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工程管理学院曹一然101279002

其实看到这本书的序言,就发现这是一本序言写的很好的一本书。在序言中几乎就涵盖这本书中最为核心的一些理念。看懂了序言就相当与看懂了大半本书的内容了。我罗列出其中的主要内容。首先,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只研究这些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么发展的,等等。而在其中,货币的出现就解决了价值跨时间的储存,跨空间的移置的问题。不仅仅是普通的经济交易涉及到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金融交易也是如此,比如股票,就是不同时间,和不同盈亏状况(空间)下的价值交换。

其次则是价值的问题,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看重物质价值,认为人劳动所生产出的现实的物质产品,才具有价值,如此来说,证券之类的金融产品本身就不具有价值。而实际上,任何东西或证券不存在什么“固有价值”,只存在相对价值。也就是,只有相对人的效用而言,才有价值的存在的意义。东西或证券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能让个人的效用提高,包括消费效用、财富效用、主观幸福满足感。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那些花了很多时间金钱而生产出的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东西,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就像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出的许多东西。所以,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这对于理解金融的逻辑极为重要。

再者,作者更多的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各个时期金融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一级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首先,在任何时期,金融交易都是存在,只不过是通过人格化的隐性的方式进行或是通过市场的显性的方式进行,所以说,认为在古代是没有金融交易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在农业社会时期,甚至于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单个个体在这个世上生存是又很大风险的,因为个人对于整个环境的影响能力还是极其低的,所以,就会产生人以族群的方式生存,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整个族群的生存能力。在族群内部,人们有困难的时候,比如今天没有打到猎物,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是自然的。但别人的帮助不是无偿的,你应该在下次别人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给予回馈,这就形成了一个金融交易。或者说,在农业社会时期,这交易范围缩小到家庭、家族这些血缘体系内。家族中不分你我,有的只是长辈和晚辈,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子女就是人格化了的保险品、信贷品和养老投资品;亲戚间的“礼尚往来”就是跨时间的价值交换,在这种金融交易安排下,交易寸头是以“人情”记下的,而不是以显性的金融合约。同时,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血缘之外、或者说是与血缘网络并行的互助结盟组织,其结盟的基础不是血缘,而是对上帝、耶稣的共同信仰。教会和家族累死,一方面起到经济上的互助、互保,也就是跨时间跨空间的金融交易,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成员间的情感和非物质交流,给成员提供安身立命的信仰基础。

在这其中,交易的基础是信用。彼此信任是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关键,信用和交易安全是核心基础。在不同时期信用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是以人格化的血缘关系为信用基础,而在法制健全的现代社会则是以显性的金融合约为形式。换言之,金融交易和一般商品交易有本质差别,商品交易往往是现货、现金的交易,所以交易双方素不相识也问题不大;但是金融交易一般不是现货加以,而是价值跨期支付,所以没有互信、没有保证金融契约执行的制度基础,就没有金融交易的发展。现代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是伴随着现代法治制度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没有支持陌生人间交易的各种法律体系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各种外部化的金融证券市场;反之,金融交易在陌生人之间的深化进程,也带来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法治要求,促进了法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在这个意义上,人际间的金融交易的范围不同,对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对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要求会不同。这就

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农业社会都立足于血缘的文化和社会秩序,儒家文化也不例外。这在接下来的具体叙述中会谈到。这是从社会的角度理解金融,从金融的角度理解社会。

最后则是金融发展和国家建设间的关系。在这其中,西方崛起论从金融的角度解释是行不通的,而关于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界的崛起历史,从金融的角度则有不一样的解读,这个等会也会谈到。简单来说,西方(欧洲)的崛起不是因为大量得金银掠夺,也叫原始资本的积累,而是因为战争对钱的需求而促使以国债借贷的融资模式不断发展创新,带动政治制度的变革,而形成以法治制度为支持的金融融资市场,促进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强大。可以说,金融是使一个国家在政治制度上、权力制度上、经济制度上、文化环境上不断蜕变而强大的主要推动力。

以上则是序的主要内容,也是这本书的思想基础,也是我对本书思想的一些理解吧。

第一部分,资本化的逻辑

首先,为什么中国的钱变多了?

首先要解释下什么是钱。这里的钱不仅仅是指货币,而是指财富。国家的四大财富的核心资本源,指,第一,是土地等自然资源,第二,是企业财产和未来收入流,第三,是社会个个人和家庭的未来收入流,第四是政府的未来收入。“钱多了”是指这些东西(资本)变多了。中国二十几年来的市场化改革改善了中国的社会产业结构,使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的货币化程度上升。举例说,股票市场的发展使上市的企业从股票市场上吸取了大量的资本,使企业未来收入资本化,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的流动性。其中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发展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从1998年,土地开始以两种方式资本化,其一,各地政府每年将部分土地出售,供房地产开发或工业建设,这是土地的直接货币化。虽然这些土地的所有权没有改变,都是国家的,但其使用权作为可交易的契约具有单独的资本价值。其二是房地产的商品化使房产可以拿来作抵押借贷,通过住房按揭贷款,将房产所占用的土地、房子本身的资产以及业主自己的未来收入作金融资本化,包含众多个人的未来收入流的资本化。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1998年的房地产改革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为中国的土地、资源以及百姓未来的劳动收入的资本化打开了大门。

对比下美国,为什么美国“更有钱”。因为美国是世界上金融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国家。高度的金融化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金融资本供给,有了这么多流通的金融资本,科技创新、对外投资、个人创业所需要的资本也不成问题。美国更有钱是因为其把资产“钱化”和“资本化”的能力十分强大。而且,美国有着让任何资产、任何未来收入流都能提前变现的证券化、资本化体系,这是美国经济和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

第二,为什么中国人有钱了却不感到富有?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之前说过,过去中国的金融交易主要靠隐形的血缘体系进行,而现在靠亲情的隐形交易正逐渐被显性的金融市场所代替。随着文化价值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以来金融市场,而不只是仅仅依赖家族家庭达到保障未来生活的目的。这也促使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许多金融产品也没有完全发展到位,所以中国人会对未来感到不安。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的时期,大中城市的人们主要靠保险等金融产品来保障未来生活;在小城市和农村,人们主要还是靠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家庭养子防老;而在金融市场还不发达的中小城市,人们两边都挨不着,从而产生不安。

第三,关于西方的兴起,是靠掠夺的银子吗?

