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晚报都市报现状简析_吴建
中西部地区地市晚报的困境与出路

中西部地区地市晚报的困境与出路
李旭琴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6(000)018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目前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外,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地市晚报境况却不容乐观,那么,当前它们应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并根据媒体竞争环境适时调整自己,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报业竞争,是当前地市晚报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李旭琴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地市晚报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J], 王志敏
2.化解高校招生公平冲突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分析 [J], 李木洲;叶晓芳;
3.化解高校招生公平冲突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分析 [J], 李木洲;叶晓芳
4.地市晚报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J], 董少华;王志敏
5.中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困境与出路 [J], 张小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市晚报营销策略创新

地市晚报营销策略创新
姜道明
【期刊名称】《中国报业》
【年(卷),期】2003(0)5
【摘要】在当前都市报、晚报、早报等各种省级报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晚报的发行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地市晚报要强化有效赢利发行观念,创新市场营销谋略,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来增强营销竟争力。
千方百计降低发行成本,牢固树立有效赢利观念当前都市报、晚报、早报等省级以上报纸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占有量,有的靠赠送回扣、礼品争取订户;有的不计发行成本,贴本发行,以争取广告资源,换取高额广告利润反哺发行。
省级都市生活报铺天盖地而来,地市晚报尚无实力与之抗衡,发行举步维坚,屡遭重挫。
【总页数】3页(P38-40)
【关键词】晚报;地市;都市报;发行人;发行成本;市场化运作;市场竞争;市场营销;调查分析;报纸
【作者】姜道明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日报社晚报发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7
【相关文献】
1.地市报跨市合作的历史性创新——以《郑州晚报》《汴梁晚报》合作推出郑开城铁纪念特刊为例 [J], 李春晓;
2.创新,晚报发展的原动力——关于地市晚报创新发展的一点思考 [J], 陈征宇;张志虹
3.地市晚报相亲活动创新路径——以东楚晚报为例 [J], 邹圣旺;石红兵;贾方军
4.地市晚报如何做好"大财经"新闻——金华晚报创新财经报道的新闻实践 [J], 朱家华
5.地市级晚报微信的发展策略——以《宁波晚报》的实践为例 [J], 闻学峰;王声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北地区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北地区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尹迎春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10期【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兰州晨报》2007-2008年度报纸中抽取的435篇民生新闻为样本,从新闻要素、报道、版面编排方式、关注内容、受众本位理念等方面对其民生新闻报道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兰州晨报》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兰州晨报》民生新闻内容分析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
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
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目前还未有专门机构对兰州的纸质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过相关的量化研究。
此项研究,可以为兰州媒体乃至全国媒体提供借鉴与思考,对于西北地区都市类媒体的发展亦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
以《兰州晨报》在2007—2008年度的每一篇民生新闻为分析单位,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每个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出版的报纸,最终抽得民生新闻435则。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
