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固本法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_马丽_黄世敬

补肾固本法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_马丽_黄世敬
补肾固本法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_马丽_黄世敬

人参皂甙Rh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王占峰,罗毅男,洪新雨,鞠砚,孙玉芹,韩海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作者简介:王占峰(),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脑外伤及颅脑肿瘤地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 出处: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第期 摘要:恶性肿瘤治疗至今尚无好地方法.传统化疗药因其缺乏特异性地细胞毒性作用,治疗中容易造成正常细胞地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地并发症.人参皂甙是人参中提取地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很高地抗肿瘤活性,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文章从人参皂甙地抗肿瘤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诱导分化、抑制肿瘤合成、提高荷瘤机体地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转移、抗肿瘤耐药性增强、其他化疗药物对耐药肿瘤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关键词:生物提取物;人参皂甙;抗肿瘤作用机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 , , . . . (, , ,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人参作为中国传统中药,在中药史上占有重要地地位,具有大补元气,补气益肺,安神益智地功效,被用于多种古方验方地主药.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成分具有诸多生物活性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人参皂甙是人参中主要地有效成分,迄今已分离出多种单体,人参皂甙是从人参中提取地天然活性成分,属于十二醇皂甙,在体外对黑色素瘤细胞具有分化诱导作用.通过实验已证实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或凋亡,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地增殖和生长,并证明对正常细胞毒性作用甚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肿瘤地常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肿瘤化疗地目地在于通过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地死亡或阻止其增殖.但绝大多数药物其细胞毒性缺乏特异性,造成正常细胞地死亡,特别是增生活跃地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移植及全身毒性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地方法弥补和完善常规治疗地不足.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地一个主要特征在于分化障碍,因此,恶性肿瘤被看作是细胞分化异常地疾病.分化异常后,返回原始胚胎细胞表型,即去分化.近来地研究表明,引起细胞分化阻抑特异性地基因改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地.诱导分化治疗就是基于以上认识,应用分化诱导剂,使恶性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转变,甚至完全转变为正常细胞,即再分化或肿瘤逆转,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地新途径,从天然化合物中寻找分化诱导剂成为学者们研究地重点[].细胞凋亡是一个程序化死亡地过程,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其对治疗因子地反应关系密切.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凋亡可维持细胞地形态,减轻周围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地凋亡,并成为恶性肿瘤化疗地新目标.大量研究表明,该药抗肿瘤作用与传统地化疗药物有所不同,深入研究地抗肿瘤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地现实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抑制肿瘤细胞合成通过[]掺入实验检测人参皂甙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细胞核酸合成地影响,发现人参皂甙作用地细胞地[]掺入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可能是人参皂甙作用于细胞后对合成复制有抑制作用,且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强度随药物浓度地增高而增强[]. 诱导肿瘤细胞地凋亡和分化 诱导肿瘤细胞地凋亡

