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急诊医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急诊医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下列各项中不恰当的是()。
A、应用祛痰镇咳药物B、应用支气管扩张剂C、菌苗注射D、应用敏感的抗生素E、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有:①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② 祛痰、镇咳;③平喘,可用支气管扩张剂;④气雾疗法:可以生理盐水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入化痰药物,可稀释痰液,利于排痰。
2、关于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B、右心衰竭时,回心血量大大减少C、长久站立不动,也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D、肌肉维持在紧张收缩状态,静脉回流会增加E、深吸气会使回心血量增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肌肉收缩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同时,静脉瓣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可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当肌肉维持在紧张收缩状态,静脉血流量减少,回流量减少。
3、关于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叙述正确的是()。
A、是通过机械阻塞作用直接影响呼吸系统而致B、肺动脉的血栓栓塞通常为单一部位C、急性肺栓塞是导致肺梗死而出现临床症状D、血栓阻塞肺动脉后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E、肺栓塞后远端肺组织发生肺梗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一定程度(30%~50%)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 导致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壁张力增高,右心室扩大,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右心扩大致室间隔左移,使左心室功能受损,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甚至休克;主动脉内低血压和右心室压力升高,使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心肌血流减少,特别是右心室内膜下心肌处于低灌注状态,加之肺栓塞时心肌耗氧增加,可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循环

有效不应期 ERP 相对不应期 RRP 超常期 SNP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关系
心室肌AP、机械收缩曲线与兴奋性的关系
AP 机械收缩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 期长,延续到心肌 舒张早期。决定了 心室肌不会发生强 直收缩。
第一节 心脏生理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 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代偿间歇:1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 反映心室收缩力的强弱。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的高低 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大动脉弹性: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5.循环血量的变化
第二节 血管生理
4、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的起搏细胞的分布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 外的自律细胞受窦房结 控制,自律性表现不出 来。 异位心律:病理情况下, 潜在起搏点发出兴奋控 制全心所表现出的节律 性活动。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生理特性
2.兴奋性(excitability)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概念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 心脏与相通的血管构成了密闭的 循环系统,心脏推动血液在心血 管系统内周周而复始的定向流动 称为血液循环 血管
心脏
血液循环 系统
血液
心脏的重要性
80岁的一生中:
心脏跳动30亿次之多!
输送的血液达3亿多升,可装满1600架四引擎 波音747客机的全部油箱! 所作的功,相当于将3万公斤物体举到喜马拉 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pptx

回心血量↑
3、呼吸运动
脏层胸膜 壁层纵膈胸膜
脏层胸膜 心脏 壁层膈胸膜
纵
肺
膈 器
肺
官
纵
肺
膈 器
肺
官
吸气时 → 胸膜腔↑→ 胸膜腔负压↑→
肺容积↑→肺内压↓→外界大气压大于肺内压→气体被吸入 纵膈腔↑→纵膈腔内压↓→胸腔大静脉及右心房↑→中心静脉压↓→压力差↑→静脉回流↑
3、呼吸运动
胸腔及胸腔内肺、心及上、下腔静脉的模式图
知识点小结
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力量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体位改变
变化
↑ ↓ ↑ ↓ 肌肉运动↑ 肌肉运动↓ 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 卧到立 立到卧
静脉回心血量
↑ ↓ ↑ ↓ ↑ ↓ ↑ ↓ ↓ ↑
作用机制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心舒期抽吸力↑ 心舒期抽吸力↓
肌肉收缩期挤压和舒张期抽吸作 用↑。紧张收缩则静脉回流↓
吸气时,胸内负压↑,腔静脉扩 张,静脉回流增加;呼气时则↓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仅占整个体循环总 阻力的15% 。其影响可忽略。 静脉对血流的动力: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血管血容量/血管系统容量,正常值为 7 mmHg
血液充盈压↑→ 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异常调节使中心静脉压上升不明显)→ 外 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 压力差↑→ 静脉回心 血量↑
心血管生理学
各显神通回心房 静脉回心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导语
中心静脉压 4-12 cmH2O
血
液
压力差
血液循环 第3节 血管生理

