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和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焦距为50mm和300 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 的凹透镜一个,(以上透镜在“JZ507型光具座”选取)滴管一个,磁带盒一个,小烧杯一个,少许清水,带有箭头的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引入: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2、提问:透镜有几种?哪两种?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

引用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比刚才放大更多。

新课教学:一、望远镜

(一)、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发现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的像

要求说明:用的是哪两个透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看到的是怎样的像。

1、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开普勒望远镜)调整目镜,观察远处,可观察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2、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显微镜)调整目镜,

观察细小物体,可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二)、望远镜

1、介绍望远镜的构造

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应注意什么?

靠近眼睛的是目镜(凹透镜),靠近被测物体的是物镜(凸透镜)。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或其它强光源,否则会损伤眼睛。

2、望远镜的原理:

原理:物像:u>2f 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f 正立、放大的像.

3、望远镜的应用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4、望远镜的类型

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显微镜

在组合透镜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利用两个凸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放大的虚像,———显微镜。

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原理:物镜f<u<2f

目镜u<f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

设问: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相同的地方:它们的目镜、物镜都用的是凸透镜

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很短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五)、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望远镜和显微镜而看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我们可以预见我们会看到得更多,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奥秘的,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未来就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三、作业布置:课本77页1、2、3、4、5、6

板书设计

反思:1、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引导学生去思考: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教学时可以在投

影片画一小物体,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片画面上的这个物体,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屏幕画面上的这个物体,然后让学生拿着放大镜再去观察这个物体。说明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是利用两个透镜放大作用的组合制成的。这里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感受。

2、影响视角的因素:

视角就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就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看清楚物体该怎么办?

(生讨论)归纳:要想看清楚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1)、减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2)、增大物体在眼睛内的视角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