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合并历史
巢湖的形成与演变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haohu 作者: 吴跃东
作者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出版物刊名: 上海地质
页码: 152-15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B11期
主题词: 巢湖;形成;演变
摘要:对巢湖周边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物、孢粉、14C年龄、古文化考古等方面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并利用TM卫片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出植被情况及其土壤含水量情况等特征,同时结合古遗址点的布局分布特征与古河道的关系进行信息复合,以及根据历史记载资料,巢湖是由于断层陷落而形成的湖泊。
确定巢湖自当初形成时的范围和演变到现在的湖盆形态过程,巢湖自形成后,面积逐渐扩大,由于气候、构造和泥砂的淤积以及人类在近代的大量围湖造田而逐渐萎缩成为现今的形状。
巢湖简介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部,濒临长江,因湖得名,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巢湖,古称南巢,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
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2011年8月22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
全市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下辖1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
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沿江经济带中部、合肥、芜湖、南京金三角中心,距合肥市区和芜湖各60公里,是皖江开发开放及示范区建设的中心地带。
宁西高速铁路、淮南干线铁路,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南京、合肥、芜湖3个航空港及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构成了巢湖通往国内外的快速通道。
巢湖港是安徽省八大内河港口之一,水路运输经裕溪河航道可通江达海。
巢湖对外交通便捷,对内交通设施完善,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已经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巢湖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之间。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年平均气温在16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
全年无霜期240天。
巢湖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 .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各类土地类型兼备,农作物适种性广。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巢湖成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瓜果、蔬菜等,畜禽养殖业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巢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巢湖水域面积560平方公里,水产品年产量3万多吨,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享誉中外。
巢湖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市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无数风云人物。
【行政】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方案

【关键字】行政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方案篇一:民国至今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整大全民国时期湖北行政区划(1911——1949)1912年1月裁撤武昌,汉阳,黄州,襄阳,安陆,郧阳,宜昌,荆州,施南九府。
废兴国州,沔阳州,蕲州,随州,荆州直隶州(直隶州是省直辖),均州,归州改为兴国县,沔阳县,蕲春县,随县,荆门县,均县,秭归县。
夏口厅,鹤峰直隶厅改为夏口县,鹤峰县。
1913年1月江夏县改名为武昌县。
3月设置鄂东、鄂北、鄂西3道。
5月武昌县改名为寿昌县。
1914年1月寿昌,兴国,长乐三县改名为鄂城县,阳新县,五峰县。
6月鄂东,鄂北,鄂西三道改名为江汉道,襄阳道,荆南道。
1920年12月设汉口特别区市政局。
1921年8月裁撤荆南道。
分置荆宜道和施鹤道。
其中荆宜道,由原荆南道的宜昌、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长阳、兴山、巴东、五峰、秭归13县,以及襄阳道的荆门、当阳、远安3县合置,治宜昌县;施鹤道,由原荆南道的恩施、宣恩、建始、利川、来凤、咸丰、鹤峰7县置,治恩施县。
1922年光化县驻地由光化城迁至老河口。
1926年10月设汉口市。
12月设武昌市。