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最主要方式。由于在抗抑郁药物基础上合理加用其他药物能显著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因此联合用药是目前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的现状,为合理选用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中国论文网/6/view-12955454.htm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c)-0040-04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ommon affective disorder disease,the application of antidepressants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significantly,which is the main way to treat depres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urrently. A reasonable addition of other drugs on the basis of antidepressa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depression,so the combination of drugs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ian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tatus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in combination,for the rational use of combined drug regimen provides new basis. [Key words] Antidepressants;Combination drugs;Research progress;Review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三个核心症状,并可伴有焦虑、自罪自责等心理症状群及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焦虑抑郁 1 概述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 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 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 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2002年芬兰melartin 等用dsm-ⅳ对269 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 %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2001年keufman 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 ,显示50 %~60 %的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2001年德国的全民普查中发现59. 1 % gad 患者满足抑郁障碍的诊断。国内屠鉴源报道焦虑症伴抑郁症状与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的比较均为50%,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常在疾病开始即并存。王骞150 例中共病组68例,45.3%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 2.1 gad患者共患抑郁症发生率为39%,共患心境恶劣为22%; 同样, 具有终生gad 诊断的患者中, 共患抑郁症占62%, 共患心境恶劣占39%。 2.2 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 高达60% 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 其中20%~ 30% 符合惊恐障碍;30% 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 2.3 强迫症(ocd)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 等研究发现, 近33% 的ocd患者也患有抑郁症, rasmussen 等观察了44名ocd 患者, 其中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 社交焦虑障碍(sad)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 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其中71%的sad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sad首次发生后出现的。 2.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共病 kessler 等研究发现, 88%的男性和79% 的女性ptsd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共患一种情感障碍。 2.6 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80%,其中前者60%~90%伴焦虑,后者50%伴有抑郁。两者共病在不同人群略有差别。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大约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50%~60% 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其中有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率(35%)及时点患病率(23%)。 3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学研究 3.1 遗传学[8] 目前发现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多巴胺d2受体等位基因变异有关,其中多巴胺d2受体多态性中 ncoi c/c等位基因在抑郁和/或焦虑患者中明显增高。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gad和具有情感家族史的先证者的同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特性, gad和重性抑郁障碍(mdd)具有家族聚集性。roy研究显示, gad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 而且环境的决定作用相对明显。parker (1999) 等发现, 早发性抑郁与焦虑家族史、儿童早期的焦虑表达和2种焦虑障碍(sad 和ocd) 有关。 3.2 生化因素[9~10]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存在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2010年05月25日 18:03:02 来源:医药经济报编辑:耿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抑郁症目前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全球人口中基本上每20人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西方医学界认为,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某一时段会患抑郁症。只不过症状有轻有重而已。患了抑郁症以后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人会产生自杀倾向并因此走上绝路。所以抑郁症并非小事而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种精神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抑郁症定为是世界第四大疾病,并预测到公元2020年时它将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但令人意想不到是,仅仅过了6~7年时间,抑郁症现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由此可见,抑郁症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病率增长速度之快。 国内市场大有潜力 综合国外消息,目前全球约有3.4亿人患抑郁症。在国外,抗抑郁症与焦虑症药物销量合计已占中枢神经药物市场的45%份额,抗抑郁药与精神分裂症治疗剂合计占世界精神病药物的80%。据国外报道,去年全球抗抑郁药物总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左右,比2002年纯增约90亿美元。已上市或正在研制中的抗抑郁药品种合计有50~60种之多。数量已超过精神分裂症治疗剂。据国外报道,8只畅销抗抑郁药销售额合计超过全球抗抑郁药物市场的80%。这8只全球最畅销抗抑郁药分别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米氮平、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等。 我国抑郁症患者总数最保守估计有2600万人。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医学界无论在抑郁症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上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于西方同行以及国内百姓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人们即使得了抑郁症也很少会主动去医院治疗,所以直至今天,国内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比例仍只有1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抑郁症病人的治疗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才真正开始重视抑郁症的治疗。与此同时,我国抗抑郁药市场长期以来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如据国内医药商业部门的统计,2001年,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仅有10亿~12亿元人民币。经过8年时间,目前全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仍只有不到5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抗抑郁药物百优解(氟西汀)最高年份的全球销售额曾一度达到28亿美元之多,即使现在此药已失去专利保护,世界各地仿制者众多,其市场规模仍有20亿~23亿美元。而我国的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不到美国氟西汀全球销售额的零头。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国民的抑郁症发病率并不比世界各国低,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总而言之,相对其他药物市场(尤其抗生素之类)而言,我国抗抑郁药市场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 帕罗西汀:销量上升 帕罗西汀也是一只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但起效比氟西汀更快。帕罗西汀于 1999年进入我国市场(商品名为“赛乐特”),但由于进口赛乐特价格比较昂贵, 当时每片赛乐特售价高达25元人民币,故国内市场销量并不大(此药尚未进入 我国医保药品目录中,这意味着病人必须自费)。 2008年,随着帕罗西汀专利的到期,世界各国出现多只帕罗西汀仿制药,故 赛乐特在我国市场售价随之下降,现在帕罗西汀的售价已降至每片10元左右。 由于帕罗西汀的副作用小于氟西汀且起效较快等因素,故此药在国内市场销量开 始上升,并有望取代百优解在我国抗抑郁药市场的地位。目前帕罗西汀在国内市 场销售额不到10亿元人民币。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 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等特点,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负担。随着抗抑郁药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抗抑郁药的药理特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合理选择应用,对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概念 抗抑郁药物 (antidepressant drugs) :是一类治疗和预防各种抑郁障碍的药物,对强迫症、惊恐障碍、恐怖症和焦虑情绪以及和 5HT 相关的疾患有治疗效果。不会提高正常人的情绪。 (一)抑郁症的病理基础 1. 抑郁症与 5- 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胆碱能等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2. HPA 轴活性增高和甲状腺轴功能降低; 3. 神经发育障碍和细胞凋亡; 4. 其它。 (二)抗抑郁药物的机制假说—单胺递质理论 抑郁症与脑内生物胺的缺乏有关, 5- 羟色胺的作用是心境、冲动控制;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内在驱动力和动机;多巴胺的作用是奖赏。这些神经递质的耗竭如用利血平,可以导致抑郁;长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以下是 5-HT 和 NE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代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主要的代表药物有哪些,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种类 (一)第一代抗抑郁药 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苯已肼和反苯环丙胺,是第一个抗抑郁药,疗效与 TCAs 相当,可能存在严 重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应注意:禁食含丰富酪胺食物,以免引起高血压危象。 禁与交感胺、 TCAs 、 SSRIs 等,以防引起 5-HT 综合症。 2. 新一代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RIMAs 代表药物是吗氯贝胺,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新一代 RIMAs 对 MAO-A 选择性强,保留 了抗抑郁疗效,避免了诸多不良反应,对多种与抑郁相关的障碍有效,副反应小。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因而逐渐退出市场。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几个药物中间体的市场前景分析

