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考博及考研基础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考研考博资料

运动生理学考研考博资料(权威版)北体大学生认可资料绪论名词解释1.兴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性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兴奋。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6.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解释1.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这种电位差存在于细胞膜两侧,故又称跨膜电位,或简称膜电位。
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0mV。
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4.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5.肌电图(05,07):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6.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
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集。
简答和论述1.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答:(1)动作电位及其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主要通过离子流学说来解释,支配肌纤维运动的神经元兴奋,是肌纤维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导。
北体运动生理学复习手册(修整版)

体育艺术系 2 0 1 2 级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2013年6月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2.兴奋:在生理学中将神经、肌肉、和某些腺体等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二、简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是什么?答:①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②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③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1.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2.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3.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之为等长收缩4.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之为离心收缩5.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6.运动单位:一个á-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二、简答1.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答:(1)形态特征 :○1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大○2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3慢肌纤维含较多血红蛋白,因而导致慢肌纤维通常呈红色○4慢肌纤维含较多线粒体,且线粒体体积较大○5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传导速度慢(2)生理学特征: ○1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2快肌纤维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纤维○3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较快肌纤维强(3)生物化学特征:○1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2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2.简述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资料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资料1名词解释动作电位、心指数、碱储备、运动处方、体液调节、时间肺活量、乳酸碱、本体感觉、重力休克、呼吸商2填空肌肉收缩时,终池释放的()与()蛋白结合,消除了肌肉收缩的意志因素,导致()肌节缩短。
大动脉的弹性对血液循环所起的作用是()调节控制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产生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和()实现牵张反映的中枢是()能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和()最大吸氧量推算法是让受害者进行(),根据其心率等指标预测最大吸氧量。
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和()兴奋在心肌细胞上的传导是通过()实现的,它可以通过细胞的连接出使兴奋得以在心肌细胞间扩散。
剧烈运动是呼吸沙商可以大于1.0,这是因为()。
等动联系属于(动力性练习),等张联系属于()。
3简答题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运动性蛋白尿的含义,与运动关系及该指标在训练中的应用意义。
赛前状态差生的原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如何调整赛前状态?4论述试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并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进行生理学分析试述剧烈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起调节机制。
分析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点及如何发展相关的功能系统。
如何选择不同的状态下的生理指标与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05 运动生理1名词解释心力储备、血红蛋白氧饱和程度、碱储备、乳酸阀、基础代谢、时间肺活量、重力休克、靶组织、动作电位、无氧耐力2选择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律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映属于(条件反射)引起的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映是()经常从事长跑运动能有效的提高神经过程的()等动练习属于(动力性力量练习)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经过(进入工作)状态后,机体遍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头后仰时,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向一侧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的紧张性加强。
心电图(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除极是的电变化。
运动生理学考研考博资料

运动生理学考研考博资料(权威版)北体大学生认可资料绪论名词解释1.兴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性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兴奋。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6.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解释1.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这种电位差存在于细胞膜两侧,故又称跨膜电位,或简称膜电位。
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0mV。
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4.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5.肌电图(05,07):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6.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
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集。
简答和论述1.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答:(1)动作电位及其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主要通过离子流学说来解释,支配肌纤维运动的神经元兴奋,是肌纤维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导。
北体考研必会题-生理学和训练学