1927年(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方案)1月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3镇合组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
4月16日汉口、武昌2市合并改置武汉特别市。
本月湖北省政府正式成立。
是年黄安成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湖北省废道。
1929年1月武汉特别市降为武汉市(省辖市)。
4月27日复置为武汉特别市,直属中央,辖区为汉口、汉阳,武昌划为湖北省辖。
6月2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指令:划武昌城区设普通市。
湖北省政府划武昌城区为湖北省会区,设市政会议管理武昌市政。
6月(一说7月1日)改武汉特别市为汉口特别市,辖汉口、汉阳2区域。
8月黄冈县驻地由黄州城(今黄冈市区)迁至团风镇(今团风县城)。
裁撤夏口县。
1930年5月汉阳划归湖北省管辖。
红军在红安十里坪设立列宁市。
中国安徽省县级名称全收录(7)

中国安徽省县级名称全收录(7)安徽,简称皖,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
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合肥市,《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肥,这是肥水得名的依据。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
又称庐州、庐阳、合淝。
瑶海区,以瑶海公园而得名。
庐阳区,合肥庐阳区是历史上的古庐州城,故名。
蜀山区,以蜀山湖而得名。
包河区,因辖区内的包河景区而得名。
肥东县,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置肥东县。
因在合肥之东,故名。
肥西县,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
长丰县,在合肥市北。
1964年置长丰县,因此县大部分原系寿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故名。
庐江县,在合肥市南。
隋置庐江县。
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又称舒县、潜川、昆乡。
巢湖市,在合肥市东南。
唐置巢县。
因古巢国为名。
1983年改为巢湖市,因巢湖得名。
又称巢县。
芜湖市,在合肥东南。
汉初置芜湖县。
1949年设芜湖市。
据《太平寰宇记》:芜湖:“在芜湖侧,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又称祝兹、祝松、皋夷、勾慈、中江、鸠江。
镜湖区,以镜湖风景区在区内,定今名。
弋江区,以青弋江得名。
鸠江区,成立于1990年,沿用芜湖古称“鸠兹”、“长江”之意而得名。
三山区,以驻地三山镇而得名。
无为县,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
又称濡须。
芜湖县,据《太平寰宇记》卷105太平州芜湖县;在芜湖侧,以其地卑,畜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繁昌县,据《帝王世纪》载:魏文帝登禅于曲蠡之繁阳亭,为县曰繁昌。
是繁昌因繁昌亭而得名。
南陵县,据《三辅黄图》卷6《陵墓》:“文帝母薄姬南陵,在霸陵南,故曰南陵。
”县在南陵侧,故以南陵为名。
蚌埠市,1947年设蚌埠市。
据李诚《安徽省各县市名称考释》:“《尚书·禹贡》'淮夷蠙珠’蠙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
安徽 合肥 巢湖 各种历史故事传说

历史故事:巢湖地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距今三十万年的“和县猿人”、二十万年的“银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国最早的城市”凌家滩文化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一步步进化的历史,展示了从旧石器期到铁器时期直到新石器时期人类创造的最早的古代文明居巢区旗鼓山,是项羽谋臣范增的故土。
这里“鼓打旗摇凤点头”的青山秀水,向人们诉说着两千年前历史的辉煌与遗憾:正是由于“当年亚父出居巢”,辅楚反秦,项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业;但也正由于项羽后来不听从他的计谋,在他导演的“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才出现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
秦汉之后,巢湖又是三国争雄的古战场。
曹操占据巢湖水乡,与吴国孙权在这里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周瑜英勇善战,与曹操十战濡须河,终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
周瑜和小乔之墓今犹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千古佳句,以及周郎墩、都督山的传说至今为民间广泛传诵。
巢湖是“巢湖水师”的发源地。
元朝末年,居巢人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为保护乡里聚兵巢湖,在湖心姥山岛建水寨,修船圹,训练水师。
正是这个水师,在裕溪口打败元军,救出朱元璋,并相助朱元璋挥师渡江,为明朝建业建立了卓越功勋,俞氏父子四人因此被册封为“两公两侯”。
俞府宗祠和姥山南圹遗址,至今印记着这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功绩。
巢湖是“淮军文化”的摇篮。
李鸿章在巢湖中庙水域集中编练中国淮军,一批著名爱国将领——庐江籍“五大督抚”丁汝昌、吴长庆、吴赞成、刘秉璋、潘鼎新,肥西籍的刘铭传,正是从这里走向疆场,走向台湾,在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抵抗八国联军三大战争中屡建奇功。
