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案及总结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案及总结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案及总结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案及总结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方案及总结

一、指导思想以《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评价原则。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评价,特别是在学习方法及态度、情感、价值、信心等方面进行评价。

2.人文性评价原则。评价不以测验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的氛围中组织评价。

3.发展性评价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4.多样性评价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三、设计思路和策略根据《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确定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方式和评价内容。

1、关于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将参与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类。以教师评为主,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2、关于评价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有重视过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平时成绩”的评价以平时观察为依据,设“好”、“较好”、“需努力”三个等级,“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成绩记录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3、评价的内容: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一栏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教师、学生经过日常观察做出的对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20%。二是“成长记录袋”成绩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一学期里所有的学习结果,如: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参与课前准备的情况记录;单元练习和课堂作业的成绩记录等;学期末,教师对每个学生袋内收集情况的进行相应的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成绩”一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测试”和“期末试卷检测”两项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测试”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试卷检测”占总评成绩的50%。

四、实践总结

本年,我们认真实施上述评价方案,现将实践结果总结如下:

1. 学生初步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人文性评价原则的激励下,我们尊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和发现:当学生的

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重做实验,重新观察现象,不会对学生有半点的强迫和牵制,更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

2. 学生动手探究能力提高。我们根据全面性评价原则,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评价,因而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亲历过程。如《观察土壤》一课,先让学生谈谈你知道土壤的那些知识?预测土壤里有些什么?再让学生观察采集土壤,最后得出结论:土壤是含有砂与粘土、动植物及其遗体、人为垃圾的混合物。经过一系列的活动:预测——采集——观察——讨论交流,训练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使她们的观察能力及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认识到生命与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保护土壤。这比教师简单讲述、学生被动理解的效果要充实得多。另外,有些探究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教材中呈现的还不够科学,无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应自觉地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增添相关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效果明显,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归纳能力。

3.延迟评价得到有效的运用。科学的很多实践活动,可能它的成果不是一拓而就的。科学课上可能很多学生的实验并不是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