三、结果与分析(一)新闻要素分析(1)新闻选题属地分析①《兰州晨报》所报道的民生新闻以本省市新闻为主,具有强烈的本地化特征。
选题属地情况如表一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市新闻295篇,本省新闻116篇,二者占了94.7%,而外省市和有关国家事务的新闻仅占了5.3%。
从数据可以看出,《兰州晨报》民生新闻主要以本省市新闻为主,对外省市和国家事务的新闻涉及很少。
②《兰州晨报》的民生新闻以本省市新闻为主的定位是对新闻接近性中地理接近性最好的诠释。
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的信息内容同受众的思想、情感、利益的接近程度,以及新闻发生的范围与受众所处环境关系上的接近程度。
8家省级晚报都市报官方微信运营调查

8家省级晚报都市报官方微信运营调查
郭炉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5(0)15
【摘要】用户在哪儿,主流媒体的声音就应该在哪儿。
截至2014年12月底,微信拥有4.68亿月活跃用户和超过800万个微信公众号,其中不乏各类媒体开设的官方微信。
对于全省发行的晚报都市报来说,其官方微信究竟是如何运营的?订阅量处于什么水平?日常如何推广?用户在地域上是如何分布的?内容团队有几个人?【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郭炉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总编室;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都市报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策略——以《钱江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 [J], 王淑华;
2.都市报的微博运营探析——以《新安晚报》官方微博为个案 [J], 许超众;
3.《安庆晚报》官方微信运营特点探析 [J], 严海艳;梅笑冬
4.《安庆晚报》官方微信运营特点探析 [J], 严海艳;梅笑冬;
5.《安庆晚报》官方微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J], 严海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市级都市报转型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以湖北《三峡商报》的探索为例

2020·11(下)63科技新闻传播作者简介:罗文全,高级记者,三峡日报社,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
地市级都市报转型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以湖北《三峡商报》的探索为例罗文全摘 要 互联网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使全国地市级都市类报纸陷入前所未有的断崖式困境,“关停并转”成为一种大趋势。
面对如此普遍的阵痛,“转型求生”也成为地市级都市报共同的新选择。
文章以湖北《三峡商报》为研究对象,从地市级都市报面临的现实困境、造成困局的主要原因和推进转型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选择等方面作了理论分析和实践阐述。
关键词 地方都市报;现实困境;转型方向;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1-0063-03我国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兴起,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中国报业深化改革的结果,源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区域性报纸自费订阅和广告市场。
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现象”,曾经持续风靡全国,渗透到各个地市州报业界,而且在很长时期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主流和主体。
但是2013年以来,传统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关停并转”成为传统纸媒的新选择和大趋势。
2001年,湖北《三峡商报》应时而生。
这是一份以“商”命名的都市报,是宜昌市委机关报三峡日报社的唯一市场类纸质媒体。
在市民导向和市场理念推动下,这份报纸得到较快发展,曾被誉为湖北报业的“黑马”。
但如今风光不再,报纸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以来连续亏损。
“转型”成为事关生死存亡和未来方向的重要课题[1]。
那么,如何转?怎么转?转向哪?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三峡商报》进行了一系列转型改革的 探索。
1 地市级都市报面临的现实困境地市级都市报不像中省级都市报那样,背靠“母报”大树。
一旦遇到市场风险,便面临极大的生存困境。
1.1 报纸发行异常艰难都市类报纸的办报定位,是为读者提供快捷的新闻资讯和生活服务信息,因此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市民,目标市场集中在私费客户。
地市晚报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地市晚报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作者:王志敏来源:《活力》2012年第08期[关键词]地方晚报;出路;优势随着文化产业改革的步步推进,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日报,在经过近二十年的辉煌后,面临重重挑战:都市报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纸张涨价、广告收入下滑……作为地市晚报,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这是摆在地市晚报人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
