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中医方药应用概况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与调理方案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与调理方案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除了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治疗和术后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介绍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与调理方案。
一、中医辨证施治在中医理论中,乳腺癌被认为与体内湿热、气血不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在治疗乳腺癌时会首先进行辨证分型,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向。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阴虚火旺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阴虚火旺型这种辨证类型的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胀痛、乳头红肿、口渴偏多、烦躁易怒等症状。
针对这类患者,中医常采取滋阴清热的方法,主要使用滋阴降火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玄参、知母等。
2. 气滞血瘀型这种辨证类型的患者常出现乳房胀痛、肿块质硬、舌暗有瘀点等症状。
针对这类患者,中医常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
常用的中药有香附、川芎、红花等。
3. 寒湿凝滞型这种辨证类型的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冷痛、舌苔厚腻等症状。
针对这类患者,中医常采取温经散寒的方法,以消除湿寒。
常用的中药有干姜、苍术、陈皮等。
二、中药辅助化疗乳腺癌治疗的综合策略中,化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在进行化疗时,中医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可以提供调理身体、减轻化疗的副作用等方面的帮助。
1. 调理身体化疗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副作用。
中医药可以通过滋养脏腑、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承受化疗的影响。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等,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2. 缓解副作用化疗会引起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可以通过一些药物的调配,如半夏、陈皮、苏叶等,缓解这些副作用,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化疗期。
三、饮食调理与保健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保健,以增强疗效和提高康复质量。
中医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常用的中药材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作为我国悠久的传统医学,其治疗理论有其独特的体系。
中医药强调调整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乳腺癌作为一种寒性病症,中医认为其发生与体内湿气、瘀血等有关。
因此,中医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着重于温阳祛寒、理气活血、化瘀消肿等方面。
二、常用的中药材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中医药常常采用多种中药材进行配方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材及其作用:1.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瘀血淤滞等情况。
2.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患者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情况。
3. 白芍:具有活血祛瘀、止痛安胎的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患者乳房胀痛、乳腺结节等情况。
4. 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肾养身的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患者体力衰竭、精神疲惫等情况。
5. 陈皮:具有理气消食、行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患者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等情况。
三、疗效评估中医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临床观察、临床疗效评价和辅助检查等方面。
1. 临床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变化,来评估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例如,乳腺癌患者的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等都可以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2. 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一定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分标准有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WHO疗效评价标准等。
3. 辅助检查:通过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辅助检查手段,来评估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例如,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大小、血流情况等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指标。
四、中医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综合调理: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针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治疗,而非只是针对乳腺癌本身的病灶。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传统的西医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副作用和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1.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理论依据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痰瘀阻络”和“脾胃失调”两个方面。
在中医理论中,乳腺癌被认为是由于体内痰湿、气滞、瘀血等致病因素所引起的。
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中医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促进肿瘤的消退。
