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一、引言地球温度的上升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使得碳排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碳排放从源头上控制已经成为了国际大势所趋。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旨在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定义和分类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从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分离出大量的碳,并将其存储在地下,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发展。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气相传输或化学吸收来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第二类是将CO2压缩输送到沉淀可能存储二氧化碳的地下岩层或地质盆地;第三类是通过生物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来减少CO2的排放量。
三、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1.技术成熟度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该技术已经实现了可度量的大规模demo项目,能够进行大规模工程开发,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实际应用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31个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26个正在建设或者规划中,而另外5个已经开始了营运。
最大规模的项目是位于挪威的Sleipner项目,可以将每年约一百万吨二氧化碳存储在地下岩石中。
3.国际合作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碳排放解决方案,许多国际合作组织已确立,如加拿大的Saskatchewan区域和中国的城市和工业区域、阿拉伯国家等。
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国际研究计划,例如欧盟开展的“网络总结碳的战略研究”和美国“大西部碳捕集与地质封存研究联合计划”。
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趋势1.技术进步尽管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低成本,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的可行性。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2.政策营造尽管政策环境的利好,但是能否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的挑战。
政府需要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因此政策的优惠和支持至关重要。
碳捕集 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在吸收剂研发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高效、稳定的吸收剂,以实现二氧化 碳的高效吸收和低能耗分离。例如,氨基甲酸盐、碳酸钾等碱性吸收剂在低浓 度二氧化碳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此外,一些新型吸收剂如金属有 机骨架(MOFs)材料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在吸附剂性能优化方面,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因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 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吸附分离。通过改进吸附剂的孔结构、表面性 质等,可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性能。此外,研究者们还探索了复合吸附剂、负载 型吸附剂等新型吸附剂体系。
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 应用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CCUS技术在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1、电力行业:在电力行业中,CCUS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温室气 体排放。特别是在燃煤电厂中,CCUS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
2、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CCUS技术可以用于 处理工业排放的废气,尤其是钢铁、化工、石油等重工业领域。通过使用CCUS 技术,这些企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在地质封存方面,研究者们通过评估不同地质构造的封存潜力及安全性,实现 二氧化碳的高效注入和长久封存。例如,利用枯竭油气田或煤层作为封存场所, 可实现大量二氧化碳的长期封存。
在海洋封存方面,研究者们通过研究海洋环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实现 二氧化碳的高效溶解和海底封存。例如,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底部或海山区域, 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长久封存和海洋环境修复。
在分离工艺改进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高效、节能的分离工艺,以满足不 同工业过程的需求。例如,膜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 泛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分离过程中。此外,新型分离工艺如化学循环汽化吸收法 主要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以实现碳 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碳利用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催化、电催化、生物 催化等领域。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摘 要:目前碳捕捉与封存 (CCS) 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手段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热捧,然
而目前 CCS 还远未达到商业化推广阶段,其大规模实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
42
第5期
王 众等: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节能与环保
温室气体大幅减排[4]。由于 CCS 技术受能源资源条件 限制较小,该技术受到工业化国家的广泛关注与密 切重视。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 加快推进导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CO2 排量急剧上 升,面临的减排压力日趋增大,减排形势日趋严峻。 由于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二次能源以煤电 为主”的基本能源结构难以迅速改变,同时拥有丰 富的煤炭资源和巨大的 CO2 封存潜力,许多学者认 为 CCS 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政府也给予了 高度重视和支持。
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西方发达国家对 CCS 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美国、 加拿大、欧盟等国更是将 CCS 作为本国未来能源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大量研究。其研究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经济评价研究
CCS 作为一项新的减排技术,高昂的成本无疑 是其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对 CCS 经济 性分析就成为早期研究的重点。早在 2000 年,文献 [5]就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天然气联合循 环 (NGCC) 和燃烧粉煤 (PC) 3 类电厂的 CO2 捕捉 成本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未来技术的进步会大 幅 降 低 捕 捉 成 本 。 在 此 基 础 上 , 文 献 [6]对 IGCC、 NGCC 和 PC 这 3 类电厂采用 CCS 技术后的 CO2 捕捉 成本及减排效率进行了比较,指出天然气价格的上 涨预期使得 NGCC 的捕捉成本高于 IGCC 和 PC,而 IGCC 和 PC 的捕捉成本主要受煤炭质量影响;文献 [7]又通过类比,利用经验曲线对 IGCC、NGCC、传 统 PC 和新式 PC 这 4 类电厂的捕捉成本下降幅度进 行了预测;此后,文献[8]分析了北美“注 CO2 提高
