原因需要转开腹,医生应及时判断情况,果断决策。
在判断转开腹的情况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因判断不准确而导致术后并发症。
3. 术中进行平稳转开腹。
在决定转开腹之后,医生要进行平稳转开腹的操作,适当增大切口,充分检查胆囊病变的情况,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原因分析及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前做好手术准备,正确判断术中情况并果断决策,且在转开腹的操作中保持平稳,可以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情况原因分析及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情况原因分析及处理林明鉴【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情况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5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48例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70~245 min,平均129 min;失血量2~50 ml,平均12 ml。
中转开腹7例。
结论:外科医生只要熟悉病理及变异情况下的胆道解剖,具备熟练的腔镜手术技术,LC手术中遇到复杂情况时一般都能正确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complicated condition in operation.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5 case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complicated cases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48 cases completed LC,opera-tion time was 70~245 minutes,average 129 minutes;blood loss was 2~50 ml,average 12 ml. Conversion to laparotomy in 7 cases. Conclusion The surgeon is familiar with biliary pathology and variation of anatomical,with endoscopic operation skilled,it can usually be handled correct-ly,ensurethe operation safety when complex operation in the LC.【总页数】2页(P1979-1980)【作者】林明鉴【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普外科,四川成都 610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10例原因分析及处理 [J], 张云强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J], 范育林;唐为志;盛华嵩;张劲松;丁蒙福;李勇;鲍恩武;龚仁华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管结石原因分析及处理 [J], 王怀志;苑军正;汪海;石献洲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原因分析及处理 [J], 叶坤伟; 劳景茂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情况原因分析及处理 [J], 林明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0例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旦出现胆 漏 , 不易早期 发现 , 再 者此时 再放置 引流管 , 易 损伤腹
内脏器 , 而且 不 易 放 置 到 位 。若 系 胆 囊 急 性 炎 症 期 , 应 预 见 性 地
放 置双腔引 流管 , 便 于术后 冲洗 , 防 止膈 下 积液 。引 流管 的 安 放, 我们 的体会是头端放置于文 氏孑 L 处后 , 让 其管臂沿 肝下 向右 横卧一段距离后再 引 出腹 外 , 这样 引流 管侧孔 也处 于引 流 的最 低位, 即便 是引流管发生轻度位移 , 也能保 持通畅 引流。我们 曾 有教训 , 仅 置引 流管 头 端于 文 氏孔 处 , 然后 近 乎垂 直 地 引出 腹 外, 术 后引流 管引 流不通 畅 、 患者 出现 腹膜炎 体征 , 再次 腹腔镜 探查 , 发现引流管头端 已从处肝下跳 开。肝下 大量胆汁 样积液 。
再 次 置 管 后 引 流 自愈 。
腹膜炎体征不明显 , 应作胆 系核磁水成像 ( MR C P ) 或 内镜下逆 行
胰胆管造影术 ( E R C P ) 了解 胆漏部 位 , 若 能排 除大 的胆管 损伤 , 考虑加作经鼻胰胆管 引流术 ( E N B D) , 同时继续保持 腹腔通 畅引 流, 视情况作 下一 步处理 。( 3 ) 若术 后腹膜 炎体 征 明 显, 应首 先 彩超检查 了解腹腔积液情况 , 腹腔积 液不多 , 为少量 胆汁刺激 引 发的化学性腹 膜炎 , 继续 观察 、 注 意复查 。若 腹 腔积 液较 多 , 考
镜细查 , 可发现胆漏部位 。细小 的点 状黄染 , 可 电凝处理 。若 发 现有 明显 的管状物 漏胆 , 可 用钛夹 夹 闭。胆 囊床 黄染 处看不 出 明显漏胆点 时 , 可 镜下缝 合漏 胆处 胆囊 床组 织。胆囊床 的胆 漏
复杂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10例 均 按 常 规 完 成 L 2 C术 。术 中小 心 分离 胆 囊 周 围 粘
连 组织 , 量 暴 露 胆 囊 轮 廓 。不过 多分 离 胆 囊 三 角 区 。 沿 胆 尽
囊壶 腹 部 电钩 切 开 胆 囊 壁 , 得 胆 囊 内 结 石 , 露 胆 囊 管 内 取 暴 口, 除 游 离 胆 囊壁 。再 用 电凝 烧 灼 胆 囊 管 黏 膜 组 织 及 肝 面 切 胆 囊 壁 黏 膜 组 织 。用 钛 夹 或缝 线 尽 可 能 缩小 胆囊 管 开 口( 一 般均无法完整关闭胆囊管) 。有 2 例 未 经 钛 夹 或 缝 线 处 理 。 1
痛 , E B 不 成 功 。再 次 行 腹 腔 镜 探 查 , 见 有 胆 汁 外 行 N D 可 漏, 在腹 腔 镜 下 冲洗 腹 腔 后 放 置 引 流 管 于 肝 下 , 后 情 况 良 术
