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棚搭设方案

防护棚搭设方案
防护棚搭设方案

防护棚搭设方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目录

八、附图

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处浦东新区祝桥镇北首,东侧为南祝公路,南侧为华星路,西侧为河东路及浦东运河,北侧为邓家沟。

本工程拟建项目用地面积130800.1㎡,总建筑面积164446.25㎡,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44687.47㎡,地下总建筑面积19758.78㎡。包含1#~18#房住宅,商业一~八及人防全埋式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

本施工方案主要适用于9#~18#房及商业一,其中9#~18#房均为14层住宅,总高度为40.2米,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现场共设置6台塔吊和10台人货电梯,本工程生活区布设在施工场地的北侧,按照规范要求,在塔吊回转半径内各类临设和出路口搭设双层防护棚。

二、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JGJ130-2011年版);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本工程施工图纸;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防护棚搭设布置

根据甲方要求我项目部生活区布置在本工程场地北侧,沿邓家沟河岸布置,场地东侧东大门北侧搭设有办公室、总电源变电箱,场地中间分别布置二个钢筋棚。其中生活区职工宿舍A、职工宿舍B以及职工食堂位于17#房塔吊旋转半径范围内,办公室位于12#房塔吊旋转范围半径内,1#钢筋棚位于14#房塔吊旋转半径内,2#钢筋棚位于11#房塔吊旋转半径内,包括连接临时设施的所有通道,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规定均需搭设安全防护棚。(具体布置建附图一)

宿舍和办公室防护棚搭设高度为8.2m,宽为7.8m,职工食堂防护棚高度为6.4m,宽度为9.8m,立杆采用钢管格构柱,四根6m长的钢管高度上每隔1.8m用扣件与短钢管做一道箍。宿舍与办公室人行通道搭设净高为3m,宽为3m。采用单立杆。其余人行通道防护棚搭设总高度为6m,宽度根据实际道路,其余临时设施的防护棚高度为其建筑高度再加2m,但为了美观,多数做到搭设高度一致;钢筋加工区和砂浆搅拌机也必须搭设防护棚,并做好防护通道,主楼也必须搭设防护通道。

搭设范围及布置具体详见“防护棚搭设平面图”。

四、防护棚的搭设

4.1材料及规格

4.1.1根据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本工程防护棚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规定的钢管,钢管型号为Ф48*3.5㎜。连接件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的扣件;

4.1.2钢管、扣件均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4.1.3防护棚采用由毛竹制成的竹笆板;

4.2防护棚基础

4.2.1防护棚基础利用现场内临时施工道路,砼较厚,立杆直接置于砼路面上。

4.2.2防护棚基础四周设有排水措施,利用主楼四周的排水沟和临设区内的排水沟进行排水。

4.3立杆

4.3.1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布置,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步距的1/3。

4.3.2开始搭立杆时,应每隔6~9m设置一根临时抛撑,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可根据情况拆除。

4.3.3立杆顶端宜高出防护棚顶层,必要时可采用搭接接长立杆,以便在防护棚周边沿马路或作业区一侧,竖向按放防坠物回弹立笆。该立笆绑扎固定在二根横杆上。

4.3.4立杆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步距、纵距等应按立面图布置。

4.4纵向水平杆

4.4.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2跨。间距为2.5m。

4.4.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得在同步或在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面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4.4.3纵向水平杆应贯通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4.5横向水平杆

4.5.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4.5.2根据防护隔离板材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4.5.3横向水平杆为桁架结构时,在其立杆(柱)支承点处,应加设防滑扣件。

4.6扫地杆

防护棚底脚必须设置纵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00mm处的立杆上。

4.7防护棚顶临边围档

防护棚顶面的两侧边缘设防护拦板。围档拦板高不小于900mm。

4.8防护隔离板笆

4.8.1防护隔离为竹笆,在上下层搁栅杆杆面上分别各铺一层。每层竹笆用2股16#铁丝捆牢。捆绑点是每块竹笆4个角。

4.8.2宿舍与办公室及人行通道下层防护隔离采用九夹板。

4.9纵向斜撑

4.9.1沿防护棚外侧纵向方向(水平方向)每隔6m设一道纵向斜撑,与地面成45°-60°角度。

4.9.2斜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4.9.3斜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为150-300mm。

4.10横向斜撑

防护棚必须设置横向斜撑或上端斜拉杆。斜撑(拉杆)的间距同立杆间距。双桁架式或防护盘弄感应设置双斜撑(拉杆)。

4.11布设下层搁栅杆及铺设防护竹笆

4.11.1下层搁栅杆铺设在桁架的下弦面,间距@400mm一根。并用扣件将其与下弦扣牢。为了使搁栅杆中间保持在平直的位置,应设一道职系杆(Ф48钢管),将各搁栅杆扣固均匀、平直。

