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36例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盐酸特比萘芬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盐酸特比萘芬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盐酸特比萘芬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盐酸特比萘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以来,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就盐酸特比萘芬的临床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报道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ies of last century came onto the market,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and appli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about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and point out its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future.[Key words]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Clinical application;Adverse reaction鹽酸特比萘芬(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推出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抗菌作用力强,其药理毒性又远比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及灰黄霉素的毒性小,备受人们关注[1]。

本文在查阅近十五年来盐酸特比萘芬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盐酸特比萘芬的临床研究进展及不良反应报道作一综述。

1 应用背景盐酸特比萘芬是一种既可口服也可外用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化学名为(E)-N-(6,6-二甲基-4-炔-2-庚烯)-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其作用机制是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角鲨烯环氧化反应受阻,起到抑菌作用;该药在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后,其前体角鲨烯在细胞内大量累积导致麦角甾醇缺乏,使真菌细胞中毒死亡,起到杀菌作用[1,2]。

盐酸特比奈芬软膏治疗浅层皮肤真菌病90例疗效观察

盐酸特比奈芬软膏治疗浅层皮肤真菌病90例疗效观察

盐酸特比奈芬软膏治疗浅层皮肤真菌病9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浅层皮肤真菌病患者采用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7年6月-2020年3月为选定研究时间,抽选评估样本为本院收治浅层皮肤真菌病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案差异模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n=45。

对照组患者行硝酸咪康唑霜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 <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浅层皮肤真菌病患者采用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关键词: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浅层皮肤真菌病;疗效皮肤真菌病属于真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疾病,其主要类型包括浅层皮肤真菌病、深层皮肤真菌病[1]。

浅层皮肤真菌病可累及患者毛发、表皮、甲板等组织结构,深层皮肤真菌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及骨骼等。

浅层皮肤真菌病可导致皮肤组织产生强烈不适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及时行对症治疗干预。

临床治疗浅层皮肤真菌病的常规方案为抗真菌药物干预,为提高治疗效果需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药理特点合理确定治疗方案[2]。

盐酸特比萘芬为抗真菌感染类药物,关于其治疗浅层皮肤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尚缺乏系统评估。

本研究择取本院患者为基础分析样本,评价分析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7年6月-2020年3月为选定研究时间,抽选评估样本为本院收治浅层皮肤真菌病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案差异模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n=45。

全部患者经真菌镜检及综合临床症状分析确诊为浅层皮肤真菌病,无抗真菌药物用药史,且同意参与本研究。

总结分析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跨度范围值21-66岁,平均(43.59±2.46)岁,其中体癣15例、股癣17例、手癣4例、足癣9例。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跨度范围值22-64岁,平均(43.51±2.38)岁,其中体癣16例、股癣14例、手癣5例、足癣10例,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观察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观察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观察目的研究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皮肤癣菌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盐酸特比萘芬片口服联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给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例数、整体治疗效果以及真菌清除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鳞屑、角化和皲裂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和真菌清除率96.67%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盐酸特比萘芬片内服联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疗能够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真菌清除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标签:皮肤癣菌病;特比萘芬;内服治疗;外敷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类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包括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并引起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鳞屑、角化和皲裂等临床症状。

目前,临床上处理真菌性皮肤病的方法是给予抗真菌乳膏外用,但是整体效果却受到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相比乳膏外用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虽然成本较高,但是能够实现较好的治疗依从性,与乳膏联合治疗预期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为分析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该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皮肤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皮肤癣菌病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出现皮肤局部瘙痒、丘疹、红斑、水疱、渗出、角化、鳞屑、皲裂等临床症状和体征;②取病变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培养,结果提示真菌阳性;③收住院后给予特比萘芬治疗;④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共入组100例患者,研究过程中无失访、脱落病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盐酸特比萘芬片口服联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给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疗的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2~67岁、平均(52.5±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4~68岁、平均(51.9±7.9)岁。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观察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观察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观察赵月;王辉【摘要】目的评价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60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盐酸特比萘芬片口服加外用,伊曲康唑口服,氟康唑口服治疗.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后,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特比萘芬是治疗皮肤真菌病的有效药物,其远期疗效优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3(028)004【总页数】2页(P418-419)【关键词】盐酸特比萘芬片;真菌性皮肤病;临床分析;安全性【作者】赵月;王辉【作者单位】铁岭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铁岭,116000;铁岭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铁岭,1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皮肤病,皮肤科与妇产科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盐酸特比萘芬片(保定步长天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内服加外用的方法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1 病例选择 3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167例,女193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病程3.4年,均为初诊时真菌直接镜检和(或)真菌培养阳性而确诊。

其中体癣38例,股癣31例,花斑癣17例,甲癣34例,孢子丝菌病60例,霉菌性包皮龟头炎、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外阴炎各60例。

排除患者2周内接受过其他治疗者,妊娠与哺乳期女性,对盐酸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氟康唑过敏者。

所有病例肝肾功能正常。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使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 0.25 g,1日1次。

