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辨别法剖析

合集下载

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分类及应用前景

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分类及应用前景

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分类及应用前景一、石墨负极材料概述石墨是一种耐高温耐腐蚀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和稳定化学性能的材料。

石墨作为电池负极有以下几项优点:(1)石墨电子电导率高;(2)层状结构在嵌锂前后体积变化小;(3)嵌锂容量高;(4)嵌锂电位低;二、石墨负极的分类(1)天然石墨,其中又分为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

鳞片石墨结晶较好,是含碳岩石经过长期地质作用变质的矿物,明显的片状或板状。

微晶石墨:一般呈微晶集合体,是煤变质矿物。

(2)人造石墨,是有一种用碳素材料(针状焦、石油焦)为原料经热干馏加工而成,人造石墨的特点为高压实,高容量,长寿命。

人造石墨又分中间相碳微球和石墨化碳纤维。

中间相碳微球呈球状结构,比较面积小,是最有发展的碳材料。

石墨化碳纤维:有很好的浸润性能,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从下表我们可以对比出各种石墨的性能三、天然石墨的使用天然石墨一般都以天然石墨矿石出现。

鳞片石墨原矿品位一般为3~13.5%,个别富矿可达20%。

优点是:嵌锂电化学容量高;加工工艺成熟;放电电压平台平稳;缺点:石墨层剥离;与电解液相容性差;电池鼓胀。

天然石墨不能直接用于电池负极材料,主要的原因是石墨层的“剥落”导致循环性能变坏,当前对石墨的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研磨:通过研磨后可获得一定含量的菱形石墨相,菱形石墨相的存在有利于石墨表面SEI膜的生成,从而提升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2)氧化处理:通过相和液相氧化可去除石墨颗粒表面一些缺陷结构,减少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提高充放电效率。

(3)碳包覆:设法在天然石墨表面包覆一层热解碳,形成以石墨为核心的“核-壳”结构。

处理后可减缓碳电极表面的不均匀反应性质,使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薄而致密、不易脱落的SEI膜。

(4)掺杂:引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的元素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如硼、氮、硅、磷、硫、钾、镁、铝、镍、钴、铁等。

四、石墨负极的现状和前景近年来全球锂电池材料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锂电池市场需求节节走高,直接带动了材料市场的大发展。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一、引言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都是负极材料,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应用。

在当今的新能源产业中,石墨材料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本文将对这两种材料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特性、性能及应用领域。

二、人造石墨的特性和性能1.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人造石墨是一种由碳源材料通过高温处理制成的材料。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热转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等。

热转化法是指在高温下通过热解或碳化原料来制备石墨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指利用碳源气体在高温下沉积石墨材料;电化学法是指利用电解沉积的方法来制备石墨材料。

2.人造石墨的结构特性人造石墨的结构主要由多层片状结构组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其晶体结构类似于天然石墨,但由于其制备过程中的控制条件和生长方式不同,导致其结构和性能与天然石墨有所不同。

3.人造石墨的性能特点人造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化学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化学反应性。

在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中,人造石墨能够提供较高的储锂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天然石墨的特性和性能1.天然石墨的产地和获取方式天然石墨主要产自地下矿藏,其产地分布广泛,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其获取方式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井下采矿,其中井下采矿是主要的采矿方式。

2.天然石墨的结构特性天然石墨的结构主要由规则的多层石墨片组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化学稳定性。

其晶体结构稳定,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3.天然石墨的性能特点天然石墨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

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天然石墨作为负极材料能够提供良好的储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比较分析1.物理特性比较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在物理特性上有一些差异。

人造石墨的比表面积一般较天然石墨大,而天然石墨的晶体结构比较稳定,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生产工艺详解(一)

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生产工艺详解(一)

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生产工艺详解(一)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生产工艺引言锂电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等领域的高性能能源储存设备,其性能的提升一直是科技创新的重点。

人造石墨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制备工艺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一种资深创作者所研究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石墨矿石:选择高纯度、低含杂质的天然石墨矿石作为原料。

•碳源:使用高纯度的石墨粉末作为主要碳源。

•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加入一些助剂或改性剂,用于调节石墨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2. 研磨预处理将石墨矿石研磨成细粉末,通过特定的研磨装置将石墨晶体破碎成小颗粒,提高石墨的比表面积和离子扩散速度,从而提高石墨的电化学性能。