一、地市晚报困境(一)同质及异质媒体的“挤压”一个城市的多家报纸,受众、内容、发行方式甚至广告都大同小异。
同质化竞争使不少报纸走进了“死胡同”。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专业杂志媒体“细分”受众市场,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使流向地市晚报的广告资源减少,发行压力空前加大。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报纸的印刷、人力、发行等成本不断增加,在广告、发行等方面大打价格战。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受各种影响,部分行业的广告投入下降使许多报社陷入“屋漏偏遭连夜雨”的尴尬境地。
(三)自身素质的压力在吸引人才上,地市党报难以成为名牌新闻院校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地市晚报许多版面都缺乏采写力量和独家新闻来源,往往通过转载来填充版面。
二、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地市晚报在竞争中依然有自己的优势。
(一)地市晚报具有的优势首先,地市晚报大多产生于一二十年前,作为贴近生活和百姓的报纸,在本地群众中有着“老字号”的影响力。
其次,作为日报的子报,地市晚报能最快速、最全面地获取地方新闻。
地市晚报常常具有最接近本地新闻现场的特性和区域内“第一主流媒体”的地位。
再次,地市报承担着区域文化、地方历史传承者的重任。
地市晚报的地方新闻,必然是这一地方将来书写历史的最丰富、最鲜活的资料库。
同时,地市晚报通过副刊等文化版面,使当地的文化记忆得以保留、传承。
(二)以己之长搏彼之短本地突然出现了多个竞争对手,晚报究竟是靠什么取胜?关键是要提高报纸的质量。
新媒体语境下的晚报都市报发展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的晚报都市报发展对策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的晚报都市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发展壮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晚报都市报的发展对策。
一、新媒体带来的挑战1.读者转变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新媒体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晚报都市报无法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
2.广告收入下滑由于新媒体广告的便捷性、准确性和低成本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新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导致传统报纸广告收入大幅下滑。
这使得传统晚报都市报需要在内容与营销上更加创新,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3.提供实时新闻新媒体的实时性和快捷性已经成为读者获取新闻的首选方式。
而传统的晚报都市报由于印刷目录的原因不能及时为读者提供新闻,这一点使得传统晚报都市报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相对不足。
二、解决途径1.多渠道发展晚报都市报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扩大传播范围。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体平台,通过“全媒体融合”以及采集、整合和包装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多元化信息。
2.提高服务水平晚报都市报应该加强互动性,与读者进行紧密沟通,了解读者需求,收集反馈意见,完善服务,进一步增加读者忠诚度。
开设在线专访、互动答疑等环节,增加读者体验。
3.突出特色晚报都市报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读者。
例如,打造浓郁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地产与理念。
也可以打造自己的新闻评论团队,广泛采纳读者意见,篇篇精华,为读者提供独特视角的新闻报道。
4.加强社交网络营销晚报都市报应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阅读。
针对不同的社交平台,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促进互动和交流。
都市报和晚间新闻现象

都市报和晚间新闻现象以下是关于都市报和晚间新闻现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国都市报产生的原因是很偶然的,因为当时一个城市不能有两个晚报,所以就改称都市报。
这个插曲反映了晚报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华西都市报》在成都的崛起,一时成为一种现象和模式,它使成都的报纸大战变成了华西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该报的总编辑席文举预言,在日报和晚报之后,中国迎来了都市报时代。
也就是说,都市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报业的第三次浪潮。
