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临床操作规程(2012)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一、引言无创呼吸机是一种用于辅助或者替代患者自主呼吸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等医疗领域。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无创呼吸机,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和治疗。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b. 心力衰竭伴有急性呼吸窘迫;c. 肺部感染或者炎症性疾病;d. 低氧血症;e. 严重呼吸窘迫;f. 预防性应用于高危患者,如手术后、麻醉后等。
2. 禁忌症a. 意识障碍或者无法合作的患者;b. 严重面部损伤或者手术后无法适应面罩的患者;c. 气道梗阻,无法保持通畅的患者;d. 严重血压波动或者心律失常的患者;e. 颅脑外伤或者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无创呼吸机的设备完整性和功能性;b. 准备好适当尺寸的面罩或者鼻咽通气管;c. 将无创呼吸机连接到氧气源,并确保氧气流量适当。
2. 患者准备a.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无创呼吸机的使用目的和过程;b. 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保持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式;c. 清洁患者的面部或者鼻腔,确保无创呼吸机的密封性。
3. 调整参数a.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适当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吸呼比;b. 调整氧浓度和氧流量,以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
4. 开始呼吸支持a. 将面罩或者鼻咽通气管与患者的面部或者鼻孔密切贴合,确保无漏气;b. 打开无创呼吸机的电源,选择相应的模式和参数;c.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合状态,及时调整参数以达到治疗效果。
5. 监测和观察a.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b. 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维护和清洁a. 每次使用后,将面罩或者鼻咽通气管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b. 定期检查无创呼吸机的滤网和管路,确保无污染和阻塞。
四、注意事项1. 操作无创呼吸机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资质;2. 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应保持稳定的体位和呼吸模式;3. 定期检查无创呼吸机的功能和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4. 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应定期进行呼吸功能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估;5. 如浮现呼吸窘迫加重、面部红肿或者疼痛、呼吸机报警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住手使用并通知医生。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无创正压通气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
打开模拟肺外包装,将模拟肺与呼吸机管路连接。(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
6
将连接好的呼吸机管路置于专用支架固定。(未做不得分)
3
7
连接电源。打开主机开关,呼吸机进行自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
8
打开湿化器开关,调节湿化器温度至2档。(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
9
选择呼吸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0(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8
13
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及时排除呼吸机故障。(一项不符合要求扣4分)
8
14
通气半小时后查血气分析,根据医嘱调节参数(口述(•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
15
洗手并口述记录内容:(呼吸机参数、生命体征)。(未做不得分)
4
终末质量10分
1
患者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同步,无人机对抗(做不到不得分)
2
2
达到呼吸机应用的目的,呼吸功能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满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无创正压通气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分值
准备质量10分
1
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一项或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
2
用物齐全:呼吸机管路1套,呼吸机面罩1个,湿化瓶1个,模拟肺1个,灭菌蒸溜水1瓶,安尔碘1瓶,消毒棉签1包,手套,速干手消毒剂,听诊器1个,弯盘1个,网套1个,输液器1个(少一种扣0.5分,包括物品摆放有序)
6
操作流程质量80分
1
打开湿化瓶外包装,戴手套,安装湿化器。(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戴手套•项不符合扣3分)
4
2
脱手套,速干手消毒剂洗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无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无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是否具有无创通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SAHS)综合征。
2)暂不必实行有创通气的急性或者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如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COPD患者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3)器官移植术后的通气支持,高龄患者围术期的通气支持。
4)肺水肿的治疗。
5)有创通气撤离过程中的过度治疗。
6)宫内窘迫。
7)肺间质纤维化、肺尘埃沉着病(尘肺)。
(2)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心跳呼吸停止;自主呼吸微弱、神志不清不能配合;不合作;误吸可能高的患者;鼻面部创伤、术后、畸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
2)相对禁忌证:呼吸道分泌物多、排痰障碍;极度紧张;严重感染;严重的低氧血症(PaO<45mmHg)、严重酸中毒(pH值<7.20);近期上腹部手术后;2严重肥胖: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
