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街道经济总量不足就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2、产业层次不高

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有待进一步的扶持。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服务水平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则相对薄弱。

3、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朝阳前景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大多数龙头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薄弱,导致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具备现代工业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组织系统。

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塑胶、五金类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子、印刷、家具次之。即使就是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各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

打造转型、升级的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具有朝阳前景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4、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指引,导致各工业区产业类型雷同

平湖街道内现状的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引,特别就是一些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各工业区的产业类型盲从性以及雷同性高、协同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其中以塑胶、五金、电子三类产业的雷同性最高。加上各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均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类型的雷同性。

此外,各地的企业分布则呈“盲、散、杂、乱”的特点,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5政策支持有限,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对前瞻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现有工业区的租赁对象大多为低资本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政府相关的发展指引与地方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缺少相应的沟通途径以及专业化的咨询平台,导致众多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工作受阻,从而降低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另外,对产业配套设施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现有产业配套跟不上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此类产业的发展,对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投入也亟待加强。

6、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问题始终就是硬约束,在国家继续严把土地闸门。从严控制耕地“农转用”的背景下,用地指标不足,征用地难度大,影响了重地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特别就是我街道可利用土地几乎为零,用地紧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7、人才匮乏街道虽然凭借紧靠城区的优势,吸纳很多人才到这里工作,但由于我们没有为她们创造一个人才学习交流与培训的场所,又加上企业主不肯投入为人才进行再学习培训的经费。出现了人才引进容易,留住人才难的状况。尤其就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与熟练技工的短缺,这很难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规划原则

1、2、1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与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与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最大化。

1、2、2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循环经济发展要纳入镇村二级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之中,政府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强化监督,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平台,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

率,激发各类资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

1、2、3 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人才资源就是第一资源”,促进人与自然与谐发展。

1、2、4 科技先导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与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教兴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

密结合,促进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走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道路。

1、2、5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企业与循环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保护与发展企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托白山工业园,扬州北高速出口,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产业层次,培育产业

伊通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伊通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伊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工业立县”发展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工业经济区域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何解决伊通县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县工业经济现状,就如何发展伊通县工业经济,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工业企业的现状及问题 伊通县工业企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企业生产发展绝大部分靠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来实现的。 1、就2011年初来说,1-2月,伊通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4271万元,同比增长105.29%,而用电总量为4238.96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13%.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是伊通县的两大支柱产业,情况也如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2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81%,而用电却同比增长63.17%;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4.37%,而用电量却同比增长241.82%.实现的利润和税收的比例也不相协调,大量的工业用电也增加了区域供电压力,同时也加大了企业成本和费用。这还不包括煤、汽油、柴油等能源。虽然这类企业采取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措施,但仍难从根本上改变其生产方式。 2、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伊通的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重.

然而它是靠大量的开采天然原油来实现工业总量增长的,石油资源也会有枯竭的那一天,这样很难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链条短,工业附加值低。我县的多数规模企业还只处于对产品的初级加工阶段,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说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差。从行业来说,主要包括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水泥制品制造、这些企业的产值占总量的大部分。这些企业的生产出的产品经营只能算是对原料的初级加工,成品的附加值低,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企业不仅把相当多的利润空间留给了域外企业,同时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力很弱。 (三)、企业对长期发展的规划还不够成熟。作为企业,在投资成立之后,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是企业管理团队必须思考和决策的大问题。企业只按原来的方式进行生产,而不考虑长远规划、改进及投入,势必会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遭到淘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的改进,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原来技术、产品一旦落后,就意味着没有了市场和销路,那还谈什么经营和发展。我县的企业发展很不平衡,除亚泰水泥等少数企业外,其余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管理和发展体制,这部分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弱,管理方式不健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工业新跨越 伊通县工业经济已经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早运筹早谋划,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2020年关于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xx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29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9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较上年新增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3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实现销售产值24430万元,同比增长23.69%,工业品销售率达96.5%,年末从业人员2355人。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合计81899.9万元,其中:国有资产60014.6万元,占全部资产的73.28%。实现利润11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实现税收2115万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占gdp的比重为1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gdp的份额达到7.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15.4:31.1 调整到51.1:16:32.9。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县域经济民营化战略的实施,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工业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组建了工业发展专班,建立了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奖励办法,有力的促进行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县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 (二)经济成份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发展规划、

