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案〔我的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处和不利。
3.培养学生猎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课时祖国疆域有多大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活动一、“徒步旅游〞,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游〞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游吧!从哪里出发?3、在“徒步旅游〞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觉察?想说点什么?〔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打算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
〔尝试依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总结升华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师总结。
第二课时我国人口有多少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你了解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世界50亿人口日在哪一年?60亿人口日在哪一年?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祖国多辽阔》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祖国多辽阔》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多辽阔》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描绘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了解祖国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祖国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一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提高地理、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熟读课文,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以便课堂上拓展讲解。
4.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祖国教案社会

我的祖国教案社会教案标题:《我的祖国》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祖国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2. 通过学习祖国的地理位置、国旗、国歌等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祖国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2.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祖国的地理位置、国旗、国歌等内容;2. 学生绘制祖国地图的素材,如彩纸、颜料、画笔等;3. 祖国相关的诗歌、歌曲等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我的祖国》的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课件、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祖国的地理位置、国旗、国歌等基本知识;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帮助他们建立对祖国的基本认知。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2. 学生自由发挥,以诗歌、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组形式设计并表演与祖国相关的情景剧;2. 学生可以选择表演祖国的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展示对祖国的敬意和热爱。
五、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历的活动;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以《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感想或作文;2. 鼓励学生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写入作文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祖国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情感体验和拓展延伸的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认同感,并培养起社会责任感。
我的祖国主题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我的祖国主题社会领域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祖国之美——我的祖国主题社会领域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主题社会领域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祖国的地理特点:山川河流、地貌景观等。
2. 祖国的历史文化:古代文明、名胜古迹、传统节日等。
3. 祖国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祖国风光优美的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输入(15分钟)1. 介绍祖国的地理特点,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展示祖国的山川河流、地貌景观等。
2. 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明、名胜古迹、传统节日等,配以图片和故事进行生动呈现。
3. 探讨祖国的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所属民族的特色文化。
第三步:小组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或民族文化方面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所研究的主题,并向其他小组进行介绍和分享。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展板或海报,并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主题。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相关知识。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祖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鼓励学生对祖国保持热爱和自豪感。
第五步:拓展活动(15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一项与祖国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祖国的作文、画一幅祖国风景的画、编写一首祖国的歌曲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对祖国的热爱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评价学生设计的展板或海报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收集学生完成的拓展活动作品,评估他们对祖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 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祖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2. 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祖国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 准备分享自己了解的祖国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我爱你,中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吗?她有哪些特点?2. 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 历史文化:介绍祖国的历史沿革、著名历史人物、文化遗产等。
- 自然资源:展示祖国的自然资源,如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等。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的祖国风景是什么?-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爱国人物?-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我们的祖国?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导游、历史学家、环保志愿者等,展示自己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 学生反思:通过学习,我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该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作文、手抄报等。
3. 课后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品德我的祖国文档

