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运动生理学复习手册(修整版)

合集下载

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北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本材料仅供大家参考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2、竞技体育: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点,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狭义):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4、运动训练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5、训练适应:通过运动训练同,机体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6、运动负荷: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

7、恢复过程:8、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意义。

9、一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多种身体练习训练方法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一些有利于提高专项的运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10、专项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各专项运动作相似的练习,提高专项运动水平的所需要的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和心理,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1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的训练时间阶段的任务,恰当安排两者训练比重的原则。

12、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3、周期性原则:固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4、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时的准备状态。

15、合理安排运动员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遇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6、区别对待原则: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生理学讲义笔记权威(基础篇)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生理学讲义笔记权威(基础篇)

第一讲: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

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

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1、什么是稳态?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运动生理学笔记(北体)

运动生理学笔记(北体)

运动生理学笔记——名词解释(北体考研辅导班)名词解释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

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应的阈强度。

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

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6、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7、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8、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9、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1、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2、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

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13、肌肉在没有负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当肌肉在两段被固定或负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可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

这种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北体大精编考研-彩编运动生理学精重点笔记

北体大精编考研-彩编运动生理学精重点笔记

绪论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新陈代谢☆同化过程☆异化过程☆兴奋性☆刺激☆兴奋☆应激性☆适应性07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运动性疲劳☆(十二章)第一章名次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肌电图07兴奋-收缩耦联☆阈刺激单收缩:单收缩就是一次神经冲动引起肌肉的一次收缩强直收缩☆:是连续的神经冲动传来时,前一次神经冲动引起的肌肉收缩还来不及放松就进入下一次神经冲动引起的收缩状态而发生的肌肉强直现象,即肌肉收缩后一直保持紧张状态。

向心收缩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绝对肌力相对肌力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运动单位☆运动单位的募集☆简答、论述1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2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3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有何关系?☆☆4简述运动中影响爆发力大小的因素?☆5试比较骨骼肌进行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时的生理特点?☆6如何应用肌纤维类型的基础知识指导运动训练?(试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实践的关系?)☆☆☆7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各生物化学特征?☆☆☆8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第二章名词解释红细胞压积渗透血流量渗透压等渗溶液碱储备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血红蛋白的氧离作用红细胞的流变性血凝纤溶、纤维蛋白溶解运动员血液假性贫血、运动性贫血血液重新分配简答、论述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2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3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4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运动训练5人体在运动中是如何人维持酸碱平衡的?(血液、呼吸、肾脏)第三章名词解释窦性心率自动节律性心音连续心音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动脉脉搏心力储备心电图窦性心率徐缓血压期前收缩减压反射代偿间歇高血压运动性心脏增大简答、论述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2.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动脉血压的?3.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074.试述心率/脉搏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5.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

北体大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辅导班内部和个人整理笔记

北体大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辅导班内部和个人整理笔记

北体大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辅导班内部和个人整理笔记-《运动生理学笔记——名词解释》这是根据去年北体辅导班与自己的感觉,我第一轮复习整理的笔记,其中肯定有疏漏的地方,请各位补充补充,共同进步。

我的第二轮复习后将会贴出一些细节题和一部分大体整理笔记。

让我们共同努力~~~运动生理学笔记曾亮名词解释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

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应的阈强度。

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

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6、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7、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8、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9、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1、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2、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

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生理学复习资料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研究对象:正常人体任务:在认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活动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成绩,增强体质的目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生活在适应环境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己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二,兴奋性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在生理学中,将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而这种产生兴奋的能力则称为兴奋性,能较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三,适应性生理学上将机体以适当的反应克服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非条件反射先天的、遗传的、低级的。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高级的。

一,神经调节其特点是迅速,局限,短暂(最重要)二,体液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其特点幅度小,不十分灵敏第一章骨骼肌收缩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节,是肌肉收缩舒张的基本单位。

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

静息电位是在未受刺激时,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70mV~-90mV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产生机制1,细胞膜内外Na离子与K离子分布不均匀2,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3,细胞膜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K离子的通透性强静息电位实际上是K离子的平衡电位(理解)(钾离子浓度差-电场力阻碍-静息电位平衡)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波动,称为动作电位.锋电位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动作电位的标志刺激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条件1、刺激强度: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2、刺激强度的变化率3、刺激作用的时间动作电位特点:1、全或无现象:静息电位一但爆发就会达到最大值,其变化幅度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即要么不产生,要么就最大。

运动生理学复习的资料部分.doc

运动生理学复习的资料部分.doc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部分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解)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解):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1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讲义(应用篇)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讲义(应用篇)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讲义(应用篇)(本文档一共91页,只要您好好复习,就一定能考过,望君抓住机会,好好利用此文档)运动生理学应用篇第九章运动技能第一节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本质一、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1.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人体在运动中有效地掌握和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即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脑皮质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

2.运动技能的分类:分为闭式运动及开式运动两类。

闭式运动的特点: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动作结构周期性重复;反馈信息来自本体感受器;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属闭式运动。

开式运动的特点: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动作结构为非周期性;反馈信息来自多种感受器,以视觉分析器起主导作用;球类、击剑、摔交等对抗性项目属开式运动。

