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中菊淀粉型低聚糖类体成分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

巴戟天中菊淀粉型低聚糖类体成分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
巴戟天中菊淀粉型低聚糖类体成分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

低聚糖

低聚糖 一、概念 低聚糖又称为寡糖或寡聚糖。定义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低聚糖每分子水解成3~8个分子单糖的碳水化物称低聚糖,也有人把水解成3~10个,甚至20个分子单糖的碳水化物归入这一类。 2、低聚糖(或寡糖01igosaccharides)是指其分子结构由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成的糖类总称。 3、低聚糖麦芽三糖到麦芽八糖,都是α,D-葡萄糖以α-1→4和α-1→6糖苷键结合的。杂低聚糖匠结构比较复杂。分子量300-2000,界于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多糖(纤维、淀粉)之间,又有二糖、三糖、四糖之分。 4、是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 5、别名寡糖类或少糖类。通常,低聚糖是2—10个单糖以糖苷键连接的结合物,11个单糖以上的结合物则称为大糖类,100—2000个单糖结合物则称为多糖类。 二、分类 1、水解产生的所有糖分子都是葡萄糖的称麦芽糖低聚糖,由3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叫麦芽三糖,四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叫麦芽四糖等等。 2、水解时产生不止一种单糖,称杂低聚糖。如大豆中的杂低聚糖水解产生棉子糖和木苏糖等,人不易消化,无法利用。但机体自己合成的杂低聚糖,有很重要的生理功用。 三、常见低聚糖

其中较重要的有: 1、棉子糖:由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组成。 2、水苏糖:由组成棉子糖的三糖再加上一个半乳糖组成。 以上两种主要存在于豆类食品中,因在肠道中不被消化吸收,产生气体和产物,可造成肠胀气;而有些寡糖可被肠道有意细菌利用,而促进这些菌群的增加而有保健作用。 四、作用机理: 功能性低聚糖之所以具有生理功能,是因为它能促进人体肠道内固有的有益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形成。由于双歧杆菌对氧、力、热和酸的高度敏感性,要想直接将它添加入食品中是相当困难的,但这对于低聚糖来说却是易于反掌。 五、分布 自然界中仅有少数几种植物含有天然的功能性低聚糖。例如,洋葱、大蒜、芒壳、天门冬、菊苣根和洋蓟等中含有低聚果糖,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 六、生理功能 1、促进机体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 低聚糖由于其分子间结合位置及综合类型的特殊性,从而使它不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吸收。但它进入肠道后段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动物肠道内固定的有益菌消化利用。从而使有益菌大量增生,起到了有益菌增殖因子的作用。同时低聚糖产生的酸性物质可降低整个肠道的PH值,从而抑制了有害菌(如沙门氏菌等)的生长,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2、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 许多病原菌的细胞表面含有键合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称为外源凝集素。它们可与消化道低聚糖结构的受体结合,使消化道附着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从而导致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后直接作用或产生毒素而导致病变。若选择合适的低聚糖,使之与外源凝集素结合,从而破坏细胞的识别,进而使病原菌不致于吸附到肠壁上,而低聚糖又有不被消化道内源酶分

