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研究已超过十年
科学管理研究的内容

科学管理研究的内容1.引言1.1 概述科学管理研究是一门涉及组织与管理的学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和理论,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生产力和竞争力。
它关注如何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员工绩效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管理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
科学管理研究致力于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流程和有效的指导原则,来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科学管理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探索和发现组织运作中的规律和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它着重于数据分析和决策科学,并通过研究管理过程和方法,来改进工作流程和流程重组。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科学管理研究对于各类组织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决策能力,从而增强组织竞争力。
未来,科学管理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它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新兴技术和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科学管理研究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总而言之,科学管理研究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其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它是一门充满活力和前景广阔的学科,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引言:第一部分是引言,在引言中我们将对科学管理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本文的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正文: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两个小节:科学管理的定义和科学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2.1 科学管理的定义"这一小节中,我们将详细解释科学管理的概念和内涵,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原则。
在"2.2 科学管理的发展历程"这一小节中,我们将回顾科学管理的发展历史,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
证券行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作关系 , 员工也 就不愿互 相分享工作经验 和学 习体会 等。因此 , 人 才流动J 胜大这一 问题给企业知识管理提 出了不小 的挑战 。 2 2 3 、 缺少对知识 管理收益的评估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归 根结底是 为企业创造 财 富 , 因此 成功 的 知识管理必须能直接或 间接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知识管理 的 收益在各个方面都有体 现 , 比如 : 提 高工作效 率和管 理水平 , 提 升 竞争力 , 提高客户满意度 , 提高公 司利润额 等。可 以看 出, 知识 管 理 的收益是很抽象 的 , 不易衡 量的 , 知识管理收益 的评估难度也 因 此 而加大 , 导致不少公司缺少对知识管理收益的评估 工作。 2 2 A 、 缺乏专门人才 在证券企业 , 通常都聚集了大批高素质 的证 券 、 金融 、 法律 、 财 务 和计算机等 各类 专业人 才 , 而在 知识 管理 这一 块却 相对 缺乏 。 当公 司要求实施 知识管理 的时候 , 由其他证券专业 人员来从 事知 识管理工作 , 而放弃其原来建立的 良好 的顾 客关 系 , 可能会损失 由 顾 客交易提取 的佣金 , 这会 导致转而从 事知识管理 的员工不愿 意 心一 意的做知识管理 , 从而影响知识 管理的实施效果。 3 、 证券行业实施知识 管理 的策略 3 . 1 、 提 高员工对知识 管理 的接 受程度 全 面的认识知识管理可 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及量化知识 管理 的实施效果两个措施 。 ‘ 依据现有证券员工对 知识管理 的认识 , 公 司管理层 可 以利用 内部 网站 , 内部刊物、 会议 等多种方 式对知识 管理进 行宣 传引 导 ,
营业部形成投资顾 问团队和理财经理 团队的组织结构 。这 种团 队 型的组织结 构是扁平化组 织结构 的一种形 式 , 不仅减少 了中层管 理人员 , 扩大 了员工业务知识范 围和知识权限 , 还提高 了员 工知识 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论学校知识管理

第23卷 第8期 2006年8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01.23 No.8
Aug 2006
论学校知识管理
i 毫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ol4) 【摘要l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使学校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管理的新方向与新模式,而 且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思考的方式与背景。由于学校与 企业之间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学校管理尚属尝试阶段。在实践上。学校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与模式也还没有实 证性的案例。但知识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l知识管理;学校管理;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G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1672—6022(2006)08-0011-0'2
