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中药材(半夏)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概述二、市场分析1.中药市场前景广阔,需求稳定:中药作为传统的草药疗法,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其市场需求稳定,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2.中药材品种丰富,市场竞争激烈:中药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拥有丰富的品种。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市场竞争激烈。

3.优质中药材供应不足,商机可触: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优质中药材供应一直存在短缺的情况。

因此,建立一个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有巨大的商机。

三、可行性分析1.地理条件: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相对稳定的地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如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源充足等。

2.技术设施:对于中药材种植基地,需要建立相应的种植设施,如温室、智能灌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3.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潜在利润较高的中药品种,做出合理的选择。

同时,学习不同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4.市场营销: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团队和销售渠道,加强产品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并确保销售渠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投资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中药材种植基地需要建立相应的种植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温室、水源和灌溉设备等,需从采购和建设的投资。

2.经营资金投资: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需考虑到生产设备和人工成本,以及种植过程中的其他费用,如材料采购、劳动力成本等,确定项目的初始经营资金。

3.资金筹措: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企业自筹、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五、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波动和销量下降。

2.自然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等恶劣天气和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中药材种植损失。

3.技术风险:管理不善、种植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可能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市场竞争力。

六、经济效益建立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可以提供稳定的中药材供应,获取较高的利润。

半夏种植基地可行报告

半夏种植基地可行报告

半夏种植基地可行报告一、背景介绍半夏,学名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

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需求的增加,半夏的种植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探讨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建立半夏种植基地的可行性,并对种植基地的运营进行全面分析。

二、市场分析近年来,中药材市场持续增长,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特功效的中药材如半夏的需求量逐渐上升。

半夏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半夏的市场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价格较为稳定。

三、种植基地选址建立半夏种植基地需要考虑土壤、气候等因素。

选址应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并且适宜的气候条件对于半夏的生长也至关重要。

在选址时,还要考虑基地的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市场接近程度,便于后期的物流运输。

四、种植技术半夏的种植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土壤的调理、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此外,科学施肥和定期的田间管理也是确保半夏生长的关键。

五、市场营销策略在种植基地运营过程中,市场营销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与药企合作、开展线上线下推广等方式,将种植的半夏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同时,建立品牌形象和提升产品质量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六、风险分析在种植半夏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气候灾害、病虫害、市场波动等多种风险。

因此,在运营种植基地时,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降低经营风险。

七、经济效益预测通过对半夏种植基地的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估,可以初步预测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支出,可以计算出基地的盈利情况,为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八、结论综上所述,建立半夏种植基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风险管理机制,可以保障种植基地的顺利运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林下中草药种植可行报告

林下中草药种植可行报告

林下中草药种植可行报告1. 引言林下中草药种植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通过在森林下种植草药植物,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本报告旨在评估林下中草药种植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的经验和建议。

2. 背景林下中草药种植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创新模式。

传统农业常常会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林下中草药种植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森林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

3. 可行性评估3.1 土壤适应性林下中草药种植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草药植物品种,以确保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良好。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壤测试和分析,以确定最适合种植的草药植物品种。

3.2 光照和温度条件林下中草药种植需要考虑到森林的阴影和植被覆盖对光照的影响。

不同的草药植物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草药植物品种,并合理安排种植的位置和时间。

3.3 水源供应林下中草药种植需要确保充足的水源供应。

森林环境通常具有较高的湿度,但也需要考虑到干旱季节的水源问题。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灌溉系统,以确保草药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4 病虫害防治林下中草药种植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由于森林环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证草药植物的健康生长。

4. 经验和建议4.1 合理选择草药植物品种在进行林下中草药种植时,需要根据土壤适应性、光照和温度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草药植物品种。

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相关研究,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草药植物品种。

4.2 提供充足的肥料和水源为了保证草药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提供充足的肥料和水源。

可以利用有机肥料和灌溉系统,确保草药植物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4.3 定期监测和防治病虫害定期监测草药植物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利用生物防治和环境友好的农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半夏可行性研究报告

半夏可行性研究报告

半夏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据统计,我国半夏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