3. 混合制浆将研磨后的石墨粉末与碳源粉末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溶剂,制成石墨浆料。

混合工艺需要保证石墨粉末和碳源粉末的均匀分散,以及浆料的流动性和黏度的调节。

4. 涂布成膜将石墨浆料涂布到导电铜箔或其他导电基片上,形成一层均匀且致密的薄膜。

涂布工艺需要控制涂布的厚度、速度和涂布质量的均匀性,以确保最终产品的一致性。

5. 烘干固化将涂布好的石墨薄膜进行烘干和固化处理,使其得到稳定的物理结构。

烘干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烘干或不充分烘干导致负极材料的性能下降。

6. 热处理和成型通过高温热处理和成型,使石墨薄膜的晶体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热处理工艺需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确保石墨的结晶度和导电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7. 检测和质量控制对生产出的人造石墨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检测,包括电化学性能测试、表面形貌观察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结论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人造石墨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工艺得以实现。

天然与人造石墨的区别

天然与人造石墨的区别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包括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这两种的优劣:天然石墨一般都似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含石墨的片岩及变质页岩等矿石出现。

天然石墨依其结晶形态可分成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

制造人造石墨的主要原料是粉状的优质煅烧石油焦,在其中加沥青作为粘结剂,再加入少量其他辅料。

各种原材料配合好以后,将其压制成形,然后在2500~3000℃、非氧化性气氛中处理,使之石墨化。

经高温处理后,灰分、硫、气体含量都大幅度减少由于人造石墨制品的价格昂贵,铸造厂常用的人造石墨增碳剂大都是制造石墨电极时的切屑、废旧电极和石墨块等循环利用的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晶质石墨的晶体直径大于1μm,按其结晶形态,它还可分为致密块状石墨和鳞片状石墨。

致密块状石墨矿床很少。

鳞片石墨是国内外工业利用的主要石墨类型,外观呈黑色或银灰色,具有明显定向晶体结构,鳞片石墨原矿品位一般为3~13.5%,个别富矿可达20%。

隐晶质石墨晶体直径小于1μm,形状呈不定形花瓣状或叠层片状,分为分散性土状石墨(粉)和致密块体土状石墨。

前者矿石品位低,一般只含2~3%;后者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夹在变质岩中,品位达60~80%,最高可达95%,但可选性差,一般经挑选后粉碎即为成品,使用价值不如鳞片石墨。

天然石墨经过选矿后成为中碳石墨(含80~93%碳),但在许多应用中需要提纯为含碳在91~99%的高碳石墨。

由于天然鳞片石墨中的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高岭土、云母、黄铁矿、方解石以及其他氧化物,所以常用化学方法提纯。

天然石墨的价值及其纯度与粒度关系最大。

纯度常用含碳量或灰分表示,一般含碳量越高,灰分越少,则价格越高。

粒度常用英制(目)或公制(mm)来表示产品的平均粒径。

对于正目数来说,粒径越大价格越高;对于负目数来说,粒径越小越值钱。

所以石墨产品最后都要用标准筛筛分后才能包装,商品中一般要求正目数的筛上物高于80%,负目数的筛下物高于75%。

在一些特殊用途中,对石墨结晶构造、灰分中微量元素含量、杂质粒径等有严格要求,如含硫、氯和铁量。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是一种采用特殊技术生产,具有石墨性质的一种新科技材料,也称为“平板碳”。

它是以石墨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处理而制成,它的结构主要由碳元素和质子组成,其形状大致相似。

由于人造石墨的特性,它在电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广泛用于制造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其优点在于可大功率charge/discharge,良好的抗放电能力,低的极化系数和高的可放电深度以及强大的耐热性。

此外,由于具有低的体积灰度温度,质量也很轻,它在电池工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

它在制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由于其热稳定性好,它还可以用于制造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也是核电和分子电化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天然石墨是通过多种碳热处理方法,从矿石中提取出以碳为主的古代无定形纤维状物质而得到的。

它的结构是由碳元素和离子组成的六方晶体组成的,与人造石墨相比,拥有更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更强的能量容量。

虽然天然石墨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不多,但仍有一定的应用。

它在历史上曾经被用于古代蓄电池,尤其是西方古代蓄电池,它保持了蓄电池很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性能。

