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静脉回心血量及影响因素
《生理学》资料-循环系统b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下降支: 射血后期,进入A的血量﹤流向外周的血量,
动脉血压↓,形成下降支前段; 心室舒张,主A瓣关闭,血液逆流(降中峡),
倒流的血液弹回,使动脉压稍有上升,形成降 中波;此后,血液不断流向外周,形成较平坦 的后段。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上升支: 斜率和幅度受心排血量、射血速度、外周阻力、 大A的可扩张性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血管生理
血压形成
动静脉血压
微循环
组织液生成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founctional parts of blood vessels)
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大分 支。管壁坚厚,含丰富弹性纤维, 故有弹性和可扩张性。(图)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
在封闭的系统中,各截面的流 量都相等,等于心输出量。
Q = △P/R = (P1 –P2) / R = PA / R
整体内 / 各器官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各类血管的血流速度与总截面积成
反比。
各段血管的血压、血流速度、血管总截面积的关 系示意图
层流(laminar flow) 血管轴心处流速最快,血细胞数目最多。
欧姆定律: Q=△P/R Poiseuille law: Q=△P r4/8L
r对R的影响很大
η: 血液黏滞度
R= 8ηL/ πr4
r: 血管半径
L: 血管长度
半径r是决定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小动脉及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总外周阻力中: 大、中动脉 小、微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6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手段
说教学过程
课程
考核方案 小结 新课讲解 由旧课、问 题或生活现 象导入新课 作业 章节教学 反思 平时成绩 教学反思
理论成绩
-9-
-10-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体循环平 1. 均充盈压 心脏 2. 收缩力 心舒期 室内压 回心血量
教学重点:机体各系统的重要生理功能、机
制及调节。
重难点的处理 依据教学大纲—— 讲透重点;多次重复;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难点: 细胞生理、循环生理和神经
生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手段
说教学过程
学情:
16级专科,知识储备相对薄弱、思维活跃、好 奇心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积极性。
具体教学手段:
生理学
医学院:郭文静 2016年5月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 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任务是探讨正常 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 机制、影响因素及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只有掌握了正常,才能 认识疾病;认识了正常, 才能想方设法维持正常, 防止异常。生理学与护 理专业密切相关,是护 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 课。
静脉回心血量调节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过程
以够用、必需为 原则:高明灿教 授主编的高等教 育出版社出版的 《生理学》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过程
情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 人体各器 官系统的主 要生理功能 ,发生机制 及影响因素 能用理 论知识解释 相关的生命 现象
培养良好 的思维习惯; 激发学生 对生理学的学 习兴趣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循环

有效不应期 ERP 相对不应期 RRP 超常期 SNP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关系
心室肌AP、机械收缩曲线与兴奋性的关系
AP 机械收缩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 期长,延续到心肌 舒张早期。决定了 心室肌不会发生强 直收缩。
第一节 心脏生理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 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代偿间歇:1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 反映心室收缩力的强弱。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的高低 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大动脉弹性: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5.循环血量的变化
第二节 血管生理
4、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的起搏细胞的分布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 外的自律细胞受窦房结 控制,自律性表现不出 来。 异位心律:病理情况下, 潜在起搏点发出兴奋控 制全心所表现出的节律 性活动。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生理特性
2.兴奋性(excitability)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概念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 心脏与相通的血管构成了密闭的 循环系统,心脏推动血液在心血 管系统内周周而复始的定向流动 称为血液循环 血管
心脏
血液循环 系统
血液
心脏的重要性
80岁的一生中:
心脏跳动30亿次之多!
输送的血液达3亿多升,可装满1600架四引擎 波音747客机的全部油箱! 所作的功,相当于将3万公斤物体举到喜马拉 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pptx

回心血量↑
3、呼吸运动
脏层胸膜 壁层纵膈胸膜
脏层胸膜 心脏 壁层膈胸膜
纵
肺
膈 器
肺
官
纵
肺
膈 器
肺
官
吸气时 → 胸膜腔↑→ 胸膜腔负压↑→
肺容积↑→肺内压↓→外界大气压大于肺内压→气体被吸入 纵膈腔↑→纵膈腔内压↓→胸腔大静脉及右心房↑→中心静脉压↓→压力差↑→静脉回流↑
3、呼吸运动
胸腔及胸腔内肺、心及上、下腔静脉的模式图
知识点小结
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力量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体位改变
变化
↑ ↓ ↑ ↓ 肌肉运动↑ 肌肉运动↓ 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 卧到立 立到卧
静脉回心血量
↑ ↓ ↑ ↓ ↑ ↓ ↑ ↓ ↓ ↑
作用机制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心舒期抽吸力↑ 心舒期抽吸力↓
肌肉收缩期挤压和舒张期抽吸作 用↑。紧张收缩则静脉回流↓
吸气时,胸内负压↑,腔静脉扩 张,静脉回流增加;呼气时则↓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仅占整个体循环总 阻力的15% 。其影响可忽略。 静脉对血流的动力: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血管血容量/血管系统容量,正常值为 7 mmHg
血液充盈压↑→ 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异常调节使中心静脉压上升不明显)→ 外 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 压力差↑→ 静脉回心 血量↑
心血管生理学
各显神通回心房 静脉回心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导语
中心静脉压 4-12 cmH2O
血
液
压力差
生理学 5 血管