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1.《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的第一个大主题主题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理概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从中体验我国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养成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的人口和人口政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关于中国地形的地图、加拿大地图、美国地图以及中国四个极点的代表物和相关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一、音乐欣赏、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我们赶快来听听吧!课件播放儿童歌曲《祖国真大》,画面以中国的地形图为背景,穿插出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等图片,字幕出示歌词---。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吗?(学生发言)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祖国真大”,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说祖国真大。
二、找一找、算一算,感知祖国疆域的辽阔1、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陆上疆界和大陆海岸线由不同颜色的线条闪动着)播放聪聪的一段话:我国的领土从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5200千米,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约5500千米。
陆上疆界长达20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绵延曲折,总计长度18000多千米。
师:聪聪告诉我们的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说明祖国疆域辽阔)2、现在,我们来做“徒步旅行”的游戏。
(出发前先了解“徒步旅行”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陆上疆界和大陆海岸线。
再了解出发点——河北石家庄,在祖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徒步旅行”开始,由聪聪带路,从我们的家乡开始,先沿陆上疆界走一圈,再沿大陆海岸线走一圈。
在旅行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西边、最北边、最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里)师:“徒步旅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东——西,南——北路程远)(板书:路程远)3、算一算:(1)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祖国的最北端走到最南端大约要走多少天?(约138天,要4个多月)(2)如果火车按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从我国的最东端到最西端要用多长时间?(约43小时)从计算结果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祖国大)三、找一找、填一填,感悟祖国之大1、再现中国地形图问:同学们,我国的地形图的形状象什么呢?(象公鸡)说的对,我们的祖国象一只威武的雄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祖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对祖国的认知还比较表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祖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知道祖国的大致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2.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体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准备网络环境,以便学生查找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国旗、国徽等标志,引导学生说出对祖国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重点信息,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知识,如地理、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各自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概念,培养爱国情感。
2.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的领土、人口、文化及民族构成。
3.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内容《我的祖国》教学重难点重点:鼓励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愿望;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难点:注意学生表达的方式和语言,掌握语言表达规范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诵、对话、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1.教师与学生互动:老师用强烈的爱国情感来讲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带领学生回顾自己对祖国的印象和了解。
步骤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学生组内互助合作解决出现的困难或疑惑,学生可使用思维导图等形式,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展示朗读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步骤三对话,探究知识1.听取学生对于祖国的不同理解,加深对于祖国的认知。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美好愿望和体验,并对学生的思考提出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步骤四总结归纳,课文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涉及到的汉字,注重落实教育行为的效果。
2.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步骤五课外拓展、案例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自己祖国认识,介绍祖国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环境。
2.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祖国图画并用汉字标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总结本节课以朗读教学法和互动交流教学法为主要方法,加强学生口语表达,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知和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教师能够通过语言、身体语言、语音表达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北早现学区北孙小学康建军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中的第一课。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需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数量。
同时学会看地图,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对本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两方面的教育内容,设计了“祖国风光,唤起爱国热情;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在温差时差中感受祖国有多大;升华爱国情感”四个任务,在活动中教会学生看懂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祖国的域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过的领土面积,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2、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南北东西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2、学会看图识图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过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教学难点:通过对祖国疆域的了解,激发爱国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祖国风光图片,歌曲《我爱你中国》,《祖国有多大》,中国疆域,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国政区图等相关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及世界排名;了解我国东南西北四个极点教学过程:任务一:欣赏祖国风光,唤起爱国热情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课件出示祖国的风光图片,配乐《我爱你中国》)。
欣赏完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我们的祖国这么美丽,你对祖国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板书:祖国疆域有多大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愉悦的进入学习,在欣赏祖国风光的图片中,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任务二: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看中国的地理位置,并用红色显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祖国地图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像一只雄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真大啊!2、了解我国陆地和海域面积师: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让学生拿出课前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相互讨论、交流,在选出几组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出示“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学生交流从表中得到的信息教师补充:我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于日本的25倍,英国的40倍,法国的17倍,韩国的97倍。