政策、措施等方面大力扶持,逐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企业。据统计2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户,私营企业16户,港澳台资企业2户,非公有制企业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6万元,同比增长45.09%。截止xx年底,全县除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朝阳电业为国有企业外,其余的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拍卖,顺利地实施了职工买断工龄,企业买断产权的以民营化为主的工业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由国有转向民营化,不仅破除了传统体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民营资本,更新了职工的观念,增大了择业的灵活度,使原有的资本结构得到重组,资源得到重新开发,人员得到合理安置。应该说在“十五”期间通过县域经济民营化,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发展模式,为“十一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地基础。 (三)骨干企业增幅明显。在全部产值中朝阳电业、电力公司实现产值9700万元,6家规模以上煤矿企业实现产值3638万元,“两电一煤”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52.67%。原康丰公司重组为三益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后,当年实现产值1928万元,鑫鑫麻纺、利安隆化工、发夏食品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多,总量增大。到3月底止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16户,实现产值19792万元,发展到xx年的21户,实现产值25322万元,产值增长27.94%。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望发展到24户以上。此外,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还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利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2

监利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一、监利县工业发展的历史和反思 监利县以前有些传统的工业,在1995年以前工业有一定的基础,曾几何时,乡镇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县直工业也有一定的成效。那时乡镇工业以三大镇为主,朱河的家宝舒绒布被、床单、农机及电缆、龚场的印刷,新沟的印铁、容城的顺恒织布等都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县城有汽配厂、化肥厂、造纸厂、棉纺厂等一些骨干企业。 1995年县委提出了“兴工兴农又兴商,稳粮抓钱奔小康”的口号,第一次把工业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并实施了“亿元工程”,加大了一批企业的技改;同时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兴办了和丹麦合作的中丹家具厂、和台资合作的福江木业、和马来西亚合资的华力造纸,让一批传统的工业向现代工业迈进。 如果没有当时的努力,就没有现在医药、造纸、木材加工等产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产业的基础,才为后面的招商引资提供了合资合作的条件。 监利县和邻近的仙桃市都是湖北著名的大县,仙桃市人口147万,面积2538平方公里,梁天监二年( 公元503 年) ,始置沔阳郡设沔阳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距今有1510年历史。监利县人口155万,面积3460平方公里。公元220年,关羽大意失荆州,东吴据而有之,“以地利富鱼稻,令官监办之”,故名曰监利县,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2012年仙桃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444亿元,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14亿,30家重点工业企业入库税收5.1亿元,监利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是175亿元,财政收入4.28亿元,地方一股预算收入是2.82亿元,工业入库税金是8035万元。监利县人口比仙桃多,面积比仙桃大,历史比仙桃悠久,两县市1990年各项经济指标在当时大荆州地区里,都是不相上下,为何二十年过去,经济对比,反差如此强烈呢? 我认为监利的经济发展失去了三次发展的大好机遇。第一次是在1995年,我们全县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我们没有改彻底,以致此改革向后延伸了近十年。而仙桃他们当时提出有名的“1+X”,即保留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迈亚纺织,其它全部改掉。第二次,我们在中国第一次上市热时,公安的车桥、凯乐等业都企业纷纷上市时,当时我们县也想让汽配厂和福江上市,可惜搞迟了一步。第三次是最近十年,全国掀起招商热时,我们县里的招商也抓了一些,但没有结硬仗,主要停留在领导招商的层面。 二、监利工业发展的前景及其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兴县,开放强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县市领先”的总目标,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1、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的氛围很浓。 全县成立了24支小分队共出征八次。2012年工业项目签约62个,到位资金37亿元。今年上半年,共签约26个,计划投资85亿

