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标杆研究背景

合集下载

企业岗位知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岗位知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岗位知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也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发展与生存的一大关键因素。

因此,企业重视岗位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的共享、传递与存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岗位知识管理(Job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JKM)是以岗位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促进知识的价值创造、共享和传播,不断完善员工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

岗位知识管理旨在将企业中的现有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知识孪生和流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国内外对于岗位知识管理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但中国企业对岗位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知识管理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难以传承、组织对知识管理的要求不高、识别知识管理的绩效不够有效、缺乏知识管理指标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提出提高企业岗位知识管理的水平、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岗位知识管理模式、发掘和利用企业内部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措施,有助于推动岗位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深入研究。

因此,对企业岗位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四个方面对企业岗位知识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1)岗位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对岗位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和分析,探讨其内涵、特点和优势,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

(2)岗位知识管理的模式和实践以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结合案例分析和访谈等实证数据的收集,系统分析和比较不同岗位知识管理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总结出岗位知识管理的优秀经验和不足之处,探索提出提高岗位知识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建议。

(3)对影响岗位知识管理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研究影响岗位知识管理的各种因素,例如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员工素质和企业战略等,探索这些因素对岗位知识管理的影响机制。

标杆管理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标杆管理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青岛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标杆管理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学生姓名王然学号201403205348_指导教师王万里___________学院经济管理学院________专业物流管理年级2014级_____答辩日期2018 年 06 月 02 日_青岛工学院标杆管理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评阅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答辩小组成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所谓的标杆管理的定义如下:“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和持续的评估过程,通过比较组织过程和全球商业领导者,不断比较有助于改善业绩的信息。

”标杆管理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500强公司中有90%在1996年的日常管理中使用了标杆管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使用标杆管理,这是管理现代企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

事实上,标杆管理就是“通过实例学习”。

这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体系,这是我们从模型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学习。

海尔,联想等中国知名企业也采用了基准测试方法。

巨大的成功。

标杆管理是一种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可以不断搜索和识别行业或其他行业的最佳实践,将它们与组织的相同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实施最佳实践。

不断提高生产力和追赶的管理活动将有助于改善公司的业务战略和管理。

关键词:标杆管理;质量管理;核心竞争力AbstractThe so-called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s defined as follows: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and continuous evaluation process, by comparing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with global business leaders to continuously compare information that helps improve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emerged in the late 1970s. 90% of the top 500 companies in the world used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n their daily management in 1996.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using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ethods of managing modern enterprises. In fact,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s learning by example. This is an effective system of management methods, which is w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the model and, as in the case of He studies. Haier, Lenovo and other well-known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also adopted benchmark testing methods. A great success. Benchmarking is a systematic and structured approach that continuously searches and identifies industry or other industry best practices, compares them to the same aspects of the organization, identifies gaps and implements best practices. Continuous productivity and catch-up management activities will help improve the company's business strategy and management.Key words: Benchmarking managerment; Implementation process;Implementation status目录1 前言 (1)1.1 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理论概述 (2)2.1标杆管理概念 (2)2.2标杆管理的本质 (3)2.4标杆管理作用与影响 (3)3 中小物流企业标杆管理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3.1中小物流企业实施标杆管理现状 (5)3.2中小物流企业实施标杆管理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5)3.2.1对标杆管理认知不全面 (5)3.2.2所选标杆主题的缺陷 (5)3.2.3标杆瞄准上的缺陷 (6)3.2.4 标杆瞄准执行成员选择的缺陷 (6)3.2.5 标杆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 (6)3.2.6 信息体系过程调整的缺陷 (6)3.2.7忽视创新性的缺陷 (6)4 中小物流企业实施标杆管理的对策 (8)4.1 充分了解认知标杆管理的作用 (8)4.2 建立完善的标杆管理系统 (8)4.3创建完善的科学标杆管理体系 (8)4.4完善标杆管理的成员选择机制 (8)4.5建立完善的科学标杆管理系统 (9)4.6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9)4.7 正确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1 前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人们生产运营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网络经济越加完善成熟。

