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井网部署
第2章 气藏开发方案设计

18 废弃产量 按SY/T6098规定执行 19 废弃压力 按SY/T6098规定执行
20 递减率 气田(藏)产量开始下降时,对应前一年产量减少幅度, 用百分数表示。分为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 21 自然递减率 未考虑各项措施增产量的递减率,
DN 1 Qgwh Qgn Qgi Qgwht 100%
Rqc Q pre 100%
Q
i 1
5
rpi
42 已投产气井
完成地面建设配套设施,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并投入生产的气井。 43 气井开井 当月内连续生产24h以上的井定为开井,间歇采气井在一日内生产达 到规定时间的定为开井。 44 计划关井 由于作业占用、方案实施、调整方案、试井及用户等因素影响,上 报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关井的气井。
2.3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方法
二、开发技术政策-开发指标设计
2、气井废弃产量 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的定义,当天然气的生产 经营成本大于等于销售净收入时的产量即为废弃产量。根 据现场提供的气价、税、生产操作成本等经济参数进行计 算。天然气价格,平均单井操作成本,资源税为增值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费。
45 气井利用率 报告期开气井数与全部投产井数之比
Rgu nop n gd nshp 100%
46 天然气商品率 报告期天然气商品与天然气工业产量之比
Rcn Qvgo Q go 100%
47 天然气生产自用率 报告期内生产自用气量与天然气工业产量之比,
Rgp Qapu Q go 100%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第5-1章 油气田开发工程

利 用 天 然 能 量 开 发
3. 气 压 驱 动 油藏驱油动力,主要依靠气顶中压缩天 然气的弹性膨胀力,叫气压驱动。
利 用 天 然 能 量 开 发
4.弹性驱动
• 油藏驱油动力主要来源于油藏本身岩石和 流体的弹性膨胀力,这种驱动方式叫弹性 驱动。当油层压力降低时,岩石和流体发 生弹性膨胀作用,把相应体积的原油驱入 井底,这类油藏多数被断层和岩性所封闭。 • 它的生产特点是:由于弹性驱动能量很小, 油层压力和产量下降都很快。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采用
注水方式
• 三、面积注水 • 当油层的渗透率较低、分布不稳定,非均 质性比较严重,而又要求达到较高的采油速 度时,可以采用面积注水开发。 • 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 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臵在整个开发区上 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 这种注水方式实质上是把油田分割成许多更 小的单元。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的 单元称为注采井组,又称注水单元。 • 面积注水方式有以下三种组合类型:
3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目的 • 一个油田地下的油层通常不仅是一个层,而是 有许多个油层,有的十几层,几十层,而且每 个油层的性质又是不同的。有的油层渗透性好, 油层压力高,含油饱和度高;有的油层渗透性 差,压力低,含油饱和度也低。如果把这许多 油层不区别好与差放在一起进行开采,就会造 成有些层出油多,有些层出油少甚至不出油。
Ш级
预测储量
也叫可能储量,是在地震详查或用其他 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钻预探井获得 油气发现或油气显示之后,根据区域地质 和类比方法,用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是制定评价钻探方案的依据。他只能估算 一个储量范围值,精度为20%~50%。
储量计算
油田开发术语

地层原油物理参数(高压物性) 地层原油物理参数(高压物性)
饱和压力( )、溶解系数 饱和压力(MPa)、溶解系数、地层原油密度(t/m3) )、溶解系数、地层原油密度( 地层原油粘度( 里泊 里泊=1mPa.s)、原始溶解气油比( m3/t) )、原始溶解气油比 地层原油粘度(1里泊 )、原始溶解气油比( ) 原油压缩系数( 原油压缩系数(1/MPa) ) 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体积系数:是在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它在地面标准条件 下脱气后的体积的比值。 下脱气后的体积的比值。
开发方面 井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钻井数( 井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钻井数(口/ Km2 ) 小层钻遇率:钻遇某个层的井数占总开发井的百分数。 小层钻遇率:钻遇某个层的井数占总开发井的百分数。 井别:油田上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 井别:油田上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 类别。 类别。 如;探井、资料井、评价井、生产井、注水井、调整井、 探井、资料井、评价井、生产井、注水井、调整井、 检查井 探井:在经过地球物理勘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上, 探井:在经过地球物理勘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上,为 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 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 调整井:为挽回死油区的储量损失, 调整井:为挽回死油区的储量损失,改善断层遮挡地区注 水开发效果, 水开发效果,以及调整横向上和纵向上采油效果差别严重 开发效果所钻的井,用以扩大扫油面积,增加可采储量, 开发效果所钻的井,用以扩大扫油面积,增加可采储量, 提高采油速度,改善开发效果。 提高采油速度,改善开发效果。
