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
北体考研真题 运动生理学1999-2003

北体体教&民传硕士99~03年考研真题2003年运动生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氧脉搏2。
身体素质3。
心率储备4。
青春期高血压5。
心输出量6。
心动周期7。
运动技能二。
简答题:1。
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出现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现象的生理原理是什么?3。
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机理?4。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三。
论述1。
论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实践的关系2。
论述心率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2002年运动生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兴奋2。
呼吸商3。
等长收缩4。
运动性疲劳5。
有氧耐力二。
简答题:1。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心血管系统会产生哪些反应?2。
简述力量训练的原则3。
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原因4。
运动员在定量负荷中的反应与一般人有何不同?三。
综合分析:1。
论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本2。
试比较100米和马拉松项目的生理特点2001年运动生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离心收缩2。
运动性贫血3。
个体乳酸阀4。
运动动力定型5。
无氧耐力二。
简答题:1。
简述决定步频快慢的生理学因素2。
什么是极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
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的生理特点有哪些三。
综合分析题1。
论述肌肉三种能源供应的特点四。
方法运用题:1。
如何评定运动员的肌肉能力2000年运动生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准备活动2。
超量恢复3。
最大摄氧量4。
青春期高血压5。
无氧功率二。
简答题:1。
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产生原因2。
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本是什么3。
简述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生理意义三。
方法运用题:1。
设计一套评价运动项目生理特点的方案四。
综合分析题1。
论述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1999年运动生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适应性2。
运动单位3。
本体感觉4。
超量恢复5。
动作自动化二。
简答题:1。
个体无氧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2。
真稳定状态3。
运动性心脏肥大4。
基本代谢率5。
连续心音三。
论述题:1。
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机能产生什么影响2。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运动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二、判断题(√)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一)信使。
(×)5.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理学(动物)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6.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其中条件反射又可分为阴性(经典)条件反射和阳性(操作式)条件反射。
(×)7. 从控制论的角度,在人体机能调节中,大部分为“正(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形式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8.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联系在于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因此条件反射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9. 只要有足够的刺激强度,组织就可以产生兴奋。
(×)10.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与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和当时的机能状态无关。
(√)11. 活组织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可扩布的电变化的活动过程,称为兴奋性,是一种基本生理特征。
(√)12. 兴奋指在刺激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细胞的一种特性。
(×)13. 兴奋性是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基本特性,只不过有的兴奋性高,而有些兴奋性低。
(×)14. 可兴奋组织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所以其余组织不具备兴奋性,而只具备应激性。
(√)15.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中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16. 适应性是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利于机体避免环境伤害,因此,适应的结果一定对机体有利。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运动单位
2假性贫血
3射血分数
4最大摄氧量
5前庭反射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6简述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7简述体内缓冲对和消除乳酸的方式和过程
8体位、温度和骨骼肌挤压如何影响回心血量
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
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更易引起头晕和休克。
当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会明显大于安静状态。
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事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9论述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
状态反射在完成某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体操运动员做后手翻、空翻及跳马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时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翻正反射是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
例如,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及篮球转体过人等动作,都要先转头,再转上本身,然后下半身,使动作优美、协调且迅速。
10论述超量恢复的特点。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英语、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及心理资料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英语、运动训练、运动生理部分回忆试题英语北体英语试题拿不到,所以只有回忆,一、考题总体结构,题型有词汇题(20道,10分),完形填空(20道,10分),阅读理解(6篇,30道,30分),英语翻译汉语(20分),汉语翻译英语(15分),作文(15分)。
二、大部分的词汇是词组,所以基本20道都是考词组辨析。
另外考语法倒装和虚拟。
完形填空题量大,每道题目只看一遍,总体感觉完型填空不会很难。
看基础了!!!三、阅读理解6篇,难度不好说,感觉6级水平能够应付。
四、注意了:北体考试有规定词汇和阅读理解做完后要收上去,然后才开始做英汉互译、作文控制在1.5个小时。
都是与体育有关的。
2011年,英语翻译汉语是翻译一篇文章,翻译NBA明星克莱德。
运动生涯,共计5段,专业俗语比较难,比如灌篮、急停跳投等等,还有一些人名和地名,奥拉朱旺还有其他人、中锋等等。
五、汉语翻译英语是5个句子,今年翻译出现了亚特兰大、巴西、垒球、获得金牌等等。
最好把体育英语学好,六、作文近几年考的有绿色奥运青少年网络犯罪建议作文背模板,基础不好的同学啊运动训练学一、简答题04年1、简述运动训练的研究内容。
2、试述运动训练计划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3、何谓“超量恢复的几种效应”。