好 , 2d后 拔 管 。 1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 床 资 料 . 本 组 10例 , 6 例 , 5 例 ; 龄 2 ~ 7 , 均 5. 2 男 3 女 7 年 1 6平 33 岁 。其 中曾 行 胃 大 部 切 除 术 5例 ( I 2例 , I 式 3 毕 式 毕 I 例 )经 皮 胆 镜 术 后 胆 囊 再 发结 石 2例 , 囊 结 石 合 并 化 脓 性 , 胆 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 4 1例 , 囊 慢 性 穿 孑 合 并 局 限 性 腹 膜 胆 L 炎 2 例 。 10例 均 为 胆 囊 炎 反 复 发 作 或 近 期 发 作 者 。行 3 2 L C术 时 , 查 可 见 胆 囊 周 围 广 泛 粘 连 , 囊 壁 明 显 增 厚 , 探 胆 多 有 网 膜 附 着 在 胆 囊壁 。胆 囊 三 角 正 常 解 剖 结 构 不 清 。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52例临床疗效分析

者 1 ,平均 f.± . d; 1d 75 21 对照组 最短 5d ) ,最长 者 1 ,平 8d 均 f .± . d 1 1 38 ,观察 组感染控制时 间短于对照组 ,差 异有统 2 )
计 学 意 义 f< .5。 P 00 )
3 讨 论
疗 急 生脑 卒 中合 并肺 部 感 染疗 效 分析 [. J 中国实 用 内科 杂志 , 】
强调用药的早期 性、及 日 . 寸陛,也提 出了在获得 细菌学和药物
【 张丽娟 ,阎锡新 ,田云霞,等 . 3 1 呼吸 重 症监 护 病房重 症 获得 性
下 呼 吸道 感 染 的抗 生 素 降 阶梯 治疗 f. J 国际 呼 吸杂 志,2 0 , ] 06
2 (1 : 1— 2 . 61) 87 8 1
对 IU重症获得 性下呼吸道感 染患者早期经验性使用 降阶梯 C
治疗是十分必 要的。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 .5 P O0
参 考 文 献
22 两组 患者感 染控制时间 比较 .
观察组 最短者 5d ,最 长
[ 苏春燕 ,张宏伟,袁 宝生 . 症肺炎抗生素 降阶梯 疗法的疗效 观 1 】 重 察 [. J 临床肺科 杂志 ,2 0 ,1 ( : 8 — 8 . ] 07 2 ) 67 68 7 [ 林航 ,赖 国祥 . 菌 药物 降阶梯 疗法 联合支气 管肺泡 灌洗 术 治 2 】 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原因分析及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原因分析及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常常被用来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腹腔镜技术在手术中有着诸多优点,如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
然而,由于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患者的病情等因素,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例如需要转开腹。
本文将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原因,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转开腹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1. 腹腔镜技术难度大,影响手术进程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胆囊疾病状态比较严重,可能存在胆囊囊壁增厚、胆囊壁纤维化等情况,这些都会增加手术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腹腔镜技术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手术进程不顺利,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2. 腹腔镜手术中出现了并发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果出现了肝脏出血、胆道穿孔、胆汁漏等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腹腔镜手术的进行,并且容易造成感染等后果。
3. 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在患者的身体状况或者病情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转开腹。
例如,患者有重度肥胖、有腹壁瘢痕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进行腹腔镜手术,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风险。
对于以上原因,我认为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动脉硬化程度、肝、肺、心等脏器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有无腹部手术史等,这有利于预测手术后的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 加强术前准备和手术技术培训在腹腔镜手术进行前,需要对术前和术中的相关细节进行详尽的准备和培训。
例如如何处理外伤、分离血管、处理胆道出血等情况,并对这些操作实际演练。
同时,对于可能需要转开腹的情况,也需要事先进行相关训练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按照规范进行手术在手术操作中,需要按照国际规范和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手术。
当出现手术难度较大,无法进行标准操作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转开腹,以减少手术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疗分析目的探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操作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4月75例LC的临床资料,针对复杂LC的不同原因进行手术。
结果70例成功实施复杂LC,术后出现小胆瘘5例(6.7%),中转开腹5例。
