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乙酯的合成_实验报告

苯甲酸乙酯的合成_实验报告
苯甲酸乙酯的合成_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010 年 11 月 8 日

课程名称:化学实验IV 指导教师: 成 绩:

实验名称: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专业班级:化工08-1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同组人姓名: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部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共沸蒸馏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水器和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减压蒸馏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回流、萃取、干燥、测折光率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概要) 1、反应方程式

主反应:C 6H 5COOH +C 2H 5OH

C 6H 5COOC 2H 5+H 2O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2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C 2H 5OH

CH 2=CH 2+H 2O

2、粗产品纯化过程及原理

C 6H 5COOH 、C 2H 5OH 、C 6H 6、浓H 2SO 4 加热、分水

C 6H 5COOC 2H 5、C 6H 6、C 2H 5OH 、C 2H 5OC 2H 5、C 6H 5COOH 、H 2SO 4、H 2O C 2H 5OH 、H 2O 、C 6H 6

水洗

有机相(上层) 水相(下层)

C 6H 5COOC 2H 5、C 6H 6、C 2H 5OH 、C 2H 5OC 2H 5、C 6H 5COOH 、H 2O 、H 2SO 4 H 2O 、H 2SO 4、C 2H 5OH

饱和Na 2CO 3溶液洗

C 6H 5COOC 2H 5、C 6H 6、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Na 2SO 4、Na 2CO 3 H 2O 、Na 2SO 4、Na 2CO 3、 C 2H 5OH 、C 2H 5OC 2H 5、C 6H 5COONa

饱和NaCl 溶液洗

有机相(上层) 水相(下层)

C 6H 5COOC 2H 5、C 6H 6、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H 2O 、NaCl 、Na 2SO 4、Na 2CO 3、C 2H 5OH 、C 2H 5OC 2H 5

无水MgSO 4干燥、过滤

C 6H 5COOC 2H 5、C 6H 6、C 2H 5OH 、C 2H 5OC 2H 5

旋转蒸发

C 6H 5COOC 2H 5、微量杂质 减压蒸馏

纯C 6H 5COOC 2H 5

三、装置图:

回流分水装置 分液装置 过滤装置 旋转蒸发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

四、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性 名称

摩尔质量g/mol

性状

折光率 n D 20

密度 g/cm 3

熔点 ℃

沸点 ℃ 溶解度/

(g/100ml 溶剂) 水 醇 醚

苯甲酸 无色片状晶体 乙醇 无色液体 ∞ ∞ ∞ 苯 无色液体 ∞ ∞ 苯甲酸乙酯

无色液体 微溶 ∞ ∞ 乙醚

无色液体

五、实验过程概述

5mm ,记录加水量)

装冷凝管,通冷却水

①8g 苯甲酸 、20ml 乙醇、15ml 苯 分水、水层液面 冷凝管回流液无水珠挂壁 ②摇动下滴入3ml 浓硫酸、加2粒沸石 保持原高度 或分水器水面不再上升时

冷却后 分水器下层水全部放出 上层液与烧瓶中液体 10ml 水洗

停止通冷却水 记录总水量 混合 静置、分去下层水相

饱和Na 2CO 3溶液洗涤,至pH=7 10ml 饱和NaCl 溶液 洗涤(两次) 上层有机相 1g 无水MgSO 4

静置、分去下层水相 静置、分去下层水相 间歇摇动,15min

过滤 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 记录沸程和真空度、 除去低沸点物质 收集馏分 称质量、测折光率。

140℃ 浓硫酸

170

℃ 浓硫酸 △

浓硫酸 100ml

圆底烧瓶

停止

加热 分液 漏斗

干燥的锥形瓶 烧瓶 旋转蒸

发仪 减压蒸馏装置 加热回流

(约2h )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部分

一、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圆底烧瓶(100ml)、烧杯、锥形瓶、分水器、回流冷凝管、旋转蒸发仪、电热套、升降台、减压蒸馏装置(克氏蒸馏头、毛细管、温度计、冷凝管、多尾接液管、安全瓶、冷却阱、吸收塔、油泵、水银压力计等)、分液漏斗、玻璃漏斗、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天平、阿贝折光仪等。

2.试剂:苯甲酸(AR,8g)、无水乙醇(AR,20ml)、苯(AR,15ml)、浓硫酸(AR,3ml)、无水硫酸镁(AR)、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Cl溶液、蒸馏水。

3.材料:定性滤纸、广泛pH试纸、沸石。

二、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一、数据处理

1.产率计算

2.结果分析

二、思考题

1.本实验中用什么措施来提高平衡反应收率的

答:

2.在减压蒸馏操作中,为什么必须先抽真空,然后再进行加热

答:

3.分水器中事先加入的水量为何要控制在距分水器支管下沿5mm左右为何要注意分水时分水器中水层页面要保持在原来的高度

答:

4.解释为何通过观察回流冷凝液在冷凝管和反应瓶壁上是否还有液珠挂壁现象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

5.实验中,你是如何运用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分析现象和指导操作的

答:

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药剂学实验指导老师:__韩旻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片剂的制备实验类型:____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片剂的不同制备工艺(湿法制粒压片法)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3.熟悉片剂的处方,工艺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对片剂质量的影响 4.熟悉单冲压片机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试纸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他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由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法。 制备片剂用的主药及辅料一般要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当主药为难容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混合均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若药物量少,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等体积递增配研发混合,一般可混合均匀,若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可采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成分混合,通常可以混合均匀。 湿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首先必须根据主要的性质选好湿润剂或粘合剂。制软材时要控制好湿润剂或粘合剂的用量,使软材达到“握之成团,触之即散”。颗粒大小一般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选用14-16,小片18-20目筛制粒。治好的湿颗粒应根据主要和辅料的性质于适宜的温度(50-60)尽快通风干燥。干燥完毕整粒。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崩解剂等辅料,混匀,计算片重后即可压片。该实验计算出的片重为。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对乙酰氨基酚,淀粉,微晶纤维素,淀粉浆糊(8%),硬脂酸镁 器材:普通天平,分析天平,量筒,研钵,药筛,鼓风干燥箱,硬度计,单冲压片机,脆碎度检测仪,崩解检测仪。 2.【处方】 对乙酰氨基酚 淀粉 微晶纤维素 淀粉浆糊(8%)适量 硬脂酸镁 【操作】取对乙酰氨基酚过80目筛,淀粉过12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后,家微晶纤维素混匀,混合物过80目筛。滴加适量的8%淀粉浆糊与药物混合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55℃干燥。干颗粒加硬脂酸镁混匀过16目筛。用单冲压片机压片,每篇,测硬度。 3.质量检测 片中差异:取20片精密称总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隔片的重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一倍。 脆碎度:片重小于650

语音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502班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8/10/22-2018/11/23 评语: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八年 实验题目: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 设计内容 利用MATLAB对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及加入人为干扰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使用窗函数法设计滤波器滤除噪声、并恢复信号。 2.设计任务与要求 1. 基本部分

(1)录制语音信号并对其进行采样;画出采样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2)对所录制的语音信号加入干扰噪声,并对加入噪声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画出加噪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3)分别利用矩形窗、三角形窗、Hanning窗、Hamming窗及Blackman 窗几种函数设计数字滤波器滤除噪声,并画出各种函数所设计的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4)画出使用几种滤波器滤波后信号时域波形和频谱,对滤波前后的信号、几种滤波器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信号处理前后及使用不同滤波器的变化;回放语音信号。 2. 提高部分 (5)录制一段音乐信号并对其进行采样;画出采样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6)利用MATLAB产生一个不同于以上频段的信号;画出信号频谱图。 (7)将上述两段信号叠加,并加入干扰噪声,尝试多次逐渐加大噪声功率,对加入噪声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画出加噪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8)选用一种合适的窗函数设计数字滤波器,画出滤波后音乐信号时域波形和频谱,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回放音乐信号。 二、实验原理 1.设计原理分析 本设计主要是对语音信号的时频进行分析,并对语音信号加噪后设计滤波器对其进行滤波处理,对语音信号加噪声前后的频谱进行比较分析,对合成语音信号滤波前后进行频谱的分析比较。 首先用PC机WINDOWS下的录音机录制一段语音信号,并保存入MATLAB软件的根目录下,再运行MATLAB仿真软件把录制好的语音信号用audioread函数加载入MATLAB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中,输入命令对语音信号进行时域,频谱变换。 对该段合成的语音信号,分别用矩形窗、三角形窗、Hanning窗、Hamming窗及Blackman窗几种函数在MATLAB中设计滤波器对其进行滤波处理,滤波后用命令可以绘制出其频谱图,回放语音信号。对原始语音信号、合成的语音信号和经过滤波器处理的语音信号进行频谱的比较分析。 2.语音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 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可以利用函数audioread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了声音数据变量y,同时把y的采样频率Fs=44100Hz放进了MATALB的工作空间。