抗抑郁药药理学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药理学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快节奏,人类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抑郁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药物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就现代药物治疗抑郁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抗抑郁药;抑郁症;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睡眠障碍等,严重者常出现自杀冲动,是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据WHO统计,各种类别抑郁症的患病率已占全球人口的3%~5%,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现就抑郁症的药物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烟肼是第一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为异烟肼的异丙基衍生物。其主要机理是通过抑制MAO活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此后相继有很多类似的化合物用于临床治疗,主要有超苯丙胺、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是心血管病人和老年患者的禁药,所以国内逐渐停用。吗氯贝胺是第三代具有选择性的MAOI,疗效相同于TCAs,安全性高,无传统MAOI的不良反应,不需要限制饮食酪胺的含量。其t1/2短,但每日用药2次就能达到临床疗效。 2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由于这些药物结构中都有2个苯环和1个杂环,故统称为三环类抗抑郁症药。三环抗抑郁剂是紧接MAOIs之后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等。TCAs的抗抑郁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突触间隙NE和5-HT再摄取,增加这些物质在突触间隙的含量,使病人精神振奋,情绪提高。自20世纪50年代末使用至今,其抗抑郁作用经受了考验,即使与新型抗抑郁药相比,它的疗效也是值得肯定的,目前主要用于重度抑郁症。 3 四环类抗抑郁药 四环结构与三环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但它对NA的作用明显大于5-HT,这是其它品种所没有的特点。代表药物为米安色林(manseri-ne)、马普替林(maprotiline)。其中,马普替林为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有强大的抗抑郁作用,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疗效良好。米安色林能选择性阻断突触前膜α-肾上腺素受体,可安全地用于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对抑郁性神经症疗效较好。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第一,抑郁症患者受损的执行能力。有学者认为执行能力对于抑 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来说受损害最重。执行能力的受损在抑郁症患者 中可以表现为在处理新事物、计划行动策略、抑制错误、监督实施行动、利用反馈修正等多种能力的下降。抑郁症患者损伤了分析综合能力、空间知觉力、逻辑及联想能力、部分与整体观念、思维灵活度、 想象力、眼、手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受到损伤,这些认知能力的受损 可以导致患者在患病阶段环境适应能力下降。疾病越严重认知功能受 损越严重。在通过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倾向于时程更长,更难恢复的现象。 第二,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功能下降。人的大脑掌管记忆的分区较多,大家一般认为额叶、丘脑、颞叶内侧面和边缘系统这些脑区都参 与了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往往会受到注意力和情感的影响。而抑郁症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情绪与注意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损伤,可知抑郁症 患者的记忆力会受到影响。学者们认为抑郁症患者记忆力在患病过程 中明显减退,表现各个记忆过程的受损,首先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能 力下降,其次自由联想、粗质回忆和再认过程都受到限制。在整个病

程中患者的长时记忆保持较完整,受到的影响较小。或许这能解释临 床上抑郁症患者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患病时适应能力下降等表现。 第三,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大脑扣带回的前部和额叶 一般认为参与注意力功能协调。影像学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的额区较 正常人有缩小,抑郁症患者额叶功能下降,可能会影响注意力。临床 观察许多患者在患病中反映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持久,或注意 力固定于病态观念上难于转移。有研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数字广度测 试时,中度和重度患者测验成绩有显著差异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比中 度患者注意力缺陷更加明显,表现地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进行保持。

功能性食品(全全)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研究------国际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阵地 功能性食品开发------时代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要求 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 Health---haeth(古代词)值得庆贺即安全完好状况。 一)健康的标志:(全世界公认的13方面) 1、生气勃勃富有进取心; 2、性格开朗、充满活力; 3、正常身高与体重 4、保持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37℃;72次/min;婴儿45次/min、6岁25次/min、15-25岁18次/min、年纪稍大又有增加) 5、食欲旺盛; 6、明亮的眼睛和粉红的眼膜; 7、不易得病,对流行病有足够的耐受力; 8、正常的大小便; 9、淡红色舌头无厚的舌苔; 10、健康的牙龈和口腔粘膜; 11、光滑的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肤色健康; 12、光滑带光泽的头发; 13、指甲坚固而带微红色;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疾病的起因:1、不正常的生长物; 2、组织的衰老与变性; 3、免疫变态反应与其它紊乱; 4、先天性和遗传疾病; 5、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6、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侵染; 7、物理因素损伤; 8、营养不良; 9、应激反应; 10、毒性物质;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1987年,日本文部省在《食品功能的系统性解释与展开》最先使用该词。 1989年4月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定义为: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工业化食品。 1990年11月又提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必须符合下面条件: ①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药学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3],谷氨酸传导障碍[4],神经免疫异常[5]等因素有关,新发病机制的发现很大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6]。目前,许多人又把目光

功能性食品考试题[1]

功能性食品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哪些作用? ?我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增强免疫力、抗衰老、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保护胃黏膜)、改善骨质疏松、促进排铅、抗突变、抗肿瘤、抗疲劳、提高应激能力、清咽润喉、保护化学性肝 损伤、减肥、美容、促进乳汁分泌、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睡眠、改 善性功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增进智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视力、耐缺氧作用、抗辐射等 2 什么是生理活性肽,生理活性肽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它在人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疾病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生理活性肽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正是因为它在体内分泌量的增多或减少,才使人类有了幼年,童年,成年,老年直到死亡的周期。生理活性肽的的生理功能如下: 1.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平衡; 2.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菌和感染的抗体,提高免疫功能; 3.促进伤口愈合; 4.在体内制造酵素,有助于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5.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6.促进蛋白质、酶、酵素的合成与调控; 7.沟通细胞间、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使; 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9.调节内分泌与神经系统; 10.改善消化系统、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 11.改善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12.抗病毒感染、抗衰老,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 13.促进造血功能,治疗贫血,防止血小板聚集,能提高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 14,直接对抗DNA病毒,对病毒细菌有靶向性。 3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与缺点? 1)膳食纤维的吸水溶胀性能有利于增加食糜的体积,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并软化粪便,防止便秘,促进排便和增加便次,起到一种导泄的作用,减少粪便在肠道中的停滞时间及粪便中有害物质与肠道的接触,保持肠道清洁,从而减少和预防胃肠道疾病。 2)膳食纤维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预防高血脂症和高血压。