这个很有意思。

以往大家都会有个普遍的认识,就是西方式靠掠夺金银财富(所谓原始资本的积累)而崛起的。但这个带来一个问题,十六世纪从美洲大量掠夺回金银的西班牙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却逐渐衰落,而当时比较孱弱的英国却在十七十八世纪一跃而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

首先来看,当时西班牙掠夺回银子干了什么呢?由王室主持的殖民掠夺为西班牙带来了巨额的金银财富,供皇室挥霍。同时,大西洋贸易的权利始终由王室和权贵阶层所垄断,其他社会阶层的人没有机会参与海外发财,限制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无论如何,这些金银使西班牙从十六世纪中期到1640年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于1580年征服葡萄牙。但好景不长,1640年葡萄牙独立,西班牙开始衰败,一直到最后一个独裁者——弗朗哥将军在1975年去世之后,才结束长达三个多世纪的专制和连续不断的战争。西班牙是最后一个走出专制的西欧国家。换句话说,掠夺来金银出了挥霍之外,只能使人和社会懒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与当时中国的情况有些类似。

再来看当时的英国是怎么发展的。1215年通过了《自用大宪章》的英国则不同,它是由民间自发参加大西洋贸易,而不是靠王室出资。十六世纪,英国人看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成功也蠢蠢欲动。但在当时,民间冒险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需要的资本哪里来?既然从民间融资,那如何吸引大量民间投资者呢。于是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制就成了最好的解决方法,金融制度开始大力发展。比如后几个世纪著名的“东印度公司”就在这时成立。这种“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的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形式上的保证。再者,这也间接导致或是影响了政治结构,使得人民的权利逐渐增大,加强了民间和王室的利益冲突,激发两者间的矛盾,促使光荣革命,和君主共和制的建立。

总的来说,国家的繁荣靠的是制度,而不是掠夺,这就是西班牙和英国的区别。

第四,英国盛世靠的是海外贸易,美国靠的是科技创新,前者需要的是以债务、银行和保险为代表的进入支持,而后者需要的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本。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呢?

先来看英国和美国金融特点的差异。英国和美国的各种金融市场的运行都是靠的投资,准确的说是人们的“投机”性的投资,投机是人之常情,也好似各种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正因为科技创新是在“创新”,所以就有风险。去做有高风险的事情就要有投机精神。“投机”不仅是美国资本主义的精神,而且是所有资本主义的精神,也是财富创造的必要动力。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不仅包括投机,还有它活跃的股票文化。

那英国为什么没有像美国一样发展出如此的股票市场呢。实际上,英国本是有机会实现美国式的股市资本主义的。在英国股票交易从1555年就开始了,十七世纪末股票交易在伦敦越来越火,到1720年“南海股票泡沫”到达顶峰。股票对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市场来说还是新鲜的金融产品,所以各个方面的监管和配套法律还不到位。股市泡沫的出现,使英国人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加快配套法律体系的建设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二是,限制股票的发展,稳定市场。很不幸,或许是那次股票泡沫使英国人害怕了,他们选择了后者。那次股票泡沫使英国通过决议要求严格限制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法案,从根本上扼杀了英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沉闷了130余年,到1850后才逐渐复苏,相当于把以股权文化为中心的创新经济留给了后来的美国。

与英国不同,以股市为特色的美国金融则是因科技创新而兴起的。最初是交通运输技术。在1860年后美国证券市场交易多数是铁路公司股票,从这点来看,正是因为当时这么多人非理性的对铁路股票的狂热,才使美国的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变成真正的股票市场。接下来就是贝尔的电话发明,以及之后的电力技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J.P.摩根进入华尔街,把美国证券公司的销售能力和投行理念提高到新的层次,他的最大贡

献是把证券公司的业务从简单得证券经纪上升到包括行业、企业整合的策划与融资全套服务,他创新了现代投资银行的理念。之后,在过去的150年里,美国股市都是一波波不断的股市狂潮史,其背后,都是一个个创造财富的故事,同时也一波波地把美国股市推向成熟。使她的定价和融资能力达到多方位的深化。

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市场呢?这个接下的部分再来说。

第二部分金融的逻辑

这部分就我就说一个问题,就是金融制度和治国之道间的关系。

纵观历史,朝代更替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落寞。而现代金融技术使得现代国家难以重复过去几个世纪就改朝换代的规律,这说明,金融技术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是有积极作用的。

很明显的看一下清朝后期的情况。

不管是宋、明、清朝,各朝都有一种规律,从新建一个朝代的时候都是国库储蓄丰盛,随后递减,再吃紧,最后赤字不可收拾,最后导致改朝换代。至于其中的原因,权力失控和贪污腐败肯定是其制度性根源,除此之外还有国家理财策略以及金融技术落后的原因。

从统治者角度来说,治理财政无外乎两种方法,一是“节流”,二是“开源”。“节流”的意思就是先往国库里多存钱,越多越好。“开源”的意思就是事先尽可能发展国力,不仅把到手的钱都花完用于发展,而且要尽量透支未来收入来发展。第一种就是朝代时期一般所采用的,而第二种就是中国过去二十几年和美国历年选择的策略。

十九世纪末,晚清时期,国家财政结余达到760万两,就是说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又在日本威胁的情况下,朝廷不仅不想办法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加速发展国力,反而一心放在“节流”上,多存钱。结果是国力相对其他国家继续衰退。

至于“开源”,一种方法就是增加赋税,一次征收大量得赋税,来解决财政危机,但这“赋税休克疗法”又可能导致人民起义,带来更严重的政治危机,不利于社会稳定。还有一种“开源”的方法就是发行长期债券,期限越长越好,就可以把一次性的大开支平摊到未来很多年上,大大减轻任何单年的支付压力。很明显,一次性征收100亿的税和发行100亿的无期债券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对社会冲击也是不一样的。

来分析下原因。

把钱存进国库实际上是扼杀了其本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流通能力,这这些金银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不是资本。那为什么过去的朝代普遍选择这样做呢。把国家看成是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发布债券进行融资,而他的投资项目也有一定的回报率。在过去,因为商品市场不发达,国家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都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如果国家的投资回报率小于国债利率,那么还不如把钱存入国库。所以决定经济国策的两个关键要素就是国债利率和国家投资回报率,前者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后者取决于国家制度是否有利于市场交易。而这些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所以是制度决定了国策模式。

所以在如今的中国,建立完善健全的制度则是发展经济的基础。

第三部分金融危机的逻辑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第一,先来看一下金融危机的原因吧。

金融危机首先发于次贷危机。在1938年半政府机构联邦住房按揭贷款协会(简称Fannie Mac)成立,开创了住房按揭贷款的模式,鼓励人们把未来的收入流做抵押,用于今天的按揭进行购房。实际上,资金的提供方是银行,而最终的贷款方是老百姓。在这中间,则是众多类似于Fannie Mac和一个证券代理机构(简称Ginnie Mac)的中间机构,一环套一环的委

托代理关系,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按揭贷款衍生证券链,使得娭毑贷款的风险不再由银行和Fannie Mac承担,而是通过证券化细分,分摊到全球千千万万个资本市场投资者手中,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证券金融体系。

过去七十年,围绕住房按揭贷款的多种金融创新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巨大的购房资金,其贡献很大。但是,也带来的结构性的问题,尤其是这一条长长的按揭贷款衍生证券链,使资金的最终提供方和最终使用方的距离太远,中间多环节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导致道德风险、不负责任的程度严重上升。这就是这个次贷危机在结构上的原因。