新实验药物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TLC铺板、干燥、活化、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1.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干燥和活化 薄层色谱中的吸附剂是铺在玻璃、塑料或金属片或薄板上的较薄的、均匀的一层细粉状物质,因支持剂的种类、制备方法和选用溶剂的不同,可按吸附、分配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达到分离化合物的目的。可以通过比较斑点的R f值,或将未知样品与对照品在同一板上展开至同样高度,对样品进行初步的鉴定。还可通过比较可见斑点的大小进行半定量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光密度测量法实现定量测定。 TLC中涂布的物质与柱色谱用的吸附剂非常相似,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只是它们的颗粒更细一些,一般直径为5~40μm。有些还含有石膏、淀粉等粘合剂以增强涂层与薄板的粘合力。有时里面还含有荧光指示剂(如硅酸锌等),在254或365nm的紫外光下能显示荧光,可借此对分离的斑点进行检测。到目前为止,硅胶是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吸附剂。 在涂布吸附剂时,用于排列和放置薄板的排列盘和具有平整表面的薄板是必需的。而涂布器也很常用,当它从玻璃板上移过时,会在板的表面均匀铺上所需厚度的吸附剂涂层。 (1)实验目的 掌握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方法。 (2)仪器和试剂 ①玻璃板(5×10cm或10×20cm,洁净且干燥); ②薄层色谱用硅胶G; ③%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3)实验步骤 ①把玻璃板在排列盘中依次相邻放好,置涂布器于其中一端。 ②在具塞锥形瓶中把一份硅胶G和2~3份CMC-Na溶液混合,并用力振摇30秒。 ③把混好的糊倒入涂布器中,均匀地移动涂布器至排列盘的另一端后,移开涂布器。 ④铺好的板静置5分钟,然后把它们面朝上移至一个水平的平面上,阴干。 ⑤把阴干后的板在105℃的烘箱中烘30分钟。 ⑥待板凉至室温后,置干燥器中保存。 2.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液相柱色谱可以是液-固色谱或液一液色谱。如果固定相是吸附剂,也称为液相吸附色谱.若为离子交换物质,就称为离子交换色谱;若为非离子的聚合物,如聚苯乙烯或hadex,则称为凝胶渗透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或分子排阻色谱。在柱中或纸上的液一液分配色谱可以进一步分为正相分配色谱(极性固定液)和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非极性)。 对于液相吸附色谱来说,固定相是填入柱中的表面活性固体(如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十一 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 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开关S2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3ds max合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将Lumion中漫游出来的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剪辑、改进和包装,使画面更加精美,效果更加逼真。 2.【实验内容】 使用相应的软件: (1)进行视频的修改和剪辑。 (2)添加音乐和字幕。 (3)进行视频转场。 3.【实验过程】 1.添加素材: 我们使用会声会影来完成后期合成的制作工作,采用直接导入轨道的方式,在视频轨按右键,在对话框中选择插入视频或图片,找到从Lumion中导出来的漫游视频,点击并打开它,视频文件就直接加在视频轨道 2.添加音乐: 在音乐轨上右键点击——选添加音乐到音乐轨,找到音乐文件,点击并打开它,音乐文件就进音乐轨上了。也可以点击“音乐”图标(右上窗口),点击文件包图样的按钮,找到音乐文件并点打开,这时音乐就导入音乐素材库,使用时直接将音乐文件拖到音乐轨上即可。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3.添加字幕: 可以点击右上窗口“标题”,在预览窗口上就会出现“在这里输入标题”,这时在预览窗口上双击,会出现编辑框,便可输入文字。在右上窗口有字号、字体、颜色等选项设置,可以挑选。还可以在选中字幕的状态下,点击属性——动画,设置字幕的进出及活动方式。也可以将标题库里的标题直接拖到标题轨上,再在预览窗口上双击它,输入自己的文字等。 4.转场: 点击右上窗口的“转场”图标,从窗口中将选中的“转场”鼠标按住并拖到照片之间。也可以点击右上窗口的“对视频轨应用随机效果” 图标,这样是自动加入的。要有选择的自动加入可选择右上窗口的“对视频轨应用当前效果”图标,这时自动加入的是已选择的转场。 4.【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1: 在一个视频素材中,不知如何裁剪出画面里的某一部分的内容。 解决办法: 在视频上加个‘修剪’滤镜,然后在‘修剪’菜单的‘自定义滤镜’中进行调整。 问题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PL 0 语言编译器分析实验报告