结论复杂LC与术者的手术技巧及术式选择相关,实施复杂LC是安全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surgery complex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Methods The data of 75 cases with LC from July 2012 to April 2014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oper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sons of complex LC. Results Complex LC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70 cases,postoperative small biliary fistula appeared in 5 cases,while only 5 cases (6.7%)transferred to laparotomy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Surgical skills and choice of oper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mplex LC,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lex LC is safe for patients.[Key words] 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e;Gallbladder disease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微创、恢复快而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设备不断发展,其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复杂LC,如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故在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实施LC的350例中,选择其中复杂LC 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5例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42~75岁,平均56岁,病程2 d~22年。
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证实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5例术前行MRCP 检查,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胃大部切除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5例,下腹部手术5例(阑尾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LC,气腹压12~15 mm Hg,其中3孔法15例,4孔法60例,本组病例均使用超声刀配合吸引器刮吸法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进行刮吸解剖,完成胆囊壶腹部处理后游离胆囊管,紧贴胆囊壶腹部进行胆囊动脉解剖:对于胆囊张力大,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予以胆囊减压后解剖;对于顺逆结合仍无法解剖胆囊管的,确保无结石残余后行胆囊大部切除;对于胆囊三角胶冻样改变合并胆囊化脓改变、术中大出血、Mirizzi综合征,予以开腹手术;术毕均留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手术时间为35~125 min,平均65 min。
术中其中顺行切除25例,顺逆结合切除40例,逆行切除5例,中转开腹5例;胆囊大部切除10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治愈,术后5例出现小胆瘘予以引流后均治愈。
中转开腹手术5例,其中2例因胆囊三角胶冻样粘连合并胆囊化脓,顺逆结合无法分离后行开腹手术,2例胆囊重度萎缩而逆行分离胆囊致大出血而中转开腹,1例因Mirizzi 综合征无法分离而中转开腹。
其中胆囊三角解剖部位不清晰45例,术中出血10例。
术后腹腔引流管每日引出10~100 ml,术中出血20~300 ml,平均约90 ml,24~96 h拔管。
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病理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结石嵌顿25例,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1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5例,化脓性胆囊炎4例,Mirizzi综合征1例。
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5 d。
3 讨论LC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金标准,随着LC的不断发展,其手术指征不断扩大,但是对于以下情况[1]:①有腹部手术史致腹腔粘连影响手术;②胆囊重度萎缩;③胆囊结石嵌顿导致胆囊肿大、Mirizzi综合征;④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或穿孔、内瘘形成;⑤解剖异常,胆囊管异常、胆囊动脉异常、副肝管。
这类胆囊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易发生大出血、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常被视为复杂LC。
对于胆囊炎急性发作72 h内,以急性炎症水肿为主,当患者无腹膜炎体征时,其炎症粘连并不致密,尚有一定的解剖层次,实施LC是安全可行的[2]。
对于胆囊坏疽穿孔、内瘘形成或Mirizzi综合征可勉强行腹腔镜,但风险极大,还是开腹手术安全[3]。
3.1 开放法建立气腹对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利用腹部手术粘连常在下腹部而在脐上较轻的特点,通过开放法建立气腹,可减少穿刺损伤,穿刺针进入腹腔后建立主操作孔,以显露手术视野为目的,使用超声刀贴近胆囊浆膜侧分离粘连,保护周围器官。
3.2 胆囊三角解剖处理复杂LC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腹腔镜下胆囊三角解剖困难,其遵循的原则和开腹手术相同。
首先牵拉胆囊壶腹部,向外上牵拉,保持一定的张力,使胆囊管和胆总管呈一定角度,避免两者呈一直线而损伤胆总管、胆管血管撕脱损伤,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牵拉胆囊后,先定位观察胆囊壶腹、肝十二指肠韧带,初步判断胆囊三角各管道的走行及形态,得到初步的印象后,结合形成复杂LC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手术方式。