县市2017年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总结 典型材料

县市2017年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总结+典型材料 近年来,北湖区牢困树立“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工业园区为教体,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洼地企业洼地. 财源洼洼地”湘南国际物流园被评为“湖南省八大重点物流园”“湖南省示范物流园区”,经开区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今年1-5月,全区园区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引2﹪。 一、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兖分发挥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总引擎”和“增长极”作用。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淮进发展。利用“区区合一”体制,形成以石盖塘一长冲一武广片区为中,以湘南国际物流园、鲁塘片区为“两翼的休两翼”发展新格局。加快以石盖塘、长冲为重点的工业片区开发。石盖塘I重点建设“智造”园区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工业新城;长冲片区重点推进创新创I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智慧”园区。积极建没,“飞地”园区,以南方石墨稀材料公司的入驻为契机,将鲁塘矿区和昏塘工业产业园纳入经开区管理全面启动鲁塘片区的开发建设。二是招大引强,加速产业转型。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抓实招商引资“第一菜单”。利用郴州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出口监管仓、保税仓等便利通关条件,重点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招商。目前已成功引进阿里巴巴速卖通、中俄物流专线、香港莎莎等主流电商品牌入驻,并成功引进了“建筑企业孵化基地和建筑产业化研究基地”项目,该项目预计可创年税收1亿元以上围绕电子信息应用新材料、石墨积深加工及生物医药三大特色产业,新引进已签约落地希望住工、3D电子玻璃、新型汽车内饰件、多特智慧锁扩产等18个项目,总投资川引欧元的德国科德宝集团动力电池隔膜项目等5个项目近期即将签约。三是加大创建力度,打造品牌名片。以园区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配套服务、完善产业链功能、放大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园区知名度和吸引力。目前湘南国际物流园正积极进行,“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创建申报现已完成省级坪审答辩,并被确定为湖南省唯一推荐物流园区名单上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经开区正积极开展“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并以托管鲁塘石墨产业园区为契机,全面启动扩区凋规工作。 二、依托优势资源,放大产业集群效应 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宇腾有色、新田岭钨业等传统有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力转型发展如新田岭钨业与北京华晨刨元环境科技公司合作,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印万吨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实现资源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华润三九裕湘面业等企企业通过生产线改造,产值同比大幅增长。华润三九、帝京科技公司分别获得省级工程研究室、企业技术中心授牌2016年园区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科研经费投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二是特色产业飞速发展。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应用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石墨精深加工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引进上下游企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街道经济总量不足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2、产业层次不高 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有待进一步的扶持。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服务水平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则相对薄弱。 3、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大多数龙头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薄弱,导致主导产业

定位不明确,缺乏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具备现代工业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组织系统。 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塑胶、五金类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子、印刷、家具次之。即使是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各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转型、升级的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具有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4、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指引,导致各工业区产业类型雷同 平湖街道内现状的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引,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各工业区的产业类型盲从性以及雷同性高、协同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其中以塑胶、五金、电子三类产业的雷同性最高。加上各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均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类型的雷同性。 此外,各地的企业分布则呈“盲、散、杂、乱”的特点,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5政策支持有限,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对前瞻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现有工业区的租赁对象大多为低资本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主攻强攻工业战略,围绕工业强县目标,把做强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将做强工业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并提出打造“四大基地”建设,为未来五年会昌工业经济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在新的起点上,只有吹响主攻强攻工业的冲锋号,才能为实现会昌追赶与跨越撑起一片蓝色晴空。为此,经济界别主要从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若干思考建议。 一、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县工业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并初步建立了新型矿产业、新型建材业、新型食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截止XX年,我县共有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十五”期末的XX年,净增7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总产值65亿元,工业增加值13.3亿元。 从企业性质来看,除县供电公司为国有企业外,其余26 个均为非国有企业。非国有工业企业当然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从总产值来看,新型矿产业、新型建材业、新型食品加 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 达70.7%。其中矿产业占比为51.7%,雄居“半壁江山”;建材业占比为4.5%,食品加工业占比为14.5%。其他行业中,供电、服装行业份额较大,分别占4%、12.7%。 从实现税收来看,金龙锡业年纳税超亿元,达1.2亿元,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一枝独秀”。除此之外纳税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石磊矿业、锦顺达锡业、鹰鹏化工;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共有2家,分别是红山铜业、供电公司。 从我县工业经济在全市的排位来看,随着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好转,其位次也在不断进位赶超,实现工业崛起。较“十五”期末的XX年相比,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由6.49亿元提高到65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19亿元提高到13.3亿元,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步入了全市“第二方阵”。但是,我县工业经济基础仍然不够厚实,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条未能有效延伸,资源优势未能较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等等。 二、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毋庸置疑,工业经济的强势推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同样证明,当前今后一个时期,会昌要实现追赶与跨越,关键在工业,命脉

