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几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入了快速增长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数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快增长。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入了快速增长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数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快增长。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业多为资源型传统产业,初加工产品、大众产品多,深加工产品、精品产品少,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六大行业分类中,生物工程及制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三大行业的总产值占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88%的份额,其他行业只占12%,行业分布过度集中,产业覆盖面较窄。

(二)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偏低、规模偏小,相当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处在孵化期,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对传统产业的扩散和辐射作用不强、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不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三)创新政策体系薄弱。尽管南宁市近年来出台了诸如《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南宁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等科技创新政策,但创新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强,特别是在融资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四)研发投入不足。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较低,据统计,2014年全市R&D支出59亿元,约占GDP的比例的1.9%,低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由于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偏低,导致创新力薄弱。

(五)高科技人才依然匮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缺乏行业内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撑。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全面落实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科技创新真正得到实惠。二是结合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六大重点产业发展“三年计划”,科技部门要集中优势资源,以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利用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工业发展,构建首府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研发投入。一是财政、金融、科技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军高新技术产业的途径。在投融资渠道上建立一整套适合高风险特点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社会集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引导企业成为自觉、自主的研发投入主体。加大创新财政

科技投入力度,同时发挥财政科技拨款的杠杆作用,通过创业投资引导、贷款风险补偿、成果转化奖励等形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开展专项服务,壮大产业规模。一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二是优化全市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在全市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1个以上的孵化器,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孵化器创业创新,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三是将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由其牵头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努力突破企业技术瓶颈制约,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积极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动态调整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指南,加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市场。

(五)打造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持。一是人事部门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开展招才引智,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高层次人才。二是发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培养人才的作用,结合产业升级计划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委培,培养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三是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城区生活环境,为科技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采取更为灵活、更加特殊的政策,进一步研究优秀人才的奖励政策,对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进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进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进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进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时期开发区进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进展,我们采纳咨询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进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进展的总体状况、要紧特点、制约因素和进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进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进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置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样预算收入1 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进展、可连续进展的新时期,出现良好的进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进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进展出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县乡以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重点,以“整脏治乱”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城市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加强县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县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县乡在城市规模扩张方面成效明显,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历史欠帐较多,建设滞后,还属于小城小规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一是市政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城区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垃圾中转站和投放点欠缺,公厕数量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不多,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些维修店、作业加工店、服务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等不符合营业前置条件,如室内无场地占道经营作业,洗车店不设沉淀池,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或河道,餐饮店达不到前堂后店要求,油烟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等等。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内部功能不全,车库、停车场、垃圾池等必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居民生活。此类情况特别是在亚中商城亿家超市及其对面的菜市场周边比较严重。 (二) 市容秩序比较混乱。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目前,县城主次干道均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占道经营,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部分专业市场内部管理不到位,不少经营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二是交通秩序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辆乱停乱靠、乱上人行道,行人不遵守交规,青年路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广告设置随意性大。一些商家在部分路段随意悬挂广告牌,或在店铺门前占道摆放招牌,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还未彻底根治。特别是电线杆,小区过道、电梯内乱涂乱画乱贴。

县2018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2018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县2018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县XX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我县认真贯彻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60条优惠政策,促进了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餐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县开工项目125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361万元,同比增长30%,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8亿元的50.1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4019万元,同比增长4.4倍;其它投资完成44105万元,同比减少4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394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43万元,同比增长1.3倍。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批零贸易达到10426万元,同比增长7.3%;饮食业达到3815万元,同比增长5.9%;零售业达到24376万元,同比增长23.8%;XX年上半年,全县注册登记的第三产业经营户有4567户,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消费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以住房、汽车、旅游等为代表新一轮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运输业和邮电业大幅增长,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449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0%;旅客运输周转量达到4664万人/公里,增长23%。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性服务偏多,生产性服务偏少。 生活性服务项目偏多,诸如餐饮、住宿、城市交通等项目;为工、 第 2 页共 5 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别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从现今段来看,传统产业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深入研究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对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其特点。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要用严格科学的定义

