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亚硝酸盐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应对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2.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
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部及周边区域发生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四、事件分类1. 一般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较少,症状较轻,能通过现场急救得到有效控制。
2. 重大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较多,症状严重,需紧急救援。
五、应急处置程序1. 报告与启动(1)发现疑似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 现场处置(1)立即对中毒者进行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吸氧、保暖等。
(2)对中毒现场进行封锁,防止有毒物质扩散。
(3)对中毒者进行转运,确保途中安全。
3. 医疗救治(1)对中毒者进行分类救治,重症患者优先。
(2)根据病情,给予特效解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病情记录。
4. 事故调查(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有毒物质来源。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追究法律责任。
5. 应急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急救药品、器材等应急物资。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救援需求。
6. 信息发布(1)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公布事故情况。
(2)做好舆情监控,防止虚假信息传播。
六、应急队伍与培训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救援工作。
2. 建立应急队伍,包括急救人员、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等。
3.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确保我院在发生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救组织及救治

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救组织及救治【关键词】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救2009年6月四川省大竹县神合乡敬老院发生了一起急性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大竹县人民医院组织参与了全程抢救。
现将对急性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组织与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6~82岁,平均72岁。
中毒原因:敬老院厨师误把工业盐误食用盐用于烹调,致使食用者中毒。
1.2 中毒程度分型根据《职业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轻度中毒:以头昏、头痛、精神萎糜、耳鸣、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及面部青紫,有8例;重度中毒:除以上症状,伴有昏迷、血压降低、肺水肿、呼吸衰竭,有4例。
1.3 急救的组织方法与救治1.3.1 启动急救指挥系统我科接到120指挥中心关于急性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后立即上报院总值班、分管急诊副院长、医务科,通知院内应急治疗小组,遵循《医院救治应急预案》和《院内医疗救治队伍应急预案》,由急救小组领导对抢救进行统一指挥,医疗救护系统即刻实施[1-3]:①调配救护车及人员进行院外急救及转运;②指挥抢救室、急诊留观室、ICU病房、透析室、等部门做好人员、药品、急救设备等急救准备工作,并建立集中救治病房;③通知医院检验科、呼吸科、神经科及相关辅助科室迅速集中人员到急诊科支援抢救;④通知急诊科其他休息人员参加抢救。
1.3.2 院外急救及转运在公安干警封锁现场、维持治安条件下,对患者进行评估及分诊,对4例呼吸困难、肺水肿、休克者,由4辆救护车接送入院,另8例较轻者由小车、警车送入院,途中均给予吸氧治疗。
1.3.3 急诊救治由急诊内科医生及预检护士联合再次进行分检和分流,危重者抢救室监护抢救,轻度者急诊留观治疗。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进行院内分度救治:对于所有中毒者均予以:①清水彻底洗胃,并用甘露醇导泻;②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保暖;③吸氧。
对于轻度中毒患者,主要以常规治疗为主:①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 5.0 g及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均能有效;②防治感染。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症状,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心悸等。
严重的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疾病、麻痹和死亡。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本文将着重介绍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方法及相关评价。
1. 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发现患者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将其送往医院,并尽快进行相关治疗。
2. 氧疗。
对于出现气短、心悸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以增加氧气供应量,促进心肺功能正常化。
3. 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
亚硝酸盐中毒后,可导致体内代谢出现紊乱,应及时给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以帮助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及代谢。
4. 给予抗氧化剂。
亚硝酸盐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可对细胞进行氧化损伤,对于此类情况可给予适量的抗氧化剂,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从而保护细胞。
5.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中毒症状,如休克、昏迷等,应及时考虑做手术治疗。
1. 该治疗方法适用的人群:由于亚硝酸盐中毒多发生于农村地区,特别是青壮年人群,所以这些人群是该治疗方法的适用人群。
2. 治疗效果评价: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方法多为支持性治疗,主要是通过护理、给予药物等方法来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轻微的患者,其治愈率非常高,达到了90%以上。
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则相对较差,甚至会出现死亡率较高的情况。