技术培训 第一部分 日常资料录取与整理 一、油井日常资料录取与整理 二、水井日常资料录取与整理 三、采油队综合资料整理 第二部分 油田开发中的基本知识 一、开发中的基本术语 二、动态分析中的相关曲线和图幅制作
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部署研究——以松辽盆地七棵树油田沙河子组油藏为例

图 1 + 屋油 田区带 划分
投 入 资 金
井
号 钻 井
产 出 比 (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O 元 ) ( O 元 ) ( O 元 ) 1‘ 1‘ 1‘ 1‘
固定成 本 变动 成本
合计
投 入
精 细地 层 对 比的 基 础 上 , 用 各 种 新 方 法 和 新 技 术 应 反复 研 究 , 从而 提 高认 识 。 杂断 块 构造 和 储层 的 精 复 细研 究对 开 发 中后 期 的油 田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方 案 实施 前期 要 进行 经 济效 益 评 价 , 证 方 案 在 验 的可 行性 , 而 获得 效 益最 大 化 。 从 [ 考 文献 ] 参 [] 谭 仲 平 , 复 杂 断 块 油 气 田滚 动 勘 探 开 发 特 1 等.
泉头 组 、 娄库 组 、 登 营城 组 、 河子 组 , 中沙河 子组 沙 其 为主要 目的层 。 区 内8口井 中有 5口井 进 行 了取 心 , 从岩 心 观 察 看 , 然裂缝不发 育 , 天 目的 层 沙 河 子 组 岩 心 未 见 裂 缝, 同时 区 内 的 S 8 W —2的 成 像 测 井 也 支 持 了上 述 观点。 七棵 树 油 田地 应力 监 测及 倾 角 测 井显 示 , 区 本 现 今最 大 主应 力 方 向为 近东 西 向 , 由此 推 断 , 区内人 造 缝方 向应与 地 应力 方 向一 致 , 应为 近 东西 向 。 也 初 步 认为 辨 状河 三 角洲 是 本 区沙 河子 组 的主 要 沉 积相 类 型 [, 体 主要 为 水下 分 流河 道 。 1砂 ] 通过 S W8 井 2 块 砂 岩物 性 样 品分 析 , 9 目的 层孔 隙度 分布 范 围 为8 5 ~1. , 均值 为 1 .5 , . 62 平 30 渗透 率 分布 范 围 为 0 12 8. . 4 ~ 2 2×1 m, 均 值 为 1 . 1× 0 平 57 1 / 0 m ( 3 , 层 为 低 孔 低 渗 透 储 层 , 性 较 图 )储 物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在我国油气开发领域中,低渗透油田已探明储量占据油气资源总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开发潜力,也是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难以实现预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挖掘油田开发潜力,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难点;解决对策一、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1.油层孔喉细小、渗透率过低低渗透油田的定义为,渗透率在(0.1-50)x10-3μm2的储层。
由于储层渗透率过低,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过大,普遍存在比表面积过大、油层孔喉较为细小的问题,这也是储层渗透率过低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常规油田开采技术体系与油田开采需求不符。
同时,油层渗透率越低,则油田开发难度越大。
例如,当油层渗透率保持在(0.1-1.0)x10-3μm2时,被称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基本不具备自然产能与开发价值。
2.渗流不规律在常规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渗流往往具备特定规律,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油田渗流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有效利用现有开发资源,将油田开采效率控制在较高标准。
但是,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确定,与达西定律相违背,且油田的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力极为明显,以此为诱因,产生压力梯度,为后续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能量过小多数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储层连通性过差的问题,加之受到渗流阻力因素影响,导致这类油田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实际采收率往往在1%-2%区间范围内。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不但实际产量会处于较低程度,同时,也将浪费一定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4.注水效果不明显目前来看,受到工艺限制,在开发多数低渗透油田时,需提前对油田进行压裂改造处理,方可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 第一章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 第一章第一章钻井地质(Chapter1 well drilling geology)第一节井位部署一、井的类别(本节重点) 1 探井发现油气,解决有没有油气的问题,有多少油气?地质井:盆地普查阶段,为取得基础工业质资料而钻的井,在地震资料不能覆盖区主要解决构造和地层。