PL/0 语言编译器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阅读与解析一个实际编译器(PL/0语言编译器)的源代码,加深对编译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等)和编译系统软件结构的理解,并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要求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技巧(C语言)和阅读较大规模程序源代码的能力; (2)理解并掌握编译过程的逻辑阶段及各逻辑阶段的功能; (3)要求能把握整个系统(PL/0语言编译器)的体系结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各模块之间的接口; (4)要求能总结出实现编译过程各逻辑阶段功能采用的具体算法与技 三、实验报告 pl/0语言是pascal语言的一个子集,我们这里分析的pl/0的编译程序包括了对pl/0语言源程序进行分析处理、编译生成类pcode代码,并在虚拟机上解释运行生成的类pcode代码的功能。 pl/0语言编译程序采用以语法分析为核心、一遍扫描的编译方法。词法分析和代码生成作为独立的子程序供语法分析程序调用。语法分析的同时,提供了出错报告和出错恢复的功能。在源程序没有错误编译通过的情况下,调用类pcode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生成的类pcode代码。 词法分析子程序分析: 词法分析子程序名为getsym,功能是从源程序中读出一个单词符号(token),把它的信息放入全局变量sym、id和num中,语法分析器需要单词时,直接从这三个变量中获得。(注意!语法分析器每次用完这三个变量的值就立即调用getsym 子程序获取新的单词供下一次使用。而不是在需要新单词时才调用getsym过程。)getsym过程通过反复调用getch子过程从源程序过获取字符,并把它们拼成单词。getch过程中使用了行缓冲区技术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词法分析器的分析过程: 调用getsym时,它通过getch过程从源程序中获得一个字符。如果这个字符是字母,则继续获取字符或数字,最终可以拼成一个单词,查保留字表,如果查到为保留字,则把sym变量赋成相应的保留字类型值;如果没有查到,则这个单词应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的标识符(可能是变量名、常量名或是过程的名字),把sym 置为ident,把这个单词存入id变量。查保留字表时使用了二分法查找以提高效率。如果getch获得的字符是数字,则继续用getch获取数字,并把它们拼成一个整数,然后把sym置为number,并把拼成的数值放入num变量。如果识别出其它合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溶液。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 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mol)×180(g/mol)=5.04g 产率:/×100%=% 六、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

苯甲酸乙酯的合成_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010 年 11 月 8 日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部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共沸蒸馏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水器和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减压蒸馏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回流、萃取、干燥、测折光率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概要) 1、反应方程式 主反应:C 6H 5COOH +C 2H 5 OH C 6H 5 COOC 2H 5+H 2 O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2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C 2H 5OH CH 2=CH 2 +H 2O 2、粗产品纯化过程及原理 烧瓶 C 6H 52H 5OH 、H 2O 、C 6H 6 C 6H 52O 、H 2SO 4、C 2H 5OH C 6H 5COOC 2H 5、Na 2SO 4、Na 2CO 3、 C 2H 5OH 、C 2H 5OC 2H 5、C 6H 5COONa C 6H 5COOC 2H 5、C 6H 6、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H 2O 、NaCl 、Na 2SO 4、Na 2CO 3、C 2H 5OH 、C 2H 5OC 2H 5 无水MgSO 4 干燥、过滤 C 6 H 5 COOC 2 H 5 、C 6 H 6 、C 2 H 5 OH 、C 2 H 5 OC 2 H 5 旋转蒸发 C 6 H 5 COOC 2 H 5 、微量杂质 减压蒸馏 纯C 6H 5COOC 2H 5 三、装置图: 回流分水装置 分液装置 过滤装置 旋转蒸发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 固定烧瓶、装分水器(注水至距支管下沿5mm ,记录加水量) ①8g 苯甲酸 、20ml 乙醇、15ml 苯冷凝管回流液无水珠挂壁 ②摇动下滴入3ml 浓硫酸、加2或分水器水面不再上升时 饱和Na 2CO 3溶液洗涤,至pH=7静置、分去下层水相 记录沸程和真空度、 称质量、测折光率。 140℃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 浓硫酸

LPC语音合成实验报告

语音合成实验报告 李飞王江为袁晓杰陈新依王永胜 一、应用Matlab实现语音合成的背景 语音合成技术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具有实用意义的近代语音合成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让计算机能够产生高清晰度、高自然度的连续语音。在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参数合成方法,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波形拼接的合成方法。参数合成的特点:调节灵活,但音质较差。 21世纪的通信应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提供高质量的无缝的信息交换手段。无论何时、何地,以任何方式通信,语音通信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声音信号的处理和通信领域联系密切,掌握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频谱分析和合成的原理与方法,对通信领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Matlab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套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诸多的工具箱,并且提供了COM接口,能方便地与VC等程序开发平台对接。使用Matlab来实现语音合成能够减少工作量,我们无需关心某些函数的实现,只需知道函数的作用和使用什么函数就够了,这就使Matlab成为科学研究和分析利器。 二、使用Matlab实现语音合成的目的 1.熟悉Matlab的使用 2.了解语音合成的原理和过程 3.重点学习参数合成法的实现 三、语音合成的原理 1.语音生成模型 通过对声管的研究,发现它可以用若干段级连的不等截面积均匀管道进行描述,一般称作级连无损声管模型。采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可以证明每一截均匀管