2.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化学治疗后的调理:中医药可以舒缓化疗后的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辅助治疗:中医药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使用中药可以减轻手术的创伤,促进伤口的愈合;中药还可以调理气血,延缓腺体的恶变。
(3)中药治疗:中医药在直接治疗乳腺癌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刺破恶性肿瘤进行灌注化疗、中药炮制后进行外敷等都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3.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迅速。
通过对中医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抗癌活性物质。
例如,黄芪中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作用;当归中的川芎酮可以抑制乳腺癌的细胞增殖等。
这些研究为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4.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前景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与传统的西医疗法相比,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时更加注重整体调理,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
而且,中医药的疗效与患者个体差异关系较大,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因此,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总之,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乳腺癌康复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外,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通过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帮助患者提高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一、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中医药认为乳腺癌属于实质结块以及肝郁气滞的范畴,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证型,包括气滞血瘀证、痰湿瘀阻证、气血两虚证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药采用针灸、草药等疗法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消散肿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二、中医药与化疗的配合应用中医药与化疗在乳腺癌康复中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化疗虽然可以杀灭癌细胞,但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出现。
中医药在化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并且可以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三、中医药的营养调理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抵抗力通常会下降,营养不良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中医药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推荐适合的食物和草药来滋补身体,增加营养摄入。
养阴清热的中草药,如枸杞、石斛等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康复。
四、中医药的心理疏导乳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也注重心理疏导。
通过针灸、按摩等技术,中医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使患者更好地面对治疗过程和康复期的困难。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与化疗的配合应用、营养调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乳腺癌康复中,中医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估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疗效的评估。
一、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治疗法中药治疗乳腺癌主要采用的是辨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象等进行辩证分析,然后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例如,针对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可选用温里消饮、攻毒消肿汤等中药方剂。
中药具有较好的调节功能,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同时,中药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对乳腺癌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腺癌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进行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乳腺癌手术后,针灸可以舒缓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恢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帮助乳腺癌患者减轻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在中医治疗乳腺癌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按摩乳腺和相关穴位,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淋巴排毒。
此外,按摩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评估1.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体征改善以及肿瘤的缩小程度等。
通过长期观察,可以初步评估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2. 影像学检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后,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疗效。
例如,乳腺癌的肿瘤大小、血供情况可以通过彩超、CT、乳腺MRI等来观察,进而评估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肿瘤的负荷,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 血液指标检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可以通过检测一些肿瘤相关的血液指标来评估疗效。
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传统的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乳腺癌是肝脾肾三脏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湿热、痰湿、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乳腺癌时,中医注重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方面。