3. 不良反应:一般来说,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药物较为安全,临床上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但在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耐受现象时,应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或改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亚硝酸盐中毒紧急处置措施

亚硝酸盐中毒紧急处置措施一、亚硝酸盐化学结构二、亚硝酸盐的作用三、中毒原因四、中毒机制五、临床表现六、辅助检查七、鉴别诊断八、治疗措施九、处理要点十、饮食注意亚硝酸盐的前身其实是硝酸盐,而硝酸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盐,在人们的日常食品与水源中均含有。
尤其是蔬菜,像菠菜、芹菜、土豆、胡萝卜、豆类等,含量较高。
在还原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可以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高温蒸煮或者长期置于有氧环境下,硝酸盐也会转化成亚硝酸盐。
一、亚硝酸盐化学结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由氮和氧组成的天然化合物。
它们天然的存在于我们体内和土壤、水以及一些蔬果中。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
硝酸盐包含一个氮和三个氧分子(NO3-);亚硝酸盐有一个氮和两个氧分子(N02-)o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我们体内,有一套“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的途径,参与我们的细胞信号传导、血压调节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也就是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以在血液和组织中进行生理循环,形成一氧化氮和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氮氧化物。
所以,人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两个主要来源:人体自身产生与饮食摄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特别丰富。
二、亚硝酸盐的作用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
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使肉制品呈现一种漂亮的鲜红色;二、使肉类具有独特的风味;三、能够抑制有害肉毒杆菌的繁殖和分泌毒素。
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略带有浅黄色,外观很像食盐,味微咸,易溶于水,熔点为271o Co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3〜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关于亚硝酸盐中毒抢救

关于亚硝酸盐中毒抢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是指食入含亚硝酸盐类植物中毒,亦有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的中毒报告。
(1)中毒原因及预防:中毒原因可包括几方面:①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此时原来菜内的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②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③有些地区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④食用蔬菜(特别是叶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若肠道消化功能欠佳,则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⑤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⑥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加入食品;⑦奶制品中含有枯草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针对主要的中毒原因,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①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②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②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胞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④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焊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⑤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⑧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2)中毒机理: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人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
(3)中毒症状: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4)诊断:有进食大量叶菜类或腕制不久的蔬菜,存放过久的熟菜史,中毒表现为组织缺氧而致的紫绀。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亚甲蓝后,2 内各种中毒的临床表现基本缓解,特别是皮肤黏膜发绀 h
消失 。中毒抢 救成功 率达 10 0 %,无后 遗症 ,患者住 院时间2 6 ,平  ̄d
【] 郑修 霞 . 阴 、阴道 手术 的护理 [ / 2 夕 M]妇产 科护理 学 . . : / 4 北京 人 版
民卫 生 出版 社, 1:4. 2 028 0
必须不断努力 , 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提高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二是
提高专业水平和 护理技能 。三是 强化职 业道德 ,树立全心 全意为患者 服务 的思想。 3 . 前坐浴 、无渣 半流饮食 、 1 甲硝唑和 清洁洗 肠等 四项 工作都 2术 3 服
于 慧敏 张 艳 云
( 吉林省松原市 中心医院 ,吉林 松原 18 0 ) 3 0 1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急性 亚硝 酸 盐 中毒 的 急救 与护理措 施 。 方法 回顾 分 析 3 例 亚硝 酸 亚中毒 患者 的急救 与护理 。 果 3 例 患者 均治愈 出院 , 5 结 5 无后 遗症 。结 论 做 好 急救 与护 理是 治疗 急性 亚硝 酸亚 中毒 患者 的重要 措 施之一 。
21 0 2年 1月第 1 0卷 第 3期
力,解除了顾虑,建立了信心,全组患者都做到了积极配合检查 , 欣 然接受手术,出院和随访时的满意度调查3 5患者全都表示满意;由 1
于应用改 良洗肠方法 ,排泄充分 ,术 中未发生粪便污染 ;由于术 后患
・
临床护理 ・ 2 5 1
与手术的安全顺利密切相关 陈旧性Ⅲ度会阴裂伤患者肛门收缩功
亚硝酸盐中毒及其解救

药物治疗:使用特效解毒剂,如美蓝等
特效解毒剂
对于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可使用特效解毒剂如美蓝等进行治疗。
药物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嘱使用特效解毒剂。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注意事项
催吐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免 引起其他并发症。
洗胃治疗:减少毒物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洗胃治疗时机