黔西县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黔西县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1年1月20日,全省“项目建设年”观摩大会在我县甘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现场召开,为黔西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委书记粟战书、省长赵克志、地委书记秦如培、行署专员张吉勇等省地主要领导对我县“工业强县”带动战略给予充分肯定。为了更加贯彻和实施好“工业强县”发展带动战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强县,县人大常委会明确县人大相关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全县工业发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业发展概况 (一)全县工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县以煤电为支柱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县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97亿元,煤电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7.3%。2010年原煤产量完成395.6万吨,发电量完成86.19亿千瓦时,分别是2005年的2.2倍和6.78倍。财政总收入中有51.1%来自工业,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达到41.2%。 1、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毕节试验区黔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黔西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规划产业有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制品及器械加工、农业生态观光、物流仓储等五大产业功能板块及商务功能区、行政办公和金融服务功能区、居民安置区等其他辅助设施。毕节试验区与中央统战部拟建的同心产业园也在该基地内。目

前,毕节试验区黔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发展规划(2010—2030年)已上报省经信委审批。已引进项目19个,建成投产7个。规划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地处黔西县城东面,规划面积26.8平方公里,产业布局以煤电、煤化工、煤机制造为主,辅以建材、冶炼、物流等产业,园区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结束。目前园区已入驻项目21个,总投资约17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5.8亿元。 2、以“三水一火”为代表的电力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东风电站、洪家渡电站、索风营电站、黔西火电厂等一批大型水电、火电企业已于“十一五”期间建成,总装机容量309.5万千瓦。2010年电力发电量86.91亿度,其中水电6.66亿度,火电80.25亿度。总发电量比2005年增加74.73 亿度。另有小型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495万千瓦。 3、以煤矿为重点的煤炭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改扩能,组成的43对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170万吨。目前,我县正在加强煤矿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进入我县开发煤炭资源的大型企业已有山东兖矿集团、河南永煤集团等7家,取得的煤矿矿权共17处,总设计规模1110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结束后,煤矿生产能力将有大幅提高。 4、以水泥、制砖等重点的建材产业快速发展。我县3家水泥生产企业,均已建成投产。2011年1-6月生产水泥72.86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9273.4万元。在制砖方面,总投资1830万元、年生产轻集料混凝土砖5200万块的黔西兴黔建材免烧环保砖厂和总投资1000万元、年产5000万块砖的黔西众鑫建材厂已建成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 析

摘要 21世纪我们的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面对这种时代化的发展,我国的信息通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以便适应这个国际化的市场。无论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还是手机产业领域,我们也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争取更大的发展平台。着眼于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的分析,我国手机产业高速发展,受益于近年来移动通信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受2008年年末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2012年将要迎来的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移动通信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给我国手机产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面对国际手机市场的竞争,我们应该找出我国手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以我国近几年来我国手机行业发展状况为背景,综合分析我国手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手机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Abstract 21 century our world has entered the common information era, Face this ki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China'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constantly updated and developmen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Whether in computer network domain or mobile phone industry field, we also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pace, for mor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xport product platform structure market analysis, benefit from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marke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growth, China mobile phone industry high-spe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of national economy, leading to a series of related industry by the end of 2008 bu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12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s heading for the second agent,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market growth will slow, China mobile phone industry to bring serious negative effect, in the face of international mobile phone market competition, we should find out China mobile 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ake som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China mobile 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s the backgrou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ina's mobile phone industr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Key words mobile-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al problems remedy

宁洱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定)

宁洱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白仲元罗宗寿(执笔) 为切实了解掌握宁洱县当前工业发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县委政研室对县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供参考。 一、宁洱县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0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77户,从业人员6881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15户,从业人员3200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562户,从业人员3681人。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0247.8万元,同比增加29164.2万元,增长1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9895.6万元,上缴税金53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048万元,上缴税金1071万元。2010年,全县有轻工业242户,重工业335户,轻重工业齐头并进,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全部轻工业实现产值50066万元,同比现价增长35%,重工业实现产值100181.8万元,同比现价增长19.2%。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增加值完成46224万元。