然而,由于半夏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导致市场供应始终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决定开展半夏种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为市场供应提供更充足的资源;2. 建立并完善半夏种植体系,提高农民收入;3. 促进半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项目内容1. 现状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半夏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情况;通过田间调查,了解半夏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要求。

2. 技术研究研究半夏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

3. 经济效益评估评估半夏种植项目的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确定投资回报周期。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半夏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量。

而且,由于半夏的生长环境较为苛刻,导致市场供应一直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半夏的市场前景广阔。

2. 技术条件半夏的种植技术并不复杂,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可以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 经济效益根据经济效益评估,半夏种植项目的投资成本较低,投资回报周期短,预期收益较为可观。

五、项目实施方案1. 科学种植根据技术研究结果,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案,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

2. 建立示范基地在适宜的地区,建立半夏种植示范基地,展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种植。

3. 培训农户开展半夏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4. 建立销售渠道通过合作社、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将优质的半夏产品推向市场。

六、风险分析1. 生产风险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半夏种植产生不利影响;2. 市场风险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半夏的价格产生影响。

七、可行性研究结论通过对半夏种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半夏种植项目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经济效益;2. 半夏种植技术并不复杂,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3. 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可以降低风险。

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天南星科半夏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半夏又叫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厘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

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半夏,多年生草本,高15-30cm。

块茎球形,直径0.5-1.5cm。

叶2-5,幼时单叶,2-3年后为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近基部内侧和复叶基部生有珠芽;叶片卵圆形至窄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cm,两侧小叶轮小,光端锐尖,两面光滑,全线。

花序辆与叶辆近等K或更K;佛焰苞卷合成弧曲形管状,绿色,上部内面常为深紫红色;肉德花序顶生;其雌花序轴与佛焰苞贴上,绿色,长6-7cm ;雄花序长2-6cm;附属器长鞭状。

浆果卵圆形,绿白色。

花期5-7月,果期8月。

南方1年出苗2-3次,故9-10月间仍可见到花果。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具有降逆止呕,温和中胃,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

主治痰多咳喘,风痰眩晕,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

并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

旱半夏为常用中药,饮片配方和中成药生产用较大,属较好的温寒化痰药,其它药很难替代。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工程咨询资质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总论1.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概况1.1.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名称1.1.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单位1.1.3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拟建设地点1.1.4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1.5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性质1.1.6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1.7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设期1.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1.2.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编辑依据1.2.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编制原则1.3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第二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背景2.1.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产品背景2.1.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提出理由2.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必要性2.2.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2.2.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2.2.3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第三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3.1项目市场现状3.2项目市场形势分析预测3.3项目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第四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设规模4.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产品方案4.3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设计产值预测第五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5.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选址5.1.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地点5.1.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5.1.3土地现状5.1.4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选址意见5.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设条件分析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5.2.2政策及用工条件5.2.3施工条件5.2.4公用设施条件第六章工程方案6.1工程方案6.1.1工程设计原则6.1.2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6.1.3建筑功能布局6.1.4建筑结构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7.1总图布置7.1.1总平面布置原则7.1.2总平面布置7.1.3竖向布置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7.2给排水系统7.2.1给水情况7.2.2排水情况7.3供电系统7.4空调采暖7.5通风采光系统7.6总图运输第八章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8.1资源利用分析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8.1.2水资源利用分析8.1.3电能源利用分析8.2能耗指标及分析8.3节能措施分析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8.3.2水资源节约措施8.3.3电能源节约措施第九章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9.1项目自然环境9.1.1基本概况9.1.2气候特点9.1.3矿产资源9.2社会环境现状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9.2.2经济建设9.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9.3.1施工期9.3.2使用期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9.4.3技术规范9.5环境保护措施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9.6环境影响结论第十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0.1.1安全防护10.1.2劳动保护10.1.3安全卫生10.2消防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10.2.4消防电气10.3地震安全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1.1组织机构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11.1.3组织机构图11.2人员配置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11.2.2生产班制11.2.3劳动定员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11.3人员来源与培训第十二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第十三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实施进度方案13.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工程总进度13.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实施进度表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投资估算依据14.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估算表14-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14.3建设投资估算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14.5设备投资估算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14.6流动资金估算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14.7资金筹措14.8资产形成第十五章财务分析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15.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15.5现金流量预测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15.6赢利能力分析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15.7盈亏平衡分析15.8财务评价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第十六章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风险分析16.1风险影响因素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16.2.2风险规避措施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17.1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结论17.2半夏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建议。