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使学校面临知识管理 的挑战。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管理的新方向与新模式。而且 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知识管理理论的 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思考的方式与背景。由于 学校与企业之间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学校管 理尚属尝试阶段。在实践上,学校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与模式也 还没有实证性的案例。但知识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方向与必然 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对这—课题进f亍深入的研究。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在探讨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 知识管理的概念。 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 内外学者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他们 分成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认 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 是对人的管理”,综合学派则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 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 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事实上,如果从组织管理全局的角度系统地、全 面地审视,知识管理则不仅体现为完善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在 处理数据和信息方面的能力,如知识的分类、创新、编码、共 享、应用等一系列任务,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学习型组织文化的 建构,关注知识的创新与组织效能的全面提升。知识管理是一 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 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 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 基于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所谓学校知识管理是指为实现 学校发展目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相统一的管理平台基础上,对学校知识的捕获、储存、交 流、共享、创造和更新的过程。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学 校知识的管理、对学校知识活动的管理以及对学校知识工作 者的管理三个部分。 (1)学校知识管理。这里的学校知识包括学校显性知识和 学校隐性知识两部分。所谓学校显性知识,就是指已经被编码 化了的容易获得、容易理解和容易交流的知识。一般以文字、 图像、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存储在图书馆、局域 网或数据库中,可供人们交流。如教师的教案、学生的笔记、论 文集、教材、学习手册等参考资料,也包括电子化文档资料、数 字化期刊、电子图书、软件、数字化视频、BBS和其他数字化形 式的信息源。学校隐性知识是指无法用系统的、清楚的编码语 言表现出来的知识。也可以说是那种隐含于个体内部的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这种知识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经验和主 观感受,具有极强的个性,很难传递,也难以模仿。学校中的隐 性知识,主要就是教职工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关于教学 和管理的个人化的、未被分享的知识。一方面,它隐含在教师 个体之中。主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教学技 能、技巧、经验与诀窍;另一方面,它隐含在学校的群体、职能 部门之中。包括群体掌握的技艺以及群体、部门之间合作过程 中的默契和协调能力以及学校的文化、价值体系等。 (2)学校知识活动的管理。学校知识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知 识的生产、传播、共享以及创新等活动。因此,对学校知识活动 的管理就涉及到知识生产的管理、知识传播的管理、知识共享 的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管理等几个部分。其中,知识共享和知识 创新是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对学校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日本著名管理学家野中指 出:“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 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 工具。”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 但是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因而,对学校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也 就成为了学校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知识管理崇尚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加以 控制的工具性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和自由意志的主 体。学校知识管理主张用精神激励等一些手段来对学校知识 工作者进行管理。
隐性知识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被加以管理开发和利用。
社会各组织要想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要有对知识进行系统组织、管理协调、配置和提供使用的能力。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指可用语言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可供交流、共享的那部分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知识管理界认为,隐性知识往往具有比显性知识更大的潜力, 若能对隐性知识加以引导和开发利用,将对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企业如何挖掘和利用隐性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
所谓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就是指:整合运用组织、文化、战略、流程、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基于企业业务内容和职能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共享体系,最大限度地尊重知识及有知识的人,实现企业知识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保持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场管理文化变革。
在运作上,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
隐性知识的提出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隐性知识占据整个组织知识存量的90%。
所以,加强企业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十分必要。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例子:伊士曼柯达公司与2011年10月11日申请破产。