参数井:盆地区域勘探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情况而钻的井,了解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生油、储油和盖层条件,并为物探资料的解释提供参数。
预探井:圈闭预探阶段,以发现油气为目的而钻的井。
评价井:在已获得工业油流的圈闭上,为查明含油气规模而钻的井。
水文井: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或寻找水源而钻的井。
定向井:为特殊的地质或工程需要而钻的规定了井眼轨迹的井。
2开发井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方式和井网密度而钻的井,以高效果科学地采出地下石油为目的。
采出油气油(气)井:采出油气的井水井:向地层中注水,以保持地层压力验替油气的井。
调整井(一、二、三次):油气田开采一段时间后,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的井。
检查井:为监测油、气藏开采动态而钻的井。
其它还有更新井、三采井等。
二、井号编排与命名 1探井地质井:以一级构造单元+“D”命名。
参数井:盆地名称的第一个字+“参”字+序号,如江参1井、塔参1井预探井:二级构造名称+序号,如轮南1井、塔中1井,序号比较小评价井:油气田名称+序号,如马101井,数字比较大水文井:以一级构造单元+“S”命名定向井:在井号后加小定“x”,如柳1x2井:表示柳1井旁边钻的第2口斜井 2开发井油井和水井:按井排编号;用油气田名称第一个汉字+井排+井号。
如东河11-2-1 调整井(一、二、三次):在原基础井网基础上加上标识:如南阳油田加J、H等字符,大庆在原井排基础上加D或代表其期次的号等检查井:井号前“检” 三、井位部署 1探井布井原则1 不同阶段井位部署原则参数井:勘探初期,1口井控制1个构造带,一般部署在隆起区,预探井:一个局部构造带设计一口预探井,目的是发现油气评价井:以出油的预探井为中心,向四周部署2 不同油藏井位部署原则以高点为中心的放身状布井以高产层系或含含油圈闭为基础,先肥后瘦,扩边连片布井 2开发井部署原则排状切割注水布井面积井网部署注采井环状布井不均匀点状布井第二节钻井地质设计与完井一、单井地质设计 1设计依据⑴区域地质资料地层综合柱状图构造图、构造剖面图油、气、水层资料。
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开采规律——以新场气田沙溪庙组J_(2)s_(2)气藏为例

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开采规律——以新场气田沙溪庙组J 2s 2气藏为例刘 露 王勇飞 詹国卫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复杂多样,且平面非均质性强,气井自然产能低,气藏开采难度大。
新场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是该区建产规模最大、稳产年限最长的致密砂岩气藏,总结其开采规律,找到有效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开发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以该气藏为例,首先分析了应力敏感性及气水相渗曲线特征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三维精细建模、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技术,对储量分布规律、井网优化、产量递减规律进行研究,针对多层叠置、气水关系复杂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水平井、多层合采的立体开发技术,利用井型及开采层位的互补,有效动用储量,全方位优化井网,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13%;②对于Ⅰ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大于等于23 m ,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1 mD ,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0%的厚层、中低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直井为主的低配产、长稳产期的阶梯递减型开发模式;③对于Ⅱ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介于16~20 m ,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15 mD ,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4%的中厚、中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水平井为主的中配产、短稳产期的稳产递减型开发模式;④对于Ⅲ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介于10~16 m ,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20 mD ,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8%的薄层、高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水平井为主的高配产、无稳产的投产递减型开发模式。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新场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渗流特征 储量分布 井网 井距 优化 开发模式 提高采收率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3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川西凹陷斜坡带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48-004)。