第二,美国的借贷的消费模式对中国的启迪。

美国借贷的消费模式的起点则是缝纫机创新的经营模式。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缝纫机是第一个走进美国家庭的工业革命产品,但是当时每个家庭的年收入才500美元左右,而一台缝纫机却要65到150美元,起初只有少数富裕的家庭才能买得起缝纫机这样的奢侈品。为了让缝纫机的销量增加,1855年,当时最大的缝纫机公司I.M.Singer就改变了营销模式,让美国家庭先用上缝纫机,然后分期付款。这种想法看似简单,执行之后,使该公司1876年销售了26万台缝纫机,是其他所有缝纫机公司的总和。这就是借贷消费模式的开始。到1920年末,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经普及到美国各种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市场。而借贷消费这种消费意识,从一开始的被社会道德舆论抵制到当时逐渐被美国社会接受认可,以至于现在融入到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和每个人的心中。

实际上借贷的消费模式也是一种合理分配消费能力的方式。在一般人20岁左右的时候是其收入最少而开支最大的时期,而在其退休之时则是其收入最大而开支最小的时期,如果能把未来的用不完的收入用在缺钱的今天,则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

当今,这种消费驱动型的经济模式是当今中国需要借鉴和引用的,在之前中国经济都是投资驱动型的模式,所以中国只能依赖于制造业和出口市场,只能依靠外部的需求来发展经济,而实际上,靠内部需求的经济模式才是当今金融经济模式的主流方向。中国应该也正在不断朝着这方面发展。

第四部分股市的逻辑

这部分,主要研究现在中国发展不健全,或者说是畸形的股票市场。

第一,先来看看中国现在股票市场的一些问题。

首先,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往往不为人知,股民不能及时得到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而往往被“噪音和虚假信息”所干扰。其次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利用并不自由开放的新闻媒体,操纵信息,传播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再者,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不能有效地把这些人绳之以法。最后则是没有很好的文化环境,像美国的股票市场中产生了一个个的财富奇迹,而带动了美国的社会文化效应。

第二,看一下这些问题的原因。

先来看一下股票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情况。中国第一个现代股份制公司——轮船招商局——的股份于1872年公开交易,到1950年证券市场全面停止时,中国已经有了七八十年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但是这些金融发展在1950年到1980年见则完全停止,完全丢失了七八十年的发展经验和知识。虽然在1990年之后开始恢复证券市场的发展,但中国的证券市场和银行业至今还是完全由国家垄断,使它们难以显出这些市场应有的本性。结果是证券市场基本上只为国企服务,而且在有钱的投资者和需要资本的企业之间任然偶多条难以蒯越的鸿沟。——我想,PE可能正是近年来发展的跨越这条鸿沟的途径吧。——除了历史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法律。

在经济学文献中,有个基本的共识就是法律与经济发展间存在相关性。而且,证券市场是形成势力群体从而促使法律发生深刻变革的最有益的推动力,而消费品市场则不然。这个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存在高度的利益同一性,而且进行法律评判时利益具有可量性等等,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明了。通常,发展程度高、流通性好、股权分散的资本市场通常对小中股东权利的法律保护也是最好的。

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有别于西方的显著特点就是:司法系统并非独立于行政系统。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司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还是被政府所掌控的,并没有相互独立。中国法律传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强调行政处罚与刑事裁决,缺少民事责任以及程序法方面的规范。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法律是统治者用来加强其统治权力、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因此,《大清律》作为清朝法制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汇集了设计官员行为、官僚机构职责的条例,并不包括解决个人与官方之间以及民间纠纷的法律条款。而相之下,西方法律源头——罗马法的灵魂是市民法,而不是行政法或是刑事法。罗马法诞生于处于小规模农业社会时期的罗马,所以罗马法主要用于解决罗马市民间、市民与社团间、以及社团间的纠纷。因此,民事,很早就占据了西方法律的中心位置。

经济发展越来越要求司法独立,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求和推动了中国法治的创建和变革,尤其是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也成为“成文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阻碍证券民事宿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一般来时股份分为三类: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而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公开上市交易。而无论何种股票,股票持有者都有现金流权和投票权。现在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的股份分布基本上是三种股各占1/3.国家就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约2/3的股份。所以,若民事诉讼判决向中小投资者赔偿损失则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使法院陷入两难境地。另一个阻碍证券民事诉讼的原因是意识形态为题。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认为,只有通过劳动所得的收入才是正当的。而在2002年以前,中国共产党党员持有股票而获得的收益甚至是不合法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合法收入观与股东权益保护理念是相悖的,这也是中国证券和公司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的部分原因所在。

出了法律原因,还有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每年固定的上市配额的审批权力的限制使得审批上市的权力价值非常高,从而给受贿等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其实,从一开始,中国证券市场就不是为股东股民而社立的,而是为了国有企业融资而产生的。这也为后来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出了难题。

所以中国为了发展健康稳定的证券股票市场,必须要积极推动对应的法律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第五部分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这也是个很有趣的方面,从金融学的角度看文化发展。

主要讲一下从金融学的角度看儒家文化和当代的社会文化变革。

第一,儒家文化。

这里把著名的人类的需求金字塔理论简化一下。不管是远古还是现代,任何人出生都面临着两种基本需要,吃穿住行这些的物质需要,即所谓的物质生活;还有心理或是精神的满足,所谓的精神生活。这两种基本需求是文化的起因,也是文化的目的。

其中物质的需求肯定是最根本的需求,人首先需要的是生存。

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是灾难会使人们的物质需求受到一定影响,受到冲击。而且,人的生病、各种事故、意外事件也会引发安全和财产损失,这些都是人们首先想规避的物质和精神风险。

所以有两种规避这些风险的手段。其一,是靠发展,通过提高生产力和精神供给来提升人类整体的生活水平。其二,则是个人之间的经济交换、精神交换达到互保、互助、资源共

享的效果,以此提升整个社会共同的规避风险的能力。在经济利益方面,金融产品就可以让人们实现跨空间、跨时间的物质交换。在现代靠的自然就是以金融市场为基础的显性的交易,而在古代,类似地靠的是基于隐形基础的利益交换。这个隐形基础,就是家。原因是,一,在家内部有众多隐形的金融契约关系,父母在子女身上的投资,子女日后的回报等等;二因血缘关系,“家”可以大大减少成员间的利益交换的风险,减少交易成本。

为了支持“家”的经济互助和精神互助的功能,社会就必须有相应的家庭、家族文化,帮助是想这些错综复杂的隐形金融契约。这就是儒家以及其他源自农业社会的传统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儒家文化产生的背景。

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孔老先生真是一个神人啊。

来具体说说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强迫给他安排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和义务;不管事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儿女、弟妹都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都是长者说话幼者听话,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一个人出生开始,通过《论语》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这个“孔家店”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父母、兄长以及其他长者的投资有回报。