其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对市场反应迟钝,依旧沉浸与他们的“胶卷时代”,而忽略了数字技术的发展,然而,该公司的管理层中有3为来自电子专业.可见,忽略隐性知识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可以看出:1.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动力,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储存在人的头脑中,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人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和网络仅仅是工具和渠道。
人们利用它的目的是要借助其巨大的信息处理、储存和传播能力来扩展和延伸人的脑力。
当人们无法区分信息与知识的差距时,资源投入的重点是信息技术设备.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还是来源于人的大脑.2.隐性知识支撑着企业的竞争力。
施乐公司

4、开创家庭式的办公环境。公司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了 改善,员工工作空间的墙被涂成了浅粉色、紫色、黄色和
绿色,全部的工作空间都是平等和开放的。施乐公司认为,
这样有助于创造一个充满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员工之间进 行公开、坦诚的交流。
施乐公司
19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六、改变传统的营销方法
传统的营销方法是指企业与客户之间只 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现在要改变这种单 一的关系,变客户为合作伙伴,充分挖 掘客户的有效资源,在营销过程中促进 企业与客户的共同发展。
施乐公司
13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三、建立企业内部网络
4.知识的搜集:这个知识库保存知识管理研究资料、 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其中也包括施乐职员 已经做的工作和有关施乐公司的文章。除此之外, 还有有大量施乐的知识管理案例研究。
5.产品、技术和服务:该部分目前尚未开放。它将 保存施乐公司及相关公司的知识产品、技术和服 务信息。
施乐公司
11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三、建立企业内部网络
施乐公司专门建立了名为“知识地平线”的 内
部网络。这个网络在1997年11月首次登亮 相,“实况转播了施乐和永安公司联合举办
的 “知识超越”会议,有1500-2000名职工访
问
了这个网络。将这个网络取名为“知识地平 线”
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知识施管产乐理公案业司例分刚析 刚兴起,社会对知12
施乐公司
7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一、密切注意和深入研究知识管理的发 展趋势
2.参加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等100名知识管理者组成 的研究小组。他们大多是世界500家大公司中负责知 识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该小组一年开展一两次研讨 活动,以沟通各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进展情况,探 讨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和管理要点

《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和管理要点》摘要:从2020年02月14日在中国知网检索的结果看,目前研究知识管理的文章也不少,但专门以知识传承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还较少,以企业管理中知识传承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仅3篇,以“知识传承”为主题且关键词中含有“知识传承”一词的文章有99篇,以“知识传承”为标题且关键词中含有“知识传承”一词的文章有53篇,但其中多以中医或其他技术传承为主要内容,不是我们从企业管理角度所讲的知识传承,管理企业的知识传承,主要有识别、收集、保存和传播四大要点,这也是知识传承的主要实施步骤,如此人人相传,代代相传,就是知识的传承,能引导和控制这种传承持续进行的机制,就是良好的知识传承机制,也是良好的知识管理,按照前文所述要点,将知识传承的识别、收集、保存和传播四方面内容,落实到制度规定上,配置相应人员和硬件资源,使企业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经传承、过滤、创新、再传承,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让这传承工作持续自动运转,这便是知识传承的良好机制,这机制,本身也是一种知识韩顺【摘要】通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总结、研究和逐渐应用,许多研究人员和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进一步探讨何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可以发现,知识传承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传承是各类管理工作和企业问题的根,它是企业管理重中之重的内容。
识别、收集、保存和传播是做好知识传承的四大关键步骤。
【Abstract】Through more and more summary, research and gradual application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have realized that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Further discussion on what is the co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be found that knowledge inheritance is the co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inheritance is the root of all kinds of management work and enterprise problems,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dentification,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and dissemination are the four key steps of knowledge inheritance.【關键词】知识传承;企业管理;知识管理;持续发展;竞争力1 引言知识传承,是古往今来一直在做的事,只是从理论上把它明确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是在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原型框架的研究

经营与管理
《 内蒙古煤炭经济》
4)知识型组织框架
2006 年第 3 期 .
对于知识管理现象的研究导致了几种知识管 理框架的提出。知识管理框架可以分为描述性框
‘ Choo(1996)描述了一个知识型组织框架。在
该框架中, 有三个过程: 感知、 创造知识和制定决
策。感知就是一个组织试图了解它的周围环境的
A Prototype Framework of Enterpr 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Y UShu-jui, A NHai-zhong }
( 1.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Huhehaote, 010051)
解过程。
5)知识管理阶段框架
Van der spek 与 Spijkerver( 1997)将知识管理
描述为由四个阶段组成的周期 :概念化、 反映、 行动 和回顾。概念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知识进行
1)知识管理支柱框架
Wiig(1993)提出了 知识管理的支柱框架, 他将