新型药物中间体地开发与应用 医药作为精细化工领域中重要地行业,成为近十年来发展与竞争地焦点,随着科学技术地进步,许多医药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造福人类,这些医药地合成依赖于新型地高质量地医药中间体地生产,新药受到专利保护,而与之配套地中间体却不存在那样地问题,因此新型医药中间体国内外市场和应用前景都十分看好.新型医药中间体品种众多,不可能完全介绍,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开始研究、非常值得关注地新型地医药中间体及一些重要医药中间体地新工艺. 1-(6-甲氧基-2-萘基)乙醇 非甾体消炎药物萘普生有多种合成方法,其中羰基化合成路线地高选择性、环境友好性,使得羰基化合成地非甾体消炎药优于传统地路线.羰基化合成萘普生地关键中间体就是1-(6-甲氧基-2-萘基)乙醇.国内湖南大学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采用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盐酸催化溴乙酰基化、乙酰基化和常压下钯多相催化加氢还原,经过1-溴-2-甲氧基萘、5-溴-6-甲氧基-2-乙酰基萘等中间产物最终得到产品. 4-丙硫基邻苯二胺 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高效广谱驱虫药物阿苯达唑地关键中间体,阿苯达唑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上市地新药,对人体和动物毒性低,是苯并咪唑类药物中药性最强地.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与硫氰酸钠在甲醇存在下,经过硫氰化、丙基溴取代得到4-丙硫基-2-硝基苯胺,

然后还原得到4-丙硫基邻苯二胺,由于4-丙硫基-2-硝基苯胺结构上含有丙硫基,因此其还原成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其中关键,国外研究采用镍或铂系金属催化加氢技术都因为催化剂易中毒或者丙硫基易破坏而难以工业化;而水合肼还原易爆炸;因此最适合工业化生产以硫化钠还原法来合成,尽管会产生一定含盐废水,但是技术可靠.另有报道国内外研究一氧化碳催化剂还原法,但是离工业化尚有距离. α-亚甲基环酮 α-亚甲基环酮是许多具有抗癌活性药物地活性中心,其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属于抗癌活性基团地隐蔽基团,成为合成很多重要环状抗癌药物地重要中间体.文献报道合成路线有三,1)是环酮和甲醛地羟醛缩合;2)由Mannich反应产生β-二烷基胺甲基环酮,产物胺或季铵盐地热分解产生α-亚甲基环酮;3)是环酮与草酸二乙酯缩合后,与甲醛反应得到α-亚甲基环酮.国内中科院广州药物研究所开发出分别以环戊酮、环已酮、异佛尔酮分别与草酸二乙酯反应后,反应产物再与甲醛一起反应得到相应地α-亚甲基环戊酮、α-亚甲基环已酮和α-亚甲基异佛尔酮等.其中第一步要在溶剂存在下反应,溶剂一般选用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等.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是重要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尼伐地平地中间体,尼伐地平是由日本藤泽药品公司开发,1989年上市地第二代钙拮抗剂,是目前国际市场上主导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国内尚没有生产.以乙醛酸为原料与原甲酸三甲酯在浓硫酸存在下合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药学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3],谷氨酸传导障碍[4],神经免疫异常[5]等因素有关,新发病机制的发现很大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6]。目前,许多人又把目光