手、足癣疗程为4周;体癣、股癣、花斑癣疗程为2周;甲癣疗程至少6周;孢子丝菌病疗程至少为12周;霉菌性包皮龟头炎、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外阴炎,疗程为1周。

手、足癣(浸渍糜烂型),体癣、股癣有渗出者,霉菌性包皮龟头炎、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炎患者,口服药物的同时,将特比萘芬研成粉末,1日2次,适量外用。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临床效果研究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临床效果研究
皮肤病与性病分 册[ M ]. 北京:人民卫 生
出版社,2 0 0 6:36 -37. [2] 谢继红. 联苯苄唑凝胶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疗效观 察[J ]. 中国皮肤
怪 病 学杂志,2 0 0 3,17(3):213 -214 . [3] 黄郑隽,彭华毅,朱惠,等. 盐酸特比萘芬 乳膏的皮肤安全 性评 价[J ].
治疗组给 予盐酸特比萘 芬 乳膏治疗,每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 给 予酮康 唑乳膏,用法同治疗 组,2次 /d。两组体 股 癣 疗 程均为 2 周,手足癣疗 程为4周;对于有糜烂 及渗出者,先用3%硼酸湿敷患 处,待局 部无 渗出糜 烂 后再进 行 治 疗。
治 疗 结 束 后 2 周随 访,随 访 时进 行真 菌学 镜 检,记 录 治 疗后的 疗效。 1.3 效判定标准[2]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药物研究
CHINA HEALTH INDUSTRY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临床效果研究
李金荣 普洱市景谷县中医院皮肤科,云南普洱 666400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临床效果。 方法 将该院皮肤门诊科收治的100例诊断明确的手足 癣 和 体 股 癣患者 随 机分为 治 疗 组与 对照 组各5 0 例,治 疗 组 给 予盐 酸 特比 萘 芬 乳膏 治 疗,对照 组 外用 酮 康 唑 乳膏,评 价两组 疗 效。 结果 治疗组手足癣和体股癣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96.6%,对照组为80.0%和86.7%,治疗组手足癣、体股癣治疗总 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盐酸 特比 萘 芬 乳膏手足 癣及体 股 癣 疗 效高,值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手足癣;体股癣 [中图分类号] R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1(c)-0082-01

抗浅部真菌病药特比萘芬的研究进展

抗浅部真菌病药特比萘芬的研究进展

抗浅部真菌病药特比萘芬的研究进展
郭宁如;吴绍熙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1995(004)003
【摘要】丙烯类抗真菌新药特比萘芬具有较广的抗真菌谱,对临床上相应真菌的感染(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显著,作者机理主要为特异抑制真菌膜上的角常委会鲨烯环氧酶,而对细胞色素CP450无任何作用,无严重的肝、肾副反应,且具抑菌及杀菌的双重作用,对感染部位较深的皮肤淋巴管型的申克氏孢子丝菌感染所致孢子丝菌病也有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郭宁如;吴绍熙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J], 胡跃龙;魏聪
2.烯丙胺类抗真菌药萘替芬和特比萘芬的研究进展 [J], 温守明;黄家章
3.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分析 [J], 张向欢
4.盐酸特比萘芬联合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效果研究 [J], 王懿珊
5.国产特比萘芬软膏与进口特比萘芬软膏对照治疗浅部真菌病 [J], 顾菊林;廖万清;温海;李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评价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入选患者(手足癣33例、体股癣30例、花斑癣1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试验组外涂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对照组外涂2%硝酸咪康唑霜,每日2次,疗程2周。

停药及停药2周时进行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结果:停药时,试验组痊愈率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

停药后2周时,试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6.8%、100%和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82.9%和82.9%(分别P0.05)。

结论:外用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好、安全性高,优于咪康唑霜。

【关键词】特比萘芬;咪康唑;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特比萘芬乳膏作为广谱抗真菌药,已广泛应用于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治疗。

为了观察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以咪康唑霜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真菌学检查(真菌镜检阳性)确诊的手足癣、体股癣和花斑癣患者。

排除条件:(1)8周内使用过全身抗真菌药或2周内使用过局部抗真菌药治疗者;(2)继发细菌感染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严重肝病、肾病或血液系统异常者;(5)对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硝酸咪康唑霜过敏者。

1.2 分组:8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31.6±12.5)岁。

其中手足癣33例、体股癣30例、花斑癣17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1.3 用药方法:试验组外涂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l0g/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对照组外涂2%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15 g/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用药前先清洁患处,然后将药物薄薄涂于患处及周围,并加以轻揉,使之充分渗透进皮损内。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观察组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比较两组整体治疗效果与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可见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经过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7.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疗效确切,效果优于传统药物伊曲康唑,且远期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酸特比萘芬片;真菌性皮肤病;临床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68-02目前我国临床多采用外用抗真菌乳膏和口服伊曲康唑的方法治疗真菌性皮肤病,但治疗效果有限,患者依从性并不高。