北体考研必会题生理学和训练学1、跳跃式传导的含义?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3、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4、引起骨骼肌兴奋的条件?5、骨骼肌的收缩形式?※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论)P43~P497、在运动过程中,肌体是如何调节和保持内环境的?8、血液的功能/机能?9、内环境相对稳定性的意义?10、血红蛋白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11、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基本措施?12、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缩性有何不同?※13、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14、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15、动脉血压是形成的原因?1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P94~P9518、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什么?19、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简称减压反射)。
20、颈动脉提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发射?21、心钠素的作用?※22、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变化的?※23、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4、心率如何去指导运动实践?(论述)25、呼吸的过程?26、呼吸的形式?27、肺内压的变化?28、胸内压?29、血红蛋白(Hb)与O2结合特点在哪几方面?※30、论述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
(方法应用题)31、CO2运输的过程?32、CO2对呼吸的影响?※33、运动时如何合理运用呼吸方法?34、憋气的利与弊?35、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6、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37、血红蛋白的作用?38、运动技能产生的原理?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P24239、皮肤散热方式?40、人体在高热高温的环境中肌体如何去调节体温?41、人体三大内分泌功能轴?※42、能源系统的一般特点?※43、人体运动时肌体是如何进行能量供应的?43、运动能量消耗的计算。
44、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45、肌梭和腱梭的功能?※46、牵张反射. P226~P227※47、状态反射的规律?※48、翻正反射在训练中的应用?49、条件反射的抑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陆一帆,男, 运动生理博士,运动医学教授。在过去的数年间,主持承担过大量 的重点科研项目,保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奥运项目,总局重点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项目,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等数十项。近 5 年,主编出版专业书籍 5 册, 参与编写书籍超过 300 万字。发表大量的专业论文。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考博分校)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 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曹建民,副教授,男,1961 年 7 月出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对运动员物质代谢 机能及免疫能力的影响、运动营养的补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超长时间运动时代谢规律 和营养补充的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运动性贫血机制和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性贫血 标准的研究。
谢敏豪,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男,1960 年 8 月生, 1983 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运动生物化学博士。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国 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运动与激素调控及代谢,中药调整 运动性身体机能失衡的机制研究与应用,运动营养,机能评定。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 科学系现有(国内体育系统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两个省部 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研究中心"和北京 市教委、科委联合重点实验室"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实验室"。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生理学讲义笔记权威(基础篇)