并且,加入天然石墨混合物时,可有效调节电池的电化学隔膜,提高蓄电池的功能性能。

总之,由于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突出优点,它们都是目前电化学领域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料,在电池和离子交换膜的制造中各有其优势,两者合理配合,可有效提高各种电池材料的性能。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增碳剂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增碳剂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本文首发增碳剂可以用作铸铁增碳剂的材料很多,常用的有人造石墨、煅烧石油焦、天然石墨、焦炭、无烟煤以及用这类材料配成的混合料。

增碳剂可以用作铸铁增碳剂的材料很多,常用的有人造石墨、煅烧石油焦、天然石墨、焦炭、无烟煤以及用这类材料配成的混合料。

1.人造石墨上述各种增碳剂中,品质最好的是人造石墨。

制造人造石墨的主要原料是粉状的优质煅烧石油焦,在其中加沥青作为粘结剂,再加入少量其他辅料。

各种原材料配合好以后,将其压制成形,然后在2500~3000℃、非氧化性气氛中处理,使之石墨化。

经高温处理后,灰分、硫、气体含量都大幅度减少。

由于人造石墨制品的价格昂贵,铸造厂常用的人造石墨增碳剂大都是制造石墨电极时的切屑、废旧电极和石墨块等循环利用的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熔炼球墨铸铁时,为使铸铁的冶金质量上乘,增碳剂宜首选人造石墨,为此,最好向附近用电弧炉炼钢的企业或电解铝生产企业购买废电极,自行破碎到要求的粒度。

2.石油焦石油焦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增碳剂。

石油焦是精炼原油得到的副产品,原油经常压蒸馏或减压蒸馏得到的渣油及石油沥青,都可以作为制造石油焦的原料,再经焦化后就得到生石油焦。

生石油焦的产量大约不到所用原油量的5%。

美国生石油焦的年产量约3000万t。

生石油焦中的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用作增碳剂,必须先经过煅烧处理。

生石油焦有海绵状、针状、粒状和流态等品种。

海绵状石油焦是用延迟焦化法制得的,由于其中硫和金属含量较高,通常用作锻烧时的燃料,也可作为煅烧石油焦的的原料。

经锻烧的海绵焦,主要用于制铝业和用作增碳剂。

针状石油焦,是用芳香烃的含量高、杂质含量低的原料,由延迟焦化法制得的。

这种焦炭具有易于破裂的针状结构,有时称之为石墨焦,煅烧后主要用于制造石墨电极。

粒状石油焦呈硬质颗粒状,是用硫和沥青烯含量高的原料,用延迟焦化法制得的,主要用作燃料。

流态石油焦,是在流态床内用连续焦化法制得的,呈细小颗粒状,结构无方向性,硫含量高、挥发分低。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研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研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研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电池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负极材料的性能对整个电池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在储能密度、循环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材料备受关注。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比于传统的石墨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能够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和稳定的电池性能。

其次,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热失控的风险。

此外,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和商业化前景。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并着重探讨其制备方法。

通过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势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其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可行性。

最后,本文将总结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一定的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我们可以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促进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特点和制备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将会成为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人类创造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环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可以说明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进行背景和概述的介绍,正文部分则主要包括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制备方法的介绍,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详解: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区别

详解: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区别

详解: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区别近年来,天然石墨资源丰富地区的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量,积极推动天然石墨产业的发展,掀起了以天然石墨为原料开发人造石墨制品的热潮。

应该说借鉴人造石墨的制备工艺,开发石墨新产品,不失为一条拓展天然石墨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二者在结构、性能和用途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和讨论,使管理者与科研人员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天然石墨材料,使天然石墨新产品的开发更加健康高效。

石墨的基本结构、性质与分类石墨的晶体结构石墨是由单一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呈六边形层状结构。

层面上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和Pz轨道形成的离域π键相结合,形成牢固的六角形网格状平面,碳-碳原子间距为1.42Å,碳原子间具有极强的键能(345KJ/mol),而碳原子平面之间则以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键能为16.7KJ/mol),层面间距为3.354Å。