偏高提示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
•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PVP)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血压低 重力与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跨壁压→静脉充盈程度
静脉脉搏:
1. 正常时静脉脉搏并不明显 2. 在心力衰竭时静脉压
颈部明显的静脉搏动
50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 静脉血压 ❖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Stephen Hales 英格兰著名生理学家 大动脉的弹性、血压、外周阻力 -血流动力学的创始人
1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 量 , 也 称 容 积 速 度 。 其 单 位 通 常 以 ml/min 或 L/min来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Q =△P/R
湍流—— 各质点方向不一致(旋涡)
20
雷诺数 > 2000,湍流 Re= V—D —η
流速大、管径大(心室腔和主动脉内)、 粘滞度低时易产生湍流
21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湍流的发生?(生理意义?临床上?) 生理:血流速度快、血管口径大、血液粘度低 的情况下易发生湍流。在正常情况下,心室内存在 湍流。一般认为心室内湍流有助于血液的充分混合。 如左心室射出的血液的含氧量已很均匀。 临床: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 < 90mmHg;舒张压<60mmHg
➢ 生理性变动
年龄、性别、运动、体重、能量代谢、情绪等因素。
41
Blood Pressure
血管各段血压 的变化
42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生命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兴奋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基础。
(3)生殖:生物体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4)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条件。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稳定性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快速、精确地调节生理功能;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自身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感受器、控制中心和效应器组成的闭合回路进行调节;前馈控制系统是提前预测内环境的变化,通过开环调节,使生理功能更加稳定。
生理重点答案

绪论:1.内环境的定义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得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体温的调节,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激素的分泌过程、血糖调节、水盐调节等Eg:当进餐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下降,而当处于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就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
正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是受控备份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分娩过程:在分娩过程膻中,胎儿对子宫颈部的刺激可以引起缩宫素(OT)的释放和子宫底部肌肉收缩增强,迫使胎儿对子宫颈的刺激更强,从而引起更多的缩宫素释放以及子宫的进一步收缩,直至胎儿完全娩出为止。
正反馈:排尿反射、分娩、凝血过程、动作电位的升支等细胞:1.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定义及产生机理。
静息电位定义: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安静状态)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内较膜外负。
产生机理:(1)由于钠钾泵的作用,使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2)安静时细胞膜只对钾离子有较大通透性;(3)钾离子顺浓度差外流,使膜外带正电位,而膜内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等阴离子不能随钾离子外流,使膜内带负电位;(4)静息电位相当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定义: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阈或阈上刺激时,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产生机理:(1)电化学驱动力改变细胞在安静时,钠离子受到很强的内向电化学驱动力。
细胞动作电位发生后,随着膜的去极化程度增加,钾离子受到越来越强的外向电化学驱动力。
(2)细胞膜对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透性相继改变,从而引起膜的快速去极化和快速复极化2. 去极化、超极化的定义,局部电位的特点。
生理学简答题

1.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举例说明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内环境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破坏, 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导致疾病的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 参与酸碱平衡, 水平衡, 电解质平衡等。
肺脏:通过呼吸, 维持机体的氧平衡和二氧化碳平衡。
血液: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等。
2.举例说明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 精确而短暂。
如瞳孔对光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 持久而弥散。
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
自身调节的特点:幅度小, 范围小。
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解。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方式: 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有: O2.CO2等气体和水分子。
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物质有: Na+、K+、Ca++等。
经载体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等。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 Na+泵、钙泵、质子泵等。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 葡萄糖分子, 氨基酸分子等。
4.红细胞生成必须哪些原料?当它们不足时, 可能对红细胞生成产生哪些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必须原料: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氨基酸。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物质, 是合成DBA所需的重要辅酶。
缺铁时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生理性止血包括哪些主要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有何作用?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血小板主要通过发挥以下生理特性来参与生理止血: (1)黏附: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 血小板即可黏附内皮下组织。
(2)聚集: 血小板聚集成团, 参与止血栓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
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
静脉回心血量也就愈多。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3.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
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
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
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血供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长期卧床的患者,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高,加之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站立位的情况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和在没有肌肉运动时就不一样。
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肌肉泵的这种作用,对于在立位情况下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潴留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
胸膜腔内压是低于大气压的,称为胸膜腔负压。
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
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