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新版)
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三

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三5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应用的效果5.1九里山矿14041等工作面九里山矿西翼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一四采区首采面14021在开采中曾发生两次突水,水量分别为840m3/h和360m3/h,造成工作面停产。
通过实施该技术,不仅没有发生突水而且由于浆液大范围扩散充填了水源补给通道,封堵了14021工作面老突水点水量360m3/h,一二采区涌水量也减少600m3/h,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排水费用3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相对增强了井底泵房的抗灾能力,对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继14041工作面进行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实现了开采不突水后,为了推进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2001年集团公司决定在14061工作面进行首个综采试验。
通过应用该技术保证了第一个综采工作面的顺利回采,并安全采出煤炭53万t。
而14051综采工作面实施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也安全采出煤炭38万t,该矿2003年矿井产量首次达产,突破100万t。
5,2演马庄矿25081工作面演马庄矿25081工作面下风道位于一条H=5m的断层附近,通过物探手段探测显示为低阻带,极有底板突水可能。
因此对25081工作面也实施了该技术,重点对下风道和断层之间的破碎带进行加固。
回采期间也未发生大的突水,安全采出煤炭20万t。
该技术在九里山矿和演马庄矿成功应用后,又相继在朱村矿、韩王矿和古汉山矿等三对矿井进行了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安全采出煤炭240余万t,不仅避免了大的突水事故的发生,并且实现了综采,为集团公司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九里山矿等五对矿井利用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系统封堵了井下多处突水点,减少矿井涌水量3000m3/h,年节约排水费用l27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大水矿区的水害治理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6结论通过煤层底板含水层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成功应用,我们认为该技术是解决底板突水威胁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消除重大突水隐患,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缓解矿井水平接替紧张局面;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为集团公司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河南省及华北地区大水矿区推广应用。
中底层回采工作面煤层注水在九里山矿14采区应用

摘要:中底层回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一般适用于裂隙发育较硬的煤层。
通过煤层注水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面回采煤尘的发生量。
将水注入煤层裂隙和孔隙中,湿润煤体,使其强度和脆度降低,塑性增强,当煤体受到外力破碎时,脆性破碎变为塑性变形,从而减少浮沉的发生量为目的。
本文以九里山矿14102工作面煤层注水为例,介绍了中底层回采工作面煤层注水的经验。
关键词:中底层工作面煤层注水顺层钻孔封孔工艺注水工艺1前期注水实践前期采用浅孔注水方式。
在回风巷用风钻(ZQSJ-90/ 16A)每隔3m向工作面内施工15m深的钻孔,将多功能封孔器安放到钻孔孔底,利用工作面供水管路中的静压水向钻孔内注水,注水压力2MPa,经过一段时间试验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降尘效果不明显,由于风钻的功率较小,无法施工较深的钻孔,造成注水时,水分对煤体湿润渗透的范围小,降尘效果不明显。
二是封孔材料损耗大,用封孔器下到钻孔孔底后,由于煤体受压变形,对封孔器产生挤压,使封孔器出现变形,在回收时无法将其取出,造成封孔材料的损失。
2注水工艺改进总结前期试验存在问题,对注水工艺进行改进,经研究确定采用中压深孔定向注水方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2.1钻具选择14102工作面煤层注水采用湖南飞碟牌ZL-2800型钻机,钻孔直径Ф94mm。
该钻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在竖直面上进行360°的施工,适合于巷道断面小的区域施工作业。
2.2注水钻孔布置方式本工作面注水作业采用中压深孔定向注水方式,在工作面回风巷下帮沿煤层倾向平行于工作面施工向下钻孔。
设计钻孔长度70m,钻孔间距30m,钻孔倾角与煤层倾角一致,要求钻孔施工时始终保持在煤层内,不得穿透煤层顶、底板。
钻孔布置平面图见图1。
图1钻孔布置平面图2.3注水钻孔封孔工艺注水钻孔的封孔管采用Ф25mm无缝钢管,无缝钢管每根2m长,接头设计为Ф25mm高压插头,采用“U”卡连接。
封孔段长度20m,封孔长度19m,分两段封孔:里段用合成树脂封孔,长度1m;外段用水泥-玻璃水封孔,长度直至孔口,要求封孔必须填满封实。
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加固技术

层。
2 37 2 0 1工作 面水文地质条件
201 37 工作面位于 2 区的底部 , 3采 标高在 一 1 . m一 4 85
一
1 矿 井概 况
以高角度 的正断 层为 主 , 局部 存在 褶 曲构造 , 田 内煤 系 井 地层 自西北 向东南呈现一单斜构造。矿井开采深度 10— 0 70 开采 煤层 为二叠 系山西组 二 , 4 m, 煤 煤层 平均 厚度 5 . 5 煤层倾角 5 一 2 , 区分布稳 定 , 层顶 板为灰 黑色 m, 。 2 。全 煤 砂 质泥岩 、 泥岩 , 2 8 1 .5 平 均厚度 5 3 m, 厚 .0— 8 5 m, . 0 煤层
C E h pn ,WA i o H N S u ig NG J u g
(t ri n et , i zoC a Ids yC . J ou , ea , 50 2 Sa Ta igC n r J ou ol nut o , i zo H nn 4 40 ) f n e a r a
中图分类号 : D 4 T 7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6— 5 2 20 )2— 0 6一 3 10 2 7 (0 7 0 0 3 O