二、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方法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药外治、中医推拿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
1. 中药治疗通过中药治疗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减轻治疗副作用,促进康复。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葛根等,它们具有补气活血、调理气血、增加体内阳气的作用。
中药的汤剂制备简便,患者可随时饮用,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调节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乳腺癌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四神聪等,它们分别对应乳腺、胃肠、肝肾等脏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能够改善相关脏器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 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具有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作用的中药直接涂抹在乳房部位。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乳腺癌的恢复。
常用的中药外治包括丹参油、艾叶、当归酒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外治。
4.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能够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循环,活化机体功能,对于乳腺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指压、拍打等,可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推拿方案。
以上介绍了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一些常见应用方法,然而,在使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医药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方案制定,因此,患者应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并进行全面的体检。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传统医学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传统医学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乳腺癌的中医治疗——传统医学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女性身上。
传统医学在乳腺癌治疗中有着丰富的应用经验,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辅助西医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理论对乳腺癌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乳腺癌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不畅、湿热内蕴、气血失调等。
中医认为,乳腺癌属于“癌瘤”范畴,其发病机理与“瘀血”的堆积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目标在于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扶正祛邪。
二、中医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个体化的治疗需求,开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特点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副作用小。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针刺或刺激,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促进免疫功能的提升,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同时,针灸还能舒缓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特定部位运用负压效应形成局部充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病灶恢复的方法。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拔罐疗法能够减轻乳房胀痛的症状,促进乳腺器官的健康,缓解疼痛感。
4. 中医养生调理中医注重强调疾病的预防和调理。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生活作息、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改变,可以改善人体内部的环境,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中医提倡“调理平衡”和“养生”理念,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减少病情的恶化。
三、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1. 综合治疗效果好中医治疗乳腺癌常常与西医手段结合使用,各种疗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能够在治疗上形成“一体两翼”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术后中医调理课件

心理调适
中医调理注重身心同治,通过 心理疏导和调养,帮助患者缓 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树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02
中医调理的方法和手段
中药调理
总结词
中药调理是乳腺癌术后中医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中药汤剂 、中成药等途径,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术 后恢复。
详细描述
中药调理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配伍,针对乳腺癌术 后常见的气虚、血虚、痰湿等症状进行调理。同时,中药具有的 抗炎、抗肿瘤、调节内分泌等作用,有助于减轻术后并发症,降 低复发风险。
推拿按摩调理
总结词
推拿按摩调理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有助于缓解乳腺癌 术后患者的疲劳、失眠等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调理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按摩手法和部位。通过 按摩,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疲劳、失眠等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其他中医调理方法
总结词
乳腺癌术后中医调理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乳腺癌术后中医调理概述 • 中医调理的方法和手段 • 中医调理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 • 中医调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01
乳腺癌术后中医调理概述