背景资料(标杆知识)

背景资料(标杆知识)

标杆管理背景材料尼罗河的礼物。

埃及,一个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

出了埃及阿斯旺博物馆向左走,就可以看见尼罗河的潮位标尺,它是用来测定经常泛滥的尼罗河水位的。

这里共有90级台阶直通尼罗河,台阶旁的墙上刻有花纹。

据说,这些花纹就是用来测量水位的标识,可以说这也就是“标杆”(Benchmark)一词的起源。

《美国传统词典》对“Benchmark”的解释是:A surveyor’s mark made on a stationary object of previously determined position and elevation and used as a reference point in tidal observations and surveys 相应的中文是:“水准点在事先确定位置和高度的固定物上的测量标记,用作潮汐观察与测量的参照点。

”全球最早的标杆,尼罗河潮位标尺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对古埃及的生活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那时一年通常分成三个季节:涨水季、退水季和收获季。

每季四个月,每月30天。

一年之终,另有额外的五天。

尼罗河上涨时,浇灌了肥沃的土壤,退水季时人们开始耕耘、播种,然后就等待收获季节的来临。

尼罗河水虽然造就了丰饶的农业生产,但是每年也淹没了农田的阡陌和沟渠。

因为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重修灌溉系统和丈量、分配土地,所以在新石器晚期,埃及就发展出相当成熟的政治组织。

由于每次涨水过后,田地的分界线就消失了,为了重新分配时做到公平,埃及人发明了一套测量面积的方法,这使得埃及人的数学和几何学在早期就相当专业了。

涨水季节,大量的农村劳力闲置,正好可以作为大型公共工程(例如金字塔)的劳力来源,政府则以粮食支付工资。

“标杆”就这样成为尼罗河退水后勘界用的重要工具。

大约公元前4000年,为了准确地测量土地,埃及还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土地测量员。

正是由于把埃及的测量技术引进了希腊,所以,后来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才将其发展成一般性的几何学。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经验、技能等有效地整合和共享,以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尤为重要。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可以科学地衡量企业知识管理的绩效,准确把握企业知识资产的价值和贡献,从而指导企业制定科学的知识管理战略和实施方案,优化知识管理过程,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因此,深入研究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刻不容缓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知识管理战略和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梳理知识价值链理论,分析其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2. 探究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总结常见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3. 构建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框架,包括评价指标、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等。

4. 实地对某企业进行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考察评价方法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知识价值链理论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该部分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 实证研究法:选取某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深入了解该企业的知识管理情况,总结评价方法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3. 数理统计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确定企业的优化方向。

四、研究进展计划第一年:1. 完成文献综述,系统梳理知识价值链理论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2. 完成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现状的调研和总结,总结常见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3. 构建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框架,包括评价指标、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等。

知识管理调研报告

知识管理调研报告

知识管理调研报告知识管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知识管理是指通过采集、整理、存储和分享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以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施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以便为企业提供相关建议和改进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问卷,通过对文献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分析,以下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结果:1. 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多数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98%的企业表示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被认为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但也有一些企业对知识管理缺乏了解,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2. 知识管理的实施情况近70%的企业已经开始了知识管理的实施,并且建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团队或部门。

这些企业主要采取了知识共享平台、培训和跨部门合作等方式来促进知识管理的实施。

同时,还有30%的企业尚未开始或刚刚起步,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实施方法缺乏清晰的思路。

3. 知识管理面临的挑战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文化差异、员工参与度不高、技术支持欠缺等问题。

文化差异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企业需要改变员工对知识管理的看法,并创造一个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同时,员工参与度不高也是问题之一,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管理。

此外,技术支持不足也是知识管理的一大困扰,企业需要加大投入,提供更好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本次调研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提高知识管理的认识企业需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宣传和培训,使员工深刻理解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态度。