盐酸特比萘芬片是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重要口服药物,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真菌清除率高,临床价值较高[1]。

笔者选取所在科室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分别采用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与常规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均因皮肤局部瘙痒、丘疹、红斑、鳞屑等症状体征就诊,经真菌培养及真菌显微镜检查确诊,证实符合真菌性皮肤病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已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依据入院顺序将纳入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研究过程无失访、脱落病例,观察组中包括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54.26±7.80)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4±0.97)年,对照组中包括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5.17±6.98)岁,病程1.5~7年,平均病程(3.50±0.8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36例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对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被分成人数相同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对照组使用克霉唑软膏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3%。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对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率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浅部真菌病;癣
[中图分类号] r7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8—56—02
浅部真菌病简称为癣,浅表真菌感染在临床皮肤病中是最常见的。

对局限性皮损一般采用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

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36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2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18~62岁,病程 1周~7 年。

其中手癣8例、足癣34例、股癣21例、体癣9例。

患者均具有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皮疹始为红斑或丘疹,随后损害渐渐向四周扩展,其上有小丘诊、水疱或
鳞屑附着,自觉甚痒。

所有患者治疗前 2~3 周内均无抗真菌药物外用及内服治疗史。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1.2?治疗方法
用药前清洗患处,待局部皮肤干燥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将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修正药业集团通化市制药有限公司,
h20066125)、克霉唑软膏(广州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h44023091)涂于患处及周围,加以轻揉使之充分渗透。

2次/d,所有患者复诊时间均为1 周1 次,共观察1 个月。

1.3?疗效判定[1]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真菌直接镜检阴性。

显效:皮损消退 70%以上,自觉症状减轻,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或阴性。

好转:皮损消退30%~70%,自觉症状减轻,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或阴性。

无效:皮损消退<30%,自觉症状未见好转,真菌直接镜检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3%,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

见表 1。

此外,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表1? 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真菌病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是由致病真菌或条件致病真菌感染人体皮肤、毛发和甲板等浅表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疾病。

目前发现的可使人类致病的浅部真菌有20余种[2]。

在浅部真菌中主要指皮肤癣菌,这是一群相互密切有关的浅在寄生性真菌,具有亲角质蛋白的特性,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浅部真菌病包括头癣、须癣、体癣、股癣、足癣、手癣、花斑癣、叠瓦癣等,发病率较高,有一定传染性。

本研究患者中股癣21例、体癣9例,一共30例,占41.7%。

体股癣的皮疹初起为一群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丘疱疹,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形成大小不等的环状损害,中央炎症减轻伴有脱屑或色素沉着,边缘稍高出皮面,境界清楚。

皮疹数目,体癣可单个或多个,不对称,股癣则多为对称性分布。

自觉瘙痒,剧烈搔抓尚可引起继发感染或局部苔藓化。

引起体癣的常见致病真菌在我国以红色毛癣菌最为常见,其他常见的还有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大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行膏样小孢子菌及羊毛样小孢子菌等。

体癣发病与地区气候条件、患者的年龄
和抵抗力及卫生条件等有关。

手足癣即为手癣和足癣,分别指发生于手部和足部的浅部真菌感染。

手癣和足癣在致病菌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本研究中患者手癣8例、足癣34例,共42例,占58.3%引起手足癣的致病真菌在我国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少见的有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

各种浅部真菌对于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一些非广谱的抗真菌药物。

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对浅部真菌病治疗之前先进行真菌学鉴定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外用治疗特别重要[3]。

除甲真菌病及头癣外,其他癣原则上应优先考虑外用药物治疗。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也称特比萘芬乳膏,适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是治疗浅部真菌疾病的首选药品之一。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

特比萘芬为合成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角鲨烯环氧酶活性,使真菌麦角固醇的合成受抑制。

过多的角鲨烯聚集于真菌细胞内,杀灭真菌。

同时,高浓度的角鲨烯也可干扰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壁的合成。

该药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

盐酸特比萘芬抗菌谱较广,对多数致病真菌均有作用,但对不同菌的敏感性有较大变异,其中最敏感者为皮肤癣菌,影响对真菌作用的因素之一是对不同真菌形态或菌相作用不同,如对念珠菌的菌丝相作用远高于灯孢子相[4]。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克霉唑软膏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
83.3%。

克霉唑软膏属于广谱抗真菌药,通过对真菌细胞膜的作用,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并影响其代谢,从而使菌体细胞内的氨基酸、磷酸等物质流失,并起到杀灭真菌的作用。

应用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观察组与应用克霉唑软膏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可见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这说明两种药物安全性都很好,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对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欣雪,陈元成.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3): 164.
[2] 迟延芳,吴钦兴,朱林营.浅部皮肤真菌病毒1670例病原学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22—123.
[3] 朱学英. 2250例拟浅部真菌病镜检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65—166.
[4] 谢爱民,雍磊.特比蔡芬乳膏与咪康哇霜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5):554—555.
(收稿日期:2012—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