功能性低聚糖

┊┊┊┊┊┊┊┊┊┊┊┊┊装┊┊┊┊┊订┊┊┊┊┊线┊┊┊┊┊┊┊┊┊┊┊┊┊ 摘要 功能性低聚糖属于寡糖,主要包括水苏糖、棉籽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聚糖、壳聚糖等。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它们的酶系统,因而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可以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功能性低聚糖并阐述了其功能。 关键词功能性低聚糖,双歧杆菌,保健作用。

┊┊┊┊┊┊┊┊┊┊┊┊┊装┊┊┊┊┊订┊┊┊┊┊线┊┊┊┊┊┊┊┊┊┊┊┊┊ 目录 引言 (3) 1功能低聚糖 (3) 1.1低聚异麦芽糖 (3) 1.2低聚半乳糖 (4) 1.3低聚果糖 (4) 1.4低聚木糖 (4) 1.5大豆低聚糖 (5) 2功能性低聚糖的直接功能 (5) 2.1抗龋齿 (5) 2.2降血脂、降胆固醇 (5) 2.3增殖双歧杆茵、优化肠道茵群 (6) 3功能性低聚糖由双歧杆菌引起的间接功能 (6) 3.1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功能性低聚糖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6) 3.2 营养作用 (6) 3.3防止便秘功能 (6) 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装┊┊┊┊┊订┊┊┊┊┊线┊┊┊┊┊┊┊┊┊┊┊┊┊引言 低聚糖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它是替代蔗糖的新型功能性糖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未来型”新一代功效食品。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的新产品,近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均有规模化生产,我国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起于90年代中期,近几年发展迅猛。低聚糖(oligosaccharide)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子量约为300—2000,可分类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普通性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酸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壳聚糖、壳低聚糖、低聚木糖等,因在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的酶系统,不能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故不能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对人体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是就功能性低聚糖做一个介绍,下面先来介绍一些功能性低聚糖。 1功能低聚糖 1.1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是指葡萄糖基以a一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6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它是一种支链、非发酵性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或称寡聚葡萄糖,其英文缩写为IMO。低聚异麦芽糖的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和异麦芽四糖占总糖的50%以上。低聚异麦芽糖分子中含有a一1,4键及a一1,6键,以及少量a一1,3键和a一1,2键。低聚异麦芽糖在酱油、清酒、酱类、蜂蜜及果葡糖浆中有少量存在,广泛存在于大麦、小麦和马铃薯等植物性饲料中,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 IMO的甜度温和,为蔗糖的45%~50%,可代替部分蔗糖以降低食品甜度及改善食品风味。异麦芽三糖、四糖、五糖等随着聚合度的增加,甜度降低甚至消失。其黏度介于相同浓度的蔗糖与麦芽糖之间。其黏度比蔗糖高,更易于保持结构稳定;其黏度比麦芽糖低,食品加工时操作方便,且对糖果、糕点等的组织与物理性质无不良影响。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对酸和热的稳定性极强。将IMO添加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值食品中,其特性和生理功能不受影响。IMO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对各种食品的湿润和品质的维持有较好的效果。它还能抑制蔗糖的结晶,防止淀粉类食品的回生,从而延长货架期。分子末端有还原基团,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共热会发生美拉

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

浅论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 【摘要】本文分析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问题。指出部分抑郁症患者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在愈后一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如自觉状况差、社会适应功能减退。目前有学者推断是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受损造成的,并且认为这些损害主要损伤了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特别是执行功能。【关键词】抑郁症;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损害 抑郁症是一组精神障碍,不同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临床表现的组合。在临床中人们发现部分患者常常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的下降等认知障碍为显著的表现。以前人们认为抑郁症通过治疗后是比较乐观的,但是一些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患者的调查发现部分患者的情绪低落确实得到了缓解,但是患者往往抱怨自己的状态不能恢复到病前。大约有50%-65%的患者会对自己愈后的生活状况不满,认为自己的记忆能力不如从前,情绪消沉,自我评价差,工作、与人交往等社会功能难以恢复。据调查显示,那些缓解的患者由于自杀造成的死亡率仍然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症患者中存在突出的认知功能损害,不仅会带来患者的不良感受,并且影响愈后,作为残留症状存在下来。国外学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造成的。由于患者在情绪恢复后认知功能的损伤依然存在,可以考虑这些认知功能可能存在于抑郁症状之外,逐渐的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问题。

