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公元年号皇帝备注---- ---- ---- -----317 建武元帝(司马睿,276-321)即位建康(今南京) 318 太兴322 永昌明帝(司马绍,-325)323 太宁325 成帝(司马衍,-342)326 咸和335 咸康342 康帝(司马岳,-344)343 建元344 穆帝(司马聃,-361)345 永和353 王羲之(303?-361?)等27人开阑亭之会356 桓温(312-378)北伐,夺回洛阳357 升平361 哀帝(司马丕,-365)362 隆和363 兴宁363 葛洪(284-363?)逝,著有《抱朴子》364 甲子年365 废帝(司马奕)365 陶渊明(365-427)生366 太和371 咸安简文帝(司马昱,-372)372 孝武帝(司马曜,-396)373 宁康376 太元379 淨土宗始祖慧远(334-416)于庐山结白莲社383 淝水之战,谢石谢玄(343-388)破秦军苻堅(338-385)396 安帝(司马德宗,-418)397 隆安399 法显(337?-423?)往印度取经402 元兴405 義熙418 恭帝(司马德文)419 元熙420 东晋(317-420)结束Sixteen Kingdoms 十六国(304-439,计136年)304 甲子年304 刘渊(-310)国号汉,刘曜(-333)改为赵,即前赵(304-329) 304 成(汉)立(304-347),即前蜀319 石勒(274-332)立后赵(319-350)324 前涼立(324-376)329 前赵灭337 慕容皝立前燕(337-370)347 成(汉)灭348 后赵僧佛图澄(232-348)逝350 后赵灭351 苻健立前秦(351-394)364 甲子年366 沙们乐僔起造敦煌石窟370 前燕灭384 后秦立(384-417)384 慕容垂立后燕(384-409)385 西秦立(385-431)386 吕光(337-399)立后涼(386-403)394 前秦灭397 南涼立(397-414)398 南燕立(398-410)400 西涼立(400-420)401 沮渠蒙逊(386-433)立北涼(401-439)401 天竺国鳩摩罗什(Kumarajiva,343?-413?)到长安403 后涼灭407 赫连勃勃(-425)立夏(407-431)409 北燕立(409-436);后燕灭410 南燕灭414 南涼灭417 后秦灭420 西涼灭424 甲子年431 西秦灭,夏灭436 北燕灭439 北涼灭439 十六国(304-439)结束。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年表对照

437年
438年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
焘率军包围姑臧,凉王
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王
439年
国灭亡。北魏帝国统一
华北,五胡十六国结
束,南北朝时期正式开
440年
始
441年
442年
443年
444年
445年
446年
447年
448年
449年
450年
451年
452年
南安王 拓跋余452
453年 刘劭453
文成皇帝拓跋浚452-465
315年
316年 东晋 317年 元帝司马睿317—322 318年 319年
昭武帝刘聪316-318 刘璨318
刘曜318-329
320年
321年 322年 明帝司马绍322—325 323年 324年 325年 成帝司马衍325—343 326年 327年 328年 329年 330年 331年 332年 333年 334年 335年 336年 337年 338年 339年 340年 341年
376年8月,前秦军 攻陷姑臧,俘张天 锡,前凉王国灭亡
哀平帝苻丕385
泰武帝姚苌384-393
386年 387年 388年 389年 390年 391年 392年 393年 394年
道武皇帝拓跋圭386-409
395年
396年 397年 安帝司马德宗397—418 398年 399年 400年 401年 402年
高帝苻登386-394
后主符崇394 394年10月,苻崇 攻西秦王国,兵败 被杀,前秦帝国灭
文桓帝姚兴394-416
后主姚泓416-417 417年晋军攻克长 安,姚泓出降,后 秦帝国灭亡
晋朝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晋朝各位皇帝,一起来看看吧!西晋皇帝1、宣帝: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
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景帝:司马师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
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
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谥号“忠武”。
3、文帝:司马昭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
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
东晋历代皇帝

