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还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或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提问都会经常用到。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提问,教师首先对于自身的提问有哪些类别应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以便于做出判断和选择。

课堂提问- 功能

一、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的影响,教师"一言堂",学生无一人发言,课堂秩序"良好",但可想而知,它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教师的提问学生时如能注意学生的补偿心理,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耐心启发引导,给学生再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是问题过难过大,就把难化易,把大化小,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情愉快,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课堂保持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好的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

在讲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皇帝的新装》时,在分析课文过程中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大臣、百姓看着皇帝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却无人敢说出真相,最后让一个小孩子采揭穿骗局呢?这是一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对于里面的情节,大家都了如指掌,但这个问题显然大家没有认真思考过,而且提出来大家也感到很好奇,为什么作者要安排一个小孩子来揭穿骗局,于是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马上投入课文情节中去寻找蛛丝马迹,认真思索,以获得答案。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所提问题蕴含的疑问和趣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积极思维,是研究问题的内部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启发剂。课堂教学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没有提问,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

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见"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

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是几个,它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种是解答问题时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它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这也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把输入信息的结果,通过输出信息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再输入产生影响,起到调节控制作用,这种过程叫反馈。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课堂提问误区的案例分析

时间:2004-6-11来源:文:张浏览:1699次文字大小:大中小打印本页:打印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因而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然而,由于各

方面的原因,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以至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首先,在提问方面,如“对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进行再问”、“过多地提问”、“一直追问,直到得到所要答案为止”等等。其次,在评答方面,如“错误使用非言语信号”、“使用不恰当语言”、“用语言强化学生的有意误答”等等。针对这些误区,本文设计了一次讨论课,围绕讨论材料,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

讨论材料:

2002年7月13日,北京大学登山队一行15人从北京出发,前往西藏攀登海拔为7292米的希夏邦马西峰。临行前,西藏登山协会曾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七八月份由于气温偏高、雨水多、能见度差、山上积雪不牢固,安全隐患大,不是登希峰的最好季节;二是建议他们聘请经验丰富、了解山上情况的高山向导和技术顾问,以及租用海事卫星电话,便于联络。但队员们是利用暑假登山,时间没法改变,至于后面的建议,也由于资金有限等原因未能采纳。后来在登山过程中出现降雪天气,雪大引起雪崩,造成2名队员遇难,3名队员失踪。事后,人们对此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有的人认为此举不可行,因为在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应该做无谓的牺牲,从而给亲人留下一生的悲痛;有的人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生命来衡量精神,因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勇于攀登,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从sports.sohu.com/05/17/sports—subiectl64771705.shtml整理而得

一、对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进行再问

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是出于某种合理的原因,如为了强调,就可以对上一个问题已讨论过的内容进行再问,否则是不必要的。例如:

在问题“他们应该为这次登山做些什么物资准备呢?”之后的讨论中,学生谈到了应该准备一些在冻硬后不会变质的食品。教师然后接着问:“他们应该带哪种食品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他(她)只是在等着提计划中的下一个问题而已。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怀着这样一种误识,即认为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只要将预设好的问题依次解决,学生就可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但实际上,教学是教师主体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主体接受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这样一个过程,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学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教学行为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过多地提问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许多教师却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认为没有提问或提问较少就是在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从而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以及提问多少作为评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有的教师平均一堂课就要问近30个问题,并且有些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因为它们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例如:“他们中有几个遇难?”“他们登上山顶了吗?”等等。

试想,教师是否有必要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其实教师提问数量过多,容易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提问表演的舞台。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学生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

三、一直追问。得到所要答案为止

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心中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并且他们的教学往往也是围绕那些标准答案而展开的。因此,为了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喜欢对学生进行追问,得到所要答案为止。例如:

教师:“还有哪些与他们的行为相类似?”

学生:“加拿大人想征服埃拂勒斯峰。”

教师:“还有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