认知在心理学的概念中被认为是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之一,认知不仅参与个体对自身以及环境的确定,还包括了感知、学习和记忆、注意、语言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我们在临床上所指的认知功能障碍常常用另一些名词表示,例如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者认知残疾,其实都是指认知功能障碍。其概念泛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可以从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到严重的,例如痴呆。帕金森症、脑外伤等都是常见的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疾病。一般来说,认知功能包括多个方面,如计算能力、记忆力、定向力(时间、空间等)、结构能力、语言、执行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而目前大家更加重视的是认知功能中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的意义在于一种协同作用,在人们认知过程存在多个、复杂的操作,而执行能力将它们协同起来,也就是指个体实现一个特定目标时能够以动态、灵活的方式协调多个子系统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1],往往运用到个体的计划能力、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力和判断力等。在需要快速解决问题时,个体正常的执行能力能够保证个体在庞大的信息中做出必要地选择,有计划开始推理并处理问题。若个体的执行能力受到损伤,那么这种协调性就会打破,导致患者认知过程中产生错误,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虽然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学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但目前普遍认为抑郁症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并且主要影响了患者的

中国低聚糖行业发展概述

我国低聚糖产品生产现状 低聚糖的主要品种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水苏糖等。但实际年产以万吨计的品种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年产以千吨计的品种大豆低聚糖,水苏糖属于高端产品,我国生产的还较少。 图2-7我国低聚糖主要品种生产状况

我国低聚糖主要品种生产状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低聚糖应用领域概述 在食品工业领域 ●低聚糖食品添加剂 功能性低聚糖配制的食品,除了可以调整肠道帮助消化外,尚有控制血压、中和脂肪,补充矿物质,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防龋齿等功能。 ●低聚糖食品配料 功能性低聚糖可以作为食品配料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低聚果糖成功应用于酸乳、饮料、乳酪、馅料、冰淇淋、焙烤、巧克力、糖果、肉制品等。低聚半乳糖,由于其热稳定性好,能应用于乳制品,饮料、糖果、点心、冷冻甜点、面包、果酱、蜂制品、肉制品等,例如有低聚半乳糖2-4g/瓶和3-4g/100ml的清凉饮料、2-3g/100g的特制婴儿饼干,1-4g/100g的脆米饼等。 保健食品领域 低聚糖具有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止便秘、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改善维生素代谢、提高矿物质吸收等作用。因此在以下领域中有很高研究价值。 ●低聚糖降糖产品的研究 ●低聚糖降脂产品的研究 ●低聚糖减肥产品的研究 ●低聚糖润肠通便产品的研究 ●低聚糖运动饮料产品的研究 ●化疗及服用抗生素类药物病人保健品的研究 ●低聚糖与其它药食两用成分的组合物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饲料添加剂领域