在催吐治疗后,应尽快进行洗胃 治疗,以减少毒物在胃内的吸收
。
洗胃方法
通过胃管将洗胃液注入胃内,反 复冲洗,以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
。
注意事项
洗胃时应注意控制洗胃液的温度 和流量,避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多饮水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避免再次接触亚硝酸盐
告知患者避免再次接触亚硝酸盐,以免再次发生中毒事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导致死亡。
02
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与诊断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表现
急性中毒
出现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心悸、呕吐物和排 泄物呈蓝绿色等症状。
慢性中毒
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指甲下有蓝色线条等症状 。
严重中毒
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抽搐 、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及时就医
如果不幸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应立即就医治疗, 避免病情加重。
04
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救措施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概述亚硝酸盐(常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水。
亚硝酸盐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0.1g,口服最低致死剂量约为1.0g~5.0g。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途径为经口摄入,主要接触机会有:食堂或餐饮业误将其作为食盐使用;进食苦井水、放置过久的腌制食品或添加剂超标的熟食肉类;大量食用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现场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中毒病人呕吐物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储存、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环境状况,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
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
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概述亚硝酸盐(常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水。
亚硝酸盐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0.1g,口服最低致死剂量约为1.0g~5.0g。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途径为经口摄入,主要接触机会有:食堂或餐饮业误将其作为食盐使用;进食苦井水、放置过久的腌制食品或添加剂超标的熟食肉类;大量食用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现场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中毒病人呕吐物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储存、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环境状况,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
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
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中毒事件现场采集的可疑中毒食物及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以及血液等样品可在现场进行快速定性检测。
可使用固体格氏试剂法定性测定食品的亚硝酸盐(附件1)或盐酸萘乙二胺法半定量、定量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附件2)。
可使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现场定量测定中毒病人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附件3)。
有条件可选用便携式血氧分析仪测定高铁血红蛋白。
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亚硝酸盐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主的临床表现;c)中毒现场食物样品或中毒病人呕吐物亚硝酸盐含量增高。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群体事件鉴别(如急性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杀虫脒等中毒事件)。
2.5 现场医疗救援对于所有意识清晰的中毒病人立即予以催吐。
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 现场检伤分类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意识障碍;休克;抽搐。
b)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口唇、指端发绀、恶心、呕吐等症状。
c)黑标,同时具备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2.5.2 现场医疗救援红标病人要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并立即以1%亚甲蓝溶液按1mg/kg~2mg/kg剂量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0min~30min后可根据病情重复给药1次。
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等对症支持治疗。
绿标病人暂不予特殊处理,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2.5.3 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医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3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3.1 采集样品的选择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是首选样品。
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可供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的诊治参考。
另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 样品的采集方法呕吐物、胃内容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密闭盛放,采样量50g~100g;液体样品(血液除外) 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盛放,采样量300ml~500ml;血液样品必须立即采样,若现场不能分析,可带回实验室测定,采样量约10ml,抗凝剂以肝素为佳,禁用草酸盐。
3.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所有样品(血样除外)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h内进行实验室检测。