井网部署布井方式

c 在不利的流度比以下(大于1的流度比),驱替的不稳 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注水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 交错式,直线式及九点井网注水系统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无量纲累积注水量Vi/Vd
图 3-6
图 3-7
图 3-8
图3-9
这四幅图是对各种井网在不同无量纲累积注水 量Vi/Vd时,流度比与面积波及系数的关系。 从图看出,见水后继续注水面积波及系数均可 继续增大,但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其驱替效 率也越来越低。如在五点系统,当流度比为1 时,注入倍数从0.3增到0.4时,面积波及系数 可提高10.5%,而注入倍数从0.9增到1.0时,面 积波及系数只提高1%。
1排
2排
3排
每口油井受六口注水 井影响 每口注水井控制三口 油井 注采比2:1 高强度注水
4排 5排
正 七 点 法
1排
2排 3排 4排 5排
每口油井受三口注水 井影响 每口注水井控制六口 油井 注采比1:2
正 四 点 法
注采井数比: 注/采= (n-3)/2 表3-1 各 面 积 注 水 井 网 特 征
第三章
油田开发部署
主
要
内 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井网的要求
控制层系80% 以上的储量
基础井网的开发对象必须满足的条件: (1)油层分布稳定,形态易于掌握; (2)基础井网能控制该层系80%以上储量; (3)上下有良好的隔层,确保开发层系能
独立开发; (4)有足够的储量,具备单独布井和开发
的条件; (5)油层渗透性好,油井有一定的生产能
力。
基础井网及其 研究
在进行油砂体和隔层研究的 基础上, 划分开发层系,确定开发区上开发井网的 套数。
2) 确定油井数目
根据开发区的采油速度Vo ,地质储量 为N,面积A,试采资料确定的平均单井日 产油量为q,计算出生产井数。
3) 确定注水井数 根据设计的注采井网(注采系统)
确定的注采井数比,可计算出注水井数。 4) 布置开发井网
8 1.82 742(1.2%)
11 2.46 638
窿
5
12
1.32
870 600
36
4.03
498
27
3.03
575(1.5%)
18— 25
2.04— 2.78 600— 700
91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注水井网密度计算 · 计算方法 ★ 不稳定试井法 ★ 经济极限法 ★ 采油速度法
0.52 6
0.31 5.1984
吨油成本 O(yuan/t) 贷款利率 R(%) 投资回收期 T(a) 钻井成功率 (f)
2600
1124 265.26 0.05022
6 0.80
92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计算结果
窿 5 区块注水开采合理井距计算结果表
方法
参数
经济最佳井网 经济极限井网
79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三、井网密度
n (三)井网密度的确定方法
●1.根据采油速度的要求确定井网密度 由于合理井网密度缺乏定量标准,布基础井网时,只能根据采 油速度的要求来确定井网密度。 (1)根据详探成果或用同类型油田的生产资料确定平均单井日 产量; (2)确定生产井和注水井井数:
生产井井数:np = Nv / cqo 由注采系统确定注水井井数: ni 总井数:n = np + ni (3)井网密度: S = A / n或S = n / A
(3)合理井网密度(效益最高)
N ´ RT ´ P ´ ED ´ B ´ e-B / S = A(M ´(1 + i)T / 2 + T ´ C)´ S 2
(4)极限井网密度 (利润为零)
N ´ RT ´ P ´ ED ´ e-B / S =(M ´(1 + i)T / 2 + T ´ C)´ A ´ S
70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二、一次布井与多次布井 ★分阶段布井(多次布井)
●基础井:详探阶段结束后,除主要油 砂体外,对大多数油砂体的了解还很不清 楚,可借鉴的生产资料不多,因此,在第一 阶段,只能根据主要油砂体均匀布井。这种 保证主要油砂体投入开发所布的井为基础 井。
71
基础井网 及其研究
是指在全面布置各层系开发井网之初, 先选定一个 分布稳定、产能高、有一定储 量,并具有独立开发条件 的油层,以此作 为主要开发对象,布置其 正规开发井网。
77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三、井网密度(钻井密度)
n (一)井网密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井网密度:定义为每平方千米面积上布多少口井
(口/千米2)或每口井控制多少面积(千米2/口)。 ★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 ●1.油层物性(渗透率大小)及平面上的非均质性; ●2.原油物性(地下原油粘度); ●3.开采方式与注水方式; ●4.油层埋藏深度; ●5.裂缝和渗透率方向性; ●6.断层和岩性变化。
井网控制程度%
80% 井网密度(口/km2)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二、一次布井与多次布井 ★分阶段布井(多次布井)
●储备井(补充井) :经过对基础井所 取得各种资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所钻的第 二批生产井和注水井,使没有投入开发的油 砂体和开发效果不好的油砂体或油砂体的某 一部分全面投入开发,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 的目的。这种井就称为储备井。
o 任务:利用基础井网对本开发区的地质 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全面解剖,在此 基础上全面布置各层系的开发井网。