宁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
安皇帝
司马德宗
382年—418年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兴:402年—404年
义熙:405年—418年
—
恭皇帝
司马德文
386年—421年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桓楚
桓楚君主编辑
庙号
谥号
年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太祖
宣武皇帝
-
桓温
312年-373年
-
-
武悼皇帝
永始
桓玄
369年-404年
403年[1]-404年
-
-
天康
桓谦
?-410年
404年-405年
-
-
-
桓振
?-405年
405年
-
-
-
桓石绥
?-405年
405年
注:
1.^东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的日期,是在东晋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合阳历403年12月20日;但是桓玄正式称帝之日是在同年十二月三日,已合阳历404年1月1日。
升平:357年—361年
—
哀皇帝
司马丕
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
兴宁:363年—365年
—
司马奕
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东晋帝王世系

东晋帝王世系东晋帝王世系东晋帝王世系自晋元帝司马睿始,至晋恭帝司马德文终,历经十一位皇帝,延续约一个世纪,最终于420年被刘宋取代。
东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开始,尽管政权动荡不安,但在文化和政治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东晋帝王世系概览东晋政权由晋元帝司马睿于318年建立,至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废,共历经十一位皇帝。
以下是东晋帝王世系的详细列表:1.晋元帝司马睿(318-322年在位):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他在西晋灭亡后南渡长江,建立了东晋政权。
司马睿在位期间,主要依靠王导等世族的支持来稳定政权。
尽管面临北方政权的威胁,他成功地在南方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2.晋明帝司马绍(323-325年在位):司马绍是司马睿的儿子,他继位后继续依赖世族的支持来治理国家。
司马绍在位时间较短,但他在位期间努力维护东晋的稳定,并试图加强中央集权。
3.晋成帝司马衍(326-342年在位):司马衍在位期间,东晋政权面临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他在位期间,王导继续担任重要的政治角色,帮助稳定政权。
4.晋康帝司马岳(343-344年在位):司马岳在位时间极短,他的统治并没有对东晋政权产生显著影响。
他的继位主要是为了维持司马氏的皇位传承。
5.晋穆帝司马聃(345-361年在位):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政权继续面临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他在位期间,谢安等世族开始在朝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晋哀帝司马丕(362-365年在位):司马丕在位期间,东晋政权继续面临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他在位期间,东晋政权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7.晋废帝司马奕(366-371年在位):司马奕在位期间,东晋政权面临严重的内部权力斗争,最终被废黜。
他的统治标志着东晋政权的一个低谷。
8.晋简文帝司马昱(371-372年在位):司马昱在位时间极短,他的统治并没有对东晋政权产生显著影响。
他的继位主要是为了维持司马氏的皇位传承。
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一览表(一看就懂超详细)

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一览表(一看就懂超详细)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混乱时期。
开始自西晋灭亡前的304年,成汉政权建立,伴随着西晋316年灭亡,混乱的时代正式开始。
为什么要将东晋与十六国归纳在一起?这个时代还有其他一些割据势力,但是影响力十分有限,列举其中最重要的十六个北方国家势力以及南方的东晋王朝;另外十六国也是此消彼长,这期间有一些国家是并存的。
东晋十六国背景自西晋一统中原不到半个世纪,中华大地再次分裂。
东晋衣冠南渡,延续了西晋王朝,因为在东边,史称东晋。
十六国,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夏。
成汉享国45年,经历6帝。
开国李雄在位最长,有所作为;其他皇帝无所建树,有皇帝被亲戚杀,有自杀的。
前、后赵前赵同成汉一样,于西晋灭亡前建立。
308年,刘渊称帝。
刘渊为匈奴人,臣服西晋,后反叛,316年灭西晋。
329年,为后赵灭亡。
后赵为前赵重臣石勒建立于319年,历经8帝,后被冉闵篡夺而亡(冉魏仅存2年)。
石勒为羯族,早起为奴隶,后被恢复自由身,开启逆袭生涯。
后赵帝王中,有4位篡位弑君当上皇帝,可见其胡人暴政特点。
另外,4位石虎儿子曾当过皇帝,也杀过兄弟,这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冉闵为后赵大将,权倾一时,杀害三位称帝者,后自己称帝,被前燕灭。
四燕前燕建立于350年,鲜卑族,疆域为古代燕地,历经2帝,370为前秦所灭。
后燕,南燕、北燕,均为鲜卑族慕容家族。
前燕灭亡后十多年,后燕建立,开国者为前燕开国者五弟,南燕开国者也为前燕开国者弟弟。
(如图所示)其中,北燕是在后燕灭亡后建立,与南燕并存过一段时间。
四燕共14帝,其中仅4帝属于得病死亡,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后燕开国皇帝慕容锤=垂,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北燕皇帝冯跋。
此4人均为开国皇帝,冯跋是拥护北燕皇帝登基的,可见没有真正权势能力的人,就算在皇帝宝座上,也是难以持久的。
另有1人为东晋斩首,1人遇刺身亡,1人被赐死,1人为前秦所杀,6人为国内势力所杀。
五凉前凉较其他四凉建立较早,且互相独立,前凉灭亡后,其余四凉才各自建立。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晋国历代国君列表简介