2. 了解患者对无创通气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3. 操作者是否熟练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性能及操作原理。
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准确及时判断应用何种呼吸机,准确调节好呼吸机的各种参数。
4. 用物准备必须准备好功能完善的各类型的无创呼吸机,供氧设备,各类型的呼吸机鼻、面罩、鼻囊管或接口器、唇封,呼吸机接头,连接管道、头带、头帽、PEV平台漏气阀,滤膜、细菌过滤器灭菌注射用水400mL等。
【实施步骤】1. 核对医嘱、患者。
2. 向患者说明无创通气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消除恐惧,取得配合。
3. 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宜半坐位或坐位,一般宜抬高床头300以上。
4. 患者适应性试用创通气前必须试用和适应连接方法,试用多种连接方法:鼻罩、面罩、鼻囊管或接口器等,吸氧状态下佩戴头带和连接器,调节好位置和松紧度,让患者(或家属)示范紧急拆除的方法。
5. 正确选择模式 无创通气的模式:S (自主呼吸)模式;T (时间控制)模式;S/T (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CPAP (持续气道正压)模式;PC (压力控制)模式;PAV (成比例辅助通气)模式。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一、引言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为了确保无创呼吸机的正确操作和安全使用,制定本操作规程,以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操作无创呼吸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
三、术语定义1. 无创呼吸机:指通过面罩、鼻罩等无需插管的方式,提供机械通气支持的设备。
2. 患者: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四、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无创呼吸机的完整性和干净程度,确保设备无损坏和污染。
b. 检查气源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确保正常供应。
c. 检查面罩、鼻罩等呼吸接口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无损坏和污染。
d. 检查无创呼吸机的设置参数是否符合患者的治疗需求。
2. 患者准备a.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无创呼吸机的治疗原理和操作过程,获得患者的合作。
b. 检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c. 清洁患者的面部或鼻腔,确保无创接口的贴合性和密封性。
d. 帮助患者正确佩戴面罩或鼻罩,调整合适的位置,确保舒适度和密封性。
3. 操作步骤a. 打开无创呼吸机的电源开关,确保设备正常启动。
b. 设置呼吸模式和参数,包括压力支持水平、呼气末正压等。
c.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调整呼吸机的设置参数。
d.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指标,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e. 定期检查患者的面罩或鼻罩的贴合性和密封性,调整合适的位置。
f. 定期检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4. 操作注意事项a.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创呼吸机的管路畅通,避免折叠和扭曲。
b. 定期检查无创呼吸机的滤芯和湿化器,确保清洁和更换。
c. 遵循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和维护设备。
d.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参数。
无创通气临床操作规程

救整医理p学pt ,2007,19:65-72.
2
无创通气的基本操作程序
7. 疗效判断 8. 决定治疗的时间和疗程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中国危重病急
救整医理p学pt ,2007,19:65-72.
3
1、患者的评估
适应症: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动用辅
助呼吸肌,常规氧疗方法(鼻导管和面罩)不能维 持氧合或氧合障碍,有恶化趋势时,应及时应用 NPPV。但患者必须具备使用NPPV的基本条件:如 较好的意识状态,咳痰能力,自主呼吸能力,血流 动力学稳定,良好的配合NPPV的能力。
整理ppt
10
报警参数
原则:既要安全,又要安静
1、压力:高压设定在峰压上5cmH2O,低压下 限低于所应用的EPAP或CPAP水平2cmH2O
2、FiO2:一般高于实际设置的10%~20%。 3、潮气量、分钟通气量:高水平报警为正常
值的1.5~2倍,低水平报警低于正常值的20% 4、呼吸频率:一般小于10次/分,或大于30次/分。
每次用3~6小时,每天1~3次
肺炎导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和ALI的治疗更 加倾向于持续的治疗
整理ppt
22
疗程
急性呼吸衰竭治疗3~7 天
慢性呼吸衰竭每天治疗>4小时,2个月后作 疗效评价,有效者可以长期应用
整理ppt
23
9、NPPV的撤离
依据:临床症状及病情是否稳定改善
撤除的方法: ①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 ②逐渐减少通气时间; ③以上两者联合使用。
整理ppt
6
3、患者体位的选择
体位:常用半卧位(30~45度)
整理ppt
7
4、选择呼吸机和试配带合适的连接器
无创通气操纵步骤

选择合适的面罩和呼吸机
根据患者的脸型、舒适度和通气需求 选择合适的面罩和呼吸机型号。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用品
包括电源、管道、湿化器、过滤器等, 确保设备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无创通气的目的、操作过 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的配合。
开始阶段
连接面罩
将面罩轻轻放置在患者的面部,确保面罩与面部 贴合良好,无明显的漏气。
定期检查设备
定期检查无创通气设备的 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 转,避免因设备故障引起 的并发症。
预防误吸
在使用无创通气时,应注 意防止患者误吸气体或食 物,以避免造成呼吸道堵 塞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患者教育
指导正确使用无创通气设备
01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无创通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
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02
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以促进康复。
提供心理支持
03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提高其
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04