道的频响能够用一个但极点模型来近似,这样N 段管道组成的声管就可以用一个N 阶全极点滤波器表述,即: 1 1 1 ()1(1) N N k k k k k G G V z a z p z --=== =- -∑ ∏ (9.1) 对于典型的男声,N=10,所有的极点i p 要分别构成共轭对以保证 {} i a 系数 都是实数。在综合考虑清音信号,就可以得到产生语音信号的离散语音模型,如图所示: 对上述模型进行充分简化。首先去掉随机信号激励部分,认为激励信号是一个脉冲序列,不考虑有无周期。其次去掉声门脉冲模型和口唇的辐射模型,因而得到如图所示最简单的语音模型: 假设激励信号用e(n)表示,语音信号用s(n)表示,根据全极点模型表达式,有: 1 ()()() N k k s n a s n k G e n == -+∑ (9.2) 从而可以用声管模型对激励信号进行滤波得到语音信号。 图2:简化的语音生成 图1:产生语音信号的离散时域模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 信号分解与合成 --谢格斯 110701336 聂楚飞110701324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电信号的分解。 2、掌握带通滤波器的有关特性测试方法。 3、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内容 1、观察信号分解的过程及信号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 2、观察由各次谐波合成的信号。 三、预备知识 1、了解李沙育图相关知识. 2、课前务必认真阅读教材中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分解以及如何将各次谐波进行叠加等相关内容. 四、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一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原理 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度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电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份提取出来。本实验采用性能较佳的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网络,因此对周期信号波形分解的实验方案如图2-3—1所示。 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一系列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上。从每一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本实验所用的被测信号是Hz 531=ω左右的周期信号,而用作选频网络的五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频 率分别是543215432ωωωωω、、、、 ,因而能从各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次谐波.其中,在理想情况下,如方波的偶次谐波应该无输出信号,始终为零电平,而奇次谐波则具有很好的幅度收敛性,理想情况下奇次谐波中一、三、五、七、九次谐波的幅度比应为1:(1/3):(1/5):(1/7):(1/9)。但实际上因输入方波的占空比较难控制在50%,且方波可能有少量失真以及滤波器本身滤波特性的有限性都会使得偶次谐波分量不能达到理想零的情况。 六、实验步骤 1、把系统时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Hz 53左右(其中在Hz Hz 56~50之间进行选择,

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 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实验名称: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 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 2018 年 4 月 24 日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即可。其反应为: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100ml、50ml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分液漏斗,电热套,维氏分馏柱,接引管,?铁架台,胶管等 四、实验步骤 安装反应装置,圆底烧瓶中加入冰醋酸、23ml?95%乙醇,在摇动中慢慢加入?浓硫酸,加入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水浴加热,水浴沸腾,溶液沸腾,冷凝管内有?无色液体回流,沸腾回流,稍冷。加入沸石,改为蒸馏装置,水浴加热蒸馏,液体沸?腾,收集馏出液至无液体蒸出。?停止加热,配制饱和Na2CO3、饱和氯化钠、饱和氯化钙溶液,烧瓶内剩余液体为无色,?蒸出液体为无色透明有香味液体,?向蒸出液体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用pH试纸检验上层有?机层,有气泡冒出,液体分层,上下层均为无色透明液体,用试纸检验呈中性。转入分液漏?斗分液,静置,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化钠洗涤,静置后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化钙?洗涤,静置再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化钙洗涤。静置后取上层,转入干燥的锥形瓶,加入3g无水硫酸镁干燥30min,粗底物无色澄清?透亮,MgSO 4沉于锥形瓶底部,底物滤入50ml圆底烧瓶,加入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水?浴加热,收集73~78℃馏分,液体沸腾,70℃有液体馏

环己烯的制备实验报告

环己烯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利用环己醇以及其他相关的化学试剂来进行化学反应制备环己烯。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式: 反应历程: 可能的副反应: 主要反应物,以及产物:环己醇(15g,也即是15.6ml)、1ml浓硫酸试剂、产物为、副产物为水,环己醚,以及环己醇、食盐Nacl、无水氯化钙、5%的碳酸钠水溶液。 其中环己醇的沸点为:163℃,纯粹环己烯的沸点为82.9℃。 三、实验仪器以及操作图: 实验仪器有:圆底烧瓶、铁架台,直型冷凝管、接受瓶、分液漏斗、温度计、橡胶塞、电炉、导管、接液管、水浴锅、锥形瓶、漏斗、烧杯、短的分馏柱、蒸馏头,电子天平。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装置示意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50ml的圆底烧瓶里面加入15.6ml的环己醇,并加入1ml的浓硫酸,滴加时注意,防止浓硫酸烧伤手臂。并加入几粒沸石,充分摇匀后使之均匀混合。在烧瓶上装一短的分馏柱,接上冷凝管,把接受瓶浸在冷水中冷却。 3、将烧瓶在电炉上面用空气浴的方法加热,控制温度不超过90℃,分馏出的液体为带水的混浊液,到无液体蒸出而且在圆底烧瓶内有白雾出现的时候,停止蒸馏,此时记下蒸馏出产物的那段温度为85℃至90℃。 4、将蒸出的液体先加入食盐饱和,然后加入3——4ml5%的碳酸钠溶液进行中和微量的酸。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摇振后静置,直至有机相分离出来,然后用分液漏斗分理处需要的上层有机相,即为环己烯的粗产物。此时用1——2g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待溶液清亮透明后滤入重新洗净干燥后的烧瓶中,此时把锥形瓶洗干净并烘干称量干重。