晋国历代国君列表简介晋国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一个阶段,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早期朝代之一。
这个朝代持续约三百年,从公元265年到公元534年,一直到隋朝的统一。
虽然它在统一后就不复存在,但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社会、军事上也都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晋朝历史上共有十个朝代,包括晋太康、前晋、魏晋、后晋、北晋、南晋、灵晋、晋武帝统治的晋和陈,其中晋太康是第一个这样的朝代,而晋武帝统治的晋和陈,是晋朝最后一个朝代。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晋朝每个朝代的国君:1、晋太康:这一朝代当仁不让,由齐人析毁统治,期间的国君有西晋王穆元(265--274),东晋王汉宁(274--289),齐人析阳(289--310)和晋武帝穆礼(310--313)。
2、前晋:此朝代由晋齐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前晋文帝费贤(313--346),前晋文宣帝陶谦(346--349)和前晋孝文帝庆祝(349--361)。
3、魏晋:此朝代由魏统治,期间的国君有魏文帝太炎(351--395),魏明帝元炽(395--416),魏孝文帝元熙(416--453)。
4、后晋:此朝代由后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后晋文帝刘封(431--433),后晋桓帝刘聪(433--452),后晋安帝刘沃(452--455),后晋安帝刘晔(455--462)。
5、北晋:此朝代由北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北晋文帝刘义(457--469),北晋废帝刘琮(469--475)。
6、南晋:此朝代由南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南晋文帝刘(479--482),南晋太宗刘群(482--493),南晋太宗刘瑁(493--502),南晋穆宗刘忠(502--510)。
7、灵晋:此朝代由蔡桓灵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灵晋太宗桓宗(505--513),灵晋太宗桓慕(513--515),灵晋太宗桓愍(515--523)。
8、晋武帝统治的晋:此朝代由晋武帝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晋武帝孙楷(534--5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
目录
[隐藏]
• 1 淝水战前政权
o 1.1 成汉
o 1.2 汉赵
o 1.3 后赵
o 1.4 前凉
o 1.5 前燕
o 1.6 前秦
• 2 淝水战后政权
o 2.1 后燕
o 2.2 北燕
o 2.3 南燕
o 2.4 后秦
o 2.5 西秦
o 2.6 胡夏
o 2.7 后凉
o 2.8 西凉
o 2.9 南凉
o 2.10 北凉
• 3 十六国外政权
o 3.1 冉魏
o 3.2 西燕
o 3.3 桓楚
o 3.4 代国
o 3.5 段部鲜卑
o 3.6 宇文部
o 3.7 谯蜀
o 3.8 仇池
o 3.9 吐谷浑
o 3.10 柔然
▪ 3.10.1 蠕蠕(芮芮、茹茹)部落
▪ 3.10.2 柔然汗国
淝水战前政权成汉
汉赵
后赵
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一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前凉
前燕
《晋书》:“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
“焉”为语气助词,意思是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慕容焉”并非名字。
前秦
淝水战后政权后燕
北燕
南燕
后秦
西秦
胡夏
后凉
西凉
南凉
北凉
一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十六国外政权
冉魏
西燕
桓楚
代国
所有庙号、谥号皆是由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所追尊的。
段部鲜卑
宇文部
谯蜀
仇池
柔然
蠕蠕(芮芮、茹茹)部落
柔然汗国
扶余国
翟魏
丁零
翟魏
鮮于趙
高车(敕勒)
邓至(白水羌)
《通典》曰:邓至,羌之别种也。
后魏时兴焉。
有像舒者,代为白水酋帅,因地名为号,称至王。
“者”字应为语气助词,并非名字。
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