这种“刚性”社会结构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使中国社会基本不变。这种阉割了个性的文化的确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代价却是中国长期处于温饱和饥饿之中。这种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维护“家”的经济功能,轻视社交与情感功能,这必然抑制中国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

第二,开看看欧洲不同的文化差异。

西欧和中国古代不同的是,较早地认识到了经济交易并不是“非血缘不可”,较早地把经济交易从经济功能从家族内剥离出来,这间接给西方发展后来证券金融所需要的契约机制提供了机会。在公元五世纪之前,金融市场在欧洲兴起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律体系和金融市场、商业机制一起走入历史。欧洲进入中世纪后,“家”的经济交易功能重新加强,就想中国当时一样。但是和中国不同的是,中世纪的西方人并没有像儒家文化这样刚性的文化价值体系帮助维护家的经济功能。而是由基督教会、各类行会和合会取代了之前的市场和家庭的部分功能,在市场和“家”之外提供经济交易和友情交易。就像存在有“教父”、“教母”等安排,让小孩出了父母之外还有其他的关系可以依赖,这当然扩大了个人的经济互助空间和精神互助空间,同时淡化了“非血缘不可”的传统价值。

所以中国和西方在传统上最大的差别就是,儒家文化下的中国人只相信血缘关系,而西方人从两千多年钱就认识到,做信用交易的双方并非非血缘关系不可。

第三,来看看如今中国的文化价值环境。

如今,随着“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已经使人们从这样的文化价值体系下逐渐脱离出来。而且,现代的金融市场也取代了原本的隐形的交易环境,是的人对于自身的未来更有保障。实际上中国还是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我们的政治制度还不晚上,经济制度也没有得到完全发展。在这些个制度框架下,家就从隐形的金融交易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更多承载的是情感的归宿,从而加强了人对外部金融市场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依靠以金融制度为基础的显性的金融市场,从而加强了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不用急,社会的发展总是一步步来的,很多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促使制度构架的完善,再促使社会进步。

结束语

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还是挺有感觉的,于是就想把这本书讲了什么加上自己的理解都写出来,写完了发现写的有点多,有些许废话,但是这本书可以写和我想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尽量都写了出来,没有来得及精简,望见谅。

其次,这是一本序写的非常好的书,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评价,我也深刻赞同,至少这是我看过的书中序写的最好的一本之一,虽然我看过的书不是很多。。。

再者,我发现其实书里的逻辑不是很明显,后来了解到其实这是作者之前许多文章的合集,所以在书中不少观点和论据是重复的,但这不影响了解这本书深刻而简单的内涵。

最后,我觉得作者对金融的理解和对其精炼清楚的表述和以金融的视角看历史看社会是这本是,至少是我认为这本书的亮点所在,让我耳目一新。

P.S 发现买的书是盗版的,感觉有点对不起陈志武先生。。

数字逻辑知识点总结

1、三极管的截止条件是V BE <0.5V ,截止的特点是I b =I c ≈0;饱和条件是 I b ≥(E C -Vces )/(β·R C ),饱和的特点是V BE ≈0.7V ,V CE =V CES ≤0.3V 。 2、逻辑常量运算公式 3、逻辑变量、常量运算公式 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根据逻辑变量和逻辑运算的基本定义,可得出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①互非定律: A+A = l ,A ? A = 0 ;1=+A A ,0=?A A ; ②重叠定律(同一定律):A ? A=A , A+A=A ; ③反演定律(摩根定律):A ? B=A+B 9 A+B=A ? B B A B A ?=+,B A B A +=?; ④还原定律: A A = ch2. 1、三种基本逻辑是与、或、非。 2、三态输出门的输出端可以出现高电平、底电平和高阻三种状态。

1、组合电路的特点:电路任意时刻输出状态只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状态,而与该时刻前的电路状态无关。 2、编码器:实现编码的数字电路 3、译码器:实现译码的逻辑电路 4、数据分配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某一路数据分配到不同的数据通道上。 5、数据选择器:逻辑功能是在地址选择信号的控制下,从多路数据中选择一路数据作为输出信号。 6、半加器:只考虑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而不考虑低位进位的运算电路。 7、全加器:实现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的同时,再加上来自低位的进位信号。 8、在数字设备中,数据的传输是大量的,且传输的数据都是由若干位二进制代码0和1组合而成的。 9、奇偶校验电路:能自动检验数据信息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误传的逻辑电路。 10、竞争:逻辑门的两个输入信号从不同电平同时向相反电平跳变的现象。 11、公式简化时常用的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有(要记住): 1)()()C A B A BC A ++=+ 2)B A AB += B A B A +=+ (德.摩根定律) 3)B A B A A +=+ 4)B A AB BC B A AB +=++ 5)AB B A B A B A +=+ B A B A AB B A +=+ 12、逻辑代数的四种表示方法是真值表、函数表达式、卡诺图和逻辑图。 ch4. 1、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的基本逻辑单元。 2、触发器能接收、保存和输出数码0,1。各类触发器都可以由门电路组成。 3、基本触发器特点 1)有两个稳定状态和两个互补的输出。 2)在输入信号驱动下,能可靠地确定其中任一种状态。 4、基本RS 触发器特性表 -R -S Q -Q 说明 0 1 0 1 置0 1 0 1 0 置1 1 1 0或1 1或0 保持原来状态 0 0 1 1 不正常状态,0信号消失后,触发器状态不定

金融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金融学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身份证号: 所在学校及学院: 班级及专业: 学号: E-mail: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4.个人性格 2.职业兴趣 5.职业价值观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6.胜任能力 自我分析小节 第二章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职业环境分析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第四章具体实行计划 第五章评估调整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前言 当今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规划变得越发重要,对于企业,它们是如何选择人才,关于自己,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变得成功变得有意义,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即将跨入社会,即将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我们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如何才能在社会里生存下去职业生涯规划将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有了规划,才有方向。 第一章认识自我 基本情况

就读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学院:金融学院 就读专业:金融学 预计学历:研究生 个人爱好 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大学生,平时会在空闲的时间里弹弹琴,在弹琴的过程中可以消除我的负面情绪,修身养性,我喜欢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音乐里,激情也好,乐观也好,我总是在寻找积极的情绪投入到音乐中。 我还喜欢读书,读一些向上的书籍,读书就是完善自己的过程。我很喜欢想东西,比如走在路上我就会思考,无论是数学还是文学,我都会想一想,尝试着找到自己的想法进而帮助自己理解一些知识。 当然我不是一个死板的人,我还喜欢打篮球,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我会努力为球队做贡献,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动作,不论是传球还是自己进攻,我都会果断的做出选择。旅行也是我的爱好,到处走走,见不同的事,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迅速的适应环境。 职业爱好:金融方向的职业,以及有挑战性有激情的职业。 在我自己对自己的爱好进行了大体认识后,通过一个测试来进行一个自我的评估 性格类型: 根据北森朗图职业规划测评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我是属于公关型性格---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互联网金融学习心得