石墨质软,呈黑灰色;有油腻感,可污染纸张。

硬度为1~2、理论密度为 2.26g/cm3 。

自然界中没有纯净的石墨,天然石墨矿物中往往含有SiO2、A12O3、FeO、CaO、P2O5、CuO 等杂质。

这些杂质常以石英、黄铁矿、碳酸盐等矿物形式出现。

此外,还含有水、碳氢化合物、CO2、H2、N2等气体。

因此对石墨的分析,除测定固定碳含量外,还必须同时测定挥发分和灰分的含量。

石墨的基本性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石墨具有如下优异性质:(1)耐高温性:石墨是最耐温的物质之一,在常压下无熔点,即使经超高温电弧灼烧,重量的损失也很小。

(2)导电、导热性:石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高。

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极高的温度下,石墨甚至成为绝热体。

(3)润滑性:石墨的润滑性能取决于石墨晶粒大小和晶体发育程度,石墨晶粒越大,晶体发育越完善,摩擦系数越小,润滑性能也越好。

(4)化学稳定性:石墨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辨别方法剖析
锂离子电池发展20年来,理论与学术界均未对锂离子电池用碳(石墨类)负极材料: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辨别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并明确科学的辨别与判定方法,因此行业出现了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边界不清,鱼龙混杂的现象,给材料的合理、有效使用造成了极大影响。

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系采用天然鳞片晶质石墨,经过粉碎、球化、分级、纯化、表面等工序处理制得,其高结晶度是天然形成的。

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是将易石墨化碳如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等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再经粉碎、分级、高温石墨化制得,其高结晶度是通过高温石墨化形成的。

正是由于两者在原料和制备工艺上存在本质的差别,使其在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加工性能上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统一标准、科学辨别、正确判定天然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现将经过多年探索、反复验证、切实可行的科学辨别方法公之于众:
1、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微观形貌差异——SEM剖面分析法
天然石墨负极材料SEM剖面图人造石墨负极材料SEM剖面图
在微观结构上,天然石墨是层状结构,其SEM剖面图中保留了鳞片石墨的层状结构,片状结构间有大量空隙存在;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焦类、中间相类在高温石墨化过程中,晶体结构按ABAB结构重新排列,并聚合收缩,其内部致密、无缝隙。

2、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晶体结构差异——X射线衍射法
从晶体结构看,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结晶度高,在XRD图谱上其(002)晶面衍射峰角度更高,层状结构完整、层间距小、取向性(I002/I110)明显,从43-45度对应的(101)晶面衍射峰位置及46-47度的对应的(012) 晶面衍射峰位置,可以看出天然石墨存在明显的2H相和3R相,而人造石墨只存在2H相。

六方石墨(2H)和菱方石墨(3R)的XRD谱图如下:
3、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无序度(ID/IG)差异——拉曼光谱分析法
对于未经石墨化处理的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除了根据SEM剖面图、XRD晶体结构图及其参数进行区别外,拉曼光谱测试的无序度ID/IG也是区别这两类石墨的有效方法。

天然球形石墨的无序度ID/IG一般为0.4~0.85,未经石墨化处理的表面包覆天然石墨无序度ID/IG一般为0.9~1.6,未经石墨化处理的新型改性天然石墨无序度ID/IG一般为0.2~0.6。

人造石墨的无序度ID/IG一般为
0.04~0.34。

整体上,未经高温石墨化处理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无序度ID/IG 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无序度ID/IG大。

经石墨化处理的表面包覆天然石墨无序度ID/IG一般为0.17~0.36,人造石墨的无序度ID/IG一般为0.04~0.34,经石
墨化处理的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无序度ID/IG存在交集、拉曼测试不是有效方法。

4、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结果判定
4.1 未经高温(2400-3300℃)石墨化处理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对比
(1) SEM剖面图: 未经高温石墨化处理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SEM剖面图中存在片状结构间的空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SEM剖面图致密、无缝隙。

(2) XRD: 未经高温石墨化处理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XRD图谱中存在明显的2H 相和3R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XRD图谱只存在2H相。

(3) ID/IG: 未经高温石墨化处理的表面包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无序度ID/IG 一般为0.9~1.6,人造石墨的无序度ID/IG一般为0.04~0.34。

4.2 经高温(2400-3300℃)石墨化处理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与人造石墨负
材料的对比(分纯天然与人造,复合型两种进行说明)
(1) SEM剖面图: 经高温石墨化处理的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SEM剖面图中存在片状结构间的空隙,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SEM剖面图结构致密、无缝隙,经高温石墨化处理的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SEM剖面图中天然石墨片状结构间空隙与人造石墨致密无缝隙结构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