无创通气操作案例分享
案例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患者情况
注意事项
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吸烟史,诊断 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近期出现呼吸急 促、气短等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除患者呼吸道内的 痰液和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防止窒息和感染。
结束阶段
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
在患者情况稳定的前提下,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如压力、频率 等,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自主呼吸。
移除面罩
在患者能够稳定自主呼吸后,轻轻移除面罩,并清洁消毒面罩以便 下次使用。
内科诊疗技术与常规: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内科诊疗技术与常规: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内科诊疗技术与常规: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导语:人工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的相关内容。
【概述】人工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常规的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通气),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亦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所以,尽管其疗效确切可靠,临床上常常等到呼吸衰竭发展到相当严重,已危及生命时才考虑进行有创通气。
所谓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
dlation,NIPPV)是指通过鼻罩、面罩或接口器等方式连接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正压机械通气。
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机和通气模式的改进以及临床应用技术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NIPPV的临床应用日渐普及,已经成为治疗呼吸衰竭,尤其是早期的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适应证】目前尚没有明确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征。
文献报道NIPPV可以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如:COPD急性发作,工型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手术后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辅助脱机或拔管后的呼吸衰竭加重,哮喘,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胸廓疾病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康复治疗等。
在临床应用时,应该根据本单位的技术、经验和人力物力的条件,灵活应用。
【禁忌证】NIPPV的禁忌证见表20一1。
NIPPV不应该应用于绝对禁忌证的患者。
然而,对于相对禁忌证,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有比较好的监护条件和经验的单位,在严密观察的前提下,可以应用于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禁忌症【操作方法】合理的应用规程对提高NIPPV的临床疗效十分重要。
由于治疗的病种和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比较大,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应用。
无创通气临床操作标准化规程

ICU 依病情定 ICU,RICU
ICU
ICU 普通病房,RICU
ICU,RICU
NPPV非常规使用
四、治疗场所的选择
ICU 急诊科 呼吸科 麻醉科
老年科 神经科 胸外科 脑外科
患者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所需监护的强度
五、患者的教育
目的 消除恐惧,争取配合,提高依从性,提高
患者的应急能力
病因 AECOPD
呼吸机撤离(AECOPD) 心源性肺水肿 免疫功能不全 手术后呼吸衰竭 插管前氧疗 内镜检查 哮喘加重期 ALI/ARDS 拔管后呼吸衰竭 拒绝气管插管 肺炎
证据等级 A
A A A A B B B C C C C
治疗所 普通病房,RICU,ICU
(依病情定) ICU,RICU ICU,RICU ICU,RICU
给氧位置的选择
Respir Care 2013;58(10):1630 –1636
十二、密切监测
作用: 判断疗效,参数调节,发现不良反应和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拆除连接,提高安全性
教育的内容
治疗的作用和目的 连接和拆除的方法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感觉和症状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
教育的内容
与呼吸机协调 鼓励主动排痰,指导吐痰 嘱咐患者(或家人)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
务人员
六、患者的体位
30半卧位 坐位
保证气道通畅和减少返流误吸
囊管、唇封等
Leger RC 1989;34:73
(一)连接方法的选择 鼻罩
应用鼻罩模型测量 选择最小、不阻塞鼻孔的鼻罩
优点
缺点
误吸的风险降低 方便分泌物的清除 减少幽闭恐怖症 方便交流 死腔量少
经口漏气 鼻塞时通气效果降低 鼻部刺激及流涕 口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p strap too tight Leaks at mouth Spacer not able to do job
Mask positioned correctly Perpendicular to face
Bottom strap too tight Leak into eyes Top lip irritation
无创通气临床操作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罗 群
常用的操作流程的提纲
1.患者的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 2.选择治疗场所 3.患者的教育 4.患者的体位:常用30半卧位 5.选择和试配带合适的连接器 6.选择呼吸机 7.开动呼吸机﹑通气模式及参数的初始化和 连接患者
常用的操作流程的提纲
三、患者的评估
指征 禁忌症 应用范畴 准确把握应用时机
Wunderink, Respiratory Care 1997; 42: 367
Who Should Get NPPV
暂时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 已知对NPPV治疗反应较好的疾病 无NPPV禁忌证
四、治疗场所的选择 ICU 急诊科 呼吸科 麻醉科
动脉血恶化 意识障碍或烦躁
气道分泌物清除障碍 无法耐受鼻面罩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何时放弃NPPV治疗,选择气管插管?