低聚糖添加于饲料的主要功效为: ●促进双歧杆菌增殖 ●提高排便速度 ●减少血氨浓度 ●增进矿物质吸收 ●增强免疫能力 我国饲料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生产大国。按照1996-2020年我国饲料工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配合饲料的产量达到1亿吨,浓缩饲料1200万吨,预混合饲料300万吨,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低聚糖饲料添加剂将大有作为。 在生化肥料领域 ●低聚糖对土壤微生物也有菌群调节作用,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缓解环境、健康等领域的当前压力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 摘要:抑郁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对其病理的解释多种多样。本文从认知理论入手,介绍了几种主要理论,包括Abramson抑郁无望理论、Beck理论、双重加工模型和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抑郁认知理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抑郁认知易感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目前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第四大疾病。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自我感觉、人际交往及躯体功能状态。最新的调查表明,16%的人在一生中某个时候可能罹患抑郁。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已达3%~5%,超过2600万人罹患抑郁症。对抑郁病因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抑郁形成的解释有多种,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动力学派,神经科学等。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看自己、世界和未来的方式是引发和影响情绪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下面着重介绍关于抑郁的几种认为理论模型。 1 Abramson的抑郁无望理论 无望感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塞利格曼首次将动物无助感实验的结果用于人类抑郁的解释,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一“控制“为新观念,认为有机体不可控期望的繁华导致费事硬性的消极行为和其他的系的无助表现。Abramson等人对抑郁的行为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抑郁修正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认为,抑郁是由于患者对消极事件三方面错误的归因引起的,这三方面指的是:内在的,普遍的和稳定的原因是,最容易发生。因此,这个理论有被称为抑郁的无望感理论。无望感的认知,引出了一个新概念——无望型抑郁,及抑郁的一种雅兴,表现为悲哀、自暴自弃、缺乏活力、领没、精神萎靡、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无望感理论模型认为,当经历一个负性事件时,具有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比非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无望感,从而产生抑郁,尤其是无望型抑郁。 2001年Abramson对理论再次进行了修订。不再局限于归因,扩展到各种负性认知方式,应对方式等。导致的异域类型,也就不再仅限于无望抑郁一种亚型。更加强调认知易感性与负性应激之间的相互作用。Teasdale进一步认为,具有一予以感性的人,负性情绪很容易诱发与自我有关的负性思维,并导致对结果和未来做出消极的解释。 2 Beck的理论 2.1基本内容 Bec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的认知活动或认知过程是消极的,包括消极新年、思维和想象。他认为,认知过程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接受和评价信息、产生应对和处理问题、预测和评估结果。Beck以“抑郁认知三联征“,”认知歪曲“”自动性思维“和”潜在的一遇行人制图室“为核心概念来解释抑郁障碍的产生。所谓抑郁三联征,是指个体对子我做消极评价,对以往经验做消极解释,对未来做小机遇期;认知歪曲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错误解释或错误直觉,在这种情况下,已与个体得出的结论会是他们的消极期望得到进一步强化;而自动性思维指的是介于外部事件和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思维。大多数抑郁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反应之前的难写思维。大多数抑郁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之前已存在这些思维,因为这些思维已经成为自动性思维。抑郁症是消极认知方式的结果,而抑郁患者的消极认知方式就是自动性思维,已经成为抑郁患者认知事物的习惯方式。 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而这种逻辑上的错误退了或不正确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良行为和情绪障碍。抑郁患者用自我贬低或自我责备试图去解释所有事件。Beck把抑郁患者对客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1)任意的推断。推断中昂并不存在结论的证据(我是无用的,因为我买东西是商店已关门;(2)选择性抽象。其中结论只

功能性低聚糖产业及市场发展分析(龙力)

功能性低聚糖产业及市场发展分析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功能性低聚糖,是指对机体健康具有一定改善效果的功能性糖类,多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并不是所有的低聚糖都成为功能性低聚糖, 只有在人体肠胃道内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的低聚糖才称为功能性低聚糖, 他们是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因子。其主要包括: 低聚木糖(木寡糖)、低聚果糖(果寡糖)、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低聚半乳糖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追求,功能性低聚糖也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保健品、饲料、医药和植物调节等行业中。 功能性低聚糖首先由日本传入我国,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广下,其被列入了国家轻工行业标准QB/T2492-2000。其中的许多产品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推荐为“营养健康倡导产品”。目前,中国功能性低聚糖的产能约12万吨,实际产能只有7万吨左右,国内市场需求量在6万吨左右,世界需求量却高达135万吨。国内市场上的功能性聚合糖主要以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为主,占到低聚糖市场份额的70%左右。现将主要功能性低聚糖的产业及市场发展情况简介如下: 1 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是由2-7个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连接,并以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其以玉米芯、甘蔗渣、秸秆等为原料,经酶解、纳滤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低聚木糖区别于其他低聚糖具有四大特性:①高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②很难为人体消化酶系统所分解,③酸、热稳定性好,④有效摄入量少等,适合于与

