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中国水质状况

中国⽔质状况⽔污染所引发的争论⽔污染⽔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导致其化学、物理、⽣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的改变,从⽽影响⽔的有效利⽤,危害⼈体健康或者破坏⽣态环境,造成⽔质恶化的现象。
⽔污染主要是由于⼈类排放的各种外源性物质(包括⾃然界中原先没有的),进⼊⽔体后,超出了⽔体本⾝⾃净作⽤(就是江河湖海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物⽅法来消除外源性物质)所能承受的范围,就算是⽔污染了。
中国⽔资源状况:中国⼤⼩河川总长42万公⾥,湖泊7.56万平⽅公⾥,占国⼟总⾯积的0.8%,⽔资源总量28000亿⽴⽅⽶,⼈均2300⽴⽅⽶,只占世界⼈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国之⼀。
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2.32亿⼈年均⽤⽔量严重不⾜。
中国有82%的⼈饮⽤浅井和江河⽔,其中⽔质污染严重细菌超过卫⽣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约1.6亿。
2007年,“包孕吴越”的太湖蓝藻泛滥,导致整个流域陷⼊饮⽤⽔危机,惨痛的⽣态教训还历历在⽬。
近⽇,富⼠康等企业⼤量排污导致太湖⽀流重⾦属超标再次引起⼈们的关注。
有环保组织发布报告显⽰,富⼠康、⿍鑫等企业设在江苏昆⼭的⼯⼚⼤量排污,可能导致太湖⽀流部分河段底泥中的重⾦属污染物严重超标。
媒体称中国监管机构已就此展开调查。
中国是全球13个贫⽔国家之⼀,全国近半城市缺⽔。
今年7⽉以来,全国各地持续⾼温⼲旱的天⽓。
全球舆论都在担⼼,中国旱情将使全球粮价上涨,甚⾄造成通胀恶化和社会动荡。
韩国媒体称缺⽔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的“毒素”。
⽆独有偶,美国投资⼤师罗杰斯认为,如果中国不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再有中国故事,终结中国繁荣的不是房产泡沫,⽽是⽔危机。
终结中国繁荣⾔之尚早,但⼭东潍坊被曝光往地下注渗污⽔,上海黄浦江死猪等层出不穷的⽔污染事件,已是中国⽔资源陷⼊危机的最好证明。
8⽉2⽇,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上半年中国地表⽔总体为轻度污染,渤海湾、长江⼝、杭州湾、闽江⼝和珠江⼝等五个重要海湾⽔质极差。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正文中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
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 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
中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
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国家。
水利部统计, 2003 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 640 亿吨。
其中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污染最为严重,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
而全国农村中约有 6300 多万人饮用高氟水, 200 万人饮用高砷水, 3800 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1 . 9 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发布的地表水水质报告表明,七大水系中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较好。
而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清代表强调,虽然珠江干流的水质都能达到国家Ⅱ类、Ⅲ类水质标准,但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突出的污染问题在城市河段,由于工业发展较快,像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城区附近的珠江支流问题相对突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 月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 —2006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会议听取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的汇报。
会议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加大工作力度,解决了600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深受群众欢迎。
制定并实施“2005 —2006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再解决2000 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很有必要。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要编制好分阶段工程规划,适度集中工程建设区域,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要防治并重,综合治理。
水源地保护要与水质处理相结合,特别要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逐步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9作者简介 杨中成(1997—),男,四川乐山人,主要从事涉农企业管理、海洋生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6-21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Marin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on Safeguard Measures YANG Zhong-cheng (Management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 Abstrac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ne economy, rationally analyzed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of offshore Marine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related issue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legal system,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posed.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shore waters; Sea water quality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杨中成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08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是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作者:陈燕,李欣阳,张建乐来源:《河北渔业》 2014年第5期陈燕1,2,李欣阳1,2,张建乐1,2(1.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秦皇岛 066002;2.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2)摘要:根据2011年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结果表明,pH、DO、COD、PO43--P 和DI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pH、COD和PO43--P超标严重;调查海域春季海水状况好于夏季和秋季,由春季到秋季,调查海域受到有机污染的范围逐渐扩大,贫营养水平海水范围逐渐缩小,中营养和高营养水平海水范围逐渐扩大。
关键词:秦皇岛近岸;水质状况;评价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海岸线长162�7 km,是首批全国沿海开发城市之一。
区内海岸和近岸海域开发利用主要以港口、旅游和渔业为主。
近年来,受陆源径流输入、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及海水养殖排污的影响,秦皇岛海域海洋环境承受的压力也愈来愈大,海水水质下降、赤潮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环境。
河北省海域2010和2011年赤潮全部发生在秦皇岛海域,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秦皇岛海域每年6月下旬至9月初,秦皇岛海域均发生微微型藻类赤潮,造成大面积水色异常现象。
本文根据2011年春季-秋季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的调查结果,分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及原因,评价秦皇岛近岸的海水状况,为秦皇岛海洋环境保护和“北戴河海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调查区域与方法1.1监测站位和监测时间2011年在秦皇岛海域共布设46个采样站(见图1),分别于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11月)进行海水化学因子和海洋生物同步现场采样,并带回岸上实验室进行分析。
1.2监测项目和方法测定分析项目: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盐(NH3--N)、活性磷酸盐(PO4--P)。
2023年关于水污染调查报告_2

2023年关于水污染调查报告2023年关于水污染调查报告1摘要:这次我们利用寒假时间,一起出来对湖州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把地点选在了苕溪,因为苕溪是太湖的分支流,它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具有代表性。