5、将分离干燥后的滤液重新加入圆底烧瓶后,加入几粒沸石进行水浴加热,收集温度在80——85℃之间的馏分于已经称量干重的锥形瓶内,此时锥形瓶干重为51.6g。待蒸馏出只剩下很少部分液体时,且温度变化范围突然下降时,停止蒸馏,此时称量锥形瓶连同液体的质量,的数据为55.8g。 五、实验数据计算: 产物环己烯的质量=55.8g—51.6g=4.2g 生产出的环己烯的质量为4.2g。产率为4.2g/15g=28% 六、误差分析:产物过低的原因主要有: a.气密性不够,导致生成的环己烯有泄漏。 b.在转移液体以及过滤的时候液体有沾到器壁上,导致有损失。C.火力的大小有问题,导致加热不够稳定,火力过大时,导致生成环己烯的速率过快,从而来不及液化就散到容器外部。 七、思考题: 1、答案:加入食盐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环己烯的溶解度。 2、答案:由于反应进入末期时,绝大部分的环己醇已被反应生成环己烯,此时容器内生成剩余的环己烯很少,造成容器内蒸汽含量降低,蒸汽压不稳定,从而生成阵阵白雾。 3、答案:Cacl2+5H2O==Cacl2`5H2O 过滤的原因是因为五水氯化钙里面含有水,若不过滤则在第二次蒸馏时有水,是环己烯和水生成共沸物,从而影响环己烯的产量和纯度。 4、脱水产物: ①(CH3)2CHCH=CH2 ②(CH3)2C=CHCH3或者(CH3)2CHCH=CH2 ③(CH3)3CH=CH2 八、讨论: 1、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取浓硫酸时一定注意按照实验正规操作取浓硫酸。 2、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防止出现严重的泄露。 3、第一次加热时可以是空气浴或者水浴加热,但是第二次的时候一定要水浴加热,防止温度变化范围太大。 4、各实验药品的添加顺序一定要正确,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整个进程。 5、第一次蒸馏和第二次蒸馏的仪器有细微的差别,主要是短的分馏柱和分馏头的区别。

实验1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1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目的:掌握由酸酐作为酰基化试剂和醇反应制备酯的方法;巩固普通蒸馏、抽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学习应用显微镜熔点仪测定熔点的方法。 实验原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Aspirin),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一种具有解热止痛、治疗感冒作用的药物,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制备乙酰水杨酸一般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进行。生产中所用的水杨酸可以由从植物冬青树中提取的冬青油(主要成分为水杨酸甲酯)水解得到。这两种原料在制备出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 反应式如下: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锥形瓶、普通蒸馏装置、抽滤装置、小烧杯、水浴。 材料及试剂:水杨酸、乙酸酐、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FeCl3溶液、乙酸乙酯、浓硫酸、浓盐酸。 实验步骤: 1.乙酸酐蒸馏:量取乙酸酐30mL加入50mL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集137-140℃的馏分备用。 2.乙酰水杨酸制备: 方法一:在125mL锥形瓶中加入2g(0.014mol)水杨酸、5.4g(5mL,0.05mol)新蒸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旋摇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上加热5-10min (水浴温度70-80℃)后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既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然后加入50 mL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产物约1.8g。 方法二: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7.0g (0.050mol)干燥的水杨酸和10mL (0.100mol)新蒸的乙酸酐,再加10滴浓硫酸,充分摇动至水杨酸全部溶解,水浴加热,保持瓶内温度在70℃(为什么?)左右,维持20min,并时常摇动。稍冷后,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0mL冷水中,用冷水浴冷却15min,抽滤,冰水洗涤,得乙酰水杨酸粗品。 3.乙酰水杨酸的精制与纯化: 方法一:将粗产物转移至100 mL烧杯中,搅拌下加入2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然后过滤,用5-10 mL水冲洗漏斗后,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有4-5 mL浓盐酸和10 mL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既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干燥后约1.5g。用显微熔点仪测定该粗产物的熔点,约为133-135℃。取0.1g结晶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5mL 1%三氯化铁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为什么?)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精制。若需精制,可将上述结晶溶于最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4-6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加热,若有不溶物出现时,可用预热过的玻