所有食品、保健品、医药等产品配伍。日本SUNTORY公司早于1989年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我国于2000年研制成功,并于2002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2003年,日本又将其批准为保健品食品之一。2007年低聚木糖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批准推荐为“营养健康倡导产品”。 低聚木糖的有效用量仅为0.7g/d;相对与其他产品来说,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其功效是其他低聚糖产品的10-20倍。随着其宣传力度的增加,以及其应用范围为,低聚木糖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低聚木糖产品是SUNTORY公司酶法生产的低聚木糖,有以下4种产品形式:70%低聚木糖糖浆;35%低聚木糖粉末;20%低聚木糖粉末(其中数字表示低聚木糖对总糖含量百分数);片剂等且已经应用于饮料和调味醋等产品。在我国,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低聚木糖最大的生产厂家,其产品规格有95%低聚木糖(糖浆、粉末),70%低聚木糖(糖浆、粉末),35%低聚木糖粉末,20%低聚木糖粉末等。其已成功在醋饮品、口香糖、口服液、胶囊以及各类调节肠道菌群的中、高值产品中应用。例如:与中草药辅配的保护胃粘膜类的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卫奥开牌海参壳聚糖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的尝如意牌低聚木糖胶囊、昂立1号R优菌多颗粒(女士型)、复临畅欣牌低聚木糖片等;辅助降血脂类的华雨牌清清口服液、龙力牌唐亿康胶囊等。低聚木糖在饲料中的使用也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在各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低聚木糖,可以有效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类由肠道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促进机体钙吸收、提高机体的生长生产性能、降低料重比,从而增加利润值。另外,低聚木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7T11:01:38.6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宋继丽丘国丽[导读]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510010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5- HT、NE、DA及Ach等)、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治疗抑郁症一般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途径:心理治疗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目前仍以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为主,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也最多最广。本类药物还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多用于脑内5-HT减少所致的抑郁症。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5只第二代抗抑郁药为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以及氟西汀,被业界称为“五朵金花”。中药治疗中医药防治抑郁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较西医具有疗效相当、起效较快、全面调理保护大脑、标本兼治,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现在已经阐明的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天然活性成分有:萘并二蒽酮类衍生物、藤黄酚类衍生物、黄酮类、苷类、有机酸类、低聚糖类等。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有:柴胡、贯叶连翘、石菖蒲、银杏叶、白芍、郁金、刺五加、甘草等,复方方剂有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温胆汤、白芍甘草汤等。 目前临床经常运用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治疗抑郁症,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治疗抑郁症都显示了这样的优势,中西药联合使用治疗抑郁症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并且副作用大大减少,西药用量可以逐渐减少。中药除有治疗抑郁症作用外,尚可对常规抗抑郁症西药产生的副作用有一定治疗作用。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因而逐渐退出市场。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功能性食品(参考)

10个题:名词解释4个,问答6个。 1、功能(保健)食品系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2、亚健康:身体的确有不适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出于健康与疾病知道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功效成分: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4、牛初乳:是指母牛分娩产犊后乳腺在7d内(有时仅指2~3d内)所分泌的乳汁。 5、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6、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7、疲劳:在劳动或运动过程中,由于劳动或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或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 8、低聚糖(功能食品配料)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9、膳食纤维:指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性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10、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先进的管理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11、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过程大体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保健功能。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保健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12、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和药品的区别: 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集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求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与一般食品的区别:一般食品为健康人所摄取,从中获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

四逆散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四逆散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姚春栉1张青萍2覃燕琼1颜凡棋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文章从基于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分析,综述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向与可能机制,探讨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理法和方药,介绍了四逆散在临床的应用,为探索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四逆散;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3-00043-0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argeting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ere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s and prescriptions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ini Powder was introduc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Sini Powder; depression;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且具有致残性的疾病,临床上以情绪明显持久低落为表现并伴随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种精神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二大负担[1]。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多为西药,再者西药基本都存在着副作用大、药效缓慢、疗效不佳等缺点[2],找到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是当前的主要目标。中草药历来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从中医药中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成为迫不及待的的需求。 1 病因病机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内就有记载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贵要略》记载了脏燥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郁证到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而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首倡“六郁”学说,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记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化瘀、化痰涤饮等方法[3],且充分注意到精神调治对郁证具有重要意义。同一朝代的王清任进一步阐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化瘀法治疗郁证中的应用。纵览历代中医名家观点,该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输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由于该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输泄,故以气郁为先,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治疗关键为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兼顾是否有淤血、化火、痰结、湿滞、食积等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虚证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而补之[4]。 2 四逆散的方药组成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千年古方,也是治疗肝脾不和的代表方,临床研究显示治疗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四逆散原方由柴胡6g、枳实6g、甘草6g、芍药6g四味中药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后世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将其应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5]。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近些年来,临床医师广泛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后用于治疗抑郁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四逆散抗抑郁机制研究 中药具有“多个靶点及多个层次”的调节模式和作用于机体多个病理环节的特点,因此从中药中开发抗抑郁药是非 总第21卷235期大众科技Vol.21 No.3 2019年3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March 2019 【收稿日期】2019-01-08 【作者简介】姚春栉(199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脑病防治。 【通信作者】张青萍(1969-),男,河北邯郸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 究生导师,从事脑血管病研究工作。 - 4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