心血量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输液时,如果CVP升高, 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CVP降低,提示输 液不足。
2.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8
3.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直立时:由于血液本身
35
3.动-静脉短路: 主要存在于手掌、足底、耳廓等处。
路径:微A →动-静脉吻合支→微V 特点:管壁厚,流速快,一般不开放,完全无 交换作用。 作用:控制皮肤散热量,调节体温。
36
(三)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 代谢产物的作用:
局部代谢产物↑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
↓
微循环血流↓
真毛血管开放
的动力取决于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中淋巴液之间 的压力差。 (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清除组织中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真毛细血管关闭
微循环血流↑
↑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 局部代谢产物↓
2. 微A、后微A、微V还受交感神经支配
37
(四)血液和组织血液之间物质交换 1.扩散(溶质分子); 2.吞饮(大分子的物质,如蛋白质); 3.滤过和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
38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的滤过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
指微静脉。舒缩活动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 比值,改变血管内和组织间隙内的分配。 7.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动物生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每搏输出量3.心力储备4.期前收缩5.代偿间隙6.窦性节律7.异位节律8.每分输出量9.脉搏压10 第一心音11 心电图12 T 波13 降压反射14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5 心钠素二、填空题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和。
2.心肌细胞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和3.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4.血管系统由、和组成。
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是、、和。
6.心血管调节基本中枢在。
7.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_____的平衡电位基本相等,0期去极化主要由_____内流形成,1期复极化主要由________失活和____________短暂外流相等所致,平台期是由于______携带的外向电流和______携带的内向电流大致相等所致,3期复极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完全失活而______外流逐渐增强。
8. 在心电图中,P波表示____________的电位变化,PRS波群表示____________的电位变化,T 波表示______________的电位变化,P-Q间期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时间。
9. 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室内压______房内压和主动脉压,房室瓣处于______状态,主动脉瓣处于______状态。
10 微循环是指______和______之间的血液循环。
11 微循环血流通路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12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______血压+______渗透压)-(______渗透压+______静压)。
13 当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可使心率______。
14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_____。
15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_____特别长。
16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_____ 、_____和超常期。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流的阻⼒,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静脉压以及静脉阻⼒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
实验证明,⾎管系统内⾎液充盈程度愈⾼,静脉回⼼⾎量也就愈多。
当⾎量增加或容量⾎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静脉回⼼⾎量也就增多。
反之,⾎量减少或容量⾎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量减少。
2.⼼脏收缩⼒量 ⼼脏收缩时将⾎液射⼊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液。
如果⼼脏收缩⼒量强,射⾎时⼼室排空较完全,在⼼舒期⼼室内压就较低,对⼼房和⼤静脉内⾎液的抽吸⼒量也就较⼤。
右⼼衰时右⼼室舒张末期压⼒增⼤,⾎液淤积于右⼼房及胸腔⼤静脉内,中⼼静脉压升⾼,静脉回⼼⾎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表现为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肿⼤,下肢⽔肿等体征;左⼼衰时左房压及肺静脉压升⾼,肺循环回左⼼⾎量减少,引起肺淤⾎和肺⽔肿。
3.体位 改变当⼈体从卧位转变为⽴位时,⾝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扩张,容纳的⾎量增多,故回⼼⾎量减少。
体位改变对静脉回⼼⾎量的影响,在⾼温环境中更加明显。
在⾼温环境中,⽪肤⾎管舒张,⽪肤⾎管中容纳的⾎量增多。
因此,如果⼈在⾼温环境中长时间站⽴不动,回⼼⾎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排出量减少和脑⾎供不⾜,可引起头晕甚⾄昏颇。
长期卧床的病⼈,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加之腹壁和下肢肌⾁的收缩⼒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减⼩,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压升⾼,静脉扩张,容纳的⾎量增多,可因⼤量⾎液积滞在下肢,回⼼⾎量过少⽽发⽣昏颇。
4.⾻骼肌的挤压作⽤ 肌⾁收缩时可对肌⾁内和肌⾁间的静脉发⽣挤压,使静脉⾎流加快;另外,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液只能向⼼脏⽅向流动⽽不能倒流。
这样,⾻骼肌和静脉瓣膜⼀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称为"静脉泵"或"肌⾁泵".下肢肌⾁进⾏节律性舒缩活动时,肌⾁泵的作⽤就能很好地发挥。
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的原理