互联网金融学习心得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业态,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为其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但鼓励创新的开放态度,却被某些不法分子当成捞取不义之财的机会,一些非法集资行为戴着“普惠金融”的帽子,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通过庞大的线下营销队伍搞地毯式推广,部分行为与传销无异。一旦资金链断裂,随之而来的便是卷款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 互联网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首先是老百姓手中的闲钱缺乏足够多的投资渠道,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的宣传正好契合这种需求,加上部分媒体有意无意的“增信”,缺乏辨识能力的投资者容易上当。其次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互联网公司的高效便捷正好填补了空白。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尚处于监管真空状态,监管责任主体不清晰、监管体制不健全和监管规则不完善等问题比较严重。 频繁发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事件,是很好的风险警示案例。面对鱼龙混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者首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你看中的是别人给的收益,别人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高收益产品背后隐藏的陷阱。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是金融行业颠扑不破的道理,“保本保收益”和“刚性兑付”的承诺万不可轻信,动辄超过20%的年化收益率,很可能是镜中月和水中花,看似美丽动人,难免一场空欢喜。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金融监

逻辑思维读后感 两篇

逻辑思维读后感 (一) 说到读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罗辑思维》,这是一本书名,也是一档视频脱口秀的节目。喜欢在空余闲暇的时光听罗胖说书。我觉得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尽管他的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随手即得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突破思维瓶颈? 不妨读读《罗辑思维》,作者罗振宇。《罗辑思维》一书是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知识信息量极大,喜笑怒骂;罗胖读书,讲给你听,这里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幽默犀利的语言引导大家摆脱旧方法束缚,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胖讲教育的话题,他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说,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关于教育这一讲,内容庞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站搜索,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对其中有关创造力的言论,我觉得听来耳目一新,听着似乎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想想确实也有些道理。 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编码器

数字逻辑实验实验报告 脚分配、1)分析输入、输出,列出方程。根据方程和IP 核库判断需要使用的门电路以及个数。 2)创建新的工程,加载需要使用的IP 核。 3)创建BD 设计文件,添加你所需要的IP 核,进行端口设置和连线操作。 4)完成原理图设计后,生成顶层文件(Generate Output Products)和HDL 代码文件(Create HDL Wrapper)。 5)配置管脚约束(I/O PLANNING),为输入指定相应的拨码开关,为输出指定相应的led 灯显示。

6)综合、实现、生成bitstream。 7)仿真验证,依据真值表,在实验板验证试验结果。

实验报告说明 数字逻辑课程组 实验名称列入实验指导书相应的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可参考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在理论上,验证所学章节相关的真值表、逻辑表达式或逻辑图的实际应用,以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软件平台及设计的技能技巧。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环境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实验内容(含电路原理图/Verilog程序、管脚分配、仿真结果等;扩展内容也列入本栏)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经过哪几个步骤。可画出流程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分析数字逻辑的设计与实验结果的显示是否吻合,如出现异常,如何修正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实验方案的缺陷及改进意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个人对问题的改进意见。 心得体会、问题讨论对本次实验的体会、思考和建议。

金融的逻辑读书心得

《金融的逻辑》读书心得 《金融的逻辑》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时刻关注社会转型问题,并籍此审视中国社会的传统与未来。陈志武先生在序言中从自身经历出发,说明了从“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看待金融的重要性。以这样社会化的角度,他得出了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这一观点,这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新的认识,这能够解释当今中国很多经济问题发生的逻辑,比如说,为什么市场愿意付给投行如此高的佣金,为什么像百度、腾讯、无锡尚德这样的公司,市值都是几十亿美元,不仅远高于其实际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比那些投资花费巨大的武钢、一汽、二汽等,更值钱等等社会热点问题。而在后面的众章节中,提到的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人类发展的历史总是向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每一次改革的背后都是个人渴望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就是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陈志武先生在书中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美国建国以及几百年来的迅猛发展,从实际揭示了民间富有是自由、民主、法治的基础,也才能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从立国之初,就要靠金融和债务市场,逼着政府求助于金融债券、求助于民间税赋,国债的存在与交易给市场提供了评估政府政策与制度优劣的具体工具,于是自由民主从这片土地上孕育,现代民主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盛放。而对照中

国的历史,我们常常会说国力强盛,但却并未说到百姓拥有的财富多,看似强盛,却没有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让每个人切实享受到,国库钱越多、朝廷银库越满,皇帝肯定能专制,而且也会更专制,国富民穷必然迫使老百姓为了生存而求着政府,饭碗都控制在政府手里。 想到当今中国的现状,陈先生提出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国有资产应该被民有化、以平等分配的形式分回给全国公民,而不是利用金融危机强化国家对各种财产和资源的所有权。我想当今国家的许多举措也正是向着这一方向迈进,政府简政放权,从政治的角度百姓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的角度,国企股份制改革,让市场去调节经济的发展,优化配置资源,让人们的钱包鼓起来。而民富是自由、民主与法治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催生民主法治发展的格局,人们的话语权得到重视,切实的利益得到保障,政府受到人民的监管,政治更加清明。在这样良性循环的模式中,中国政府可能要进一步弱化自己的权利,逐渐过渡为适合经济发展的“小政府”。 金融市场的作用之大,每个身处于环境中的我们都切实感受到了。享受到它的好处的同时,也要防范风险的产生,它是一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历史产物。沉下心来,认真对待它,将它放在规范的笼子里,让它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工具。

金融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金融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化工学院 XX 201200000000 在金融前沿讲座的课堂上,老师曾说过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走向,并且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专业知识。 最近,社会上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的评论多了起来,银监会也开了旁听会,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从网络上看了一起好年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首届湖北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一起好周年感恩会上的发言,结合自己结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也谈谈感想。 我始终感觉,传统金融的本质是解决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就是一个风险的配置机构。那么互联网优势在哪儿呢?在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不确定性,其结果就是预测人们的行为偏好,以及描述未来,如果真的做到这点,以配置风险为使命的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最终替代金融服务,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可怕之处。也就是一般而言的,传统的金融如果不去改变自己,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就会倒逼传统金融去改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结果何时发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平台老板跑路,自融圈钱,假标泛滥,投资者的资金血本无归,这些现象也不十发生,几亿,十几亿的资金在维权之中,投资者苦不堪言,这个现象也是暂时不能回避的,但另一方面,在前进中去修正,在发展中改进,这个主基调不会改变,企业需要资金,投资人投资无法实现多元化,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而互联网金融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手段和发展方向。我们相信,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透明,随着监管手段的慢慢见效,互联网的前进道路是越来越宽广的,我们投资人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年会上茅老的精辟分析与论述,让冬日里的投资人见到了春日的阳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期待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早日到来。 我心目中的平台应该象茅老说的那样,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起敢于发展,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正确理念,在管理上更上一台阶,克服短视现象,以运营为基础,与时代接轨,与互联网最新技术接轨,多听投资人的心声,力求平稳发展,回报社会,回报所有的投资人。