(整理)年美国医药市场分析.

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盘点 添加时间:2011-04-23 原文发表:2011-04-23 人气:10 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美国市场一直是医药业内的关注焦点。2011年4月19日,IMS Health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医药市场的最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医药市场2010年销售金额达到3074亿美元,处方张数达到39.95亿张。 美国医药市场的销售金额和处方量创下新高(如图1),然而增长趋势却进一步放缓。非专利药物的大量使用、品牌产品专利到期、民众医疗需求下降以及新疗法使用减少等因素均对美国医药市场的增长起到了削减作用。据统计,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的销售金额增长2.4%,明显低于2009年5.1%的增幅;全年处方量增长1.2%,也低于上年2.1%的增幅。 图1 近年美国医药市场变化趋势 下文将以销售金额和处方量两个统计指标对美国医药市场的治疗类别、畅销

品种、领先企业和销售渠道进行分析。 美国医药市场十大治疗类别 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按销售金额排序的前十治疗类别产品如表1所示。抗肿瘤药物是美国医药市场销售金额最高的治疗类别产品,销售金额达到223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呼吸系统药物,销售金额达到193亿美元。调血脂药物以188亿美元的销售金额位列第三。然而从处方量来分析,调血脂药物是名列第一的治疗类别产品,2010年处方张数为2.55亿张。随后是抗抑郁药物产品,处方张数2.54亿张。 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处方量前十治疗类别如表2所示。前五大治疗类别产品与2009年相同(依然为降血脂药物、麻醉镇痛剂、抗抑郁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阻断剂),位次稍有调整。其中:调血脂药物、抗抑郁药物和麻醉镇痛剂的处方量均超过2亿张。据统计,前五大治疗类别处方量合计达11.14亿张,占美国医药市场总处方量的27.87%;十大治疗类别产品处方量合计达18.32亿张,占美国医药市场处方总量的45.85%。 表1 美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十大治疗类别

焦虑的神经递质及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

焦虑的神经递质及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 神经系统通过化学物质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即是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于突触前囊泡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级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的确定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标准:①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其递质存在于该神经末梢的一定部位。②当神经元兴奋,冲动传递到末梢时,神经递质从囊泡内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产生突触后电位而发挥兴奋性、抑制性的生理作用。④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有该递质的失活酶或其他失活方式,以实现突触传递的灵活性。⑤用适当的方法使递质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如微电泳法),能引起与刺激神经相同的效应。⑥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能模拟或拮抗其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系统,一般来说它们只影响邻近的区域。其他系统尤其是NE、5-HT、多巴胺能(DA)系统起源于特定的核团并向远处脑区输出信息。目前研究发现,苯二氮卓 -GABA能、NE和5-HT神经递质系统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通路与焦虑的生物学直接有关。 1 苯二氮卓-GABA复合体 γ-氨基丁酸(GABA)是主要的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它通过GABA胆碱离子载体产生作用,后者是一种环绕胆碱通道的五聚物。受体的亚型是由α、β、γ亚单位形成的联合体。GABA受体的一个亚群也包含着苯二氮卓类受体,当它们被苯二氮卓类占据时可以增强GABA的抑制效应[1]。苯二氮卓类受体在许多脑区被发现包括皮质、边缘系统和特定的脑干核团,后者如蓝斑核与小脑之类,但各种亚型的分布不同。GABA受体亚单位组成的多样性可以解释与受体相结合的复合物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一个苯二氮卓类受体罕见的性质是它一方面对增加胆碱流量产生拮抗反应(引起镇静和抗焦虑),另一方面却对降低胆碱流量产生拮抗反应(引起高度唤醒和焦虑)。目前还没有任何苯二氮卓类受体的天然配体能够被识别,即无法确知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是增加GABA的效应从而引起松弛和镇静,还是抑制GABA效应使其无法诱导高度的唤醒。 2去甲肾上腺素能(NE)系统 NE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的蓝斑核和旁巨细胞核,后者是控制交感活动的关键区域。蓝斑核输送投射于脑皮质、海马、丘脑、中脑、脑干、小脑、脊索。核团的活动增加了唤醒的水平,增强了信号比。因此,脑区内的相关信号增强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发生机制 摘要:抑郁症作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和低治疗率等特点,对社会危害极大,最近研究表明抑郁症病因复杂,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本文对最近几年的抑郁症研究进行综述。关键字:抑郁症;机制; 抑郁症是严重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多发病为青年,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现当代的生活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巨大压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预测2020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将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成为全球第二大常见疾病。 最新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个涉及多机制复杂的病症,一般认为与生物化学,遗传,社会,环境有关,但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近年来,多方面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种涉及多种神经递质、脑区及环路的疾病,脑内其他诸多生化物质及体内菌类或免役系统也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学过程。 一、免疫系统与抑郁症的关系 1、因子假说 细胞因子假说是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方向.细胞因子分为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 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 6(interleukin-6, IL-6)、干扰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参与免疫激活和炎症的发生,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1],前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从而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系统功能障碍,引起抑郁症状[2]。 2、单胺假说