按照席先生的逻辑,那么接下来的第四次报业浪潮似乎应该是商报潮,而第五次浪潮可以算是晨报潮。
有意思的是,这些都市报大都是由省报办的,显然,它们最初的考虑是用都市报来解决省报的不景气。
目前,大部分省报发行量都不如省会城市的晚报。
由于中国的晚报从八十年代一恢复,就定位在家庭报纸,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它对比当时还停留在办公室的日报来说有些灵活之处。
而且,晚报大都在城市发行,不像省报那样覆盖农村。
可以说,办都市报是省报的一步妙棋,既盘活了自己过剩的人材资源,又找寻到了与晚报竞争的手段。
在中国,晚报大·部分是由城市的日报办的,这些晚报成熟后很快就成了日报的竞争对手,当然晚报也是省报的竞争对手。
省报在城市日报和晚报的夹攻下,日子不好过。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省报开始反击了。
它首先的突破口,是那些城市日报和晚报合二为一的地方,比如,《成都晚报》身兼双职,因为成都没有日报,这使省报办的《华西都市报》可以办的比当地的晚报还活。
对普通读者而言,很难看出晚报和都市报有什么区别。
相对来说,都市报比晚报更“小报化”,这不是指报纸的版面大小,而是指它们的内容,至少在中国如此。
从世界范围说,很难找寻像中国这样流行晚报的国家。
这些年,中国报业广告额每年排前10名的报纸中,晚报总是占据一大半。
晚报的兴盛对中国报业是一次很大的变革。
在“文革”后,晚报使中国报纸从办公室走进了家庭,办公室里一杯茶一张报的时代过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手段, 整合重组都市报资源, 在促进市场格局 重新进行洗牌的同时, 规范报业主体的竞争行为。
2 报业广告经营: 回波效应明显 西部都市报发展的失衡现状又造成了都市报 的另一特点 广告资源的回波效应明显。所谓 都市报广告回波效应也叫极化效 应, 是指都市报 发达地区尤其是区内的强势报纸对周围地区广告 资源的吸引, 同时随 着广告成为报业经济的重要 支柱和报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落后地区的都市报 业或处于弱势地位的都市报由于广告这一稀缺资 源缺乏, 造成都市报 欠发达地区和弱势报纸经营 困难的现象。这一效应在西部都市报业中体现得 尤为明显。西部都市报回波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 面, 一方面广告资源向经济发达区域集中明显, 西 部都市报广告资源主 要集中在四川、重庆、广西、 云南、陕西等都市报发达省市, 而西部其他欠发达 地域的广告收入与西部都市 报广告总收入相比, 所占比例较小。另一方面, 在各地方性市场上, 大 量广告不成比例地流向在发行市场上处于优势地 位地报纸, 从而加剧了弱势报纸的经营困难。 3 报业结构: 强化主报错位竞争 自从 2000年 9月, 西部第一家报业集团 四川日报集团成立以来, 截至 2004年 12月, 共组 建完成六家报业集团。这六家集团均是一家党报 为龙头, 一家 都市报为主报, 加上若 干家子报、期 刊以及各类多种经营公司。报业集团由于基本上 属于 同类项合并 , 为了避免由于都市报市场重 叠而引发同质化竞争和办报思路 的混乱, 近一两 年来, 各个报业集团 都作了一些应变和调整来规 避现实风险。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就是: 强化主 报, 实施错位竞争。 在昆明报业市场上, 云南日 报集团出于集团 整体策略考虑, 在 2004 年 10 月将 滇池晨报 改 为周报, 使其旗下的另一份都市报 春城晚报 在 市场中继续保持相对优势地位, 同时为了强化 春 城晚报 是集团最重要的系列报和经济支柱的地 位, 甩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集团在统筹管理的基
一、我国西部主要晚报都市报简况
西部晚报都市报 ( 以下简称都市报 ) 在我国报 业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最早的都市报 贵 州都市报 、 三秦都市报 , 最早具备现代都市报 特征、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 华西都市报 , 都产 生在西部; 在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 市, 目前都有都市报存在, 西部的都市报据不完全 统计有 79种, 占全国 285种的 27 7% ; 西部的成 都、昆明、西安、南宁 等地的都市报竞争在全国产 生了重大影响; 华西都市报 等创造的都市报模 式被全国各地移植, 西部首创的敲门发行等, 被全 国各报作为己用, 西 部都市报流向东部的办报人 才更是不胜枚举, 全国的都市报办报模式, 也多多 少少打上了西部都市报的烙印。
都市时报
6000
云南
生活新报
4000
云南信息报 15( 05)
拉萨晚报 1. 6( 06)
173
西藏
自治区 西藏商报 0. 6
120
华商报 60( 05年 ) 陕西 三秦都市报 20
西安晚报 33( 05年 ) 兰州晨报 14 甘肃 西部商报 12 兰州晚报 11. 5
青海 西海都市报 西宁晚报 新消息报
宁夏日报子报
44000 3238
新疆经 济报子报, 1999年 3月创刊
新疆日报子报 1998 年 10月创刊
内蒙古自治区宣传
部新闻 中心主办, 2001年 5月创刊
一度烽火连天的成都报业 市场, 经过近十 年 的 苦战 , 由 21世纪初的七雄争霸演变为当今四 川日报集团和成都日报集团 两军对垒 的局面。 其中两大 报团 分别 以两 份 领军 报纸 华西 都 市
贵阳日报子报
云南日报子报 1999 年创刊
昆 明 日 报 子 报, 1999年元月创刊
云南残 联 2000 年 改版
云南计委 1999年 5 月改版
西藏日报子报 2000 年元月创刊
陕西省 侨联 主 管 1997年 7月改版 陕西日报子报 西安日报子报 甘肃日报子报 甘肃日报子报 兰州日报子报
青海日报子报 1998 年 10月创刊
报 、 成都商报 为竞争主轴, 以各自定位分别与 集团的主打都市报基本趋同的 天府早报 、 成都 晚报 为补充。为了更好地发挥集团作战的规 模
158 新闻与传播: 前沿探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 ) 2007 /03总第 187期