行为逻辑学读后感

学习形式逻辑学的心得体会!(作用和意义)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一与多等等。但是,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的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习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形式逻辑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前的形式逻辑主要是传统逻辑,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逻辑,通常称为数理逻辑,也称为符号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思维结构的研究与必然推出的研究,它提供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标准。它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认识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现思维方法。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思维形式的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在开始学习形式逻辑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概念?知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借助语词才能形成、存在和表达。概念是语词思想内容。表达一定概念的语词才有具体的含义。而且现在还知道了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中反映的对象的总和。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他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 举例说明内涵与外延: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主要包括(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成本、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外延。 根据外延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内涵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清朝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将一批禁书焚毁,纪小岚因爱惜书籍想把他们保存下来,于是,他对乾隆说:“恳请皇上流下四本书,赐予我。”乾隆没多想,就答应了,问他要哪四本书。纪小岚不紧不慢地说:“《经》《史》《子》《集》这四本书。”乾隆没办法只能将这些书都交给了他。纪小岚故意将“四本书”这个非集合概念说成“《经》《史》《子》《集》”这样的集合概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所以,北京大学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的“高等院校”是集合概念,“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高等院校”是非集合概念。这里把同一语词表达的两个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犯了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错误。

数字逻辑感想

数字逻辑实验感想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数字逻辑实验课,在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不到的东西。为期六周的的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顾这六周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字逻辑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首先,在对所学的理论课而言,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能力,提高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其次,对于个人能力而言,实验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实践能力不足且得不到很好锻炼机会的矛盾,通过实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实验很好解决自己对于理论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盲点。 回顾六个实验的过程,总的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最直接的收获是提高了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并对EDA仪器有了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操作。但感到更重要的收获是培养了自己对实验的兴趣。还有,就是切身的体验到了严谨的实验态度是何等的重要。 不过说实话,在做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几次实验后,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平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习不单单要将理论知识学扎实了,更重要的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完了课本知识,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提高,但是在随后的实验过程中我真的感觉学会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实践中更加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经典所在以及这门学科的意义和用处!真心希望以后的课程都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串联书本的知识,让理论化为实践的力量!

小额信贷读书心得

《小额信贷》读后感 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七亿人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小额信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而小额信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穷人具有资金需求、正规金融机构与穷人之间供需差异大以及政府贴息及民间捐赠效果不理想。小额贷款最大的不同在于不需要提供任何的抵押和质押品,大大降低了贷款门槛,扩大了受众范围。小额信贷的特点:1、以低收入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实行小额短期贷款和分期还款制度,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的运行环境,要求贷款利率和其他收费至少能够冲抵机构的资金成本和管理费支出,从制度上消除了贴息贷款的各种弊端。2、小额信贷在设计方面兼有非正规信贷方式和正规信贷方式的优点,如通过家里与用户的紧密关系、确定方便的交易时间和地点、参与性的监测等方式,增强用户的信任感,降低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又具有正规金融机构管理规范性和严密性的有点,是指通过精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在不需要担保的条件下,为低收入者提供信贷服务,同时减少非正规信贷的高风险。3、贷款项目的选择、发放、回收等活动完全在公开状态下进行,鼓励和组织低收入者参与信贷项目的选择、管理、监督和实施的全过程。重视对低收入者的储蓄动员和组织,把对低收入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支持视为实现目标的内在要求。4、与正规金融机构建立必要的联系。

目前,小额信贷中最为常见的两类客户群为工薪人群和小微企业主。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资产很“轻”,很难从既有的金融体系中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一般需要的贷款额度也不高,大都集中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在信贷的需求方面主要存在着:1、不确定性高,主要表现在资金需求的不确定;2、资金需求具有短、晓、频、急的特点;3、贷款方式偏向于信用贷款;4、对于小微企业主来说,他们能承担比较高的利率等特征。对客户资质的审核也是小额信贷机构能否成功运营的关键之一。贷款风险管理主要分为贷前风险管理和贷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通过专家方法,最常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是5C评价法,即从借款人的品德、经营能力、资本。资产抵押、经济环境5个层面来进行贷前风险管理。而这些层面的调查分析是为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 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学习,让我明白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额信贷之花将盛开在中国的广阔田野。

网络金融课程总结

网络金融课程总结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网络金融课程总结范文1 为期两天的互联网金融线上营销学习结束了,与专业的运营人才学习,会发现自己思维的坐井观天。在过去半年多的营销过程中,民贷网单纯性的进行了线下的运营推广,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线上推广一直很粗略,很皮毛,甚至有些虎头蛇尾,无为而终。 我觉得公司的发展,首先是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能太好高骛远,而没有一步步走好走稳。应该按照自身的定位,确定每一步的发展进程,这很重要,就好比,如果公司定位在全国,线上营销就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而这一部分砸的钱也应该最多,线下为辅,我们必须提升相对于其他地区平台的竞争力,才能让这部分钱不白花,当意向人群通过网络搜索看见我见我们平台时,我们必须体验度、安全性、收益率、服务性等元素都做的,或者有一些方面做得比其他平台好,才能在互联网竞争中把这些意向用户留下,都这就算搜到我们,我们也留不住这些用户。而如果我们平台定位在地方,到一个地方,开一个分公司,占一块市场份额的话,我们就应该以线下营销为主,但应该比以前更有针对性,线上以免

费、尝试宣传为辅,这些几乎没有费用的推广,好处是没有投入,可以增强网站的浏览量,但弊端是第一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很大,机会成本很大;第二是单纯性提前了网站的排名,如果网站经营与大平台没有竞争力的话,即便用户搜到了平台,也无法转化为我们的用户;第三是不能指着线上营销快速收到成效,即便是有作用,也是偶尔捡到客户而已,线上与线下不同,时间周期更长,转化时间长,需要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所面对的客户不能面对面沟通,信任度更差,忠诚度也不好,从而导致他们也不会大金额投资平台,没有线下营销的客户优质。 在我的听课过程中,觉得××老师的课程很独到,毕竟是专门对民贷网的针对性诊断,通过第一天对互联网金融大趋势大发展、行业优秀企业的运营分析,第二天,××老师指明了网站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技术和运营两大方面,使用站长工具、百度统计、百度站长、百度推广(包含知道、文库等)的运用与衔接,并且安排了网站优化的进程。 因为我接受的是反链的寻找、添加、监测,能接触到用的上的就是站长工具,现在基本会用。 但是在反链寻找过程中发现对反链的甄选有些吃力,并不会很好的选择与判断网站的优劣度。 这个问题我会在实际添加反链过程中,积极与技术部门