o 重点:对油砂体的研究。
重点:对油砂体的研究。
分油砂体进行解剖、分类、排队,深 刻认识油层的分布规律。油砂体分析的主 要内容:
(1)油砂体的延伸长度、分布面积及 它们与控制储量的关系;
(2)油砂体的平均渗透率及其与控制 储量的关系。
对某一开发层系的开发井网钻成后,应根据地质新 认识作以下调整研究:
(1) 隔层调整(保证层系隔层的稳定性); (2) 低产区或低产井的调整(含层系调整); (3) 采油方式调整; (4) 注采系统调整。
6)各种布井方案开发指标计算和经济核算
7)确定最佳方案
对各种布井方案进行综合地质研究,开发指 标预测和经济分析后,综合对比各种布井方案并优 选出最佳方案。
井网密度 S(well/km2)
5.8
9.9
合理实用井网 6.8
经济极限法 井
距(m)
415
317
383
采 收 率(%)
21.2
30.8
24.3
注水开采采油速度法井网密度计算表
可动用地质储量 (104t)
1331.26
1331.26 窿 1331.26 5 1331.26 区 块 1331.26
1331.26
1331.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β
含油面积 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 单井经济产量 23.40 t/d
(km2)
(%) (104t) 井网密度(well/km2) 井距(m)
2 9.088 1.0 13.31
3.81
512
2 9.088 1.1 14.64
4.19
488
2 9.088 1.2 15.98
4.57
468
2 9.088 1.3 17.31
q2-22、 q2-23、 q2-24(2003-6投产)
X1、 X10、 X12(2003-12投产)
94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衰竭式开采井网部署图
95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注水开采井网部署
· 稀井网(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 ★部署原则:考虑青西油田油层深、钻井投资高、风险大的特
部署结果:部署新井27口,产能规模可达33万吨(青西油田 40万吨),采油速度为2.5%(青西油田1.8%)
80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三、井网密度
n (三)井网密度的确定方法
●2.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确定水驱砂岩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 和极限井网密度
(1)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ER = EDe-B / S
(2)油田开发纯收入与井网密度的关系
NETV = N ´ RT ´ P ´ ED ´ e-B / S -(M ´(1 + i)T / 2 + T ´ C)´ A ´ S
56.83 5.45 45.39
33.6 5.45 45.39
90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计算结果
计算合理井距表
区
块
井 数 (well)
目
前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不稳定试井
井 距 (m) 井 距 (m) 井 数 (well)
经 济 极 限 法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 计算参数
窿 5 区块注水开采合理井距计算参数表
面积 A(km2)
9.088
平均单井总投资 ID+IB(104yuan/well)
可动用地质储量 N(104t ) 1331.26 油价 P(yuan/t)
驱油效率 ED(f) 空气渗透率 Ke(10-3μm2) 原油粘度μo(mPa.s)
井网指数 a(well/km2)
点, 以少打新井(稀井高产)为原则
★部署结果 采用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井距500-600m,共部署新井12口, 产能规模为25万吨(青西油田32万吨),采油速度为1.9% (青西油田1.4%)。
★缺点: 没有考虑裂缝方向,而注采井多位于裂缝方向上,注入水很快 沿裂缝窜入油井,使油井暴性水淹。
井距大,井网对储层的控制程度低、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小。 点状不规则的稀井网采出程度低,含水高,开发效果差。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衰竭式井网密度计算 · 计算方法
★ 不稳定试井法
★ 经济极限法
★ 采油速度法
· 计算参数
区块
含油面积 A(km2)
窿1 4.474
窿5 9.088
可动用地质储量 N(104t)
492.14
1331.26
开采回收年限 T(y)
6
6
原油销售价格 P(yuan/t)
1124
井 距 (m)
井 数 (well)
采 油 速 度 法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井 距 (m)
井 数 (well)
合理取值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井 距 (m)
综合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窿1块:采用目前实际井距638m
窿5块:合理井距为600—700m
窿1 11
2.46 638 600 13 3.03 575
96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部署图
97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注水开采井网部署 · 密井网(不规则线状注采井网) 部署原则: ★注采井排方向平行于裂缝方向 ★采用交错部署的不规则线状注采井网 ★井距600-700m,排距200-300m,注采井距350-4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