4、简述战术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05年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试述选材指标体系及选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共分哪几类。
4、简述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06年1、简述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2、试述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关系。
3、简述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
4、简述综合性训练课在安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07年1、简述体能及其构成。
2、试述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3、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4、简述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基本要素。
08年1、简述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2、试述爆发力训练量度的确定。
3、简述符合变换的要点。
4、简述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北京体育大学2004-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运动生理学》

北京体育大学2004-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运动生理学》2004 年一、简答题(3 选 2,10x2=20 分)1、简述肌肉收缩形式及其生理特点。
2、简述个体乳酸阈提出的生理学依据。
3、简析间歇训练法的生理学特点。
二、论述题(3 选 2,15x2=30 分)1、试述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办法。
2、影响最大吸氧量的生理学因素。
3、试述运动员心脏及其特征。
2005 年一、简答题(3 选 2,10x2=20 分)1、简述影响运动员过量氧耗的因素。
2、何谓运动性疲劳,有哪些解释其机理的学说。
3、什么是个体乳酸阈。
二、分析论述题(3 选 2,15x2=30 分)1、如何划分肌纤维的类型不同肌纤维的类型和生理学特征是什么?2、运动训练队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有什么影响?3、试述如何运用生理学知识指导运动训练?2006 年一、简答题(3 选 2,10x2=20 分)1、简述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生理学特点。
2、简述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3、简述运动对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二、论述题(3 选 2,15x2=30 分)1、试述高原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试述生理学原理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3、如何测试评价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2007 年一、简答题(3 选 2,10x2=20 分)1、简述提高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
2、简述间歇训练的生理学特点。
3、简述肌电图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二、论述题(3 选 2,15x2=30 分)1、试述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原理及方法。
2、试述评价有氧能力的生理学方法。
3、论述马拉松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
2008 年一、简答题(3 选 2,10x2=20 分)1、简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
2、简述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3、简述乳酸阈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论述题(3 选 2,15x2=30 分)1、非条件反射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2、论述竞走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2021-2021)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2021-2021) 2021 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运动生理学部分名解:1.高原服习2.反应时3.通气阈4.肺泡通气量5.等动收缩简答:1.简述学生体质测定常用生理指标及其意义。
2.简述赛前状态。
3.简述翻正反射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论述:1.从生理学角度论述肌肉力量训练原则。
2.论述高原训练利与弊。
运动训练学部分名解:1.模式训练法2.系统训练/原则3.柔韧素质4.竞技战术5.制胜规律简答: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2.简述训练课的类型及特点3.简述运动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区别论述:1.从 100 米、1500 米、3000 米、跳远、跳高、排球、篮球项目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耐力特点。
2.论述适宜负荷原则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关系2021 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运动生理学部分名解: 1.渗透压2.减压反射3.运动技能4. 姿势反射5.运动后过量氧耗简答:1.简述评定人体循环机能的指标和方法?2.简述人体内分泌功能轴的结构和作用?3.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论述: 1.如何评价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2.影响平衡能力的生理因素及应用?运动训练学部分名解: 1.运动成绩2.负荷强度3.动机激励原则4.变换训练法5.反应速度简答: 1.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2.简述循环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3.简述运动成绩受哪些因素影响?论述: 1.举例设计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方案、并说明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异同?2.试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与大周期的关系?2021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名解: 1.心输出量2.心电图3.肺活量4.无氧能力5.灵敏素质简答: 1.无氧耐力的限制因素?2.为什么中长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休息?3.水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论述: 1.论述肌电的产生原理与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2.论述运动型疲劳的产生原理与生理学评价指标?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北体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体教训练及民传)

北体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体教训练及民传)2021运动生理学试题一、概念题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2、渗透压: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也就是溶液增大的压强,其数值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
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是指血浆渗透压。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之比。
安静状态:50%-60%。
4、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
5、氧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1)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极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2)缓冲乳酸的能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PH值造成影响。
(3)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