4.11.2铺设防护竹笆。要求每块竹笆稳固在搁栅杆群面上,4角4点扣扎牢固。

五、防护棚搭设的质量要求

5.1地基基础:表面坚实平整,不积水,底座沉降量不大于10mm。

5.2立杆垂直:立杆高度6m时允许偏差±50mm。

5.3间距:步距允许偏差±20mm,纵距允许偏差±50mm,横距允许偏差±20mm。

5.4纵向水平杆高差:一根杆的两端允许偏差±20mm,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允许±10mm。

5.5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不大于150mm。

5.6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应不小于500mm。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立杆步距的1/3。

5.7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立杆纵距的1/3。

5.8扣件的拧紧扭力矩:控制在45~60N.m。

六、防护棚搭设安全措施

6.1防护棚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及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体检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6.2搭设防护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靴。

6.3防护棚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准使用,并做好验收记录。

6.4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搭设与拆除作业。

6.5搭设完毕后应做好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防雷保护区内可免)。

6.6各类设施的防护棚严禁与脚手架相连。

6.7人行通道应按平面图贯通,并做好指示标志牌。

6.8搭设防护棚脚手架前,应搭设临时性满堂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有防倾覆和防止坠物伤人的措施。

6.9工地临时电线路的架设不得在防护棚脚手架上。

6.10防护棚搭拆时,地面应设围档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6.11防护棚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6.11.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6.11.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6.11.3防护棚立杆的沉降和垂直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11.4剪刀撑(含斜撑)是否符合角度(45°-60°)的要求,刚度是否有保障。安全防护棚隔离板是否捆绑牢。

6.11.5防护棚面上的杂物、垃圾是否清扫干净。

6.11.6下层防护面有无剩余(可活动)的材料、工具及废物等。

6.12在使用期间,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杆件。如遇特殊情况,应预先申请,办好手续,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临时拆除,当工作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原样。

6.13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6.14不得以防护棚为卸料平台,堆放周转材料。

6.15不得在防护棚上凉晒衣被。

七、防护棚拆除安全措施

7.1拆除前,组织项目副经理、工程师、安全员、班组长对防护棚整体进行检查,如防护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损坏,应立即进行整改和加固,以保证防护棚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坍塌危险。

7.2对参与防护棚拆除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检查、监护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质量、保护等措施的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防护棚上的水平运输、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交底应签字齐全。

7.3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防护棚下方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防护棚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7.4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

7.5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得进行防护棚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7.6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按高处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拆除工艺及方案要求。

7.7拆除人员进入岗位以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防护棚内留下的材料、

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抛掷。

7.8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同时拆除(踏步式)。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7.9拆除防护棚应一步步进行,由上而下,一不一清的进行拆除。剪刀撑的拆除,应先

拆中间扣件,再拆两端扣件。

7.10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面,或两杆同时

拆下输送地面。

7.11所有底笆拆除,应自外向内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件直接

从高处坠落伤人。

7.12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

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7.13拆下的防护棚、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运至地面后,应即时清理,按规格堆放,保

持场地清洁。

钢筋棚:防护棚宽度5m,总高度5.9m。搭设立杆间距2.5m。直接搭设在砼硬地坪上,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间距400mm。斜拉杆间距1m,对称设置。底部3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

双层棚顶间距600mm,每层用竹笆满铺。在下层棚下方搭设一层用石棉瓦满铺棚顶,作为钢筋棚防雨措施。上部900mm四周设二道水平防护栏杆,用竹笆作为围档,外侧采用广告布彩绘宣传标语。(搅拌机及其他机械防护棚均按钢筋棚搭设)

人行通道:道路宽度1.8-3.6m,搭设高度4.5m。单立杆间距2.5m,直接搭设在砼硬地坪上。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间距400mm。底部3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剪刀撑倾角45度,跨距6m,连续设置。双层棚间距600mm,每层用竹笆满铺,下层竹笆下再满铺安全网。上部900mm,四周设置二道防护栏杆,用竹笆作为围档外侧采用广告布彩绘宣传标语。

宿舍、办公室防护棚:防护棚宽度7.8m,总高度8.2m。搭设立杆间距2.5m,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mm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2.5m,直接搭设在砼硬地坪上。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间距400mm。剪刀撑倾角45度,跨距6m,连续设置。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采用桁架形式,上下2层钢管排列作为盖面骨架,斜拉杆间距0.8m,对称设置。底部300mm处设

置纵向扫地杆。每隔1.8m设置一道横向水平杆。双层棚间距600mm,每层用竹笆满铺。上部900mm,四周设置二道防护栏杆,用竹笆作为围档,外侧采用广告布彩绘宣传标语。

食堂防护棚:防护棚宽度9.8m,总高度8.4m。搭设立杆间距2.5m,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mm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2.5m,直接搭设在砼硬地坪上。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间距400mm。剪刀撑倾角45度,跨距6m,连续设置。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采用桁架形式,上下2层钢管排列作为盖面骨架,斜拉杆间距0.8m,对称设置。底部3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每隔1.8m设置一道横向水平杆。双层棚间距600mm,每层用竹笆满铺。上部900mm,四周设置二道防护栏杆,用竹笆作为围档,外侧采用广告布彩绘宣传标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