Gr utn i f r i c n l g n a e - e itng Flo o i g Ren o cng Te h o o y i W tr— r ss i o r
C lir . ole y K e r s:wae rssig f r ru ig;ri o c y wo d tr— e it l |go t n o n en re f
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增厚加固技术

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增厚加固技术发布者:陈书平发布时间:2006-12-6 16:12:00摘要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焦作市方庄煤矿23071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增厚加固技术。
通过对煤层隔水底板实施注浆,不但加固了底板,也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经过钻孔压力试验及工作面回采检验,证明了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增厚加固技术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目前改技术一已在方庄矿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矿井水;隔水底板;注浆;增厚加固正文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煤矿企业在治理矿井水害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打疏水降压钻孔、掘泄水巷、增加排水设施、增大排水能力等,通过这些治水措施的实施,矿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大量的地下淡水变成矿井污水排出地面,排水费用明显增加。
如焦作市方庄矿区,地下潜水水位由原来的+80m下降至目前的+60m,位于二1 煤层地板的 L8灰岩含水层水位由原来的+80m下降至目前的-91m,每年排出矿井污水1970万m3,每年用于排水的费用高达950万元。
由于地下水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据统计,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00位,被列为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因此,研究在治理矿井水害的同时保护地下水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排放量,降低排水费用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新课题。
焦作市方庄煤矿通过在23071工作面对二1煤层隔水底板实施注浆增厚加固技术,既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又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排放量,同时降低了排水费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矿井概况焦作市方庄煤矿始建于1958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t/年,核定生产能力82.2万t/年。
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避采煤法。
井田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构造主要以高角度的正断层为主,局部存在褶曲构造,井田内煤系地层自西北向东南呈现一单斜构造。
矿井开采深度100m~740m,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煤层厚度 1.5m~7.5m,平均厚度5.5m,煤层倾角5°~22°,全区分布稳定。
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技术管理规定

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恒源煤电企业刘桥一矿、恒源煤矿、五沟煤矿等主采山西组煤层, 底板均存在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突水威胁。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防止为主”旳方针, 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旳规定, 特制定《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技术管理规定》。
第二条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旳目旳和任务是注浆封堵工作面断层、裂隙、陷落柱等导水构造, 增长工作面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 减少工作面突水系数, 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工作面通过采用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后, 回采期间灰岩最大涌水量应不超过40m3/h。
第三条本规定合用于工作面存在导水构造、底板微弱带、底板可以承受旳水头压力不不小于实际水头压力等水害威胁旳工作面。
第四条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工程应编制设计上报企业, 经企业总工程师同意, 施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实行。
第五条工程结束经现场验收后, 编制工程总结及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评价汇报, 上报企业通防地测部审查, 经企业总工程师同意后工作面方可回采。
第二章设计第六条设计应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和《恒源企业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规定》规定。
设计内容应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物探设计、钻场设计、钻探设计、注浆设计、设备选型设计、排水设计、供电设计、通讯设计等。
第七条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包括: 工作面概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顶底板含隔水层、水量、水压、导水通道等)、周围区段、底隔厚度、突水系数、疏水降压、水害威胁程度等状况分析。
第八条物探设计包括探测目旳任务、物探措施选择、工程设计布置方案等。
物探措施选择上要指出措施选择旳根据以及重点探测对象。