第一讲: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
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
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1、什么是稳态?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英语、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及心理资料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英语、运动训练、运动生理部分回忆试题英语北体英语试题拿不到,所以只有回忆,一、考题总体结构,题型有词汇题(20道,10分),完形填空(20道,10分),阅读理解(6篇,30道,30分),英语翻译汉语(20分),汉语翻译英语(15分),作文(15分)。
二、大部分的词汇是词组,所以基本20道都是考词组辨析。
另外考语法倒装和虚拟。
完形填空题量大,每道题目只看一遍,总体感觉完型填空不会很难。
看基础了!!!三、阅读理解6篇,难度不好说,感觉6级水平能够应付。
四、注意了:北体考试有规定词汇和阅读理解做完后要收上去,然后才开始做英汉互译、作文控制在1.5个小时。
都是与体育有关的。
2011年,英语翻译汉语是翻译一篇文章,翻译NBA明星克莱德。
运动生涯,共计5段,专业俗语比较难,比如灌篮、急停跳投等等,还有一些人名和地名,奥拉朱旺还有其他人、中锋等等。
五、汉语翻译英语是5个句子,今年翻译出现了亚特兰大、巴西、垒球、获得金牌等等。
最好把体育英语学好,六、作文近几年考的有绿色奥运青少年网络犯罪建议作文背模板,基础不好的同学啊运动训练学一、简答题04年1、简述运动训练的研究内容。
2、试述运动训练计划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3、何谓“超量恢复的几种效应”。
4、简述战术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05年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试述选材指标体系及选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共分哪几类。
4、简述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06年1、简述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2、试述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关系。
3、简述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
4、简述综合性训练课在安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07年1、简述体能及其构成。
2、试述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3、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4、简述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基本要素。
08年1、简述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2、试述爆发力训练量度的确定。
3、简述符合变换的要点。
4、简述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
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
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1、什么是稳态?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3、生物节律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三、当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研究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9、运动与控制体重10、运动与免疫机能四、章节考点: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2、运动生理学研究热点?第二讲: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纤维结构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条肌纤维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称为肌内膜。
许多肌纤维聚集在一起被肌束膜包裹着。
而每一块肌肉的外面又覆盖着肌外膜。
肌纤维由肌原纤维构成,肌原纤维又有粗、细两种肌丝排列而成。
(如图)细肌丝粗肌丝二、肌管系统肌原纤维间的小管系统。
横小管:肌细胞膜延伸入肌细胞内部的小管,与肌纤维走向垂直。
纵小管:围绕肌纤维形成网状,与肌纤维走向平行,又称肌质网在横管处膨大,形成终池,内贮钙离子。
三联管:两侧终池与横管合称。
互不相通。
三、肌丝分子组成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四、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产生原理: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均和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导致K离子外流引起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细胞膜受刺激,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离子顺浓度梯度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进而出现内正外负的现象。
五、肌电骨骼肌兴奋时,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六、肌丝滑行学说和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1、肌丝滑行学说认为: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2、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横小管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钙离子的再回收肌浆中钙离子升高刺激肌质网膜上的钙泵,钙泵将肌浆中钙离子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七、骨骼肌的特性及收缩形式1、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温度越高粘滞性越低)2、骨骼肌兴奋满足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研究表明:离心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最显著,等长次之,向心收缩最不明显。
4、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绝对力量: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为该肌肉的绝对肌力。
相对力量:指肌肉单位横断面积所具有的肌力。
5、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6、运动单位的募集: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的募集。
八、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肌纤维主要分为:快肌和慢肌按色泽也可分为:红肌和白肌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研究发现,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
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和一般人高,而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又需要速度的项目,其快慢肌纤维的百分比相当。
4、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1)肌纤维选择性肥大研究发现,从事速度力量型的训练会使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而从事耐力型的训练会使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既需要速度力量又需要耐力的训练项目会使快慢肌都出现肥大。
(2)酶活性改变训练会使肌纤维中有关酶的活性选择性增强。
研究表明,耐力项目训练会使肌细胞中与有氧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增强,而力量速度训练会使肌细胞中与无氧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增强。
章节考点:1、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肌丝滑行学说解释)?2、试述兴奋收缩耦联机制?3、试述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特征及代谢特点?4、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第三讲:血液一、内环境和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人体的外界环境经常变化,而内环境变化甚小,这是由于人体内有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生理现象称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3、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才有可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正常的机能活动。
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
4、血液的功能(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2)运输作用(3)调节作用(4)防御和保护作用5、渗透和渗透压渗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
渗透压: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
6、缓冲对:血液中还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
称为缓冲对。
最主要的缓冲对:NaHCO3/H2CO37、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1)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的更明显。
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
运动后即可观察到红细胞数目增多主要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所引起。
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贮血库释放较浓的血液进入循环系统造成。
运动后1-2个小时红细胞数量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尤其是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
这是由于运动员训练造成血容量增加主要是以血浆量增加为主,而红细胞有降低趋势,这主要是为了降低血液的粘滞性,使血流更加畅通。
(2)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红细胞压积即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粘滞性的主要因素。
运动训练会造成红细胞数量降低,而血浆量会增加,所以运动训练会导致红细胞压积降低。
(3)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增加了红细胞膜的弹性,使其在血管中流动更加流畅。
8、评定血红蛋白(Hb)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冬训期间和女运动员月经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
(2)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存在个体差异。
(3)同一运动队个体差异较大时应值得注意。
(4)运动员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血红蛋白含量是由低到高恢复的。
(5)血红蛋白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
(6)血红蛋白指标主要针对有氧工作为主的项目。
9、运动员血液特征和生理意义特征:(1)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强(2)血容量增加(3)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4)血粘度下降生理意义(1)血容量增加更有利于增大运动时的心输出量,对于提高总体运动能力尤其是有氧耐力意义重大。
(2)运动员血粘滞性下降,血容量增加,这有利于减少血流阻力,加快血流速度,使营养物质、激素等运输及代谢物排出更迅速,也有利于体温调节和大强度运动时散热,使足够多的血量流到皮肤。
(3)降低因运动时血浆水分转移、丢失而造成的血液过分浓缩的程度。
(4)血浆清蛋白浓度升高,有利于运载脂肪酸供能。
章节考点:1、试述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2、应用血红蛋白指标应注意的问题?3、运动员血液的特征及生理意义?第四讲:循环机能一、心脏的功能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