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目前,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包括高成本、技术不成熟和缺乏全球合作等。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长,碳捕集及封存技术正逐渐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领域。
在碳捕集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有三种主要方法: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膜分离。
化学吸附是通过吸附剂与CO2反应而去除其高浓度的技术,物理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在低浓度CO2中去除CO2、而膜分离则是利用膜材料的特性在CO2和其他气体分子之间进行分离。
这些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吸附剂寿命短、能量消耗高和选择性不高等。
在碳封存技术方面,有两种主要方法:地下封存和利用CO2作为资源。
地下封存是将CO2永久储存在地下盖层中,例如深海水域或盐水层。
该方法已在一些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但存在地质不稳定性和渗漏风险等问题。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CO2作为资源,包括用于工业生产、石油采收和培养水生物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减少CO2的排放,但仍面临技术难题和经济可行性的挑战。
尽管碳捕集及封存技术仍面临很多挑战,但目前已经在一些实际项目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例如,挪威的Sleipner油田项目利用地下封存技术将产生的CO2注入地下,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一些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项目也开始尝试利用CO2作为资源,例如将CO2注入油藏以增加采收率。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种选择,还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未来,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降低成本,使技术更具商业可行性。
目前,能源转型的高成本是碳捕集及封存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次,需要解决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和渗漏问题,以保证长期封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研究和开发,以提高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效率和选择性。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发展,分享经验和技术知识,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许多政府机构都认同,减缓气候变化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挑战中,碳捕集与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之一。
CCS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即通过从工业排放来源以及天然气和煤矿等能源生产来源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
本文将介绍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碳捕集技术的现状CCS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捕集、输送和储存。
捕集是将从发电站、工业过程、化工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设施等排放二氧化碳的来源中捕集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施的方法包括后燃燃气脱碳、前燃燃气脱碳、溶剂密度法、膜分离法和生物质能捕集,等等。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采用碳捕集技术。
在美国,约有25个CCS项目正在实施或规划中。
在加拿大,CCS技术正在Petro-Canada Upgrader的实际应用中试验,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欧洲,多个国家正在推动碳捕集技术的实施。
例如,挪威已经在斯塔扬格工厂和Snøhvit勘探场实施了适当的CO2捕集技术,并将其尝试放入地下。
在该地区,目前尚未出现与密度、水合物以及地震等问题有关的明显问题。
二、碳储存技术的现状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或利用海底地质层等地方的过程。
有三种方法可以储存二氧化碳:常规的油气意义上的气藏储存、地质封存和海底储存。
常规油气意义上的气藏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现有气藏中,其中二氧化碳替代天然气或油的存在。
地质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岩石层中,其中岩石层是沉积层和火山岩等。
海底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其中,二氧化碳能够封存在水体下部的沉积物中。
在全球,地质封存技术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二氧化碳储存方法。
目前,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在积极推进这项技术。
三、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前景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不断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降低CO2排放,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被提出并逐渐发展。
本文将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概述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捕集并将其封存在地下或其他储存介质中的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碳捕集、运输和封存。
•碳捕集:碳捕集是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或直接从大气中捕集。
目前,常用的碳捕集技术包括物理吸收、气体分离和化学吸收等。
•运输: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运输到封存地点。
运输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管道输送、铁路运输和船运等。
•封存: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储存到地下地层或其他介质中,以防止其再次释放到大气中。
目前,封存技术主要包括地下注入、海洋存储和矿物碳化等。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目前,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正在逐步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碳捕集技术的成本依然较高。
目前大部分商业化的碳捕集项目都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使得这些项目难以在经济上可行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捕集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也是一个问题,会增加项目的运营成本。
其次,二氧化碳的长期储存安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地下封存地点的选择和监测是关键因素,以确保储存的稳定性和防止泄漏。
此外,还需要解决封存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地震等问题。
再次,社会和政治因素也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公众对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有限,相关政策和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前景尽管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投入的资金和支持不断增加。
这将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
其次,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为工业和能源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 CC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减排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原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集、碳运输和碳封存。