针对煤层底板赋水性探测可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法、网络并行电法、无线电波透视、瑞利波、地震波等, 要用两种措施进行互相验证。
第九条钻场设计原则上在工作面两巷内设计钻场, 并布置在面内煤帮侧。
专题底板注浆加固

(二)巷道观测 为了比较直观地了解回采引起的煤层底板破坏的全部过程和
最终状况,可以在合适的位置向底板开掘专门巷道或利用已有的 巷道进行直接观测,从而确定底板注浆加固层位。在回采工作开 始之前,向煤层底板开掘一条专门的观测巷道,在巷道内设置观 测点和观测仪器,对回采引起的底板岩层移动、变形和破坏的全 过程及最终状况直接地用仪器测量。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获得比较 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但影响观测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观测仪 器的精度和可靠性、观测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数据分析处理方 法等。还必须注意,向底板岩层开掘巷道要慎重,必须采取有效 措施防止底板突水。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现成的生产巷进行观 测,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注浆加固煤底板的主要目的是防治L1~4灰岩水和奥 陶系灰岩水,尤其是防治奥陶岩水。加固太原组中段 隔水层需要考虑该地层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如果节 理裂隙不发育,浆液注不进去,同样达不到注浆效果。 应考虑进一步加深钻孔,加固L1~4灰岩。L1~4可注性 强,注浆效果好,但注浆孔钻进工程量大,注浆材料 消耗多,施工工期长,成本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慎重确定。
人们希望3个良好的隔水层能有效地阻隔二1煤底板突 水,但这仅是个美好的愿望,在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二1 煤底板突水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及 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底板滞后突水,水量大、水压高,轻者 淹没工作面,重者淹没整个采区,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很 大影响。近年来,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呈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有些地区二1煤底板海相泥岩地层太薄,其强度不足以抵 抗含水层的突水压力。
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浆改造技术

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浆改造技术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一、适用条件在承压区含水层的富水区,强径流带或底板不完整的工作面,采用疏水降压和帷幕注浆难度大、经济不合理时,可通过薄层灰岩含水层注浆改造。
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含水层,是沿工作面上下平巷大面积布置注浆钻孔,通过注浆钻孔注浆来充填底板灰层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和导水裂隙,从而大大减弱含水层的富水性并切断水源补给通道,使受注含水层被改造为不含水或弱含水层,实现工作面不突水开采。
山东肥城和河南焦作等矿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在下面两个条件下采作注浆改造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1)煤层底板薄层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单位降深疏水量大于5m3/h·m;突水系数在复杂地段超过0.06MPa/m,在正常地段超过0.1MPa/m。
(2)工作面存在构造破裂带、导水裂隙带等。
二、注浆孔的布设和施工(一)钻孔布设的原则有条件的先要进行物探,再根据物探资设计钻孔。
一般在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每隔60m~80m施工一钻机房,在钻机房内以不同的倾角、方位分别向工作面内上、中、下各部位施工2~4个钻孔。
工作面初压和周压段构造发育段(尤其是断层交叉部位)、含水层富水段、隔水层变薄区,都要酌情加密,并尽量与裂隙发育方向垂直或斜交。
(二)钻孔结构注浆孔的终孔孔径不小于73mm,钻孔要下二级套管,一级管直径146mm~159mm,二级管直径为89mm~108mm。
一级套管的底口距煤层面法向深度不低于5m,二级套管距煤层面法向深度不低于15m。
两级套管均需注浆、固结、耐压试验,合格的方可继续钻进。
(三)钻孔施工顺序为使注浆钻孔能有效命中富水地段,减少钻探工程量,注浆孔要分三个序次施工,先施工第一序次钻孔,完成一个注一个,以免串浆,造成废孔。
完成第一序次后,再施工第二序次孔,全部注浆结束后,视钻孔水量和进浆情况补打第三序次的检查孔。
(四)钻孔施工技术要求(1)为确保施工人员人安全,在水压在于1.5MPa时必须使用防喷装置和孔口钻杆卡持器。
焦作矿区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原因与防治

焦作矿区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原因与防治
许延春;李江华;刘白宙
【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焦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煤层底板受到承压水的严重威胁,为
此对工作面煤层底板进行了注浆加固改造。
但近几年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仍发生突水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并构成了安全隐患。
通过对焦作矿区近年来8起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事故进行调研,详细分析了突水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注浆加固改造情况、突水情况及原因,总结归纳了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影响因素,利用实例计算验证了易突水位置,并进一步提出了水害防治措施。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许延春;李江华;刘白宙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焦作4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4