2、简述出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生理原因在进行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动员水平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极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致使供氧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朝酸性方向偏移。
这不仅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活动紊乱。
这些机能的失调又使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极点出现以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种机能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同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体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详解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详解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分解肌糖原,持续运动5-10分钟后,血糖开始参与供能. 脂肪在安静时即为主要供能物质,在运动达30分钟左右时,其输出功率达最大. 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在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随着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肌糖原及蛋白质的节省化现象.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
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VO2max受多种因素制约,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氧运输系统或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限制运动员VO2max提高的重要因素。
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最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1 遗传因素 VO2max的遗传度为93.5%2. 年龄、性别因素一般男子大于女子;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 训练因素长期系统进行耐力训练可以提高VO2max水平由于乳酸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急剧上升时的乳酸水平在1.4-7.5mmol/L之间。
因此,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在运动实践中应用个体乳酸阈可以评定有氧工作能力、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VO2max和LT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训练的重要指标。
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
系统训练对VO2max提高较小,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分解肌糖原,持续运动5-10分钟后,血糖开始参与供能. 脂肪在安静时即为主要供能物质,在运动达30分钟左右时,其输出功率达最大. 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在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随着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肌糖原及蛋白质的节省化现象.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
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VO2max受多种因素制约,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氧运输系统或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限制运动员VO2max提高的重要因素。
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最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1 遗传因素 VO2max的遗传度为93.5%2. 年龄、性别因素一般男子大于女子;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 训练因素长期系统进行耐力训练可以提高VO2max水平由于乳酸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急剧上升时的乳酸水平在1.4-7.5mmol/L之间。
因此,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在运动实践中应用个体乳酸阈可以评定有氧工作能力、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VO2max和LT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训练的重要指标。
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
系统训练对VO2max提高较小,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系统训练对LT提高较大。
显然,乳酸阈值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训练增进更有意义的指标。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时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
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1)持续训练法:指的是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进行训练的方法。
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
改善参与运动的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VO2max。
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
2)乳酸阈强度训练法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明显提高。
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3)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
特点1.完成的总工作量大 2.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大4)高原训练法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
这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更为深刻,可以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反应。
高原训练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增强,从而使有氧能力得到提高。
1) 能源物质的储备A. ATP和CP的含量:人体在运动中ATP和CP的功能能力主要取决于ATP和CP 含量,以及通过CP再合成ATP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体美千克肌肉中含ATP和CP在15~25毫克之间,在极限运动中,肌肉中的ATP和CP在10秒内就几乎耗竭。
因此,这一时期的最大输出功率可用于评估ATP和CP的功能能力。
B. 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是糖无氧酵解能力的物质基础。
糖无氧酵解供能是指肌糖原无氧分解为乳酸时释放的能量的过程。
其供能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组织中糖原的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的高低。
2)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包括参与代谢过程的酶活性、神经与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内环境变化时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各器官活动的协调等。
糖酵解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产生影响。
因此,血液缓冲系统对酸性代谢产物的缓冲能力,以及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耐受酸性代谢产物刺激的能力都是影响糖酵解能力的因素。
3)最大氧亏积累在剧烈运动时,需氧量大大超过摄氧量,肌肉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
最大氧亏积累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一般持续运动2~3分钟),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和实际耗氧量之差。
许多研究发现,最大氧亏积累是衡量机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标志。