另外我们也对我国的污染情况作了调查,并作了分析报告。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时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水污染就是尤为严重的一个,我们几位同学们用寒假时间对湖州市水质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询了国内有关资料,对于水污染这一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何谓"水污染"?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分两类:一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亿立方米的谈水,这相当于全球江流总量的14%以上,而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严重,1998年监测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较重,据统计,1999年全国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量占67%,废水污水排放量总量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
根据水利部门监测结果。
1980年全国受污染的河水比例为21%,1999年增加到38%。
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国的现行措施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加强了监测和监督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洁水和清洁生产工艺,如治理淮河污染的:零点行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质量的污染物;明显改变岸线和海底地形的水文动力要素(如海流、水深);生态敏感目标 生物。
3.3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function zone of offshore area 是指为适应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依据近岸海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 13192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
GB/T 13193 GB/T 13198 GB/T 13909 GB/T 17826 HY/T 069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水质 六种特定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海洋生物分类代码 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 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防治海洋环境污染, 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规范全国近岸海 域环境监测工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营口近岸海域污染现状调查分析

二类功能 区二道沟站位水质达标率为 0 ,望海楼站 位 水质 达标 率 为 1.%,导致 超标 的 主要 污染 因子 67 为无 机 氮 和活 性磷 酸 盐 。四类 功能 区 望海 寨 站位 水
3 调 查 结 果
20- 2 1 04 0 0年 营 口近 岸 海 域 主 要 污染 物 年 均
Ⅳ类 Ⅳ 类 Ⅳ类 Ⅳ类 Ⅲ类
Ⅳ类
Ⅳ类
Ⅳ类 Ⅳ类 Ⅳ类 Ⅳ类 Ⅳ类
Ⅳ类 Ⅱ类 Ⅲ类 Ⅱ类 Ⅱ类 Ⅲ类
4 主 要污 染 物 变 化 趋 势
20 - 20 0 4 09年营 口近岸海域 主要污染 因子 年 均值年 际变 化趋势 分别 见 图 1 图 2 和 。
22 监测 点 位布设 情 况
20-2 1 0 4 00年营口近岸海域站位达标情况 见表 2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04 2 1 营 口近岸 海 域 20 - 0 0年
营 口近岸 海域 水 质监测 设 5个 站位 ( 含深海 站
位 1 )监测频次为每年 3 枯水期 、 个 , 期( 丰水期 、 平 水期 )每期 2次。 ,
i n k u o - h r , rp s l a d me s r s o o t l n n rvn es u t naep t r ad nYig o f s oe p o oas n au e rc nr l ga di o igt i ai u w f oi mp h t o r o f r .
Ab ta tI o g n c n t g n a d l b l h s h t r h r c e it o l tn si n k u o — h r r a w ih h s s c :n r a i i o e n a i p o p ae a e c a a t r i p l a t n Yi g o f s o e a e . h c a r r e sc u r s l d i e t i e r e p l t n t eo - h r e . s d o ei v si ai n o s o e a e o l t n sa u e u t c r n d g e o l i t f s o ea a Ba e n t e t t n o e n a u o oh r h n g o h r a p l i t t s r u o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说到我国的岸海域,大家肯定都知道,这地方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生态系统可真是丰富多彩。
想象一下,碧海蓝天,海鸥飞舞,沙滩上还有小朋友们嬉戏打闹,真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但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咱们的岸海域生态环境最近可是遭遇了一些“烦心事”。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2. 现状2.1 生态多样性首先,咱们得提到生态多样性。
我国的海域可谓是鱼类、贝类、海藻的“百花齐放”,种类多得数不胜数。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被“侵犯”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party,突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把好好的气氛搞得乌烟瘴气。
各种污染、过度捕捞让原本美丽的生态环境大打折扣,鱼虾的数量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2.2 污染问题再来说说污染问题,真的是让人心头一紧。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甚至是塑料制品,简直是让人头疼不已。
就像咱们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海洋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资源,但也在受到污染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试想一下,海里的小鱼小虾可怜兮兮地游来游去,面对着肮脏的环境,谁能忍心呢?3. 发展趋势3.1 保护措施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其实,现在的各级相关部门都开始重视岸海域的生态保护了,毕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嘛。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像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限制捕捞数量等措施,力求让这片蓝色的海域恢复昔日的生机。
这就好比是给大海穿上了保护衣,让它不再受伤害。
3.2 公众参与此外,公众的参与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家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护环境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得靠大家齐心协力。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海洋生态知识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平常去海边捡垃圾,既锻炼了身体,又为保护海洋出了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4. 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确实让人感到有点忧心忡忡,不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行动,未来的海洋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
况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1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状况
2007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与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2006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见图1。
2007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7826平方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的面积为188443平方千米,三类海水面积32203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海水面积57180平方千米。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黄海水质良,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九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海域水质良好,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为重度污染。
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天津、上海和浙江近岸海域水质为重度污染。
丹东、葫芦岛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嘉兴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2007年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磷酸盐。
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铅、铜和非离子氨有不同程度超标。
图1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2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渤海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3.3%,与2006年比较,下降6.3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2.4%,上升0.7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铅。