来概括高新技术产业还有一定困难。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了具体的行业标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共涉及11个领域,在工业上包括38个行业。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特点:一是高度的创新性。高新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基础,高新技术成果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二是高度的集成性。高新技术发展不是单一学科或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与综合;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商品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体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集成。三是高度的产业关联性。高新技术发展使科技链与产业链融为一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快、周期短,市场信息反馈及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捷。四是高度的渗透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重组,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五是高度的竞争性。高新技术竞争较之传统技术领域的竞争,其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它包括: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第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按照打造“教育名镇、花木之乡、旅游休闲镇”的总体目标定位,及时启动实施“三产扩张”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差异发展。规划大物流、发展大商贸、优化大环境、催生大企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花木交易、旅游食宿和教育住房出租等服务业,使全镇第三产业在近期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一个重点(以旅游食宿和教育住房出租服务为重点)、三条发展轴(休闲旅游、商贸物流、花木交易)的格局,成为庐南重要休闲旅游胜地、边际商贸物流高地。 (二)对策与措施 1、推崇“生态环境是可持续生产力”理念,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巧借一桥相连的赤水市强势打造“神秘赤水河”生态旅游品牌之机,“借船出海”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较好结合“周祠”升级为国家保护文物的人文资源优势,举全镇之力,加快启动实施包装推介、开发建设周祠广场旅游项目。紧盯赤水8 万多人和每年吸纳上百万游客的潜在消费群体优势,重点做好吃、住、玩、购“四篇文章”。以名小吃夜宵——曾烤鱼为依托,发展特色餐饮和特色小吃,力促形成特色小吃一条街,推出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满足不

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同时,以集吃住娱乐为一体的三星级宾馆——罗曼假日酒店为依托,立足地方特色,借鉴先进酒店管理模式,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形式,提高经营规模、档次,大力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星级饭店、商务酒店等,提升聚人效应。以赤水七处国家级风景区和宋袁食品黑桃系列软糖为依托,积极与镇内外旅游业建立畅通旅游网络,吸引接纳镇内外游客,同时,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旅游产品,逐步形成“游、购”相互配套的旅游综合体系,实现“玩在赤水,购在九支”的一一对接。在公路沿线和锁口森林区,大力发展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项目,加快观光农业和郊游娱乐业的开发建设,按照生产与观光相结合,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旅游的思路,以安居、徐家祠、月台等近郊村为核心区域,充分利用种植花卉传统优势,加大引导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以旅游、观赏为主,科普、科研为辅,融生态旅游和经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区,打造赤水市“后花园”。 2、构建“川南黔北现代服务辐射中心”,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利用毗邻的国家级重点化工企业赤天化20万吨纸浆项目正式投产和德亿纸业、巨神酒业等大型招商引资企业的即将达产见效契机,出台实施《九支镇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建设和提升副食品、家电产品、农副产品批发及服装批发等各类行业市场,着力培育边界商贸市场,构建川南黔北边际交易带,“攻占”边界消费“阵地”,形成辐射与反辐射中心;充分利用佛赤、九五等公路穿境而过、赤水河水路便捷和

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恒康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1 ?原奶供应不 上 1、短期 5月14日任命曹老师在10天内筹建10个奶站,收奶量达到30吨 每天;人力资源部招10个农大食品专业的学生,经夏工3-5天培 训后,到各奶站去做质检员一一总的说来是个好策略,实际操作 要注意 (1)奶源、生产、销售,每天的总量平衡 生产上三方商定后两周计划:再一次强调质量和产量稳定前 不要急于上量(无论是奶源、生产还是销售)。生产几日可以 稳定?暂时请逐步上量 工厂的储奶罐只能储存96吨原奶,所以需要同周边的奶粉 厂、太原奶厂或乳品厂建立合作关系,以备万一生产线出现 问题时帮助消化所收的鲜奶(或在鲜奶收购合同中规避这一 点) (2)曹老师需要一个到三个助手,组成一个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 外够鲜奶 (3)质量控制是关键之一:A.质检员的技能和检验设施要及时到 位;B.多储备几名质检员;C.检验应以加工厂入库前检验为准。 所以,建议由供应方送货,恒康派人押车。 (4)是否建10个奶站要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要控制的是供奶的 数量、质量、供应及时性和价格四个点,而不是奶站的数量 2、长期 应进一步重视对奶源的控制不要忽视控制奶源和控制市 场份额的互动作用: (1)全球范围来看,3-5年内的原奶求大于供,中国也一样 (2)原奶价格将继续上涨到约 1.8-2.0 元/kg,并在未来的 3-5年中居高不下。3-5年内投资养牛的收益会高于生产 与销售牛奶 (3)控制奶源有以下几种方式 自建牛场 购买现有牛场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同现有牛场及散户建立长期 合同在散户聚集地建立奶站,通过供应饲料、定期防疫、提 供良种牛犊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确保原奶的质量当恒康在 销售的市场份额上获胜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收购原奶 或牛场股份的侃价实力一一恒康可以把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 的价格购入牛场股份作为一种投资渠道当公司在山西站稳脚 跟后准备向全国扩展时,可以考虑以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动一、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产业发展是我县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武宣县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仍存在较大不足,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刻认识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对加快提升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武宣县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总体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不断改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大。然而,与其他地区比,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深刻认识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对加快提升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宣县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重视和管理不够。三产比重虽逐年有形提高,但“重二产轻三产”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对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认识。同时,第三产业的管理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加上服务“无形”,信息不对称,透明度差,加大了管理难度,造成行业规划和政策引导的缺失,居民对第三产业的消费倾向受到制约。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快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意见,但我县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重要产业、重要项目仍缺乏明确的鼓励和扶持政策。 2.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强大的第一、二产业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也离不开第一、二产业的市场需求。没有第一、二产业的高度发展作为支持的第三产业过度发展,将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泡沫化,降低经济运行质量。只有第一、二产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才有物质基础,第三产业为生产、销售服务的各行业才能具有赖以快速发展的条件。从我县的经济发展看,今后一段时间,现代农业有待提升;工业正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这对第三产业发展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阶段开发区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发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特点、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立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般预算收入