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抗抑郁药物多是通过增加突触间的神经递质的利用率来发挥作用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HT、NE释放减少,突出间含量下降所致,抗抑郁药主要基于(单胺策略)而研发,主要包括单胺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单胺受体配体药物等"尽管效应明确,但也存在有效率不高、起效延迟等较严重缺陷" 经典单胺类递质理论认为抑郁症主要是突触间的单胺类递质异常减少引起。现代单胺理论认为,5-HT 及其单胺自身受体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调节与抑郁症治疗密切相关 ,近些年对 5-HT及其转运蛋白和受体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如对5-HT转运体连锁区域中短( 5) 等位基因在情绪及认知方面积极作用的发现,5-HT相关受体新拮抗剂或激动剂药理学作用的发现[3] ,其结果表明,5-HT受体配体药物部分表现出了抗抑郁作用。临床治疗显示,随着抗抑郁药物的给予,抑郁症状的改善,5-HT、NE含量增加,故而抑郁症的发生与5-HT、NE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人体菌落抑郁症的关系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样化变化与抑郁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蒋海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写道,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肠道潜在致病菌肠杆菌科和致炎性菌Alistipes比例明显增加,而抗炎性菌Facecalibacterium比例显著减少,这些菌群结构改变可能与抑郁肠道菌群易位、免疫系统激活及HPA过激的发生有关,而在正常人体内则无此现象, 三、神经系统相关功能脑区 抑郁症患者存在大脑高级神经功能的紊乱现象,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可能与前额叶皮质的背外侧部结构改变有关,患者常表现皮层和边缘系统异常功能偶联[4],研究揭示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抑郁症患者的右侧前额叶皮质,右侧扣带白质前部纤维整合性异常,丘脑、下丘脑、海马和岛叶等脑区情绪处理功能异常增强[5]Greicius等[6]研究究也支持抑郁症可能与情感过程交互性认知网络的缺失或紊乱相关。前额叶皮质(PFC)是情绪调控的高级中枢也是认知、感觉和运动等多级协调体系的重要中枢PFC功能的行使主要通过背外侧部,腹内