上缴税金7000万元,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43.8%以上。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26.9:34.5:38.6,形成了以木材加工制造业、茶产业、电力和水泥的供应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 在工业化发展中,培育了普洱茶集团、林缘香料、天壁水泥等一批名牌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以茶叶加工、林产化工、电力供应、水泥建材为支撑的四大支柱产业的增长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2010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4251.3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其中:煤炭开采和矿产冼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34万元,同比增长10.1%;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70.3万元,同比增长141.3%;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93.5万元,同比增长15.8%;饮料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94.6万元,同比增长24.9%;木材加工及木、竹、藤等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07万元,同比增长22.1%;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76.9万元,同比增长46.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74.9万元。 (二)招商引资进展情况。截止目前,全县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共计22个,其中在建20个,协议总投资39.2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0.75亿元,2010年实际到位5.94亿元,同比上年实际到位资金6902万元,增长

全县工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全县工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工业发展现状 1、工业运行现状。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17户,能保持常年纳税的企业有170户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户。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产值过亿的企业25户。全部工业上交税收亿元,纳税超百万的企业21户,其中过千万企业2户。全县用电量首次突破2亿度,达亿度,其中工业用电量亿度,分别增长%、%。工业占GDP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拉动GDP 增长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三项指标均实现“三年翻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亿元,增长%。XX年1-5月,全县工业总产值亿元,全部工业上交税收7729万元,纳税超百万的企业9户,其中过千万企业1户。全县工业用电量4936万度,下降%。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三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可比增长%;规模工

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增长%;规模工业实现利税亿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月份,1-8预计。%增长元, 亿元,可比增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增长%;规模工业实现利税亿元,增长%。 2、主导产业发展现状。XX年,生物医药、金属制造、新型纸业、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8%。年内新增四大主导产业企业13户,总数达到130户,其中新增生物医药企业3户,总数达35户,新增金属制造企业5户,总数达50户,新增新型纸业企业2户,总数达10户。新增绿色食品企业3户,总数达35户。 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县发展最好、效益最佳、前景最广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普正集团、三力、驰邦药业为龙头,已形成集中成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保健药品、兽药制剂、香料精深加工、医疗器械及中药种植的产业体系。现有企业3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户。XX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亿元,上交税收万元。XX年1-7月,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亿元,上交税收万元,增长%。 金属制造产业。金属制造产业是我县成长最快、

发展草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发展草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发展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国家也将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县草食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草养畜、草畜平衡”的产业发展原则在实际生产中得指导作用到不断体现。***县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随着畜牧得快速发展,草产业也到了较快发展,现就***县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提出意见建议。 一、草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鼓励下,在“退牧还草”工程及“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的带动下,全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工牧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生产管理不断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草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局面。 1、天然草原保护情况 ***县现有天然草原1586.1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819.87万亩的56.2%。2006年酒泉市根据80年代国土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确定我县覆盖度在15%以上的草原面积为364.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9%。***县草原主要分布于***、鼎新两绿洲的边缘、田间、荒滩、河谷地段及戈壁山地低洼处。***绿洲草场分布于西南部、西部、北部边缘地带及山间低洼地和东部沙漠边缘。草场土壤由南向北盐渍化逐渐加重,植被以旱生盐生草为主,种类有红柳、白砂蒿、芦草、白刺、红砂蒿、花花柴、木本猪毛菜、刺蓬、灰蓬、珍珠、盐爪爪、骆驼刺、骆驼蓬、墅茴香、盐穗木和冰草、茅草、灰菜、马蔺、

天旋、苦豆子、甘草、苦曲、芨芨、败酱草等,亩产鲜草量150—200公斤,个别地片可达300公斤,全县草原年鲜草产量为31.15万吨,折合干草11.53万吨,理论载畜量为17.56万个羊单位。 2、人工牧草建设情况 近年来,***县积极引导农户种植优质牧草,大力提倡养殖户利用三荒地种草,夏收闲田复种牧草,鼓励种草大户扩大苜蓿种植规模;引进优质苜蓿新品种,开展地埋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苜蓿干草调制、苜蓿收获、贮藏、加工等试验示范,积极争取高产优质苜蓿示范项目,组织实施3000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扩大人工种草规模,推进苜蓿草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同时,大力引进牧草生产加工企业,鼓励发展专业苜蓿草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不断提高苜蓿草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加工水平,确保饲草供应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5.6万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3.8万亩,甘草种植面积2万亩,饲用玉米种植面积5.6万亩,其他牧草4.2万亩;***境内有耕地74万亩,盛产玉米、小麦、豌豆、孜然等农作物,年产农作物秸秆70万吨以上,秸秆加工量达到20.6万吨,青贮氨化10.8万吨;为全县农民增收,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苜蓿草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以分散经营为主,种植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尤其是一些分散农户,种植品种老化,田间管理专业化程度低,节水措施缺乏,仍然以漫灌为主,种植成本高。三是市场信息不畅,农户向外调运难度大。四是产品商品率低,难以形成品牌,销售中间环节多,利润多次分配,苜蓿种植户可得利润少。五是苜蓿种植前期投入大,农户的自筹能力差,