中医调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中医调理是指通过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 ,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乳腺癌术后,中医调理对于 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00%
预防复发转移
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降低 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80%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调理注重个体差异,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
04
中医调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 经手术治 疗后 , 必然 损伤脉 络 , 耗伤气 血 , 正虚 使 邪实者更实 , 气虚则不能推动血行 湿化 , 水湿停 聚 , 瘀 胃俱 伤 , 阴精不养 , 阳精无奉 , 肾气疲 惫 , 以灌 养 冲任 , 易 者更虚 , 无 而
1 . 52 不全者慎用 。 32 .. 2避免与 肾损害药物如高效利尿药 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 f1 4苏如松 , 藏秋 澜. 霉素 V 引起 肾病 综合症 肾性尿 崩症 1 先锋 J ] 2 0 ,7 1 : . 2 用, 否则肾损害将显著增强 。 如头孢拉定 确能加重 丁胺 卡那霉 例[冲 国实用 内科杂志 ,0 7 1 ( ) 9
素对 肾小管功能的损害 , 两药 配伍需慎 重『。赖氨匹林 中的阿 [] 华 , 】 】 】 5安淑 王春 秀 , 静脉 滴注头孢拉 定致 血尿 8例 分析叨. 等. 司匹林抑制血小板 聚集 ,合用头孢拉定 可能会加 强出血 的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0 9 1 (2 : 7 2 0 ,9 1 ) 6 . 7
用 [o 1 2 1
【 郑礼 林 , 6 ] 刘子 美 , 友和 . 霉素 V 肾毒性作 用的研 究附 徐 先锋 32 .. 3明确诊断 、 早治疗 , 及 轻者 能逐渐恢 复 , 重者 肾功能亦可 6 9例报告【. 儿科 杂志 ,0 8 1 ( ) 5 J 临床 ] 2 0 ,6 1 : . 6 部分改善 。 对药物治疗 或以后 出现的尿液或 肾功能异常 , 或抗 [ 董淑兰, 7 1 陈志红 , 冯长虹. 常规剂量头孢唑啉所致肾损害的前 J临床儿科杂 志,0 6 1 ( ) 9 . ] 20 ,4 3 : 8 1 菌药物控制感染后再有 原因不 明的发热 ,可考虑 为药源性 肾 瞻性观 察【 . 损害 。发生 肾病后应立 即停药 , 中毒性 肾损 害常用利尿 、 对 血 [ 戴 自英 , 8 】 刘裕 昆, 汪复 , 主编 . 实用抗 茵药物学[ . 2版 . M】 第 上 液透析等排 出体 内药 物 ,过敏性 肾损 害如急性 肾间质性 肾炎 海: 上海科学技 术 出版社 ,9 810 19 :4 . 常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治疗 。 [] 9曲静伟 , 中立 ,卜 洪 鉴庭等. 头孢哌 酮对 肾脏功 能影响的临床 参考文献 观 察[. 肾脏病杂志 ,0 2 8 1:6 J 中华 ] 2 0 ,( ) . 5 [ 康 清华. 1 】 头孢拉 定致急性 溶血 肾功能 衰竭[ . 国实用 内科 [ ] 孝 , J中 】 1 鲍仁 0 曲静伟 , 勇等. 钱伯 头孢哌酮对 儿童 肾毒性 的观 察 杂志 ,0 1 1 ( ) 7 . 2 0 ,5 6 : 3 3 [ . 肾脏病杂志 ,0 3 9 3 :8 . J 中华 】 2 0 ,( )12 [ 王晓明. 2 ] 头孢哌 酮致急性 肾衰 3例叨. 陕西医学杂志 ,0 4 2 [1 2 0 ,0 1 蒋福 明 , 月薪 , ] 安 许慰 高等. 卡那霉素 与头孢拉 定治疗 丁胺 () 8. 7: 9 3 小 儿支 气管 炎对 肾 小管功 能的 影响 叨.上 海 医药 ,0 9 2 2 0 ,0 [] 3梁月睛. 头孢唑啉致 急性 肾衰 2例阴. 南 医药 ,0 6 1 ( ) ( 2 : . 云 2 0 ,6 2 : 1 )1 4
疗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运用中医方药可显著缓解术后综合治疗引 起的不同症状和程度的相关并发症 , 减轻放、 化疗后毒副反
应 。 高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临床研 究文献 , 提 发现 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 阐述 2 0 ~ 0 0年 中医药在 乳癌术后 的临床应用及 未 002 1 来展望。
关 键 词 : 癌 方 药 综 述 乳
是女 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国内大城市 的乳腺癌 的发病 怒抑郁 , 夕积累 , 气消阻 , 气积逆 , 朝 脾 肝 遂成隐核 一 名 日乳 …・ 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现 代医学认 为乳腺癌是乳 管 岩 。”外科 正宗》 “ 《 日: 忧郁伤肝 , 思虑伤脾 , 积想在心 , 所愿不 上皮 细胞 在各种内外致癌 因素 的作 用下 ,细胞失去正 常特性 得志者 , 致经络痞涩 , 聚结成核。” . 4 邪 而异 常增 生 , 以致超过 自我修 复 的限度 而发生癌变 , 以乳腺 肿 1 六淫外侵 , 毒留滞 块 为主要 临床表现。乳腺癌术后运 用 中医方 药治疗是一 种辨
《 病源候论 ・ 诸 石痈候 》 :有 下乳者 , 日 “ 其经虚 , 寒气 为风 客之 , 涩结 , …无 大热 , 则血 … 但结 核如石 。”灵枢 ・ 《 五变》 日 “ 寒湿不 次 , 邪气稍 至 , 蓄积 留止 , 聚乃起 。” 大 外邪乘虚入 内 , 结 聚于乳络 , 阻塞 经络 , 气血 运行不 畅 , 血癖滞 , 气 痰浊积聚 , 痰痞互结于乳而成乳岩。如炎性乳腺癌即为火毒之邪所致。 1 肝失条达 , 失健运 . 5 脾 《 女科撮要》 乳岩属肝脾二脏郁怒 , 有“ 气血耗损 。 认为本 ” 病 的发 生与肝 、 冲任 关系最 为密切 , 故月 经不正 , 气血运 行不 畅导致经络阻塞 。《 医宗金鉴 》 则详细指 出“ 乳癌 由肝脾两伤 , 气郁凝结而成 ” 因肝 经不疏 , , 淤血内停 , 浊内生 , 痰 乳岩乃成 。 《 问・ 素 至真要大论 》 : 湿肿满 , 于脾”如乳头湿疹样 云 “ 诸 皆属 ,
中图分类号 : 3 . R7 7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0 - 0 1 0 17 — 3 12 1 8 0 8- 3 1)
乳腺 癌在中医学属“ 乳岩 , 痞” 范畴 , 乳 等 是因脏腑 、 经络 、 生 乳 癌 。 气血 、 津液 、 阳失 调而引起 乳房 的生理 功能异 常而致 ; 尚 1 情志 内伤 , 思郁 怒 阴 另 . 3 忧 有“ 乳癖” “ 、 乳疽” “ 、乳毒 ” “ 乳” “ 、石 、 番花奶” 等病名 。乳腺 癌 朱震亨在《 致余 论》 格 中云 :若不得 于夫 , 于舅 姑 , “ 不得 忧
炼痰 , 痰毒淤血互结 而致乳岩 。 1 . 2后天失养 癌多 由于湿邪所 致。 气 血虚衰 :素 问 ・ 《 调经 篇》 :有所 劳倦 , 日 “ 形体 衰小 , 谷 2中医方药应用 .改善术后患肢血液循环 障碍所致 的水肿 气 不胜 , 上焦不行 , 下脘不 通。 ” 即示 劳伤脾 胃, 胃纳渐减 , 运 21 化乏 力 , 气血生 化不足 , 体赢弱 , 正气虚 衰 , 形 故 劳伤 E久 , l 脾
证 与辨病相结合的临床运用 ,对缓 解术后相 关并发症 ,减轻 放、化疗后毒副反应及改善术后 内分泌治疗 后类似更年期 综 合征症状 、 增强 免疫效应 , 延缓生 活期 、 改善 生存 质量等方 面
疗效 显著 。 1乳腺癌的病因病 机
11 . 先天 阴虚 、 肾不足 肝 《 岳全 书》 “ 肾不 足及 虚 弱失 调之 人 , 景 谓 肝 多有 积聚 之 病 。” 肾为先天之本 , 肾气化生天癸 ; 若先天不足 , 肾精不充 , 气 血 亏虚 , 冲任失调 , 脏腑及乳房 的气 血失和 ; 或肝 肾阴虚 , 灼津
北方药学 2 1 年第 8 01 卷第 8 期
8 1
乳腺癌 术后 中医方药 应用概 况
付丽琴 章 健 安 医 ( 徽中 学院 合 2 0 ) 肥 3 3 08
摘要 : 近年 来的临床研 究均支持 乳腺癌是一 种全身性疾病 , 目前 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 同时乳腺癌 综合治疗的进展使 乳腺 癌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