3.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人随意运动的生理机理是以大脑皮质活动为基础的肌肉活动。

大脑皮质动觉细胞可与皮质所有其他中枢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其生理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人形成运动技能就是形成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

复杂性:有多个中枢参与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

连锁性:反射活动是一连串的,具有严格的时序特征,前一个动作即后一个动作的条件刺激。

本体感受性:在动作形成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重要作用。

运动动力定型: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和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了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

动力定型越巩固,动作完成越轻松自如;动力定型越建立得多,改建越容易皮质的灵活性越高。

即基本技术掌握越多,越熟练,新的运动技能掌握越快,越自如。

大脑皮质机能的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新的动力定型可以代替旧的动力定型。

4.运动技能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形成运动技能的信息来自体内和体外体内信息:大脑皮质视觉、听觉、躯体感觉中枢的联合区形成一般解释区,由此转移信号到运动中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艺术系 2 0 1 2 级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2013年6月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2.兴奋:在生理学中将神经、肌肉、和某些腺体等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二、简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是什么?答:①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②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③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1.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2.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3.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之为等长收缩4.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之为离心收缩5.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6.运动单位:一个á-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二、简答1.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答:(1)形态特征 :○1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大○2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3慢肌纤维含较多血红蛋白,因而导致慢肌纤维通常呈红色○4慢肌纤维含较多线粒体,且线粒体体积较大○5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传导速度慢(2)生理学特征: ○1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2快肌纤维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纤维○3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较快肌纤维强(3)生物化学特征:○1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2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2.简述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1)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2)酶活性改变耐力训练可引起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强,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无氧代谢酶活性增强血液1.红细胞压积:即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红细胞比容,男子为40%—50%,女子为37%—48%2.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3.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ºC时,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称为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4.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二、简答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

血浆除含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维持渗透压等(二)运输作用,运输氧气及代谢废物(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体温等(四)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等2.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导科学训练?答:○1血红蛋白是一种含亚铁的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2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能够较敏感地反映身体机能状态,运动训练中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3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与正常值时,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4由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指标来评定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

应针对每一个体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

循环机能1.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常以左心室的每搏量为标准。

2.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3.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5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律徐缓。

4.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5.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6.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二、简答1.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1)运动性心脏肥大,耐力训练以心腔内径扩大为主,力量爆发力训练以心肌肥厚为主(2)运动性心动徐缓,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相对较高所致,安静状态下心率较低,是有益的、可逆的(3)心脏泵血功能改善,在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心脏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每搏输出量大2.简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1)影响心输出量的直接因素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2)心肌收缩力(3)静脉回流量其中,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直接影响到每搏输出量,从而间接影响心输出量。

3.简述测定脉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通过测定基础心率可以判断疲劳(2)通过测定运动中心率和运动后心率的恢复可以判定身体机能状态(3)是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强度增加,心率变大呼吸机能一、名词解释1.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2.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或最大随意通气量。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血红蛋白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这条曲线呈“S”型,而不是直线相关4.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二、论述:在运动中如何保持合理呼吸(1)减小呼吸道阻力,以口代鼻口鼻并用(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在运动中感到呼吸困难时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3)与技术动作相适应○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配合:呼吸的主要形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

如屈-吸,伸-呼。

腹收-呼,胸收-呼。

○3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4)合理的运用憋气,或深或浅的吸气后,紧闭声门,做尽力地呼气动作,称为憋气。

通常在完成最大静止用力的动作,需要憋气来配合。

好处是可以瞬间增加力量、爆发力;坏处是会加剧心肺负担。

物质与能量代谢一、名词解释1.有氧氧化:糖原或葡萄糖在耗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2.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ºC条件下。

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4.代谢当量: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称为代谢当量二、结合运动实例论述三个能源系统的特征内分泌机能一、名词解释1.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特点为生效慢、广泛、持久)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名词解释1.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2.氧亏: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能够摄取的氧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氧量时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3.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工作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时的做功能力。

4.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这一点所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为乳酸强度二、简答及论述1.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其影响因素有:①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②血液及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能力③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④其他因素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2.试述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持续训练法,强度低,时间长(2)乳酸阈强度训练法,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3)间歇训练法,完成的总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4)高原训练法,运动缺氧与高原缺氧的双重刺激3.简述乳酸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4.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有哪些?并利用生理学原理进行论述。

(1)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无氧低乳酸的训练其原则是:①最大速度或最大练习时间不超过10秒,如10秒内的反复冲刺②每次练习的休息间歇时间不少于30秒,以60秒或90秒的效果更好③成组练习后,组间的联系不能短于3到4分钟。

(2)提高糖酵解功能的训练①最大乳酸训练,提高机体的乳酸能力②乳酸耐受力训练感觉与神经机能一、名词解释1.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2.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3.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躯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成为本体感觉或运动技能。

4.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5.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二、简答:状态反射在人体运动中起何作用(1)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2)状态反射在完成某些运动时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可提高肩背肌群的力量,能更好地完成动作;在做体操的空翻动作时,头部必须规正,负责会导致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导致动作失误。

运动技能一、名词解释1.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2.动作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巩固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身体素质一、名词解释1.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2.反应时:从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身体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