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的原理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的原理,听上去好像是个高深莫测的医学术语,其实不然,咱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聊聊。
静脉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回家路”,把血液从四面八方送回心脏。
可是这条路会遇到点麻烦,血液回家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想象一下,一个大队伍,大家都想快点回家,但突然路上堵车了,没办法,就得慢吞吞地挪动。
这就是静脉扩张后的场景。
静脉扩张就像是把路修宽了,可宽了以后,车子反而走得慢了。
为什么呢?因为血液在静脉里流动的压力降低了,咱们可以把这看作是“松了一口气”。
你想啊,血液本来是被“推着”往前走的,结果这条路一宽,血液就懒洋洋地趴在那儿,反正没那么急了。
所以说,血液回心的效率就会降低。
你看,开车急着回家的人,一遇到红灯可真是心急如焚。
然后呢,咱们的心脏就像是个勤劳的小蜜蜂,时刻准备着“收割”这些血液,可是一旦“收割”的量减少了,心脏就得加把劲,努力工作。
这样一来,心脏的负担就重了,长此以往,可能会出问题哦。
你说,谁愿意给自己增加这么多负担呢?就像是那种人,明明不喜欢运动,却非要逼自己每天去健身房,累得够呛。
再说了,咱们的血液可不是单靠静脉一条路就能顺利回家的。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说肌肉的收缩、呼吸的节奏,甚至是咱们的情绪。
对了,紧张的时候,心跳加速,血液流动也会变快,这都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你遇到突发情况,心里一慌,那血液也会跟着你一起慌,想要更快地回到心脏。
可当静脉扩张了,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结果导致了回心血量的减少。
扩张静脉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药物的影响、身体状况的变化等等。
你看,有些药物是为了降低血压,结果搞得血液流动得也不那么给力。
这就好比你在外面吃了个大餐,回到家发现肚子鼓鼓的,怎么都不想再动。
这时候,心脏就像那等着你回家的家人,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那要怎么办呢?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得调节生活方式。
多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循环生理5

(3).血管口径 血液在较粗的血管内流动时,血 管口径对血液粘滞度不发生影响。
(4).温度 血液的粘滞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人体的体表温度比深部温度低,故血液流经体表时 血液粘滞度会升高。 在整个体循环总外周阻力中,大、中动脉阻力约占 19%,小动脉及微动脉约占47%,毛细血管约占27 %,静脉约占7%,可见小动脉及微动脉是产生外 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气 ↓ 胸 廓 ↑ ↓ 胸 内 负 压 ↑ ↓ ↓ 心房 + 大V扩张 肺血管扩张 ↓ ↓ 肺V回流左室↓ 心房与V压差↑ ↓ ↓ 左室心输出量↓ V回心量↑ ↓ ↓ Bp↓ 右室心输出量↑ 吸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影 响 因 素 静脉回流量
体循环平均压↑ 心缩力(心泵)↑ 骨骼肌收缩(肌泵)↑ ↑ ↑ ↑
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特点
(一) 血流 1.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 量(容积速度)。• 公式:Q∝Δ P/R ∝π (P1-P2)r4/ 8η L 单位:ml/min或L/min
注:Q: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 △P:两端的压力差 R:管道内的阻力 r:血管半径 L:血管长度(常数,不变) η :血液粘滞度与①血细胞比容 ②血流切率 ③血管口径 ④温度⑤血浆蛋白成分和浓度有关。
(3)体位:直立→下肢V回心量↓(约多容纳500ml)
卧位→下肢V回心量>直立 卧位迅速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 立位迅速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 例:①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水肿
②心衰取半卧位→下肢V回心量↓
(∵平卧回心量↑→前负荷↑→肺郁血↑→呼吸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
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愈多。
当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增多。
反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右心衰时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大,血液淤积于右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内,中心静脉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表现为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水肿等体征;左心衰时左房压及肺静脉压升高,肺循环回左心血量减少,引起肺淤血和肺水肿。
3.体位
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容纳的血量增多,故回心血量减少。
体位改变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
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
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和脑血供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颇。
长期卧床的病人,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高,加之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压升高,静脉扩张,容纳的血量增多,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颇。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外,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这样,骨骼肌和静脉瓣膜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下肢肌肉进行节律性舒缩活动时,肌肉泵的作用就能很好地发挥。
当肌肉收缩时,可将静脉内的血液挤向心脏,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入静脉,使静脉充盈。
肌肉泵的这种作用,对于在立位情况下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潴留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跑步时,两下肢肌肉泵每分钟挤出的血液可达数升。
在这种情况下,下肢肌肉泵的作功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对心脏的泵血起辅助作用。
5.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
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
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也相应增加。
呼气时,胸膜腔负压值减小,由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量也相应减少。
可见,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
应当指出,呼吸运动对肺循环静脉回流的影响和对体循环的影响不同。
吸气时,随着肺的扩张,肺部的血管容量增大,能潴留较多的血液,故由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减少,左心室的输出量也相应减少。
呼气时的情况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