超声刀不产生电流损伤及热传导小、止血效果好、烟雾少[4],配合吸引器进行刮吸,利用后三角解剖较固定且常无重要组织及血管的特点,经胆囊三角后入路法,对于疏松组织予以推剥便可,常可完成胆囊壶腹部处理,予以游离胆囊管,分离时尽量贴着壶腹部,慢慢沿着胆囊管至胆总管解剖,避免损伤深部组织,并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高频电刀的热力损伤,从而减少胆管损伤。
蔡秀军等[5]报道应用吸引器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可有效避免肝外胆管的损伤,因为吸引器无锐利结构,在分离过程中不易损伤胆管,同时可利用其冲吸功能反复冲洗,能保持术野清晰,避免盲目分离而损伤胆管。
曹文声等[6]认为术中使用超声刀具有不产生电流伤害、热能扩散性损伤较小、烟雾产生少、术野清晰等优点,可进一步降低胆管损伤的概率。
对于胆囊张力大水肿明显,可先行胆囊减压,但不能吸净胆汁,需保持一定张力,使原来紧密粘连的胆囊三角松开,“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逐渐清晰,此时再行胆囊三角的分离则相对容易,对于胆囊减压后仍无法解剖胆囊三角的,徐方等[7]提出可以使用胆管镜寻找胆囊管开口作为识别标记,然后行胆囊切除或大部分切除。
发现胆囊管和肝门部胆管解剖不清的,术中不必强求完整切除胆囊,可以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残余胆囊黏膜电凝破坏[8]。
对于顺逆结合刮吸仍无法解剖胆囊三角的,可以保留胆囊管,行胆囊大部切除,去除病灶的同时,并可予以超声刀止血、处理创面,可在达到预期手术目的的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复杂LC常合并解剖异常,其中胆囊管解剖变异常有以下情况:①低位汇入胆总管;②缺如或非常短;③胆总管粘连;④高位汇入;⑤胆囊管在胆总管前方转至胆总管左侧汇入;⑥从后面转正胆总管的左侧汇入。
若发现胆囊管过于粗短或高位汇入,无法夹闭或结扎时,可行胆囊管断端缝扎处理。
为了防止在缝扎时过于贴近肝外胆管而导致损伤,可以行胆囊大部切除,对残余胆囊进行缝扎。
胆囊三角中其次最常见的变异为副肝管的出现,其有:①汇入肝总管;②汇入胆囊管;③经胆囊三角后汇入胆总管;④汇入胆囊床;⑤两条副肝管。
对于避免副肝管的损伤,有学者提出术前予以行MRCP检查可以减少术中副肝管的损伤,本组临床资料中,5例患者术前行CT 检查提示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容易发生损伤,术前行MRCP检查,可提高术前的风险评估,对于副肝管损伤的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也有利于术后早期的观察及处理。
3.3 术中出血的处理LC术中出血处理需极为谨慎,因为需顾及胆囊三角中管道组织,所以熟悉胆囊动脉的解剖极为重要,常见的胆囊动脉走行有以下4种:①走行于胆囊管后上方最为常见;②于胆囊管的浅面进入胆囊;③胆囊管的后方,胆囊床下缘有胆囊血管后支;④远离胆管经胆囊床进入胆囊。
对于第③、④种情况,术中需高度注意,对于胆囊管下方的胆囊动脉,常先处理胆囊动脉后处理胆囊管,分离胆囊管时不能暴力分离及过度裸化,以免造成动脉撕脱及过度的裸化导致胆囊动脉失去组织的支持而出血,对于胆囊动脉壁破裂出血,盲目地电凝止血只会损伤周围组织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常用的是使用吸引器吸引并压迫止血位置,待出血缓和或停止后,认真观察出血点并注意胆囊周围的重要组织,予以Hemlock夹闭止血后,用盐水反复冲洗,检查有无其他损伤及遗漏的出血,对止血确实困难者,应果断中转开腹。
术中使用超声刀配合吸引器,对胆囊三角进行地毯式的分离及解剖,可大大减少术中胆囊动脉的损伤,减小术中出血的风险,有学者[9]报道可使用超声刀夹闭胆囊动脉,而不使用钛夹等,减少了副损伤。
3.4 腹腔引流管的放置复杂LC术中存在解剖层次不清、创面相对大、渗血或炎症渗出多等因素,术中放置引流管可以起到充分引流,并减少术后血肿、脓肿形成的作用,可观察术后是否有胆漏或出血等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
随着微创外科及精准外科的发展,对于复杂LC手术经验的积累及外科设备的发展,对于胆囊三角解剖的不断深入,适时使用超声刀及吸引器,开展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1] 刘国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现状与展望[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2,12(1):1-2.[2] 孔宪炳,罗放.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危险性因素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1):86-88.[3] 赵礼金,王曙光,别平,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选择[J].肝胆外科杂志,2000,8(6):457-458.[4] 陈湘,黄爱华,黎晓燕.超声刀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使用及管理[J].微创医学,2006,1(1):58-59.[5] 蔡秀军,顾晓静,王一凡,等.冲吸钝性解剖法显露肝总管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5-1426.[6] 曹文声,陈晖,谢敖文,等.超声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特点和处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23-25.[7] 徐方,徐承刚,徐德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内置入光源避免损伤胆管的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2):85-86.[8] 魏晓平,刁畅,田大广,等.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96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8,16(2):112-113.[9] 梁安林,袁巍,周开伦,等.超声刀处理胆囊动脉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87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