【相关文献】
1.焦作矿区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富水性分区及加固效果分析 [J], 许延春;陈胜然;柳杰;李卫民;王焕忠
2.底板注浆加固法防治淮北杨庄矿底板突水 [J], 庞迎春
3.朝川矿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及突水危险性评价 [J], 葛信立;翟加文;乐志军
4.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加固技术 [J], 陈书平;王继国
5.井下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堵水加固技术 [J], 柴利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新版)1概况1.1矿区概况焦作矿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为掩盖式石炭二叠纪煤田,北依太行山,东至修武、辉县,南抵武陟县,西达博爱县。
东西走向长65km,南北倾斜宽20km,矿区总面积约1300km2 。
矿区主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煤,煤层总厚6~9m,埋深100~1000m,为优质无烟煤,地质储量28.5亿t。
矿区现有8处生产矿井,生产能力350万t/a。
1.2矿区地质构造焦作煤田位于太行山复背斜东南翼,处于东西向构造段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广泛分布着燕山期以来新生成的各种构造形迹,以多期活动的高角度正断层为主,褶皱构造表现微弱,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NW向、NE向和近EW向三组,近EW向张性断层和NE向压扭性断层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1.3矿区主要含水层情况矿区发育有四个含水层(组),自上而下分别是第四系(Q)砂砾石含水层;二叠系(P1)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C3)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奥陶系(O2)巨厚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其中后两个含水层(组)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最大。
石炭系(C3)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主要有八层灰岩含水层(L8)和二层灰岩含水层(L2)。
八层石灰岩层厚6~10m,上距二1煤层18~40m,一般20m,该含水层水性较强,是二1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矿区曾经发生近千次八层灰岩突水,最大突水量达6300m3/h。
该含水层一旦通过构造、矿压破坏等形式与“二灰”、“奥灰”沟通,常会造成淹没采区及矿井的灾害性突水事故,是矿井开采过程中重点治理对象。
二层石灰岩层厚8~12m,上距二1 煤层70m,下距“奥灰”顶面一般20m,该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水位变化基本与奥灰水位同步,是上覆各含水层的补给水源。
当巷道与其接近或通过破碎带与之相通时,将可能造成突水淹井的毁灭性灾害。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O2)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厚400m,岩溶裂隙十分发育,富水性强,在太行山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大量补给,然后转为地下径流,向东南运移进入矿区深部,成为焦作矿区各含水层间接的强大补给水源。
1.4矿区水害威胁状况焦作矿区是全国著名的大水矿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突水事故,截止2003年底集团公司所属矿井共发生60m3/h以上突水600余次,最大一次突水量为19200m3/h,因突水造成淹井17次,淹采区14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之多,少出煤炭近千万吨,生产矿井的正常涌水量最高达30000m3以上。
如此巨大的矿井涌水量,加上频繁的突水,迫使工作面不得不进行改造,使得煤炭生产难以正常进行,无法使用综采等先进采煤工艺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2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应用的必要性2.1水害压煤焦作矿区所属各生产矿井均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二1煤层底板石炭系太原组薄层灰岩岩溶裂隙水。
随着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水压逐渐升高,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愈来愈复杂,突水威胁俞加严重,矿区受水严重威胁储量高达14.5亿t。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患威胁,将导致矿区可采储量减少,矿区年产量逐年下降,直接影响到矿区的长远发展。
2.2矿井经常性涌水量过大焦作矿区每采一吨煤要排50~60t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倍,仅排水费用每年就高达6000余万元,吨煤排水费用占吨煤成本20%,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也造成排水泵房设备老化,矿井抗灾能力大大降低。
2.3突水频繁突水量大焦作矿区突水之频繁,突水量之大,经济损失之惊人,都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近几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愈加复杂,虽然开展了八层灰岩含水层疏水降压等多项综合防治水工作,但对一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富水性强的地区效果不明显,而且巨额排水费用矿井也难以接受。
综上所述,在焦作矿区应用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这一新技术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迫切的。
3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应用的可行性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就是沿工作面下顺槽大面积布置注浆钻孔,通过注浆钻孔注浆来充填底板灰岩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和导水裂隙,从而大大减弱含水层的富水性并切断水源补给通道,使受注含水层被改造为不含水或弱含水层,同时亦增强了煤层底板隔水层的强度,实现工作面不突水开采。