效应和整体竞争力, 两大集团都采用了 1+ 1的结 构模式, 即一份龙头报 + 补充报, 展开错位竞争, 特别是作为两份在集团内属 于次重点的都市报,
天府早报 、成都晚报 都试图在定位、分工、市
场空间等 与 集团 主 打报 表现 出 明显 的 差异 性。
2005年 8月, 天府早报 改为早报晚出, 切入了 蓉城无真正 意义晚报 的空当 [ 2 ] , 虽然一 个多月
后, 重返早报早出行列, 但错位竞争的探索和改革
仍然可以得到反映。
4 报业竞争: 恶性、无序竞争势头开始扭转 曾几何时, 在西部都市报系列中, 由于缺乏科 学规范的游戏规则, 报战成为西部都市报抢滩登
宁夏 银川晚报
10( 06) 6(06)
都市消 费晨报
20( 05年 )
新疆 新疆都市报 20( 05年 )
乌鲁木齐 晚报
1908. 61 1100 4512 1300 1100 1400
2. 85
内蒙古 内蒙古晨报
57500
9500
13000
5500 300 48000 10000
2400 1300 300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 ) 2007 / 03总第 187期
本刊网址: www xuebao net 157
发展一步, 取得了对 西部其他省市都市报的比较 优势; 而其他七个省市自治区则处于次梯度位置, 它们由于受经济总量偏小、人口总体素质不高等 因素的制约, 相对于东部和其他西部地区, 都市报 发展明显滞后。这种梯度推移特点造就了西部都 市报分布的不均匀性。针对地方性 市场来说, 省 级行政区内部都市报发展现状的 反差也极大, 呈 现出 中心 - 外围 的发展模式。外围 ( 一般是地 级城市 ) 相对于中心 ( 主要是省会城市 ), 在都市报 领域处于一种覆盖与反覆盖的发 展态势, 尤其是 距中心城市一小时交通圈的中等 城市, 此种发展 竞争态势更为明显。
目前西部主要都市报简况, 见下表 西部主要 都市报简况表 。
二、我国西部都市报的办报现状
1 宏观态势: 发展不平衡, 分布不均匀 目前, 中 国报业形成了 三个市场 层次 全 国性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地方 性市场。而发展不 平衡, 分布不均匀作 为西部都市报的基本现状也 完整地体现在这三个市场层次中。就全国性市场
础上, 调动各方面资源支持晚报。
西部主要都市报简况表
省别
主要都市 报名称
发行量 2003年广告 2004年广告 2005年广告 (万份 ) 收入 (万元 ) 收入 (万元 ) 收入 (万元 )
简况
南国早报 35( 04年 )
22000
广西 日 报子 报 1995年 10月创刊
广西 南宁晚报
9
1660
南国今报 10( 04年 )
重庆晚报 23( 05年 ) 9240
2000 13000
14000
南宁 日 报子 报 2005年元月改版
广西 日 报子 报 2002年 12月柳州 创刊
重庆 日 报子 报 1985年创刊
重庆商报 20( 05年 ) 重庆
重庆晨报
5908 10433
18000 12729
都市报在西部报业市 场中充满活力。目前, 西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都市报, 广告经营数额 最多的是都市报, 西 部所有赢利的报纸基本上也 都被都市报占 据。西 部都 市报的 市场 化办 报机 制, 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办报模式, 日益适应着西 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西部都市报正在走一 条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
展现状, 提出了未来继续看好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西部; 晚报; 都市报; 现状; 前景
中图分类号: G 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3926( 2007) 03 0156 05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共中央宣传 部委托项目 我国西部晚报都市报现状及办报特点研究 成果。 作者简介: 吴建 ( 1958- ), 男, 四川大学文学 与新闻学院 副院长, 教授; 王沛, 刘艳 婧, 四川大学 文学与 新闻学 硕士 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41
阳晚报 在贵州报业市场上进行着竞争与 厮杀 ;
西安报业四小龙
三秦都市报 、西安晚报
西安商报 和 华商报 在西安上演了 野火春风
斗古城 的好戏 然而, 随着恶性竞争所带来的 诸如媒介资源浪费严重、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
题日益显露, 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主管部门纷
纷采取相应举措, 遏制恶性无序竞争蔓延的势头。 一是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运用
156 新闻与传播: 前沿探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 ) 2007 /03总第 187期
西部晚报都市报现状简析
吴 建 王 沛 刘艳婧
[ 摘要 ] 2005年以来, 在新媒体 竞争 下, 我国报 业内 外流传 着报 业发 展进入 瓶颈 的预言。 近两 年过去
了, 我国报业现实又怎么样呢? 本文以西部晚报都市报为对象, 探讨了它们在 2004年 - 2006年度的发
64050 60000 10000 10000 13000 13000 16000
6000 400
50400 10500
2500 1400
四川日报子报 1995 年元月创刊
成都传 媒集 团 子 报, 1995年由成 都 科技商报改版
四川日报子报 1999 年 6月创刊 成都日报子报 2001 年 7月改版 贵州日报子报 1996 年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