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抑郁症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病症之一,近年来抗抑郁药物发展很快,主要 有6大类,本文将从抗抑郁药的发病机理和作用机制两方面对其发展状 况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字抑郁症;抗抑郁药物;抑制剂 The Progress of Mechanism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Meiyu Zhu,12701024) Abstract:Depression is a kind of common diseases, and antidepression drugs , which belong in six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have developed quickly in recent yeaes. This article will be written with the pathogenesis and mechanisms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Key words:Depression;Antidepressant drugs;Inhibitors 前言 抑郁症[1]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在中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 与此同时,抗抑郁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中,例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的抗抑郁药,当时被广泛应用,有一定的疗效。这类抗抑郁药是在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的,很快又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出现,这些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从作用机制方面对抗抑郁药进行简要综述。 1抗抑郁药的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2]提示抑郁症的病理改变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免疫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生物假说,其中单胺假说是一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水平下降,其它如多巴胺(DA)、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根据这个假说,按照对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可将现有抗抑郁药物大致划分为6类,分别介绍如下: 2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2.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综述]巴戟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巴戟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李树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为基础,综述了巴戟天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并展望采用现代化手段对巴戟天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阐明其补肾壮阳作用的物质基础,拓宽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药理作用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u)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多年生攀缘木质藤本植物,属亚热带雨林植物,为四大南药之一[1]。其肉质根为中药材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巴戟天进行了大量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工作,本文试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巴戟天的化学成分 据沈英超[2]等通过系统预实验对巴戟天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巴戟天含有糖类、蒽醌类、香豆素类、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黄酮类、挥发油、甾体、酚类,可能含有强心苷,不含生物碱、皂苷,并对其中几种重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水溶性总糖含量为69.12%,多糖含量为5.84%,多酚含量为0.28%。 1.1蒽醌类研究表明,巴戟天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现已鉴定出的有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羟基蒽醌、1-羟基-2-甲基蒽醌、1,6-二羟基-2﹐4-二甲氧基蒽醌、1,6-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羟基-2-2甲氧基蒽醌、大黄素甲醚、2-羟基-3-羟甲基蒽醌、2-甲基蒽醌等[3-5]。日本学者Masayuki YOSHIKAWA等从巴戟天中还分离到2-羟基-1甲氧基蒽醌、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羟基-2,3-二甲基蒽醌、1-羟基-3-甲氧基蒽醌[6]。 1.2糖类糖类是巴戟天的主要有机成分之一。巴戟天中多糖含量普遍在10%~25%[7]。从巴戟天的甲醇提取物,确定其含有单糖混合物主要为葡萄糖和甘露糖[8]。对巴戟天水溶性部分的研究发现其中含有低聚糖类成分。崔承彬等[9]从巴戟天根中分离鉴定出4个水溶性低聚糖类单体:耐斯糖(nystose)、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1F-fructofuranosylnystose)、菊淀粉(即(2→1)果呋喃糖菇蔗糖)系列的六

2014年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销售市场简况

2014年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销售市场简况 根据IMS health的统计数据,全球精神疾病用药已经超过360 亿美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5%。精神科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躁狂药和镇静催眠药等。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占据精神科药物市场的80%。 抗抑郁药主要分为五类,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 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其他类如植物药和中药类等。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主要有SSRI和SNRI类药物,SSRIs类主要抗抑郁六朵金花,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兰释)以及西酞普兰(喜普妙)和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等;SNRIs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比SSRIs类药物的更轻,逐渐成为抗抑郁药的主流产品,如度洛西汀(欣百达)和文拉法辛(怡诺思)等。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抗精神病药行业专项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指出:抗精神病药主要分为两类,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后者多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SDAs),是目前市场主流的药物,如阿立哌唑(安律凡)、奥氮平(再普乐)、喹硫平(思瑞康)、利培酮(维思通)和齐拉西酮(卓乐定)等。 2006-2012年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销售情况:亿美元 新药研发上,PhRMA最新发布的《2014全球精神疾病药物研发报告》称,目前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在研的精神疾病药物共有119种,其中抗精神病药物36 个,抑郁症药物29个,治疗药品滥用的药物20个,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症药物15个,抗焦虑药物15个,自闭症药物6个。这些药物分别处于临床前或者等待FDA审批的阶段,其中大约75%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 由于精神疾病药物致病机理的复杂性,近十多年在新药开发依然没有弄清楚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机理,所以新药开发依然多是围绕5-HT、DA和NA等受体蛋白及亚型靶点开发新药,基本上都是小分子药物。 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在销售产品情况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784011.html,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美霞 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0期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由常见的心境障碍,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癌症”,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抑郁症,现将近年来抗抑郁药的研究做下综述。 【关键词】抗抑郁药;抑郁症;药物疗法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临床表现出多种情绪障碍,从对事物的冷淡到绝望,继而发生某些精神病症状[1]。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抑郁症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而目前对于抑 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现将抗抑郁药的研究做下综述。 1 研究现状 现在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根据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分为五大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NE与DA再摄取抑制剂(NDRIs)及选择性去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NaRI)。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MAOIs在临床上起初用于肺结核的治疗,后发现其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是临床上最早 的一类抗抑郁药。MAOIs分为三代,第一代是非选择性MAOIs,以苯乙肼为代表药;第二代是不可逆的选择性MAOIs,以雷沙吉兰为代表药;第三代是选择性的、可逆的MAOIs,以吗氯贝胺代表药[2]。 MAOIs尤其适用于重度抑郁症和焦虑惊恐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但由于本类药不良反应 严重,特别是第一代和第二代MAOIs使用过程中会诱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目前临床已经少用。第三代 MAOIs 的代表药吗氯贝胺,相对第一代和第二代MAOIs副作用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3]。 1.2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为TCAs的代表药,其中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 TCAs 是氯米帕明。 TCAs 的抗抑郁作用[4]是通过对突触前膜 NE 和 5-HT 再摄取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突触间隙中 NE 和 5-HT 浓度增加,达到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但是,TCAs 类药物通过阻断其他多种受體,从而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之五朵金花