3.1注浆开采有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注浆改造含水层进行开采源于1984年,经过2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地面打孔、地面注浆和井下打孔、井下注浆两个发展阶段后,现已实现了井下大面积打孔地面连续注浆的新工艺,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注浆改造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3.2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已经查明,有利于注浆改造技术的实施国家级工业性试验项目《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深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历经“七五”、“八五”两期工业性试验阶段,通过钻探、物探等多种探测手段,焦作矿区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已经基本查明,为防治水工作奠定了基础。
3.3新型注浆材料确保了注浆改造开采既可行又经济随着注浆技术的发展,注浆材料也经历了从单液水泥浆到水泥、粘土、水玻璃等多元材料的发展过程,水泥粘土浆不但注浆成本低,材料来源广,而且浆液流动性好,充填效果佳,改造质量高,确保经济可行。
3.4新型物探手段有助于注浆改造技术成功应用直流电流物探等新型物探手段的焦作矿区已经推广应用多年,通过对数十个工作面进行探测,证实对探测L8灰岩富水带和岩溶发育带比较准确。
通过物探技术探测,一方面可以了解底板含水层裂隙分面情况,确定富水地段,指导注浆孔的合理布置,另一方面为检验注浆效果提供了控测手段,有利于注浆改造技术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在焦作矿区实施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含水层技术是可行性,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被动防水的难题。
4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的主要内容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地面造浆站、井下工作面打注浆钻孔、井下连续注浆等工程。
地面造浆站由储土棚、粗浆池、精浆池、一搅池、二搅池、注浆棚、清水池等设施组成。
主要设备有制浆机、搅拌机、杂污泵、泥浆泵、空压机等。
根据浆液的扩散半径以及L8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在工作面下顺槽每隔一定距离施工一个钻窝,每个钻窝内施工3~4个注浆钻孔,具体参数根据被改造含水层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注浆钻孔要分三个序次施工,全部注浆结束后,视钻孔涌水量和进浆情况确定补打检验孔。
制好的粘土水泥浆由泥浆泵→输浆钻孔→输浆管路→注浆钻孔→含水层。
注浆压力一般为水压的2~3倍,浆液扩散范围较大,注浆后可封堵含水到煤层的导水裂隙,加固煤层底板隔水层;也可改变L8灰岩富水性,变强含水层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同时亦可切断底板L8含水层与L2灰岩及O2灰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从而达到安全开采之目的。
5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应用的效果5.1九里山矿14041等工作面九里山矿西翼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一四采区首采面14021在开采中曾发生两次突水,水量分别为840m3/h,和360m3/h,造成工作面停产。
通过实施该技术,不仅没有发生突水而且由于浆液大范围扩散充填了水源补给通道,封堵了14021工作面老突水点水量360m3/h,一二采区涌水量也减少600m3/h,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排水费用3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相对增强了井底泵房的抗灾能力,对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继14041工作面进行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实现了开采水突水后,为了推进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2001年集团公司决定在14061工作面进行首个综采试验。
通过应用该技术保证了第一个综采工作面的顺利回采,并安全采出煤炭53万t。
而14051综采工作面实施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也安全采出煤炭38万t,该矿2003年矿井产量首次达产,突破100万t。
5.2演马庄矿25081工作面演马庄矿25081工作面下风道位于一条H=5m的断层附近,通过物探手段探测显示为抵阻带,极有底板突水可能。
因此对25081工作面也实施了该技术,重点对下风道和断层之间的破碎带进行加固。
回采期间也未发生大的突水,安全采出煤炭20万t。
该技术在九里山矿和演马庄矿成功应用后,又相继在朱村矿、韩王矿和古汉山矿等三对矿井进行了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安全采出煤炭240余万t,不仅了大的突水事故的发生,并且实现了综采,为集团公司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九里山矿等五对矿井利用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系统封堵了井下多处突水点,减少矿井涌水量3000m3/h,年节约排水费用127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大水矿区的水害治理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6结论通过煤层底板含水层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成功应用,我们认为该技术是解决底板突水威胁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消防重大突水隐患,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缓解矿井水平接替紧张局面;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为集团公司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河南省及华北地区大水矿区推广应用。
《煤矿安全》(杜工会)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