淮军在巢湖的遗存很多,以中庙镇的淮军“总祠堂”昭忠祠、李文公祠、姥山的文峰塔,烔炀镇的李鸿章当铺为中心,从庐江的吴长庆故居、武壮公祠、潘鼎新祠、刘秉璋墓,到居巢区、无为县的丁汝昌的故居和墓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淮军文化圈,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和建筑艺术鉴赏价值,而且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点作者:王娟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4期摘要:建国以来,安徽城镇化进程一波三折,以1978年改革开放和2000年新世纪为分界点,历经了三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发展阶段。
总结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揭示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促进安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历史阶段特点安徽一、城乡户籍分割的波动发展阶段(1952—1978年)改革开放前,安徽受户口迁移、粮油供应、劳动用工等制度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受阻,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曲折反复的特点。
(一)1952—1957年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成立,辖有7个专员公署、5个省辖市、67个县和3个县级市。
1953年,安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较快,“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4%。
随着城市经济的和工业化的迅速恢复,安徽城镇化开始起步,城镇化率由1953年的8.7%提高到1957年的9.0%,非农业人口由1952年的179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356万人。
(二)1958—1965年大跃进及调整阶段1958—1965年,安徽城镇化出现了快速上升、下降的过程。
其中,1958—1960年呈现大跃进状态,城镇化率从1957年的9.0%快速提高到1960年的16.1%;1961—1965年,转入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主线的调整期,城市人口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1965年城镇化率下降到11.6%。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建立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此后20年,农村居民被排除在城市之外,这是改革开放前,安徽城镇化与工业化没有互动的根本原因。
(三)1966—1978年停滞发展阶段文革10年,安徽城镇化陷入停滞,城镇化率从1965年的11.6%小幅提高到1978年的12.4%。
这一时期,我国推行重工业道路,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工业化无法形成对城镇化的拉动,城市待业青年快速增加。
关于巢湖的传说故事

关于巢湖的传说故事 巢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有巢⽒曾经⽣活过的地⽅,那关于巢湖传说的故事你有听过吗?下⾯就是⼩编整理的关于巢湖传说故事.⼀起来看看吧! 巢湖传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遗址、银⼭智⼈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相继发现,巢湖流域被公认为是古⼈类最早的发源地之⼀,打破了长期以来长江和巢湖流域被认为不可能是⼈类发源地的历史论断。
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猿⼈、约20万年的银⼭智⼈和5500年前凌家滩遗址,印记了⼈类祖先从猿⼈到智⼈,再到现代⼈的进化历史,展⽰了从旧⽯器到新⽯器时期⼈类创造的古代⽂明,包括有巢⽒所开拓的原始时代由⽳居进⼊巢居的⽂明时代。
凌家滩遗址⾃1985年被发现,经过⽂物考古部门的五次⼤规模发掘,认定遗址其年代距今5500—5300年之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积最⼤、保存最完整的新⽯器时代⼈类聚落遗址。
经遥感测定,凌家滩遗址的总⾯积达160万平⽅⽶,发现了⼤型祭祀,红陶块砌成⽔井和建筑遗迹,以及墓葬和⼤量的⽟器、⽯器和陶器,⾜以佐证,凌家滩遗址是已存在政、军、神三权的有巢⽒聚落中⼼。
20世纪90年代,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克逸主编《巢湖》⼈物篇明确记载:有巢⽒“因居巢得名与有巢⽒发明巢居有关,⽽被视为巢湖⼈。
”2006年,巢湖籍学者宁业⾼研究员、钱⽟春副研究员,合着的《中华始祖有巢⽒论纲》,通过当代考古⽂物考证古今⽂献,论证巢湖流域是有巢⽒⽣籍地望。
2007年,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发掘领队张敬国研究员从M23墓葬所出⼟的300余件丰富⽂物分析,墓主⼈当是聚落中⼼的神权领袖。
在远古时代,⾎缘⽒族是⼈类从原始⼈群转变到⽒族部落的重要标志之⼀,其基本特征是族民对先祖充满缅怀⼼理和崇拜意识。
据此⾜以佐证:凌家滩的先民就是史料所记载的有巢⽒,凌家滩遗址就是有巢⽒时代的聚落中⼼,有巢⽒的⽣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拓展 史书上说:上古时⼈类少⽽禽兽多,⼈类居住在地⾯上,经常遭受禽兽的攻击,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
三分巢湖,现在如何了?