1答: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的主要论点:肌肉的收缩或伸长,是由于肌小节中粗丝和细丝相互滑行,而肌丝本身的长度和结构不变。
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丝沿着粗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Z线靠拢,肌小节变短,从而出现整个肌细胞或整块肌肉收缩。
其证据:肌肉缩短后,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变短,H带由变短到消失。
当肌肉拉长时,明带、H带均加宽。
2答: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
三种收缩形式的工作特征表现不同。
缩短收缩又称向习收缩,其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缩短牵拉它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此时肌肉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以完成外功,缩短收缩在实践中被用来实现各种加速度运动或位移运动,如屈肘、同抬腿、挥臂等。
拉长收缩又称离心收缩,其工作特征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此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肌肉做负功。
在实现人体运动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的作用,同时拉长收缩可贮存能量以用于其后的收缩,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和速度。
等张收缩的工作特征是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等长收缩时肌肉的张力可发展到最大,但没有位置的移动,按物理学上讲,肌肉没有做外功,胆消耗很多能量,在人体运动中起着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
5答:(1)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线粒体体积小数量少,毛细血管密度小;受大α神经支配;慢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不发达,线粒体体积大而数量多,毛细血管密度大,受小α神经支配。
(2)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酶(乳酸脱H酶)的活性高,糖原含量多,无氧代谢能力强。
慢肌纤维线粒体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3)功能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
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
6、运动训练对两类肌纤维何影响?6答:训练能使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如下:①训练导致两类肌纤维是否互变的问题。
以前的研究认为,训练不能使两类肌纤维互变,人体肌纤维的类型百分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但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10%左右)转变为慢肌纤维,而速度和力量训练,只能引起肌纤维某些超微结构和代谢功能发生改变。
②训练能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如力量训练能使快肌纤维明显肥大,速度训练可使快肌和慢肌在面积都增大,大强度的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③训练能显著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
如耐力训练不仅可使慢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大,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慢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明显提高;而且也可使快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
相反,大重量的力量训练使肌纤维面积大大增加,而线粒体反而下降,有氧氧化能力下降,但无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
④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
即训练引起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与从事的运动专项或训练方法,以及受训练局部有关。
第四章血液循环1答: 在长期训练影响下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形态结构:①运动性心脏肥大。
心脏肥大是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的肥大。
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壁厚度增加,称为离心性肥大。
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称为向心性肥大。
②心脏内部结构发生良好的适应。
心肌纤维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线粒体酶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
③心脏的功能能力显著增强。
表现为: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低于一般人;在定量负荷时,心脏功能高度节省化,心率增加幅度较少,搏出量大;而在极量运动时,心脏则表现出高功能,高贮备,其心输出量和搏出量均高于一般人。
一般人心力贮备只有20~25L.min-1,而运动员可达35~40L.min-1。
由于其心泵功能的贮备量大,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运动潜力。
2答:搏出量是指每侧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
①心舒末期心室的容积:心舒末期心室的容积越大,搏出量越大。
与回心血量有关。
②心室肌被牵张的程度:心室舒张末容积扩大可使心肌被牵张,增加心肌初长度,搏出量增加。
③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力增加,搏出量增加。
心肌的收缩力与ATP酶活性、胞浆中钙离子浓度、活化横桥数目等因素有关。
④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升高,搏出量减少。
2答: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①直接能源——ATP。
但ATP贮量很少,必须边分解边合成,ATP的再合成途径有三条:①PCr分解生能;②糖酵解生能;③糖和脂肪的有氧化生能, ATP的再合成三条途径构成了人体内三个供能系统。
不同的运动项目三个系统供能的情况不同。
以800跑为例:②起跑:主要由ATP-PCr系统供能;当ATP分解供能的同时,PCr迅速分解使ATP再合成。
③途中跑:以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混合供能;④冲刺:以糖的无酵解为主供能。
5答:不同强度时,三个能量系统代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很有限,如果以最大功率输出只能维持2S左右。
因此,ATP必须是边分解边合成,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连续性。
②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不同,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ATP再合成的需要。
不同供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最大持续时间是维持其动态关系的代谢标准。
③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是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的。
(1)肌源性因素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肉力量与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呈正比。
②肌纤维类型:肌肉力量与快肌纤维比例呈正相关。
③肌肉初长度: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肌力最大。
④肌拉力角:肌肉力量随肌拉力角而变化,如肘关节屈的角度为115°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牵拉力量最大,大于或小于115°时,力量均减小。
(2)神经源性因素①中枢激活: 中枢激活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
②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不同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可以提高原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与固定肌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其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一致,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