碳捕集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是在燃烧过程完成后,从烟道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将其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分离出二氧化碳;富氧燃烧捕集是采用高浓度氧气进行燃烧,从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便于捕集。
碳运输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船舶或公路槽车等方式输送到封存地点。
碳封存则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中,如枯竭的油气田、深部盐水层等,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离。
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一)技术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不断优化,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同时,新型的吸附材料和膜分离技术也在研发中,有望进一步提高捕集效果。
在碳运输方面,管道运输技术相对成熟,但对于长距离和大规模的运输,还需要解决一些工程和安全问题。
碳封存的地质评估和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封存。
(二)示范项目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些碳捕集与封存的示范项目。
例如,挪威的 Sleipner 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自 1996 年以来,已经成功将超过 1000 万吨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的海底盐水层中。
美国的 Petra Nova 项目采用燃烧后捕集技术,每年可捕集约 140 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示范项目,如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的 10 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和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碳捕集技术成为了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碳捕集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储存或利用,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全球各国纷纷加大碳捕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积极寻求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碳捕集技术。
本文将对全球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1. 化学吸收技术化学吸收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溶剂中来进行捕集,然后再通过升温或减压的方式将二氧化碳和溶剂分离。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吸收技术包括胺法和氧化钙法。
胺法是指利用胺类物质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形成胺盐或胺碱溶液,再通过升温或减压将二氧化碳和溶剂进行分离。
氧化钙法则是通过氧化钙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形成碳酸钙并在升温后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两种化学吸收技术在煤电厂、钢铁工厂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生物固定技术生物固定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碳捕集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体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质,从而将二氧化碳进行固定。
此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而且对环境友好,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碳捕集技术。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生物固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天然气水合物技术是一种利用水合物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的技术。
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物质,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
通过将水合物与二氧化碳接触,可以将二氧化碳吸附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碳捕集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海底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和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碳捕集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碳捕集技术有望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提高效率目前碳捕集技术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效率不高,成本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发达国家对 CCS 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美国、 加拿大、欧盟等国更是将 CCS 作为本国未来能源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大量研究。其研究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经济评价研究
CCS 作为一项新的减排技术,高昂的成本无疑 是其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对 CCS 经济 性分析就成为早期研究的重点。早在 2000 年,文献 [5]就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天然气联合循 环 (NGCC) 和燃烧粉煤 (PC) 3 类电厂的 CO2 捕捉 成本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未来技术的进步会大 幅 降 低 捕 捉 成 本 。 在 此 基 础 上 , 文 献 [6]对 IGCC、 NGCC 和 PC 这 3 类电厂采用 CCS 技术后的 CO2 捕捉 成本及减排效率进行了比较,指出天然气价格的上 涨预期使得 NGCC 的捕捉成本高于 IGCC 和 PC,而 IGCC 和 PC 的捕捉成本主要受煤炭质量影响;文献 [7]又通过类比,利用经验曲线对 IGCC、NGCC、传 统 PC 和新式 PC 这 4 类电厂的捕捉成本下降幅度进 行了预测;此后,文献[8]分析了北美“注 CO2 提高
42
第5期
王 众等: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节能与环保
温室气体大幅减排[4]。由于 CCS 技术受能源资源条件 限制较小,该技术受到工业化国家的广泛关注与密 切重视。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 加快推进导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CO2 排量急剧上 升,面临的减排压力日趋增大,减排形势日趋严峻。 由于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二次能源以煤电 为主”的基本能源结构难以迅速改变,同时拥有丰 富的煤炭资源和巨大的 CO2 封存潜力,许多学者认 为 CCS 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政府也给予了 高度重视和支持。
社会公众对 CCS 的接受程度也直接决定了 CCS 日后大规模实施的可能性,该领域也是 CCS 研究的
43
节能与环保
能源技术经济
第 23 卷
重点之一。许多学者就本国或本地区公众对 CCS 的 认知度及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英国就 “CCS 在未来能源生产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进 行了调研,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 CCS 应是低碳能源 系统的组成部分[16];此后,又将调研范围扩展至整个 欧 洲 , 绝 大 多 数 受 访 者 认 为 CCS 对 深 度 减 排 CO2 “十分”和“比较”必要,同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 为 CCS 的风险较小,并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能 源损失”以及同新能源争夺发展资源[17]。对荷兰进行 的调研结果表明,认为普通公众的认知程度是影响 CCS 接受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 [18] 法国的公众尽管对 CCS 的认知程度还相当低,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 反对[19]。中国 2009 年的调研结果同 2006 年的调研结 果以及欧洲地区的调研结果相比,表明中国的投资 者对于 CCS 更加谨慎,同时也指出中国发展 CCS 最 大的障碍来自于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和气候政策的不 确定,最大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市场机制 。 [20] 除此之 外,文献[21]针对 CCS 的作用、发展潜力及不确定 性,对 24 位 CCS 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指出正是 由于 CCS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尚有大量协商余 地,使得绝大部分研究人员对 CCS 前景持乐观态度。 1.4 法律及政策研究