1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显着特点: 一是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徐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光伏光电、清洁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比较鲜明的产业板块;丰县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加工、盐化工和电动自行车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沛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煤电铝一体化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新型材铝加工、农产品加工、煤化工三大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铜山经济开发区以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电子电器为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睢宁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棉纺织、白色家电、皮革皮具三大产业板块;邳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板材家具、纺织服装、煤化工三大产业,特色较为鲜明;新沂经济开发区规划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三大产业板块,发展势头迅猛;

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统一移交保管。县局档案的保管主要在县局档案室,每年都由档案管理员整理归档,归档的主要有文件、票证、财务类档案。征管类档案、稽查类档案、两税征收档案、各分局档案等仍各自保存,没有移交县局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 (二)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目前我局的档案等级只有机关是省一级,而且是在2005年申报升级的,档案室是在2008年建成的,多年来一直没有对档案室进行升级。大部分单位档案室硬件设施的配置不完善,档案室保管条件普遍较差。个别单位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对档案的保管不够规范,放置无序,存在遗失隐患。档案管理员多数为兼职,对档案管理存在应付思想,归档不及时、随意现象普遍存在。 (三)档案员业务不够精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应该说技术性很强。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对档案的整理归档标准多数是前后任口口相传,对档案的分类、保管期限等标准不统一,而且各人的理解程度不一,造成归档立卷、分类不准确。 (四)队伍配置不稳定。各单位人员调动频繁,加之基

层单位人数较少,使档案管理队伍不稳定,对档案管理的持续性造成了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深入、有序开展。 (五)档案电子化程度低。目前,我局档案保存以纸质为主,还没有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在整理归档、调阅、查询时有诸多不便。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以《档案法》为指导,建立健全管理员职责、归案、调阅、管理等制度,使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培训力度。加强对档案员的培训,提高其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提高其档案管理业务知识专业化程度,增强对档案管理流程的熟悉程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加大档案设施资金投入。要充分认识当前档案设施的不足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加大对档案设施购置的资金投入,最大程度地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设备需求,以利于对档案的保存、管理、调阅。 (四)建立综合性档案室。建立综合性档案室,改变当前档案收集、归档、保管各据一方的混乱局面。各方档案在收集整理、归档后,统一移交综合档案室管理,减少出现档案受损。 (五)发展档案电子化。在各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关于紫阳县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紫阳服务业大有可为 ——对紫阳县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刘杰 一、紫阳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紫阳县服务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催生等多种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逐步成为拉动紫阳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35363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492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443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4280万元。服务业发展稳中趋快,在全县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2011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5.1%,同比增长16.9%。 (数据来源:紫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2011年紫阳县三次产业结构与全省、全市比较分析 单位:% .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局网站、安康市统计信息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紫阳县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产高于全省16.9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6.33个百分点;二产低于全省15.9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99个百分点;三产发展低于全省1.0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4.36个百分点。说明紫阳的经济发展虽然明显加快,但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空间较大,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特点 1. 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通过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正在向经营多元化、服务标准化、档次品牌化方向发展。餐饮业方面,全县共有餐饮业1166户,注册资本3715万元。其中县城以源森大酒店、丽水大酒店2家为首共有餐饮业358家,另有茶山风情、何家大院等20户农家乐和渔家乐。住宿业方面,全县共有各类住宿市场主体123户,注册资本1859万元。其中县城有住宿业73户,住宿企业7户,1205个床位,基本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入住需要。批发零售业方面,共有90户企业从事批发业,355户企业、5908户个体户从事零售业。紫阳县思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依靠 - 2 -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全球经验和中国思考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原子能、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逐步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也引起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力争在21世纪取得最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发展经验 世界各国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管理主体视角来看,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以自由竞争为主,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产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签订科研合同和采购合同等方式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和间接扶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的“硅路”(128号公路产业带)。但自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开始强调政府对关键产业的直接干预,采取官(联邦政府、州政府)、产(企业)、学(科研