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

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

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篇一: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县**乡位于**县城西30公里处,全乡自然面积8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经济基础差,是**县贫困乡镇之一。

项目区新集村辖1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380人,农业劳动力1310人。

该区域属北亚热带向温带过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

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该区域农民以低效益农业种植为主,产能效益低下,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该项目工程位于**乡**村的**、**、**、**组,占地1100亩。

四个组地处丘岗地带,农民种粮产能低下,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适宜的自然种植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成为耕地保护的隐患,也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为此,**村委抢抓机遇,调整种植结构,种植高效、特色农业。

**村委经考察论证决定,种植金银花、山楂等中药材,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搞活经济的工作思路。

加快生态、环保、特色农业建设步伐。

为此拟在**村的**、**、**、**四组建设1100亩中药材基地工程。

项目建成后,可使四个组的中低产耕地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周边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项目规划设计与主要建设规模内容(一)该项目建设规划设计主要根据项目所在区域优质、高效中药材种植所需条件和防止水土流失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1、中药材基地建设①土地整理1100亩②药材基地管理1100亩×520元/亩2、管护房7米×5米×2处3、灌溉机井8眼4、生产路4000米5、灌溉管网120XX米6、药材种苗①金银花300亩×1500棵/亩②山楂800亩×660棵/亩7、蓄水池一个(二)主要建设规模内容1、1100亩中药材基地①土地深翻平整1100亩×260元/亩②土地规划、整垄1100亩×160元/亩③中药材基地管理1100亩×550元/亩④中药材基地施肥1100亩×160元/亩2、管护房35m2×700元/m2×2处3、灌溉井Ф80cm×30米×8眼4、生产路①土方6000立方米②沙、石方3500立方米5、灌溉管网Ф120XX米,10cm管网6、药材苗1100亩①金银花300亩×1500棵/亩②山楂800亩×600棵/亩7、蓄水池10米×7米×3米四、工程投资概算(一)根据相关工程投资概算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预算如下:1、1100亩中药材基地:124.3万元①土地深翻平整1100亩×260元/亩=28.6万元②土地规划、整垄1100亩×160元/亩=17.6万元③中药材基地管理1100亩×550元/亩=60.5万元④中药材施肥1100亩×160元/亩=17.6万元2、管护房70m2×700元/m2=4.9万元3、灌溉井8眼Ф80cm×深30m:42万元①8眼×40000元/眼=32万元②电力设施8眼×7500元/眼=6万元③变压器、配电设施两处4万元4、生产路24.75万元①土方6000m3×15元/m3=9万元②沙、石方3500m3×45元/m3=15.75万元5、灌溉管网带自喷头50cm×60cm120XXm×85元/m=102万元6、中药材种苗222万元①金银花300亩×1500棵/亩×2元/棵=90万元②山楂800亩×660棵/亩×2.5元/棵=132万元项目工程总造价522.75万元(二)资金来源该项目共需资金522.95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扶持资金480万元,自筹资金42.75万元。

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旨在建设一座专业化、标准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以满足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并促进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拟选址在适宜的土地上,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市场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追求,中草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草药被认为是一种天然健康的解决方案,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

据统计,全球中草药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

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医药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之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已经成为人们重视的健康保健方式,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同时,中草药也是许多传统中医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使用。

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巨大。

三、技术方案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将引进现代农业和种植技术,以提高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

首先,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基地建设,并进行土壤调查和改良。

其次,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无土栽培和气候调控等先进的种植技术,以确保中草药生长环境的优良,同时降低疾病和害虫的影响。

再次,使用合理的植株管理措施,包括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以提高中草药的质量和产量。

四、投资收益分析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土地购买、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

根据初步估算,总投资额约为1000万元。

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约为300万元,年利润为120万元。

项目将在第三年实现盈利,并逐渐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率。

五、风险分析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项目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的风险。