所有实验室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一周,以备实验室复核。
3.4 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定量测定(GB/T 5009.33—2008)。
4 医院内救治4.1 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4.2 诊断和诊断分级救治医生对中毒病人或陪护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a)轻度中毒: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等发绀,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10%~30%。
b)中度中毒:皮肤、黏膜明显发绀,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30%~50%。
c)重度中毒:皮肤、黏膜重度发绀,并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休克、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高于50%。
4.3 治疗接收医院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轻度中毒病人留观,中、重度中毒病人可住院治疗,必要时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4.3.1 清除毒物中、重度中毒病人入院后进行洗胃,必要时给予导泻。
4.3.2 解毒药物a)亚甲蓝(美蓝):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效解毒剂。
根据病情给予1%亚甲蓝溶液1mg/kg~2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注射0.5h~1h后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下降或发绀不见缓解,可重复用药一次全量或半量,直至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消失。
b)维生素C:可给予维生素C 5.0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4.3.3 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4.3.4对症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密切监护心、肺、脑等脏器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应急反应的终止中毒食品和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附件1固体格氏试剂快速测定食品的亚硝酸盐1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定性测定。
测定结果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
重大突发事件性质的判定,建议采用分光光度法加以确认。
2 原理亚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所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再与α-萘胺耦合,生成红色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亚硝酸盐氮含量成正比。
3 方法重要参数检测限:0.1mg/g样品4 仪器10ml具塞比色管;小试管;滤纸;50μl微量注射器。
5 试剂5.1 固体格氏试剂:称取0.1gα-萘胺,1.0g对氨基苯磺酸及8.9g 酒石酸于乳钵中研成细末,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5.2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制备纸片用):每毫升含600μg亚硝酸钠。
5.3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测试纸片用):每毫升含10μg亚硝酸钠 5.3 亚硝酸钠纸片制备:取滤纸剪成1cm2的小片,用50μl微量注射器于每张滤纸上滴加5μl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使每张纸片上含有3μg亚硝酸钠。
自然晾干后,置棕色试剂瓶中保存备用。
保存期为一个月。
5.4 纸片含量试验:取制备好的纸片10张,置于10支10ml的比色管中,分别取每毫升含10μg亚硝酸钠的标准溶液0.0ml、0.1ml、0.3ml、0.5ml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以上各管均加水至5ml,各加格氏试剂0.2g,混匀,放置5min后,目视比色。
若纸片有半数未达到2.5μg~3.0μg,该批纸片则需重做。
6 操作取均匀切碎的试样1g左右(水样取1ml左右)于烧杯中,加水100ml,浸泡5min过滤。
取三支小试管,一管加样品滤液2.5ml,一管加亚硝酸钠标准纸片一张,另一管则为空白。
三管分别加水至5ml,各加格氏试剂0.2g左右,混匀,放置5min左右。
目视比色,若样品管颜色与标准管颜色相近(桃红色)或深于标准管,则有亚硝酸盐中毒的可能性。
若浅于标准管,则亚硝酸盐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7 说明和注意事项7.1 纸片亚硝酸钠剂量设计:设定成人摄入1kg含亚硝酸盐的白菜发生中毒,按亚硝酸盐中毒0.1g计算,取样品1g,加水至100ml,则每2.5ml样液中含相当于2.5μg亚硝酸盐。
7.2 显色后颜色很深且有沉淀产生,或者很快退色变成浅黄色,说明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很高,需稀释后重新测试,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附件2盐酸萘乙二胺半定量、定量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半定量和定量测定。
2 原理样品由沉淀剂沉淀蛋白,在酸性条件下(pH 2.5~3.5),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酰胺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呈现偶氮色素的红紫色, 与标准色阶进行目视半定量或使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定量。
3 主要参数3.1 测定范围:(0.0~100.0)mg/kg。
3.2 检出限:1.0mg/kg(目视法)和0.2mg/kg(分光光度法)。
3.3 回收率:75%~105%。
3.4 相对标准偏差:≤10%。
3.5 全程测定时间:30min。
3.6 干扰:5mg/L亚硝酸钠的溶液中,0.5g/L的Na+、Ca2+、Mg2+、Zn2+、2-、F-等共存离子对测定无明显干扰。
Cr3+、Cl-、SO44 试剂4.1 亚硝酸钠(优级纯)、氢氧化钠、硫酸锌、活性碳、酒石酸、对氨基苯磺酸、N-1-萘乙二胺4.2 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1g干燥恒重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浓度为100mg/L。
4.3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5.0ml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浓度为5mg/L。
4.4 格氏试剂:取80℃~100℃干燥后的酒石酸60g,研细,与N-1-萘乙二胺1g、对氨基苯磺酸10g混合,混匀后密封保存。
5 器材:100ml锥形瓶、100ml量筒、5ml比色管、小漏斗、滤纸、分光光度计。
6 操作步骤6.1 样品前处理a) 肉类、粮食(米、面)、奶粉:称取5.0g捣碎、研细的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加水50ml,摇匀,加约0.05g 氢氧化钠摇匀,调节pH为8.0,然后再加1.2g硫酸锌,混匀,置60℃水浴10min,取出后用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收集滤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