气 知识管理要素分为三个类型, 称为三个支柱。这三 个支柱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 是基于对知识创 造、 知识表达、 知识应用和知识传递的全过程考虑 的。第一个支柱与知识和知识充分性的探索有关, 包括知识的调查和分类、 知识分析、 知识抽取、 知识 编码和知识组织等相关活动。第二支柱是有关知 识评估及其相关活动的。第三个支柱是不同的知 识相关活动的综合, 包括知识相关活动综合化、 知 识处理、 使用和控制、 知识传递和知识自 动化。
中图分类号:09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一 0155(2006)03 一 0056 一 04
近十年图书馆现代管理理念研究综述

2 0 1 3年 7 月
He b e i L i b r a r y J o u r n a l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河北钟技阉苑
Vo 1 . 2 6. No . 4
J u l y, 2 0 1 3
1 1 1
O . 3 2 O . 3 2 O . 3 2
3 4 ・
2 研 究 主 题 分 析
为对其 他研 究 主 题 进行 深 入 分 析 , 在 此 剔 除 描
一
关键 时刻 管 理 强 调 企 业 要 营 造 良好 的服 务 质
O . 3 2
O . 3 2 O . 3 2
团 队 建设 管理 核 心 价值 观 读 者需 求 管理
・
4 4 4
1 . 3 O 物 业管 理 1 . 3 O 物 流 管理 l I 3 O 供 应链 管理
1 1 2
O . 3 2 动 态 目标 管 理 O . 3 2 超 市管 理 理 念 0 . 6 5 q c 小 组 管 理
5 7 . 1 4 5 S管 理 6 . 8 2 组 织 文 化 管 理 4 . 2 2 经 营 管理 3 . 2 5 信 息 沟通 管 理
1 . 3 O 文 化 管 理
0 . 6 5 六 西 格 玛 管 理
人力 资 源管 理
营销 管理
1 O
9
3 . 2 5 双 因 素管 理
O . 3 2
绩 效 管 理
全 面质 量 管 理 标 准 化 管 理
6
5 5
l _ 9 5 一 门式 管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文獻探討 -IT支援知識管理狀況
現有IT對於知識管理的支援有限
僅限於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data warehouse, mining tools, intranet/extranet及群組軟 體
6
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文獻探討 -群組軟體的發展
群組軟體的發展
群組軟體提供基礎架構以支持知識工作,改善知識 創造與管理的環境,但對於知識管理本身並沒有直 接支援
群組軟體提供虛擬的辦公室環境,提供網路化的工 具可以分享、索引、複製文件資料庫與討論緒、共 同文件編輯能力、多媒體通訊功能等
群組軟體可緩和合作的損失,尤其是當面對面合作 是不可行時產生的損失
知識流程設計與知識管理系統設計的整合鮮 見於現有的知識管理文獻與實務
如何以資訊系統方法學技術工具來設計與建 置知識系統
是否他們與Database 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s, expert systems, groupware,這些本 文欲彰顯極重要的知識管理問題
4
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文獻探討 -知識管理的發展
IT協助知識工作主要在於資料與資訊,而非知識,歸咎 於現今知識管理的所經歷的困難(Ruggles 1997)。
知識,就定義而言,是知識工作的重心,與資料與資訊 非常不相同(Davenport 1998, Nonaka 1994, Teece 1998)
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Knowledge Systems and Processes
第二組 吳明憲 曾昇柏 黃峻詳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Overview
development
Prototyping)
Interviewing, use case Employ IS
3
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文獻探討 -知識管理的發展
Miles et al.警告,雖然知識的內涵越來越豐富,他會迷惑 20世紀所發展的管理方法。
知識非常難以管理,知識工作對於流程再造與流程創新是 一股頑固的抵抗力量(Davenport 1995) 。
知識創造主要是個人的行為活動,由專業、教育良好、相 當自主、且通常在公司負有重責的知識工作者所執行,知 識工作者傾向追尋自我及自我的價值,他們通常會抗拒管 理階層對知識活動的介入。(Nonaka 1994, Davenport et al.
Hammer, “Paving the cowpaths”, “automating the mess”,再造使原先不堪一擊的流程更迅速的崩潰
IT需要能支援與整合流程的設計Daveport 1993, Nissen 1998),包含組織、人員、程序、文化及其他因 素
8
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文獻探討 -知識管理相關議題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2
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文獻探討 -知識管理的發展
以往知識力量歸於個人成就,現則認為是企業層級的實 務—知識管理(Davenport et al. 1998)
知識管理的研究在決策支援系統與專家系統領域已討論逾 10年,最近又蓬勃發展(Shen 1987)
1996)
重要的知識是隱性的,且非結構性的,通常獨立於組織之 外,這會嚴重阻礙識別、獲取、解譯這類的知識。
公司知識以往都儲存於紙本文件以及人的腦中(O’Leary),
紙張文件難以拿取及管控版本,而知識存於人員是一個弱
點,會因人員輪替或離職而損失,這種弱點所造成的損失
因流程再造的組織縮減而趨嚴重 (McCartney, 1998)
9
3-tier 分析架構
Methodolo gies
Techniques
Tools
Information Systems Expert Systems
Structured Analysis,
Employ I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thodologies
rapid prototyping, OO- (like
處理的對象大部分是“Data”,甚至不到處理資訊的 層級,更不用說知識了
網際網路的工具(intranet/extranet) 功能主要在於資 訊的管理與傳遞,而非知識,雖然現有的系統已有 很大的改善
Nakano, information is just a flow of messages, not knowledge
知識管理研究已超過十年,但是知識流程設計 與知識系統設計的整合則鮮見,此研究由三個 整合性觀點探討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整合
再造工程流程創新 專家系統知識的獲得與展現 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
新方法涵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個範圍設計考量,讀者可知如何
識別、選擇、組合與整合必需的應用元件與技
術以達到有效的知識系統與流程設計
群組軟體可以處理知識工作衍生物的再使用,比如 成功的顧問建議書與分析的再使用
7
知識管理與系統設計文獻探討 -流程再造的發展
流程再造的發展
第一波流程再造,將IT帶入流程,不保證效能改善, 造成痛苦、昂貴與錯誤百出。有許多企業經歷因再造 而績效降低(Caron et al. 1994, Hammer et al. 1993)
知識資產通常被認為比傳統的勞力與財務重要(Forbes 1997)
許多著名公司依靠知識工作的程序創新所增加的競爭力已 超越產品與服務(McCartney, 1998)
知識轉變為關鍵的經濟資源,成為重要唯一的相對優勢的 來源(Drucker 1978)
有些研究預測未來知識工作會佔總工作的25%,而 Fortune 100公司會有40%設立CKO職位(Roberts,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