2.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管理素养和技能,激励员工参与知识管理,增强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加大技术支持投入企业需要加大对知识管理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技术平台和工具,以支持知识的采集、整理、存储和分享。

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定义: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称基准管理。

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管理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2008-5-28一、标杆管理法的产生背景与应用,二、标杆管理法的类型,三、标杆管理法的作用,,一、标杆管理法的产生背景与应用标杆管理法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标杆管理法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标杆管理法的产生背景是美国施乐公司当时面临的市场环境,它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的实际垄断地位,但是1976年以后它遭到了来自国内外尤其是日本竞争者的全方位挑战。

佳能、NEC 等公司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产品并且能够获利,同时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开发人员减少50%,这样使得施乐公司的市场份额从82%锐减至35%。

施乐公司面对着竞争者的威胁开始向日本企业学习,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标杆管理。

施乐公司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并对流程进行重组,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后施乐公司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

其后施乐公司开始大范围地推广标杆管理法,并选择了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进行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相应措施。

随后,摩托罗拉、IBM、杜邦、通用等公司纷纷仿效施乐公司采用标杆管理法,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行业内外管理实践最好的公司进行标杆比较并努力超越标杆企业,它们也成功地获取了竞争优势。

此后,西方企业开始把标杆管理法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思想和管理工具,通过标杆管理来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标杆管理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其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标杆管理法的定义是:标杆管理法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以知识管理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知识管理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知识管理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教研组作为学校内最重要的教学组织结构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研组的活动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教研活动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教师缺乏自主和创新,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难以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匹配,课程评价和教育质量监控也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知识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可以帮助教研组解决上述问题。

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共享、保存、传递和应用,通过完善的系统技术和软件工具,将教研过程中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知识产出。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以知识管理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应用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以知识管理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解决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掌握知识管理理论和教研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因素;3、研究知识管理在教研组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4、制定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教研组活动规范和操作流程;5、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学和教育质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研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知识管理理论和教研组的基本概念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流程与工具等;教研组的定义、组成、职责与规范等。

2、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因素教研组活动的现状与问题;教师参与度、自主性、创新性的因素分析; 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应用问题,课程评价和质量监控问题等。

3、知识管理在教研组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知识管理在教研组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和流程设计;教研过程中知识资产的收集、整理和运用;知识管理在推进教研组活动中的效果评价。

知识社会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知识社会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知识社会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是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大环境下,知识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知识管理的背景当前,知识是社会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基础和动力。

知识经济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知识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需要进行知识管理来发掘、整合、分享和创新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向生产力转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绩效。

然而,当前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尽管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清、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知识管理的流程不完善、知识管理的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因此,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包括知识资源开发、知识管理流程设计、知识组织与共享、知识转化与创新、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

知识资源开发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起点。

企业需要从内部和外部获取各种知识资源,包括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经验知识、专家知识等,为企业的决策和创新提供依据和资源。

知识管理流程设计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管理流程设计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目标,设计知识的获取、整合、存储、共享和应用的流程,使得知识管理能够顺畅地进行。

知识组织与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

知识的组织需要将知识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和组合,使得知识的结构更为清晰,使用更为方便;知识的共享需要建立与实际业务相结合的知识共享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同时也需要考虑知识的保密和安全问题。

知识转化与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

知识的转化需要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实际业务,实现知识到生产力的转化;知识的创新需要通过创新方法和创新流程,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标杆研究背景
1、研究起因
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是一种竞争资源,并将知识管理作为一门新的领域加以研究,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

期间,众多企业、服务商和研究机构投入研究,其中产生的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今天的知识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91年野中郁次郎发表了题为《知识创新型企业》的论文,揭示了日本企业利用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给美国企业带来很大的震动;1993年彼得?
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著作,也宣告了人类社会正处在知识社会的大门口。