2020年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今天为大家了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立足地方资源和产业特色,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引建,打造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经济发展发展加速、后劲增强,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成绩喜人。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排在全市第2位;比20xx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 一、坚持抓园区、搭平台,增强聚集发展能力。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来抓,加大力度推进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和环大亚经济区惠东区发展。其中作为全省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之一的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至目前,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8亿元,累计签订入园合同项目98宗,涉及总投资201.95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3宗,投资额82.3亿元。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8.8亿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2.4%。环大亚湾惠东区域包含我县沿海以及白花共8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海洋生物、海洋保护等产业。目前,区内的白花长塘工业园区、中航谟岭工业园区,铁涌小屯工业园以及

铁涌、黄埠、吉隆鞋业为主的女鞋生产基地等产业聚集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我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20xx年,8镇累计完成固定资投资138.7亿元,占全县比重6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 亿元,增长10.4%,占全县比重46.0%。 二、坚持抓引资、建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抓发展”的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方位开展招商选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举办多场招商选资推介会,组织参加广东-澳洲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做到既招商,又交流;发挥与大亚湾联建机制,实施县区联动招商;组织招商队伍,开展有针性招商;发挥商会、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联动外出乡贤、企业家以及世界500强、国企等,开展定向招商等方式,全方位抓好招商选资,20xx年,全县外引内联项目共104宗,合同投资总额236.49亿元。其中,内联项目92宗,合同利用资金234.93亿元,履约率83.70%;外资签约项目12宗,签约总额1.56亿元。20xx年在谈重点项目共8宗,预计投资额943.06亿元人民币。二是着力抓好生产性项目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县内资项目库和工业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落实县领导挂点推进签约项目落户建设,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工业投资,20xx年以来在建、续建、新建的大型工业项目有飞泰科数字装备、鹏程彩印、洋林电子科技、华源轩家具生产基地等86宗,累计完成投资额为51.2亿元;铭源健体自行车、美万家家具、雨辰鞋厂、飞步鞋业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泾县工业经济发展有关情况汇报 根据市经信委调研活动要求,现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工业企业1473户。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20余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亿元以上企业8户。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28个行业。全县工业企业就业人数2.2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约11000余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二、一至五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1至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3.37亿元,同比增长46.53%;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48.86%;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47亿元,同比增长33.9%,产销率达97.2%。规模工业用电量1616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5.9%。 2、规模以上企业个数逐年增多。2009年达到130家,目前又筛选10家企业准备进入规模企业,预计年底可新增规模企业15家,总数达到145家。

3、重点监控企业拉动作用明显。隆鑫铸造、榕航铸造和万顺球墨等3家重点监控企业共完成产值28047.2万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2%;尤其是电机生产较好,1-5月份产值达到36081.3万元,同比增长29.36%,产量达218万千瓦,同比增长45.33%。 4、工业投资比重加大、速度加快。1-5月份完成工业投资82255万元,同比增长59.28%,增幅位全市第三位。 5、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较快。重点推进南华电机工业园、50万吨精密铸造园、中小企业创业园、江浙科创园和职高实训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等“四园两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东阳产业园、绍兴示范园建设。经济开发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兰山工业区申报省级工业园区进展顺利,同时,城西工业区、琴溪农民工创业园等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在加大,步伐在加快,为产业集聚提供了较好平台和很大空间。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依然困难。由于融资困难,部分企业举步维艰,难以实现更大发展,部分续建项目进展缓慢,新上项目开工率低,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不多。 2、成本压力加大。一是原材料、能源、交通运输、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二是利率、汇率、出口退税率变动和调整,造成外向型企业普遍效益下降。三是新《劳动法》实施,社保“三金”扩面征缴、土地使用税上调和工业用电等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