收音机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SD-105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学院(部)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2011240401 学生姓名张静 学号33 指导教师宋蓓蓓,利骏

目录 一、概括……………………………………页码 二、收音机工作原理……………………………………页码 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页码 四、实验仿真及结果……………………………页码 五、结论…………………………………………页码 六、心得体会……………………………………页码 七、参考文献……………………………………页码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 一概述:收音机的发明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从此以后.开始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时代.并且逐步结束了以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为代表的收音机的初级阶段。 调幅收音机:由输入回路、本振回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输入回路由天线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回路由本振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信号经内部混频器,与输入信号相混合。混频信号经中周和455kHz陶瓷滤波器构成的中频选择回路得到中频信号。至此,电台的信号就变成了以

语音信处理实验报告

语音信处理实验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语音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语音信号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语音信号分析是语音信号处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分析出可表示语音信号本质特征的参数,才有可能利用这些参数进行高效的语音通信、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等处理,并且语音合成的音质好坏和语音识别率的高低,都取决于对语音信号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贯穿语音分析全过程的是“短时分析技术”。因为从整体来看,语音信号的特性及表征其本质特征的参数均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它是一个非平稳态过程,但是在一个短时间范围内(一般认为在10~30ms的时间内),其特性基本保持不变,即相对稳定,可将其看做一个准稳态过程,即语音信号具有短时平稳性。所以要将语音信号分帧来分析其特征参数,帧长一般取为10ms~30ms。 二.实验过程 (1)时域分析 男声及女声(蓝色为时域信号,红色为每一帧的能量,绿色为每一帧的过零

率) 某一帧的自相关函数 3. 频域分析 ①一帧信号的倒谱分析和FFT 及LPC 分析 -1-0.5 0.5 1 -500 50 100 150 -1-0.500.51-40-2002040 ②男声和女声的倒谱分析 ③浊音和清音的倒谱分析 ④浊音和清音的FFT 分析和LPC 分析(红色为FFT 图像,绿色为LPC 图像) 三. 实验结果分析 1. 时域分析 实验中采用的是汉明窗,窗的长度对能否由短时能量反应语音信号的 对应的倒谱系数:,,…… 对应的LPC 预测系数:1,,,,,…… 原语音 一帧语音波形 一帧语音的倒

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的合成(详细参考)

乙酸乙酯的合成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2、 了解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实验方法; 3、 熟练蒸馏、回流、干燥、气相色谱、液态样品折光率测定等技术。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本实验用乙酸与乙醇在少量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24 3323252H SO CH COOH CH CH OH CH COOC H H O ++ 副反应: 24 32322322H SO CH CH OH CH CH OCH CH H O ???→+ 由于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只有2/3的物料转变为酯。为了提高酯的产率,通常都让某 一原料过量,或采用不断将反应产物酯或水蒸出等措施,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因为乙醇便宜、易得,本实验中乙醇过量。但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使乙酸过量,以便使乙醇转化完全,避免由于乙醇和水及乙酸乙酯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给分离带来困难,而乙酸通过洗涤、分液很容易除去。 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而水和过量的乙醇均可与乙酸乙酯形成共沸物,如表一表示。这些共沸物的沸点都很低,不超过72 ℃,较乙醇的沸点和乙酸的沸点都低,因此很容易被蒸馏出来。蒸出的粗馏液可用洗涤、分液除去溶于其中的乙酸、乙醇等,然后用干燥剂去除共沸物中的水分,再进行精馏便可以得到纯的乙酸乙酯产品。 表一、乙酸乙酯共沸物的组成与沸点 三、 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表二、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100mL三口烧瓶;滴液漏斗;蒸馏弯头;温度计;直形冷凝管;250mL分液漏斗;50mL锥形瓶3个;25mL梨形烧瓶;蒸馏头;阿贝(Abbe)折光仪;气相色谱仪。 试剂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Na2CO3饱和溶液;CaCl2饱和溶液;NaCl饱和溶液。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表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均匀度检查方法。 2、学习含有共熔组分散剂的配置。 二、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4、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处方中含毒性药物时,因剂量小,称取费时,服用也容易损耗,应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即倍散),以利临时配方用。 为显示稀释倍数,一般加入着色剂。