医护人员
监护条件
疾病类型 合并症 患者及家属意愿
十四、NPPV的治疗时间
数据不足,无明确标准 治疗的早期阶段应尽可能地进行NPPV治疗 每次用3~6小时,每天1~3次 肺炎导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和ALI的治疗更 加倾向于持续的治疗
参数
潮气量 呼吸频率 压力上升时间 吸气时间 吸气压力 呼气压力(PEEP)
常用值
5—10 ml/Kg 16—30次/分 0.05—0.2秒 0.8—1.2秒 10—25 cmH2O 3—5 cmH2O (Ⅰ型呼吸衰竭时用4-8 cmH2O)
报警参数
原则:既要安全,又要安静 压力:高压限设定在正常气道高压(峰压)上 5cmH2O,低压下限设定一般以低于所应用PEEP或 CPAP水平2 cmH2O FiO2:一般可高于或低于实际设置FiO2的10%-20% 潮气量、分钟通气量:高水平报警为正常值的 1.5—2倍 ;低水平报警为低于正常值的20% 呼吸频率:一般小于 10次/分 或大于 30次/分
(二)连接方法的选择依据
患者的脸型和对连接方法的偏好
病情轻重 特殊患者
(三)佩戴
在吸氧状态下将罩或接口器连接摆好位置 和调节好头带的松紧度后,再连接呼吸机 管道
具体步骤: (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选择给氧通路 (2)选择合适的鼻/面罩, 正确置于患者面部;用头带将面 罩固定 (3) 调整好罩的位置和固定带的松紧度
通气模式:一型呼衰(CPAP);二型呼衰 或呼吸肌肉疲劳(BIPAP) 参数的初始化:比较低的吸气压力 适应性调节:逐渐增加吸气压力 作用:提高舒适性、依从性和辅助通气效 果
(一)通气参数的初始化
20
IPAP = 12
10
PS = 8 EPAP = 4
0
IPAP 8 to 12 cm H2O EPAP 或CPAP 4 cm H2O
Who
呼吸疾病护理工作者 护士 医师
监测内容
Where
急诊科 危重症监护室 过渡护理及监测病房 普通病房
取决于医师的专业技术和设备
监测内容
What
生命特征(RR, HR, BP) 患者的舒适性或对治疗的耐受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 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 动脉血气 (30-120 minutes after start)
教育的内容 与呼吸机协调 鼓励主动排痰,指导吐痰
嘱咐患者(或家人)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 务人员
六、患者的体位
30半卧位 坐位
保证气道通畅和减少返流误吸
七、呼吸机的选择
八、连接方法的选择与佩戴
目标:舒适,密封和稳定
常用连接方法:鼻罩、面罩、接口器、鼻 囊管、唇封等
NPPV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中建议监测的 项目
项目 工具 临床 神志 Kelly and Matthay评分, Glasgow昏迷评分 呼吸困难 Borg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 呼吸频率 临床,呼吸机监测 呼吸窘迫 辅助呼吸肌动用,腹部矛盾运动 面罩舒适程度 临床 对呼吸机设置的依从性 临床 生命体征 临床和床旁监护 生理 动脉血氧饱和度 脉搏血氧测定法 动脉血气 动脉血检测 动脉血压 临床,无创监测 心电图 通气参数 呼吸机监测 呼吸机设置 漏气 临床,呼吸机监测 人机同步性 临床,呼吸机监测 参数设置 呼吸机监测
评估及调整参数时间:NPPV治疗1-2小时 后
最初24小时应持续监测SPO2,如果有条件, 同时监测经皮或呼出气CO2分压
监测漏气量
面罩的不正确佩戴 头戴的张力过大, 此时应尽量减小张 力 (1-2 手指可较 轻松位于头戴与面 部之间) 对于缺失牙齿的患 者,使用全面罩、 头面罩或下颌托有 助于减少漏气
一、建立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增加依从性 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避免延误插管
二、通气前的准备工作
人员培训 维护保养好呼吸机,保证其处于良好备用状 态
滤网的清洗,更换
呼吸机、管路、湿化加温器、鼻/面罩配套
选择合适的病人(适合行无创通气的患者、
可以尝试无创通气的患者、不宜行无创通 气的患者)
老年科 神经科 胸外科 脑外科
患者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所需监护的强度
五、患者的教育
目的
消除恐惧,争取配合,提高依从性,提高 患者的应急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拆除连接,提高安全性
教育的内容
治疗的作用和目的 连接和拆除的方法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感觉和症状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
十二、密切监测
作用: 判断疗效,参数调节,发现不良反应和 问题,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避免因 NPPV治疗无效而延误气管插管。
实际监测内容根据实施NPPV场所、导致 呼吸衰竭的疾病、是否合适应用NPPV和是 否合并其它并发病等有所不同。
监测内容
Who What Where
监测内容
谢
谢
!