与学术界开始形成的知识管理研究圈相适应,在以美国企业为首的西方企业中开始掀起知识管理应用的热潮;目前,财富500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引入了知识管理。

时至今日,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不仅成为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工具,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方向,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总体上来看,如何建立体系化的知识管理标准、标杆和方法论?
在管理提升维度,如何理清知识管理和创新、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标杆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实现合力提升企业管理?
在IT方面,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化,加强IT管理支撑和业务支撑作用,实现知识化和智能化?
这些问题都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

现阶段进行知识管理标准制订、方法论体系化都还尚不成熟,但通过知识管理标杆研究总结知识管理经验、模式与成功标准,分享最佳实践,相信能给中国企业和知识管理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和应用参考。

蓝凌公司联合《IT经理世界》、《首席财务官》、《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机构适时发起“知识管理标杆研究.中国2005”,相信将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研究方法
本次知识管理标杆研究,以知识管理成熟度的调查为核心,同时还关注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也会通过国内优秀企业的知识管理案例撰写来积淀和共享优秀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并以此来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的深化应用。

(1)、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调查
A.调查主题和目标:
该调查的主题是知识管理在中国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中的应用成熟度状态。

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够揭示出中国知识管理应用的整体现状,同时为建立中国知识管理标杆库奠定基础。

B.调查对象和要求
本次知识管理成熟度调查已经完成对2000余家机构调查的样本提取和结果分析。

调查机构希望对象:多区域、多行业、多规模;有中国KM代表性;具体运作中视收集情况做有侧重的补充调查。

该问卷调查主要关注机构中的以下人员:企业高层;CIO/CKO;业务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人员
(2)、中国知识管理趋势调查
A.调查主题和目的
该调查的主题是知识管理在中国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够揭示出中国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发展前景和挑战,同时为参与此次调查的公司提供关于如何正确规划、导入和提升知识管理的必要基础信息。

我们将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的调查报告的发布,帮助中国的企业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约束和主要的发展趋势。

B.调查对象和要求
该问卷调查主要关注以下对象:企业总裁;企业CKO和CIO;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IT经理等。

知识管理趋势调查将在对2000余家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网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问卷调研样本,以使最终的调查结果具备充分的基础。

(3)、活动调查方法
A、问卷设计:由蓝凌公司设计,征求相关专家(含研究机构)的咨询意见,并转化为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

B、问卷发布:调查对象为企业经营管理阶层及商务人士和专业人士,通过蓝凌公司、合作媒体、合作专业机构和专门的网站发布调查问卷。

C、问卷回函:邮寄回函至专家或通过专设的调查站点填写回函,最后统一回归到主办方进行汇总和分析。

D、数据处理:由蓝凌公司负责开发调查数据分析程序,各家媒体或专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数据,撰写分析文章;也可以使用蓝凌及特邀专家提供的稿件。

E、调查结果:由主办方、合作媒体和网络伙伴进行发布。

同时各家合作媒体可根据调查数据独立撰写文章或专访有关的管理人员或专家,有关文章将自动授权蓝凌和网络媒体免费转载。

3、研究样本
本次调查共回收样本2072份,同时还对20多家企业进行了个案调查。

2072份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地区分布:参与调查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及浙江和山东几个省区。

大区域分布:被调查机构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

这也说明这几个区域的机构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比较高。

机构类型分布:机构类型上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占很大比例。

其中,民营企业为26%、国有企业为25%、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占17%、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各占12%
上市公司分布:此次调查约有1/4为上市企业。

企业规模分布:此次调查中机构员工总数在2500人以下的机构占了近3/4。

其中,人数100-1500约占30%;人数为500-2500约占21%;人数在2500以上的约共占27%
行业分布:从行业分布来看:调查的行业比较广,涉及到了各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和IT业企业相对比较多。

调查对象职务分布:职务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企业的高层及信息化相关部门。

其中,信息主管占21%;专业技术人员占19%;董事、主管占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