(2)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时,室温条件下,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混合此类药物时是否发生低共熔主要取决于两点:a、混合物的比例量:越接近最低共熔点的比例,越容易发生低共熔。b、混合时的室温:室温高于低共熔点时一般就会发生低共熔。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是否采用低共熔法制备,应根据低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分的多少而定,一般有一下几种情况:a、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改变,如药理作用增强则宜采用低共熔法;如药理作用减弱则应避免采用低共熔法,可分别先用其他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后再进行混合制备散剂,以免影响疗效。b、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无变化,可先将两种药物同研至液化,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或先分别用固体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研混匀。c、如处方中含有挥发油或其它足以溶解低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低共熔组分溶解,然后采用喷雾法或一般的混合方法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 附:配置时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樟脑、簿荷脑、麝香草酚、苯酚、水合氯醛及水杨酸苄酯等。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三、实验仪器 1、益元散的制备

数字语音处理课程实验报告

数字语音处理课程报告

语音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摘要 语音信号的采集与分析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科学,它的应用和发展与语音学、声音测量学、电子测量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学科紧密联系。其中语音采集和分析仪器的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多功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分析速度较以往也有了大幅度的高。本文简要介绍了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的发展史以及语音信号的特征、采集与分析方法,并通过PC机录制自己的一段声音,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加入噪声进行滤波处理,比较滤波前后的变化。 关键词: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时域,频域 0 引言 通过语音传递信息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的形式。语言是人类持有的功能.声音是人类常用的工具,是相互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语音信号是人们构成思想疏通和感情交流的最主要的途径。并且,由于语言和语音与人的智力活动密切相关,与社会文化和进步紧密相连,所以它具有最大的信息容量和最高的智能水平。现在,人类已开始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用现代手段研究语音信号,使人们能更加有效地产生、传输、存储、获取和应用语音信息,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计算机能听懂人类的语言,是人类自计算机诞生以来梦寐以求的想法。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向便携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人们越来越迫切要求摆脱键盘的束缚而代之以语音输人这样便于使用的、自然的、人性化的输人方式。作为高科技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从理论的研究到产品的开发已经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正在直接与办公、交通、金融、公安、商业、旅游等行业的语音咨询与管理.工业生产部门的语声控制,电话、电信系统的自动拨号、辅助控制与查询以及医疗卫生和福利事业的生活支援系统等各种实际应用领域相接轨,并且有望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可见,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的研究将是一项极具市场价值和挑战性的工作。我们今天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拓就是要让语音信号处理技术走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不断朝更高目标而努力。 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之所以能够那样长期地、深深地吸引广大科学工作者去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除了它的实用性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始终与当时信息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一起发展。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是以语音语言学和数字

matlab音乐处理合成实验报告

MATLAB高级编程与工程应用语音合成综合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1.2.1 简单的合成音乐 (1) 请根据《东方红》片断的简谱和“十二平均律”计算出该片断中各个乐音的频率,在MATLAB 中生成幅度为1 、抽样频率为8kHz 的正弦信号表示这些乐音。请用sound 函数播放每个乐音,听一听音调是否正确。最后用这一系列乐音信号拼出《东方红》片断,注意控制每个乐音持续的时间要符合节拍,用sound 播放你合成的音乐,听起来感觉如何 由“十二平均律”计算得到各个乐音的频率: “5”——“C”: “6”——“D”: “1”——“F”: “2”——“G”:392Hz “6.”频率是“6”的一半: 代码:() f=8000; T=1/f; t8=0:T:1*; t4=0:T:2*; t2=0:T:4*; t1=0:T:8*; part1=sin(2*pi**t4); part2=sin(2*pi**t8); part3=sin(2*pi**t8); part4=sin(2*pi**t2); part5=sin(2*pi**t4); part6=sin(2*pi**t8); part7=sin(2*pi**t8); part8=sin(2*pi**t2); total=[part1,part2,part3,part4,part5,part6,part7,part8]; sound(total); 试听发现,合成后的音乐基本保持了《东方红》的音调,但声音比较沉闷,相邻乐音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啪”的杂音。 (2) 你一定注意到(1) 的乐曲中相邻乐音之间有“啪”的杂声,这是由于相位不连续产生了高频分量。这种噪声严重影响合成音乐的质量,丧失真实感。为了消除它,我们可以用图所示包络修正每个乐音,以保证在乐音的邻接处信号幅度为零。此外建议用指数衰减的包络来表示。 首先尝试用折线包络,编写函数生成所需折线: function envelope = envelope_line(t) envelope(1:floor(t/8)) = linspace(0,1,floor(t/8)); envelope(floor(t/8)+1:floor(t/4)) = linspace(1,,floor(t/4)-floor(t/8))); envelope(floor(t/4)+1:floor(3*t/4)) = linspace,,floor(t*3/4)-floor(t/4)); envelope(floor(3*t/4)+1:t) = linspace,0,floor(t)-floor(3*t/4)); 对中的部分代码进行修改,调用envelope_line实现折线包络:() part1=sin(2*pi**t4).*envelope_line(t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