黄海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5.2%,与2006年比较,上升1.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下降0.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磷酸盐。
东海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8.4%,与2006年比较,下降13.1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8%,上升3.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活磷酸盐、无机氮和铅。
南海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3.7%,四类、劣四类海水为8.1%,与2006年基本一致。
主要污染因子为活磷酸盐和无机氮。
渤海黄海
东海南海
图2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图3 四大海区一、二类海水比例图4 四大海区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3 重要海湾水质状况
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
闽江口为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50%,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也为50%。
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均为重度污染;
一、二类海水比例均不足40%。
图5 重要海湾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6 重要海湾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4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007年,全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变化不大,但普遍受到无机氮和活磷酸盐影响。
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75%以上。
天津、上海、浙江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重。
辽宁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1.4%,三类海水比例为14.3%。
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4.3%。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
1.6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1.2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
2.8个百分点。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铅和铜。
河北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5.0%,无三类海水。
与2006年相比,各类海水比例基本持平。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
天津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30.0%,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海水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50.0%。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0.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0.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持平。
海域水质主要受到无机氮和非离子氨影响。
山东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0.2%,三类海水比例为4.9%,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4.9%。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6.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2.0个百分点。
只有青岛市和潍坊市近岸海域出现超标情况,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磷酸盐。
江苏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8.8%,三类海水比例为25.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2%。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6.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持平,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
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上海重度污染,无一、二类海水,三类海水比例为1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0%。
与2006年相比,三类海水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
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磷酸盐。
浙江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0.0%,三类海水比例为14.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6.0%。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11.1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5.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6.0个百分点。
海域普遍受到无机氮、活磷酸盐影响,部分海域化学需氧量超标。
福建中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8.6%,三类海水比例为20.0%,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31.4%。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22.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17.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5.7个百分点,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磷酸盐和铅。
广东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0.4%,三类海水比例为7.8%,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1.8%。
与2006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上升4.0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上升0.3个百分点。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局部海域活磷酸盐和非离子氨超标。
广西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7.4%,三类海水比例为13.6%,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0%。
与2006年比较,各类海水比例基本相同。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海南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6.0%,三类海水比例为4.0%。
无四类和劣四类海水。
与2006年比较,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8.0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8.0个百分点。
个别海域水质受化学需氧量和铜的影响,但程度较轻。
图7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8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各类海水比例
5 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全国监测的54个沿海城市中,丹东、秦皇岛、大连、葫芦岛、滨州、东营、烟台、威海、日照、汕尾、惠州、江门、茂名、海口、三亚、文昌、琼海、陵水、昌江、儋州、临高和澄迈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嘉兴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差,全部为劣四类水质;盘锦、泉州、厦门、汕头、温州、漳州、唐山、莆田、阳江、青岛、盐城、钦州、北海、防城港、连云港、珠海和湛江等17个城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在50%以上。
图9 全国沿海城市一、二类海水比例
图10 全国沿海城市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
6 海水浴场水质状况
2007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16个沿海城市对28个海水浴场开展了水质监测工作。
共监测392个次,发布17期海水浴场水质周报。
监测结果表明:海水浴场水质为“优”的个次占46.7%,比2006年(45.48%)上升1.22个百分点,“良”占30.4%,比2006年(38.19%)下降7.79个百分点,“一般”占15.1%,比2006年(6%)上升9.1个百分点,“差”占7.1%,比2006年(10.3%)下降3.2个百分点。
影响浴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在16个沿海城市28个海水浴场中,每周水质均为“优”的浴场为锦州孙家湾浴场、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日照海水浴场、珠海飞沙滩海滨浴场、北海银滩公园浴场、三亚大东海和亚龙湾共7个浴场,与2006年相同。
水质较好的有舟山朱家尖浴场、青岛金沙滩海水浴场和葫芦岛313海滨浴场,“优”的个次占80%以上。
水质一般的有厦门鼓浪屿浴场、深圳大梅沙海滨浴场、厦门曾厝埯浴场和葫芦岛兴城海滨浴场,“差”的个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7.5%、
35.29%、31.25%和23.08%。
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图11 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