机构和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典型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自主创新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又可以分为科学城和技术园区两种类型。科学城型模式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实现科研开发协同发展。典型代表为日本的筑波和韩国的大德等;技术园区型模式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更具政府行为色彩。其目标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新技术公司,以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典型例子有台湾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和英国的剑桥。 虽然上述两种发展模式的管理主体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许多共性值得关注: 第一,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不可或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美国几乎每一任总统都有其独特的政策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肯尼迪的宇宙开发计划、尼克松的十年攻克癌症战略计划、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等;美国对符合其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保护性购买政策,如国防部购买航空产品、电子产品促进了硅谷和硅路的崛起;美国政府还通过直接资助、信息和网络外部支持的方式培育各类孵化器,促进企业成长。日本在“科技创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今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产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以山水田园资源为优势,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明确旅游定位,培育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休闲旅游知名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积极打造天府水城旅游品牌,优先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生态环境优良、休闲旅游舒适、节庆活动精彩、旅游设施配套的“休闲之城”。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具有特色的商务休闲、消夏度假、专题旅游等,大力发展短线休闲旅游项目,突出水上游乐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引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开发一批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带动房地产、批发零售、休闲餐饮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等重点景区,实施景区农民转移安置和封山育林,为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开通沱江小三峡、九龙长湖景区旅游航道,开通县内各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专线,完善重点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鼓励发展星级旅游饭店、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大力发展社会化、大众化休闲(度假)旅店住宿。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组建国内旅行社,开办旅行社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组建旅游车船队(公司),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二)以建设山水田园城市为突破口、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成为近年来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房地产业起步较早、发展势头好、优势突出。2010年,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1.4亿元,占全县固定投资总额的10.3%,开发商品房面积146.87万m2,竣工面积31.33万m2,销售面积50.57万m2、销售额达16.49亿元,由此可见,房地产已成为县的支柱产业,“富税”效应明显。但总体说来,的房地产发展与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还不相适应。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合理规划,有序开发,稳步推进。利用城郊丰富的资源,做大房地产业,把建设成为环境一流、品味优雅的山水之

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发表时间:2009-11-27T14:05:33.45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叶龙祥 [导读] 产业集群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叶龙祥(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经营环境恶化、核心企业较少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和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理论问题对策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作为当今世界上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产业集群是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构成的产业空间组织①。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村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市场化进程,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我国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一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1.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低下产业集群不仅仅是劳动与资本的聚集,更是技术、创新能力的聚集。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应用简单技术为主,主要模仿并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依靠低成本、低价格来维持其竞争优势。造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企业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企业间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较少。②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不足。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大多是从乡村和小城镇聚集并发展起来的,以中小非公有企业为主,因此技术开发资金严重不足。③由于劳动者素质低下,我国企业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吸收和应用能力有限,这严重打击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④由于我国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我国企业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1.2 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①土地、资本、能源等生产要素日益缺乏。目前,产业集群主要集中的沿海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要素瓶颈,许多发达城市的工业用地已将近枯竭;电、水、煤炭等能源供给十分紧张,严重制约了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②产业集群内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等原因,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即使有机构和企业愿意提供贷款,这些中小企业所要承担的贷款利息也很高。③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当前由于原材料供给不足、通货膨胀等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迅速,企业原本的低成本战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利润下降,竞争力有所减弱。④出口能力下降,阻碍了企业向外扩张。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出口受到了制约,这导致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向外扩张能力有所下降。 1.3 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较少在现实的经济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技术、资源优势的企业能够对其他企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能够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发展,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向前演进。由于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农村和乡镇发展起来的,并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集群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我国产业集群很难具有核心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 1.4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产业集群政策已在西方发达国家普及了,而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集群政策、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①我国政府对作为产业集群主体的中小企业不够重视,缺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我国与产业集群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府对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管理不到位。②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目前,我国许多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主要分布的村和乡镇地区交通不发达,企业在用水、用电、通讯等方面存在着困难。 2 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已成为限制我国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瓶颈,因此,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集合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增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应依赖于创新,依赖于创新所带来的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技术问题,聚集企业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意味着该产业的技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因此,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集群及其内部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加大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政府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联合金融机构等中介组织和公共研究开发机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遇到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其次,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转变,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最后,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指导集群内的企业按一定的原则分摊技术创新的成本。 2.2 培育要素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依赖于高质量、充足的生产要素,完善的要素市场对于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不断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政府应积极引导、合理开发并规划土地的使用,使土地向高新技术产业、有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流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应完善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任,通过政策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外商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由于我国目前电、水、煤炭等能源供应十分紧张,政府应增强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并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 2.3 扶持和鼓励与产业集群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保险、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各种中介服务,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产业集群内的中介服务机构应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中介机构应代表企业积极地同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减少企业的信息成本,增强企业的活动能力。中介机构还应扩大服务种类和范围,以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满足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需要。此外,中介机构应引导健康的集群经营文化,促进集群内竞争合作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集群环境。 2.4 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培育核心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带动,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其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