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 SSRIs正逐步占据抗抑郁用药市场,也是目前抗抑郁新药中开发最多的一类药物;未来抗抑郁药的主流市场将会被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SNRIs类药物长期占据。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抑郁症正以日益扩大的姿态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表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正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而在国内,调查也显示出我国的抑郁症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成年人口中的患病率约在3%~5%之间,终生患病率约为7%。 抗抑郁药的第一只药物是抗结核剂异烟肼,但由于其肝脏毒性较大使临床受到了很大限制,最终退出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如丙咪嗪等,也因为其严重的副作用迫使研究人员努力寻找新的更为安全的抗抑郁剂。1972年礼来公司研制出了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这是有史以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抑郁药,它的成功也吸引了众多制药厂家紧随着开发类似药物。 随着抑郁症人群的逐步扩大,一系列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抗抑郁药相继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NaSSAs)、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s)等。同时,除了各种合成类抗抑郁药,天然药物和中药也广泛用于缓解抑郁病征,比如金丝桃属植物圣约翰草在西方用于治疗抑郁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中药中的合欢、冠叶连翘等也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照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三环类抗抑郁药目前已进入了生命末期;随着各类新型抗抑郁药的上市,SSRIs类药的市场份额已逐步缩小(见图2)。 三环类(TCAs)日渐衰退 三环类抗抑郁药已使用多年。首只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丙咪嗪,以后又陆续上市了数十个三环类药物。 三环类药又可再分为叔胺类(如咪帕明、阿米替林)和仲胺类(如地昔帕明)。四环类药物(如马普替林)由于药理性质与三环类相似,因而一般也归于三环类药。三环类药通过抑制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产生确切的抗抑郁效应,因此,至今仍是首选的治疗重度抑郁症的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马普替林以及阿米替林。近年来,由于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远低于新型抗抑郁药物,临床上已经普遍不使用此类药物,医院用药所占份额从2002年的6%下降到2006年的2%。 SSRIs类如日中天 在SSRIs类药物氟西汀上市后,抗抑郁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SSRIs与三环类近似,但无依赖性,不良反应低,正逐步扩展抗抑郁用药市场,也是目前抗抑郁新药中开发最多的一类药物。在全球畅销药的前10名中都可看到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这3只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的“身影”,年销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目前,SSRIs类的5个产品被我国精神医学界形象地称为SSRIs类的“五朵金花”,分别是: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兰释)以及西酞普兰(喜普妙)。而去年上市的艾司西酞普兰被喻为“第六朵金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艾司西酞普兰为西酞普兰的左旋异构体,为高度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作用微弱,其作用为西酞普兰右旋体作用的100 倍,不良反应较西酞普兰更为轻微。目前,艾司西酞普兰在国内的市场由西安杨森独霸(见表3)。 新药百花开放 由于抗抑郁药的前景被制药企业所看好,因此也使得该类药的新药研发十分活跃且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