三分巢湖,现在如何了?和⼈瞎聊,说起三分巢湖的事,马上⼗年了,写⼀下吧。
结果没收住,字多了。
三分巢湖,还是因为合肥和整个安徽经济,先天上的不⾜的原因。
长三⾓都市圈,从东端开始,沿长江公布,上海苏州⽆锡常州镇江南京再加上马鞍⼭芜湖合肥,上海南京合肥层级逐级递减。
上海做为长三⾓都市圈第⼀极,地位⽆可捍动。
南京作为长三⾓都市圈次⼀极城市,合肥相对做为再次⼀级城市,这也和三省经济地位相符。
南京,做为江苏省会,有时被调侃为“徽京”,谁让南京离安徽太近,离江苏地理中⼼达远,⼀部分安徽⼈直接认为南京是安徽省的省会。
虽然省会城市可能集中省内资源的使⽤,但也⽆法直辖命令苏锡常三市。
苏锡常三市和上海⾛的近,上海也可以沿长江直接辐射苏锡常,苏锡常也是不屑徽京。
南京都市圈,既然是圈,当然不会是⼀个城市⾃⼰在那⾥蹦跶,所以南京只能拉拢同省的扬州和不同省的马鞍⼭芜湖,打造⾃⼰的环南京都市圈。
南京⾃⼰,也在做上海⼩弟和⾃⼰单⼲两种情况下摇摆,但谁也不想总做⼩弟,南京也想成为长三⾓都市圈⼀极,环南京城市也只有场州马鞍⼭和芜湖可以拉拢,谁让南京靠近安徽,不是江苏的地理中⼼。
合肥地处安徽接近安徽地理中⼼,不靠江不靠海,这也是先天不⾜,历史沉淀也不够,在上海和南京⾯前难免低⼈⼀等。
关于南京长江⼤桥也得说⼀下,南京长江⼤桥太矮了,上海出发万吨级轮船过不去,安徽⽅⾯如果有万吨轮船巨轮也过不来,这也导致安徽经济辐⾝到南京后⼒道不够,安徽和上海交流也没法以万吨轮船来沟通,南京是⼀个临界点的区位。
合肥知道,安徽如果和整个江苏⽐拼,那是绝对没有胜算,如果没有野⼼,当然可以安⼼做上海江苏的⼩弟,沿长江分布三个省份经济实⼒也确是如此。
但如果和苏锡常⼤致苏南区域去掉的江苏⽐拼,安徽⽅⾯并没有多少劣势,那为什么不去争⼀极,打造合肥都市圈,并带动整安徽经济,毕竟谁也不想总做⼩弟,没有哪个省份愿意经济落后,仰别省之⿐息。
想发展整个安徽省经济,消除南北⽂化隔阂,先打造合肥都市圈,集中省内资源先做⼤省会,再带动整个安徽经济,那就要拉拢合肥旁边的平原城市,马鞍⼭芜湖,再⼤⼀点可以把铜陵也算上,这⼏个城市都是沿长江分布,有更好的流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犹如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在民国三十六年即生育了八个子女(巢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含山县、和县、三河市)。
50年3月,轻佻的长女三河与哥哥肥西**(合并)双双私奔。
因受不了奇耻大辱,正值英年的老公含恨去世,家庭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坚强的巢湖在守寡二年之后,为了孩子们的生计,不得不与敬亭山下的光棍宣城重新组建了一个家。
再婚家庭纷争不断。
为了止息纷争,苦难的母亲不得不把子女送人或临时寄养,以减少家庭的内部矛盾。
58年7月先是把二儿子庐江暂时送到二舅六安,11月后又把长子巢县送给大舅合肥。
12月由于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不得已又把乖巧的三子和县、四子含山送给隔江的姨妈马鞍山。
61 年4月因不堪忍受舅妈的白眼,可怜的巢县又从大舅家投奔到江那边的姑姑芜湖。
1965年5月,在外公国务院的主持下,巢湖与宣城结束了十年痛苦的婚姻,领回了在亲戚家寄养的巢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和县、含山县 6个孩子,相依为命成立了新家。
1983年7月,长女肥东县嫁到大舅家合肥市。
1984年1月4日,经外公国务院批准,长子巢县行成人礼,由巢县改名巢湖市(县级)。
1999年7月9日,又经外公国务院批准,长子巢湖市正式取代母亲主持家务(撤销巢湖地区及县级巢湖市,设立地级巢湖市)。
在2011年的7月巢湖突然去世。
虽不富裕的家再一次的面临解体。
长子巢县与次子庐江再次送给大舅合肥,三子无为牵着四子和县的小儿子沈巷同时过江投奔姑姑芜湖。
四子和县与五子含山只含泪过江寻找姨妈马鞍山。
一个家族瞬间分崩离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