《逻辑学导论》读后感

读《逻辑学导论》有感 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命题和推理的,特别是研究思维形式,并揭示与之有关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逻辑学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逻辑学来学习。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而逻辑学正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由于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是贯穿于具体思维活动中的,许多人虽然没有专门学过逻辑,但在长期、反复的思维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自发地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并自发地使自己的思维合乎逻辑。但是,仅仅靠自发是不能系统地掌握逻辑知识的。与自觉的逻辑思维相比,自发的逻辑思维往往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问题时,学过逻辑和没学过逻辑,逻辑学得好和学得不好就大不一样了。 而任何科学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逻辑体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在现代,逻辑学更是被直接应用于数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中,成为这些学科的必备的基础性研究手段。 总之,逻辑学对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在各门知识中,逻辑学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本《逻辑学导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逻辑和语言,演绎,和归纳。本书内容精妙详细,难以短时精读全书,以下仅述前两部分。 第一部分逻辑和语言 这部分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所以我花了最多时间在这部分上面,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部分内容里,我感觉到自己领悟的知识最多也是最实用的。 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一些天赋能力,并通过训练增强这些能力。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所以,逻辑学的研究致力于阐释、说明与论证关于正确推论的各种原理,展示它们的效用,从而为人们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帮助。 任何论证都是命题构成的,命题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也就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推论则指以一个或更多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另一个命题的过程。论证则是逻辑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一个论证的结论,就是以论证中的其他命题为根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而这些其他命题,即被肯定或假定为接受结论的根据或理由的命题,则是该论证的前提。 而对于论证的分析,通常有两种分析技法:一种是解析,即用清楚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另一种是图示,用二维空间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能够在平面图上直观地显示论证的结构。两种技法都很有用的分析工具,运用这两种工具对论证进行分析,可以更彻底地理解论证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最方便适用的一种。 这两种分析方法其实对我们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不说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常用到解析法,在我们做过的大大小小的练习题,考试题中,审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更直观地举例说,像语文的阅读题,数学的证明题,我们都会运用到解析法和图示法。

数字逻辑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数字逻辑心得体会 数字逻辑与系统课程在工科类学科属于普遍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及其机电类专业都涉及该课程的学习。此次课程培训是以数字逻辑为基础,系统分析为桥梁,系统综合为目的,全面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综合方法和实际应用,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介绍如何整理、设计电子教案; 2.如何讲好本门课程;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体现; 4.综合设计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5.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 在解决如何讲好本门课程环节,侯教授提出了“厚理博术、知行相成”的理念,使我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我院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少,实验的课时被大量压缩,侯教授关于课程实验的处理方式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方案。侯教授课件中很多flash 动画的灵活应用,也较好的解决了那些用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的讲解。 研究性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年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刚走上讲台不久,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案例教学基本没有。平铺直叙和填鸭式教学早被学生所厌倦。刘颖教授的研究性教学极好的调动

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刘颖教授的报告,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字逻辑与系统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实用课程。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提出也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研究性教学虽然给年轻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较大的压力,但是也是一种努力工作的动力,促进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同时,娄淑琴教授关于双语教学的报告,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己深深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也激发自己努力的激情与信心。研究性教学和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年轻教师的科研、应用水平和外语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进一步促进教师阅读国外科技文献、追踪行业发展新动向,保持教师敏锐的学习能力,利于形成新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此次培训,也感受到了师德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体会。侯教授及其团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教学作用。在培训中,很多参加培训的老师被侯教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所鼓舞,这一点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并发(请你支持)扬光大。当崇高的师德与高超的教学技术融于一身时,这个才是大师。 在此次培训中,我积极与各院校教师交流,共同探讨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字逻辑课程没用,学习不主动,没有创新意识。并从其它老师处学习到了解决诸如分析键盘译码电路、奇偶检验电路、计算机i/o接口地址译码电路,设计火灾

《区块链》读书心得

《区块链》读书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区块链》内容简介及读书心得 一本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的区块链专业著作,火币技术副总裁、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查询及数据服务平台“”创始人张健倾情奉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金融评论》主编廖理推荐。 文明向前发展,有些成果的出现乃是必然。互联网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接踵而至。现在,区块链来了。从极客的创造到风投的宠儿,从比特币的“野蛮生长”到金融机构的争先恐后——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为何产生解决了什么问题自身将如何发展区块链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应许它将创造什么又将重塑什么这是一本高屋建瓴的书,你将从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听到历史轰轰向前的车轮声。 区块链技术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区块链技术投以了极大的热情,很多人也听说了这个概念,但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你想把这个概念讲清楚,它并不是说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有很深的背景,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它还有出现的必然逻辑,还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未来。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做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工作,但是这个普及工作毕竟面很窄,我希望有一个很公开的书籍,本书从各个方面全面地介绍区块链这项技术,从它的起源、发展、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它的未来,就是从方方面面去介绍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市面上缺少这样一个东西。 内容解密如下: 解密一: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是价值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价值互联网将深刻改变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动、改变我们的生活。什么叫价值互联网呢我们现在面对的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它是一个信息复制的互联网,或者说信息传递传播的一个互联网,但是这个信息传递是不包含所有权的,或者说它不关心信息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这个信息本身它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复制,所以你发现互联网诞生以来,有些行业就受到了冲击,比如唱片业。 解密二:货币仅仅是区块链要解决的很小部分 因为货币本身是一种比较纯粹的价值形式,也就是它本身可能并不需要有价值,但是它可以交换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如果我们去探究这其中的道理,实际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比特币的创始人在创建比特币的时候,他发现并没有比特币可以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所以他必须要构建这样一个基础设施。他想做这样一个电子货币,但是市面上并没有可以点对点传输价值,并不依赖第三方的基础设施,于是他就构建了一个分布式账本,或者叫P2P的,去中心化的记帐系统。区块链解决的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货币只是其中的一个,它的地位当然是比较核心的,但是远远不止于货币。

