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用药,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疾病用药,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皮肤科疾病用药

概述

皮肤病外用药特点

1.外用药经皮吸收决定着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2.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如面部损伤选择低浓度,手掌足趾的损害选择高浓度。

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皮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萎缩和发生感染。

外用药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2.药物浓度要适中。有刺激性的药物要从低浓度开始逐渐递增。

4.注意用药方法和个体差异。

6.适当的用量。

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1.浅部真菌病: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

2.深部真菌病:皮下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抗生素类

(1)多烯类:

1)两性霉素B:抗真菌活性最强,唯一可用于治疗深部和皮下真菌感染。

2)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不易产生耐药性。毒性大,不宜注射。

(2)非多烯类:灰黄霉素,不用于深部真菌。

2.唑类

(1)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

(2)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

3.丙烯胺类:萘替芬和特比萘芬。

为鲨烯环氧酶的非竞争性、可逆性抑制剂。

4.吗啉类:阿莫罗芬

作用机制: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5.吡啶酮类:环吡酮胺。

作用机制:使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钾离子和其他内容物漏出,细胞死亡。渗透性强,可渗透过甲板、渗入甲下,部分可进入甲床。

6.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二、用药监护

(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适宜联合应用

1.在体、股、足癣尚未根治之前,禁止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2.在症状消失后需再持续治疗1~2周,防止复发。

3.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者,系统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口服。

(二)注意对手足癣的预防与合理用药

1.患者同时患有手、足癣,必须同时治疗。

2.保持足、体、股、大腿皮肤的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