1、漏气 人机不同步和患者感觉不舒适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解 决方法:寻找合适的鼻面罩和减低通气压力是减少并发症。
2、皮肤坏死或擦伤 取决于应用鼻面罩的持续时间和松紧度。 解决方法:更换不同型号的鼻面罩,在减少漏气的前提下尽量 降低松紧度。 3、噪音 通常比有创呼吸机明显,可导致患者不适,睡眠中 断和听力障碍,解决方法:使用耳塞和声限器。
(一)连接方法的选择 鼻罩
应用鼻罩模型测量
选择最小、不阻塞鼻孔的鼻 罩
优点
缺点
误吸的风险降低 方便分泌物的清除 减少幽闭恐怖症 方便交流 死腔量少
经口漏气 鼻塞时通气效果降低 鼻部刺激及流涕 口干
面
罩
面罩应包绕鼻部和口腔,且位于下嘴唇的下方 使用模版可更好地评估面罩的尺寸
4、反流误吸 与通气压力相关,解决方法:通气压力小于 20cmH2O。 5、气压伤 与人机不同步相关,解决方法:密切监测并消除 人机不同步。
6、低血压 通常发生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解决方法: 避免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应用。
总
结
规范工作和合理的应用程序 严密监测治疗过程 对常见问题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鼓励患者参与佩戴和拆除罩或接口器
九、排气方式的选择
十、湿化加温器
十一、适应性连接
三个步骤 1、将鼻/面罩正确置于患者面部 2、正确地用固定带固定鼻/面罩(连接呼吸 机前先让患者在佩戴鼻/面罩下自主呼吸) 3、开动呼吸机,与鼻/面罩连接
——三个步骤间紧密配合
十一、通气模式及参数的初始化和 适应性调节
否 是
继续给予NPPV 治疗 如患者状态不稳定,考 虑气管插管
逐渐降低 IPAP 水平,每次 2-3 cm H2O
试验性停机, 给予氧疗
患者是否出现 呼吸困难?
否
停机,给予氧疗
是
按原参数重新应用 呼吸机治疗 Respir Care 2004. Vol. 49 (1):72-89
十六、监控和防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优点
密封性好 通气效果更好 可张口呼吸
缺点
增加误吸风险 交流不方便 不能经口进食 分泌物清除困难 呼吸机故障时增加室息的风险 增加死腔量 较难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增加面部压痛的风险 幽闭恐怖症
鼻塞、鼻垫、咬嘴、唇封、头面罩
适应症
幽闭恐怖症
皮肤过敏
有视物需求
Respir Care 2004;49(1):72-87
(二)参数设置及调节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 1.从CPAP或低压力水平BIPAP开始,经过520分钟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或达到 目标潮气量
2. 根据患者的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通气参数 3.报警设置:患者基础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
无创正压通气参数的常用参考值
8. 逐渐增加辅助通气的压力和潮气量(适应过 程) 9. 密切的监护(漏气﹑咳痰等) 10.疗效判断 11. 决定治疗的时间和疗程 12. 监控和防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3. 辅助治疗(湿化,雾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