采收率 (EOR)”项目的经济性,指出在当前的高油 价背景下,EOR 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价格高于 CO2 捕 捉价格,同时也指出大部分油藏的年封存量远小于 目前单个排放源 (大型电厂) 的排放量,因此 EOR 只是 CCS 的早期机会。除此之外,文献[9]对日本 CO2 封存的成本和潜力进行了总结,表明日本实施 CCS 的成本很大程度决定于 CO2 的运输距离和单井 注入率。 1.2 封存潜力及风险评价研究
节能与环保
第 23 卷 5 月 能 源 E技nergy T术echnolo经gy and济Economics
Vol .23 No. 5
Ma第y 220311卷
文 章 编 号 :1674-8441(2011)05-0042-06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及发展趋势
王 众 1,2, 张哨楠 1,2, 匡建超 2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2. 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 要:目前碳捕捉与封存 (CCS) 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手段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热捧,然
而目前 CCS 还远未达到商业化推广阶段,其大规模实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
然而目前 CCS 技术还远未达到商业化推广阶段, 高昂的成本、潜在的技术及环境风险、模糊的法律 框架、较低的公众认知度都使得推广 CCS 技术还存 在一定的争议,其大规模实施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对 CCS 技术进行深入 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本文将对国内外 CCS 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并对下一步 研究提出展望,以期能促进我国 CCS 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TK09;X5
文献标志码: A
Review on Status Quo and Research Trend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the World
WANG Zhong1,2, ZHANG Shaonan1,2, KUANG Jianchao2
CCS 目前基本还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各环节 都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封存环节。由于 CO2 封存 潜力大小及持久性直接关系到 CCS 的成功实施,封 存地的确认及封存潜力评估一直是 CCS 研究的焦点。 文献[10]对全球 CO2 排放源及封存点识别、封存潜力 评估等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指出排放源和封存地 的匹配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此后,美国地质调查 局于 2009 年提出了一种新的 CO2 封存潜力及安全性 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物理圈闭和含水层构造看作 整体,综合考虑地层的地质特征,结合以往油气资 源评价的经验,评价结果更加综合、全面 。 [11] 文献 [12]以中国渤海盆地为研究对象,指出胜利油田和开 滦煤矿可封存的 CO2 潜力可观,但是由于断层及低 渗透性,CO2 的注入面临挑战;济阳凹陷的深部含水 层由于数据缺乏,其封存潜力还存在不确定性。随 着研究的深入和示范项目的逐步展开,封存环节的 风险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人员相应开发 出一些适合 CCS 的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框架。 文献[13]对 CO2 封存可能存在的健康、安全和环境风 险进行了总结,指出地下封存风险 (泄漏、地震等) 相对于地面风险更难监测和管理,亟须建立一套完 整的风险管理框架。文献[14]从环境风险的角度运用 生命周期评价法对电厂 CO2 的捕捉技术进行了分析, 指出 CCS 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厂所选 择的捕捉技术。文献[15]针对 CCS 系统的不确定性提 出一种基于模块化和概率分析的逻辑树风险评价方 法,该方法将整个风险评价过程分解成了可管理的 部分 (模块),有助于识别关键风险因素。 1.3 公众认知及接受度评价研究
由于 CCS 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在其发展过 程中难免会出现法律监管的真空,明确的政府政策 与法律框架也会带给投资者信心,推动 CCS 发展, 因此对 CCS 相关法律及政策的设想也是目前研究的 重点。文献[22]指出欧盟现行的法律框架对 CCS 的实 施构成了挑战,表明只有对 CCS 相关活动做出明确 的界定,才能提升透明度和政策稳定性,推动 CCS 的有效实施。文献[23]探讨了欧盟范围内促进 CCS 大 规模实施的政策工具,并对各种政策工具进行了评 价,指出欧盟层面的行政命令或低碳标准有利于 CCS 在欧洲的大规模实施,也有利于环保组织进一 步接受 CCS。文献[24]以加拿大 Alberta 省为例,对 该省和该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总结,指出对现 有法律进行补充和完善即可应对 CCS 的相关活动, 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 CCS 实施后,诸如对地下 CO2 的管辖、所有权、监管和责任等问题的法律法规 建设。文献[25]认为为推动 CCS 发展,美国应尽快建 立统一的法律框架,而争议主要集中在对地下储集
(1. Key State Laboratory for Geological Study and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2. College of Energy Resour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化石能源消费 的迅猛增长,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近 50 年 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环境造成了显著
收稿日期:2011-02-25
负面影响[1]。如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 点[2- 3]。考虑到艰巨的减排 任 务 以 及 清 洁 能 源 的 发 展 现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于 2005 年特别推荐了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CCS),以期实现
消费大国,CO2 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对 CCS 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由于我国在该领域 的研究刚刚起步,为促进我国 CCS 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研究领域、研究
角度和研究方法总结了发展趋势,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领域。
关键词:碳捕捉与封存;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As a new means of emission reduction,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 However, the technology has yet to reach the commercialization stage, and there are some uncertainties in its implementation on large scale. As one of the largest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coal in the world, China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CO2 emission mitigation, and therefore far-reaching research on CCS is both important and urgent. Considering that China’s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tudy of CCS at home and abroad, studies its trend in terms of specific fields of inquiry, perspectives taken in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areas where further intensive studies are needed.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study status; research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