其次,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对项目造成影响。

此外,种植技术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不足也会影响项目的效益。

六、可行性结论综上所述,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具有可行性。

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巨大,项目将有效满足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项目有望实现盈利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中草药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中草药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中草药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中草药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1.2承办单位xx药业有限公司1.3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和厂房建设工程。

本项目建设实行股份制,由项目发起人和资金注入方参股组成。

1.4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省县,该地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是企业投资理想之地。

xx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建厂条件和区位优势。

项目所在地区是劳动力输出基地,劳动力资源充足。

1.5发展模式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由所在地所有农户组成,与农户签订产销承包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和前期基础条件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管理和采收,采收前的管理由合作社雇请当地农户来完成,技术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在当地学校集中培训解决,农户只出力不出钱,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收入。

1.6编制依据1.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以及有关规定;2.有关建筑、结构、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等设计规范;3.有关技术经济文件、技术规范、经济参数等;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1.7建设条件1、场地我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

境内最高峰为梵净山的耸凸点,海拔2493.8m,西部与思南、德江交界处的龙门口为最低点,海拔377.7m,相对高差2116.1m,高低点直距46.12km。

境内地形可分为中高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精品项目咨询目录1 项目建设区域基本情况 (3)1.1地区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2.1国家产业政策 (6)2.2 中医药发展状况 (7)2.3 普安县中草药发展现状 (8)3项目建设条件 (8)3.1自然条件适宜 (8)3.2交通方便 (9)3.3市场前景广阔 (9)3.4项目建设说明 (9)3.4.1选地整理 (9)3.4.2半夏种植 (10)3.4.3 田间管理 (10)3.4.4 病虫害防治 (11)3.4.5 采收加工 (12)3.5 项目投资估算 (13)3.5.1主要资金支出 (13)3.5.2 其它资金支出 (13)4 项目合理性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 (14)4.1种植半夏合理性分析 (14)4.2社会效益 (14)5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4)1 项目建设区域基本情况1.1地区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1)自然地理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介于东经104°50′~105°10′,北纬25°18′~26°11′之间。

东西宽30.8km,南北长96.6km,政区面积1429.0km2。

东与晴隆,南与兴义、兴仁,西与盘县,北与水城、六枝各市、县接壤,全县现辖6个乡,8个镇,3个居民委员会,167个村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盘水镇,全县居住着汉、布依、苗、回、彝、仡佬等民族。

县城距离省会贵阳24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兴义110公里,距云南昆明280公里。

(2)地形地貌本县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南部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属岩溶与常态侵蚀两大类型。

境内最高点在中部地瓜镇长冲梁子,海拔高程2084m,最低点在北部龙吟镇北盘江出县境处,海拔高程633m,全县平均海拔1563m。

山地区面积占63.4%,丘陵区面积占28.8%,山间平坝区面积占7.8%。

(3)水文气象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高原性、季风性、湿润性的气候特点,谷地温热,高山凉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

根据普安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3.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0.9℃,极端最低气温-7.7℃(1961年2月1日),极端最高气温33.4℃(1963年5月29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1619.8h,年均无霜期289.5天,最大月日照数182.8h,发生在8月;最小月日照数92.5h,发生在1月,河谷温热地区年平均气温15.4℃~17.0℃。

区内雨日较多,P≥0.1mm的降水日数206.5d,P≥50mm的暴雨日数 3.7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13.7mm(E20蒸发皿)。

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最小相对湿度5%,多年平均风速2.6m/s,月平均最大风速3.7m/s(3月),实测最大风速30m/s(1971年3月1日),风向为W;大风(风速17m/s以上)平均每年出现28.9次,多出现在2~4月。

常年风向为E、NE风及静风,频率分别为18%、21%、23%。

大风日数25.1d,雾日数74.8d,冰雹日数10.7d。

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秋季低温绵雨、倒春寒、霜冻等。

(4)土壤全县中部及南部土壤主要以砂页岩、泥岩、玄武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及山地黄棕壤为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6.63%,北部以石灰岩发育的石灰土次之,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25%,隐域性土壤有泥页岩、砂岩发育的红壤,占全县总面积的1.08%;紫色页岩、紫色砂岩、紫红色砾岩发育的紫色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2%,砂页岩发育的山地灌丛草甸土,占全县总面积的0.09%,冲积物或洪积形成的潮土与灌淤土,占全县总面积的0.07%;水稻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56%。