金融市场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

金融市场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 金融市场学学习心得一:学习《金融市场学》体会《金融市场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时时相关、息息相关,就连老师讲课也使用上了网络,即时进入股市,给合实际解说。同学中的老股民如饥似渴地从老师那里吸取如何选股、如何分析判断股价走势,以及何时买入、何时卖出等方面的知识经验。而我这样的菜鸟更是不肯放弃这样一个可以恶补金融知识的机会,上课认真听,下课有同学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我也凑过去听,我自然是问不出问题的,听老师解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种收获。 学到的知识,主要是炒股技巧如下:股值低于净资产的股票好,可以买;炒新股三天之内必扔,否则容易被套住;炒股不能贪,增50%就很好了;当股价处于低位时,坏消息可以不信;当股价处于高位时,好消息可以不信;道指跌对我们影响大,升倒影响不大,属于中国特色;利率水平高于平均盈利率,就产生不良资产,滋生金融危机。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认为下述股票有投资价值:600642,8元以下可以买,12元以上可以卖;601727,可能发展为中国电气旗舰企业,但回落到6、7元较好;600641,股值低于净资产,很好;600826,兰生股份,值50元;600000,浦发银行,发展空间大。特别是要多关注上海本土企业,因为不仅有地缘关系,而且从上海走出的国家领导人多,感情因素也不能忽略。 此外,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或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工作若是课程设计实用,就能够吸引住学员。有人说成人在职培训不好搞,学员招不上来;也有人说参加成人培训,尤其是在职培训的人,缺课、落课的人多,不好管理,等等。但通过上这门课,我觉得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课程设计,若是所学内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会给学员带来经济利益,有谁还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呢?除英语老师外,当时许多同学担心英语不及格喜欢围着老师转外,这个老师最受欢迎,一方面是老师的气质好,虽头发花白、年近半百,但风度翩翩、气质儒雅;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讲的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甚至与大家的利益得失相关联。虽然他上课只点过一次名,同学们没有被记缺勤或迟到压力,但大家的出勤却非常好,即使下课也不放过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这种靠近是主动的靠近。 二、在金融市场这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上,进行的一场场比拼、对决,对内是“以银会友”、切磋技艺;对外则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尤其是后者,值得我们,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地方首脑,甚至是企业领导人,关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对我们是好事,但对有些国家来说就不是件痛快事,恰在那一天暴发亚洲金融危机,不能不说是有预谋、有策划的。香港股市在97年、98年两度迎受恶意炒作,也是“社”与“资”的斗争。曾经读过《货币战争》一书,当时的困惑比较多,通过老师对金融市场的解读和一个个案例的剖析,我有些明白资本家、银行家们是如何操控金融市场,如何通过金融市场牟取暴利,如何影响国际局势的了。被那些别有用心的资本家、银行家们盯上,想过轻松的日子不可能了。国家领导人、地方首脑,甚至是企业领导人,太不容易了,要么有足够的金融市场知识,要么有足够准确的判断力,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受损失、被打压,甚至被吞并、瓦解。换个角度考虑,做企业亦如治国,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呢?只是对象不同、程度不同而已呢?

数电学习数字电路学习心得体会

数电学习数字电路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数字电路之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数字电路的学习就要结束了,现在回想一下, 到底学了哪些东西呢?如果不看书的话,真有点记不住学习内容的先 后顺序了,看了目录以后,就明白到底学了什么东西了,最开始学的内容还比较简单,而后面的内容就学得糊里糊涂了,似懂非懂,按老师的说法,就是前面的东西只有十几度的水温,而到了后面,温度就骤升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其实吧,总的来说,学习的思路还是很清楚的,最开始学的是数制与码制,特别是二进制的一些东西,主要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对于数字电路来说,输入就是0和1,输出也是这样,可以说,明白二进制是后面学习最基础的要求。到第二章,又学了一些逻辑代数方面的基本知识,首先就有很多的逻辑代数的公式,然后就是逻辑函数了,我感觉这里的函数和原来学的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这里是逻辑函数,每一个变量的取值只有0和1罢了,然后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逻辑函数,学了很多方法,有逻辑图,波形图等等,过后又学了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最小项之和和最大项之积,还有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之后还有一些无关项和任意项的知识。总而言之,前两章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没有多大的难度,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

第三章老师没有讲,是关于门电路的知识,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数字电路的构成就是一系列的门电路的组合,以此来完成一定的功能。第四章讲的是组合电路,说白了,就是组合门电路来实现 特定的功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此时的输出只与此时的输入有关,并且电路中不含记忆原件。首先,学习组合电路,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分析,确定输入与输出,写出各输出的逻辑表达式并且化简,然后就可以列出真值表了,那么,这个电路的功能也就一目了然了,而关于组合电路的设计,其实就是组合电路分析方法的逆运算,设计思路很简单,只要按着步骤来,一般没什么问题,在数电实验课上,就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需要我们自己去设计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组合电路,还是挺有趣的。过后还学了一些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比如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等等,我感觉这些电路都挺复杂的,分析起来都很麻烦,更别说设计了,我要做的就是明白它的工作原理,知道它的设计思想就行了。最后了解了一下组合逻辑电路中存在的竞争冒险现象。 我觉得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比较难的,第五章讲的是触发器,就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我感觉这一章是学得比较乱的,首先,触发器的种类有点多,有SR锁存器,D触发器,JK触发器,每种触发器有不同的功能,其次,触发器还有不同的触发方式,很容易弄混淆,

金融学读书笔记

付初222008121 财务管理—2班 金融学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下一轮全球金融》 书籍简介: 作者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和首席经济评论员,英语诺丁汉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下一轮全球金融》主要内容是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全球金融动态,数据分析主要从2000年到2007年。与此同时马丁·沃尔夫也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走向,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全球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期许。正如中文译本上的副标题一样,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因为对过去的分析总结影响未来的决策与走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标题分别是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陷阱?还是谈坦途;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从危机到失衡;暴风雨前的寂静;走向调整和国内改革;走向全球改革;走向更稳定的世界。 上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国家,从经常账户赤字变为经常账户盈余,富余的资本开始流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改变了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债务人的经济格局。这是本书中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和货币过剩造成经济失衡,产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前提和事实基础。文中作者提到全球储蓄过剩即“世界其他地方储蓄大大超过投资,也可以说是世界与美国的分离”,全球储蓄过剩数量已经达到除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储蓄总额的1/6,其结果就是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美国必须承受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利率偏低的事实表明美国没有将赤字引向投资而是转向消费领域。总结货币过剩的含义即为“世界上的储蓄者都是被动的受害者,挥霍的美国人是失衡的代理人,而美联储并非一个英雄的角色。” 本书关注了由于宏观经济力量特别是全球储蓄泛滥与其相关的国际收支失衡而导致的压力,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背后的含义并检视了相关力量对于国内债务特别是美国居民债务所造成的影响。在书中最后两章中作者强调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全球的金融需要以国家内部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有力保障,对如何将闲置资金正确的引入需要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引起该国的金融动荡并尽量避免风险,书中都做了有意义的论述。同时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IMF的体制改革及选举权的重新分配及非正式集团的改革,包括G7和G20集团。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从微观层面具体介绍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而是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是否能对盈余资本进行合理利用是金融发展健康持续与否的关键。 就全书的写作风是严谨的,作者不是一味回答问题而是更多的提出问题,全书围绕作者是否预见到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本书对于各种想象的分析是否有用?本书的政策建议是否还使用?这些分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政策制定这什么用?这四个问题做了论述,也不断的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于书中内容及观点的一些理解,同时间接或直接的回答上述问题。 读后感: 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全书内容的预计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解读,但是继续下去发现该书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金融危机不是最近的新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是伴生的,而且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与之前的全球经济发展,政府的财政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本书就将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前十年,即1998年至2007年,对这段时间内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做了总结,包括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规划。 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正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十年,许多人,包括许多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