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设计意图:将我国的面积与其他国家的国土面积进行对比,学生比较形象地感知我国疆域的辽阔。
各种数字的呈现,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了解祖国的邻邦师: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所以我国还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请同学们查找地图,看一看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哪些与我国陆地相连?(1)教师出示中国政区图(2)学生组内读图交流(3)学生汇报结果我国陆上邻国有十四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师推荐“巧记邻国小妙招”: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查找地图,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任务三:在温差和时差中感受祖国有多大1、欣赏歌曲《祖国有多大》师:这首歌词告诉我们什么?生:我国的南北气温有很大差异,东西上时间有差异设计意图:这首歌形象地表现了祖国东西南北不同的现象,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差异,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南北差异(1)我国南北的温度差异在冬季最明显(2)播放天气预报,比较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
师:在同一国家,在相同的时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3)教师补充资料:从气温来讲,离赤道越近的地方越热,我国三亚离赤道很近,所以气温比较高,而哈尔滨离赤道较远,所以气温就低。
我国冬季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
师:了解了我国南北温差比较大,现在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在什么地方?生: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心的曾母暗沙;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教师补充:我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二)东西差异1、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在时间上有差异吗?相差多少呢?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我国东西时间差了四个小时)3、教师补充资料:太阳自西向东进行自传,所以位于东边的人总比位于西边的人先看到太阳。
4、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祖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并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介绍。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5、如果我们从祖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开始向西走,乘坐的火车每小时运行140千米,我们到达最西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生计算,需要大约37小时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从穿衣冷暖中感受温差,在起居早晚中感受时差,从而让学生立体的感知祖国的辽阔。
任务四:升华爱国情感1、师:最后,我们用书中的一首小诗总结一下本课的内容。
(课件出示)祖国疆域真辽阔,国土九百六十万;东西时间各不同,南北冷暖有强弱。
学生读一读。
2、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多大,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3、播放《我爱你中国》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感情升华。
板书设计:祖国的疆域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南北温差大东西有时差第二课时我国的人口和政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知道我国的人口政策(2)知道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感受祖国的强大。
(3)知道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和简称,明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4)进一步掌握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展示并运用课前收集的各政区资料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以顺口溜的形式记住《祖国行政区歌》(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玩中国政区拼图游戏,加深对中国政区的认识,养成小组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人口数量,记住祖国政区的划分情况,知道各政区的全称和简称,感受祖国的强大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记中国政区图的方法,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本课相关资料,中国政区图,中国行政区拼图学生准备:搜集我国人口数量的相关资料,根据辩论主题准备正反方的资料;搜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任务一:创设情境,引出人口问题1、播放春运某火车站人口拥挤的画面,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画面吗?2、师:同学们,目前,全世界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出生15540人,每天出生约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
我国每分钟大约出生38人(平均不到两秒钟出生1个人),每小时出生约2273人,每天出生约5万多人,每年净增人口约1184万。
孩子们,地球就是一艘生命之舟,船上有一定量的食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它的承载数量是10人,可是实际上却载了20人、30人,远远超出它的极限,这个时候,这艘生命之舟会怎样呢?生:这艘船会沉的生:人们都会饿死的设计意图:人口问题是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不容易理解。
从这些数据中,能够让学生看到人口众多带来的危机,有利于学生领会感悟。
任务二:对比数据,了解人口现状1、学生展示搜集资料世界50亿人口日:1987-7-11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数量已经突破70亿2、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情况结论:世界人口从10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到30亿用了三十多年,而从1987年开始,平均12年就增长10亿人口。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的变化,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口增长过快的现状。
3、师: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那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人口呢?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情况设计意图:在数字的对比中,学生感受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之快。
任务三:主题辩论赛人口增长速度是很令人吃惊的。
面对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有人说人多了是好事,也有人说人口多有很多不利的地方,如何理解人口多的利与弊呢?下面我们就召开主题辩论会。
辩论主题:人口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小结:在辩论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到:在我国现阶段,人口多弊大于利。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设计意图:辩论会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思考人口多少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任务四:牢记中国行政区1、为了管理我们的十几亿人的大家庭,我国采用什么办法进行管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内容——行政区划2、结合搜集资料,谈一谈我国有多少省级行政单位。
学生交流:我国目前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3、找一找自己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4、为了帮助大家记忆这34个省级行政区,老师教大家一个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湾同胞盼团圆。
5、拼图比赛师:请大家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拿出来,我们进行拼图比赛,看谁拼的又快又准。
学生进行拼图比赛教师小结:行政区的划分,使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更好管理,人们生活更加方便,社会更安定,人们更团结,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歌唱祖国》。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让学生进行拼图比赛,让妙趣横生的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学习中。
板书设计:我国的人口和政区人口居世界第一位:13.7亿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省级行政区:34个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北早现学区北孙小学康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