(5)森林植被县境内石古河流域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两岸等局部地带有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莲花山至小岔沟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灌木型阔叶林,境内的莲花山、乌龙山有杜鹃花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

十里至半角箐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灌木型阔叶林,境内的杨梅山等局部地带有壳斗科、杜鹃花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

其他地区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云南松、马尾松、杉木、桦木、桤木、枫香、楸、华山松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火棘、杜鹃、金丝桃、胡枝子、南烛、野蔷薇等。

(6)社会经济概况近年来,普安县按照“大煤促大电、促进大发展、煤电化联营、实现新跨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民营化)—基础(交通、水利、教育、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战略,做大做强“煤、电、烟、茶、畜、服务”六大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10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7.09亿元,同比增长54.79%,其中:第一产业4.51亿元,同比增长7.49%,第二产业11.1亿元,同比增长44.23%,第三产业11.48亿元,同比增长104.7%;完成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3.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5亿元,同比增长13.21%;完成财政总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2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同比增长17.58%;银行存款余额22.74亿元,同比增长22.77%;贷款余额17.81亿元,同比增长5.8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652元,同比增长5.02%;农民人均纯收入3032元,同比增长14.5%。

根据《普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普安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耗能的基础上,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力争达到90亿元,奋力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4.1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857元以上,年均增长22.2%以上;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19%以上;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7.72%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43%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24.82%;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到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50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年均增长8%;城镇化率达到35%,年均增长2.5%;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国家产业政策2007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科发社字〔2007〕77号),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

合资合作的机遇。

为中药产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见,国家是十分重视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的。

我国中医药的规范化种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建立规范化的中医药种植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2.2 中医药发展状况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加之野生药材资源的迅速减少,现已形成了政策上不准采,也没有可供采集的资源状况。

同时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天然药物热”正在兴起。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植物,治疗作用经过长久岁月的验证,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

全世界中药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世界范围内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的热潮,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的迅速发展和药材市场的繁荣。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和贸易必将逐步增加,全球中草药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惊人的提升。

因而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不但增加了林下植被种类,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也增强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逆性,是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2.3 普安县中草药发展现状一直以来,普安县委、县政府都在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老百姓科学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做文章,科技部门也紧紧围绕为县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为百姓提供科技服务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截止目前普安县主要有以下企业发展林下中草药,主要是:普安县地瓜镇岗坡村云海茶叶天麻专业合作社(独角莲、天麻种植),罗汉乡良子村小海子三七种植基地,雪浦乡山药种植基地,晴海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3项目建设条件3.1自然条件适宜我县多年平均气温13.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0.9℃,极端最低气温-7.7℃(1961年2月1日),极端最高气温33.4℃(1963年5月29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1619.8h,年均无霜期289.5天,最大月日照数182.8h,发生在8月;最小月日照数92.5h,发生在1月,河谷温热地区年平均气温15.4℃~17.0℃。

区内雨日较多,P≥0.1mm的降水日数206.5d,P≥50mm的暴雨日数3.7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13.7mm(E20蒸发皿)。

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最小相对湿度5%,多年平均风速2.6m/s,月平均最大风速3.7m/s(3月),实测最大风速30m/s(1971年3月1日),风向为W;大风(风速17m/s以上)平均每年出现28.9次,多出现在2~4月。

常年风向为E、NE风及静风,频率分别为18%、21%、23%。

大风日数25.1d,雾日数74.8d,冰雹日数10.7d。

3.2交通方便普安县交通以公路为主,320国道、65#沪瑞高速公路横穿县境,普(安)水(城)油路、江(西坡)罐(子窑)油路,沪昆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中,楼(下)普(安)二级公路即将开工,形成东南西北交通路网。

全县14个乡(镇)均通油路。

3.3市场前景广阔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

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近年来资源逐年减少,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一路走高,现市场价半夏统货价格在200元/公斤左右(干品)。

3.4项目建设说明3.4.1选地整理半夏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种植地宜选择高海拔、疏松、肥沃、湿润、日照不强的山间缓坡地域小平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